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鲁迅“魏晋风度”论的经典地位及其文化价值——兼论《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的论说维度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军强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88-92,共5页
鲁迅在其著名演讲《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以文章标题的形式,把魏晋士人生活的总体风貌概括为“魏晋风度”,这是现代学人关于魏晋人文精神研究的起点。文章重点从鲁迅的著名演讲出发,重点考察了他从文学史、精神史层面对魏... 鲁迅在其著名演讲《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以文章标题的形式,把魏晋士人生活的总体风貌概括为“魏晋风度”,这是现代学人关于魏晋人文精神研究的起点。文章重点从鲁迅的著名演讲出发,重点考察了他从文学史、精神史层面对魏晋风度所进行的奠基性开创性研究,从而揭示这种研究的思想文化价值和重大学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魏晋风度 经典地位 文化价值 学术影响
下载PDF
“魏晋风度”论的学术渊源--从刘师培到鲁迅
2
作者 张军强 《安徽开放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86-90,共5页
清末民初的刘师培从重新肯定魏晋文学和文化地位的角度出发,由魏晋文学风格的变迁入手,在论汉魏、魏晋文学风格变迁中谈及了魏晋主要文士的人格精神,开启了近世对魏晋文士精神风貌大规模考察的先河,对后来的魏晋文学及思想文化研究者产... 清末民初的刘师培从重新肯定魏晋文学和文化地位的角度出发,由魏晋文学风格的变迁入手,在论汉魏、魏晋文学风格变迁中谈及了魏晋主要文士的人格精神,开启了近世对魏晋文士精神风貌大规模考察的先河,对后来的魏晋文学及思想文化研究者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直接启发了鲁迅对魏晋风度的理解和阐释。而鲁迅第一次以“魏晋风度”来定义魏晋文人精神的总体风貌,从而确立了魏晋风度的经典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师培 鲁迅 魏晋文学观 “魏晋风度”论 渊源
下载PDF
《故事新编·采薇》的复合型文本特征及意蕴探析 被引量:4
3
作者 马世年 赵晓霞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1期60-65,共6页
鲁迅先生的《采薇》在文本结构上呈现出复合型文本的特点,一方面,对于历史和传说故事的重复,构成了小说文化的阐释背景和明线;另一方面,新的叙事焦点对"吃"的窘境的关注,构成了小说的暗线,并对明线进行着消解和颠覆。以往对... 鲁迅先生的《采薇》在文本结构上呈现出复合型文本的特点,一方面,对于历史和传说故事的重复,构成了小说文化的阐释背景和明线;另一方面,新的叙事焦点对"吃"的窘境的关注,构成了小说的暗线,并对明线进行着消解和颠覆。以往对《采薇》的研究多为小说"所以然"的内容意蕴的研究,而对小说"之所以然"的复合型文本特征鲜有涉猎,本文正是从叙事的角度发掘文本对经典的解构和重构过程,并进而探讨复合型文本反映出的小说深层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采薇》 复合型文本 意蕴
下载PDF
池大为:一个当代中国的知识分子“孤独者”——阎真小说人物塑造鲁迅因子试论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吉鹏 董毛毛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92-95,共4页
阎真兼有鲁迅研究者和作家双重身份,其小说《沧浪之水》中的主人公池大为作为当代的知识分子,再次演绎了鲁迅笔下知识分子的生存悲剧,从池大为的精神成长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狂人、夏瑜、吕纬甫、魏连殳等精神基因的存在。
关键词 阎真 沧浪之水 池大为 鲁迅因子 知识分子
下载PDF
养蚕熏烟消毒剂熏毒威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贡成良 朱军贞 潘中华 《蚕业科学》 CAS CSCD 1994年第1期35-38,共4页
熏毒威为块状熏烟剂,稳定性好,成品点燃即可发烟,有效成分的释放率达99%以上。试验证明,蚕室每立方米用药3克,密闭熏烟4小时,对家蚕核型多角体、质型多角体、浓核病毒、细菌及其芽孢、家蚕微粒子孢子等有强烈的杀灭作用。每... 熏毒威为块状熏烟剂,稳定性好,成品点燃即可发烟,有效成分的释放率达99%以上。试验证明,蚕室每立方米用药3克,密闭熏烟4小时,对家蚕核型多角体、质型多角体、浓核病毒、细菌及其芽孢、家蚕微粒子孢子等有强烈的杀灭作用。每立方米用药1克,熏烟30分钟,具有同防僵粉一样的防僵效果。对中肠型脓病、浓核病的蚕座传染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对蚕、蛹无不良影响。温湿度对熏毒威的杀菌效果影响不大,是一种很有使用价值的新型烟熏消毒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熏毒威 烟熏消毒剂 蚕病 防治 消毒
