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ock Damage Structure of the South Longmen-Shan Fault in the 2008 M8 Wenchuan Earthquake Viewed with Fault-Zone Trapped Waves and Scientific Drilling 被引量:9
1
作者 LI Yonggang XU Zhiqin LI Haibi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2期444-467,共24页
This article is to review results from scientific drilling and fault-zone trapped waves (FZTWs) at the south Longman-Shan fault (LSF) zone that ruptured in the 2008 May 12 M8 Wenchuan earthquake in Sichuan,China.I... This article is to review results from scientific drilling and fault-zone trapped waves (FZTWs) at the south Longman-Shan fault (LSF) zone that ruptured in the 2008 May 12 M8 Wenchuan earthquake in Sichuan,China.Immediately after the mainshock,two Wenchuan Fault Scientific Drilling (WFSD) boreholes were drilled at WFSD-1 and WFSD-2 sites approximately 400 m and 1 km west of the surface rupture along the Yinxiu-Beichuan fault (YBF),the middle fault strand of the south LSF zone.Two boreholes met the principal slip of Wenchuan earthquake along the YBF at depths of 589-m and 1230-m,respectively.The slip is accompanied with a 100-200-m-wide zone consisting of fault gouge,breccia,cataclasite and fractures.Close to WFSD-1 site,the nearly-vertical slip of ~4.3-m with a 190-m wide zone of highly fractured rocks restricted to the hanging wall of the YBF was found at the ground surface after the Wenchuan earthquake.A dense linear seismic array was deployed across the surface rupture at this venue to record FZTWs generated by aftershocks.Observations and 3-D finite-difference simulations of FZTWs recorded at this cross-fault array and network stations close to the YBF show a distinct low-velocity zone composed by severely damaged rocks along the south LSF at seismogenic depths.The zone is several hundred meters wide along the principal slip,within which seismic velocities are reduced by ~30-55% from wall-rock velocities and with the maximum velocity reduction in the ~200-m-wide rupture core zone at shallow depth.The FZTW-inferred geometry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south LSF rupture zone at shallow depth are in general consistent with the results from petrological and structural analyses of cores and well log at WFSD boreholes.We interpret this remarkable low-velocity zone as being a break-down zone during dynamic rupture in the 2008 M8 earthquake.We examined the FZTWS generated by similar earthquakes before and after the 2008 mainshock and observed that seismic velocities within fault core zone was reduced by ~10% due to severe damage of fault rocks during the M8 mainshock.Scientific drilling and locations of aftershocks generating prominent FZTWs also indicate rupture bifurcation along the YBF and the Anxian-Guangxian fault (AGF),two strands of the south LSF at shallow