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2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Bouc-Wen模型的非线性实时混合模拟稳定性分析
1
作者 卜逸凡 黄亮 汤志伟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41-1147,共7页
实时混合模拟(real-time hybrid simulation,RTHS)中不可避免的作动器响应延迟会影响试验系统稳定性。为研究同时含非线性构件和作动器时滞的复杂试验系统稳定性,文章采用分段线性方法将非线性模型近似简化为多个线性状态的叠加,基于T-... 实时混合模拟(real-time hybrid simulation,RTHS)中不可避免的作动器响应延迟会影响试验系统稳定性。为研究同时含非线性构件和作动器时滞的复杂试验系统稳定性,文章采用分段线性方法将非线性模型近似简化为多个线性状态的叠加,基于T-S模糊模型理论建立试验系统运动方程,通过Lyapunov稳定理论分析其近似稳定性,获得线性矩阵不等式(linear matrix inequality,LMI)形式的稳定性判据。数值分析和试验结果验证在外荷载输入下,简化模型高度近似于原模型,表明该近似方法具有良好的计算精度。对于具有刚度软化特性的Bouc-Wen模型,最大刚度决定试验系统稳定性。当试验系统时滞小于临界时滞,处于渐近稳定状态时,结构的动力响应逐步收敛;而当试验系统时滞大于临界时滞处于失稳状态时,系统仍能通过材料屈服耗能保持能量平衡。而在线性系统中,能量则不断积累,导致试验系统响应无限增加,是线性与非线性试验系统的最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混合模拟(RTHs) 非线性 BOUC-wen模型 T-s模糊模型 稳定性
下载PDF
A Comparative Study of Five Versions of Wen Liu Shijiu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2
作者 康硕 《海外英语》 2015年第8期108-109,共2页
In the study of translation history,it is observed that the academic position of translators has been changing.With the Cultural Turn in translation studies,the significance of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has been reva... In the study of translation history,it is observed that the academic position of translators has been changing.With the Cultural Turn in translation studies,the significance of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has been revalued.This paper compares and analyzes five English versions of Bai Juyi’s Asking Liu Shijiu from the view of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probing into its manifestations at both the macro and micro level of rhyme,image,and effect of expression of the po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wen LIU shijiu COMPARATIVE study
下载PDF
Figures in Wen's Government Report
3
《China Textile》 2009年第3期10-10,共1页
On March 5th,Premier Wen Jiabao delivered a report to the annual session of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NPC),covering a wide range of economic,financial and social issues.
关键词 over Figures in wens Government Report WILL NPC
下载PDF
Modelling Wave Transmission and Overtopping Based on Energy Balance Equation 被引量:2
4
作者 JI Qiaoling DONG Sheng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5期1033-1043,共11页
