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空气钻井技术在普光D-1井的应用 被引量:45
1
作者 孙继明 侯树刚 李铁成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4-26,共3页
为提高钻井速度,缩短钻井周期,加快普光气田开发进程,在普光D-1井的上部陆相地层的564.0~3002.0m井段进行了空气钻井试验。分析了普光气田进行空气钻井的可行性,详细介绍了普光D-1井空气钻井的施工情况,并对空气钻井的效果进行了评... 为提高钻井速度,缩短钻井周期,加快普光气田开发进程,在普光D-1井的上部陆相地层的564.0~3002.0m井段进行了空气钻井试验。分析了普光气田进行空气钻井的可行性,详细介绍了普光D-1井空气钻井的施工情况,并对空气钻井的效果进行了评价。普光D-1井空气钻井试验结果表明,普光气田在上部陆相地层采用空气钻井可以提高钻井速度,缩短钻井周期,达到加快开发进程的预期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钻井 机械钻速 普光气田 普光d-1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南部海相层系优质烃源层评价——以丁山1井为例 被引量:39
2
作者 付小东 秦建中 腾格尔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21-628,642,共9页
对川东南地区丁山1井钻遇的海相地层的有机碳含量、氯仿沥青"A"、生烃潜量等进行分析,建立了该井的有机地化综合剖面。结合区域地质资料综合分析认为:川东南地区发育了上二叠统龙潭组黑色泥岩及碳质泥岩、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底... 对川东南地区丁山1井钻遇的海相地层的有机碳含量、氯仿沥青"A"、生烃潜量等进行分析,建立了该井的有机地化综合剖面。结合区域地质资料综合分析认为:川东南地区发育了上二叠统龙潭组黑色泥岩及碳质泥岩、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底部黑色泥岩、下寒武统牛蹄塘组底部黑色泥岩3套海相优质烃源岩;震旦系灯影组含沥青藻云岩和二叠系栖霞组生屑灰岩中固体沥青和氯仿沥青"A"含量高,为好的再生烃源;龙马溪组中部灰色泥岩为一套好的烃源岩;志留系石牛栏组底部泥灰岩和龙马溪组顶部灰质泥岩为中等烃源岩。川东南地区多套优质烃源岩及再生烃源的存在,为该区的油气勘探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再生烃源 丁山1 川东南
下载PDF
孤东7-平1井钻井实践及认识 被引量:4
3
作者 孙守河 《石油钻探技术》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3,共3页
孤东7-平1井是国内第一口海油陆采水平并,其稳定产量是普通直井的6倍。在胜利油田设计与施工的水平井中,该并并身结构和地层压力比较复杂,创造了三维绕度最大和水平段精度最高的记录。本文重点介绍了该井的设计依据与施工过程,... 孤东7-平1井是国内第一口海油陆采水平并,其稳定产量是普通直井的6倍。在胜利油田设计与施工的水平井中,该并并身结构和地层压力比较复杂,创造了三维绕度最大和水平段精度最高的记录。本文重点介绍了该井的设计依据与施工过程,同时总结分析了该井井眼轨迹控制技术和主要钻探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钻井 海油陆采 钻井设计 钻具组合 三维绕障
下载PDF
缅甸D区块二开井段防斜钻具组合优选 被引量:5
4
作者 王斌 李洪乾 李强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7-69,共3页
缅甸D区块处于高陡构造,上部地层的地层倾角大,地层软硬交互频繁,在二开钻进过程中井斜角难以控制,随井深增加呈增大趋势。在分析常用防斜钻具组合(塔式钻具组合、钟摆钻具组合、刚性满眼钻具组合)的降斜能力及特点的基础上,结合缅甸D... 缅甸D区块处于高陡构造,上部地层的地层倾角大,地层软硬交互频繁,在二开钻进过程中井斜角难以控制,随井深增加呈增大趋势。在分析常用防斜钻具组合(塔式钻具组合、钟摆钻具组合、刚性满眼钻具组合)的降斜能力及特点的基础上,结合缅甸D区块二开井段的地层特征,优选出塔式钻具组合做为钻进该区块二开井段的钻具组合。现场应用表明,该区块二开井段采用"PDC钻头+塔式钻具组合"或"PDC钻头+螺杆钻具"钻进,均能实现防斜打快的目的。建议在缅甸D区块二开井段推广应用"PDC钻头+塔式钻具组合"或"PDC钻头+螺杆"的钻具组合,以实现防斜打快、提高勘探开发进度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陡构造 井斜控制 钻具组合 缅甸D区块 Yagyi-1
下载PDF
三维地质建模及数值模拟技术在油藏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5
作者 朱广社 《地质与资源》 CAS 2005年第1期67-70,共4页
通过鄂尔多斯盆地油坊庄油田定31井区侏罗纪延长组长1油藏三维精细地质模型的建立,对该区油田地质储量、采油量、含水率和压力等进行了数值历史拟合,摸清该区剩余油的分布规律:剩余油主要分布在构造高部位、沉积主河道注水未波及部位、... 通过鄂尔多斯盆地油坊庄油田定31井区侏罗纪延长组长1油藏三维精细地质模型的建立,对该区油田地质储量、采油量、含水率和压力等进行了数值历史拟合,摸清该区剩余油的分布规律:剩余油主要分布在构造高部位、沉积主河道注水未波及部位、生产井泄油半径之外和生产井未补孔部位.针对该区剩余油的分布规律制定了新钻调整井和老井侧钻、注采井网完善、采油工艺挖潜3种方法进行开发方案调整,并对调整后的开发技术指标进行了数值模拟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开发 三维地质建模 数值模拟技术 储量 采油量 含水率 压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