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cattered Rural Settlements and Development of Mountainous Regions in Western Sichuan,China 被引量:3
1
作者 GAO Yanjun CHEN Guojie SHEN Maoying 《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s》 CAS 2007年第4期737-742,共6页
Making rural settlements of Mountainous Regions in Western Sichuan as the study objects and using symbolic statistical methods, then combining the case study of Daofu County, the paper analyzes the negative impact of ... Making rural settlements of Mountainous Regions in Western Sichuan as the study objects and using symbolic statistical methods, then combining the case study of Daofu County, the paper analyzes the negative impact of the scattered rural settlements on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farmers' income increase and mountain ecological reconstruction in mountainous regions of western Sichuan.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economic density is positively related to both rural settlements density (R^2=0.73) and rural population density (R^2=0.77), and it is the same for relationship between towns density and rural settlements density (R^2=0.88) and between towns density and economic density (R^2=0.71), and the scattered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the rural settlements and shortage of economic centers is a major factor to the lagged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On the eco-economic zoning to Daofu County, the paper indicate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model and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model of the rural settlements need to be changed, and rural population should be concentrated in larger rural settlements with development of off-farm industries while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is to reinforc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untainous regions in western sichuan rural settlement scattered distribution DEVELOPMENT
下载PDF
川西高原和攀西地区不同级别短时强降水环境参量特征对比分析
2
作者 张武龙 杨康权 +1 位作者 康岚 银航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24年第2期75-82,共8页
