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etroleum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exploration targets of the oil-rich sags in the Central and West African Rift System
1
作者 DOU Lirong SHI Zhongsheng +1 位作者 PANG Wenzhu MA Feng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SCIE 2024年第1期1-14,共14页
Based on seismic,drilling,and source rock analysis data,the petroleum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future exploration direction of the oil-rich sags in the Central and West African Rift System(CWARS)are discussed.Th... Based on seismic,drilling,and source rock analysis data,the petroleum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future exploration direction of the oil-rich sags in the Central and West African Rift System(CWARS)are discussed.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Central African Rift System mainly develops high-quality lacustrine source rocks in the Lower Cretaceous,and the West African Rift System mainly develops high-quality terrigenous organic matter-rich marine source rocks in the Upper Cretaceous,and the two types of source rocks provide a material basis for the enrichment of oil and gas in the CWARS.Multiple sets of reservoir rocks including fractured basement and three sets of regional cap rocks in the Lower Cretaceous,the Upper Cretaceous,and the Paleogene are developed in the CWARS.Since the Late Mesozoic,due to the geodynamic factors including the dextral strike-slip movement of the Central African Shear Zone,the basins in different directions of the CWARS differ in terms of rifting stages,intervals of regional cap rocks,trap types and accumulation models.The NE-SW trending basins have mainly preserved one stage of rifting in the Early Cretaceous,with regional cap rocks developed in the Lower Cretaceous strata,forming traps of reverse anticlines,flower-shaped structures and basement buried hill,and two types of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models of"source and reservoir in the same formation,and accumulation inside source rocks"and"up-source