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ectonically asymmetric Earth:From net rotation to polarized westward drift of the lithosphere 被引量:5
1
作者 Carlo Doglioni Eugenio Carminati +3 位作者 Mattia Crespi Marco Cuffaro Mattia Penati Federica Riguzzi 《Geoscience Frontiers》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3期401-418,共18页
The possibility of a net rotation of the lithosphere with respect to the mantle is generally overlooked since it depends on the adopted mantle reference frames, which are arbitrary. We review the geological and geophy... The possibility of a net rotation of the lithosphere with respect to the mantle is generally overlooked since it depends on the adopted mantle reference frames, which are arbitrary. We review the geological and geophysical signatures of plate boundaries, and show that they are markedly asymmetric worldwide. Then we compare available reference frames of plate motions relative to the mantle and discuss which is at best able to fit global tectonic data. Different assumptions about the depths of hotspot sources (below or within the asthenosphere, which decouples the lithosphere from the deep mantle) predict different rates of net rotation of the lithosphere relative to the mantle. The widely used no-net-rotation (NNR) reference frame, and low (〈0.2°-0.4°/Ma) net rotation rates (deep hotspots source) predict an average net rotation in which some plates move eastward relative to the mantle (e.g., Nazca). With fast (〉1°/Ma) net rotation (shallow hotspots source), all plates, albeit at different velocity, move westerly along a curved trajectory, with a tectonic equator tilted about 30° relative to the geographic equator. This is consistent with the observed global tectonic asymmet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ymmetric plate tectonics Plate motions westward drift Mantle convection
下载PDF
The westward drift of the lithosphere:A tidal ratchet? 被引量:1
2
作者 A.Carcaterra C.Doglioni 《Geoscience Frontiers》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2期403-414,共12页
Is the westerly rotation of the lithosphere an ephemeral accidental recent phenomenon or is it a stable process of Earth's geodynamics? The reason why the tidal drag has been questioned as the mechanism determinin... Is the westerly rotation of the lithosphere an ephemeral accidental recent phenomenon or is it a stable process of Earth's geodynamics? The reason why the tidal drag has been questioned as the mechanism determining the lithospheric shift relative to the underlying mantle is the apparent too high viscosity of the asthenosphere. However, plate boundaries asymmetries are a robust indication of the 'westerly'decoupling of the entire Earth's outer lithospheric shell and new studies support lower viscosities in the low-velocity layer(LVZ) atop the asthenosphere. Since the solid Earth tide oscillation is longer in one side relative to the other due to the contemporaneous Moon's revolution, we demonstrate that a non-linear rheological behavior is expected in the lithosphere mantle interplay. This may provide a sort of ratchet favoring lowering of the LVZ viscosity under shear, allowing decoupling in the LVZ and triggering the westerly motion of the lithosphere relative to the mant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stward drift of the LITHOSPHERE TECTONIC EQUATOR Low-velocity layer ASTHENOSPHERE viscosity Non-linear rheology TIDAL RATCHET
下载PDF
Latitude-dependence and dispersion of the westward drift in the geomagnetic field
3
作者 Zigang Wei Wenyao Xu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2年第4期330-333,共4页
The main geomagnetic field models of IGRF1900-2000 are used to study the latitude-dependence of the westward drift in the main fiel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atitude-dependence exists in the magnetic components wit... The main geomagnetic field models of IGRF1900-2000 are used to study the latitude-dependence of the westward drift in the main fiel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atitude-dependence exists in the magnetic components with different wavelengths (m=1-10). The global-average westward drift rate of the component of m=1 is 0.189°/a with the maximum of 0.295°/a at latitudes 40°-45°. The compo-nent of m=2 has an average drift rate of 0.411°/a with the maximum of 1.305°/a at latitude -60°. As for the compo-nents with further shorter wavelengths, the drift is generally restricted in a limited latitude range, and has many smaller drift rates. This latitude-dependence of westward drift can not be explained by rigid rotation of the earth’s core. The results of this note also show that there is a negative disper-sion in the westward drift, namely the components of long wavelengths drift faster than those of short wavelengths. This dispersion feature is not in agreement with Hide’s MHD model. It is likely nee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IN GEOMAGNETIC field westward drift DISPERSION hy-dromagnetic fluid.
