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离散单元法的齿辊表面技术参数对制粉功率影响分析
1
作者 赵岐峰 武文斌 +3 位作者 张文龙 吕少杰 王雪峰 贾华坡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3-129,149,共8页
目前国内辊式磨粉机齿辊表面技术参数对制粉功率的影响研究仍有空缺,不利于企业降耗增效。设计Box-Behnken四因素三水平试验,以单轴压缩试验实际临界载荷作为响应目标,采用离散单元法,基于Hertz-Mindlin with Bonding模型对小麦Bond模... 目前国内辊式磨粉机齿辊表面技术参数对制粉功率的影响研究仍有空缺,不利于企业降耗增效。设计Box-Behnken四因素三水平试验,以单轴压缩试验实际临界载荷作为响应目标,采用离散单元法,基于Hertz-Mindlin with Bonding模型对小麦Bond模型进行参数标定。再分别对齿角、前角、齿顶宽、齿数以及齿斜度开展Box-Behnken五因素三水平响应面仿真试验,研究表面技术参数对制粉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根据回归方程得到最优参数为单位面积法向刚度3.61×10^(9)N/m^(2)、单位面积切向刚度1×10^(9)N/m^(2)、临界法向应力1×10^(7)Pa、临界切向应力1×10^(8)Pa;验证离散元仿真临界载荷和回归方程误差率为1.6%,证明了参数标定的可靠性;仿真试验功率的变化趋势与实测功率变化趋势相同,且功率相对误差在13.5%内,证明了仿真分析的可靠性。研究结果可为后续表面技术参数对制粉影响以及其优化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辊 小麦 制粉 响应面 离散元
下载PDF
小麦抗白粉病的遗传改良及多系品系的配制 被引量:15
2
作者 程顺和 高德荣 +7 位作者 张伯桥 吴荣林 陆成彬 吴宏亚 吕国锋 张勇 陈佩度 刘大钧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34-38,共5页
为了培育抗白粉病的综合性状优良的小麦品种,采用滚动回交与遗传标记相结合的方法,排除了供体亲本中的不良性状,把抗白粉病基因Pm4a、Pm2、Pm6、Pm21以及Compton的慢白粉病性等转入综合性状较好的轮回亲本背景,与背景材料的丰产、早熟... 为了培育抗白粉病的综合性状优良的小麦品种,采用滚动回交与遗传标记相结合的方法,排除了供体亲本中的不良性状,把抗白粉病基因Pm4a、Pm2、Pm6、Pm21以及Compton的慢白粉病性等转入综合性状较好的轮回亲本背景,与背景材料的丰产、早熟、优质、抗病等数量性状相结合,育成了一系列优良的近等基因系,其中扬麦10号、11号、12号等已经通过品种审定,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同时构建了抗白粉病多系品系。并提出了把一系列重要农艺性状象转育Pm基因一样转育成综合丰产性好的近等基因系,然后在它们之间进行逐一回交,以构建聚合育种体系的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白粉病 抗性遗传 滚动回交 遗传标记 多系品系 聚合育种体系
下载PDF
滚动回交结合碘染色培育糯小麦新品种(系)的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于春花 马德高 +3 位作者 程顺和 别同德 张晓祥 吴荣林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35-841,共7页
为研究滚动回交结合花粉和胚乳碘染培育糯小麦品种的效果,给糯小麦的选育提供材料,以Caiwx作为Wx基因的供体亲本,以扬麦9号、扬麦15、扬麦17等品种为轮回亲本,培育出6个糯小麦品系(扬糯615、扬糯09、扬糯6733、扬糯465、扬糯06、扬糯05G... 为研究滚动回交结合花粉和胚乳碘染培育糯小麦品种的效果,给糯小麦的选育提供材料,以Caiwx作为Wx基因的供体亲本,以扬麦9号、扬麦15、扬麦17等品种为轮回亲本,培育出6个糯小麦品系(扬糯615、扬糯09、扬糯6733、扬糯465、扬糯06、扬糯05G68),并测定了它们的农艺性状、抗病性及粉质仪参数。结果表明,育成品系克服了供体亲本Caiwx株高过高、穗小、抽穗迟、成熟迟、熟相差等缺陷,同时保留了轮回亲本众多优良的数量性状,白粉病和赤霉病抗病性得到提高,每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提高。扬糯09、扬糯6733、扬糯465、扬糯06和扬糯05G68品系的产量分别比对照品种扬麦11增产11.75%、1.99%、1.99%、0.6%、2.19%。其中扬糯05G68已进入江苏省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糯小麦面粉吸水率明显提高,形成时间和断裂时间延长。研究结果证明,利用滚动回交结合碘染色鉴定方法培育产量、抗性、适应性达到大面积应用水平的糯小麦新品种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小麦 滚动回交 碘染色