and down-reservoir,and accumulation below source rocks".The NW–SE basins are characterized by multiple rifting stages superimposition,with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cap rocks in the Upper Cretaceous and Paleogene,forming traps of draping anticlines,faulted anticlines,antithetic fault blocks and the accumulation model of"down-source and up-reservoir,and accumulation above source rocks".The combination of reservoir and cap rocks inside source rocks of basins with multiple superimposed rifting stages,as well as the lithologic reservoirs and the shale oil inside source rocks of strong inversion basins are important fields for future exploration in basins of the CWA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rce rock regional cap rock trap type accumulation model oil-rich sag central african Shear Zone central and west african rift System
下载PDF
中西非裂谷系富油凹陷石油地质特征与勘探方向
2
作者 窦立荣 史忠生 +1 位作者 庞文珠 马峰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共13页
基于地震、钻井、烃源岩测试分析等资料,对中西非裂谷系主要盆地富油凹陷石油地质特征进行研究,并探讨未来油气勘探方向。研究表明:中非裂谷系发育下白垩统湖相优质烃源岩,西非裂谷系发育上白垩统陆源海相优质烃源岩,两类烃源岩为中西... 基于地震、钻井、烃源岩测试分析等资料,对中西非裂谷系主要盆地富油凹陷石油地质特征进行研究,并探讨未来油气勘探方向。研究表明:中非裂谷系发育下白垩统湖相优质烃源岩,西非裂谷系发育上白垩统陆源海相优质烃源岩,两类烃源岩为中西非裂谷系油气富集提供了物质基础。中西非裂谷系发育包括基岩在内的多套储集层,并存在下白垩统、上白垩统和古近系3套区域盖层。晚中生代以来,受中非剪切带右旋走滑作用等地球动力学因素的影响,中西非裂谷系不同方向的盆地在裂谷作用期次、区域盖层发育层段、圈闭类型及成藏模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其中,北东—南西向盆地主要保存了早白垩世一期裂谷层序,区域盖层位于下白垩统裂陷期地层内,形成反转背斜、花状构造及基岩潜山等圈闭类型,发育“源储一体、源内成藏”及“源上储下、源下成藏”两种成藏模式;北西—南东向盆地具有多期裂谷叠置特征,发育上白垩统和古近系区域盖层,形成披覆背斜、断背斜、反向断块等圈闭类型,以“源下储上、源上成藏”为主要成藏模式。多期叠置裂谷盆地的源内成藏组合、强反转盆地的源内岩性油藏及页岩油是中西非裂谷系盆地未来勘探的重要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区域盖层 圈闭类型 成藏模式 富油凹陷 中非剪切带 中西非裂谷系
下载PDF
西非裂谷系Grein坳陷构造几何学与运动学特征
3
作者 庞思晨 李传新 +4 位作者 毛凤军 王涛 袁圣强 何松高 师晨一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28-339,共12页