Wave transmission and overtopping around nearshore breakwaters can have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transmitted wave parameters,which affects wave conditions and sediment transportation and becomes the focus of desig... Wave transmission and overtopping around nearshore breakwaters can have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transmitted wave parameters,which affects wave conditions and sediment transportation and becomes the focus of design in engineering.The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present a simplified model to estimate these important wave parameters.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incorporation of wave transmission and overtopping module into a wave model for multi-directional random wave transformation based on energy balance equation with the consideration of wave shoaling,refraction,diffraction,reflection and breaking.Wen's frequency spectrum and non-linear dispersion relation are also included in this model.The influence of wave parameters of transmitted waves through a smooth submerged breakwater has been considered in this model with an improved description of the transmitted wave spectrum of van der Meer et al.(2000) by Carevic et al.(2013).This improved wave model has been validated through available laboratory experiments.Then the verified model is appli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wave transmission and overtopping on wave heights behind low-crested breakwaters in a project for nearshore area.Numerical calculations are carried out with and without consideration of the wave transmission and overtopping,and comparison of them indicates that there is a considerable difference in wave height and thus it is important to include wave transmission and overtopping in modelling nearshore wave field with the presence of low-crested breakwaters.Therefore,this model can provide a general estimate of the desired wave field parameters,which is adequate for engineers at the preliminary design stage of low-crested breakwat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ndom wave transformation energy balance equation numerical modelling wen's spectrum DIFFRACTION transmission OVERTOPPING
下载PDF
敦煌卷子S.6171中“文王”考
5
作者 董艳秋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47-50,共4页
敦煌卷子S.6171自从发现以来,引起了许多学者的研究兴趣。然而,由于原卷的残损不全以及文字的缺漏,使得各家对它的研究成果皆限于文本的梳理,而对其诗中所述内容、写作时代则未深入探究。本文则通过将S.6171卷中第十五首诗歌中所谈及的... 敦煌卷子S.6171自从发现以来,引起了许多学者的研究兴趣。然而,由于原卷的残损不全以及文字的缺漏,使得各家对它的研究成果皆限于文本的梳理,而对其诗中所述内容、写作时代则未深入探究。本文则通过将S.6171卷中第十五首诗歌中所谈及的“文王”与唐代史料加以印证,进而得出此卷中所言文王即为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入唐为质子之“新罗文王”的结论,从而推知本诗所述之时代背景当在高宗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6171 敦煌 新罗 文王