利用2010—2021年5—9月川西高原和攀西地区62个国家级自动站逐小时观测资料及时间分辨率为1 h的ERA5再分析资料,对比分析了两区域不同级别短时强降水发生发展过程中水汽、热力和垂直风切变等环境参量特征。结果表明:川西高原和攀西地... 利用2010—2021年5—9月川西高原和攀西地区62个国家级自动站逐小时观测资料及时间分辨率为1 h的ERA5再分析资料,对比分析了两区域不同级别短时强降水发生发展过程中水汽、热力和垂直风切变等环境参量特征。结果表明:川西高原和攀西地区短时强降水主要集中在6—8月,午后至前半夜是川西高原短时强降水的高发时段,攀西地区则表现出明显的夜雨特征。就川西高原而言,较好的水汽、热力条件和较强的垂直风切变、上升运动均有利于高级别短时强降水的产生;不同级别短时强降水的CAPE值差异显著,1100 J·kg^(−1)可作为判断是否出现20 mm·h^(−1)以上短时强降水的参考阈值。就攀西地区而言,不同级别短时强降水在暖云层厚度、700 hPa比湿、700 hPa假相当位温、CAPE、0~3 km垂直风切变等环境参量的值域分布上均存在明显差异;当700 hPa比湿大于13 g·kg^(−1)、CPAE值超过1100 J·kg^(−1)、0~3 km垂直风切变达到10 m·s^(−1)时,极易出现50 mm·h^(−1)以上的短时强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高原 攀西地区 短时强降水 环境参量 ERA5再分析资料
下载PDF
清代水利治理与地域社会的发展--以川西平原为例
3
作者 张燕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3-296,共14页
清初都江堰渠系恢复以后,水利治理逐渐成为维系地方社会秩序的要务。官方政府在川西平原水利修筑事务中起到了主导性的作用,都江堰的治理模式奠定了川西平原“一体化”水利治理体系的基本格局,并形成了多方协作式岁修与官督民办式管理... 清初都江堰渠系恢复以后,水利治理逐渐成为维系地方社会秩序的要务。官方政府在川西平原水利修筑事务中起到了主导性的作用,都江堰的治理模式奠定了川西平原“一体化”水利治理体系的基本格局,并形成了多方协作式岁修与官督民办式管理的水利治理特征。这种水利治理模式对川西平原地域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渠系的开发与河道的治理极大地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地方水利治理上,堰渠事务的分工与合作也不断协调着州县之间的关系;基层民堰管理上,堰长“中介人”的身份强化着官民之间的互动;于民而言,水利治理成为整合移民社会秩序的重要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江堰 川西平原 水利治理 “一体化” 区域发展
下载PDF
川西藏东地区隧道围岩有害气体孕育机制及逸出风险评价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吉禄 刘新荣 +5 位作者 周小涵 祁占锋 刘瀚之 刘煜宇 孙浩 吴涛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6-307,共12页
青藏高原复杂的地质构造使区域内断裂分布密集、岩性变化巨大,现有的研究成果无法有效预测岩层内有害气体赋存种类与状态。基于川西藏东地质演化相关研究成果,对区域内岩石、断裂构造以及水热循环影响下有害气体的成因及组分特征进行研... 青藏高原复杂的地质构造使区域内断裂分布密集、岩性变化巨大,现有的研究成果无法有效预测岩层内有害气体赋存种类与状态。基于川西藏东地质演化相关研究成果,对区域内岩石、断裂构造以及水热循环影响下有害气体的成因及组分特征进行研究。通过对区域内地层构造及岩石分布进行分析,明确区域内主要气藏类型及分布范围;建立复杂地层有害气体逸出风险评价体系,并通过现场监测对评价效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1)川西藏东地区岩层主要有害气体孕育类型包括岩浆岩脱气孕育气体、变质岩化学反应释放气体、沉积岩油气矿藏富集气体、金属矿伴生气体等;其中,岩浆岩孕育有害气体主要赋存于入侵通道形成的气囊内,变质岩孕育有害气体主要赋存于酸性岩浆岩与碳酸岩接触面以及金属矿附近,沉积岩孕育有害气体主要赋存于油气盖层内。2)岩石圈断裂对深部有害气体的赋存最有利,水热循环通过物质扩散和水力运移2种方式加速深部有害气体的运移,其中深大主断裂控制型水热循环模式影响最显著。3)基于川西藏东地区地层岩性及断裂构造特征,对CO_(2)、CH_(4)、SO_(2)及H_(2)S等主要有害气体的赋存区域进行划分。4)根据研究区域地层岩性、断裂构造、水热分布特点,建立复杂地层有害气体逸出风险评价体系;根据隧道开挖高浓度有害气体逸出可能性划分为5个风险等级,并针对不同逸出风险提出相应防治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藏东地区 有害气体 隧道围岩 断裂构造 评价体系 赋存机制
下载PDF
基于连续薄片统计的须二段岩石相组合及沉积旋回分析
5
作者 王贵华 林小兵 +4 位作者 刘莉萍 田景春 郑宇超 柳远松 余文杰 《复杂油气藏》 2024年第1期29-37,共9页