西非裂谷系由一系列中—新生代裂谷盆地组成,Grein坳陷位于西非裂谷系北部,对其开展构造特征及形成演化过程研究对认识西非裂谷系形成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最新二维地震数据,对Grein坳陷开展构造几何学特征解析,在此基础上运用构... 西非裂谷系由一系列中—新生代裂谷盆地组成,Grein坳陷位于西非裂谷系北部,对其开展构造特征及形成演化过程研究对认识西非裂谷系形成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最新二维地震数据,对Grein坳陷开展构造几何学特征解析,在此基础上运用构造平衡恢复方法进行了构造运动学恢复,结合区域大地构造背景,对Grein坳陷的成因机制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1)Grein坳陷整体呈缓坡断阶型半地堑结构,具有明显的“东断西超”特征。坳陷南北差异较大,北部呈断阶形态,南部为凹陷形态;(2)Grein坳陷白垩纪—第四纪构造演化包括两期裂谷作用,可划分为5个阶段,即早白垩世断陷沉积期(Ⅰ),晚白垩世稳定沉积期(Ⅱ),白垩纪末构造反转期(Ⅲ),古近纪断陷沉积期(Ⅳ)和新近纪—第四纪稳定沉积期(Ⅴ);(3)Grein坳陷白垩纪末构造反转期主要受非洲—阿拉伯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影响,板块碰撞使非洲板块内部发生了两次强烈构造事件,分别为晚白垩世圣通期(Santonian)和马斯特里赫特期(Maastrichtian),其中马斯特里赫特期(Maastrichtian)构造活动在Grein坳陷内部表现明显,该时期坳陷发生构造反转,西北部被抬升,使得上白垩统地层发生剥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ein坳陷 构造几何学 运动学 构造反转 西非裂谷系
下载PDF
Termit盆地构造变形的力学机制 被引量:23
4
作者 张庆莲 侯贵廷 +2 位作者 潘校华 万伦坤 毛凤军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77-383,共7页
Termit盆地是中西非裂谷系中典型的中-新生代裂谷盆地,形成于早白垩世大西洋张裂的构造背景下。在白垩纪至古近纪经历了"裂谷-坳陷-裂谷"的构造演化过程,且两期裂陷作用形成的断裂走向不同。依据Termit盆地的基础构造特征,运... Termit盆地是中西非裂谷系中典型的中-新生代裂谷盆地,形成于早白垩世大西洋张裂的构造背景下。在白垩纪至古近纪经历了"裂谷-坳陷-裂谷"的构造演化过程,且两期裂陷作用形成的断裂走向不同。依据Termit盆地的基础构造特征,运用弹性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从动力学角度讨论盆地构造演化模式,为盆地的构造演化研究提供动力学依据。模拟结果表明,在早白垩世,盆地受区域NE-SW向拉张作用,在盆地西部边界发育一系列NW-SE向早白垩世早期断层。在古近纪,盆地受近EW向拉张作用,在盆地西部受早期断层影响较大的Dinga断阶带和Yogou西斜坡地区,局部应力场使断层发育走向为NW-SE;受其影响较小的Araga地堑发育张扭性断层,沿早白垩世断层呈雁行排列;不受其影响的Fana低凸起和Moul凹陷发育NNW-SSE向断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rmit盆地 中西非裂谷系 东尼日尔 局部应力场 有限元数值模拟 力学机制
下载PDF
尼日尔三角洲的沉积-构造特征 被引量:13
5
作者 苏玉山 王桐 +5 位作者 李程 张光亚 赵岩 李曰俊 赵巍 赵甜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38-1256,共19页
尼日尔三角洲位于非洲大陆西海岸的几内亚湾,由尼日尔河注入大西洋形成的,是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之一。它发育于冈瓦纳大陆裂解形成的中、西非裂谷系和大西洋被动大陆边缘交汇部位,主体位于大西洋洋壳之上,部分位于非洲前寒武纪结晶基底... 尼日尔三角洲位于非洲大陆西海岸的几内亚湾,由尼日尔河注入大西洋形成的,是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之一。它发育于冈瓦纳大陆裂解形成的中、西非裂谷系和大西洋被动大陆边缘交汇部位,主体位于大西洋洋壳之上,部分位于非洲前寒武纪结晶基底之上。中、西非中生代裂谷系通过控制贝努埃-尼日尔河系的发育,间接控制三角洲的形成演化。尼日尔三角洲是一个进积型三角洲,具有典型的进积三角洲沉积序列,自下而上依次是海相页岩(Akata组)、近海三角洲相砂岩-页岩互层(Agbada组)和陆相冲积砂岩(Benin组)。三个岩石地层单位均规律性穿时,向洋方向变新。尼日尔三角洲层序中发育一大型重力滑动构造。该重力滑动构造的主滑脱面位于Akata海相页岩中,可以划分出前缘挤压构造变形区和后缘拉张伸展构造变形区。挤压构造变形区发育褶皱冲断带,伸展构造变形区发育堑垒构造,两者之间的过渡带发育滑脱褶皱。尼日尔三角洲的重力构造伴生有广泛发育的泥构造。重力动构造的形成可能与新生代喀麦隆火山带(Cameroon volcanic line)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日尔三角洲 进积三角洲 重力滑动构造 泥构造 贝努埃-尼日尔河系 东大西洋被动大陆边缘 中非裂谷系 西非裂谷系 冈瓦纳裂解
