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黄易及其武侠小说 被引量:14
1
作者 韩云波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22-43,共22页
黄易从1987年开始发表作品,到2017年4月出版最后一部作品,创作生命长达30年。其武侠小说创作可以分为初创尝试、创作成熟、探索发展三个阶段,以"玄幻"与"异侠"的独特创造被称为"九十年代的武侠旗手",表... 黄易从1987年开始发表作品,到2017年4月出版最后一部作品,创作生命长达30年。其武侠小说创作可以分为初创尝试、创作成熟、探索发展三个阶段,以"玄幻"与"异侠"的独特创造被称为"九十年代的武侠旗手",表现出与温瑞安不同的"后金庸"武侠小说路径选择。黄易更进一步"借武道以窥天道",将科幻融会于武侠,在"黄易三变"之后,借历史题材展开了对于历史规律的思考,他的《寻秦记》《大唐双龙传》《边荒传说》以及"盛唐三部曲"等作品,都表现了深邃的历史内涵。但是,黄易小说产生于从金庸时代到"后金庸"时代的过渡时刻,也有良莠杂陈的一面:他既是另类武侠的开拓者,同时也是武侠传统的崩坏者;既是历史奥秘的探寻者,同时也是历史规律的逃逸者。应以辩证的态度看到黄易武侠小说不同的文学和文化面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易 武侠小说 金庸 温瑞安 《寻秦记》 《大唐双龙传》 《边荒传说》 “盛唐三部曲” 《破碎虚空》 《星际浪子》
下载PDF
回归期台湾新诗史里的抒情之声——以张错、席慕蓉、方娥真与温瑞安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杨宗翰 《江汉学术》 2016年第6期45-53,共9页
台湾新诗史回归期(1972—1983)以正视现实、肯定明朗、关怀乡土、拥抱民族为主要特征。其成因则与诗作风格丕变、文学论战四起、诗社诗刊涌现、空前外交变局四点密切相关。彼时诗人积极思考自我身份及过往诗潮流弊,扬弃了"世界性&q... 台湾新诗史回归期(1972—1983)以正视现实、肯定明朗、关怀乡土、拥抱民族为主要特征。其成因则与诗作风格丕变、文学论战四起、诗社诗刊涌现、空前外交变局四点密切相关。彼时诗人积极思考自我身份及过往诗潮流弊,扬弃了"世界性""超现实性""纯粹性"等现代主义主张,改朝"民族性""社会性""世俗性"等现实主义路线发展,进行书写与行动的双重实践。以抒情诗见长的张错(1943—)、席慕蓉(1943—)、方娥真(1954—)与温瑞安(1954—)四位就身份而言,可能都算某种意义上的"外人"。但在文学史书写上,四人毫无疑问都该被纳入"台湾文学‘之内’",构成回归期台湾新诗史极为重要的环节。文学界普遍认为"温是侠骨、方是柔肠",在文学表现上方往往也被视为温的附属品。其实方娥真的诗作产量不逊于温瑞安,意象营造、文字功力与节奏控制更在温之上。上述这种说法所反映的往往不是诗作风格,而是尊卑位阶,亦即视女性为他者(the other)或附属品,以呈现男性的自我(self)及优势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诗人 抒情 抒情性 新诗史 张错 席慕蓉 方娥真 温瑞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