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itrate Nitrogen Content Characteristics in Groundwater of Typical Planting Areas in Liao River Basin
1
作者 牛世伟 宫亮 +4 位作者 蔡广兴 何志刚 陈玥 刘子琪 隋世江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6年第1期204-208,共5页
The contents of nitrate nitrogen(NO-3-N) in underground water from typical planting areas in Liao river basin were analyzed, so a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rational fertilization and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 The contents of nitrate nitrogen(NO-3-N) in underground water from typical planting areas in Liao river basin were analyzed, so a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rational fertilization and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NO-3-N content from exceeding standar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ifference of the contents of NO-3-N in groundwater from different typical planting areas was significant. The highest content of NO-3-N in underground water was 37.4 mg/L from flower-growing region, then 22. 3 mg/L from maize-growing region, 21.9 mg/L from vegetable-growing region, and the lowest content of NO-3-N in underground water was 19.2 mg/L from rice-growing region. Except rice-growing region, the contents of NO-3-N in underground water of the samples in all planting areas were exceeding standard limit; potential health risk still existed in rice-growing region. Accordingly 12.5%-87.5%, 9.4%-75.5%, 17.9%-58.9% and 21.4%-96.0% of the samples were exceeding standard limit in maize growing region, rice-growing region, vegetable-growing region and flower-growing region. The contents of NO-3-N in under-groundwater before the rainy season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NO-3-N in under-groundwater after the rainy season at the same depth of the we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ao river basin Planting area Underground water Nitrate nitrogen
下载PDF
Coupling interaction between biodiversity and aquatic habitat area in Western Route Project vicinity 被引量:1
2
作者 Shi-min TIAN Zhao-yin WANG +1 位作者 Xiang-jun LIU Shi-kui LIANG 《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I CAS 2010年第3期354-360,共7页
The Western Route of the 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 Project will divert water from the upper Yangtze River and its tributaries, the Dadu River and Yalong River, to the upper Yellow River. The project may ease the w... The Western Route of the 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 Project will divert water from the upper Yangtze River and its tributaries, the Dadu River and Yalong River, to the upper Yellow River. The project may ease the water shortage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However, it may also have some effects on the