下载PDF
西非裂谷系Termit盆地古近系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量:19
6
作者 吕明胜 薛良清 +4 位作者 万仑坤 毛凤军 刘计国 刘邦 王玉华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07-216,共10页
Termit盆地隶属于西非裂谷系,是发育于前寒武系—侏罗系基底之上的中、新生代裂谷盆地。国外石油公司自1974年开始对该盆地进行勘探,截止2008年在中国石油获得勘探许可前,仅在西部Dinga断阶带发现7个油气藏,区域甩开勘探没有获得商业发... Termit盆地隶属于西非裂谷系,是发育于前寒武系—侏罗系基底之上的中、新生代裂谷盆地。国外石油公司自1974年开始对该盆地进行勘探,截止2008年在中国石油获得勘探许可前,仅在西部Dinga断阶带发现7个油气藏,区域甩开勘探没有获得商业发现。针对这一国外石油公司勘探近40年后放弃的区块,面临着如何寻找潜力区带、发现规模油气的巨大挑战。本文基于Termit盆地晚白垩世大规模海侵、早白垩世和古近纪两期裂谷叠置的构造演化特点,分析了古近系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这种后期叠置裂谷(古近纪)的成藏模式有别于其他纯陆相单一旋回的裂谷盆地,烃源岩为上白垩统海相泥页岩,储层为古近系陆相砂岩,盖层为古近系湖相泥岩,表现为跨世代(跨二级层序)油气聚集特征。其油气成藏具有6个主控因素,即大范围海相烃源岩"控源"、叠置裂谷"控砂"、断裂与砂岩输导层"控运"、构造地貌"控势"、断层与砂体配置"控藏"、盖层与侧向封挡"控保"。成藏主控因素分析揭示了Termit盆地古近系的油气富集规律,有效指导了该盆地潜力区带评价与规模油气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非裂谷系 Termit盆地 大规模海侵 裂谷叠置 构造演化 成藏主控因素
下载PDF
尼日尔Termit盆地及其周缘晚白垩世古地理演化 被引量:21
7
作者 毛凤军 刘若涵 +6 位作者 刘邦 姜虹 刘计国 王旭影 汤望新 郑凤云 李早红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86-197,共12页
Termit盆地及其周缘是中西非裂谷中典型的中、新生代裂谷盆地,也是中石油海外最具潜力的风险勘探区,但由于多期构造运动的复杂性,研究区晚白垩世的古地理演化缺乏系统的分析研究。本文将Termit盆地及其周缘作为研究区域,在构造演化的基... Termit盆地及其周缘是中西非裂谷中典型的中、新生代裂谷盆地,也是中石油海外最具潜力的风险勘探区,但由于多期构造运动的复杂性,研究区晚白垩世的古地理演化缺乏系统的分析研究。本文将Termit盆地及其周缘作为研究区域,在构造演化的基础上利用地球化学、地层学及地球物理等手段进一步分析了研究区的古沉积环境、古气候及古物源,最终明确了晚白垩世的古沉积演化。研究认为,晚白垩世早期的森诺曼阶(Cenomanian)研究区开始发生海侵,三冬阶(Santonian)时期达到最大海侵范围,之后开始逐渐海退的过程。马斯特里赫特阶(Maastrichtian)时期的区域构造挤压事件使盆地形态发生改变,该构造事件最终以区域不整合结束。地球化学资料、岩性资料以及地震资料综合表明,森诺曼阶(Cenomanian)—三冬阶(Santonian)时期研究区处于偏还原的浅海陆架沉积,属典型的热带气候,接受来自北东向的物源供给;至坎潘阶(Campanian)—马斯特里赫特阶(Maastrichtian)时期,伴随着海平面的下降,研究区由海相沉积逐渐转变为海陆过渡相沉积,且物源主要来自于北东及南西两个方向。本次研究明确了Termit盆地及其周缘在晚白垩世的古沉积演化过程,这为进一步明确研究区的沉积体系及砂体的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演化 沉积环境 古地理演化 晚白垩世 Termit盆地 中西非裂谷系
下载PDF
Muglad盆地形成力学机制的有限元数值模拟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庆莲 侯贵廷 +2 位作者 潘校华 万伦坤 刘计国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81-985,共5页
