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Forest Pattern and Its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in Economic Zone on the Western Coast of the Taiwan Straits
1
作者 Juan TAN Qing WANG +3 位作者 Min WANG Chenyan SHA Junjie RUAN Shenfa HUANG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3年第9期88-93,共6页
Taking Economic Zone on the Western Coast of the Taiwan Straits as the study area,we use GIS,remote sensing,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other methods,to analyze the forest pattern and its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in ... Taking Economic Zone on the Western Coast of the Taiwan Straits as the study area,we use GIS,remote sensing,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other methods,to analyze the forest pattern and its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in Economic Zone on the Western Coast of the Taiwan Straits during the period 1992-2008;use 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changes in forest pattern.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orest resources are rich in Economic Zone on the Western Coast of the Taiwan Straits,accounting for 61.40% of the total area,but 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is very uneven,with obvious regional and elevation gradient difference;since1992,the forest has been dwindling in Economic Zone on the Western Coast of the Taiwan Straits,from 89 300 km2 in 1992 to 88 300 km2 in 2008;in terms of changes in region and elevation gradient,there is obvious difference in the forest,and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forest of Wuyi Mountain tends to decline obviously;the main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fluencing changes in forest pattern in Economic Zone on the Western Coast of the Taiwan Straits include temperature,sunshine hours,GDP per capita and precipitation;evaporation,evaporation and population density have weak effects on changes in forest patter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nomic zone on the western COAST of the TAIWAN S
下载PDF
ECOLOGICAL LANDSCAPE EFFECTS OF WINDBREAK SYSTEMS IN DESERT ZONE OF WESTERN CHINA
2
作者 Ci Longjun Chinese Academy of Forestry, 100091, Beijing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1997年第2期13-23,共11页
This paper, by applying the theories of landscape ecology, illustrates the role and mechanism of windbreak system in the establishment and maintenance of oasis ecosystem on the basis of systematic analysis of characte... This paper, by applying the theories of landscape ecology, illustrates the role and mechanism of windbreak system in the establishment and maintenance of oasis ecosystem on the basis of systematic analysis of characteristics and ecological crises of China's desert, and especially of desert zone in western China. Furthermore, direct economic benefits are summariz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asis ecosystem windbreak system ecological landscape effects economic benefits desert zone western China.
下载PDF
淮河生态经济带区域旅游经济—资源—环境承载力及障碍因子研究——以中西部内陆崛起区为例
3
作者 张迁 刘瞳晖 +3 位作者 宋佩璠 陈晴 陶春云 霍梦瑶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44-49,135,共7页
区域旅游经济—资源—环境承载力(简称ERE承载力)是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以淮河生态经济带中西部内陆崛起区为案例研究区域,运用极差变换法、灰色关联度法、灰色预测模型以及障碍因子诊断等方法对区域旅游ERE承载力及障碍因子... 区域旅游经济—资源—环境承载力(简称ERE承载力)是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以淮河生态经济带中西部内陆崛起区为案例研究区域,运用极差变换法、灰色关联度法、灰色预测模型以及障碍因子诊断等方法对区域旅游ERE承载力及障碍因子展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区域旅游ERE承载力缓慢波动上升、旅游环境承载力水平较高且增长较快;区域旅游ERE承载力变化具有一定的地域分异规律,南阳、信阳和蚌埠的发展水平较高,多数地市的预测值呈现一定的增长;旅游收入、景区和饭店数量以及第三产业规模是ERE承载力的主要制约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旅游ERE承载力 灰色系统理论 障碍因子诊断 淮河生态经济带中西部内陆崛起区
