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ew Data of Macrofossils in the Ediacaran Wenghui Biota from Guizhou,South China 被引量:2
1
作者 WANG Ye WANG Yue +1 位作者 DU Wei WANG Xunlia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5期1611-1628,共18页
The abundance and diversity of macrofossils in the Ediacaran have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The upper Doushantuo macrobiotas in South China,including the Miaohe biota from Hubei and the Wenghui biota from Guizhou,are m... The abundance and diversity of macrofossils in the Ediacaran have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The upper Doushantuo macrobiotas in South China,including the Miaohe biota from Hubei and the Wenghui biota from Guizhou,are mainly preserved as the carbonaceous compressions and dominated by macroscopic algae and metazoans.Here,we describe 10 genera and 10 species(including 6 new genera and species) of macrofossils from the Wenghui biota.At present,the Wenghui biota yields macrofossils in more than 31 genera and 33 species,excluding those given no image and established on a few unascertained specimens.Based on the occurrence and distribution of macrofossils in both Miaohe and Wenghui areas,the middle-late Ediacaran(back shales of the upper Doushantuo Formation) in South China can be subdivided into two assemblage biozones in biostratigraphy:(i) the Protoconites-Linbotulitaenia-Eoandromeda Anomalophton assemblage biozone characterized by abundant and diverse macrofossils and by the ranges of Protoconites,Linbotulitaenia and Anomalophton;and(ii) the Baculiphyca-Gesinella-Cucullus-Beltanelliformis assemblage biozone characterized by the acme of the longer macrofossils Baculiphyca and Gesinella,and by few shorter and discoidal macrofossi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CROFOSSILS wenghui biota Doushantuo Formation EDIACARAN South China
下载PDF
华南埃迪卡拉(震旦)系年代地层划分方案及其层型剖面
2
作者 陈启聪 唐烽 +10 位作者 张恒 高林志 任留东 赵明胜 李玉兰 张立军 赵萌生 陈建书 王约 焦德光 刘军平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49-1666,共18页
依据华南峡东标准剖面的地球化学和多重地层划分对比资料,2014年全国地层委员会发布了埃迪卡拉(震旦)系年代地层划分暂定方案。该方案近年来已经受到来自生物地层学和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研究所获得的新成果、新认识的挑战,迫切需要推出新... 依据华南峡东标准剖面的地球化学和多重地层划分对比资料,2014年全国地层委员会发布了埃迪卡拉(震旦)系年代地层划分暂定方案。该方案近年来已经受到来自生物地层学和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研究所获得的新成果、新认识的挑战,迫切需要推出新的具体划分方案,建立新的阶一级层型剖面,作为华南乃至全国埃迪卡拉系的对比划分标准。为此,本文建议在埃迪卡拉纪以生物地层学为主确立年代地层单元的划分标准,提出在华南分别建立埃迪卡拉系上统和下统的顶阶层型剖面,即江川阶和瓮会阶。本文推荐了这两阶的相关顶、底界线层型剖面及标志化石、推测年龄和内部细分的化石带;其次初步设计了新的埃迪卡拉系、统、阶年代地层格架(地层柱),提议待定的上、下统及其余各阶名称,指明今后重点工作、细致研究的层型剖面和对比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迪卡拉(震旦)系 年代地层划分 层型剖面 江川阶 瓮会阶
下载PDF
华南伊迪卡拉纪“庙河生物群”的属性分析 被引量:16
3
作者 唐烽 尹崇玉 +2 位作者 刘鹏举 段德麟 高林志 《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01-611,I0004-I0006,共14页
我国南方伊迪卡拉(震旦)系陡山沱组页岩中,保存了以“庙河生物群”为代表的宏体碳质压膜化石群,以大量底栖固着的多细胞藻类为主,还包含推测的后生动物和海绵动物、可疑的遗迹化石等多门类生物化石,化石类型多样、分异显著,代表着新... 我国南方伊迪卡拉(震旦)系陡山沱组页岩中,保存了以“庙河生物群”为代表的宏体碳质压膜化石群,以大量底栖固着的多细胞藻类为主,还包含推测的后生动物和海绵动物、可疑的遗迹化石等多门类生物化石,化石类型多样、分异显著,代表着新元古代“雪球”冰期之后和寒武纪早期后生动物大爆发前夕地球早期多细胞生物的一次大规模的进化辐射事件。本文通过比较湖北秭归庙河和贵州江口翁会两个典型产地的宏体化石优势属种的形态特征,以及两地所处的沉积古环境,分析探讨了这些优势类别与现生多细胞生物(包括红藻、褐藻和绿藻三大高级藻类)的亲缘关系。研究表明,寒武纪之前大约35~10Ma间,各门类多细胞藻类广泛发育,与后生动物的先驱分子构成独特的古生态群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迪卡拉纪 庙河生物群 庙河 江口瓮会 多细胞生物
下载PDF
黔东北伊迪卡拉纪陡山沱组的宏体藻类 被引量:30
4
作者 王约 王训练 黄禹铭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28-844,共17页
宏体生物广泛地生活于扬子地区伊迪卡拉纪陡山沱期的海洋中,它们为后生动物的快速发展和演化奠定了一个崭新的环境和一个新生态链的基础.产自于黔东北伊迪卡拉系陡山沱组的瓮会生物群生活环境应在贫氧的、透光性良好的浅海低能环境,以... 宏体生物广泛地生活于扬子地区伊迪卡拉纪陡山沱期的海洋中,它们为后生动物的快速发展和演化奠定了一个崭新的环境和一个新生态链的基础.产自于黔东北伊迪卡拉系陡山沱组的瓮会生物群生活环境应在贫氧的、透光性良好的浅海低能环境,以宏体藻类为主,共描述15属18种(其中包括3个新属、5个新种、2个修定属和4个修定种)和1个未命名藻以及不明藻类固着器,另包含有宏体后生动物,可能的后生动物以及遗迹化石.瓮会生物群不但含有鄂西庙河生物群和皖南蓝田植物群的分子,也有南澳大利亚Ediacara生物群和俄罗斯WhiteSea生物群的分子,而且具有自已的特征而有别于其他伊迪卡拉期的生物群.其宏体藻类形态变化较大,组织器官和功能已出现明显的分化,并与高等植物之间存在一定的演化关系.宏体藻类多为直立固着于海底,提高了光合作用的效率,增加了水体中的含氧量.同时,宏体藻类作为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者成为一种新的食物,改变了后生动物的食谱.因此,陡山沱期的宏体植物不仅改善了环境,为依赖一定氧而生活、生长和繁殖的后生动物给予了必要的支持,而且作为生态系统中的必要基础,为宏体后生动物的快速发展和演化提供了一个新的食物源.另外,宏体生物群的繁盛不仅提高了有机质的生产率,而且促进了富有机碳的沉积和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瓮会生物群 宏体藻类 陡山沱组 伊迪卡拉系 江口 黔东北 华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