下载PDF
王叔和生平史迹考辨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家庚 李江峰 +2 位作者 王明华 周子娄 汪方记 《河南中医》 2014年第8期1444-1447,共4页
王叔和青年时代生活在襄阳,并接触医学,与卫汛友善,或曾受学于张仲景,后到许昌为魏太医令,并敕赐"药王";在任太医令期间,收集整理了张仲景遗论,晚年行医于麻城,并集魏晋以前医学之大成,编纂《脉经》,公元280年病逝于麻城,葬... 王叔和青年时代生活在襄阳,并接触医学,与卫汛友善,或曾受学于张仲景,后到许昌为魏太医令,并敕赐"药王";在任太医令期间,收集整理了张仲景遗论,晚年行医于麻城,并集魏晋以前医学之大成,编纂《脉经》,公元280年病逝于麻城,葬白果药王冲老爷山,药王冲王姓家族为其后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叔和 生平史迹 张仲景 卫汛 “敕赐药王” 《脉经》
下载PDF
荀彧之死 被引量:3
7
作者 孙明君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84-86,共3页
前人关于荀彧,可以概括为拥汉、拥曹两大观点。其实,荀彧既不是魏臣(拥操派),也不是汉臣(拥汉派)。荀彧是在困惑与矛盾中、在两难之中告别了人世。
关键词 荀Yu 汉魏时期 历史评价 死亡 东汉 魏国 拥操派 拥汉派
下载PDF
“绘事后素”之我见——读王文娟《论儒家的色彩观》之“绘事后素”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新龙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95-98,共4页
“绘事后素”是子夏与孔子的一段对话。但从汉郑玄、宋朱熹至今,学术界长期以来在孔子《论语.八佾第三》中“绘事后素”一文的理解上存在断章取义、肢解孔子原文精神指向的错误观点。本文通过对《论语.八佾第三》中“素以为绚兮”、“... “绘事后素”是子夏与孔子的一段对话。但从汉郑玄、宋朱熹至今,学术界长期以来在孔子《论语.八佾第三》中“绘事后素”一文的理解上存在断章取义、肢解孔子原文精神指向的错误观点。本文通过对《论语.八佾第三》中“素以为绚兮”、“绘事后素”、“礼后乎”前后语境及其内在联系的客观、理性的分析,证明了孔子在此文中所表述的精神内涵是关于外表形式与内在美的关系,而不是在述说“礼”与绘画理念的错误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素以为绚兮” “绘事后素” “礼后乎”
下载PDF
“汉臣”抑或“魏臣”:史家笔下荀彧身份的流变 被引量:3
9
作者 郭硕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1-67,共7页
荀彧在魏晋以来的史书中被置于曹魏开国功臣和东汉殉国忠臣之列进行评价,体现出史家对荀彧是魏臣还是汉臣的不同认识取向及其变化过程。荀彧因反对曹操称魏公而死后,曹魏政权建立后曾将其排除出魏臣之列。魏晋禅代之际,在陈寿的《三国... 荀彧在魏晋以来的史书中被置于曹魏开国功臣和东汉殉国忠臣之列进行评价,体现出史家对荀彧是魏臣还是汉臣的不同认识取向及其变化过程。荀彧因反对曹操称魏公而死后,曹魏政权建立后曾将其排除出魏臣之列。魏晋禅代之际,在陈寿的《三国志》中出现了追认荀彧为魏臣的转变,晋宋更替时荀彧又被范晔和裴松之追认为汉臣,并给予极高的道德评价。王朝更替之际历史叙事表面的相似与相异体现出的历史脉络,为后世提供了追寻魏晋直到刘宋两百余年政治变革深层背景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彧 汉臣 魏臣 史家
下载PDF
芥川龙之介与鲁迅——关于《地狱图》和《孤独者》中的主人公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密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90-93,共4页
芥川龙之介笔下的良秀在强大的封建力量的重压下失去了人性 ,在火焚爱女的惨厉声中成就了其伟大杰作 ,最后精神失常而孤独自杀。鲁迅作品里的魏连殳经过孤独的反抗以至精神变形 ,走向了自我毁灭。主人公们在寂寞中的痛苦与挣扎未尝不是... 芥川龙之介笔下的良秀在强大的封建力量的重压下失去了人性 ,在火焚爱女的惨厉声中成就了其伟大杰作 ,最后精神失常而孤独自杀。鲁迅作品里的魏连殳经过孤独的反抗以至精神变形 ,走向了自我毁灭。主人公们在寂寞中的痛苦与挣扎未尝不是作者自身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的一种回味与表达 ,他们对人类历史与现实具有的借鉴意义永远值得我们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川龙之介 鲁迅 良秀 魏连殳
下载PDF