ecosystem in the upper Yangtze River Basin. Benthic invertebrat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river ecosystem, particularly in the circulation of materials and nutrition. Benthic invertebrates are widely used to quickly assess river ecosystems because of their rapid response to changes in the water environment. The diversity of benthic invertebrates 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aquatic habitat area. This study examined this interaction by sampling the benthic invertebrates in an expanding area. The conclusions are that the diversity of benthic invertebrates begins to decrease when the aquatic habitat area is reduced to 45% of the original area, and decreases dramatically when the aquatic habitat area is reduced to 10% of the original area. The aquatic habitat area should be kept at more than 45% of the original area in order to maintain the significant diversity of benthic invertebra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stern Route Project 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 Project river ecosystem benthic invertebrates BIODIVERSITY aquatic habitat area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文昌A凹陷西部新生代断裂体系特征及演化过程
3
作者 徐莅莅 范彩伟 +4 位作者 李明 李辉 徐彬 程燕君 吴智平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48,共12页
断裂体系发育是珠江口盆地文昌A凹陷西部地区新生代构造演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利用最新的三维地震资料,在精细刻画断裂体系静态特征的基础上,结合断层活动速率计算恢复断裂体系的动态演化过程,明确了文昌A凹陷西部地区新生代断裂体系发... 断裂体系发育是珠江口盆地文昌A凹陷西部地区新生代构造演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利用最新的三维地震资料,在精细刻画断裂体系静态特征的基础上,结合断层活动速率计算恢复断裂体系的动态演化过程,明确了文昌A凹陷西部地区新生代断裂体系发育的时空差异;并结合区域应力背景分析,探讨了断裂体系演化的成因机制,认为新生代以来三大板块间俯冲、碰撞及古南海俯冲消亡、新南海扩张共同造成的南海北缘区域伸展应力场顺时针旋转控制了断裂体系演化的时空差异。研究表明,文昌A凹陷西部地区断裂体系的发育演化经历了裂陷、拗陷与构造活化三个阶段,分别发育了NE(NEE)向、近EW向以及NW(NWW)向三组优势方向断裂,揭示了区域应力场伸展方向由NW—SE向到近SN向再到NNE—SSW向顺时针转变的过程;依据断裂的组合及沿承关系可将其划分为早期发育的NE向与后期发育的NW向两组交叠断裂带,NE向断裂带活动强度大、具有强烈伸展性质,NW向断裂带与基底先存断裂密切相关,活动强度弱、叠加一定走滑性质。文昌A凹陷西部新生代断裂体系演化的时空差异是对南海北缘区域应力场顺时针旋转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体系 区域应力场 先存断裂 文昌A凹陷西部 珠江口盆地
下载PDF
西辽河文明视域下的北疆文化内涵挖掘与品牌打造
4
作者 赵东海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打造了“北疆文化”品牌,这不仅是助力内蒙古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更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路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明确将西辽...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打造了“北疆文化”品牌,这不仅是助力内蒙古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更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路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明确将西辽河文明与黄河文明、长江文明一同列为中华文明的三大源头。西辽河文明植根于悠久的中华文脉中,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历程中体现出了地区精神和时代特征。西辽河文化赓续源浚流长的文脉,秉承中华文明连续性;西辽河文化发扬守正进取的精神,展现中华文明创新性;西辽河文化见证多元一体的形成,突出中华文明统一性;西辽河文化具有兼容并蓄的特点,彰显中华文明包容性;西辽河文化坚持交流互鉴的理念,体现中华文明和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西辽河文明 北疆文化