depth.A combination of seismic,petrologic and geologic study at the south LSF leads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ault-zone structure and rupture dynamics,and the amplification of ground shaking strength along the low-velocity fault zone due to its waveguide effe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pture zone rock damage structure scientific drilling fault-zone trapped waves wenchuan earthquake Longmen-Shan fault
下载PDF
四川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2号孔(WFSD-2)岩性特征和断裂带的结构 被引量:23
2
作者 张伟 李海兵 +6 位作者 黄尧 司家亮 刘栋粱 李勇 王焕 杨光 孙立文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201-1218,共18页
以WFSD-2钻孔岩心为研究对象,通过详细的岩心编录和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等研究,识别出该钻孔岩心具有6段岩性,从上向下依次为彭灌杂岩(0-599.31m)、三叠系须家河组二段(599.31-1211.49m)、彭灌杂岩(1211.49-1679.51m)、三叠系须家... 以WFSD-2钻孔岩心为研究对象,通过详细的岩心编录和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等研究,识别出该钻孔岩心具有6段岩性,从上向下依次为彭灌杂岩(0-599.31m)、三叠系须家河组二段(599.31-1211.49m)、彭灌杂岩(1211.49-1679.51m)、三叠系须家河组三段(1679.51-1715.48m)、彭灌杂岩(1715.48-2081.47m)、三叠系须家河组四段(2081.47-2283.56m)。彭灌杂岩主要以花岗岩和火山岩为主,三叠系须家河组沉积岩以砂岩、粉砂岩、泥岩、页岩、煤层(线)和砾岩为主。3套彭灌杂岩与三叠系须家河组沉积岩重复出现,时代较老的岩性段逆冲覆盖在新的地层之上,表明龙门山构造带由一系列逆冲岩片叠置而成。岩心中断裂岩较为发育,主要为断层角砾岩、碎裂岩和断层泥,反映出脆性变形作用的特点。通过对断裂岩的统计分析,厘定了20余条产状不同、规模不等的次级断裂带,断裂带宽度和断裂密度峰值显示FZ600、FZ720、FZ782、FZ817、FZ922、FZ951、FZ1449、FZ1681、FZ2082为主要断裂带,其中FZ1681系规模最大的一条断裂。依据断裂岩的组合特征可以将岩心中断裂带的结构以断层泥为核部划分为两大类:对称型断裂带和不对称型断裂带。根据地表破裂带、WFSD-1钻孔岩心中主滑移带位置的几何关系、岩性分层等因素,可推断汶川地震主滑移带应位于FZ1134、FZ1449或FZ1681之中,同时也暗示该地区经常发生类似汶川地震的大地震活动。研究表明,龙门山地区经历了强烈的构造缩短和快速隆升作用,暗示龙门山地区构造活动非常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wfsd) 断裂岩 断裂带结构 映秀-北川断裂带 龙门山
下载PDF
四川龙门山安县-灌县断裂带的特征——以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3号孔(WFSD-3)岩心为例 被引量:15
3
作者 杨光 李海兵 +5 位作者 张伟 刘栋梁 司家亮 王焕 黄尧 李勇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219-1232,共14页
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WFSD)是由科技部、国土资源部和中国地震局联合组织实施的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研究项目,计划在同震地表破裂带(龙门山映秀-北川断裂和安县-灌县断裂)的上盘布置5口科学群钻:WFSD-1、WFSD-2、WFSD-3、WFSD-3P... 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WFSD)是由科技部、国土资源部和中国地震局联合组织实施的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研究项目,计划在同震地表破裂带(龙门山映秀-北川断裂和安县-灌县断裂)的上盘布置5口科学群钻:WFSD-1、WFSD-2、WFSD-3、WFSD-3P和WFSD-4,其中WFSD-3和WFSD-3P位于龙门山前山断裂安县-灌县断裂的上盘。以WFSD-3钻孔岩心为研究对象,进行详细的岩石学、构造学、野外编录等研究。WFSD-3钻孔岩心中的断裂岩主要由断层角砾岩、碎裂岩和断层泥组成,未见假玄武玻璃。钻孔中存在26条规模不等的断裂带,断裂密度显示FZ634、FZ1215和FZ1250为主要断裂带,而FZ1250可能为2008年汶川地震的主滑移带。安县-灌县断裂在地表和WFSD-3P、WFSD-3钻孔岩心中的断层倾角分别约为60°、46°和38°,显示安县-灌县断裂倾角从地表至深部逐渐变缓,为一铲式逆冲断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 wfsd-3 安县-灌县断裂带 岩心 断裂岩
下载PDF
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1号井(WFSD-1)非弹性应变恢复法(ASR法)三维地应力测试与“5.12”汶川地震的形成机制 被引量:11
4
作者 崔军文 李宗凡 +5 位作者 王连捷 林为人 王薇 孙东生 高禄 钱华山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033-2047,共15页
