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林下套种有机藤茶标准化栽培技术研究
1
作者 潘永柱 叶婷婷 官王飞 《林业科技情报》 2024年第2期25-27,共3页
茶产业是松阳县山区传统特色经济产业,也是维持山区林农主要经济来源的保证。但近几年茶产业所表现出来的茶叶良种更新缓慢、人工采摘成本增加、药肥的大量使用等问题,已严重影响到林农茶叶生产的积极性。本研究主要是引进和栽培作为药... 茶产业是松阳县山区传统特色经济产业,也是维持山区林农主要经济来源的保证。但近几年茶产业所表现出来的茶叶良种更新缓慢、人工采摘成本增加、药肥的大量使用等问题,已严重影响到林农茶叶生产的积极性。本研究主要是引进和栽培作为药食同源的新食品茶饮资源-藤茶(Ampelopsis grossedentata),通过对林下有机藤茶的园地选择、整理、苗木培育、定植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的标准化栽培技术研究,为探寻有机藤茶最佳栽培条件,推动藤茶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下套种 藤茶 栽培技术 研究
下载PDF
小麦套种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2
作者 王军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4年第1期50-52,共3页
小麦和玉米均是沙河镇重要的粮食作物,在当地农业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确保小麦和玉米安全高效生产的意义重大。小麦套种玉米是沙河镇农业生产中常用的种植技术,能够高效利用土地、光能等资源,实现一年两熟,最终达到增加产量、改... 小麦和玉米均是沙河镇重要的粮食作物,在当地农业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确保小麦和玉米安全高效生产的意义重大。小麦套种玉米是沙河镇农业生产中常用的种植技术,能够高效利用土地、光能等资源,实现一年两熟,最终达到增加产量、改善品质、提高经济效益,确保粮食安全稳定性的目的。以沙河镇为例,着重对小麦套种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优势与要点进行了探析,以进一步提高小麦和玉米的产量及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玉米 套种 栽培技术
下载PDF
红松果林套种赤芍栽培技术
3
作者 张艳 李维一 +2 位作者 李春阳 薛世岩 王洪梅 《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38-42,共5页
红松果林因其幼龄期长、种植密度低、土地利用效率低,赤芍具有药用价值高、用途广泛、易栽培的特点,所以红松果林下非常适合套种赤芍。本文从林地选择、种子繁殖、分根繁殖、田间管理、主要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方面总结了红松果林套种赤... 红松果林因其幼龄期长、种植密度低、土地利用效率低,赤芍具有药用价值高、用途广泛、易栽培的特点,所以红松果林下非常适合套种赤芍。本文从林地选择、种子繁殖、分根繁殖、田间管理、主要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方面总结了红松果林套种赤芍栽培技术的要点,旨在为东北地区林下经济的发展带来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果林 套种 赤芍 栽培技术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的白三叶草栽培技术
4
作者 沈良英 王福军 +5 位作者 刘彦培 蔡明 罗富成 钟声 牟兰 黄必志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27-1038,共12页
为深入探究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在草学研究领域中的发展脉络,从主观判断转向客观计量,该研究以CNKI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为数据来源,借助VOSviewer和CiteSpace软件对白三叶草栽培研究的文献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关于白三叶... 为深入探究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在草学研究领域中的发展脉络,从主观判断转向客观计量,该研究以CNKI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为数据来源,借助VOSviewer和CiteSpace软件对白三叶草栽培研究的文献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关于白三叶栽培技术研究的发文量呈现“初期缓慢、中期迅速、后期趋减”的趋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和甘肃农业大学是国内的主要研究机构。经过生成期、转折期和成熟期3个阶段,白三叶栽培技术的研究主题逐步从牧草资源开发和生态适应性向果园生草转移,其主要研究趋势为提高牧草产量和发展草业是白三叶的研究基础,新西兰等国家在该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果园生草”及“果园碳氮循环”是未来白三叶牧草栽培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三叶 文献计量 研究热点 内容分析 果园生草 栽培技术 提质增效
下载PDF
葛根间种生姜立体高产栽培技术模式
5