下载PDF
塔北隆起西部地区白垩系碎屑岩油气成藏规律及成藏模式 被引量:3
5
作者 徐壮 石万忠 +4 位作者 王任 骆福嵩 夏永涛 覃硕 张晓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1-46,共16页
以岩心观察、物性分析、地球化学分析和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通过单井、连井沉积相分析、地震精细解释及优势砂体识别等方法,从油气来源、油气充注特征、输导体系及储盖组合等4个方面对塔北隆起西部地区白垩系碎屑岩油气成藏规律及模式... 以岩心观察、物性分析、地球化学分析和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通过单井、连井沉积相分析、地震精细解释及优势砂体识别等方法,从油气来源、油气充注特征、输导体系及储盖组合等4个方面对塔北隆起西部地区白垩系碎屑岩油气成藏规律及模式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白垩系油气具有“陆源”特征,石油主要来自库车坳陷三叠系湖相烃源岩,天然气主要来自库车坳陷侏罗系煤系烃源岩,区内深部三叠系海相烃源岩贡献极小。(2)研究区白垩系油气充注持续时间长,成藏时期晚,早期生油,晚期生气,油成藏于中新世(4.0~22.0 Ma),气成藏于晚中新世—中上新世(3.5~11.0 Ma),受2.6~3.5 Ma构造隆升影响,气藏成熟度较低。(3)研究区油气输导体系较发育,天山南地区以断裂和不整合面作为主要运移通道;顺北地区以不整合面和巴西改组薄层砂体为运移通道。(4)研究区储层主要发育在舒善河组和巴西改组,含砂率一般高于60%,与其上部发育的连续泥岩构成良好的储盖组合;优质储层的分布受沉积相控制,天山南地区优质储层主要分布在扇三角洲前缘砂坝及滩坝,顺北地区优质储层主要分布在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朵体,目前探井未钻遇朵体最高部位,油气显示相对较差;顺北地区储层物性更佳。(5)研究区天山南与顺北地区因断裂活动强度及储盖组合特征存在差异造成了二者的油气藏类型不同,前者以低幅度构造、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为主,后者以规模较小的岩性油气藏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模式 陆相烃源岩 辫状河三角洲 构造-岩性复合圈闭 碎屑岩储层 下白垩统 天山南地区 顺北地区 库车坳陷 塔北隆起西部
下载PDF
辽河流域河岸带植被多样性特征与空间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刘利 孙鹤铭 +2 位作者 王赫 王俭 刘岚昕 《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2期119-125,共7页
河岸带生物多样性对治理河流及水土污染、排流截污、调节水量、稳定河岸、调节局部气候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具有重要的景观功能.本文通过对辽河干流上下游8个研究区的河岸带植被多样性、均匀度、丰富度等多样性指标进行调查,分析了辽河干... 河岸带生物多样性对治理河流及水土污染、排流截污、调节水量、稳定河岸、调节局部气候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具有重要的景观功能.本文通过对辽河干流上下游8个研究区的河岸带植被多样性、均匀度、丰富度等多样性指标进行调查,分析了辽河干流植被多样性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辽河干流河岸带植被共51科128属165种,以菊科、禾本科为主.2020年辽河干流研究区域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平均为2.54,2021年为2.38.2020年均匀度指数0.20~0.61,2021年为0.77~3.17.2020—2021年辽河河岸带植被多样性波动不大,中游段植物多样性等特征较好,与人为干扰较少、封育措施较好有关,下游多样性较低,因与城市较近,受到干扰较多有关.本研究为辽河河岸带生态功能恢复与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保护区 河岸带 植物群落多样性 排序
下载PDF
曲流河道井震联合识别技术及应用——以大庆长垣西部斜坡区为例
7
作者 杨春生 杨会东 +2 位作者 杨莹彬 陈宝玉 张秀丽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00-712,共13页
以大庆长垣西部斜坡区萨尔图油层萨Ⅰ组为例,利用高密度三维地震资料横向信息丰富、测井资料纵向分辨率高的优势,采用井震结合的方法,以海拉尔曲流河现代沉积的4种典型模式为指导,在地震剖面上分析点坝和废弃河道的响应特征,建立了点坝... 以大庆长垣西部斜坡区萨尔图油层萨Ⅰ组为例,利用高密度三维地震资料横向信息丰富、测井资料纵向分辨率高的优势,采用井震结合的方法,以海拉尔曲流河现代沉积的4种典型模式为指导,在地震剖面上分析点坝和废弃河道的响应特征,建立了点坝和废弃河道的地震响应模式;由于常规分频解释技术受限于短时窗,为此,在地震数据分频计算中引入小波分频变换算法,将地震数据由时间域数据体转换为频率域数据体,应用“基于小波分频变换的RGB属性融合技术”识别点坝边界、内部废弃河道及物性变差带,精准预测了点坝和废弃河道的展布特征;首次利用地震储层预测成果建立了古河道内部单一侧积体长度、宽度与河流满岸宽度之间的关系,相关系数达0.9以上,为西部斜坡区稠油开发提供了精准的地质依据。结果表明:研究区废弃河道在平面上呈“S”形,平面上精细识别出与现代曲流河沉积对应的4种典型模式,完成了萨Ⅰ1废弃河道精细识别和平面组合;应用废弃河道和点坝识别成果指导井位部署197口,其中99口直井成功率为100%,98口水平井平均钻遇水平段426 m,水平段含油砂岩钻遇率为92.6%,利用地震资料解释成果规模部署近百口开发水平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流河 迁移、叠加平面模式 地震响应特征 小波分频变换 RGB属性融合 大庆长垣西部斜坡区