下载PDF
海峡西岸经济区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特征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王晓文 王强 +3 位作者 伍世代 李婷婷 徐玲琳 罗玮祥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16-321,共6页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福建省正处于全面发展的工业化阶段,面对外界各种流体的汇集和离散,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构建福建省区域城镇体系的等级、功能和空间结构,协调区域发展,实现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成功崛起乃是福建省在今后区域规划中的...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福建省正处于全面发展的工业化阶段,面对外界各种流体的汇集和离散,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构建福建省区域城镇体系的等级、功能和空间结构,协调区域发展,实现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成功崛起乃是福建省在今后区域规划中的重要任务。立足海峡西岸经济区主体福建省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现状,从节点、轴线、网络、域面四个维度分析其结构特征,得到以下结论:①福建省城镇经济发展目前已形成2个主中心(厦门市、福州市辖区)、1个次中心(泉州市辖区)、6个地方中心和一批较大生产规模城镇;②闽东南地区城镇整体水平高于闽西北地区,中部地区城镇沿线发展程度仅次于沿海地区城镇密集带;③福建省城镇体系空间分布较为适中;④福建省城镇经济发展梯度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峡西岸经济区 城镇体系 空间结构
下载PDF
西部地区植被恢复重建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60
5
作者 于贵瑞 谢高地 +1 位作者 王秋凤 牛栋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16-220,共5页
以退耕还林还草为主体的西部地区植被恢复重建是一项复杂的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工程,必须以水热等气候因子所决定的植被生物地带性为科学依据,以国家调控下的区域间互补的市场经济机制为运作体系,必须在建立长期稳定的经济补偿机制的同时... 以退耕还林还草为主体的西部地区植被恢复重建是一项复杂的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工程,必须以水热等气候因子所决定的植被生物地带性为科学依据,以国家调控下的区域间互补的市场经济机制为运作体系,必须在建立长期稳定的经济补偿机制的同时,建立长期稳定的政策和法律保障体系。为此,该文讨论了西部地区自然植被的地理格局、适度的退耕规模和退耕后的植被恢复重建、植被恢复工程的环境服务功能产出、生态产业与经济补偿机制、天然植被的保护和改良等科学问题,指出了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工程中所存在的一些错误认识和不良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地区 植被恢复重建 植被生物地带性 环境服务功能 生态产业 经济补偿机制 退耕还林
下载PDF
海峡西岸经济区景观格局10年变化及驱动力 被引量:27
6
作者 胡冬雪 唐立娜 +2 位作者 邱全毅 石龙宇 邵国凡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6138-6147,共10页
海峡西岸经济区是在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引领下的我国未来发展的重点区域之一,分析其景观格局的变化有利于促进经济区的可持续发展。基于2000、2005、2010年的土地覆被分类数据,采用空间分析、主成分分析、景观指数分析的方法,研究海峡西... 海峡西岸经济区是在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引领下的我国未来发展的重点区域之一,分析其景观格局的变化有利于促进经济区的可持续发展。基于2000、2005、2010年的土地覆被分类数据,采用空间分析、主成分分析、景观指数分析的方法,研究海峡西岸经济区景观格局特征及其变化的驱动力。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城市用地面积的扩张,导致耕地、湿地、草地的面积下降,其中面积减少最多的为耕地,10年间减少了约14.0%,与此同时建设用地面积增长了38.6%。除建设用地外,各类景观的最大斑块指数(LPI)值均降低,建设用地的LPI值由0.1增至0.4,成为除林地外的优势景观。耕地的景观形状指数(LSI)由325.1下降到315.9,而其他各类景观的LSI值为上升趋势。林地的平均斑块面积(AREA_MN)急剧增加,由560.6增长到787.6,其他各类型景观AREA_MN值变化甚微。选取经济因素和政策因素分析海峡西岸经济区景观变化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海峡西岸经济区景观格局的变化是两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海峡西岸经济区未来的经济发展需要与该区域耕地缩减的情况相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结构 景观格局 驱动力 海峡两岸经济区
下载PDF
城镇体系结构及与城市化的耦合机制——以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甘肃段为例 被引量:12
7
作者 高翔 鱼腾飞 程慧波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44-750,共7页
城镇体系结构是城市化格局及演化的基本框架。以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甘肃段为例,利用甘肃段41个县及以上城镇统计资料,结合相关分析模型、分形理论和GIS空间分析方法,从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空间结构及与城市化的定量关系入手,探讨了城... 城镇体系结构是城市化格局及演化的基本框架。以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甘肃段为例,利用甘肃段41个县及以上城镇统计资料,结合相关分析模型、分形理论和GIS空间分析方法,从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空间结构及与城市化的定量关系入手,探讨了城镇体系结构基本特征以及与城市化的时空耦合机制,得到以下结论:①甘肃段城镇体系结构以2002年为转折点,进入第二阶段的倾斜发展,其特征表现为:等级规模不服从位序-规模法则,属典型首位分布;等级规模结构具有分形特征,单核心增长格局发生分异;空间结构具有分形特征,呈点轴空间分布格局。②城市化水平的高低不仅取决于城市规模的大小(与城市规模呈对数关系),还取决于等级规模结构的均衡性(其对数与不均衡指数成线性关系),同时,城镇体系的空间结构影响其发展的进程。并藉此探讨了甘肃段城镇体系及城市化未来发展方向与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体系结构 城市化 耦合机制 西陇海兰新经济带 甘肃