原文传递
俯冲带几何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姚华建 徐果明 +1 位作者 肖翔 陈敏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20-226,共7页
在板块的汇聚边界上 ,若一板块向另一板块俯冲下插 ,所形成的俯冲边界 (海沟 ,造山带 )的形态与俯冲板块、被俯冲板块的性质有很大关系。文中主要通过平板俯冲模型来计算模拟全球范围内一些大的俯冲边界 ,并对俯冲角等问题作了一些讨论... 在板块的汇聚边界上 ,若一板块向另一板块俯冲下插 ,所形成的俯冲边界 (海沟 ,造山带 )的形态与俯冲板块、被俯冲板块的性质有很大关系。文中主要通过平板俯冲模型来计算模拟全球范围内一些大的俯冲边界 ,并对俯冲角等问题作了一些讨论。近来的研究表明 ,岩石圈板块存在普遍的西向漂移。由文中计算得到的太平洋东岸的板块初始俯冲角小于目前观测到的贝尼奥夫带倾角 ;而太平洋西岸的情况则恰好相反 ,初始俯冲角大于目前观测到的贝尼奥夫带倾角。这直接反映了岩石圈板块的西向漂移 ;对地幔而言 ,则是地幔相对于地壳的东向流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俯冲带 俯冲角 岩石圈板块 地幔 平板俯冲 地质构造作用 大陆漂移 地震
下载PDF
东亚大陆磁异常的西向漂移 被引量:13
5
作者 魏自刚 徐文耀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5-52,共8页
西向漂移是地磁场长期变化最重要的特点之一,而西漂最显著的部分是非偶极子场部分.本文以1900-2000年国际参考地磁场(IGRF)为依据,运用无线电科学中的"移动变形图案相关分析"方法对近百年来东亚大陆磁异常... 西向漂移是地磁场长期变化最重要的特点之一,而西漂最显著的部分是非偶极子场部分.本文以1900-2000年国际参考地磁场(IGRF)为依据,运用无线电科学中的"移动变形图案相关分析"方法对近百年来东亚大陆磁异常的漂移运动进行了分析,得到磁异常各分量漂移矢量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最能代表地磁场西漂特征的Z分量异常近百年来平均西漂速度为0.07°/a,明显小于全球磁场西漂的平均速度0.2°/a.Z分量还显示出0.02°/a的缓慢北向漂移.详细分析还表明,东亚大陆磁异常的漂移分为3个阶段:1900-1930年为较快的西漂,平均速度为0.10°/a;1930-1980年为西北向漂移,平均西漂速度分量0.07°/a,北漂速度分量为0.04°/a;1980年后漂移几乎停止,并有转为东漂的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大陆 磁异常 西向漂移 相关分析 长期变化
下载PDF
地磁场的漂移运动和强度变化 被引量:14
6
作者 魏自刚 徐文耀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00-509,共10页
在修正了Briggs提出的移动变形图案相关分析法基础上 ,对全球非偶极子磁场以及 6个行星尺度磁异常区的漂移特性和强度变化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在 1 90 0— 2 0 0 0年期间 ,全球非偶极子磁场以 0 1 5°/a的平均速度向西漂移 ,强... 在修正了Briggs提出的移动变形图案相关分析法基础上 ,对全球非偶极子磁场以及 6个行星尺度磁异常区的漂移特性和强度变化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在 1 90 0— 2 0 0 0年期间 ,全球非偶极子磁场以 0 1 5°/a的平均速度向西漂移 ,强度累计增长了 2 9% ;6个行星尺度异常区的西漂运动存在明显差异 ,其中漂移最快的是赤道附近的非洲异常 ,平均西漂速度为 0 2 6°/a,其次是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异常 (0 2 3°/a) ,最慢的是欧亚异常 (0 0 9°/a) .除西漂外 ,大多数异常区还有较小的北向漂移 .在 1 940— 1 955年期间北半球的欧亚、北美和北大西洋 3个异常区以及赤道地区的非洲异常几乎同时由西漂或西南漂转为西北向漂移 ;紧接着 ,南半球的南大西洋和澳大利亚两个异常区的漂移特征也发生明显变化 ,主要是漂移明显减慢 ,而不是漂移方向的转折 .在 6个异常区中 ,澳大利亚、南大西洋、非洲和欧亚 4个异常区的强度有明显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参考地磁场 磁异常 西向漂移 强度变化 相关分析