作者 嵇迎燕 钟章敏 +1 位作者 黄应宗 莫钟敏 《广西农学报》 2023年第2期36-39,共4页
作物间种能有效提高光能利用率及土地资源利用率,增加同一土地单位面积上的作物产值。经过多年实践探索,葛根间种生姜每667 m^(2)葛根和生姜的平均产量分别为1602.30 kg、800.50 kg,葛根间种生姜总产值13936.76元/667 m^(2),比单种葛根... 作物间种能有效提高光能利用率及土地资源利用率,增加同一土地单位面积上的作物产值。经过多年实践探索,葛根间种生姜每667 m^(2)葛根和生姜的平均产量分别为1602.30 kg、800.50 kg,葛根间种生姜总产值13936.76元/667 m^(2),比单种葛根增收1316.66元/667 m^(2),比单种生姜增收4960.76元/667 m^(2),增收效果显著。文章详细阐述葛根间种生姜的种植模式及茬口安排、种植地块的选择及处理、葛根栽培技术要点、间种生姜栽培技术要点,旨为规模化推广葛根间种生姜立体高产栽培技术模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 生姜 间种 栽培技术
下载PDF
黄花倒水莲育苗及套种技术的研究
6
作者 卢梦娴 首茹芳 +2 位作者 唐玉娟 蔡桂华 丁成泉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3年第10期176-178,共3页
黄花倒水莲是我国特有的药材经济作物,现有的黄花倒水莲人工育种与栽种技术较为成熟,相关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该作物的开发利用仍存在较多未解决的问题,影响着黄花倒水莲产业发展。从黄花倒水莲育苗技术研究现状入手,比较了黄花... 黄花倒水莲是我国特有的药材经济作物,现有的黄花倒水莲人工育种与栽种技术较为成熟,相关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该作物的开发利用仍存在较多未解决的问题,影响着黄花倒水莲产业发展。从黄花倒水莲育苗技术研究现状入手,比较了黄花倒水莲3种种植模式的优缺点,以期探索出适合广西本地黄花倒水莲的种植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倒水莲 人工育种 种植模式 套种技术
下载PDF
西瓜同膜套种向日葵栽培技术
7
作者 苗俊侠 郭果枝 +5 位作者 靳存旺 张俊杰 白军 王春平 李巧梅 高渊 《现代农业》 2023年第2期95-97,共3页
西瓜同膜套种向日葵,采取西瓜育苗移栽、晚播早熟品种向日葵,选好品种和种植模式,科学规划两作播期和共生空间,有效利用土地、光热、地膜、水肥等资源,实现同膜两作共生、一年两收的目的,相当于一地两茬收益,既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单位土... 西瓜同膜套种向日葵,采取西瓜育苗移栽、晚播早熟品种向日葵,选好品种和种植模式,科学规划两作播期和共生空间,有效利用土地、光热、地膜、水肥等资源,实现同膜两作共生、一年两收的目的,相当于一地两茬收益,既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单位土地产量,又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一举多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 向日葵 同膜套种 栽培技术
下载PDF
大棚草莓套种海蜜甜瓜关键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霍恒志 糜林 +1 位作者 李金凤 陈雪平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8年第10期55-56,64,共3页
在大棚内3月中旬草莓套种海蜜2号甜瓜,采取立架式栽培单蔓单果整枝方式,其净收入比单独种植草莓增加7700元/667 m2。
关键词 草莓 海蜜甜瓜 套种 栽培技术
下载PDF
喀什地区棉花-甜瓜立体套作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李俊华 翟文强 +3 位作者 王豪杰 栾作涛 吴海波 张淳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381-2384,共4页
【目的】研究影响新疆喀什地区棉花-甜瓜立体套种模式效果的关键因素,为完善该模的种植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调查甜瓜与棉花共生期间水肥管理以及甜瓜主要病害发生、产量和品质,并与棉花和甜瓜常规种植方式比较。【结果】棉花-甜... 【目的】研究影响新疆喀什地区棉花-甜瓜立体套种模式效果的关键因素,为完善该模的种植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调查甜瓜与棉花共生期间水肥管理以及甜瓜主要病害发生、产量和品质,并与棉花和甜瓜常规种植方式比较。【结果】棉花-甜瓜立体套种模式下作物共生期水肥管理矛盾小,田间管理方便;甜瓜白粉病发病减轻,霜霉病发病较重;新陆中21号棉花产量为3 888 kg/hm2,卡拉库赛甜瓜产量为29 670 kg/hm2,甜瓜商品率超过90%。【结论】棉花-甜瓜立体套种模式具有明显增产和增收效果,对于解决新疆喀什地区因人多地少而迫切需要提高种植收益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甜瓜立体套种 水肥管理 甜瓜病害
下载PDF
喀什地区小麦-甜瓜-玉米立体套种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翟文强 李俊华 +2 位作者 吴海波 米岁芳 周琴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8年第4期613-617,共5页