策士之文:论魏禧散文对苏洵文的继承与新变——以议论文为中心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泽宝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11期1-6,16,共7页
在中国古代散文史上,苏洵和魏禧的散文皆有明显的战国纵横之气。魏禧作为后起作家,他的很多文章在论点的确立和论证方式上取法老泉。二者文章思想上的不同主要是在立足点上,苏洵常从君主方面着眼,为君王出谋划策,魏禧在文章中则常鼓吹... 在中国古代散文史上,苏洵和魏禧的散文皆有明显的战国纵横之气。魏禧作为后起作家,他的很多文章在论点的确立和论证方式上取法老泉。二者文章思想上的不同主要是在立足点上,苏洵常从君主方面着眼,为君王出谋划策,魏禧在文章中则常鼓吹为行大事,可以绕开君主。另外,魏禧的文风还有逼似欧阳修的一面,比起苏洵更有多元性。二人文章的纵横之气,来源于他们生活的时代背景、地域文化以及家族环境。魏禧能在思想上对苏洵有所超越,是由于他受到了明清之际思想界质疑君主的思潮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洵 魏禧 纵横气 时代背景
下载PDF
鲁迅的魏晋文学研究及与刘师培、陈寅恪相关研究之比较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克敌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10-23,共14页
鲁迅的魏晋文学研究,尽管一些学术论断并非首创,由于抓住了这一时期文人的心态与其创作风格的关系,并提出一些富有创见的见解,因此对20世纪的相关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鲁迅从文人日常生活角度出发来阐释这一时期文学演变的思路,别有洞... 鲁迅的魏晋文学研究,尽管一些学术论断并非首创,由于抓住了这一时期文人的心态与其创作风格的关系,并提出一些富有创见的见解,因此对20世纪的相关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鲁迅从文人日常生活角度出发来阐释这一时期文学演变的思路,别有洞见。比较分析鲁迅与刘师培、陈寅恪、朱光潜、钱钟书等人的相关论断,可见他们各具特色的治学理念和内在的一致性,即对"士与中国文化"这一经典命题的关注。值得注意的是,学术界对鲁迅在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领域权威性的认定,并未导致在研究中对鲁迅模式的真正模仿和拓展提高,实际状况大多是把鲁迅论断简单地作为理论依据,其最终的理论框架往往沦于庸俗社会批评的套路,个中缘由值得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魏晋文学 刘师培 陈寅恪
下载PDF
试析张炜小说中的鲁迅因子
13
作者 王吉鹏 王丽丽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84-87,共4页
鲁迅一直是张炜崇敬的作家,张炜在小说创作方面深受鲁迅影响。从二者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和文化精神气质的构造两方面入手,寻根究底张炜受鲁迅影响的深层次内涵。
关键词 张炜 鲁迅 小说创作
下载PDF
傅伟勋对当代新儒家的批判性超越
14
作者 景海峰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2-36,共5页
在当代的著名学者中 ,傅伟勋是新儒家最为重要的批评者之一。他对当代新儒学所面临困境的一系列分析和论说 ,在学术界有相当大的影响。文章分析了傅伟勋与新儒家之间的关系 ,对他批评新儒家的主要观点作了梳理 ,从思想发展的内在理路 ,... 在当代的著名学者中 ,傅伟勋是新儒家最为重要的批评者之一。他对当代新儒学所面临困境的一系列分析和论说 ,在学术界有相当大的影响。文章分析了傅伟勋与新儒家之间的关系 ,对他批评新儒家的主要观点作了梳理 ,从思想发展的内在理路 ,提示了这些批判的独创性价值和超越性意义 ,从而使学界能在更深入的层面上来认识和理解这些争辩性问题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伟勋 当代新儒学 大乘佛教 批判性超越
下载PDF
清华简《保训》“假中于河”新论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全志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7-43,共7页
《保训》"假中"之"假"习见于传世文献,是"祭者致神"之义,"假中于河"即通过祭祀"河"得到"中"。"假中于河"之"河"是河神之谓,与传世文献中的"冥&q... 《保训》"假中"之"假"习见于传世文献,是"祭者致神"之义,"假中于河"即通过祭祀"河"得到"中"。"假中于河"之"河"是河神之谓,与传世文献中的"冥"关系密切。上甲微通过祭祀河神来凝聚人心、积蓄力量,并赋予攻打有易的正义性,"假中于河"即通过精诚的祭祀来获得神灵公正的裁决。因此,"中"就是具有公正、正义、公道含义的思想观念,"得中"就是公平、公正地裁决事理。这一点可以结合"中"的功能从汤、舜、尧以及周文王的事迹中得到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简 《保训》 假中 祭祀 上甲微 河神