下载PDF
水资源约束下西北干旱区城市扩张特征与变动趋势分析——以西陇海兰新经济带城市为例 被引量:19
8
作者 方创琳 鲍超 申玉铭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48-256,共9页
论文以西北干旱区陇海兰新经济带城市为例,分析了城市水资源利用状况及其短缺程度,认为绝大多数城市“缺水又费水”,城市发展具有明显的“旱生性”。在水资源约束下,西陇海兰新经济带城市的发育程度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城市,也落后于全... 论文以西北干旱区陇海兰新经济带城市为例,分析了城市水资源利用状况及其短缺程度,认为绝大多数城市“缺水又费水”,城市发展具有明显的“旱生性”。在水资源约束下,西陇海兰新经济带城市的发育程度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城市,也落后于全国城市平均水平,略好于西部地区城市,但明显好于西北地区城市,城市扩张的总体特征表现为以总量扩张为主,“农转非”空间和用地拓展空间大,以高耗低效扩张为主,水土资源投入产出效益普遍低下,城市发展处在主要依靠资源开发拉动经济增长的低级阶段,扩张质量有待提高。城市发展具有明显的外部推动性。未来20a,在水资源短缺的继续约束下,经济带城市扩张步伐将比较缓慢,扩张幅度将不会有大的变化。表现为将净增城市非农业人口6.31×106人,城市化水平将提高到35.97%,20a共净增7.21%,特大城市数量将保持西安、兰州和乌鲁木齐3个不变;大城市从无到有,将建成宝鸡、咸阳、铜川、天水、石河子和库尔勒6个;中等城市数量将会显著增加,由2000年的10个增加到2020年的14个,在不考虑“县改市”的前提下,小城市的数量将会进一步减少。为了确保经济带沿线城市的有序扩张,建议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以人为本,以水为生命线,以经济发展为动力,以城市规划为法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扩张 水资源约束 变动趋向 西陇海兰新经济带
下载PDF
西部民族经济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问题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高新才 闫磊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4-39,共6页
针对西部民族经济区特色优势产业如何发展的问题,从特色优势产业的界定、甄别和战略导向3个方面入手,逐层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在西部民族经济区特色优势产业的识别上,要侧重于"特色"+"优势"耦合过程中两者作用层面... 针对西部民族经济区特色优势产业如何发展的问题,从特色优势产业的界定、甄别和战略导向3个方面入手,逐层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在西部民族经济区特色优势产业的识别上,要侧重于"特色"+"优势"耦合过程中两者作用层面的不同;在西部民族经济区特色优势产业的选择上,设计了特色优势产业选择流程图,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解决了西部民族经济区特色优势产业的选择问题;在政策导向上,根据潜在优势向现实优势转化的路径,提出了两类基于产业选择的产业战略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民族经济 特色优势产业 西部民族经济区
下载PDF
西三角经济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互动关系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雪娇 蒋梅英 李文佳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CSSCI 2016年第2期192-195,共4页
在描述西部大开发以来西三角经济区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演变趋势的基础上,借助就业弹性和结构偏离度来分析该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互动关系。结果表明:西三角经济区产业结构的演变明显超前于就业结构的演变;第一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 在描述西部大开发以来西三角经济区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演变趋势的基础上,借助就业弹性和结构偏离度来分析该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互动关系。结果表明:西三角经济区产业结构的演变明显超前于就业结构的演变;第一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收和转移压力较大;第二产业虽然是拉动地区经济增长的主力,但并没有带动大量就业增长;第三产业发展不足,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三角经济区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互动关系
下载PDF
西北地区水资源环境与城市化系统耦合的时空分异——以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甘肃段为例 被引量:30
11
作者 高翔 鱼腾飞 程慧波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10-1018,共9页
水资源是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限制因子,研究西北地区水资源环境与城市化系统耦合的时空分异规律,对于区域水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采用GRA方法,以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甘肃段为例,从时空... 水资源是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限制因子,研究西北地区水资源环境与城市化系统耦合的时空分异规律,对于区域水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采用GRA方法,以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甘肃段为例,从时空角度定量揭示了甘肃段水资源环境与城市化系统耦合的时空分异规律,结果表明:(1)时间序列上整体呈波动下降趋势,表现为类似组合"S"型特征;空间上随人口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耦合度亦表现出与时间序列类似特征;时空耦合度相互印证,说明系统符合"各态遍历假说;"(2)不同阶段甘肃段各城市耦合度表现出较大差异,具有复杂的空间结构:以兰州市为中心向外耦合度"先升高后减小",表明水资源环境与城市化系统耦合度的高低不仅取决于城市自身发展等内部因素,而且与城市之间的区域差异、区域联系等外部因素有关。基于以上认知,在解决区域水资源环境与城市化关系问题时,除有效提高城市水资源环境适应及调控能力之外,还要协调好区域之间的关系,构建区域利益共同体以达到"双赢"的目的,这为落后地区解决发展中的资源环境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环境 城市化:耦合度 时空分异 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甘肃段
