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马雪山滇金丝猴展示区生态旅游现状及管理研究
1
作者 黄俊娇 斯那卓玛 鲁茸批楚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2期58-65,共8页
通过实地走访、调查访谈、查阅资料对白马雪山滇金丝猴展示区生态旅游现状进行调研。结果表明:展示区游客量和旅游收入逐年增加;游客旅游目的为观赏滇金丝猴,渴望深度的文化体验;当地居民以少数民族为主,普遍受教育程度低,旅游服务技能... 通过实地走访、调查访谈、查阅资料对白马雪山滇金丝猴展示区生态旅游现状进行调研。结果表明:展示区游客量和旅游收入逐年增加;游客旅游目的为观赏滇金丝猴,渴望深度的文化体验;当地居民以少数民族为主,普遍受教育程度低,旅游服务技能薄弱;展示区旅游服务基础设施简陋,产品体验单一,游道和放牧道重合,影响环境卫生,存在疾病传播风险。基于调查结果,提出加强滇金丝猴科研和保护、加大展示区基础设施投入及宣传力度、成立社区发展机构、开展生态旅游服务技能培训等措施,实现保护区与社区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金丝猴展示区 生态旅游 社区发展 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高山微水体空间分布格局研究——以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有兵 姜健发 +4 位作者 杨建军 刘起斌 代万 罗燕彬 李子光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1-74,135,共5页
为了了解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山水体的空间分布特征,利用遥感资料提取了保护区范围内高山水体的面积、数量、水系、海拔、坡向、形状、上下层关系、水体周边环境及干扰情况等信息,然后分析了高山水体的空间分布特征。共获取了14... 为了了解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山水体的空间分布特征,利用遥感资料提取了保护区范围内高山水体的面积、数量、水系、海拔、坡向、形状、上下层关系、水体周边环境及干扰情况等信息,然后分析了高山水体的空间分布特征。共获取了144个高山水体信息,面积介于0.01~9.02 hm^2之间,均属于高山微水体,其中面积小于1.0 hm^2的微水体占84.0%。微水体中77.0%属于金沙江水系,23.0%属澜沧江水系。高山水体的海拔介于3700~5100 m之间,集中分布在海拔3900~4300 m,且以面积小于1.0 hm^2的微水体为主。坡向以东(含东北和东南)为主,占62.5%。形状主要以近椭圆形为主,占42.4%。75.7%的微水体没有上下层关系,为独立型微水体。微水体分布数量最多的地类是其他非林地,占比达40.3%;其次为灌木林地,占比为33.3%;有林地和牧场中微水体数量分别占13.9%和12.5%。分析表明,4种地类中的微水体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人为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微水体 空间分布 遥感 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德钦分局人为干扰度动态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王有兵 刘起斌 +1 位作者 廖聪宇 李春叶 《林业调查规划》 2018年第2期104-108,共5页
基于人为干扰度分级体系,将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德钦分局干扰度分为6个等级(无干扰、微弱干扰、轻度干扰、中度干扰、重度干扰及完全干扰),并对2006年和2016年人为干扰程度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估。结果表明,随时间的推移,无干扰和重... 基于人为干扰度分级体系,将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德钦分局干扰度分为6个等级(无干扰、微弱干扰、轻度干扰、中度干扰、重度干扰及完全干扰),并对2006年和2016年人为干扰程度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估。结果表明,随时间的推移,无干扰和重度干扰面积有所下降,其余干扰类型面积不同程度增加;2016年人为干扰指数与2006年相比有所增加,人为干扰逐渐增强,特别是核心区干扰幅度较大。针对干扰情况提出了相应的保护管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为干扰度 信息提取 保护管理 物种丰富度 德钦分局 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保护与利用对策 被引量:8
4
作者 阮方佑 杨劲松 《林业调查规划》 2003年第3期46-49,共4页
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迪庆州德钦县和维西县境内 ,总面积 2 816 4 0hm2 。详细介绍了保护区对当地社区在生产、生活、旅游、宗教等方面产生的影响 ,分析了资源保护和利用之间的矛盾 ,提出了协调不同利益群体的对策。
关键词 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资源保护 利用对策 生产 旅游 宗教
下载PDF
白马雪山曲宗贡地区9种群落类型中的大型真菌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马绍宾 冯云利 +4 位作者 马明 提布 木艳春 江次农布 郭相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12,共6页
以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区域曲宗贡地区为研究区域,以植物群落学为基础,较为细致地调查了该区域内9种群落类型中大型真菌的多样性状况.研究结果显示,大型真菌多样性状况为种类最多的是急尖长苞冷杉林,有80种以上;种类最... 以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区域曲宗贡地区为研究区域,以植物群落学为基础,较为细致地调查了该区域内9种群落类型中大型真菌的多样性状况.研究结果显示,大型真菌多样性状况为种类最多的是急尖长苞冷杉林,有80种以上;种类最少的是高山草甸及寒温性灌丛,仅有虫草1种;其余生态系统类型从多到少依次为黄背栎群落(25种),急尖长苞冷杉、黄背栎群落(23种),大果红杉、滇藏方枝柏群落(22种),亚高山草甸及寒温性灌丛(15种),滇藏方枝柏、大果红杉针叶群落(9种),大果红杉、急尖长苞冷杉群落(6种),黄背栎、大果红杉、急尖长苞冷杉、滇藏方枝柏混交林(4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 曲宗贡 大型真菌 群落类型