下载PDF
“国家”、“民族”与“人民”的三重纠葛——重述闻一多的思想道路
6
作者 李怡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0-80,共11页
中国现代作家闻一多的一生被文学史概括为从诗人到学者再到战士的思想历程,这也是现代知识分子追求进步的典型。在他理想的追求和思想逻辑中,其实就是“国家”、“民族”与“人民”这三重概念的发展和纠缠:“国家”是他认知的起点,“民... 中国现代作家闻一多的一生被文学史概括为从诗人到学者再到战士的思想历程,这也是现代知识分子追求进步的典型。在他理想的追求和思想逻辑中,其实就是“国家”、“民族”与“人民”这三重概念的发展和纠缠:“国家”是他认知的起点,“民族”是贯穿始终的情感中心,而“人民”则是思想的升华,从中,也折射出现代中国社会历史的跌宕起伏和知识分子的曲折探索。重述这里的思想演变,对于我们洞见现代国家意识在知识分子精神史上的深刻流变,具有十分重要的典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闻一多 国家 民族 人民
下载PDF
白话诗的“新”逻辑--闻一多新格律诗理论及意义重估
7
作者 周建华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2-159,共8页
闻一多是中国现代新诗的一个醒目存在,学界对其新格律诗理论的认知却始终存在一些模糊认识。回到历史现场,重新认识闻一多对新诗发展所做的努力,有不少新的发现。闻一多新格律诗理论回应了新诗对于白话诗“新”质的发展要求,在诗形和诗... 闻一多是中国现代新诗的一个醒目存在,学界对其新格律诗理论的认知却始终存在一些模糊认识。回到历史现场,重新认识闻一多对新诗发展所做的努力,有不少新的发现。闻一多新格律诗理论回应了新诗对于白话诗“新”质的发展要求,在诗形和诗质两个方面展开了积极探索,将民族性与时代性、诗形与诗质、听觉美学与视觉美学糅合在一起,奠定了现代诗歌接受由听觉美学向视觉美学转换的理论基础,拓宽了新诗的审美空间。他扎根民族土壤思考新诗发展的努力,开启了中国现代诗歌思考中国经验的阀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闻一多 新格律诗 诗形 诗质 中国经验
下载PDF
文中子乐教思想述论
8
作者 张小雨 《运城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32-37,共6页
文中子王通生于魏晋南北朝乱世末期,由于亲眼目睹政治混乱、兵戈四起带给百姓的灾难,他逐渐孕育出以天下为己任、身体力行传承古代礼乐教化的文化意识。首先,他从理论上界定了乐教的本质,认为乐是对于圣王之德的一种象征与描绘;其次,他... 文中子王通生于魏晋南北朝乱世末期,由于亲眼目睹政治混乱、兵戈四起带给百姓的灾难,他逐渐孕育出以天下为己任、身体力行传承古代礼乐教化的文化意识。首先,他从理论上界定了乐教的本质,认为乐是对于圣王之德的一种象征与描绘;其次,他指出乐教的作用机制是通过礼乐将其蕴含的道德精神,以一种具体可感、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来,然后在潜移默化中感动聆听者,使之浸润在道德之善、艺术之美中而受到诱导,最终影响其内心世界与外在言行;最后,他通过点评历代礼乐教化、教育弟子、参与政治等实践,试图在隋初重建礼乐。虽然最终未能实现其愿景,但王通乐教思想仍有不可磨灭、值得研究的现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通 文中子 《中说》 儒家乐教 礼乐教化
下载PDF
闻一多:新诗史上的杜甫 被引量:5
9
作者 吕进 周婷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3-27,共5页
闻一多对杜甫在人格和艺术技法上进行了有意识的继承,并实施了成功的现代化转换。闻一多成为了中国新诗发展史上的现代杜甫,成为了影响深远的爱国诗人和新诗革新家。对于新诗如何在寻求新变中接通与中国诗歌的几千年之常,闻一多的实践... 闻一多对杜甫在人格和艺术技法上进行了有意识的继承,并实施了成功的现代化转换。闻一多成为了中国新诗发展史上的现代杜甫,成为了影响深远的爱国诗人和新诗革新家。对于新诗如何在寻求新变中接通与中国诗歌的几千年之常,闻一多的实践具有诗学价值和现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闻一多 杜甫 人格 格律 创格
下载PDF
说闻一多“诗唐”说 被引量:2
10
作者 阎琦 刘欢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3-57,共5页
闻一多"诗唐"说的含义要从唐诗的创作、流布和欣赏以及诗人的社会地位等诸多环节去诠释。唐人创作诗歌,处于一种完全自觉、"不写诗,无以言"的状态。而唐诗的流布和欣赏则是社会化了的,在此基础上,诗人为全社会所拥... 闻一多"诗唐"说的含义要从唐诗的创作、流布和欣赏以及诗人的社会地位等诸多环节去诠释。唐人创作诗歌,处于一种完全自觉、"不写诗,无以言"的状态。而唐诗的流布和欣赏则是社会化了的,在此基础上,诗人为全社会所拥戴。"诗唐"说有巨大的理论启示意义,其一就是促使我们重新评估晚唐诗。以"诗唐"的观点,初唐是诗歌由齐梁到唐的过渡期,盛唐是诗歌的全盛期,中唐是诗歌的中兴期,而晚唐则是"诗唐",即唐诗社会化的完成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闻一多 唐诗 “诗唐”说
