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idal Characteristics in the Wenzhou Offshore Waters and Changes Resulting from the Wenzhou Shoal Reclamation Project 被引量:1
1
作者 BAO Min BAO Xianwen +1 位作者 YU Huaming DING Yang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2015年第6期931-940,共10页
The Wenzhou Shoal Reclamation Project is the core part of Wenzhou Peninsula Engineering which is a big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project to expand the city space. The dynamics of the surrounding area was proved to suf... The Wenzhou Shoal Reclamation Project is the core part of Wenzhou Peninsula Engineering which is a big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project to expand the city space. The dynamics of the surrounding area was proved to suffer little effect in response to the Lingni north dyke since it was built approximately along the current direction. Therefore, this paper focuses firstly on the tidal characteristics in the Wenzhou and Yueqing bays with the Lingni north dyke being built and then on the changes resulting from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on-going Wenzhou Shoal Reclamation Project(WSRP) which will reclaim land from the whole Wenzhou Shoal. To simulate the tidal dynamics, a high-resolution coastal ocean model with unstructured triangular grids was set up for the Wenzhou and Yueqing Bays. The model resolved the complicated tidal dynamics with the simulated tidal elevation and current in good agreement with observations. In the study area, M2 is the predominant tidal component, which means the tide is semidiurnal. The new reclamation project hardly affects the Yueqing Bay and the open ocean, but there are concentrated effects on the mouth of the southern branch of the Oujiang River and the southwest of Wenzhou Shoal. This study provides an indicative reference to the local government and helps to weigh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proje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nzhou shoal RECLAMATION NUMERICAL model TIDAL characteristics effects
下载PDF
温州瓯飞浅滩海域悬沙输运特征及其来源探讨 被引量:10
2
作者 堵盘军 张蓓 费岳军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5-74,共10页
基于2011年温州市瓯飞浅滩海域冬、夏季大、小潮共4次大面同步海流和悬沙观测资料,利用统计和物质长期输运机制分解方法,初步分析研究海域悬沙时空分布和水体、悬沙三维输运特征。结果表明,海域悬沙浓度平面上呈现近岸高、外海低,高浓... 基于2011年温州市瓯飞浅滩海域冬、夏季大、小潮共4次大面同步海流和悬沙观测资料,利用统计和物质长期输运机制分解方法,初步分析研究海域悬沙时空分布和水体、悬沙三维输运特征。结果表明,海域悬沙浓度平面上呈现近岸高、外海低,高浓度区出现于河口,浅滩外沿存在相对低值区的分布格局;垂向分布受复杂水动力(包括波浪、潮流、径流和沿岸流等)影响具有准直线型、抛物线型以及混合型分布等多种分布形态,且底层悬沙浓度与流速变化趋势具有虽同步但存在一定滞后的特性。水体与悬沙长期输运受径流、风生表层流、闽浙沿岸流等多种作用影响,存在明显季节变化和区域特征;其中河口站因径流作用表层输运强度大于其它区域,中底层泥沙由于波流共同作用影响、河口区显著的潮泵效应使得冬、夏季输运特征迥异;浅滩站表层水沙输运主要受风生表层流影响,中、底层的悬沙因潮致余流作用多指向岸线,外海受闽浙沿岸流的影响加强,垂向上输运强度差异减小。浅滩海域泥沙的主要来源为海域来沙(浙江沿岸流输沙和外海沉积水下沙洲的再搬运)和瓯江、飞云江的河流陆域输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州瓯飞浅滩海域 悬沙分布特征 水体输运 悬沙输运 泥沙来源
下载PDF
多因素数学模型在温州瓯江口浅滩围涂工程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孟国 秦崇仁 蒋厚武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2-66,共5页
建立了波浪、潮流、盐度、悬沙、底床冲淤等多种因素数学模型,在模型验证的基础上,对瓯江口温州浅滩围涂工程海区的波浪场、潮流场、盐度场、悬沙场、底床冲淤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对温州浅滩围涂工程对瓯江泄洪、瓯江南北口分流比、... 建立了波浪、潮流、盐度、悬沙、底床冲淤等多种因素数学模型,在模型验证的基础上,对瓯江口温州浅滩围涂工程海区的波浪场、潮流场、盐度场、悬沙场、底床冲淤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对温州浅滩围涂工程对瓯江泄洪、瓯江南北口分流比、乐清湾养殖业、瓯江口港口航道及状元岙深水区、南口口外滩地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论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温州浅滩围涂工程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模型 波浪 潮流 盐度 悬沙 冲淤 瓯江口 温州浅滩
下载PDF
温州浅滩二期促淤工程霓屿—小霓屿方案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孙决策 赵洪波 李孟国 《水道港口》 2010年第5期438-443,共6页