下载PDF
机械镇压对旺长麦田小麦株高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陈贵菊 徐兴科 +6 位作者 邵敏敏 黄玲 赵凯 孙雷明 冯维营 王继峰 王霖 《山东农业科学》 2019年第1期69-71,共3页
为探讨机械镇压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本试验在济麦22旺长麦田进行了机械镇压处理,研究镇压对株高及其相关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起身期对旺长麦苗镇压可以较对照(未镇压)降低株高4.76 cm,降幅5.61%。镇压对基部3个节间长... 为探讨机械镇压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本试验在济麦22旺长麦田进行了机械镇压处理,研究镇压对株高及其相关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起身期对旺长麦苗镇压可以较对照(未镇压)降低株高4.76 cm,降幅5.61%。镇压对基部3个节间长影响较大,对穗长和穗下第一、第二节间长度影响较小;与未镇压相比,基部3个节间干重降低,降幅与相应节间缩短幅度相当,其直径和壁厚较对照减少;基部第一节间抗折力提高13.51%,第二、第三节间和对照相当。机械镇压处理单产达10 234.5 kg/hm^2,较对照增加5.78%;穗数增加13.65万/hm^2,穗粒数增加0.79粒,千粒重增加0.34 g,分别较对照增加2.00%、2.25%和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镇压 株高 节间长度 产量
下载PDF
压延的压力对小麦面条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陶春生 王克俭 陈存社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2016年第5期84-88,共5页
分析了压延的压力对小麦面条品质的影响。在压延法生产面条过程中,对面团施加1~5MPa的不同压力,采用质构剖面分析法测试面条的品质,分析小麦面条品质与压延压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压力为1~2 MPa时,压力对小麦面条的品质影响较大,小... 分析了压延的压力对小麦面条品质的影响。在压延法生产面条过程中,对面团施加1~5MPa的不同压力,采用质构剖面分析法测试面条的品质,分析小麦面条品质与压延压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压力为1~2 MPa时,压力对小麦面条的品质影响较大,小麦面条的硬度、黏性、弹性、咀嚼性、胶着性随压力的增加而增加,内聚性随着压力的增加而变小;压力大于2 MPa时,压力对小麦面条的品质影响较小。研究可以为提高压延法生产面条的品质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面条 品质 压力 压延
下载PDF
滚动回交与遗传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聚合Pm21、Nib8和Wx基因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晓祥 张伯桥 +3 位作者 吴宏亚 高德荣 吴荣林 程顺和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15-220,共6页
为了育成兼抗白粉病、黄花叶病的糯性小麦新品种,以携带Wx基因的品系W9-6-1、W12-22-2为供体亲本,以携带对白粉病免疫的Pm21基因的扬99G56和扬00G48、抗小麦黄花叶病Nib8基因的转基因品系N12-1为轮回亲本进行滚动回交,在回交早代运用简... 为了育成兼抗白粉病、黄花叶病的糯性小麦新品种,以携带Wx基因的品系W9-6-1、W12-22-2为供体亲本,以携带对白粉病免疫的Pm21基因的扬99G56和扬00G48、抗小麦黄花叶病Nib8基因的转基因品系N12-1为轮回亲本进行滚动回交,在回交早代运用简单实用的接种鉴定、镜检花粉等方法,在后期运用分子生化标记检测,筛选出6个聚合Pm21、Nib8、Wx基因的单株,并育成稳定品系扬09G109,为培育优质、抗病小麦新品种提供了中间材料;并证明滚动回交与遗传标记相结合是开展聚合育种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遗传标记 滚动回交 聚合育种
