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Jiangyin:A Magnet for Investors——An Interview with Wang Weicheng,secretary of CPC Jiangyin Municipal Committee
1
《China Today》 2001年第11期71-72,共2页
关键词 In Jiangyin:A Magnet for Investors An Interview with Wang weicheng secretary of CPC Jiangyin Municipal Committee CPC
下载PDF
贵州卫城地热资源热储地质条件分析
2
作者 杨晓飞 苏翠兰 +1 位作者 锁瑞强 张学东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57,共7页
贵州卫城地热资源温度高、水量大,富含对人体有益的锶、锂、氟、铁、钡、碘等微量元素及偏硅酸,通过对区域地质背景、地热区地质特征、井温数据、δD-δ^(18)O关系、 Na-K-Mg关系调查,分析其热储地质条件。研究认为:地热水补给来源主要... 贵州卫城地热资源温度高、水量大,富含对人体有益的锶、锂、氟、铁、钡、碘等微量元素及偏硅酸,通过对区域地质背景、地热区地质特征、井温数据、δD-δ^(18)O关系、 Na-K-Mg关系调查,分析其热储地质条件。研究认为:地热水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深循环加热,循环深度2 344.40 m,热储温度74.06℃;大气降水沿构造裂隙下渗,受区域大地热流加热,导致温度压力变化,形成地下冷热水循环运移环境,循环过程中水起到热传导介质作用,同时汲取围岩中的矿物质,形成富含人体有益微量元素的地热水;区内构造既具有导热导水性又具储热储水性,断裂与碳酸盐岩岩溶热储单元贯通,形成碳酸盐岩岩溶热储+带状热储环境,由于运移环境不封闭,水岩作用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资源 热储地质条件 卫城 贵州
下载PDF
基于GIS与多因素综合评价法的新发展阶段下开发区集约节约用地评价及潜力测算——以潍坊市潍城区为例
3
作者 黄晓娜 田启霞 +1 位作者 刘守刚 于恒恩 《山东国土资源》 2024年第4期66-72,共7页
在经济新发展阶段背景下,以山东潍城经济开发区为研究对象,运用GIS和多因素综合评价法,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价潍城经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结果表明,潍城经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总体水平较高,但土地利用结构方面布局不合理... 在经济新发展阶段背景下,以山东潍城经济开发区为研究对象,运用GIS和多因素综合评价法,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价潍城经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结果表明,潍城经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总体水平较高,但土地利用结构方面布局不合理,特别是工业用地率问题突出。根据定量化结果和实际情况,潍城经济开发区应通过科学规划土地利用,优化产业布局;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引导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水平等措施实现土地利用的“精明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因素综合评价法 新发展阶段 土地集约利用 潍坊市潍城区
下载PDF
歌诗《渭城曲》传唱与经典化的文化认同
4
作者 秦雅洁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4-28,共5页
