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强迫游泳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及海马Ca^(2+)/钙调蛋白依赖性激酶Ⅱ的变化 被引量:8
1
作者 王海涛 刘昊 +2 位作者 徐爱军 阚泉 高俊玲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81-885,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强迫游泳应激(CFSS)模型大鼠行为学的改变和海马神经元Ca2+/钙调蛋白依赖性激酶Ⅱ(CaMKⅡ)的表达变化。方法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30只)和慢性强迫游泳应激组(30只)。慢性强迫游泳组强迫游泳4周,制备... 目的探讨慢性强迫游泳应激(CFSS)模型大鼠行为学的改变和海马神经元Ca2+/钙调蛋白依赖性激酶Ⅱ(CaMKⅡ)的表达变化。方法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30只)和慢性强迫游泳应激组(30只)。慢性强迫游泳组强迫游泳4周,制备慢性强迫游泳应激模型;糖水偏好实验、开场实验和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行为学改变;荧光探针标记法测定海马神经元内Ca2+浓度;胶体金免疫电镜、免疫印迹和RT-PCR检测CaMKⅡ的表达变化。结果慢性强迫游泳应激组糖水消耗量和糖水偏好百分比分别为4.114±0.644和86.610±4.450,对照组为8.157±1.105和94.930±2.8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开场实验中慢性强迫游泳应激组和对照组的直立次数分别为1.75±0.96和6.00±0.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迷宫实验逃避潜伏期分别为(20.762±3.236)s和(5.632±1.065)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海马神经元内游离Ca2+浓度分别为(498.94±40.45)nmol/L和(288.91±32.42)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aMKⅡ蛋白和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海马Ca2+及CaMKⅡ的表达上调,可能是抑郁模型大鼠情感行为异常的病理生理基础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强迫游泳应激 海马 钙离子 钙调蛋白依赖性激酶Ⅱ 免疫电镜 免疫印迹 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大鼠
下载PDF
HLA-G在子痫前期患者血清及胎盘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0
2
作者 马艳娟 刘陶 +3 位作者 王慧 杨冬 孙丽君 石凤茹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52-456,共5页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在子痫前期患者血清及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子痫前期患者20例(观察组)和正常妊娠者20例(对照组)的血清及胎盘组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SIA)、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RT-PCR)以及免...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在子痫前期患者血清及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子痫前期患者20例(观察组)和正常妊娠者20例(对照组)的血清及胎盘组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SIA)、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RT-PCR)以及免疫蛋白印迹(Westen Blot)检测两组血清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G(sHLA-G)及胎盘组织中HLA-G的表达差异,并通过HE染色观察两组胎盘的病理变化。结果:①观察组血清及胎盘组织中HLA-G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胎盘绒毛间质血管数及绒毛数平均值减少(P<0.01,P<0.05),合体滋养细胞结节增多(P<0.05),绒毛间质纤维化及纤维素样坏死显著增多(P<0.01),细胞滋养细胞明显增生(P<0.01),干绒毛小动脉管腔直径明显变小(P<0.01)。③相关分析显示,血清中sHLA-G表达水平与胎盘中HLA-G蛋白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909,P<0.05)。HLA-G mRNA及HLA-G蛋白表达强度与胎盘绒毛血管密度呈正相关(r=0.907,P<0.05;r=0.904,P<0.05)。结论:HLA-G可能与子痫前期的发生、病理生理过程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人类白细胞抗原-G 实时荧光定量PCR 免疫蛋白印迹 胎盘病理变化
下载PDF
钙调神经磷酸酶在高血压心肌肥厚中的表达 被引量:4
3
作者 刘志云 魏美芳 《中国当代医药》 2010年第29期6-8,共3页
目的:探讨钙调神经磷酸酶(calcineurin,CaN)在高血压心肌肥厚中的作用,并测定其在高血压心肌肥厚大鼠中的表达。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手术组、假手术组及对照组。手术组采用不完全结扎腹主动脉方法建立高血压心肌肥厚模型。5周... 目的:探讨钙调神经磷酸酶(calcineurin,CaN)在高血压心肌肥厚中的作用,并测定其在高血压心肌肥厚大鼠中的表达。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手术组、假手术组及对照组。手术组采用不完全结扎腹主动脉方法建立高血压心肌肥厚模型。5周后提取大鼠左室心肌蛋白并定量,western-blot法测定Calcineuri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术后5周,手术组、假手术组、对照组大鼠体重相似,手术组心肌细胞平均直径比假手术组及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术后5周CaN蛋白表达手术组是对照组的1.62倍。结论:心肌肥厚大鼠CaN的蛋白表达明显增高,CaN参与了心肌肥厚的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调神经磷酸酶 高血压心肌肥厚 WESTERN-blot
下载PDF
兔病毒性出血症研究进展及其在国际上的评价 被引量:8
4
作者 徐为燕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47-52,共6页