下载PDF
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甘肃段水资源环境与城市化交互耦合时空变化 被引量:10
12
作者 高翔 鱼腾飞 程慧波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18,共8页
以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甘肃段为例,在构建水资源环境与城市化系统耦合的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采用GRA方法从时空角度定量揭示了甘肃段水资源环境与城市化系统耦合的时空分异规律.结果表明:时间序列上耦合度整体呈波动下降趋势,表现为类似组... 以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甘肃段为例,在构建水资源环境与城市化系统耦合的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采用GRA方法从时空角度定量揭示了甘肃段水资源环境与城市化系统耦合的时空分异规律.结果表明:时间序列上耦合度整体呈波动下降趋势,表现为类似组合"S"型特征;空间上随人口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耦合度亦表现出与时间序列相同特征;时空耦合度相互印证,说明系统符合"各态遍历假说".不同时段甘肃段各城市耦合度表现出较大差异,具有复杂的空间结构:以兰州为中心向外耦合度"先升高后减小",表明水资源环境与城市化系统耦合度的高低不仅取决于城市自身发展等内部因素,还与城市之间的区域差异、区域联系等外部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环境 城市化 耦合度 时空分异 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甘肃段
下载PDF
基于经济水平指标的城市发展评价——以海峡西岸经济区20城市为例 被引量:11
13
作者 祝捷 李倩 蔡雪雄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14-117,共4页
以海峡西岸经济区20个城市的经济水平作为研究对象,将主成分分析的原理运用到海西城市评价与分析的过程中,建立更加科学的海西城市经济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海西20个城市进行综合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海西城市经济发展并未打... 以海峡西岸经济区20个城市的经济水平作为研究对象,将主成分分析的原理运用到海西城市评价与分析的过程中,建立更加科学的海西城市经济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海西20个城市进行综合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海西城市经济发展并未打破沿海强、内陆弱的不均衡格局,其中漳州市经济结构调整的效果良好,经济水平在海西城市群中的地位有所提升。另外,较落后的海西城市在接下来的发展中,应当把发展外向型经济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西城市 经济水平 评价体系
下载PDF
西陇海兰新经济带节点城市的发展方向与产业分工 被引量:29
14
作者 方创琳 张小雷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55-464,共10页
西陇海兰新经济带是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重点区域“两带一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西陇海兰新经济带节点城市发展与布局的总体特征 ,采用多层次多目标综合测度模型定量评价经济带上全部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并把西安、兰州、乌鲁木... 西陇海兰新经济带是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重点区域“两带一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西陇海兰新经济带节点城市发展与布局的总体特征 ,采用多层次多目标综合测度模型定量评价经济带上全部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并把西安、兰州、乌鲁木齐确定为经济带上的一级节点城市 ,把咸阳、嘉峪关、宝鸡、酒泉、克拉玛依、哈密、石河子、库尔勒、天水、奎屯共 1 0个城市确定为经济带上的二级节点城市。进而以此为依据 ,对西陇海兰新经济带各级节点城市进行发展方向定位和产业分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点城市 城市竞争力 发展方向 产业分工 西陇海兰新经济带
下载PDF
海峡西岸经济区森林格局及其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阮俊杰 沙晨燕 +3 位作者 王卿 王敏 沈渭寿 赵卫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7-121,126,共6页
以海峡西岸经济区(海西区)为研究区,运用GIS、遥感技术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分析了1992—2008年海西区森林格局及其变化特征,采用典范对应分析(CCA)考查了环境因子对森林格局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海西区森林资源丰富,占区域总面积的61.40%... 以海峡西岸经济区(海西区)为研究区,运用GIS、遥感技术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分析了1992—2008年海西区森林格局及其变化特征,采用典范对应分析(CCA)考查了环境因子对森林格局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海西区森林资源丰富,占区域总面积的61.40%,但其地理分布极不均匀,具有明显的区域和高程梯度差异;1992年以来海西区森林呈下降趋势,由1992年的8.93万km2降至2008年的8.83万km2,变化趋势在区域和高程梯度上存在明显差异,武夷山中西部森林的减少趋势较为明显;影响海西森林格局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有:气温、日照时数、人均GDP和降水量,蒸发量和人口密度对森林格局变化的影响相对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峡西岸经济区 森林格局 CCA 驱动力
下载PDF
陕西关中经济区的战略地位与发展理念 被引量:8
16