目前对川西地区三叠系须家河组二段(须二段)已开展了沉积微相层面研究,但不同微相背景下岩石相特征与沉积旋回存在差异。为了更加精细刻画岩石相特征并揭示其对有利储层的指示意义,基于连续岩屑及岩心薄片鉴定的岩石学特征分析,通过地... 目前对川西地区三叠系须家河组二段(须二段)已开展了沉积微相层面研究,但不同微相背景下岩石相特征与沉积旋回存在差异。为了更加精细刻画岩石相特征并揭示其对有利储层的指示意义,基于连续岩屑及岩心薄片鉴定的岩石学特征分析,通过地质学手段及聚类分析技术,结合测井数据等资料,建立须二段更精细的物质组成、岩石相类型及沉积微相演化序列。须二段砂体划分为六个岩石相,并识别出16个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沉积旋回。统计显示水下分流河道下部的A1类岩石相、A4类岩石相物性较好,因此水下分流河道的下部物性通常高于上部,且普遍优于河口坝。须二段中亚段物性最好,上亚段次之,下亚段较差。水下分流河道物性普遍比河口坝好;物性变化与旋回、岩石相的变化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发育于水下分流河道中下部的A1、A4类岩石相更易形成有利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类分析 物质组成 岩石相组合 沉积旋回 须家河组二段 川西地区
下载PDF
川西地区传统村落景观价值评估研究
6
作者 严鎏沁 张莉 +2 位作者 曾国莘 韩宝丽 唐陈 《建筑经济》 2024年第S01期756-760,共5页
本文选取川西地区传统村落为研究样本,综合运用资料搜集、数据爬取、实地调研及问卷调查等手段,从美学价值、生态价值、价值转换及文化价值四个价值视角出发,构建主客观相结合赋权(AHP-熵权法)的传统村落景观价值评估体系。在此基础上,... 本文选取川西地区传统村落为研究样本,综合运用资料搜集、数据爬取、实地调研及问卷调查等手段,从美学价值、生态价值、价值转换及文化价值四个价值视角出发,构建主客观相结合赋权(AHP-熵权法)的传统村落景观价值评估体系。在此基础上,筛选出20个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村落作为研究样本,并运用AHP-熵权法对这些村落的景观价值进行精确评估。评估结果将传统村落划分为四个等级:优秀、较优、一般和较差,从而为本地区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景观价值评估 川西地区 AHP-熵权法
下载PDF
基于CSLE模型的川西地区土壤侵蚀时空变化定量研究
7
作者 徐庆 杨军 +1 位作者 李亮 薛鹏 《资源信息与工程》 2024年第4期76-79,83,共5页
为全面评估川西地区水土流失变化情况,为该区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提供决策支撑、水土流失数据支持,开展水土流失变化监测技术研究。利用四川省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和国土变更调查数据,基于中国水土流失方程(CSLE)模型对川西地区32县(... 为全面评估川西地区水土流失变化情况,为该区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提供决策支撑、水土流失数据支持,开展水土流失变化监测技术研究。利用四川省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和国土变更调查数据,基于中国水土流失方程(CSLE)模型对川西地区32县(市)2019-2022年土壤侵蚀情况进行监测,结果表明:2019-2022年间全区平均土壤侵蚀模数减少16.88t/(km^(2)·a),土壤侵蚀总量减少415.09万t,土壤侵蚀总面积减少了2818.09km^(2),区域土壤侵蚀情况得到有效治理和改善,但侵蚀分布空间差异较大,汶川县、理县、小金县等受强降雨和地质灾害影响,水土流失仍然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地区 生态环境 CSLE模型 土壤侵蚀
下载PDF
川西地区须家河组裂缝成因类型及形成期次的成像测井分析 被引量:14
8
作者 李阳兵 张筠 +2 位作者 徐炳高 葛祥 何会 《测井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48-351,共4页
通过对川西地区须家河组大量的电成像及岩心资料的详细分析,识别出了研究区域裂缝成因的类型,主要包括构造缝、后期成岩改造缝、非构造成因缝等。对裂缝形成期次进行了探讨,认为研究区域裂缝至少存在3个期次,分别为北西最早、其次为北... 通过对川西地区须家河组大量的电成像及岩心资料的详细分析,识别出了研究区域裂缝成因的类型,主要包括构造缝、后期成岩改造缝、非构造成因缝等。对裂缝形成期次进行了探讨,认为研究区域裂缝至少存在3个期次,分别为北西最早、其次为北东、北东东向裂缝最晚,且走向为北东东向的裂缝为该区域最有利勘探方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像测井 裂缝 成因 类型 裂缝期次 须家河组 川西地区
下载PDF
川西山区生态恢复与社会性别 被引量:17
9
作者 晏兆莉 王宁霞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CSCD 2000年第S1期36-38,共3页