《渭城曲》在中国诗歌配乐演唱的历史中独树一帜。此骊歌经历代变化,其内容几乎恒久不变,创作伊始的中和情感也令后人体悟。歌诗因演唱方式“三叠”产生欲发未发的别情,与儒家对文艺作品以理性节制情感的要求相契合。在中国传统中庸思... 《渭城曲》在中国诗歌配乐演唱的历史中独树一帜。此骊歌经历代变化,其内容几乎恒久不变,创作伊始的中和情感也令后人体悟。歌诗因演唱方式“三叠”产生欲发未发的别情,与儒家对文艺作品以理性节制情感的要求相契合。在中国传统中庸思想的影响下,此歌诗与送别行为的广泛受众产生文化共鸣,并通过逐代传唱,完成了经典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城曲》 歌诗 传唱 中庸 经典化 文化认同
下载PDF
渭城、《渭城曲》与《阳关图》:一个诗路别离意象的生成与经典化 被引量:1
5
作者 李芳民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44-153,共10页
“渭城”作为秦都故地,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蕴含的历史地域空间,入唐后又进入诗人的创作,成为一个意旨丰富的诗歌意象。由于盛唐时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一诗配乐演唱,并以《渭城曲》(《阳关曲》)之名广为传播,“渭城”作为诗歌“别离”... “渭城”作为秦都故地,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蕴含的历史地域空间,入唐后又进入诗人的创作,成为一个意旨丰富的诗歌意象。由于盛唐时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一诗配乐演唱,并以《渭城曲》(《阳关曲》)之名广为传播,“渭城”作为诗歌“别离”意象的指称意义,亦因此而凸显。入宋以后,《渭城曲》(《阳关曲》)在社会上仍影响广泛,不但成为文人诗、词抒写别离情怀的标志性意象,此外,还成为一些画家绘画的素材。宋代文人的诗、词创作,确立了“渭城”意象的别离意旨,强化了情感表现力度,而画家特别是李公麟的《阳关图》画作,又进一步丰富了渭城别离主题的意趣。由于宋代文人的诗、词及画家的绘画创作,“渭城”作为文学作品的“别离”意象得以经典化。“渭城”在唐代原本是唐人长安西行的起点,西行之路经阳关而绵延至西域,又因诗人沿途吟咏,遂成为一条自长安西行的唐诗之路。因此,“渭城”也可谓是唐代长安西行诗路上的一个标志性别离意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城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曲》 别离意象 《阳关图》
下载PDF
中高温清洁压裂液在卫11-53井应用研究 被引量:20
6
作者 张文宗 庄照锋 +2 位作者 孙良田 陈小新 葛海宗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10-112,共3页
对适用井温80~120℃的中高温清洁压裂液体系进行了室内实验研究和现场施工技术研究,并成功地进行了现场施工。该体系在80~120℃温度区间具有较高的黏度,其流变性仅受温度的影响,对剪切历程不敏感。与水或油接触可自动破胶,不需要额外的... 对适用井温80~120℃的中高温清洁压裂液体系进行了室内实验研究和现场施工技术研究,并成功地进行了现场施工。该体系在80~120℃温度区间具有较高的黏度,其流变性仅受温度的影响,对剪切历程不敏感。与水或油接触可自动破胶,不需要额外的破胶剂。该体系在卫11-53井应用获得成功,是国内第1口中高温清洁压裂液现场施工井。卫11-53井成功施工说明中高温清洁压裂液已达现场应用的水平。对实验井采用合压的施工方式,用120m3清洁压裂液加0.09~0.25mm陶粒3m3、0.45~0.90mm陶粒9.4m3,平均砂比21%。在排量为4.71m3/min时,施工摩阻仅3.6MPa/km。压裂施工顺利,压后效果较好,说明该体系摩阻低,携砂能力强,对地层伤害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压裂液 地层损害 应用 卫城油田
下载PDF
应用毛细管压力曲线研究储层孔隙结构——以卫城油田Es_4储层为例 被引量:27
7
作者 洪秀娥 戴胜群 +4 位作者 郭建宇 宋秋银 王兴荣 张天增 程红伟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3-54,共2页