下载PDF
非洲磁异常对地磁场结构及其长期变化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8
7
作者 徐文耀 白春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985-1992,共8页
地球非偶极磁场在主磁场结构及其长期变化中起着重要作用.非偶极磁场主要表现为行星尺度磁异常,它们是南大西洋磁异常、非洲磁异常、欧亚大陆磁异常、澳洲磁异常和北美磁异常.在这5块磁异常中,非洲磁异常对磁赤道的形状和位置以及全球... 地球非偶极磁场在主磁场结构及其长期变化中起着重要作用.非偶极磁场主要表现为行星尺度磁异常,它们是南大西洋磁异常、非洲磁异常、欧亚大陆磁异常、澳洲磁异常和北美磁异常.在这5块磁异常中,非洲磁异常对磁赤道的形状和位置以及全球长期变化特征有极大的影响.非洲磁异常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3方面:第一,由于异常区位于赤道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所以它极大地影响磁赤道的形状和位置.相对于偶极场的地磁赤道而言,异常区所在的中北非洲和中大西洋地区的磁赤道向北移动,最大移动量可达约15°.第二,非洲磁异常的快速西漂对全球长期变化的分布起着决定性作用,它在该异常区西边的中美洲形成了全球最主要的长期变化区,在1900~2005年期间,最大年变率_(max)超过200 nT/a.第三,非洲负磁异常区与其南面的南大西洋正磁异常区相结合,它们的变化使西半球地磁场强度大大减弱,也使全球磁场发生显著畸变.这两块磁异常与深部的反极性斑区有着成因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场 非偶极磁场 行星尺度磁异常 地磁赤道 西漂
下载PDF
1600—2000年地球主磁场的全球变化 被引量:5
8
作者 康国发 吴小平 胡家富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2年第3期337-343,共7页
根据汤普森 (Thompson)地磁场模型和第 8代IGRF模型 ,计算了 16 0 0— 2 0 0 0年期间的偶极子磁场、非偶极子磁场、西向漂移和地磁功率谱等反映主磁场变化的主要参数 ,分析了各个参数的长期变化特征。主要结果是 :4 0 0年来地磁场的偶... 根据汤普森 (Thompson)地磁场模型和第 8代IGRF模型 ,计算了 16 0 0— 2 0 0 0年期间的偶极子磁场、非偶极子磁场、西向漂移和地磁功率谱等反映主磁场变化的主要参数 ,分析了各个参数的长期变化特征。主要结果是 :4 0 0年来地磁场的偶极子磁矩持续减小 ,180 0年以来磁心的位置快速离开地心向太平洋方向移动了 2 91km ;西向漂移有大约 30年左右的周期 ;非偶极子磁场异常中 ,南大西洋正磁异常、非洲负磁异常和大洋洲负磁异常是 16 0 0年以来一直存在的 3个大型磁异常 ,东亚正磁异常和北美正磁异常是 170 0年后逐渐形成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场模型 偶极子磁场 非偶极子磁场 西向漂移 地磁功率谱 全球变化
下载PDF
地球磁场的西向漂移 被引量:10
9
作者 徐文耀 魏自刚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1999年第2期42-57,共16页
西向漂移是地球主磁场长期变化最重要的特点之一,任何一个成功的地磁场起源理论都把能否合理地解释西漂作为检验标准之一.本文简要回顾地磁场酉源研究的历史,对计算西源的各种方法和结果作了对比分析,对这些方法的物理依据、特点及... 西向漂移是地球主磁场长期变化最重要的特点之一,任何一个成功的地磁场起源理论都把能否合理地解释西漂作为检验标准之一.本文简要回顾地磁场酉源研究的历史,对计算西源的各种方法和结果作了对比分析,对这些方法的物理依据、特点及局限性进行了讨论.对分离磁场漂移部分和形变部分的新途径进行了探讨,对解释西漂的物理模型也作了简要的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磁场 西向漂移 相关分析 地球发电机 地球磁场
下载PDF
20世纪地磁长期变化场分析 被引量:16
10
作者 王亶文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23-427,共5页