长江上游川西地区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地位。本文通过对该区域生态系统中薪柴饲料短缺、水旱灾害等退化表现因素的影响分析 ,认为妇女在退化生态环境中受到的负面影响比男性更深重 ,同时认为她们在生态恢复与重建过程中具有比男性更重要... 长江上游川西地区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地位。本文通过对该区域生态系统中薪柴饲料短缺、水旱灾害等退化表现因素的影响分析 ,认为妇女在退化生态环境中受到的负面影响比男性更深重 ,同时认为她们在生态恢复与重建过程中具有比男性更重要的作用。提出在实施区域生态恢复与重建工程时 ,应当主动给当地妇女提供能自始至终主动参与的机会 ,也惟此才能真正使退化生态系统得到恢复和改善 ,引导区域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地区 生态环境 生态恢复 社会性别
下载PDF
川西地区地热资源概况及开发区划探讨 被引量:12
10
作者 屈泽伟 张恒 +2 位作者 胡亚召 袁伟 罗运祥 《矿产勘查》 2019年第5期1233-1242,共10页
川西地区地热资源丰富,为隆起山地对流型中高温地热资源。热储层属带状热储,岩性主要为断层构造岩,热源主要来自现代活动性大断裂沟通深部幔源岩浆热及沿断裂破碎带产生的机械摩擦热,水源主要为大气降水,成因模式为深循环。基于野外调... 川西地区地热资源丰富,为隆起山地对流型中高温地热资源。热储层属带状热储,岩性主要为断层构造岩,热源主要来自现代活动性大断裂沟通深部幔源岩浆热及沿断裂破碎带产生的机械摩擦热,水源主要为大气降水,成因模式为深循环。基于野外调查、取样分析及区域地质资料分析,区内水热类型齐全,分布严格受控于区内构造且与人口分布具有良好重叠性,流体水化学类型以HCO3-Na型为主,多富含氟与硅且浓度多达理疗热矿水命名浓度,理疗价值高。依据地热流体与热储温度区划、流体水化学特征区划及区域资源等综合因素,将区内地热资源具体区划为3种类型,以供暖、发电为主的6个优先开发区,以休闲旅游、康体保健为主的10个重点开发区及按需利用为主的暂缓开发区。针对地热资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地质问题,提出针对性预防措施,实现地热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地区 对流型 地热成因 地热区划 环境地质问题
下载PDF
四川西部现代热泉型金矿化的发现和初步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登红 付小方 应汉龙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11-315,共5页
四川西部现代热泉分布广泛,但以往对于其含金性没有研究资料。本文报道了对四川西部巴塘县热坑一带、理塘县热水塘一带及康定县木格错一带现代热泉及其水热活动产物中含金性初步调查的结果,发现热水本身携带有金,泉华堆积物中钙质部分... 四川西部现代热泉分布广泛,但以往对于其含金性没有研究资料。本文报道了对四川西部巴塘县热坑一带、理塘县热水塘一带及康定县木格错一带现代热泉及其水热活动产物中含金性初步调查的结果,发现热水本身携带有金,泉华堆积物中钙质部分含金较低、铁硅质部分含金较高,以强烈硅化的蚀变围岩含金最高,整体矿化水平与云南腾冲热泉型金矿相似。建议在三江地区对现代热泉的含矿性进行专门调查,并注意对深部矿化情况的调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金矿床 水热活动 成矿作用 三江地区 蚀变岩
下载PDF
川西亚高山几种天然林下苔藓层的持水特性 被引量:21
12
作者 徐振锋 胡庭兴 +3 位作者 张远彬 王开运 张力 鲜骏仁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A01期112-116,共5页
苔鲜层是森林生态系统垂直结构上的主要功能层之一,其在保持水土,调节径流和改良土壤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了探讨川西亚高山天然林下苔鲜层的水文功能,研究了川西亚高山云杉林(PP)、方枝柏林(SS)、冷杉+云杉混交林(AF+PP)和冷杉+... 苔鲜层是森林生态系统垂直结构上的主要功能层之一,其在保持水土,调节径流和改良土壤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了探讨川西亚高山天然林下苔鲜层的水文功能,研究了川西亚高山云杉林(PP)、方枝柏林(SS)、冷杉+云杉混交林(AF+PP)和冷杉+桦木混交林(AF+BP)林下苔藓层蓄积量、最大持水量和吸水速率等水文特征参数。结果表明:AF+BP苔藓层的蓄积量最大(11.35 t/hm2),其次是AF+PP(9.85 t/hm2)和PP(7.58 t/hm2),SS(3.32 t/hm2)最小。苔藓层持水量呈现AF+BP>AF+PP>PP>SS。AF+BP、AF+PP、PP和SS林下苔藓层最大持水率分别为739.3%、709.6%、588.9%和279.4%。林下苔藓层持水量随浸泡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其规律遵循对数方程(Q=klnt+p)。4种林分中AF+BP、AF+PP和PP在各浸泡时间的吸水速率基本一致,而SS较小,各类林分下苔藓层的吸水速率随着浸泡时间增加按方程V=ktb的趋势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亚高山 苔藓层 持水特性 天然林