应用压汞毛细管压力曲线可定性研究储层孔隙结构类型 ,定量研究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参数。以卫城油田 Es4 储层为例 ,研究结果表明 ,该储层岩石颗粒分选性差、孔隙喉道为细孔喉、储层渗透性差 ,为该储层的进一步合理开发提供了可靠的地质... 应用压汞毛细管压力曲线可定性研究储层孔隙结构类型 ,定量研究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参数。以卫城油田 Es4 储层为例 ,研究结果表明 ,该储层岩石颗粒分选性差、孔隙喉道为细孔喉、储层渗透性差 ,为该储层的进一步合理开发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集层 孔隙结构 毛细管压力曲线 分选性 渗透性 卫城油田
下载PDF
低孔低渗储层产能评价方法——以东濮凹陷卫城油田为例 被引量:10
8
作者 赫志兵 汪忠浩 +4 位作者 张娟 秦菲莉 李凤琴 杜淑艳 伍东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1-86,共6页
卫城油田是一个被断层复杂化的长轴背斜构造控制的低孔低渗油藏。挑选了该区不同孔隙结构的岩心,通过孔渗试验、不同方式的岩电试验和相渗试验等试验研究发现,利用"岩心刻度测井"技术确定孔隙度模型以三孔隙度交会法为佳。计... 卫城油田是一个被断层复杂化的长轴背斜构造控制的低孔低渗油藏。挑选了该区不同孔隙结构的岩心,通过孔渗试验、不同方式的岩电试验和相渗试验等试验研究发现,利用"岩心刻度测井"技术确定孔隙度模型以三孔隙度交会法为佳。计算饱和度的阿尔奇模型参数选用了高温高压测量或半渗透隔板测量的岩电试验结果。以渗流力学理论和低渗透砂岩储层测井解释理论为基础,根据油井实际生产的工作制度理论计算油层产能指数,采用计算得出的的油层产能指数与相对渗透率试验求取的油层有效渗透率建立储层产能模型。实际处理结果符合构造油藏的一般规律,解释符合率达87%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渗试验 岩电试验 相渗试验 产能指数 卫城油田 低孔低渗油藏
下载PDF
东濮凹陷卫城—文明寨地区原油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4
9
作者 常振恒 陈中红 +2 位作者 张玉体 彭君 金振华 《断块油气田》 CAS 2007年第4期1-3,共3页
对卫城—文明寨地区烃源岩样、原油样和油砂样进行了族组分、饱和烃色谱-质谱实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区存在3类特征的原油:在沙一段及其下部沙二段、沙三段均分布有低熟油,甾烷系列中C27含量占优势,以水生生物输入为主,兼有陆源高等... 对卫城—文明寨地区烃源岩样、原油样和油砂样进行了族组分、饱和烃色谱-质谱实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区存在3类特征的原油:在沙一段及其下部沙二段、沙三段均分布有低熟油,甾烷系列中C27含量占优势,以水生生物输入为主,兼有陆源高等植物混合输入的特征,形成于沙三段—沙四段半咸水湖沉积环境;沙一段少数低熟油样品显示出其源岩母质为高等植物输入的特征,C29甾烷含量高,同时γ-蜡烷含量较低,其源岩母质形成于水体比较浅的淡水—微咸水的沉积环境;存在少量成熟度较高的原油,其γ-蜡烷含量高,甾烷C27占优势,其源岩母质来源于水生生物输入的盐湖沉积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濮凹陷 卫城 文明寨 低熟油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卫城油田高含水期水淹层岩电试验与应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夏朝晖 徐仁起 +2 位作者 王朝霞刘庆 乔朝泽 陈松潜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87-88,共2页
通过岩电参数试验和水驱岩电试验 ,研究了东濮凹陷卫城油田岩石孔隙度、含水饱和度和电阻率等各种参数之间的关系。应用研究结果对 1 6口调整井进行水淹层综合评价 。
关键词 岩电试验 水淹层 电阻率 高含水期 测井解释 卫城油田
下载PDF
末端扇—滨浅湖滩坝组合沉积机制与演化分布:以东濮凹陷卫城油田沙河街组四段为例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维禄 高思宇 +2 位作者 张翼 张金亮 韩春花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1-40,共10页