下载PDF
以历史文化遗产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实践路径——基于哈民遗址的考察 被引量:1
8
作者 赵月梅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9-116,共8页
哈民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史前聚落遗址。在文脉特征上,该遗址兼容西辽河流域史前文明的“天人合一”文化精神、“兼容并蓄”文化逻辑与通辽地域文化的共生互鉴文化机理。在保护利用上,该遗址形成了以科技为关键推动力、以展示文物为... 哈民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史前聚落遗址。在文脉特征上,该遗址兼容西辽河流域史前文明的“天人合一”文化精神、“兼容并蓄”文化逻辑与通辽地域文化的共生互鉴文化机理。在保护利用上,该遗址形成了以科技为关键推动力、以展示文物为亮点与强化考古体验为特色的模式,以及以专题类宣传活动为抓手、以特色产品推动相关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为突出特点的实践路径,起到了提升西辽河流域史前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丰富发展通辽地域文化的积极作用。哈民遗址的保护利用为探索以历史文化遗产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实践路径提供了重要启示,保护利用历史文化遗产能够从奠定基础、提供动力与支撑等多个方面,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西辽河流域史前文明 历史文化遗产 哈民遗址
下载PDF
辽西地区夏至战国时期骨镞研究
9
作者 苏萨萨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6,共6页
骨器在夏至战国时期发展到鼎盛阶段,骨镞作为主要武器被广泛使用,成为社会冲突出现的标志之一。在辽西地区骨镞出土数量众多,主要集中发现于夏家店下层文化、夏家店上层文化和井沟子遗存。不同时期骨镞形态存在差异,具有明显的变化趋势... 骨器在夏至战国时期发展到鼎盛阶段,骨镞作为主要武器被广泛使用,成为社会冲突出现的标志之一。在辽西地区骨镞出土数量众多,主要集中发现于夏家店下层文化、夏家店上层文化和井沟子遗存。不同时期骨镞形态存在差异,具有明显的变化趋势,演变过程以高质量的实用目的为前提,镞身由注重杀伤力转变为追求穿透力,铤部形态在夏家店上层文化趋于统一,扁形铤有利于提高箭镞的稳定性,远射力随着长铤的出现不断增强;夏家店下层文化出现以家庭为单位的骨器生产地点,已经具备完整制作骨镞的能力,掌握一定的成型技术。夏家店上层文化随着金属工具的应用推动骨镞生产规模化和功能专业化,骨镞成型技术已成熟,骨镞地位演变过程与青铜器的使用范围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西地区 骨镞 青铜时代
下载PDF
轮古西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古暗河系统地震特征分析
10
作者 但光箭 周成刚 +4 位作者 刘云宏 李相文 张亮亮 张明 王春阳 《物探与化探》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90-299,共10页
塔里木盆地轮古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古潜山内发现了大量岩溶缝洞型油藏,油气主要富集在缝洞储层中,这些缝洞储层主要跟碳酸盐岩古潜山内的古暗河系统有关。特别是在轮古西地区,古暗河系统最为发育,古暗河系统缝洞储层在纵、横向上具有较... 塔里木盆地轮古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古潜山内发现了大量岩溶缝洞型油藏,油气主要富集在缝洞储层中,这些缝洞储层主要跟碳酸盐岩古潜山内的古暗河系统有关。特别是在轮古西地区,古暗河系统最为发育,古暗河系统缝洞储层在纵、横向上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搞清该区古暗河系统地震地质特征,是该区缝洞型油藏高效开发的关键。根据现代岩溶暗河特征,结合该区测井和钻井资料,建立暗河地质模型,开展模型正演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致密灰岩背景下发育的地下暗河系统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连续线性的强反射特征,暗河高度、宽度变窄,地震振幅变弱。地震上振幅越强,表明对应的暗河洞穴越大、充填物速度越低;振幅属性可以较准确地刻画地震上暗河的横向范围,频率、相位属性可以刻画地震上暗河的轮廓,但刻画的范围比实际暗河要大;暗河系统主河道易被泥质充填,分支暗河道被充填的概率低,是暗河储层发育的主要场所,也是油气富集的主要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古西 正演 碳酸盐岩 古暗河系统
下载PDF
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以水定地问题探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发鹏 穆文彬 肖恒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4-108,共5页