下载PDF
客家民居在川西地域文化中的演变与发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颖 田凯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1期98-103,共6页
十七世纪以来,来自闽粤赣地区的客家移民在成都平原东部为中心的川西地区形成了民居聚落群。作为外来文化的客家民居在新的地域环境下的生存状态反映了客家移民融入不同地域文化的过程。川西客家民居通过自身的演变与发展,与川西地域文... 十七世纪以来,来自闽粤赣地区的客家移民在成都平原东部为中心的川西地区形成了民居聚落群。作为外来文化的客家民居在新的地域环境下的生存状态反映了客家移民融入不同地域文化的过程。川西客家民居通过自身的演变与发展,与川西地域文化融为一体。为适应川西地域环境,川西客家民居在建筑材料、规模、形态上发生了改变;同时川西客家民居也保持着客家文化顽强的延承性,在住宅的构建技术、空间、对外关系上保持着对原乡客家民居传统的承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家移民 客家民居 川西地区 地域文化
下载PDF
川西亚高山暗针叶林土壤温度和水分动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4
14
作者 赵广东 陈健 +2 位作者 史作民 杨洪国 许格希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3-193,共11页
暗针叶林是川西亚高山林区的主要森林类型,但目前亚高山暗针叶林气象因子与土壤温度、水分的相关性及其对土壤温度、水分的影响程度尚不清晰。本文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随机森林模型,分析了2019年川西亚高山暗针叶林土壤温度和体积含... 暗针叶林是川西亚高山林区的主要森林类型,但目前亚高山暗针叶林气象因子与土壤温度、水分的相关性及其对土壤温度、水分的影响程度尚不清晰。本文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随机森林模型,分析了2019年川西亚高山暗针叶林土壤温度和体积含水量的动态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探讨了气象因子对土壤温度、土壤体积含水量的影响大小。结果表明:(1)5、20和40 cm深度处的土壤平均温度分别为3.97℃、3.82℃和3.80℃,土壤平均体积含水量分别为18.74%、25.08%和12.82%。三个深度处的土壤月平均温度均为1月最低、8月最高,而土壤月平均体积含水量的变化趋势则随深度而不同。(2)在气象因子风速风向、空气温湿度、太阳辐射、光合有效辐射、大气压、降雨量、饱和水汽压差中,除土壤温度与降雨量、土壤体积含水量与风向无显著性相关性(P>0.05)外,三个深度处的土壤温度、体积含水量与其他气象因子均显著相关(P<0.05)。(3)依据随机森林模型的增长均方误差大小,极显著影响5、40 cm深度处土壤温度和三个深度处土壤体积含水量的前四个气象因子均为空气温度、风速、空气相对湿度、大气压(P<0.01),而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风速、大气压则排在极显著影响20 cm深度处土壤温度的前四位(P<0.01)。研究结果可为认识亚高山暗针叶林小气候特征及其对未来环境变化的响应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江冷杉 土壤体积含水量 随机森林模型 川西 亚高山
下载PDF
川西亚高山针阔混交林与针叶纯林苔藓凋落物层持水性能研究 被引量:16
15
作者 郭伟 文维全 +5 位作者 黄玉梅 张健 张丹桔 刘洋 刘旭 王伟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40-243,共4页
采用野外实地观测和室内浸水法对川西亚高山地区针阔混交林与针叶纯林林下苔藓凋落物的持水能力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混交林林下苔藓凋落物层储量为10.02t/hm2,最大平均持水量为54.96t/hm2,最大平均持水率为839.70%;苔藓储量为2... 采用野外实地观测和室内浸水法对川西亚高山地区针阔混交林与针叶纯林林下苔藓凋落物的持水能力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混交林林下苔藓凋落物层储量为10.02t/hm2,最大平均持水量为54.96t/hm2,最大平均持水率为839.70%;苔藓储量为2.43t/hm2,最大平均持水量为11.47t/hm2,最大平均持水率为472.23%,吸水速率经过24h从7683.2g/(kg.h)下降为256.5g/(kg.h);凋落物储量为7.59t/hm2,最大平均持水量为24.07t/hm2,最大平均持水率为317.22%,吸水速率经过24h从8530.1g/(kg.h)下降为321.4g/(kg.h)。