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1号井(WFSD-1)的ASR三维地应力测试结果表明,龙门山前陆逆冲带与其下伏的龙门山前陆盆地和上覆的松潘-甘孜地块的构造及地应力状态存在有重大差异。从整体上看,在汶川地震中,龙门山前陆逆冲带表现为在强烈的区域... 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1号井(WFSD-1)的ASR三维地应力测试结果表明,龙门山前陆逆冲带与其下伏的龙门山前陆盆地和上覆的松潘-甘孜地块的构造及地应力状态存在有重大差异。从整体上看,在汶川地震中,龙门山前陆逆冲带表现为在强烈的区域性挤压背景下,深部物质沿壳内拆离层自SW向NE方向的"层状"流动,在地壳上部转化为沿映秀-北川断裂(YBF)的快速垂向挤出,而其西侧的松潘-甘孜地块作自SE往NW方向的重力滑覆,东侧的龙门山前陆盆地则表现为自NE往SW方向的走滑或右行旋转。晚新生代以来,扬子地块相对于青藏高原东缘的龙门山造山带并无明显的或大尺度的陆内俯冲作用发生。龙门山前陆逆冲带深部高温低粘度物质垂直向上的、快速的流动和挤出,直接导致了"5.12"汶川地震的发生,而松潘-甘孜地块E向扩展导致龙门山前陆带的强烈挤压和陆壳增厚及深部应力和地震能量的积聚则是诱导深部位移场发生突变和物质快速垂向挤出的主因,E向扩展是深部地震能量积聚和快速垂向挤出作用的必要条件,而非地震发生的直接原因。ASR地应力测试得出的主压应力方向完全平行于GPS同震速度场的位移方向,似乎表明ASR测试获得的原地应力场或许真实地反映了或最接近于地震过程中的构造应力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1号井(wfsd-1) 非弹性应变恢复法(ASR法)地应力测试 地震形成机制 逆冲作用 右行走滑作用(或右行旋转) 正滑作用 垂向挤出
下载PDF
利用成像测井资料分析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3号孔(WFSD-3)裂缝特征 被引量:18
5
作者 邹长春 刘东明 +3 位作者 聂昕 项彪 牛一雄 孔广胜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46-1153,共8页
WFSD-3孔是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主要钻孔之一,全井段(终孔深度1 502.30 m)实施了连续取心(累计取心进尺1 548.44 m)和测井作业。采集到的成像测井资料包含丰富的原位地质特征信息,对裂缝、破碎带识别和构造应力场分析具有重要作用。... WFSD-3孔是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主要钻孔之一,全井段(终孔深度1 502.30 m)实施了连续取心(累计取心进尺1 548.44 m)和测井作业。采集到的成像测井资料包含丰富的原位地质特征信息,对裂缝、破碎带识别和构造应力场分析具有重要作用。利用该钻孔的电阻率成像测井和超声成像测井资料,结合岩心资料进行了裂缝特征分析。结果表明,WFSD-3孔岩层高角度斜交缝最为发育,其次是低角度斜交缝,垂直缝和水平缝极少;25~200 m和900~1 000 m深度范围内裂缝尤为发育;不同深度的裂缝倾向存在明显差异:410 m之上主要分布于260°~290°,410~730m集中于330°~360°,730~960 m主要分布于210°~240°,960~1 185 m与410 m之上基本一致,1 410~1 450 m与前述各深度段不同,集中于180°~200°;裂缝与破碎带、层理密切相关,宏观分布受构造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断裂带 科学钻探工程 成像测井 裂缝特征
下载PDF
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WFSD-1孔成像测井岩心空间归位 被引量:13
6
作者 聂昕 邹长春 +3 位作者 肖昆 徐晋 牛一雄 孔广胜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5-82,共8页
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国迅速实施了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项目(WFSD).钻井取心是研究地下情况的直接资料,但取心时通常采用非定向取心技术,缺少准确的深度和方位信息,需要利用测井资料对其进行深度和方向的还原,即岩心空间归位.... 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国迅速实施了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项目(WFSD).钻井取心是研究地下情况的直接资料,但取心时通常采用非定向取心技术,缺少准确的深度和方位信息,需要利用测井资料对其进行深度和方向的还原,即岩心空间归位.针对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项目一号孔(WFSD-1孔),利用成像-岩心扫描图像综合处理软件(CCSDLogCore)精确和直观的完成了2055块岩心图像的空间归位.对归位成果进行了分析,发现随着钻孔深度的增加,岩心深度误差增大,说明了归位结果符合实际情况,为下一步地质构造分析奠定了基础,文章还总结了归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wfsd) 成像测井 岩心归位 人机联作
下载PDF
汶川地震科学钻探2号孔(WFSD-2)随钻泥浆氢和汞浓度与断裂构造关系 被引量:7
7
作者 张彬 刘耀炜 +3 位作者 方震 官致君 张磊 郭丽爽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771-1781,共11页