基于TK-2D软件建立了瓯江口海区波浪潮流泥沙数学模型,根据现场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了充分验证,对温州浅滩二期促淤工程中的霓屿与小霓屿之间不同的促淤方案进行了研究,并对促淤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小霓屿至霓屿间布设堤顶标高... 基于TK-2D软件建立了瓯江口海区波浪潮流泥沙数学模型,根据现场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了充分验证,对温州浅滩二期促淤工程中的霓屿与小霓屿之间不同的促淤方案进行了研究,并对促淤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小霓屿至霓屿间布设堤顶标高-7.0m的潜堤与不布设潜堤相比,平均促淤厚度仅增加0.04m,促淤量仅增加229万m3,促淤效果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流 泥沙 霓屿 促淤 瓯江口 温州浅滩
下载PDF
温州浅滩围涂工程对港口航道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孟国 蒋厚武 吴以喜 《港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4,共4页
采用波浪、潮流、泥沙数学模型,对瓯江口温州浅滩围涂工程海区的工程前后的波浪场、潮流场、悬沙场、底床冲淤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对温州浅滩围涂工程对瓯江口港口航道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论证。研究结果表明,温州浅滩围涂工程不仅对温州... 采用波浪、潮流、泥沙数学模型,对瓯江口温州浅滩围涂工程海区的工程前后的波浪场、潮流场、悬沙场、底床冲淤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对温州浅滩围涂工程对瓯江口港口航道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论证。研究结果表明,温州浅滩围涂工程不仅对温州港现有港口航道及未来的状元岙深水港区基本没有负面影响,而且有利于航道水深的维护和稳定,可以改善从瓯江北口到黄大岙水道的船舶航行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模型 波浪 潮流 泥沙 瓯江口 温州浅滩 港口航道
下载PDF
温州浅滩围涂促淤工程泥沙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李孟国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12,共8页
建立了波浪潮流泥沙数学模型,对瓯江口温州浅滩围涂促淤工程效果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通过多个促淤方案的淤积效果模拟计算,推荐了最佳促淤方案。推荐的最佳促淤方案与定床浑水淤积物理模型试验推荐的方案一致。
关键词 促淤 泥沙 瓯江口 温州浅滩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温州飞鳌浅滩海域水沙环境与海床冲淤变化 被引量:2
7
作者 左书华 李孟国 韩志远 《水道港口》 2018年第5期528-535,共8页
以2013年7月研究海域实测水文泥沙资料和多期(1964年、1986年和2011年)水深资料为基础,对飞鳌浅滩海域水沙环境、地形冲淤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温州飞鳌浅滩海域潮汐为正规半日潮,属强潮海域,最大潮差可达7. 0 m以上;潮流以往复流... 以2013年7月研究海域实测水文泥沙资料和多期(1964年、1986年和2011年)水深资料为基础,对飞鳌浅滩海域水沙环境、地形冲淤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温州飞鳌浅滩海域潮汐为正规半日潮,属强潮海域,最大潮差可达7. 0 m以上;潮流以往复流为主,流速在0. 3~0. 5 m/s之间,余流方向受季节性影响较大,夏季表现为东北或北向;近岸浅海区大潮和小潮平均含沙量在0. 2 kg/m3和0. 08kg/m3左右;海床表层沉积物以粉砂质粘土和粘土质粉砂为主,属于典型的淤泥质海岸。本海区的海岸线形态与变化主要受人类开发活动的控制,随着潮滩围垦及港口建设,海岸线将长期保持向海推进的趋势;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该海域岸滩总体是保持动态的相对稳定状态,年冲淤速率在2 cm/a左右。近年来,由于整个海区的陆源泥沙大幅减少和大规模围垦潮滩使得近岸浅滩泥沙供给减少和泥沙活动减弱等关系,该海域海床冲淤趋势渐缓,在未来若干年工程海域岸滩总体仍会处于基本稳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州平阳 飞鳌浅滩 水沙环境 含沙量 海床冲淤 围垦工程
下载PDF
瓯江口外海区滩槽演变及主因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姚姗姗 李寿千 +2 位作者 刘怀湘 陆永军 张长宽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0-126,共7页
在大量实测资料的基础上,对瓯江口外海区水沙运动特征、动力形成机制、滩槽演变规律及其主要原因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期为瓯江口海区的规划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瓯江口外海区发育有典型的瓯江口拦门沙滩槽体系和乐清湾潮流... 在大量实测资料的基础上,对瓯江口外海区水沙运动特征、动力形成机制、滩槽演变规律及其主要原因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期为瓯江口海区的规划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瓯江口外海区发育有典型的瓯江口拦门沙滩槽体系和乐清湾潮流通道体系,潮流是塑造海区地貌的主要动力,地形是影响海域演变的主要因素。在1964-2005年40余年间,口外海区滩槽体系的演变既遵循自然演变的趋势又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各动力地貌单元的演变相互促进或限制,人类活动的干预虽然在短期内使得海区滩槽体系的演变方向受到影响,但就目前而言这种影响并未改变滩槽的整体稳定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瓯江口 温州湾 乐清湾 动力机制 滩槽演变
下载PDF
瓯江河口及温州浅滩冲淤演变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周春煦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4-59,共6页