兔病毒性出血症是中国首先报道的一种毁灭性传染病。此病在各种病名下遍及欧洲大部分地区,但均无病原特征的描述。兔出血症病毒(RHDV)是一种新发现的病毒,直径32~34nm,二十面体对称,无囊膜,存在于感染细胞的核和胞浆... 兔病毒性出血症是中国首先报道的一种毁灭性传染病。此病在各种病名下遍及欧洲大部分地区,但均无病原特征的描述。兔出血症病毒(RHDV)是一种新发现的病毒,直径32~34nm,二十面体对称,无囊膜,存在于感染细胞的核和胞浆内。它对酸(pH3)、热(60℃)、乙醚(20%)和MgCl2(1mol/L)有坚强的抵抗力。在CsCl中的浮密度为1.36~1.38g/cm2;在蔗糖梯度中的沉降系数为162S。它能凝集人红细胞,滴度可达10×218以上。在细胞培养中很难适应。核酸为线状单股DNA,末端有发夹结构。用体外合成的双股DNA,取其酶切片段插入BS质粒后,转化DH大肠杆菌。从重组质粒提取的2个片段(pYC-2和pYC-9)以同位素或光敏生物素标记后,能与RHDV和一部分细小病毒杂交。在诊断中最有效的血清学试验为HA-HI和ELISA。灭活疫苗效果确实,已为所有发病各国所证实。根据以上特征,RHDV被认为是一种细小病毒样病毒,但欧洲学者持不同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出血症 高效液相色谱 兔病
下载PDF
微波辐照诱导内质网应激致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5
作者 屈小玲 李玉珍 +1 位作者 刘秀华 宋治远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8-103,共6页
目的探讨微波辐照致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与内质网应激之间的关系。方法取培养3—4代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辐照各组。1.分别采用10mW/cm2,30mW/cm2、50mW/cm2。微波辐照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辐照时间均为6min。于... 目的探讨微波辐照致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与内质网应激之间的关系。方法取培养3—4代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辐照各组。1.分别采用10mW/cm2,30mW/cm2、50mW/cm2。微波辐照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辐照时间均为6min。于照射后24h收集细胞。2.细胞被暴露于30mW/cm。微波6rain,继续培养1h、3h或24h之后,内皮细胞被收集,对照组于24h结束实验。以膜联蛋白V一碘化丙啶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鬼笔环肽染色法观察微血管内皮细胞骨架的变化,评价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情况;免疫印迹法检测内质网应激分子钙网蛋白(CRT)、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和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的蛋白表达,评价微波辐照是否引起微血管内皮细胞内质网应激。结果内皮细胞凋亡率的量效研究发现,微波辐照之后,10mW/cm2、30mW/cm2、50mW/cm2照射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34±0.15)%、(2.72±0.96)%、(2.62±O.34)%,与对照组(0.88±O.32)%比较差异显著(P〈0.05)。时效研究则发现,30mW/cm。照射后1h、3h和24h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12±0.15)%,(1.49±O.54)%和(1.85±O.45)%。与对照组(1.10%±0.28)%比较,照射后1h组差异不显著(P〉0.05),照射后3h组和24h组差异显著(P〈0.05);内质网应激分子的检测发现,30mw组CRT、GRP78、CHOP的蛋白表达分别较对照组升高124%,76%,256%。50mW组CHOP的蛋白表达分别较对照组升高52%,189%。与对照组相比,30mW组CRT、GRP78、CHOPGRP78、及50mW组GRP78、CHOP表达差异显著(P〈0.05)。10mw组CRT、GRP78、CHOP及50mw组CRT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内皮细胞表现出很少的肌动蛋白纤维。内皮细胞暴露于微波引起的丝状肌动蛋白应力纤维数量的急剧增加。最大应力纤维的形成发生在内皮细胞受到照射后3h或照射功率为30mW。结论微波辐照可诱导严重内质网应激反应,造成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内皮细胞 内质网应激 微波辐照 免疫印迹法 大鼠
下载PDF
狐阴道加德纳氏菌共同抗原蛋白免疫活性的研究
6
作者 闫新华 阎喜军 +1 位作者 王长凤 赵传芳 《特产研究》 1999年第1期23-25,共3页
对狐阴道加德纳氏菌三个血清型的共同抗原蛋白进行免疫印迹试验,结果证实,4条共同抗原蛋白带中,只有74.1K蛋白Western-blot呈现阳性反应,从凝胶中提纯74.1KD蛋白免疫小鼠,免疫后35d采血分离血清,以D... 对狐阴道加德纳氏菌三个血清型的共同抗原蛋白进行免疫印迹试验,结果证实,4条共同抗原蛋白带中,只有74.1K蛋白Western-blot呈现阳性反应,从凝胶中提纯74.1KD蛋白免疫小鼠,免疫后35d采血分离血清,以DOT-ELISA进行检测,血清抗体呈现阳性反应,证实74.1K蛋白能产生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加德纳氏菌 共同抗原蛋白 WESTERN-blot
下载PDF
四种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在梅毒抗体不确定样本的分析及评价 被引量:21
7
作者 王欣俞 赵晋文 +5 位作者 张延海 高雅婷 孙斌 高德禄 魏殿军 郭奕阳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109-111,114,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于梅毒抗体不确定样本的四种梅毒检测方法的分析及评价。方法纳入于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河北燕达医院应用美国雅培Architect i2000全自动化学发光仪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CMIA),对梅毒筛查结果为1≤S/CO<10的... 目的探讨应用于梅毒抗体不确定样本的四种梅毒检测方法的分析及评价。