以早白垩世Muglad盆地的地质背景为基础,运用弹性力学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通过对应力场的分析,为盆地形成的力学机制提供依据。模拟结果表明,Muglad盆地是受走滑作用和拉张作用共同影响形成的被动裂谷盆地,指示Muglad盆地是在中生代泛... 以早白垩世Muglad盆地的地质背景为基础,运用弹性力学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通过对应力场的分析,为盆地形成的力学机制提供依据。模拟结果表明,Muglad盆地是受走滑作用和拉张作用共同影响形成的被动裂谷盆地,指示Muglad盆地是在中生代泛大陆裂解的大背景下,在非洲大陆的走滑作用和拉张作用的共同作用下形成和发育的,而不是简单地由走滑作用诱导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glad盆地 中西非裂谷系 中非剪切带 有限元数值模拟 力学机制
下载PDF
Termit盆地构造特征及其对成藏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3
9
作者 王玉华 毛凤军 +4 位作者 王芝尧 刘邦 吕明胜 郑凤云 陈忠民 《复杂油气藏》 2018年第4期12-16,共5页
Termit盆地属于西非裂谷系,是发育于前寒武系-侏罗系基底之上的中、新生代裂谷盆地,其构造演化分为白垩纪的裂谷Ⅰ幕及其后的拗陷阶段、古近纪-新近纪的裂谷Ⅱ幕及其后的拗陷阶段。上白垩统大套海相泥岩中发育烃源岩,古近纪早期沉积的... Termit盆地属于西非裂谷系,是发育于前寒武系-侏罗系基底之上的中、新生代裂谷盆地,其构造演化分为白垩纪的裂谷Ⅰ幕及其后的拗陷阶段、古近纪-新近纪的裂谷Ⅱ幕及其后的拗陷阶段。上白垩统大套海相泥岩中发育烃源岩,古近纪早期沉积的湖相砂岩建造储集层、古近纪晚期沉积的泥岩构成区域盖层,从而形成了跨世代的成藏组合。Termit盆地构造对成藏控制作用明显,两期裂谷叠置的构造演化特征决定了上部成藏组合是最主要的成藏组合。凹陷的发育程度决定了油气分布的富集程度,古构造背景下的变换型构造带是油气富集带。断裂的空间展布规律控制了油气富集带分布的具体位置及含油层系的空间展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演化 构造特征 油气成藏 控制作用 Termit盆地 西非裂谷系
下载PDF
东非裂谷系西支构造样式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10
作者 陈曦 温志新 +2 位作者 张光亚 王兆明 宋成鹏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07-415,共9页
基于东非裂谷系西支地震地质综合解释对比研究,发现该生长型裂谷盆地受基底属性影响,主要发育陡断面地堑型盆地结构,沿边界主控断裂走向发育背离型和接近型两类主要调节构造,沿边界主控断裂倾向主要发育地垒式和地堑式两类调节构造... 基于东非裂谷系西支地震地质综合解释对比研究,发现该生长型裂谷盆地受基底属性影响,主要发育陡断面地堑型盆地结构,沿边界主控断裂走向发育背离型和接近型两类主要调节构造,沿边界主控断裂倾向主要发育地垒式和地堑式两类调节构造。构造样式控制了主要成藏条件:陡断面地堑式裂谷能够形成沉积范围广、厚度大的湖相优质烃源岩;裂谷间走向调节构造属于一级调节带,控制长轴辫状河三角洲的展布;裂谷内错断的边界断裂带属于次级走向调节构造,控制中小型扇三角州的发育。倾向调节构造形成的断鼻、断块圈闭,为该类盆地的主要油气藏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非裂谷系西支 生长型裂谷盆地 盆地结构 调节构造 成藏条件
下载PDF
非洲喀土穆盆地下白垩统烃源岩特征与油气成藏
11
作者 张新顺 张光亚 +3 位作者 王克铭 王利 余朝华 何军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12-622,共11页