下载PDF
苗期镇压与矮壮素结合处理对小麦生育及其基部节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孙岩 张宏纪 +7 位作者 辛文利 王广金 闫文义 刘东军 郭怡璠 马淑梅 刘文林 杨淑萍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3年第2期14-16,共3页
为了利用农艺措施与化控技术相结合提高作物茎秆强度,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苗期镇压与矮壮素处理对小麦生育和基部茎秆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苗期镇压和矮壮素喷施使小麦株高降低,基部节间缩短、变粗,生育期延迟,有效分蘖数、小穗数和穗... 为了利用农艺措施与化控技术相结合提高作物茎秆强度,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苗期镇压与矮壮素处理对小麦生育和基部茎秆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苗期镇压和矮壮素喷施使小麦株高降低,基部节间缩短、变粗,生育期延迟,有效分蘖数、小穗数和穗粒数增加,与未处理对照的差异都达到显著水平。另外,处理还提高了小麦基部茎秆的纤维素含量,为增加茎秆的物理强度提供了物质基础。该试验虽在盆栽条件下完成的,但所得到的结果对大田生产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镇压 矮壮素 秆强度 农艺性状
下载PDF
应用滚动回交选育抗白粉病小麦新品种扬麦18 被引量:6
8
作者 张伯桥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3期74-77,共4页
为控制生产上小麦白粉病的危害,培育抗病小麦新品种,利用携抗白粉病基因Pm21的新抗源南农P045为供体亲本,采用"滚动回交",抗白粉病性诱发鉴定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的方法,育成抗白粉病高产优质弱筋小麦新品种扬麦18,2008... 为控制生产上小麦白粉病的危害,培育抗病小麦新品种,利用携抗白粉病基因Pm21的新抗源南农P045为供体亲本,采用"滚动回交",抗白粉病性诱发鉴定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的方法,育成抗白粉病高产优质弱筋小麦新品种扬麦18,2008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在2005—2007年度安徽省区试中,平均667m2产429.5kg,比对照扬麦158增产8.1%,增产极显著;品质优,主要品质指标达优质弱筋小麦标准;接种诱发鉴定表明该品种高抗白粉病,利用Pm21基因连锁标记NAU/Xibao15检测表明其携有Pm21基因。该品种适宜于长江下游麦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品种 滚动回交 白粉病 分子标记
下载PDF
小麦抗叶锈病基因Lr9的分子标记及其检测 被引量:5
9
作者 刘子记 梁永 +4 位作者 朱婕 李根桥 杨作民 孙其信 刘志勇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36-242,共7页
1B·1R易位系、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活性、黄色素含量等因素都对小麦加工品质有重要影响,慢锈基因Lr34既抗叶锈,又抗条锈、白粉和秆锈病。为了明确这些基因在黑龙江小麦品种中的分布... 1B·1R易位系、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活性、黄色素含量等因素都对小麦加工品质有重要影响,慢锈基因Lr34既抗叶锈,又抗条锈、白粉和秆锈病。为了明确这些基因在黑龙江小麦品种中的分布,并为优质抗病小麦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材料和方法,本研究利用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Dx5、By8、1B·1R易位系、PPO、PSY基因和Lr34位点的特异性分子标记对黑龙江省不同地区的169份小麦品种进行鉴定。结果表明,Dx5亚基的频率为43.2%,By8亚基的频率为30.8%,1B·1R易位系的频率为4.7%,Ppo-A1b的频率为33.1%,Psy-A1b的频率为33.7%,含Lr34位点的频率为24.9%;不含1B·1R易位系、同时又具有Dx5和By8、Ppo-A1b、Psy-A1b及Lr34位点的品种只有2份,占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叶锈病 Lr9 分子标记 滚动式加代回交转育