通过对喀什地区小麦-甜瓜-玉米立体套种模式中小麦与甜瓜、甜瓜与玉米共生期间水肥管理、甜瓜病虫害发生以及甜瓜商品率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式作物两两共生期矛盾易于克服,1 hm^2产小麦5 400kg左右,产甜瓜15 000到22 500 kg,产玉米5... 通过对喀什地区小麦-甜瓜-玉米立体套种模式中小麦与甜瓜、甜瓜与玉米共生期间水肥管理、甜瓜病虫害发生以及甜瓜商品率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式作物两两共生期矛盾易于克服,1 hm^2产小麦5 400kg左右,产甜瓜15 000到22 500 kg,产玉米5 250 kg并青贮用秸秆37 500 kg,产值27 300-30 300元,较传统小麦-玉米-玉米套种方式增收9 750-12 750元/667 m^2。证明小麦-甜瓜-玉米立体套种是一种可兼顾粮食生产和畜牧业养殖对于饲料的要求,又通过立架甜瓜的种植产生较好的增收效果的种植模式,能够满足喀什地区因人多地少而迫切需要提高套种效益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甜瓜-玉米立体套种 栽培技术 水肥管理 甜瓜病害
下载PDF
河北低平原缺水区油葵-夏玉米套播栽培模式及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积铭 宋聪敏 +1 位作者 李爱国 李和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16期4989-4990,共2页
针对河北低平原区干旱少雨、地下水资源由于超量开采而严重匮乏的局面,河北省农业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对区域内两大主要节水作物油葵和夏玉米从栽培模式上进行了研究,形成了一套油葵-夏玉米双丰收的节水栽培技术。立足于河北低平原区... 针对河北低平原区干旱少雨、地下水资源由于超量开采而严重匮乏的局面,河北省农业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对区域内两大主要节水作物油葵和夏玉米从栽培模式上进行了研究,形成了一套油葵-夏玉米双丰收的节水栽培技术。立足于河北低平原区生产和气候特点,从油葵和玉米的播种、管理、收获等技术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葵 玉米 套播栽培模式 栽培技术
下载PDF
回归设计在作物间作技术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12
作者 刘伟明 《数理统计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5,共5页
本研究采用回归正交组合设计的方法,选择春玉米间作春大豆的畦幅、春玉米密度、春大豆密度三个农艺因子,布置田间参数试验,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建立了春玉米间作春大豆的总产、春玉米产量、春大豆产量及净产值的三元二次回归模型。根... 本研究采用回归正交组合设计的方法,选择春玉米间作春大豆的畦幅、春玉米密度、春大豆密度三个农艺因子,布置田间参数试验,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建立了春玉米间作春大豆的总产、春玉米产量、春大豆产量及净产值的三元二次回归模型。根据建立的模型,进行了因子效应分析,并结合计算机模拟寻优,对春玉米间作春大豆的畦幅及其复合群体结构进行了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归设计 间作技术 优化研究
下载PDF
干旱区甜叶菊套种鲜食玉米的栽培技术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叶 罗光宏 +2 位作者 孟红梅 郑天翔 梁飞林 《中国糖料》 2014年第2期61-62,共2页
总结了张掖市临泽县平川乡甜叶菊套种玉米的栽培技术措施,此种植模式经济效益可观,为甜叶菊产业化发展增添了新思路。
关键词 甜叶菊 玉米 套种模式 栽培技术
下载PDF
成龄麻园套作食用菌高效栽培技术 被引量:3
14
作者 徐建俊 李彪 +1 位作者 马洁 张中华 《中国麻业科学》 2011年第6期288-290,共3页
为了提高苎麻种植的综合效益。利用苎麻头麻和二麻行间空地,进行成龄麻园套作食用菌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提高麻园综合利用率,提高苎麻地经济效益。本文从成龄麻园的食用菌套作时间、方法以及出菇管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苎麻 套作 食用菌 技术
下载PDF
双季稻田谷林套播油菜3控2防1简化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郑伟 陈明 +7 位作者 肖国滨 李亚贞 肖小军 吴艳 雷媛元 刘小三 黄天宝 叶川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5年第11期15-19,共5页
针对江西稻-稻-油三熟制油菜栽培现状,在多年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宜该区域应用的双季稻田谷林套播油菜3控2防1简化栽培技术,即控制油-稻共生期、控制机收水稻留茬高度、控制油菜播种前后田间水分、防治草害和病虫害、简化施肥。
关键词 双季稻田 谷林套播油菜 3控2防1简化 栽培技术
下载PDF
福建省猕猴桃果园套种经济作物栽培模式 被引量:7
16
作者 高敏霞 冯新 +2 位作者 陈文光 赖瑞联 陈义挺 《东南园艺》 2018年第5期30-32,共3页
本文介绍了猕猴桃果园套种栽培的技术方法,并提出适合福建省猕猴桃果园套种经济作物的标准栽培模式,通过套种作物,如生姜、红薯、大白菜等,增加地面覆盖度,减少水土流失,降低果园的成本投入。以期为提高猕猴桃果农经济收入提供参考。