(2)针叶纯林林下苔藓凋落物层储量为9.37t/hm2,最大平均持水量为45.70t/hm2,最大平均持水率为766.05%;苔藓储量为2.13t/hm2,最大平均持水量为9.68t/hm2,最大平均持水率为454.85%,吸水速率经过24h从6444.4g/(kg.h)下降为231.4g/(kg.h);凋落物储量为7.24t/hm2,最大平均持水量为21.20t/hm2,最大平均持水率为292.68%,吸水速率经过24h从7004.9g/(kg.h)下降为251.4g/(kg.h)。因此,无论是持水量、持水率,还是吸水速率,混交林都强于针叶纯林。两种林分下,苔藓、凋落物持水率随浸泡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持水率与浸泡时间呈对数关系;苔藓、凋落物的吸水速率随浸泡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呈幂函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亚高山 苔藓 凋落物 持水性能
下载PDF
不同经营模式对川西亚高山天然次生林林地水文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22
16
作者 冯秋红 刘兴良 +4 位作者 卢昌泰 吴晓龙 潘红丽 马文宝 刘世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5432-5439,共8页
天然次生林是川西亚高山林区经历大规模砍伐后形成的主要森林类型之一,是我国西南林区水源涵养林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不同经营模式(抚育经营、清林+补植经营以及封育经营)的川西亚高山次生桦木林和桦木、岷江冷杉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通过... 天然次生林是川西亚高山林区经历大规模砍伐后形成的主要森林类型之一,是我国西南林区水源涵养林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不同经营模式(抚育经营、清林+补植经营以及封育经营)的川西亚高山次生桦木林和桦木、岷江冷杉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样方取样法获取和分析了林地苔藓、枯落物和土壤的水文指标。结果表明,与封山育林经营相比,抚育经营下的两种林型的苔藓最大持水率均显著升高(F=8.147,P=0.010;F=15.525,P=0.006)、桦木林的蓄积量显著降低(F=4.979,P=0.022),而苔藓最大持水量变化不显著;混交林则均无显著变化。在清林+补植经营下,混交林苔藓水文效应变化不显著(F=2.280,P=0.183),而桦木林虽然苔藓最大持水率无显著变化(F=4.072,P=0.098),但蓄积量的显著降低(F=3.536,P=0.044)导致了其最大持水量的降低(F=3.782,P=0.042)。两种经营方式基本上促进了天然林的枯落物最大持水率、降低了林下枯落物蓄积量;其中抚育经营效果更显著,但两种经营方式下枯落物最大持水量变化不显著。两种经营方式下,桦木林和混交林的林下土壤容重均降低(F=10.715,P<0.01;F=5.148,P<0.05),同时桦木林土壤最大持水量增加(F=4.499,P<0.05),其中抚育经营的影响程度都更显著。从4年来的短期效应来看,两种经营方式均对天然林的林地持水能力具有促进作用,抚育经营较清林+补植经营更显著,但这仅是短期的结果,两种经营方式对于退化天然林水文以及其他生态功能恢复的长期影响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观测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经营模式 天然次生林 水文效应 川西亚高山
下载PDF
川西地区地震遗迹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余波 黄正文 艾南山 《地质学刊》 CAS 2011年第3期332-336,共5页
2008年,四川汶川"5·12"特大地震给川西地区留下了分布广泛、类型多样、完整独特的地震遗迹资源。这些遗迹景观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观赏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通过野外考察,对主要重灾区的地震遗址、遗迹景观进行分类,分... 2008年,四川汶川"5·12"特大地震给川西地区留下了分布广泛、类型多样、完整独特的地震遗迹资源。这些遗迹景观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观赏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通过野外考察,对主要重灾区的地震遗址、遗迹景观进行分类,分析了该地震旅游资源的特征。根据地震遗迹旅游资源特点和区域特征提出了旅游开发的总体思路,并就整个川西地区地震遗迹旅游资源开发的协调互补与整合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大地震 地震遗迹景观 开发 川西地区