作者 樊瑛华 李振平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9-72,共4页
运用数据分析等方法,探讨陕西关中经济区的战略地位与发展理念,研究表明:关中经济区建设要围绕强化关中在全国的战略地位、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建设中国一流创新型地区、提升整体发展效率、建设中国城市化与城乡一体化领先地区、中国... 运用数据分析等方法,探讨陕西关中经济区的战略地位与发展理念,研究表明:关中经济区建设要围绕强化关中在全国的战略地位、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建设中国一流创新型地区、提升整体发展效率、建设中国城市化与城乡一体化领先地区、中国西部的财富集聚区、大区域开放合作的龙头、秀丽河山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下功夫。今后10年,要以振兴现代制造业为主要任务,支撑关中经济区的持久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经济区 西部开发 工业化 城乡一体化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赣州市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楚群 黄玲玲 《语言文字应用》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0-129,共10页
赣州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结果表明,这一地区语言文字相关法律知识的社会知晓度整体不高,且分布不均衡;相比于2000年的情况,民众的普通话能力明显增强,普通话使用频率和社会认可度有很大的提高,同时,方言能力弱化,方言生存空间变窄;方... 赣州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结果表明,这一地区语言文字相关法律知识的社会知晓度整体不高,且分布不均衡;相比于2000年的情况,民众的普通话能力明显增强,普通话使用频率和社会认可度有很大的提高,同时,方言能力弱化,方言生存空间变窄;方言学习应该在家庭或社会生活中解决;民众的繁体字障碍不很明显,对繁体字的接受度有所提高,学习繁体字途径可以多样化。因此,应该加强语言文字相关法律知识的宣传;应该在一定程度上采取措施保护方言,但不需要方言进课堂;《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对繁体字的使用范围应该有更明细具体的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西经济区 赣州 语言文字调查
下载PDF
海峡西岸港口物流发展对策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潜 吴剑英 宋阳 《物流技术》 2005年第9期32-34,共3页
通过分析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港口物流区位优势、构成等要素;重点探讨海峡西岸经济区港口物流发展战略与对策,提出了建立区域港口物流协同发展策略。
关键词 区域物流 港口物流 海峡西岸经济区 博弈论 协同策略
下载PDF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打造西部大开发升级版的战略选择 被引量:3
19
作者 任保平 周志龙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9-85,共7页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西部地区城市化、基础设施建设、向西开放、培育西部发展新增长点提供了机遇。西部大开发升级版的打造要坚持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推进"西部大开发"并举的战略,打造西部大开发升级版的路径在...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西部地区城市化、基础设施建设、向西开放、培育西部发展新增长点提供了机遇。西部大开发升级版的打造要坚持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推进"西部大开发"并举的战略,打造西部大开发升级版的路径在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促进西部城市群的崛起,提高城市化水平;打造立体型交通通信网络体系,完善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提高西部地区公众福利水平;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促进西部优势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强区域合作,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打造西部大开发升级版的政策取向在于:加强宏观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坚持自我发展与对口支援、对口帮扶相结合,坚持区域之间的友好合作和良性竞争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西部大开发升级版 区域合作
下载PDF
海峡西岸经济区县域经济空间差异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黄安民 蒋婧文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61-68,共8页
以2006-2010年海峡西岸经济区20个市所辖的152个县的人均GDP为研究指标,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的方法,计算Moran’s I指数并绘制出Moran散点图、LISA集聚图、经济空间格局热点演化图,分析海西经济区县域经济的空间分异特征,并对其经济发展... 以2006-2010年海峡西岸经济区20个市所辖的152个县的人均GDP为研究指标,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的方法,计算Moran’s I指数并绘制出Moran散点图、LISA集聚图、经济空间格局热点演化图,分析海西经济区县域经济的空间分异特征,并对其经济发展敛散情况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海西经济区各县市人均GDP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经济发展呈集聚态势。(2)Moran散点图中各象限的散点自2009年逐渐向中间聚拢,"海西"地区各县域经济之间的差异缩小,但考虑地理空间相关性之后进行σ收敛检验,发现σ收敛值显著降低,但是并未表现出显著的收敛趋势,表明各县域经济增长的差距又呈现出增长的趋势。(3)"海西"地区经济热点区域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带,经济冷点区主要位于西部地区。其中,厦门市的中心辐射带动作用高于福州,在其带动下,形成了以三明市、明溪县为中心的次热点中心,有效促进了周边地区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经济 空间自相关分析 Σ收敛 海峡西岸经济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