喀土穆盆地是一个中新生代裂谷盆地,位于中非裂谷系最东端,盆内发育十多个凹陷。本次研究基于岩屑和原油样品的地球化学分析,重点对盆地内K凹陷和D凹陷下白垩统烃源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K凹陷下白垩统AJ组发育一套较为优质的湖相泥岩,... 喀土穆盆地是一个中新生代裂谷盆地,位于中非裂谷系最东端,盆内发育十多个凹陷。本次研究基于岩屑和原油样品的地球化学分析,重点对盆地内K凹陷和D凹陷下白垩统烃源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K凹陷下白垩统AJ组发育一套较为优质的湖相泥岩,厚度为40~180m,以Ⅱ型有机质为主,整体热演化为低熟-成熟阶段;AJ组泥岩的姥植比多为0.5~2之间,属于半还原-半氧化环境,有机质以半咸水湖泊中水体生物和陆源高等植物混源为主。而D凹陷的下白垩统D3组发育一套中等到好的气源岩,以Ⅱ2~Ⅲ型有机质为主,整体热演化为成熟-高成熟阶段,总有机碳比AJ组稍低,但厚度很大在200~500 m之间。从K凹陷向南到D凹陷,有机质中高等植物来源占比增高,藻类和细菌来源有机质占比降低,盆地中原油的萜烷和甾烷含量均较低,藿烷含量高,具有典型的中非裂谷系原油特征。结合有机质类型和成熟度,喀土穆盆地K凹陷未来勘探应以油为主, D凹陷以气为主,其余凹陷潜力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凹陷 D凹陷 下白垩统 烃源岩 中非裂谷系 喀土穆盆地
下载PDF
西非裂谷系Termit裂谷盆地地质结构及成因机制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涛 袁圣强 +4 位作者 李传新 毛凤军 庞思晨 姜虹 郑凤云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57-1167,共11页
基于地震和钻井资料,利用地震剖面解析与平衡剖面恢复等方法,对西非裂谷系Termit裂谷盆地的地质结构与运动学过程开展研究,探讨其成因机制。研究认为:①Termit盆地整体为狭长裂谷,以伸展构造为主,兼有伸展走滑及挤压性构造;平面上表现... 基于地震和钻井资料,利用地震剖面解析与平衡剖面恢复等方法,对西非裂谷系Termit裂谷盆地的地质结构与运动学过程开展研究,探讨其成因机制。研究认为:①Termit盆地整体为狭长裂谷,以伸展构造为主,兼有伸展走滑及挤压性构造;平面上表现为“南宽北窄,向南撒开”结构,自北向南由地堑向半地堑逐渐过渡;北部发育边界断裂控制的地堑,南部以断超式半地堑为特征。纵向上,该盆地可以划分出5套地质构造层:以发育先存断裂为特征的前白垩系基底、下白垩统裂陷层、上白垩统坳陷层、古近系裂陷层和新近系-第四系后裂谷期坳陷层。②Termit盆地的形成受控于泛非构造基底;早白垩世受南大西洋张裂影响,基底的泛非构造薄弱带活化,Termit盆地发育裂陷Ⅰ期,形成盆地雏形;晚白垩世活动性减弱,以坳陷为主;古近纪主要受新特提斯洋俯冲汇聚的远程效应影响,Termit盆地发生强烈构造分异,发育裂陷Ⅱ期,形成近南北向系列断裂,逐渐形成现今隆坳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非裂谷系 Termit盆地 白垩纪 裂谷盆地 盆地地质结构 成因机制 尼日尔
下载PDF
中国石油西非陆上高效勘探实践 被引量:14
13
作者 薛良清 史卜庆 +3 位作者 王林 袁圣强 张春雷 潘校华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4年第1期65-74,共10页
西非陆上乍得H区块与尼日尔A、T、B区块位于中西非裂谷系西段,是中国石油海外最大的风险勘探区。面对勘探程度低、地质风险大、合同期短、作业环境复杂等诸多挑战,中国石油接手作业权以来,在盆地区域地质研究和资源量评价基础上,比选并... 西非陆上乍得H区块与尼日尔A、T、B区块位于中西非裂谷系西段,是中国石油海外最大的风险勘探区。面对勘探程度低、地质风险大、合同期短、作业环境复杂等诸多挑战,中国石油接手作业权以来,在盆地区域地质研究和资源量评价基础上,比选并确定主力成藏组合和勘探区带,制定西非区域整体战略规划、明确勘探总体策略,并以经济效益为核心优选经济规模目标实施钻探。在勘探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被动裂谷油气成藏理论、应用适用先进的勘探技术、创新勘探项目管理模式,针对海外特点采取了整体部署、超前部署、勘探与产能建设协调推进、前后方一体化高效协同等基本做法,取得了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非裂谷系 海外 主力成藏组合 经济规模目标 高效勘探
下载PDF
中西非裂谷系形成的动力学机制 被引量:16
14
作者 张庆莲 侯贵廷 潘校华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8年第2期169-176,共8页