利用IAGA(国际地磁与高空物理学协会 )编制的IGRF(国际地磁参考场 )研究了 2 0世纪地磁场变化规律 .2 0世纪地磁长期变化场的四极子 (n =2的高斯系数所表示 )变化最为显著 ,与主磁场相比长期变化场的球谐级数收敛较慢 ,利用追踪异常焦... 利用IAGA(国际地磁与高空物理学协会 )编制的IGRF(国际地磁参考场 )研究了 2 0世纪地磁场变化规律 .2 0世纪地磁长期变化场的四极子 (n =2的高斯系数所表示 )变化最为显著 ,与主磁场相比长期变化场的球谐级数收敛较慢 ,利用追踪异常焦点位置随时间的变化的方法 ,发现地磁非偶极子长期变化场的垂直分量Z的等值图上有五大异常 ,其漂移情况不太统一 ,但是基本上是西向漂移 .这种西向漂移的不一致性 ,在某种程度上证明了地磁场模型的正确性 .2 0世纪地磁场长期变化的能量谱与主磁场的不同 ,偶极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长期变化场 高斯系数 20世纪 地磁非偶极子
下载PDF
行星尺度地磁异常的长期变化 被引量:8
11
作者 徐文耀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80-189,共10页
为了综合反映地球表面行星尺度磁异常的展布面积、磁场极值以及磁场分布特征等多种因素及其与磁能的关系 ,本文用穿过各异常区的“无符号磁通量”为特征参数来表征磁异常区强度 .用第八代国际参考地磁场模型 (IGRF) ,分析了 1 90 0年到 ... 为了综合反映地球表面行星尺度磁异常的展布面积、磁场极值以及磁场分布特征等多种因素及其与磁能的关系 ,本文用穿过各异常区的“无符号磁通量”为特征参数来表征磁异常区强度 .用第八代国际参考地磁场模型 (IGRF) ,分析了 1 90 0年到 2 0 0 0年全球最大的 5个磁异常区的长期变化 ,结果表明 ,在一百年中 ,南大西洋 (SAT)、大洋洲 (AUS)和非洲 (AF)3个异常区的磁通量均增加了 2 0 0MWb以上 ,欧亚异常 (EA)磁通量增加幅度稍小( 1 57MWb) ,上述 4个异常区磁通量增幅为 30 %— 60 % ,而北美异常 (NAM)的磁通量则减小了 50MWb .各异常区面积虽有变化 ,但最大变化仅为 1 0 %左右 .对磁异常区的西向漂移研究表明 ,地球表面和核幔界面的西漂明显存在差异 :地表磁场有持续而稳定的西向漂移 ,全球平均西漂速度为 0 .2°/a ;但核幔界面磁场的西向漂移速度要小得多 ,最大不超过 0 .1°/a .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是组成地磁场的不同球谐分量有不同的漂移速度 ;地表磁场的西漂主要决定于占优势的低阶分量 ,而核幔界面的西漂则受到高阶分量的重大影响 .本文指出 ,在把地表西漂值用作地核磁流体运动速度的典型值时必须十分谨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主磁场 地磁异常 长期变化 行星尺度 西向漂移 核幔界面 行星尺度
下载PDF
非偶极子磁场西向漂移的频散特征 被引量:1
12
作者 魏自刚 徐文耀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276-1281,共6页
根据第8代国际参考地磁场的资料,本文采用Briggs方法对1900~2000年期间m=1~10次谐波的磁位的全球平均西向漂移速度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得出了与Hide的理论预测完全不同的频散特征,即地磁场西向漂移呈现出负频散特征.本文还就Briggs方法... 根据第8代国际参考地磁场的资料,本文采用Briggs方法对1900~2000年期间m=1~10次谐波的磁位的全球平均西向漂移速度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得出了与Hide的理论预测完全不同的频散特征,即地磁场西向漂移呈现出负频散特征.本文还就Briggs方法得到的结果与采用Malin纬度剖面法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和讨论,结果表明,正是由于非偶极子磁场的某些谐波分量及其漂移速度的全球分布存在着纬度依赖性,导致了两种方法计算出的个别谐波的漂移速度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偶极子磁场 国际参考地磁场 西向漂移 频散
下载PDF
用逐次逼近法求解北半球斜上抛体问题 被引量:2
13
作者 崔宝欣 郝宪孝 王本军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年第1期42-43,55,共3页
运用逐次逼近理论,给出了在北半球斜上抛体的三次近似解.