以WFSD-2钻孔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随钻泥浆氢(H_2)和汞(Hg)浓度特征,在垂向上存在显著不均匀性,出现多段浓度异常高值.研究表明:(1)H_2和Hg浓度异常与次级断裂和岩石构造性质有较大关系,以断裂带或破碎带为通道运移而产生高值异常;(2)随... 以WFSD-2钻孔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随钻泥浆氢(H_2)和汞(Hg)浓度特征,在垂向上存在显著不均匀性,出现多段浓度异常高值.研究表明:(1)H_2和Hg浓度异常与次级断裂和岩石构造性质有较大关系,以断裂带或破碎带为通道运移而产生高值异常;(2)随钻泥浆H_2和Hg浓度特征暗示了汶川地震WFSD-2孔中主滑移带位置,表明随钻流体特征是识别地下裂隙带、破碎带或断裂带的途径之一;(3)H_2和Hg浓度异常还可能与构造块体边界强震活动和断裂带近场中等地震活动有关.本文研究结果为分析大震过程中深部流体活动行为提供了H_2和Hg地球化学特征依据,对地震前兆机理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科学钻探 映秀—北川断裂带 氢气
下载PDF
差应变法地应力测量——以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WFSD-1钻孔为例 被引量:13
8
作者 彭华 马秀敏 姜景捷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1年第3期249-261,共13页
岩心差应变分析法是汶川地震断层科学钻探(WFSD)项目地应力测量的主要手段之一,该技术通过高压容器对取之于钻孔不同深度的实验样品施加围压,观察先前由于失去地层应力而膨胀产生的裂纹重新闭合,并通过裂纹闭合过程差应变曲线分析,确定... 岩心差应变分析法是汶川地震断层科学钻探(WFSD)项目地应力测量的主要手段之一,该技术通过高压容器对取之于钻孔不同深度的实验样品施加围压,观察先前由于失去地层应力而膨胀产生的裂纹重新闭合,并通过裂纹闭合过程差应变曲线分析,确定主应力大小和方向。WFSD-1孔12个岩心样品的DSA测试结果表明:断层上下盘的应力状态有明显差异,区域地应力不仅随深度增加,还与地质结构和岩石的物理性质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 映秀—北川断层 差应变分析法(DSA) 地应力测量 滑动准则
下载PDF
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项目WFSD-3孔施工技术与体会 被引量:13
9
作者 朱恒银 朱永宜 +3 位作者 张文生 张正 余善平 漆学忠 《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 2012年第9期12-17,共6页
WFSD-3孔是汶川地震科学钻探项目的系列钻孔之一,历经2年多的施工,攻克了世界罕见的复杂地层钻进、大直径原状样取心和高地应力下钻孔护壁重重技术难关,圆满完成了施工任务。重点介绍了WFSD-3孔施工技术与经验,并对施工若干技术问题提... WFSD-3孔是汶川地震科学钻探项目的系列钻孔之一,历经2年多的施工,攻克了世界罕见的复杂地层钻进、大直径原状样取心和高地应力下钻孔护壁重重技术难关,圆满完成了施工任务。重点介绍了WFSD-3孔施工技术与经验,并对施工若干技术问题提出探讨与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地震断裂带 科学钻探 wfsd-3孔 施工技术 体会
下载PDF
WFSD地应力台应变特征及其同震效应分析——以日本MW9.0级特大地震为例 被引量:5
10
作者 彭华 马秀敏 +1 位作者 姜景捷 彭立国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1年第1期1-14,共14页
2011年3月11日在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MW 9.0级强烈地震,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WFSD)项目设在陕西汉中地区的体应变仪记录到了完整的应变数据。通过采集数据的分析,探讨了日本MW 9.0级特大地震发生时的同震变化以及地震前后固体潮异常... 2011年3月11日在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MW 9.0级强烈地震,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WFSD)项目设在陕西汉中地区的体应变仪记录到了完整的应变数据。通过采集数据的分析,探讨了日本MW 9.0级特大地震发生时的同震变化以及地震前后固体潮异常变化过程,分析了地震孕育、发生过程中应变固体潮的趋势性异常及畸变等各种异常现象,并针对这些应变异常进行分析,以期成果能为中国未来地震趋势的预测研究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Mw9.0级特大地震 wfsd 体应变观测 应变特征 同震效应
下载PDF
WFSD-4孔深部流体分析和多组分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4
11
作者 唐力君 劳昌玲 +2 位作者 范凡 王健 王广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34-440,共7页
采用场内钻探流体实时分析和场外钻探泥浆分析的方法,获得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工程4号钻孔(WFSD-4)中深部井段流体多组分分析结果。研究钻孔深部井段的流体剖面地球化学特征,认为来自地下深部流体在钻探过程中会保存在钻探循环泥浆中... 采用场内钻探流体实时分析和场外钻探泥浆分析的方法,获得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工程4号钻孔(WFSD-4)中深部井段流体多组分分析结果。研究钻孔深部井段的流体剖面地球化学特征,认为来自地下深部流体在钻探过程中会保存在钻探循环泥浆中,随钻流体实时分析可记录明显的组分变化信号。钻孔岩心的岩性变化易引起钻探泥浆气体的变化,特别是钻探泥浆气体中的多组分变化,在钻孔岩性裂隙较为丰富的井段,是钻探泥浆气体组分变化强度较大区间。通过比较钻探泥浆的多组分和岩心岩性的弱相关性,可以推测钻探流体与余震相关性较强的区域和周期,更可能获得钻探流体与余震的相关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实时分析 场外分析 汶川科钻 泥浆气体 地球化学