基于瓯江河口和温州浅滩多年实测水文泥沙及地形水深资料,研究其冲淤演变特征。结果表明:瓯江流域径流量呈现年际、洪枯流量差别大的特点,此特性对瓯江河床冲淤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瓯江口外及温州浅滩区域由于风浪作用引起泥沙再悬... 基于瓯江河口和温州浅滩多年实测水文泥沙及地形水深资料,研究其冲淤演变特征。结果表明:瓯江流域径流量呈现年际、洪枯流量差别大的特点,此特性对瓯江河床冲淤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瓯江口外及温州浅滩区域由于风浪作用引起泥沙再悬浮,导致其含沙量增大;瓯江河口地形表现为"洪冲枯淤"的特点,尽管河床纵、横向冲淤变化频繁,但河床冲淤幅度和河道容积在年间与年内变化不大,相对稳定;而温州浅滩则处于不断淤涨状态。特别是近期的人工围垦工程的建设进一步加大了其淤积速度,浅滩内普遍发生淤积,其中浅滩南端、北段及邻近灵霓大堤附近淤积最甚。同时,温州浅滩靠南口水道部分由于灵霓北堤建设及完成后封堵了其北侧上浅滩的潮量,从而加大了大、小霓屿岛间进入浅滩的潮量,使得其在1999—2010年间处于冲刷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瓯江 温州浅滩 冲淤变化 地形演变
下载PDF
THE EFFECT OF RECLAMATION IN AREAS BETWEEN ISLANDS IN A COMPLEX TIDAL ESTUARY ON THE HYDRODYNAMIC SEDIMENT ENVIRONMENT 被引量:16
10
作者 LI Meng-guo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SCIE EI CSCD 2010年第3期338-350,共13页
The Oujiang Estuary is a very complex tidal estuary with many islands, which is located in Zhejiang Province, China. Reclamation of areas between islands will create a great amount of land. In this article, the feasib... The Oujiang Estuary is a very complex tidal estuary with many islands, which is located in Zhejiang Province, China. Reclamation of areas between islands will create a great amount of land. In this article, the feasibility of reclamation of areas between Lingkun Island and Niyu is studied from the angle of its impacts on the hydrodynamic sediment environment. First, the natural hydrodynamic and sediment conditions and the seabed evolution are analyzed according to in-situ data. Second, numerical models of tidal current and sediment movement under the combined action of wave and current are set up with irregular triangular grid to carry out numerical simulations.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are drawn from the study. (1) The areas between Linkun Island and Niyu are not a tidal passage. Wenzhou Shoal has been aggraded gradually, a condition favorable for reclamation. (2) The reclamation is feasible as far as its effect on surrounding hydrodynamic sediment environment is concerned. (3) The reclamation has great favorable socio-economic impa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Oujiang Estuary tidal current numerical model numerical simulation wenzhou shoal RECLAMATION
原文传递
温州浅滩二期围涂开发对瓯江河口演变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郑敬云 陈永灿 麦苗 《水力发电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14-118,136,共6页
围涂开发势必改变河口水域的潮流动力条件,系统分析围涂开发对河口冲淤演变的影响,能为工程的科学决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本文介绍了温州浅滩泥沙淤积环境特性,分析了温州浅滩二期围涂开发对瓯江河口冲淤演变的影响。研究表明:温州浅... 围涂开发势必改变河口水域的潮流动力条件,系统分析围涂开发对河口冲淤演变的影响,能为工程的科学决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本文介绍了温州浅滩泥沙淤积环境特性,分析了温州浅滩二期围涂开发对瓯江河口冲淤演变的影响。研究表明:温州浅滩的走向与瓯江南、北口潮流的主方向基本一致,围涂开发将局部改变河口的潮流动力,不会强制改变瓯江河口潮流的动力轴线,不会引起其潮流结构的总体调整,围涂开发符合河口自身演变规律;同时,温州浅滩二期围涂区域总体呈冲淤动态平衡状态,开发应采取必要的工程促淤措施,防止局部冲刷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泥沙工程学 温州浅滩 围涂开发 滩涂演变 瓯江河口
原文传递
温州浅滩二期围涂促淤方案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郑敬云 陈永灿 李孟国 《水力发电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4-121,139,共9页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围涂促淤方案,能为工程的科学决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本文采用了考虑波浪及其破碎作用的波浪辐射应力、波流底切应力、波流挟沙力、破波切应力描述泥沙运动机制,构建了多因素数学模型,对温州浅滩二期围涂促淤方...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围涂促淤方案,能为工程的科学决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本文采用了考虑波浪及其破碎作用的波浪辐射应力、波流底切应力、波流挟沙力、破波切应力描述泥沙运动机制,构建了多因素数学模型,对温州浅滩二期围涂促淤方案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研究表明:1)促淤方案实施后,不会大范围改变周边海域的潮流动力特征,仅在拟建促淤堤附近水域潮流变化明显,不会明显改变南、北口涨落潮流量而影响其分流比,对周边水域基本上没有影响;2)促淤区内流速普遍减小,流速减小有利于泥沙的落淤,促淤区普遍淤积,方案1、方案2平均淤积厚度分别为0.59m、0.51m,就泥沙的落淤环境与促淤效果而言,不留缺口的方案1略优于预留1km缺口的方案2。建议围涂开发先期启动促淤工程建设,以改变围涂水域的泥沙淤积环境,加快围涂区淤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泥沙工程学 促淤方案 数值模拟 温州浅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