复杂沉积环境下沉积相及其演化的准确描述可以有效地指导油气田的勘探和开发过程。结合东濮凹陷卫城油田的区域沉积背景,利用岩心描述、录测井和分析测试等资料对东濮凹陷卫城油田卫81区块沙河街组四段的沉积特征与沉积相模式进行了全... 复杂沉积环境下沉积相及其演化的准确描述可以有效地指导油气田的勘探和开发过程。结合东濮凹陷卫城油田的区域沉积背景,利用岩心描述、录测井和分析测试等资料对东濮凹陷卫城油田卫81区块沙河街组四段的沉积特征与沉积相模式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显示:该区块地层发育末端扇—滨浅湖滩坝相过渡型沉积,沙四下段河流末端能量损失、流量波动,发育末端扇沉积,分流河道顺物源方向向河道漫溢和泥滩演化,形成扇状堆积体;随湖平面频繁大面积扩张收缩等沉积环境变化,沙四上段演化为滨浅湖滩坝沉积,滩坝砂体整体呈复合砂体连片平行于主控断层走向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端扇—滨浅湖滩坝组合沉积 沉积模式 沉积演化 砂体分布 卫城油田 东濮凹陷
下载PDF
卫城油田卫22块储层非均质性评价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山章 张金亮 徐淑娟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5-80,共6页
通过对卫城油田卫22块铸体薄片、扫描电镜以及孔隙度渗透率资料的分析,对研究区储层微观非均质性,储层层内、层间、平面非均质性做了详细的研究。认为研究区储层砂岩以细砂岩粉砂岩为主,孔喉结构为中孔细喉;储层非均质性主要受控于沉积... 通过对卫城油田卫22块铸体薄片、扫描电镜以及孔隙度渗透率资料的分析,对研究区储层微观非均质性,储层层内、层间、平面非均质性做了详细的研究。认为研究区储层砂岩以细砂岩粉砂岩为主,孔喉结构为中孔细喉;储层非均质性主要受控于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层内渗透率大部分为反韵律序列,各小层内部渗透率的差异性很大,表现为严重非均质型;纵向上各小层砂岩密度相差很大,但各井垂向上渗透率差异不大,以非均质型居多;平面上储层非均质性主要受沉积相带平面分布的影响,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砂坝沉积非均质性较弱,前缘沙席表现为较强的平面非均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城油田 储层非均质性 沉积微相
下载PDF
四川茂县维城乡后山古滑坡形成机制及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福海 王运生 +3 位作者 魏鹏 马宏宇 孙刚 罗骑龙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2010年第1期39-43,共5页
结合灾后应急勘察,通过大比例尺工程地质测绘及钻探等手段对维城乡后山堆积体结构进行了系统调查,认为后山堆积体为一古滑坡。滑坡形成前为一变质砂岩和千枚岩构成的顺向坡且顺坡面走向陡倾长大结构面发育,峡谷期河流的快速下蚀作用使... 结合灾后应急勘察,通过大比例尺工程地质测绘及钻探等手段对维城乡后山堆积体结构进行了系统调查,认为后山堆积体为一古滑坡。滑坡形成前为一变质砂岩和千枚岩构成的顺向坡且顺坡面走向陡倾长大结构面发育,峡谷期河流的快速下蚀作用使斜坡前缘形成陡立临空面,重力作用下,坡体后缘顺层滑移拉裂并最终整体滑动形成古滑坡,运用理正软件搜索古滑坡潜在不稳定滑面,并对其稳定性进行计算和评价,认为其局部复活但整体处于稳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滑坡 维城 形成机理 下蚀作用 5·12汶川地震
下载PDF
用改进的显色法定量测定水溶液中AM/AMPS共聚物 被引量:2
14
作者 赵仁保 刘淑芹 +4 位作者 张金灵 张还恩 吕茂森 杨瑞敏 张小峰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76-278,共3页