下载PDF
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北部曲宗贡金妞河流域植被类型调查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杨沛芳 旺丁 《林业调查规划》 2013年第4期101-106,共6页
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北部曲宗贡金妞河流域是保护区海拔最高的区域,拥有丰富多彩的植被类型,孕育和保存着多种珍稀药材、高山花卉等,同时也是特有动植物的极限生境拥有地,是白马雪山保护区的精华所在和缩影。在2009~1012年的不同时段,对... 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北部曲宗贡金妞河流域是保护区海拔最高的区域,拥有丰富多彩的植被类型,孕育和保存着多种珍稀药材、高山花卉等,同时也是特有动植物的极限生境拥有地,是白马雪山保护区的精华所在和缩影。在2009~1012年的不同时段,对126个样地植被进行调查,将流域的植被分为4个植被型6个植被亚型20个群系29个群落,分析该区域多样性植被类型的存在价值和保护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类型 调查研究 保护价值 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 金妞河流域
下载PDF
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与生态系统服务关系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陈星宇 赵筱青 +4 位作者 杨永贵 普军伟 王茜 李琴 赵祖军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520-1525,共6页
由于频繁的人为活动导致自然保护区遭到破坏,从而对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产生影响。以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选取斑块数、边缘密度、蔓延度和香农多样性4个景观格局指数,水源供给服务功能、土壤保持服务功能、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 由于频繁的人为活动导致自然保护区遭到破坏,从而对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产生影响。以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选取斑块数、边缘密度、蔓延度和香农多样性4个景观格局指数,水源供给服务功能、土壤保持服务功能、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服务功能和生境支持服务功能4种典型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计算,并分析它们的关系。结果表明:(1)北部和中部区域景观破裂程度较高,南部和四周区域景观破裂程度较低,但景观破裂程度高导致景观多样性增加。(2)水源供给服务功能为124.94~1094.56 mm/(hm^(2)·a),土壤保持服务功能为0~3689.15 t/(hm^(2)·a),NPP服务功能为169.27~431.68 g/m^(2),生境支持服务功能为0~1。(3)NPP服务功能、水源供给服务功能、生境支持服务功能3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都与蔓延度呈空间正相关关系,而与斑块数、边缘密度、香农多样性呈空间负相关关系;土壤保持服务功能与蔓延度、斑块数、边缘密度呈空间正相关关系,与香农多样性呈空间负相关关系。不同景观格局指数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比较复杂,既有正向的影响也有负向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生态系统服务 景观格局 空间关系
下载PDF
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型兽类的组成与分布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正祥 高子厚 +4 位作者 邵宗体 段兴德 李玉琼 浦恩念 陈星 《医学动物防制》 2021年第11期1025-1029,共5页
目的调查了解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型兽类的群落分布格局特征,为当地人类相关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宿主动物防控研究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基础资料。方法以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拔2 000~4 500 m的山地耕地、林区和高山灌丛草甸... 目的调查了解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型兽类的群落分布格局特征,为当地人类相关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宿主动物防控研究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基础资料。方法以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拔2 000~4 500 m的山地耕地、林区和高山灌丛草甸3种生态环境为调查的空间范围,分别采用夹夜法、圈套法、挖洞等方法在不同海拔梯度带相应生境中捕获小型兽类,分类计数分析。结果共捕获小型兽类1 279只,隶属于4目7科21属32种。其中啮齿目种类最多,为3科12属19种,共1 139只,占捕获总数的89.05%;兔形目1属2种;食虫目2科7属10种;攀鼩目1属1种。中华姬鼠、西南绒鼠、大耳姬鼠和齐氏姬鼠是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型兽类群落的主要优势种。结论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小型兽类对不同生态环境及海拔梯度带的适应性不同,其种类、数量构成及分布因生境和海拔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其中优势种的分布范围相对较广,适应能力较强;存在多种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宿主动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兽类 群落组成 分布 垂直梯度带 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