下载PDF
论训诂别类为训之认知价值——以《说文解字》为例
16
作者 张其昀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58-63,共6页
别类为训指在不同义类之间进行的训诂。《说文解字》中的别类为训是比较全面而丰富的。别类为训在语言起源研究上具有重大认知价值,它反映了语言起源期词无定类的语言事实,为作为语言起源学说之一的"拟声说"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关键词 别类为训 《说文解字》 词无定类 拟声造词
下载PDF
鲁迅与魏晋南北朝诗歌
17
作者 王吉鹏 王林林 《武警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52-54,共3页
鲁迅以魏晋诗人的人格理想对诗性精神的影响为思考脉络,来考察这一时期的文化风貌之于诗歌的意义,并用"魏晋风度"来概括。在精神文化传承上,鲁迅和魏晋诗人都对酒情有独钟,借助于酒文化获得精神上的超越。在艺术创作上,鲁迅... 鲁迅以魏晋诗人的人格理想对诗性精神的影响为思考脉络,来考察这一时期的文化风貌之于诗歌的意义,并用"魏晋风度"来概括。在精神文化传承上,鲁迅和魏晋诗人都对酒情有独钟,借助于酒文化获得精神上的超越。在艺术创作上,鲁迅诗歌与魏晋南北朝诗歌都有着沉郁、苍劲的特点,也都呈现出率真自然的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魏晋南北朝诗歌 关系
下载PDF
韦丛芜与鲁迅关系考论
18
作者 谢昭新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4期16-23,共8页
韦丛芜初识鲁迅即得到他的提携和关怀,他把鲁迅的关怀和培养化为自己的思想行为指南,在重大历史事件与“论争”中,坚定地站在鲁迅立场上,维护正义与真理;在未名社后期的整顿社务中,由“欠债”问题引起鲁迅对他先有误解、而后消除误解,... 韦丛芜初识鲁迅即得到他的提携和关怀,他把鲁迅的关怀和培养化为自己的思想行为指南,在重大历史事件与“论争”中,坚定地站在鲁迅立场上,维护正义与真理;在未名社后期的整顿社务中,由“欠债”问题引起鲁迅对他先有误解、而后消除误解,并认同韦丛芜勉力支撑后期未名社的精神;由“神驰宦海”及《合作同盟》引起鲁迅对他的批评与惋惜,对此他深深感恩于鲁迅;韦丛芜与鲁迅都非常崇尚俄国大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他牢记鲁迅先生对他的嘱托和希望,专注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的翻译传播,凭着平生的执着努力,完成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全集的翻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韦丛芜 鲁迅 交往 考论
下载PDF
鲁迅《孤独者》新论
19
作者 关峰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42-46,共5页
小说中的第一类孤独者魏连殳的悲剧是日常生活的悲剧。魏连殳勇猛地向社会和历史宣战,然而他本人却深陷矛盾之中,打不了持久战。魏连殳的孤独既是社会环境的结果,同时也是他自身性格使然。在魏连殳身上,鲁迅反省了前进的革命者的精神困... 小说中的第一类孤独者魏连殳的悲剧是日常生活的悲剧。魏连殳勇猛地向社会和历史宣战,然而他本人却深陷矛盾之中,打不了持久战。魏连殳的孤独既是社会环境的结果,同时也是他自身性格使然。在魏连殳身上,鲁迅反省了前进的革命者的精神困境问题。魏连殳的悲剧就在于他没有处理好"活下去"的合法性。小说中的第二类孤独者是作为女人命运象征的魏连殳祖母。"我"也是一种孤独意义上的能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孤独者》 魏连殳
下载PDF
北魏孝文帝太子拓跋恂之死及其原因考析
20
作者 王永平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6-43,共8页
太和二十年底,太子拓跋恂图谋北奔,孝文帝将其废黜,第二年三月又将其处死。孝文帝很注重对继承人的汉化教育,但太子恂颇为抵触。不过,年仅十多岁的太子恂之所以如此反感迁都洛阳与汉化变革,主要在于代北保守势力企图利用其太子身份以制... 太和二十年底,太子拓跋恂图谋北奔,孝文帝将其废黜,第二年三月又将其处死。孝文帝很注重对继承人的汉化教育,但太子恂颇为抵触。不过,年仅十多岁的太子恂之所以如此反感迁都洛阳与汉化变革,主要在于代北保守势力企图利用其太子身份以制造武装割据和分裂,这是孝文帝所绝对不能容忍的。与此相关,太子恂之死也与一些汉族人士力图根除鲜卑保守势力复辟隐患的政治态度有关。此外,太子恂被黜也与孝文帝后宫中皇后更易及其斗争直接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 太子拓跋恂 孝文帝 汉化 皇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