下载PDF
铸造磨辊的技术和发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武文斌 任保臣 《粮食加工》 2005年第5期36-38,共3页
从磨辊硬度的确定和选取,磨辊硬度的优化,表面光洁度,齿纹的探讨等几个方面对小麦加工的影响进行了描述,并分别从欧洲、北美、中国市场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分析,最后进行了简要的讨论。
关键词 磨辊 硬度 优化 小麦
下载PDF
不同生育时期镇压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万代 罗毅 +1 位作者 宋家永 吕凤荣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1999年第12期3-6,共4页
研究了高产超高产条件下,不同生育时期镇压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镇压可增加单株次生根数,降低株高,尤其是基部第1 ,2 ,3 节间总长度缩短;可推迟幼穗发育,提高小穗结实率,增加穗粒数。镇压后分蘖对低温反应敏感,温度回升后分... 研究了高产超高产条件下,不同生育时期镇压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镇压可增加单株次生根数,降低株高,尤其是基部第1 ,2 ,3 节间总长度缩短;可推迟幼穗发育,提高小穗结实率,增加穗粒数。镇压后分蘖对低温反应敏感,温度回升后分蘖增加较快。以单棱期镇压效果较好,二棱期( 初期、末期) 镇压效果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镇压 生育时期 生长发育
下载PDF
磨辊磨损特性及降低磨损的方法
12
作者 张玉华 吴伯彪 《机械研究与应用》 2017年第2期101-102,107,共3页
磨辊在加工面粉过程中,表面会产生磨损。从磨辊磨损的形式、磨辊磨损机理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采用高硬磨辊、选择合适的小麦含水率、选择合适的辊间压力等来提高磨辊磨损性能的方法,以实现提高磨粉机磨辊磨损性能的目的。
关键词 磨辊 磨损机理 高硬磨辊 小麦含水率 辊间压力
下载PDF
不同播种措施对河北冬小麦产量影响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张胜爱 郝秀钗 +2 位作者 崔爱珍 王志辉 陈素英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3年第15期98-102,共5页
针对河北平原冬小麦生产中大面积采用秸秆还田和旋耕后直接播种给冬小麦出苗带来的不利影响,在河北藁城市进行了冬小麦抢墒播种(对照)、播前灌溉、抢墒播种后镇压3种处理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播前灌溉和抢墒播种... 针对河北平原冬小麦生产中大面积采用秸秆还田和旋耕后直接播种给冬小麦出苗带来的不利影响,在河北藁城市进行了冬小麦抢墒播种(对照)、播前灌溉、抢墒播种后镇压3种处理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播前灌溉和抢墒播种+播后镇压的产量分别比对照高6.9%和6.0%,与对照处理的产量达到显著差异(P<0.01)。因此,小麦抢墒播种加镇压可节省冬小麦底墒水,具有很好的节水增产效果,可以大面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压 冬小麦 产量
下载PDF
秸秆还田后覆膜镇压对旱地冬小麦土壤温度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谭凯敏 杨长刚 +4 位作者 柴守玺 常磊 程宏波 黄彩霞 王燕培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9-164,共6页
在黄土高原雨养条件下,研究了玉米秸秆还田+全膜覆土穴播+播前镇压(T1),玉米秸秆还田+不覆膜+播前镇压(T2),玉米秸秆还田+不覆膜+播前不镇压(T3),小麦秸秆还田+全膜覆土+播前镇压(T4),小麦秸秆还田+不覆膜+播前... 在黄土高原雨养条件下,研究了玉米秸秆还田+全膜覆土穴播+播前镇压(T1),玉米秸秆还田+不覆膜+播前镇压(T2),玉米秸秆还田+不覆膜+播前不镇压(T3),小麦秸秆还田+全膜覆土+播前镇压(T4),小麦秸秆还田+不覆膜+播前镇压(T5),小麦秸秆还田+不覆膜+播前不镇压(T6),露地穴播(CK )对冬小麦土壤温度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全生育期0~25 cm土层均温依次为T4(15.26℃)>T1(14.94℃)>T5(14.80℃)>CK(14.66℃)>T3(14.64℃)>T2(14.57℃)>T6(14.47℃);还田方式间比较,秸秆还田+全膜覆土穴播+播前镇压、秸秆还田+不覆膜+播前镇压处理在整个生育期表现为增温效应,秸秆还田+不覆膜+播前不镇压表现为降温效应;小麦秸秆还田增温效果大于玉米秸秆还田;各还田处理均表现为增产效应,平均较CK增产69.36%、27.94%、19.38%、45.12%、13.30%、9.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覆膜 镇压 旱地 冬小麦 土壤温度 产量