关键词 猕猴桃 果园套种 栽培技术
下载PDF
甘蔗套种春西瓜的效益及其配套栽培技术 被引量:8
17
作者 朱秋珍 刘晓燕 《中国糖料》 2012年第4期40-42,共3页
通过实地调研,总结分析了广西甘蔗套种春西瓜的优势及效益,并归纳总结出甘蔗套种春西瓜栽培管理技术。甘蔗套种春西瓜模式,春西瓜平均每667m2产量达1606kg,按收购价1.6元/kg计,西瓜产值每667m2达2569.6元;甘蔗平均每667m2产量达5.92 t,... 通过实地调研,总结分析了广西甘蔗套种春西瓜的优势及效益,并归纳总结出甘蔗套种春西瓜栽培管理技术。甘蔗套种春西瓜模式,春西瓜平均每667m2产量达1606kg,按收购价1.6元/kg计,西瓜产值每667m2达2569.6元;甘蔗平均每667m2产量达5.92 t,按收购价450元/t计,甘蔗产值达2664.0元,甘蔗套种春西瓜二项总产值每667m2达5233.6元。扣除西瓜的种子、化肥、农药、地膜、人工等投资1075元,每667m2比单种甘蔗模式产值2448.0元(5.44 t/667m2),增收1710.6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蔗地套种春西瓜,充分利用生物多样性提高综合效益,降低成本,增加收入,实现蔗农增产增收,建议因地制宜大面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套种春西瓜 配套栽培技术 效益
下载PDF
春玉米春大豆间作种植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伟明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2期115-117,125,共4页
采用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的方法,选择春玉米间作春大豆的畦幅、春玉米密度、春大豆密度三个农艺因子,布置田间参数试验,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建立了春玉米间作春大豆的总产、春玉米产量、春大豆产量及净产值的三元二次回归模型。根据... 采用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的方法,选择春玉米间作春大豆的畦幅、春玉米密度、春大豆密度三个农艺因子,布置田间参数试验,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建立了春玉米间作春大豆的总产、春玉米产量、春大豆产量及净产值的三元二次回归模型。根据建立的模型,进行了因子效应分析,并结合计算机模拟寻优,对春玉米间作春大豆的畦幅及其复合群体结构进行了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春大豆 间作 种植技术 复合群体 二次回归 农艺 因子效应 产值 产量
下载PDF
麦田套种紧凑型夏玉米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芳贤 刁希强 +3 位作者 张桂珍 王艳华 高安福 王东红 《杂粮作物》 CAS 2002年第3期152-156,共5页
根据近年来的小区试验和潍坊市麦套紧凑型夏玉米单产 1 0 5 0 0~ 1 1 2 5 0kg/hm2 的生产实践 ,总结出了提高麦田套种紧凑型夏玉米创高产的 1 3项关键配套栽培技术 :即增加有机肥用量 ;足墒匀墒播种 ;确保一次播种保全苗 ;合理增株 ,... 根据近年来的小区试验和潍坊市麦套紧凑型夏玉米单产 1 0 5 0 0~ 1 1 2 5 0kg/hm2 的生产实践 ,总结出了提高麦田套种紧凑型夏玉米创高产的 1 3项关键配套栽培技术 :即增加有机肥用量 ;足墒匀墒播种 ;确保一次播种保全苗 ;合理增株 ,充分发挥群体的增产优势 ;预防大小苗 ,提高苗期田间整齐度 ;苗期早管 ,促苗早发培育壮苗 ;重施孕穗肥 ,为高产奠定基础 ;防虫治虫 ,为玉米创造良好生育环境 ;及时中耕松土 ,提高土壤的通透性 ;及时去雄 ,改变养分分配方向补施攻粒肥 ,促穗大增粒重 ;及时灌溉 ,满足生理用水 ;适当晚收 ,增加光合积累等配套栽培技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紧凑型品种 麦田套种 栽培技术 高产
下载PDF
嫩南瓜-丝瓜套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被引量:4
20
作者 旷碧峰 刘志华 +3 位作者 陈祖华 高帅 向晓阳 李健生 《湖南农业科学》 2013年第8期66-69,共4页
为解决城郊菜地紧张以及土地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衡阳市蔬菜研究所科技人员根据嫩南瓜和丝瓜各自的植物学和生长特性,创新地采用地膜覆盖方式进行嫩南瓜和丝瓜套种栽培,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在简要介绍嫩南瓜-丝瓜套种栽培的依据及效... 为解决城郊菜地紧张以及土地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衡阳市蔬菜研究所科技人员根据嫩南瓜和丝瓜各自的植物学和生长特性,创新地采用地膜覆盖方式进行嫩南瓜和丝瓜套种栽培,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在简要介绍嫩南瓜-丝瓜套种栽培的依据及效益的基础上,从地块及品种选择、茬口安排、整地施肥及地膜覆盖、育苗、定植及搭架、肥水管理、保花保果、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嫩南瓜-丝瓜套种栽培技术要点,以供广大农户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瓜 嫩南瓜 套种 栽培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