受自然气候影响,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长期以来处于农业耕种条件优良与灌溉用水短缺并存的窘况,生态环境状况普遍较为脆弱,如何以有限的水资源支撑国家粮食安全、维护生态环境健康发展,是当前迫切需要破解的瓶颈问题之一。基于内蒙古... 受自然气候影响,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长期以来处于农业耕种条件优良与灌溉用水短缺并存的窘况,生态环境状况普遍较为脆弱,如何以有限的水资源支撑国家粮食安全、维护生态环境健康发展,是当前迫切需要破解的瓶颈问题之一。基于内蒙古西辽河流域水土资源配置失衡的具体表现,系统归纳了其原因,并依据以水定地的核心目标和功能,结合西辽河流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能科学有效地改善流域水土资源配置失衡的以水定地水土资源宏观优化配置思路。此外,还提出了建立健全多部门统筹协调机制,完善现代化的监测计量设施并强化监管,鼓励政府、市场、社会共同发力以确保多方共赢的措施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水定地 干旱半干旱地区 对策 西辽河流域
下载PDF
更新世末期西辽河上游地区古代环境研究 被引量:17
12
作者 胡雅琴 李宜垠 +2 位作者 周力平 D.K.Ferguson 赵志军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33-743,共11页
西辽河地区史前和历史时期文化发达,分别发育了小河西文化-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小河沿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夏家店上层文化,这些文化的兴衰同环境的演变密不可分,旱作农业的起源有可能在西辽河地区。西辽河地区古代环境、... 西辽河地区史前和历史时期文化发达,分别发育了小河西文化-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小河沿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夏家店上层文化,这些文化的兴衰同环境的演变密不可分,旱作农业的起源有可能在西辽河地区。西辽河地区古代环境、与人类文明发生以及演变关系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本研究将采自赤峰地区红山水库厚度为155cm的自然剖面进行了测年、孢粉和粒度分析,得到晚更新世末期西辽河地区古植被以及古环境资料。粒度分析说明沉积环境可能为河漫滩。孢粉分析结果显示:晚更新世末期进入全新世前,西辽河地区较现代温暖湿润,植被是草原植被,主要的植物是蒿属以及菊科的其他植物,河漫滩中生长有香蒲属植物,不远的山地分布有疏林,针叶树主要是松、云杉和铁杉,而阔叶树主要是桦木科、胡桃属、栎属和榆属。自下而上,将剖面分为4个孢粉组合带(Zone 1~4)。Zone 1(15280~14680cal.aB.P.)和Zone 2(14680~14090cal.aB.P.),针叶树主要是云杉和铁杉,而阔叶树主要是桦木科和胡桃属植物;Zone 2,盘星藻大量增加;Zone 3(14090~13890cal.aB.P.),除了云杉和铁杉,松属也是主要的针叶树种类,此时香蒲的数量急剧增加;Zone 4分为2个亚带,即Zone 4-1(13890~13670cal.aB.P.)和Zone4-2(13670~13110cal.aB.P.),Zone4主要的针叶树为松-云杉,此时的阔叶树也变为落叶栎-榆属。在Zone 4-2,伴随着C/A值的增大,铁杉花粉消失。铁杉花粉消失在约13610cal.aB.P.,可能是由气候的干旱引起。相对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为农业的发生提供了丰富的野生资源,而后期环境趋于干旱,这可能是促使农业发生的一个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杉 古植被 古环境 西辽河上游 更新世末期
下载PDF
辽河流域典型种植区地下水硝态氮含量特征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牛世伟 宫亮 +4 位作者 蔡广兴 何志刚 陈玥 刘子琪 隋世江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50-54,共5页
以辽河流域典型种植区为研究区域,对其地下水硝态氮含量进行分析,为合理施肥及有效防控种植区地下水硝态氮含量超标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辽河流域不同典型种植区地下水硝态氮含量差异明显,具体表现为花卉种植区(37.4 mg/L)〉... 以辽河流域典型种植区为研究区域,对其地下水硝态氮含量进行分析,为合理施肥及有效防控种植区地下水硝态氮含量超标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辽河流域不同典型种植区地下水硝态氮含量差异明显,具体表现为花卉种植区(37.4 mg/L)〉玉米种植区(22.3 mg/L)〉蔬菜种植区(21.9 mg/L)&gt;水稻种植区(19.2 mg/L),各典型种植区地下水硝态氮含量除水稻种植区外都超标,但水稻种植区地下水硝态氮含量变异系数较大,有超标的风险;地下水硝态氮含量超标率差异也较明显,其中玉米种植区超标率为12.5%~87.5%,水稻种植区为9.4%~75.5%,蔬菜种植区为17.9%~58.9%,花卉种植区为21.4%~96.0%。另外,对于同一井深,不同种植区地下水硝态氮含量总体均表现为雨季前&gt;雨季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流域 种植区 地下水 硝态氮
下载PDF
珠江口西岸海水入侵现状调查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孙宗勋 陈军 +1 位作者 谢强 龙爱民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1-84,共4页