下载PDF
非球形DEM数值模拟在条播机械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政权 于建群 +1 位作者 张佩 熊道陵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5期72-79,共8页
大自然中的绝大多数颗粒均为非球形颗粒.文中以小麦种子颗粒这种典型的非球形颗粒为研究对象,采用二维DEM数值模拟技术研究种子颗粒在最常见的条播机械外槽轮排种器工作过程中的运动情况.由外槽轮排种器的AutoCAD图建立了该排种器的二... 大自然中的绝大多数颗粒均为非球形颗粒.文中以小麦种子颗粒这种典型的非球形颗粒为研究对象,采用二维DEM数值模拟技术研究种子颗粒在最常见的条播机械外槽轮排种器工作过程中的运动情况.由外槽轮排种器的AutoCAD图建立了该排种器的二维离散元法分析模型,采取了同时生成三种椭圆形颗粒仿真模型的方式,利用课题组自主开发的DEM仿真分析软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对种子颗粒流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同时,在试验台上进行台架试验,通过实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的对比,初步验证了建立的椭圆形颗粒模型、条播机械边界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数值模拟技术在条播机械研究和优化中的应用探索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播机械 外槽轮排种器 小麦种子 离散元法 CAD
下载PDF
小麦卷叶突变体RL1的生理特性及遗传研究
16
作者 刘叶 李越 +8 位作者 苑名杨 卫乃翠 关攀锋 赵佳佳 武棒棒 郑兴卫 郝宇琼 乔玲 郑军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399-3410,共12页
小麦叶片在逆境下会发生可逆的折叠或卷曲,通过脱水回避的形态学变化降低非生物胁迫的损害。目前小麦叶片卷曲的生理和遗传调控机制尚不清楚。本文利用EMS诱变晋麦47获得了卷叶突变体RL1(Rolled Leaf 1),RL1在整个生育期叶片呈现卷曲,... 小麦叶片在逆境下会发生可逆的折叠或卷曲,通过脱水回避的形态学变化降低非生物胁迫的损害。目前小麦叶片卷曲的生理和遗传调控机制尚不清楚。本文利用EMS诱变晋麦47获得了卷叶突变体RL1(Rolled Leaf 1),RL1在整个生育期叶片呈现卷曲,初生叶片沿中轴脉向近轴面微卷,随着叶片生长加速卷曲,直至为筒状。与野生型相比,RL1株高降低、穗长变短、旗叶变窄和千粒重降低。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结果表明RL1种子活力低,且种子发芽率降低了22%。抽穗10 d后,RL1的叶绿素含量与野生型基本一致,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细胞间隙CO_(2)浓度差异不显著,但水分利用率降低。低温、高温和干旱促进RL1的叶片卷曲;石蜡切片观察表明,RL1的大叶脉和小叶脉偏少,在中脉区域远轴面厚壁细胞和近轴面薄壁细胞数目减少,且维管束间泡状细胞的面积和数量均明显低于野生型;RL1叶片不同部位泡状细胞缩小以及维管束减少导致整个叶片向近轴面极度卷曲。遗传分析表明该性状受1对不完全显性的核基因控制,位于1D染色体短臂上,精细定位将目标区间锁定在9.42 Mb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卷叶突变体 细胞学分析 生理特性 遗传分析
下载PDF
利用分子跟踪检测和滚动回交创制转基因矮败小麦抗旱新种质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文静 张增民 +1 位作者 张萌琪 闵东红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423-1430,共8页