下载PDF
孙作云与中国古代神话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朱仙林 曹书杰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4期114-119,共6页
孙作云的神话研究,在理论与方法上,既有对闻一多的全面继承,又有一定的突破。在研究理论方面,他批判地吸收了疑古辨伪思想、图腾遗痕理论以及语言学派神话学说;在研究方法上,他在对古史材料进行审慎利用的基础上,综合运用三重证据法、... 孙作云的神话研究,在理论与方法上,既有对闻一多的全面继承,又有一定的突破。在研究理论方面,他批判地吸收了疑古辨伪思想、图腾遗痕理论以及语言学派神话学说;在研究方法上,他在对古史材料进行审慎利用的基础上,综合运用三重证据法、文字音韵学等方法,拓展了中国神话研究的视野,在神话传说研究领域有着重大的建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作云 中国神话 神话研究 神话理论 闻一多 三重证据法
下载PDF
中西合璧的宁馨儿——闻一多诗歌色彩论 被引量:3
12
作者 周彦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91-95,共5页
闻一多诗歌浓郁的色彩具有西方诗歌的风格 ,而其色彩的主体又具有民族性。闻一多的色彩观源于西方绘画 ,也源于中国的宫廷和民间色彩。诗人闻一多批判地吸收中西古今诗画观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诗画观 ,使其诗歌真正成为中西合璧的“宁馨儿”
关键词 闻一多 诗歌 色彩 艺术特色 西方化 民族性 诗画观 审美特征
下载PDF
闻一多诗歌中的象征笔法 被引量:4
13
作者 卢惠余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17-120,共4页
闻一多深受象征艺术思潮的影响,运用“自然景物社会化”、“比喻意象人格化”、“虚拟故事人生化”、“丑陋形象审美化”等多种象征笔法,创作了许多充满艺术活力的象征诗,使其诗艺世界呈现出鲜明的象征艺术倾向。
关键词 闻一多 诗歌 象征笔法
下载PDF
闻一多诗歌与英美近现代诗 被引量:3
14
作者 胡绍华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49-155,共7页
闻一多在诗艺追求中勇于汲纳一切有益的外来营养。他一生同英美近现代浪漫主义、悲观主义诗人以及美国当代的意象派诗人有着广泛的精神联系;同时,闻一多有着丰厚的中国文化与文学的积淀,总是立足于中国的传统诗艺,并根据自己当时性情所... 闻一多在诗艺追求中勇于汲纳一切有益的外来营养。他一生同英美近现代浪漫主义、悲观主义诗人以及美国当代的意象派诗人有着广泛的精神联系;同时,闻一多有着丰厚的中国文化与文学的积淀,总是立足于中国的传统诗艺,并根据自己当时性情所近和展示思想情趣的需要,去有选择、有变化地吸纳,从而以博大独异的诗歌创作繁荣了我国现代诗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闻一多 新诗 英美诗
下载PDF
新诗的“原质”与“非诗化”思想:闻一多新诗理论综论 被引量:3
15
作者 鲍昌宝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0-85,共6页
闻一多的新诗格律化理论一直被研究界重视,但他在论述郭沫若《女神》的时代精神中提出的新诗"原质"概念和在《文学的历史动向》中提出的新诗"非诗化"思想却很少被人注意,而它们却是新诗理论中最重要的命题。只有充... 闻一多的新诗格律化理论一直被研究界重视,但他在论述郭沫若《女神》的时代精神中提出的新诗"原质"概念和在《文学的历史动向》中提出的新诗"非诗化"思想却很少被人注意,而它们却是新诗理论中最重要的命题。只有充分认识闻一多的"非诗化"思想和格律化理论之间的关系,才可能全面理解和把握闻一多对新诗理论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闻一多 新诗 原质 非诗化 新诗理论
下载PDF
在“古典盛宴”和“现代窗口”之间吟唱的诗人──闻一多诗歌审美意象解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文刚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31-35,共5页
闻一多的诗歌意象有两类 :一类充满“古典”气息 ,笼罩着华宴的芬芳和沉醉的诗意 ;另一类裹挟“现代”色彩 ,流转着天地间变幻的风云。诗人进退在“古典盛宴”和“现代窗口”之间 ,用两类意象表达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冲突。闻一多笔下的... 闻一多的诗歌意象有两类 :一类充满“古典”气息 ,笼罩着华宴的芬芳和沉醉的诗意 ;另一类裹挟“现代”色彩 ,流转着天地间变幻的风云。诗人进退在“古典盛宴”和“现代窗口”之间 ,用两类意象表达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冲突。闻一多笔下的审美意象 ,其生成有多方面的原因 ,给读者带来了特殊的美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闻一多 诗歌 意象 理想 现实 审美特征 文学评论 《死水》 《律诗的研究》 《红烛》