关键词 抛体 南偏 西偏 逐次逼近法
下载PDF
Asymmetric Atlantic continental margins
14
作者 Adriano Vangone Carlo Doglioni 《Geoscience Frontiers》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5期298-308,共11页
We analyze the gross crustal structure of the Atlantic Ocean passive continental margins from north to the south,comparing eleven sections of the conjugate margins.As a general result,the western margins show a sharpe... We analyze the gross crustal structure of the Atlantic Ocean passive continental margins from north to the south,comparing eleven sections of the conjugate margins.As a general result,the western margins show a sharper continental-ocean transition with respect to the eastern margins that rather show a wider stretched and thinner margin.The Moho is in average about 5.7±1dipping toward the interior of the continent on the western side,whereas it is about 2.7±1in the eastern margins.Moreover,the stretched continental crust is on average 244 km wide on the western side,whereas it is up to about 439 km on the eastern side of the Atlantic.This systematic asymmetry reflects the early stages of the diachronous Mesozoic to Cenozoic continental rifting,which is inferred as the result of a polarized westward motion of both western and eastern plates,being Greenland,Northern and Southern Americas plates moving westward faster with respect to Scandinavia,Europe and Africa,relative to the underlying mant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ssive continental margin Asymmetric rift Moho dip Continental-ocean transition westward drift of the lithosphere
下载PDF
构造赤道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仲兰 李江海 +1 位作者 张华添 王洪浩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41-1048,共8页
构造赤道是现今全球岩石圈板块相对深部地幔的优势运动方位。它的方位不同于地理赤道,整体上表现为NWW-SEE向横贯全球,在东非-中亚-东北亚表现为SW-NE向。本文在调研全球地壳断面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全球板块运动数据、活动断裂数据,首次... 构造赤道是现今全球岩石圈板块相对深部地幔的优势运动方位。它的方位不同于地理赤道,整体上表现为NWW-SEE向横贯全球,在东非-中亚-东北亚表现为SW-NE向。本文在调研全球地壳断面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全球板块运动数据、活动断裂数据,首次编制了构造赤道的全球地壳断面图,对其地壳结构、构造特征及其运动演化进行探讨。构造赤道在大陆地壳区,主要跨越古生代地壳。沿着构造赤道廊带,从非洲开始,向东依次显示了伸展-挤压-伸展-挤压-伸展-挤压-伸展的相交替的运动特征,出现不同类型的重要板块构造边界及其构造单元,并控制了重要构造地貌单元的发育。它是泛大陆裂解以来全球构造运动的重要体现,并明显受到星际力学的影响和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赤道 地壳断面 地幔向西流 板块运动 活动构造
下载PDF
南极布兰斯菲尔德海峡海磁异常和深部地质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公念 陶军 吴宣志 《极地研究》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45-151,共7页