以4个T4代转TaEBP、GhDREB、GmDREB1、GmDREB3等抗旱相关转录因子基因的小麦株系为供体,以‘矮败周麦18’为受体,通过温室加代条件下的有限回交、滚动回交途径,应用分子跟踪检测手段,创制转基因矮败小麦抗旱新种质。BC2F2植株目的基因的... 以4个T4代转TaEBP、GhDREB、GmDREB1、GmDREB3等抗旱相关转录因子基因的小麦株系为供体,以‘矮败周麦18’为受体,通过温室加代条件下的有限回交、滚动回交途径,应用分子跟踪检测手段,创制转基因矮败小麦抗旱新种质。BC2F2植株目的基因的PCR检测结果表明,获得了分别聚合不同外源基因于一体的抗旱相关转基因‘矮败周麦18’小麦新种质,其中有TaEBP和GhDREB、GmDREB3和GmDREB1、TaEBP和GmDREB3、GhDREB和GmDREB3分别聚合于同一植株的矮败种质;及TaEBP、GhDREB、GmDREB3三个基因聚合在同一植株的矮败种质。这些转基因新种质为进一步开展抗旱转基因矮败小麦轮回选择育种理论与方法研究提供了重要材料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小麦 矮败小麦 分子跟踪检测 滚动回交 抗旱性
下载PDF
春季冷害导致的小麦旗叶卷曲现象调研初报
18
作者 彭学可 卢殿君 +3 位作者 张伟 续珍 刘全清 张宏彦 《中国农学通报》 2015年第30期28-32,共5页
为了系统了解春季冷害导致的小麦旗叶卷曲问题发生情况、影响因素及其对产量影响,笔者于2014年春季冷害发生的背景下在河北省曲周县10个乡镇的120个农民田块对小麦旗叶卷曲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利用田间定位实验研究了小麦旗叶卷曲发生与... 为了系统了解春季冷害导致的小麦旗叶卷曲问题发生情况、影响因素及其对产量影响,笔者于2014年春季冷害发生的背景下在河北省曲周县10个乡镇的120个农民田块对小麦旗叶卷曲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利用田间定位实验研究了小麦旗叶卷曲发生与氮磷钾养分供应的关系。结果表明:冷害导致曲周县94.2%的农户麦田发生不同程度的旗叶卷曲现象,平均有11.2%的小麦植株发生旗叶卷曲现象。旗叶卷曲的小麦比旗叶未卷曲的小麦显著降低穗粒数,单穗重平均降低10.6%。小麦旗叶卷曲发生程度随着磷肥用量的增大及植株体内磷含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氮、钾肥料用量及植株氮、钾含量与旗叶卷曲发生程度无明显相关。因此,生产中可通过适当增施磷肥减少因冷害导致的旗叶卷曲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旗叶卷曲 冷害
下载PDF
用非线性等温吸附线预测麦圈的货架寿命
19
作者 杨锦健 戚欣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5-19,共5页
本研究通过对麦圈的非线性等温吸附线的拟合,根据Fick定律,结合包装材料的透湿特性,对包装麦圈在恒温、恒湿保存条件下的水分变化进行了计算机模拟运算。结果表明,理论计算值同实测值吻合得比较好,该模拟运算方法可用于预测各... 本研究通过对麦圈的非线性等温吸附线的拟合,根据Fick定律,结合包装材料的透湿特性,对包装麦圈在恒温、恒湿保存条件下的水分变化进行了计算机模拟运算。结果表明,理论计算值同实测值吻合得比较好,该模拟运算方法可用于预测各种防潮包装食品储存期间的水分变化。本文还利用模拟运算公式讨论了包装参数及存储环境对货架寿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 等温吸附线 麦圈 货架期 谷类食品
下载PDF
两种麦蚜天敌对猎物搜寻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金德锐 王运兵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1991年第2期46-50,共5页
利用Holling模型模拟麦蚜的重要天敌七星瓢虫成虫、幼虫(Ⅰ,Ⅱ)和黑带食蚜绳幼虫的搜寻效应,获取以下参数:24h捕食量上限依次为210头、263头(Ⅰ)、227头(Ⅱ)、238头.功能系数为0.7225,1.1475(Ⅰ),1.1811(Ⅱ),1.1425.捕食1头蚜虫平均花... 利用Holling模型模拟麦蚜的重要天敌七星瓢虫成虫、幼虫(Ⅰ,Ⅱ)和黑带食蚜绳幼虫的搜寻效应,获取以下参数:24h捕食量上限依次为210头、263头(Ⅰ)、227头(Ⅱ)、238头.功能系数为0.7225,1.1475(Ⅰ),1.1811(Ⅱ),1.1425.捕食1头蚜虫平均花费时间为6.86min、5.48min(Ⅰ)、6.34min(Ⅱ).6.05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蚜 七星瓢虫 黑带食蚜蝇 搜寻效应 生物防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