方法纳入于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河北燕达医院应用美国雅培Architect i2000全自动化学发光仪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CMIA),对梅毒筛查结果为1≤S/CO<10的弱反应性的190例人群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数据,应用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CMIA梅毒实验室检测方法分别对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误诊率以及漏诊率进行分析比对。结果 Architect i2000 CMIA初筛S/CO值1~10反应性结果190例,选用TPPA,RPR及TP-WB三种梅毒检测试验方法复核,对四种梅毒试验检测方法进行比较,以梅毒抗体免疫印迹法(TP-WB)检测结果为确认实验标准,检出56例阳性,134例阴性。确证试验显示为56例阳性(占29.5%)。CMIA与TPPA阳性符合率为75.3%(143/190);TPPA结果与TP-WB阳性符合率为28.4%(54/190),误诊率为66.42%(89/134),漏诊率为3.57%(2/56),阴性预测值为95.74%(45/47),RPR现正感染阳性预测值100%(2/2),阴性预测值为100%(188/188)。结论在梅毒血清临床样本筛查中出现弱反应性结果时,对于检测弱反应性结果不一致的标本应首选用免疫印迹法检测确证,避免临床诊断中漏诊或者误诊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 梅毒螺旋体凝胶颗粒凝集试验 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 梅毒抗体免疫印迹法
下载PDF
用蛋白印迹试验检测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中博尔纳病病毒-p24抗体的研究 被引量:21
8
作者 杨爱英 张凤民 +4 位作者 李均辉 李桂梅 马培林 谷鸿喜 生田和良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5-87,共3页
目的 探讨博尔纳病病毒 (BDV)感染在我国的流行情况及其与精神分裂症的相关性。方法 在对优化表达的GST BDV p2 4融合蛋白进行特异性鉴定的基础上 ,通过确定融合蛋白与第一抗体、第二抗体间的最佳反应条件 ,建立可行的检测BDV p2 4特... 目的 探讨博尔纳病病毒 (BDV)感染在我国的流行情况及其与精神分裂症的相关性。方法 在对优化表达的GST BDV p2 4融合蛋白进行特异性鉴定的基础上 ,通过确定融合蛋白与第一抗体、第二抗体间的最佳反应条件 ,建立可行的检测BDV p2 4特异抗体的蛋白印迹 (Western blot)方法 ,进而对黑龙江地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和正常人对照血清中BDV p2 4特异性抗体进行了检测 ,并通过血清 GST蛋白吸收后Western blot实验对阳性血清进行了确认。结果  11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检出BDV p2 4阳性血清 10例 ,阳性检出率为 8.6% ,而正常人血清标本中未检出阳性。结论 我国存在博尔纳病病毒的感染 ,博尔纳病病毒的感染可能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尔纳病病毒 蛋白质印迹法 精神分裂症
原文传递
蛋白激酶Cα相互作用蛋白1在结直肠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高红变 李宁 +4 位作者 郑绘霞 梁建芳 梁钢 万惠丽 肖虹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14年第6期373-376,380,共5页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Cα相互作用蛋白1(PICK1)在结直肠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ICK1在结直肠腺癌、腺瘤、增生性息肉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结...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Cα相互作用蛋白1(PICK1)在结直肠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ICK1在结直肠腺癌、腺瘤、增生性息肉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102例结直肠腺癌组织中PICK1的阳性表达率为72.5%(74/102),其中高表达率为30.4%(31/102),腺瘤组织中的PICK1高表达率为22.2%(8/36),较癌旁组织中的高表达率0(0/40)增高(P<0.05);36例增生性息肉组织PICK1的高表达率为5.6%(2/36),与癌旁组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ICK1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1.10±0.04)明显高于癌旁组织(0.75±0.07)(P<0.05).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PICK1的高表达与肿瘤的发生部位、分化程度、浸润深度、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与年龄及性别无关(均P>0.05).结论 PICK1与结直肠腺癌的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有关,并有助于患者预后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蛋白激酶Cα相互作用蛋白1 免疫组织化学 WESTERN blot
原文传递
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惠 杨新科 刘诚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4期357-360,共4页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能促进大多数来源于中胚叶及神经外胚叶细胞的增殖,它对神经再生、创伤愈合、蝾螈断肢及晶体再生等具有促进作用。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将牛bFGFcDNA插入到pBV221高效表达质粒载体中,并...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能促进大多数来源于中胚叶及神经外胚叶细胞的增殖,它对神经再生、创伤愈合、蝾螈断肢及晶体再生等具有促进作用。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将牛bFGFcDNA插入到pBV221高效表达质粒载体中,并使之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经SePharosc-肝素亲和层析获得重组bFGF纯品。SDS-PAGE显示两条带,其中18000系21000降解所致,加入蛋白酶抑制剂可抑制其降解,并经免疫印迹试验和生物活性分析证实均为bFG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FGF 基因重组 免疫印迹法 大肠杆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