文章在珠江口西岸珠海、中山两市11个海水入侵观测站位一年多地下水实测分析数据的基础上,结合该区域水文气象、地质构造等背景资料,对该区域地下水受海水影响的现状及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珠江口西岸地区由于河网密布、降水量大、... 文章在珠江口西岸珠海、中山两市11个海水入侵观测站位一年多地下水实测分析数据的基础上,结合该区域水文气象、地质构造等背景资料,对该区域地下水受海水影响的现状及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珠江口西岸地区由于河网密布、降水量大、地下水位高,地下水限制开采管理严格,开采量小,地下水基本处于原始状态,未受海水的侵染,地下水未对地表植被和生态环境造成负面的影响。珠江口西岸绝大部分沿海地区全年都不会发生海水入侵,只在冬季因降雨量小,地下水补充不及时,地下水位稍低,靠近河涌狭窄地带的地下水受到海水入侵的影响,表现为轻度入侵,与珠江口冬季时常发生咸潮的现象有着同样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西岸 海水入侵 调查分析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的辽河源头区水质评价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卞建民 胡昱欣 +2 位作者 李育松 马永祥 边静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7-151,共5页
基于辽河源头区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现状,该文开展了辽河源头区水环境质量的研究,旨在对区内的水体质量进行分析评价。通过资料收集与汇总,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结构的思想和理论,利用研究区内13个控制断面的水质监测数据,建立了包括pH... 基于辽河源头区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现状,该文开展了辽河源头区水环境质量的研究,旨在对区内的水体质量进行分析评价。通过资料收集与汇总,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结构的思想和理论,利用研究区内13个控制断面的水质监测数据,建立了包括pH、溶解氧、氨氮、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的水质综合评价模型,并应用训练好的模型进行仿真运算及水质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在选取的13个断面中,约76.92%的断面为Ⅴ类—劣Ⅴ类水质,仅有23.08%的断面水质级别在Ⅱ—Ⅲ类之间,研究区上游断面的水质状况较好,中下游的水质较差。将该结果与《环境公报》公布的主要断面水质结果进行对比,81.25%的评价结果相同,采用BP神经网络对研究区水质进行综合评价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源头区 BP神经网络 网络训练 水质评价
下载PDF
西辽河流域沙土对磷的吸附行为 被引量:10
16
作者 王而力 王嗣淇 杨立伟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2-228,共7页
采用小型回填式土柱动态吸附试验研究了西辽河流域沙土对磷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沙土对磷的吸附行为符合Freundlich吸附方程和Langmuir吸附方程,且前者更优.吸附分配系数(k)平均值为31.55,磷饱和吸附量平均值为312.55mg/kg.沙土对磷的... 采用小型回填式土柱动态吸附试验研究了西辽河流域沙土对磷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沙土对磷的吸附行为符合Freundlich吸附方程和Langmuir吸附方程,且前者更优.吸附分配系数(k)平均值为31.55,磷饱和吸附量平均值为312.55mg/kg.沙土对磷的吸附方式以物理吸附为主,易淋失,仍存在一定的环境风险.固定沙土中的微团聚体因存在以孔隙填充方式的磷吸附,所以其对磷的吸附能力最强,磷淋失的环境风险最小;而流动沙土对磷的吸附能力最弱,磷淋失的环境风险最大.农田和林地沙土对磷的吸附能力最强,磷淋失的环境风险最小,是沙土的最佳利用方式.沙土对磷的吸附分配系数及饱和吸附量与土壤w(粗黏粒),w(黏粒)和w(有机质)呈极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辽河流域 沙土 Freundlich吸附方程 吸附分配系数 Langmuir吸附方程 饱和吸附量 零吸持平衡浓度
下载PDF
辽河保护区原生动物多样性分析及在水质评价中的作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关萍 翟强 +2 位作者 张群 张姝哲 曲波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8-24,共7页
2012年6月24日和8月2日对辽河保护区原生动物群落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共观察到原生动物36种,其中鞭毛虫12种,占原生动物总数的33.33%;肉足虫1种,占2.78%;纤毛虫23种,占63.89%。原生动物的组成规律为植物性鞭毛虫多,动物性鞭毛虫少;纤毛虫... 2012年6月24日和8月2日对辽河保护区原生动物群落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共观察到原生动物36种,其中鞭毛虫12种,占原生动物总数的33.33%;肉足虫1种,占2.78%;纤毛虫23种,占63.89%。原生动物的组成规律为植物性鞭毛虫多,动物性鞭毛虫少;纤毛虫多,肉足虫少。辽河原生动物群落的种类组成、个体丰度及多样性指数等特征均因水质的变化而变化。2次采集的优势种类为草履唇滴虫(Chilomonas paramecium)、隐滴虫(Cryptomonas sp.)、织毛虫(Histriculus sp.)、似织毛虫(Histriculus similis)、阔口游仆虫(Euplotes eurystomus)、尾草履虫(Paramecium caudatum)和尖毛虫(Oxytricha sp.)。通过原生动物多样性分析,可初步确定辽河保护区的水质等级为Ⅳ~Ⅴ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保护区 原生动物 多样性指数 水质评价