下载PDF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海浪图像谱仿真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杨劲松 黄韦艮 周长宝 《东海海洋》 1999年第4期39-46,共8页
利用Hasselm ann 的完全非线性积分方法对文氏海浪谱的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谱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 (1) 在星载SAR海浪成像过程中, 速度聚束调制远比水动力调制、倾斜调制和距离向聚束调制重要;(2) 图像谱有180°的方向... 利用Hasselm ann 的完全非线性积分方法对文氏海浪谱的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谱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 (1) 在星载SAR海浪成像过程中, 速度聚束调制远比水动力调制、倾斜调制和距离向聚束调制重要;(2) 图像谱有180°的方向模糊和方位向的高波数截断,距离向传播海浪的图像谱存在双峰现象; (3) 不同极化方式和雷达视向的选取对图像谱无明显影响, 因而对于海浪的星载SAR遥感而言, 可以采用单一极化和单一视向。对于不同成长状态的风浪而言, 以上结果保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文氏海浪谱 图像谱 仿真 遥感
下载PDF
农户弃养:温氏集团“公司+农户”模式或可遭遇的困境及对策 被引量:9
18
作者 胡浩民 黄泽文 向安强 《古今农业》 2012年第2期15-24,共10页
"公司+农户"生产经营模式,曾为温氏集团带来巨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民工荒"的影响、公司与农户合作剩余分配不均、农户投入成本较大、我国人口红利优势减弱等原因,导致"公司+农户"模式或可遭遇农户弃养... "公司+农户"生产经营模式,曾为温氏集团带来巨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民工荒"的影响、公司与农户合作剩余分配不均、农户投入成本较大、我国人口红利优势减弱等原因,导致"公司+农户"模式或可遭遇农户弃养等发展困境。破解的思路有:农户的规模化养殖,农户合伙经营,调整合作剩余分配,引入第三方,引进"代养民",以及转移生产经营区域等;但不能仅选择其一种或两种办法,必须采取集成攻克、多管齐下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弃养 “公司%PLUs%农户” 温氏集团
下载PDF
科技创新体系的多元联合互动逻辑——温氏集团科技创新发展的三重螺旋模型理论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胡浩民 李思思 向安强 《科技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4-30,19,共8页
农业龙头企业作为连接知识创新和产业创新的载体,在农业科技创新中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政府、农业院校和社会各自拥有独特的创新资源:政府能有效弥补在技术创新方面市场失灵的部分,高校拥有高等教育人才和科学知识这两种最具价值资源,... 农业龙头企业作为连接知识创新和产业创新的载体,在农业科技创新中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政府、农业院校和社会各自拥有独特的创新资源:政府能有效弥补在技术创新方面市场失灵的部分,高校拥有高等教育人才和科学知识这两种最具价值资源,社会能提供文化和制度创新氛围和土壤,政府、农业院校、社会都能成为创新的重要推动者。在资源互补前提下,政府、企业、高校、社会多元联合互动的科技创新体系的建构成为必然。农业龙头企业将成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联合互动 逻辑 科技创新体系 三重螺旋模型理论 温氏集团
下载PDF
面向中国的“灵芝”译论与面向世界的“海变”译论 被引量:1
20
作者 石小梅 成蓉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17年第8期117-122,共6页
日本学者小畑薰良于1922年在美国英译并出版了《李白诗集》,影响巨大。闻一多与他就中国古代诗歌翻译的讨论分别提出了"灵芝"译论和"海变"译论。两人的译论显示了中日学者不同的翻译观,即面向中国的翻译观与面向世... 日本学者小畑薰良于1922年在美国英译并出版了《李白诗集》,影响巨大。闻一多与他就中国古代诗歌翻译的讨论分别提出了"灵芝"译论和"海变"译论。两人的译论显示了中日学者不同的翻译观,即面向中国的翻译观与面向世界的翻译观。这两种翻译观对中国古代诗歌的翻译价值认知不同,对中国古代诗歌向外传播的影响也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译论 “海变”译论 闻一多 小畑薰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