下载PDF
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一号孔(WFSD-1)断层泥孔段泥浆体系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33
12
作者 李之军 陈礼仪 +2 位作者 贾军 尤建武 曹其友 《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 2009年第12期13-15,19,共4页
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项目一号孔(WFSD-1)钻遇了30多米的断层泥。针对断层泥钻探的主要问题,对断层泥钻探泥浆体系进行了研究与应用,形成了具有高密度、低失水、低渗透、润滑减阻特点的泥浆体系,再加上重泥浆体系对地应力的平衡作用,... 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项目一号孔(WFSD-1)钻遇了30多米的断层泥。针对断层泥钻探的主要问题,对断层泥钻探泥浆体系进行了研究与应用,形成了具有高密度、低失水、低渗透、润滑减阻特点的泥浆体系,再加上重泥浆体系对地应力的平衡作用,成功地解决了断层泥的钻进取心问题,为顺利完成钻孔施工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钻探 汶川地震断裂带 断层泥 泥浆体系
下载PDF
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WFSD)项目钻探和测井课题的组织实施与管理 被引量:15
13
作者 胡时友 宋军 +1 位作者 张伟 刘同良 《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 2009年第12期1-4,共4页
介绍了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WFSD)项目概况和其中科学钻探与科学测井课题的进展情况,分析了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的特点,对WFSD-1、WFSD-2和WFSD-3-P孔的组织管理方式进行了总结,借鉴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CCSD)项目的组织管理经验... 介绍了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WFSD)项目概况和其中科学钻探与科学测井课题的进展情况,分析了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的特点,对WFSD-1、WFSD-2和WFSD-3-P孔的组织管理方式进行了总结,借鉴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CCSD)项目的组织管理经验,探讨提出了对探索性强、地层复杂、设计变更频繁的科学钻探组织管理的改进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钻探 汶川地震断裂带 组织管理 钻探 测井
下载PDF
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一号孔(WFSD-1)钻探施工概况 被引量:22
14
作者 樊腊生 贾军 +2 位作者 吴金生 赵远刚 尤建武 《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 2009年第12期5-8,共4页
介绍了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一号孔(WFSD-1)的施工情况以及取得的经验和教训。在施工中,克服了钻孔涌水、垮塌和地层极为破碎等困难。采用低失水、高密度和具有良好润滑性能的泥浆体系,解决了由地应力导致断层泥膨胀和缩径的技术难题... 介绍了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一号孔(WFSD-1)的施工情况以及取得的经验和教训。在施工中,克服了钻孔涌水、垮塌和地层极为破碎等困难。采用低失水、高密度和具有良好润滑性能的泥浆体系,解决了由地应力导致断层泥膨胀和缩径的技术难题。采用半合管取心技术,在破碎地层中也能获取原状性好的岩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钻探 汶川地震断裂带 钻探施工
下载PDF
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项目WFSD-4孔定向钻进技术应用 被引量:12
15
作者 樊腊生 张伟 +2 位作者 吴金生 赵远刚 庄生明 《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 2014年第9期101-108,113,共9页
介绍了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项目四号孔定向钻进的施工情况,包括定向钻孔的设计、造斜工具的选择、定向方法、钻孔轨迹控制以及无线随钻定向钻进施工、利用钻具组合进行定向钻进施工、侧钻绕障和定向钻进效果。
关键词 科学钻探 汶川地震断裂带 定向钻进 单弯螺杆马达
下载PDF
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项目WFSD-3孔泥浆技术的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11
16
作者 张统得 陈礼仪 +2 位作者 刘徐三 张文生 张正 《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 2012年第9期41-44,共4页
