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秸秆覆盖模式下农田土壤水温效应研究 被引量:32
1
作者 蔡太义 陈志超 +4 位作者 黄会娟 黄耀威 张合兵 刘昌华 贾志宽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396-1404,共9页
为探明不同秸秆覆盖模式下农田土壤温度和水分的效应问题,于2007—2010年在陕西合阳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旱农试验站,以不覆盖为对照(CK),设置3个水平秸秆覆盖量(4500、9000、13500kg·hm-2)在全年覆盖方式(QSM)下(分别以S1、S2和S3表... 为探明不同秸秆覆盖模式下农田土壤温度和水分的效应问题,于2007—2010年在陕西合阳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旱农试验站,以不覆盖为对照(CK),设置3个水平秸秆覆盖量(4500、9000、13500kg·hm-2)在全年覆盖方式(QSM)下(分别以S1、S2和S3表示)和生育期覆盖方式(SSM)下(分别以S4、S5和S6表示)的定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覆盖处理在0~25cm土层的降温效应,表现为随覆盖量的增加而增大,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小。在0~15cm土层"低温效应"在全生育期内表现出前期大、后期小的变化趋势。0~5cm土层不同处理的地温日变化在早上6:00最低,与CK差异最小;中午14:00最高,与CK差异最大;晚上20:00介于前两者之间。QSM方式下,S1、S2和S3处理与CK相比,3个年度休闲期的0~200cm土壤贮水量分别增加7.6、10.8、12.3mm;生育期内0~20cm土层土壤含水率分别高出3.9%、8.5%和11.8%。SSM下各覆盖量处理土壤温度和水分的运移规律与QSM方式相似,但均弱于后者。从水温效应综合来看,QSM覆盖方式整体优于SSM方式,尤以S2处理综合表现较优。故在渭北旱塬或其他同类生态区进行玉米整秸秆覆盖时,推荐选择QSM方式,且以9000kg·hm-2覆盖量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覆盖模式 土壤温度 土壤水分 渭北旱塬
下载PDF
陕西渭北旱原苹果种植区划与产业发展战略 被引量:2
2
作者 曹裕 程科 +1 位作者 王学春 李军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6-50,共5页
通过生产典型调研、统计数据分析与ArcGIS数据处理,得出渭北旱原苹果业发展成就与存在问题,突出表现为果园土壤干燥化严重,水利设施发展不足,种植区域布局不够明确,品种结构不合理,果品加工贮销企业规模小,果业产业化水平偏低,苹果产业... 通过生产典型调研、统计数据分析与ArcGIS数据处理,得出渭北旱原苹果业发展成就与存在问题,突出表现为果园土壤干燥化严重,水利设施发展不足,种植区域布局不够明确,品种结构不合理,果品加工贮销企业规模小,果业产业化水平偏低,苹果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尚不健全等问题。在现有地形、植被、气象等资料的基础上提出将渭北旱原苹果种植区可分为西部山地沟壑中晚熟苹果区(Ⅰ区)、中部残原沟壑中晚熟苹果区(Ⅱ区)、北部高原沟壑晚熟苹果区(Ⅲ区)和东部台原沟壑中晚熟苹果区(Ⅳ区)等4个功能区域。在功能划分的基础上,"十二五"期间渭北旱原苹果产业发展战略措施概况为:优化生产布局、调整品种结构,扩大绿色果品基地规模,高海拔地区以晚熟品种苹果为主,低海拔地区重点发展中早熟及加工鲜食兼用品种;通过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强新技术推广力度,推进"果畜"结合,培育加工和贮销龙头企业,组建专业合作组织,开拓国内国际销售市场等手段建立市场化长效机制,提升苹果产业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产业 区域布局 发展战略 渭北旱原
下载PDF
陕西省土壤的数值区划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正斌 王德轩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88-95,共8页
本文通过对陕西省54个土壤样本的12个农化特性作主成份分析,揭示了陕西省土壤南北差异明显,主要是由碱解氮、有机质、全氮、铜、铁和锰的变异引起;东西差异由北向南逐渐增大,主要是由硼、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变异造成。在主成份聚类的基础... 本文通过对陕西省54个土壤样本的12个农化特性作主成份分析,揭示了陕西省土壤南北差异明显,主要是由碱解氮、有机质、全氮、铜、铁和锰的变异引起;东西差异由北向南逐渐增大,主要是由硼、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变异造成。在主成份聚类的基础上,把54个土样分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渭北旱塬和关中平原三大地貌分区;用模糊聚类法划分为16个分区,结果与实际土壤分布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数值区划 模糊聚类 陕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