文章导出了南半球ΔT表达式,测区约位于63°S,故异常以正值为主,负异常在其南侧。以化极、匹配滤波等方法处理数据得深浅源异常。深源异常自北向南以正负相间的三个条带状异常分别对应着南设得兰群岛、布兰斯菲尔德海峡和南... 文章导出了南半球ΔT表达式,测区约位于63°S,故异常以正值为主,负异常在其南侧。以化极、匹配滤波等方法处理数据得深浅源异常。深源异常自北向南以正负相间的三个条带状异常分别对应着南设得兰群岛、布兰斯菲尔德海峡和南极半岛,浅源异常则对应着海峡南北缘的两条断裂。深部异常认为是磁性基底隆拗所致,因太平洋板块对南设得兰群岛的俯冲,那里深部基性成分多,故北部的深浅源异常幅值皆比南部的高。据浅源异常还识别出了与海峡延伸方向垂直的断裂,结合地貌、岩浆岩年龄及地震波速分布,进一步认为南极半岛地区可能发生过西向漂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 海峡 海磁异常 深部地质 西向漂移
下载PDF
考虑地球自转时的抛体运动 被引量:2
17
作者 谢元喜 张立新 《湖南教育学院学报》 1999年第5期162-165,共4页
当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时,北半球的抛体运动规律不同于通常的运动规律,其运动轨迹是一条复杂的空间曲线,其在空中的飞行时间和射高都增大。
关键词 地球自转 落地点 西偏 南偏 抛体运动
下载PDF
1900年以来地磁场西向漂移的全球特征 被引量:6
18
作者 康国发 胡家富 +1 位作者 翟应田 徐慧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97-301,共5页
根据最新公布的第 7代国际地磁参考场模型 (IGRF) ,用 4种方法计算 190 0~ 2 0 0 0年的地球磁场的西漂 ,分析西漂的时间变化规律和不同纬度圈的漂移特点 .结果表明 ,不同的方法得出的漂移速度有一定差异 .西漂主要是非偶极子磁场产生 ... 根据最新公布的第 7代国际地磁参考场模型 (IGRF) ,用 4种方法计算 190 0~ 2 0 0 0年的地球磁场的西漂 ,分析西漂的时间变化规律和不同纬度圈的漂移特点 .结果表明 ,不同的方法得出的漂移速度有一定差异 .西漂主要是非偶极子磁场产生 ,低阶球谐项平均西漂大 ,其中 2阶项最大 ,高阶球谐项西漂小 .西漂的地理分布特征是北纬 40~ 80°N和南纬 70~ 80°S之间西漂速度较小 ,0~ 6 0°S之间西漂速度较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场 西向漂移 国际地磁参考场模型 地理分布
原文传递
1600年以来地磁场主要参数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16
19
作者 康国发 翟应田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04-208,共5页
使用第 7代国际地磁参考场 (IGRF)模型和历史资料的高斯系数 ,用统一的方法计算了 16 0 0年以来地球磁矩、地磁北极位置和偏心磁偶极子的位置参数和 190 0~ 2 0 0 0年的地磁西向漂移 ,分析了各参数的长期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 ,16 0 0年... 使用第 7代国际地磁参考场 (IGRF)模型和历史资料的高斯系数 ,用统一的方法计算了 16 0 0年以来地球磁矩、地磁北极位置和偏心磁偶极子的位置参数和 190 0~ 2 0 0 0年的地磁西向漂移 ,分析了各参数的长期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 ,16 0 0年以来地球磁矩一直在减小 ,偏心偶极子位置自 185 0年以来一直离地心向外增大 .西向漂移主要由低阶球谐项产生 .偏心偶极子位置的经向西移与西漂分量 λ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心偶极子 偏心偶极子 地磁场 长期变化 西漂
原文传递
1980-2010地磁场的变化 被引量:1
20
作者 曾凌云 曹晋滨 魏新华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6-121,共6页
利用第11代IGRF模型,研究了1980-2010年期间的地球主磁场的变化特性,其中包括偶极子磁场、非偶极子磁场、西向漂移和非偶极磁场强度.结果显示1980-2010年30年期间,非偶极子磁场异常中,南大西洋正磁异常、非洲负磁异常、大洋洲负磁异常... 利用第11代IGRF模型,研究了1980-2010年期间的地球主磁场的变化特性,其中包括偶极子磁场、非偶极子磁场、西向漂移和非偶极磁场强度.结果显示1980-2010年30年期间,非偶极子磁场异常中,南大西洋正磁异常、非洲负磁异常、大洋洲负磁异常、北美正磁异常区域西漂现象任然存在,而东亚正磁异常区域具有一定的东向漂移趋势.异常区除了存在西漂之外,其强度也在不断变化的,2010年南大西洋正磁异常Z分量大小相比1900年增加了41.2%,1980年以来以73.8 nT/yr的速度增长,相比上个世纪速度在增加.非洲负磁异常增加了59.4%,1980年以来以48.0 nT/yr的速度增长.这个增长速度低于上个世纪平均增长速度(64.9 nT/yr).东亚正磁异常增加了21.6%,近三十年以11.67 nT/yr的速度增加.大洋洲负磁异常110年增加了58%,并且现在还以41.3 nT/yr的速度增长.而北美正磁异常减少了40.7%,并且有减弱的越来越快的趋势,110年来平均减小的速度为30.2 nT/yr,而近三十年以49.46 nT/yr的速度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RF模型 偶极场和非偶极场 西向漂移 强度变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