中西非裂谷系是沿中非剪切带及邻区发育的一系列中新生代裂谷盆地,其成因机理一直存在争议。中西非裂谷系的构造演化主要经历了三个演化阶段,其中在早白垩世进入强烈断陷期,是盆地形成的重要阶段。以早白垩世中西非裂谷系的地质背景为基... 中西非裂谷系是沿中非剪切带及邻区发育的一系列中新生代裂谷盆地,其成因机理一直存在争议。中西非裂谷系的构造演化主要经历了三个演化阶段,其中在早白垩世进入强烈断陷期,是盆地形成的重要阶段。以早白垩世中西非裂谷系的地质背景为基础,运用弹性力学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通过应力场和应变场的分析,为中西非裂谷系形成的力学机制提供依据。模拟结果表明,早白垩世非洲大陆内部走滑和伸展作用并存,中非剪切带不是所谓的"转换断层",而是与中西非裂谷系同时形成和发育的构造。中西非裂谷系是在中新生代泛大陆裂解时期,非洲板块绕西北非地块逆时针旋转,非洲内部不同地块在统一构造应力场作用下,由于伸展和走滑的差异作用形成和发育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非裂谷系 中非剪切带 早白垩世成盆 有限元数值模拟 力学机制
下载PDF
西秦岭天水地区流水沟岩浆杂岩LA-ICP-MS锆石U-Pb测年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0
15
作者 高景民 裴先治 +7 位作者 李佐臣 李瑞保 裴磊 魏方辉 吴树宽 刘成军 王银川 陈有炘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482-1495,共14页
流水沟岩浆杂岩分布于西秦岭北缘天水关子镇地区,主要由变辉长岩、变辉长闪长岩和变闪长岩组成。为确定其构造属性,探讨西秦岭北缘构造演化过程,对其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测年和主量、微量、稀土元素分析。结果表明,岩浆杂岩体的锆... 流水沟岩浆杂岩分布于西秦岭北缘天水关子镇地区,主要由变辉长岩、变辉长闪长岩和变闪长岩组成。为确定其构造属性,探讨西秦岭北缘构造演化过程,对其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测年和主量、微量、稀土元素分析。结果表明,岩浆杂岩体的锆石为岩浆成因,其形成时代为548.7Ma±1.8Ma(MSWD=0.56)。流水沟岩浆杂岩具有SiO2变化范围大(52.47%~66.95%),低TiO2,低碱,Mg#值变化范围较大的特征,主量元素在SiO2-氧化物变异图解上具有较好的线性相关性。稀土元素配分曲线总体呈近平坦型,LREE/HREE比值多数在1.14~2.60之间,轻重稀土元素分馏较弱,δEu介于0.65~1.90之间,大多数具有弱的负Eu异常;在微量元素蛛网图上,大离子亲石元素Cs、Sr、Th、U富集,Rb、K和高场强元素Nb、P、Ti、Y亏损,Ti/Y=113~253,Th/Yb=0.23~2.85,Th/Nb=0.09~1.00,Hf/Th=0.41~2.97,显示了流水沟岩浆杂岩形成于岛弧环境。流水沟岩浆杂岩可能反映在中央造山系中存在一期与"泛非造山运动"有关的构造热事件,为中央造山系在新元古代晚期—早古生代的构造演化提供了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秦岭北缘 岩浆杂岩 LA-ICP-MS锆石U-PB测年 中央造山系 泛非造山运动
下载PDF
中非裂谷系前寒武系基岩油气成藏组合 被引量:9
16
作者 窦立荣 王景春 +1 位作者 王仁冲 魏小东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23,共9页
中非裂谷系是在前寒武系结晶基岩基础上发育起来的中新生代裂谷盆地群。通过露头和钻井资料研究发现,基岩主要由前寒武系岩浆岩、正变质岩和少量副变质岩组成。根据暗色矿物含量可以将基岩划分为长英质和铁镁质岩石两大类,前者更有利于... 中非裂谷系是在前寒武系结晶基岩基础上发育起来的中新生代裂谷盆地群。通过露头和钻井资料研究发现,基岩主要由前寒武系岩浆岩、正变质岩和少量副变质岩组成。根据暗色矿物含量可以将基岩划分为长英质和铁镁质岩石两大类,前者更有利于风化和裂缝的形成,储层物性较好。寒武纪—侏罗纪长期风化作用形成了广泛分布且厚度较大的球形风化壳(段),早白垩世中非剪切带的走滑-拉张应力场与前寒武系刚性基岩的耦合作用在基底产生了大量高角度断层、共轭缝、微裂缝和节理等,风化淋滤、表生和热液作用控制了溶蚀、胶结和次生孔隙发育。风化壳和裂缝储层发育具有"似层状"的特征,垂向上基岩潜山储层序列可进一步划分为风化淋滤带、裂缝发育带、半充填裂缝带和致密带四个区带。中非裂谷系盆地在早白垩世、晚白垩世和古近纪三期裂谷期发育了三期区域性厚层泥页岩,古近系暗色泥岩由于埋藏浅,处于未成熟阶段,不能作为有效烃源岩,上白垩统泥岩以滨浅湖相为主,有机质含量总体不高,以Ⅲ型干酪根为主,下白垩统深湖相泥岩是区域上的优质烃源岩,同时为基岩提供了良好的油源和顶盖层。根据盖层的时代,可以划分出下白垩统、上白垩统和古近系3类成藏组合。乍得Bongor盆地基岩勘探获得极大成功,发现了一批高产稀油油田,打开了中非地区一个新的油气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非裂谷系 裂谷盆地 Bongor盆地 成藏组合 结晶基岩 裂缝性基岩储层