下载PDF
西辽河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结构硝酸盐氮输出通量模拟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而力 王嗣淇 刘宁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5-172,共8页
采用土槽模型渗流试验方法,结合土地利用结构现场调查资料研究了西辽河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结构耕层土壤NO3--N淋溶输出通量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结构NO3--N淋溶输出通量的空间分布规律为农田〔50.23kg/(hm2.a)〕>沙荒... 采用土槽模型渗流试验方法,结合土地利用结构现场调查资料研究了西辽河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结构耕层土壤NO3--N淋溶输出通量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结构NO3--N淋溶输出通量的空间分布规律为农田〔50.23kg/(hm2.a)〕>沙荒地〔12.77kg/(hm2.a)〕>林地〔8.68 kg/(hm2.a)〕>草地〔4.17 kg/(hm2.a)〕,农田和沙荒地对NO3--N输出起源作用,林地和草地起汇作用;西辽河流域沙土区耕层土壤NO3--N输出总量为13.86×104 t/a,不同土地利用结构的NO3--N输出比例为农田(95.31%)>沙荒地(4.69%),农田是西辽河流域氮素营养管理的重点结构;NO3--N输出量夏季(65%)>秋季(25%)>春季(8%)>冬季(2%),夏季是流域氮素营养管理的重点时段;NO3--N淋溶输出通量与土壤硝态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辽河流域 土地利用结构 耕层土壤 硝酸盐氮 输出通量
下载PDF
西辽河不同粒级沉积物对重金属镉的富集特征 被引量:2
19
作者 薛杨 许端平 +2 位作者 蔡觅 邱素芬 王而力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27-332,共6页
为估算随泥沙颗粒迁移的重金属镉(Cd)的质量分数,采用平衡吸附法研究了西辽河不同粒级沉积物对Cd的富集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粒级沉积物对Cd的富集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黏粒(6.65)、粉粒(4.13)、细砂(0.92)、粗砂(0.90)。黏粒级沉积物对Cd... 为估算随泥沙颗粒迁移的重金属镉(Cd)的质量分数,采用平衡吸附法研究了西辽河不同粒级沉积物对Cd的富集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粒级沉积物对Cd的富集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黏粒(6.65)、粉粒(4.13)、细砂(0.92)、粗砂(0.90)。黏粒级沉积物对Cd属于重度富集,粉粒级沉积物对Cd属于中度富集。其原因有二:细粒级沉积物中腐殖质含量明显高于粗粒级;细粒级沉积物中稳结态腐殖质比例较高,稳结态腐殖质的腐殖酸组成以胡敏酸为主,胡敏酸在复合体表面形成了S-HA-Cd三元配合物,增加了黏土矿物表面吸附位。西辽河沉积物在汛期黏粒级和粉粒级冲泻质泥沙所携载的吸附态镉质量分数可分别按沉积物原样的6.65和4.13倍估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 西辽河 沉积物 粒级 分配系数 相对富集系数
下载PDF
西辽河流域沙土的氨氮解吸行为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而力 杨立伟 王嗣淇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122-127,210,共7页
采用小型回填式土柱淋溶实验方法研究了西辽河流域沙土的氨氮解吸行为。结果表明,西辽河流域沙土的氨氮解吸行为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解吸等温式;沙土氨氮解吸比率Dr在0.44~0.99之间,平均为0.75,解吸迟滞性指数TⅡ在0.05~0.65之间... 采用小型回填式土柱淋溶实验方法研究了西辽河流域沙土的氨氮解吸行为。结果表明,西辽河流域沙土的氨氮解吸行为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解吸等温式;沙土氨氮解吸比率Dr在0.44~0.99之间,平均为0.75,解吸迟滞性指数TⅡ在0.05~0.65之间,平均为0.29,沙土对氨氮的解吸迟滞性较强,解吸可逆性较弱。被吸附的氨氮解吸淋失的环境风险较小;沙土氨氮解吸比率Dr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粘粒含量和粗粘粒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影响程度顺序为:有机质含量>粗粘粒含量>粘粒含量;解吸分配系数k和解吸迟滞性指数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与粘粒含量和粗粘粒含量没有相关性;草地、农田和林地结构由于土壤有机质和团聚体含量较高,氨氮解吸迟滞性较强,氨氮流失的环境风险较小,沙荒地结构氨氮流失的环境风险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辽河流域 沙土 氨氮 Langmuir解吸等温式 解吸比率 Freundlich解吸等温式 解吸迟滞性指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