汶川科钻WFSD-3孔钻遇地层极其复杂,硬脆碎地层与强水敏性等地层交替出现,给钻进施工带来极大安全隐患。针对该孔特殊地层情况,以孔壁稳定性理论分析为指导,在室内实验研究的基础上,优选出NH4-HPAN、K-PAM、SAS和KHm等抑制剂组成的泥浆... 汶川科钻WFSD-3孔钻遇地层极其复杂,硬脆碎地层与强水敏性等地层交替出现,给钻进施工带来极大安全隐患。针对该孔特殊地层情况,以孔壁稳定性理论分析为指导,在室内实验研究的基础上,优选出NH4-HPAN、K-PAM、SAS和KHm等抑制剂组成的泥浆体系配方,并结合室内FA无渗透实验以及ZNP-01页岩膨胀性实验对该泥浆配方进行封堵性和抑制性评价,提出了新型泥浆体系,并得以良好应用。还对现场应用遇到的泥浆粘度与切力控制、钻头防泥包技术以及钻水泥塞钙侵处理技术等进行归纳总结,对复杂地层钻进施工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地震断裂带 科学钻探 复杂地层 孔壁稳定 泥浆体系设计 泥浆维护
下载PDF
YZX130型液动锤研究及其在WFSD-4孔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跃伟 杨泽英 +4 位作者 谢文卫 齐力强 苏长寿 张伟 吴金生 《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 2014年第9期143-145,共3页
对YZX130型液动锤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了介绍,通过室内调试和测试总结出其主要特点。在WFSD-4孔中的应用证实,YZX130型液动锤可大幅度提高机械效率和回次进尺,尤其在坚硬破碎地层效果更佳,而在塑性较高的软弱松散地层效果则相对较差。
关键词 液动锤 冲击回转钻进 岩心钻探 科学钻探 汶川地震断裂带
下载PDF
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一号孔(WFSD-1)定向钻进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吴金生 宋军 +2 位作者 尤建武 曹其友 张文英 《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 2009年第12期20-22,共3页
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1号孔(WFSD-1)发生的孔内事故钻具无法进行处理,需进行定向钻进(侧钻)绕过事故钻具,用LZ-89型连续造斜器在580.07 m水泥孔底上侧钻,用3 h 20 min造斜进尺3 m就偏出新孔转入正常钻进。介绍了该次定向钻进(侧钻)的... 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1号孔(WFSD-1)发生的孔内事故钻具无法进行处理,需进行定向钻进(侧钻)绕过事故钻具,用LZ-89型连续造斜器在580.07 m水泥孔底上侧钻,用3 h 20 min造斜进尺3 m就偏出新孔转入正常钻进。介绍了该次定向钻进(侧钻)的技术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钻探 汶川地震断裂带 孔内事故 连续造斜器 侧钻
下载PDF
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项目WFSD-4S孔取心钻进技术 被引量:4
19
作者 朱旭明 张晓西 +3 位作者 翟育峰 赵远刚 项洋 喻西 《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 2015年第12期1-5,共5页
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项目WFSD-4S孔是为了进一步了解汶川地震主滑移带情况,取得更为全面完整的地质资料,于南坝地区四号孔附近靠近地表破裂带的位置所补充施工的穿过汶川地震主滑移带的浅孔。主要介绍了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项目WF... 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项目WFSD-4S孔是为了进一步了解汶川地震主滑移带情况,取得更为全面完整的地质资料,于南坝地区四号孔附近靠近地表破裂带的位置所补充施工的穿过汶川地震主滑移带的浅孔。主要介绍了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项目WFSD-4S孔针对钻孔地质条件复杂、孔内岩心采取率低等难题所采用的关键工艺和技术措施,并对其应用成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通过从地层情况、施工过程、取心钻具、冲洗液技术以及事故处理等几个方面的详细论述,为以后对复杂地层选用合理的取心技术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钻探 汶川地震断裂带 wfsd-4S孔 复杂地层 冲洗液 事故处理
下载PDF
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项目WFSD-3-P孔钻探施工概况 被引量:5
20
作者 赵远刚 樊腊生 杨明奇 《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 2012年第9期18-21,共4页
主要介绍了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项目WFSD-3-P孔的地层情况、施工过程、钻井液技术、事故的处理与预防技术。在钻探施工中,采取了高密度低失水泥浆体系和反复扫孔、起钻中途回灌泥浆的措施,解决了断层泥缩径、岩层破碎、钻孔坍塌扩径... 主要介绍了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项目WFSD-3-P孔的地层情况、施工过程、钻井液技术、事故的处理与预防技术。在钻探施工中,采取了高密度低失水泥浆体系和反复扫孔、起钻中途回灌泥浆的措施,解决了断层泥缩径、岩层破碎、钻孔坍塌扩径的技术难题,并取得了原状性完好的岩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地震断裂带 科学钻探 钻探施工 先导孔 钻井液 事故处理与预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