下载PDF
岷江冷杉林皆伐后次生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演替动态 被引量:22
18
作者 缪宁 周珠丽 +1 位作者 史作民 冯秋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3661-3671,共11页
为阐明岷江冷杉林皆伐后次生群落的演替过程,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在川西米亚罗林区海拔3100—3600 m的阴坡选择岷江冷杉林皆伐后次生演替10、20、30、40和50a阶段的次生群落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动态进行了研究... 为阐明岷江冷杉林皆伐后次生群落的演替过程,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在川西米亚罗林区海拔3100—3600 m的阴坡选择岷江冷杉林皆伐后次生演替10、20、30、40和50a阶段的次生群落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动态进行了研究。不同演替阶段的树木均呈显著聚集分布。按群落中优势种的重要值将该演替序列划分为3个类型:悬钩子-蔷薇灌丛、白桦阔叶林和桦木-岷江冷杉针阔混交林。随次生演替,乔木和灌木种的物种丰富度趋于增加,而草本种的物种丰富度趋于减少;乔木和灌木种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趋于增大,而草本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趋于减小;乔木、灌木和草本层的Pielou均匀度指数均趋于增大;乔木层的Simpson优势度指数趋于减小,灌木和草本层的Simpson优势度指数在演替0—40年阶段趋于增大,而在演替50a阶段趋于减小。在该演替序列中,乔木、灌木和草本层的物种组成均呈耐荫种替代非耐荫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结构 物种多样性 次生群落 川西亚高山 演替动态
下载PDF
川西地区中浅层水平井高低井斜扭方位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吴建忠 朱礼平 周志林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9-41,3,共3页
在"十二五"川西地区中浅层水平井规模开发下,因工区工农业发达、人口稠密、耕地紧张以及储层非均质性强等条件限制,使得部分水平井存在着井口-A靶-B靶三点连线不在同一方位问题,同时因参与川西地区各施工队伍技术水平差异化,... 在"十二五"川西地区中浅层水平井规模开发下,因工区工农业发达、人口稠密、耕地紧张以及储层非均质性强等条件限制,使得部分水平井存在着井口-A靶-B靶三点连线不在同一方位问题,同时因参与川西地区各施工队伍技术水平差异化,使得对井眼轨迹优化设计和造斜井段扭方位施工等系列问题存在认识差异,影响着川西地区中浅层的开发进程。为此,从水平井轨迹设计入手,根据川西工区气藏埋深等特点,通过开展不同扭方位井眼轨迹工程因素评价,结合工区水平井定向及测井技术水平等特点,提出该类水平井宜采用低井斜扭方位轨迹设计和轨迹控制技术措施,有利于提高川西地区水平井设计及钻井施工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地区 水平井 高低井斜 扭方位 井眼轨迹
下载PDF
川西低效砂岩气藏水力压裂难点及对策探讨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小刚 何骁 +1 位作者 杨兆中 春兰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9-51,60,共4页
川西地区的天然气资源大部分蕴藏在低效气藏中,此类气藏一般需要经过改造才能投产或增产。为此,概述川西低效气藏的储层特点,分析气藏客观条件导致的水力压裂难点,重点介绍了川西低效气藏压裂在工程材料、压裂设计、施工工艺取得的新进... 川西地区的天然气资源大部分蕴藏在低效气藏中,此类气藏一般需要经过改造才能投产或增产。为此,概述川西低效气藏的储层特点,分析气藏客观条件导致的水力压裂难点,重点介绍了川西低效气藏压裂在工程材料、压裂设计、施工工艺取得的新进展,并从基础理论、压裂层位选择、清洁压裂液和压裂工艺等4个方面探讨提高川西低效气藏压裂成功率和有效率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 低效气藏 水力压裂 难点 对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