下载PDF
基于ASTER数据对中非裂谷系东部地表构造解释及油气信息提取
17
作者 刘翔 樊海龙 +1 位作者 郭建明 许世阳 《遥感技术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49-662,共14页
获取Doseo盆地和Salamat盆地ASTER遥感数据进行预处理,利用波段比值法及主成分分析法提取粘土蚀变、碳酸盐岩蚀变、铁离子(Fe^(2+)、Fe^(3+))蚀变等异常信息,圈定遥感异常区。异常解译显示,异常区域主要分布在Salamat盆地和Doseo盆地西... 获取Doseo盆地和Salamat盆地ASTER遥感数据进行预处理,利用波段比值法及主成分分析法提取粘土蚀变、碳酸盐岩蚀变、铁离子(Fe^(2+)、Fe^(3+))蚀变等异常信息,圈定遥感异常区。异常解译显示,异常区域主要分布在Salamat盆地和Doseo盆地西南侧,异常强度以一级为中心向四周扩散。高渗漏区粘土矿物蚀变异常极为明显,其次为碳酸盐岩异常,铁离子蚀变异常最不明显。地表地质解释表明,中非剪切带为右行走滑断裂,断裂两侧发育与主断裂斜交的雁列式断层或褶皱,主剪切带在宏观影像上呈反"S"形,走向北东,断层转折部位为松弛拉伸区域,形成Salamat和Doseo拉分盆地,盆地内部发育大量扭张类构造样式。异常区域与断裂分布的对应关系较好,指示油气渗漏受断裂控制,断裂带为油气渗漏提供通道,使地表油气异常信息较为明显。该研究为中非裂谷系油气勘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非裂谷系东部 ASTER数据 蚀变矿物 油气微渗漏 构造特征
原文传递
层序地层格架下烃源岩地球化学研究:以尼日尔Termit盆地为例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美俊 赖洪飞 +3 位作者 毛凤军 刘计国 肖洪 唐友军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603-3615,共13页
如何利用有限的烃源岩样品的实验分析数据和地质资料尽可能地提高烃源岩评价和预测的精度,是当今烃源岩地球化学研究亟需解决的问题.采用层序地层学与油气地球化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非洲尼日尔Termit盆地基于层序地层格架下,上白垩统Y... 如何利用有限的烃源岩样品的实验分析数据和地质资料尽可能地提高烃源岩评价和预测的精度,是当今烃源岩地球化学研究亟需解决的问题.采用层序地层学与油气地球化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非洲尼日尔Termit盆地基于层序地层格架下,上白垩统Yogou组烃源岩空间分布特征及有机质地球化学性质,初步展示了层序地层格架下烃源岩地球化学研究的方法、应用效果及优势.Termit盆地上白垩统Yogou组海相泥页岩是该盆地主要的烃源层,自下而上可划分为YSQ1、YSQ2和YSQ3共3个三级层序.根据层序/体系域发育特征、岩性录井和测井曲线响应特征,识别出外陆棚、内陆棚、三角洲、滨岸相泥岩及煤/炭质泥岩共5种不同沉积类型的烃源岩,不同层序与体系域具有不同的烃源岩纵向叠置关系和横向分布特征.不同类型的烃源岩有机质具有明显不同的地球化学性质:外陆棚和内陆棚泥岩有机质丰度中等-好,有机质生物来源中,低等水生生物贡献高,沉积于偏还原的沉积环境.滨岸和三角洲相泥岩有机质丰度高,具有低等水生生物和高等植物来源的双重贡献,沉积于偏氧化的沉积环境.三级层序或其体系域控制下的沉积相分布和演化导致不同类型烃源岩的发育和横向分布特征,同一沉积相类型的烃源岩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性质.与传统的以组、段为单元的烃源岩地球化学研究相比,层序地层格架下的烃源岩评价可以刻画不同层序、不同体系域和沉积相带烃源岩有机质地球化学性质的差异,提高资源评价和油-源对比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评价 层序地层格架 地球化学性质 Termit盆地 中西非裂谷系 石油地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