中原卫城油田卫 18北块聚合物驱先导性试验中使用自产的AM/AMPS共聚物。对于该共聚物的定量测定 ,美国石油学会推荐用于聚合物HPAM的漂白法不适用 ,而显色法 (淀粉 碘化镉法 )经改进后在室内实验研究和矿场监测中均可用于该共聚物的分... 中原卫城油田卫 18北块聚合物驱先导性试验中使用自产的AM/AMPS共聚物。对于该共聚物的定量测定 ,美国石油学会推荐用于聚合物HPAM的漂白法不适用 ,而显色法 (淀粉 碘化镉法 )经改进后在室内实验研究和矿场监测中均可用于该共聚物的分析。对原显色法的改进包括 :用溴化钾 溴酸钾溶液代替有毒的溴水 ;不再使用碘化镉和硫酸铝 ;提高试液的缓冲性能。给出了各种标准溶液的浓度及每次测定中的用量 (每次测定取含共聚物的水样 2 0~ 5 0mL ,视其中共聚物浓度而定 )。以中试生产的共聚物为标样 ,建立了共聚物质量浓度 溶液吸光度标准曲线 ,在浓度 12 0~ 2 6 0mg/L范围内标准曲线呈线性 ,R2 =0 .970 3。用改进的显色法测定了共聚物在去油储层砂上的静态吸附量 ,与HPLC法结合 ,确定了共聚物驱区块 7口采油井的初始见聚时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色法 定量测定 水溶液 AM/AMPS共聚物 采出水 聚合物驱油 中原卫城油田
下载PDF
卫城油田卫11块影响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因素 被引量:2
15
作者 戴胜群 洪秀娥 +1 位作者 张尚峰 吕栋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7-99,105,共4页
针对卫城油田卫11块地质特点,从影响剩余油分布的因素分析入手,研究原始地质因素,包括构造、储层沉积的非均质性、流体性质等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研究人为因素,包括对构造的认识程度、开发过程中开发井网系统部署的合理性、注采平衡情... 针对卫城油田卫11块地质特点,从影响剩余油分布的因素分析入手,研究原始地质因素,包括构造、储层沉积的非均质性、流体性质等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研究人为因素,包括对构造的认识程度、开发过程中开发井网系统部署的合理性、注采平衡情况、压力平衡情况、后期调整井部署情况、采用的采油工艺技术适应性等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揭示了不同类型剩余油形成的原因,指出了剩余油空间展布规律,为调整挖潜剩余油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非均质性 流体性质 井网系统 注采管理 剩余油 卫城油田 沙河街组
下载PDF
文卫结合部构造-成藏(矿)旋回与演化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建军 时爱红 +1 位作者 蒋振武 刘国宏 《断块油气田》 CAS 1998年第2期16-21,共6页
运用矿床成矿系列的学术思想,分析文卫结合部的构造形态、断层组合、储层物性及流体性质等地质特征,提出了文(卫)断层是本区构造活动的主动力,同时也是油气聚集成矿的主控断层;探讨构造与成藏(矿)的配置关系,解决了圈闭成因、... 运用矿床成矿系列的学术思想,分析文卫结合部的构造形态、断层组合、储层物性及流体性质等地质特征,提出了文(卫)断层是本区构造活动的主动力,同时也是油气聚集成矿的主控断层;探讨构造与成藏(矿)的配置关系,解决了圈闭成因、砂体指向、油气运移等技术难题。依据实际资料,指出新卫12井所在背科构造为古低分高构造,不应单以该井作判断本地区沙三段油气丰度的依据。明确本区经历两期油气运移,说明部分井有良好钻井显示而无工业产能的原因。同沉积断层附近盐韵律相变快,砂体最发育。运用构造-成藏(矿)理论论证卫西断阶带为尚未被探井钻遇的储油气构造。油气成藏(矿)系列的形成及其聚集特性,取决于该成藏(矿)系列形成时所在地质构造单元的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 演化 油气成藏
下载PDF
W22区块油井管杆腐蚀偏磨治理技术 被引量:5
17
作者 靳从起 赵普春 +1 位作者 王世录 卢艳 《钻采工艺》 CAS 2000年第1期32-35,共4页
