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古环境重建与AMS14C测年)和考古学研究,发现了位于渤海湾西岸距现代岸线仅5km的大港穿港路采土场贝壳质河口沙坝海滩层上的、具海水捕捞特征的西汉先民短暂居停遗址,及其上覆的、持续约700~800年的1.6m厚海相层。这是渤海湾西岸...地质学(古环境重建与AMS14C测年)和考古学研究,发现了位于渤海湾西岸距现代岸线仅5km的大港穿港路采土场贝壳质河口沙坝海滩层上的、具海水捕捞特征的西汉先民短暂居停遗址,及其上覆的、持续约700~800年的1.6m厚海相层。这是渤海湾西岸迄今所发现的距现代海岸线最近的、被海相层覆盖的西汉先民用海遗址。全新世中期海退以来,渤海湾西岸至少有5道主要的贝壳堤——岭地古海岸线,它们的初始年龄分别是6.6~6.2ka cal BP、5.5 ka cal BP、3.3 ka cal BP、2.4~2 ka cal BP和0.9ka cal BP(即4650~4250 BC、3550 BC、1350 BC、450~50 BC和1050 AD)。每一道堤——岭岸线在其形成发育期,均构成当时的海、陆界线:界线向海一侧是古海区、向陆一侧是高水头海水影响的低地。上古林——齐家阜堤——岭岸线形成于战国——西汉时期,岸线后的大面积洼地直至东晋——北魏时期曾频繁地被高水头海水淹浸,穿港路西汉遗址则直接被海相层覆盖,二者共同为"西汉海侵说"提供了地质学证据。展开更多
文摘地质学(古环境重建与AMS14C测年)和考古学研究,发现了位于渤海湾西岸距现代岸线仅5km的大港穿港路采土场贝壳质河口沙坝海滩层上的、具海水捕捞特征的西汉先民短暂居停遗址,及其上覆的、持续约700~800年的1.6m厚海相层。这是渤海湾西岸迄今所发现的距现代海岸线最近的、被海相层覆盖的西汉先民用海遗址。全新世中期海退以来,渤海湾西岸至少有5道主要的贝壳堤——岭地古海岸线,它们的初始年龄分别是6.6~6.2ka cal BP、5.5 ka cal BP、3.3 ka cal BP、2.4~2 ka cal BP和0.9ka cal BP(即4650~4250 BC、3550 BC、1350 BC、450~50 BC和1050 AD)。每一道堤——岭岸线在其形成发育期,均构成当时的海、陆界线:界线向海一侧是古海区、向陆一侧是高水头海水影响的低地。上古林——齐家阜堤——岭岸线形成于战国——西汉时期,岸线后的大面积洼地直至东晋——北魏时期曾频繁地被高水头海水淹浸,穿港路西汉遗址则直接被海相层覆盖,二者共同为"西汉海侵说"提供了地质学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