针对中原油田W22 区块油井管杆腐蚀偏磨,停产待检修井增多等问题,经过检修井起出的管杆检查和油井产出水水质监测分析,认识到油井管杆被腐蚀偏磨,一是产出水有盐酸溶液的强腐蚀性;二是井身倾斜,形成偏磨;三是缝隙腐蚀和冲蚀... 针对中原油田W22 区块油井管杆腐蚀偏磨,停产待检修井增多等问题,经过检修井起出的管杆检查和油井产出水水质监测分析,认识到油井管杆被腐蚀偏磨,一是产出水有盐酸溶液的强腐蚀性;二是井身倾斜,形成偏磨;三是缝隙腐蚀和冲蚀综合作用等。提出:①在油井注入缓蚀剂;②在抽油杆表面涂防腐涂料和使用高强度抽油杆;③安装稳定器和使用旋转井口装置;④变换抽油杆节箍位置。通过应用以上综合技术,使W22 区块油井检泵周期延长220 天,投入与产出比1∶4-88,创经济效益146-9 万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管 抽油杆 腐蚀 磨损 油田 防腐 防磨
下载PDF
卫2块气顶底水油气藏剩余油分布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赵良金 王军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3-95,共3页
针对卫2块气顶底水油气藏的地质特征,应用地质建模软件建立起构造模型、储层模型,展现出气顶底水油气藏的构造和储层特点,通过建立不同的油层、水层、气层物性解释图版,应用地质统计学方法精确计算出储层非均质参数,描述了该断块储层的... 针对卫2块气顶底水油气藏的地质特征,应用地质建模软件建立起构造模型、储层模型,展现出气顶底水油气藏的构造和储层特点,通过建立不同的油层、水层、气层物性解释图版,应用地质统计学方法精确计算出储层非均质参数,描述了该断块储层的非均质特征。在此基础上,应用VIP数模软件描述了剩余油分布特征,讨论了气顶底水油气藏剩余油的分布特征,认为剩余油主要分布在注采系统局部不完善区、未注水的弹性区、未受油水井控制的储量损失区;而剩余气则主要集中在北部地区和顶部砂组。根据所提出的剩余油气分布认识,进行了治理方案部署,经实施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平均年增油2.3×104t,年增气0.2×108m3,年综合递减减缓2.1%。实现了油气同时高效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藏描述 数值模拟 剩余油 气顶底水油气藏 卫城油田
下载PDF
卫城油田卫22块剩余油分布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魏冰 史云清 胡文志 《断块油气田》 CAS 1995年第3期34-38,47,共6页
本文对卫城油田卫22块的微构造、砂体分布、渗透率等问题进行了精细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小层水淹状况和剩余油分布,摸清油井水淹的基本规律,并将研究结果应用于油藏挖潜,部署高效调整井,有针对性地实施油井补孔、压裂、回采、提液... 本文对卫城油田卫22块的微构造、砂体分布、渗透率等问题进行了精细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小层水淹状况和剩余油分布,摸清油井水淹的基本规律,并将研究结果应用于油藏挖潜,部署高效调整井,有针对性地实施油井补孔、压裂、回采、提液等措施,取得了很好的增产效果,注采井网得到进一步完善,控制了自然递减,地层能量基本保持稳定,采收率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 含水上升速度 储层 剩余油 稳产 卫城油田 小层
下载PDF
守圉增壮——明末西洋筑城术之引进 被引量:11
20
作者 郑诚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9-150,共22页
明朝末年,为对抗后金与流寇,徐光启等具有天主教背景的士大夫,在积极引进西洋火砲的同时,大力提倡采用西洋筑城术,建造新型防御工事。本文考察了徐光启、孙元化、韩云韩霖兄弟推动西法筑城的艰难历程;探讨了韩氏兄弟编译西洋筑城法的来... 明朝末年,为对抗后金与流寇,徐光启等具有天主教背景的士大夫,在积极引进西洋火砲的同时,大力提倡采用西洋筑城术,建造新型防御工事。本文考察了徐光启、孙元化、韩云韩霖兄弟推动西法筑城的艰难历程;探讨了韩氏兄弟编译西洋筑城法的来源与影响;揭示了马维城建造西洋锐角台始末;最后,对明清时期何以未能成功引进欧洲筑城术,略申己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御工事 棱堡 徐光启 孙元化 韩霖 马维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