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erimental study on vortex induced vibration(VIV) of a wide-D-section cylinder in a cross flow 被引量:1
1
作者 Qingyang Wang Mogeng Li Shengjin Xu 《Theoretical & Applied Mechanics Letters》 CAS CSCD 2015年第1期39-44,共6页
Wake structures and vortex induced vibration (VIV) of a spring-supported wide-D-section cylinder were experimentally investigated using an X-wire, a novel phase-locked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 (PIV), and an acce... Wake structures and vortex induced vibration (VIV) of a spring-supported wide-D-section cylinder were experimentally investigated using an X-wire, a novel phase-locked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 (PIV), and an acceleration sensor at a low speed wind tunnel. Compared with the fixed case, the 2P (two pair) vortex mode as defined by Govardhan and Williamson (2000) rather than S (single vortex) mode exists in the wake. The velocity deficit behind the cylinder is much larger than that of fixed case. The mean drag coefficient increases from 1.42 for the fixed case to 1.64 for the vibrating case. The Reynolds stress presents even distribution and small with increased distance of X/D = -2 to X/D = -10. The power spectra density based on accelerator and hot wire data presents a highlight identical. It shows that after a strong interaction the cylinder vibration and the vortex shedding come to a stable state. The vortex sheddin~ is totally locked on and controlled by the cylinder vihratin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de D-section cylinderHot wirePhase-locked PIVVortex induced vibrationLock-on
下载PDF
Physiological and genome-wide gene expression analyses of cold-induced leaf rolling at the seedling stage in rice(Oryza sativa L.) 被引量:1
2
作者 Jingfang Dong Junliang Zhao +6 位作者 Shaohong Zhang Tifeng Yang Qing Liu Xingxue Mao Hua Fu Wu Yang Bin Liu 《The Crop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4期431-443,共13页
Leaf rolling and discoloration are two chilling-injury symptoms that are widely used as indicators for the evaluation of cold tolerance at the seedling stage in rice. However, the difference in cold-response mechanism... Leaf rolling and discoloration are two chilling-injury symptoms that are widely used as indicators for the evaluation of cold tolerance at the seedling stage in rice. However, the difference in cold-response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se two traits remains unknown. In the present study, a cold-tolerant rice cultivar, Lijiangxintuanheigu, and a cold-sensitive cultivar, Sanhuangzhan-2, were subjected to low-temperature treatments and physiolog-ical and genome-wide gene expression analyses were conducted. Leaf rolling occurred at temperatures lower than 11℃, whereas discoloration appeared at moderately low temperatures such as 13℃. Chlorophyll contents in both cultivars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t 13℃, but not altered at 11℃. In contrast, the relative water content and relative electrolyte leakage of both cultivar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t 11℃, but did not change at 13℃. Expression of genes associated with calcium signaling and abscisic acid (ABA) degradation was significantly altered at 11℃ in comparison with 25℃ and 13℃. Numerous genes in the DREB, MYB, bZIP, NAC, Zinc finger, bHLH, and WRKY gene families were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Many aquaporin genes and the key genes in trehalose and starch synthesis were down regulated at 11℃ in comparison with 25℃ and 13℃.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two chilling injury symptoms are temperature-specific and are controlled by different mechanisms. Cold-induced leaf rolling is associated with calcium and ABA signaling pathways and is regulated by multiple transcriptional regulators. The suppression of aquaporin genes and reduced accumulation of soluble sugars under cold stress results in a reduction in cellular water potential and consequently leaf roll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ce(Oryza sativa L.) Cold-induced LEAF yellowing Cold-induced LEAF rolling PHYSIOLOGICAL analysis GENOME-wide expression profiling
下载PDF
矿井瞬变电磁透视探测技术响应特征研究与应用
3
作者 李毛飞 姜志海 +4 位作者 刘树才 童雪瑞 陈尚斌 高兆丰 代琦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76-1988,共13页
针对大采长/超宽工作面内部隐蔽地质异构体常规地球物理探测难的问题,揭示了对侧发射接收的瞬变电磁透视探测电磁响应机制。采用理论研究、数值模拟和实测数据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式,对瞬变电磁透视探测技术电磁场扩散特征、数据影响机... 针对大采长/超宽工作面内部隐蔽地质异构体常规地球物理探测难的问题,揭示了对侧发射接收的瞬变电磁透视探测电磁响应机制。采用理论研究、数值模拟和实测数据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式,对瞬变电磁透视探测技术电磁场扩散特征、数据影响机制以及探测能力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受地空边界的影响,全空间长条形发射回线瞬态电磁场扩散与半空间电磁场扩散不同,全空间状态下感应电动势极值长期位于发射线圈中心位置,无法直接沿用地面“烟圈效应”进行处理解释;对侧发射接收的瞬变电磁透视早期数据主要受一次磁场的影响,具有较高的左右低阻异常分辨能力和探测能力,晚期数据与同侧发射接收数据产生机制相同,为发射线圈附近产生的二次场相互感应扩散形成,其分辨能力和探测能力相对较弱;相较于同侧发射接收的瞬变电磁法,对侧发射接收的瞬变电磁透视技术结合早晚期数据,可以很好的区分低阻异常体相对于发射线圈和接收点的空间位置;低阻异常体越靠近发射线圈,对侧接收的早期数据受到的影响越大,晚期数据影响时间段有所增加,但影响程度越小,越靠近接收点所在巷道,其影响特征相反,以此可以粗略判断低阻异常体沿工作面切向的位置。早晚期数据相结合的瞬变电磁透视探测技术,能更加精细地解译工作面内部及附近隐蔽突水地质异构体的空间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变电磁透视 大采长工作面 一次磁场 感应磁场 水害防治
下载PDF
四川龙门山强震区特大泥石流综合防控技术体系研究
4
作者 高路 赵松江 +2 位作者 杨涛 胡卸文 余斌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24年第4期13-24,共12页
强震区泥石流表现出群沟暴发、范围广、持续时间长、规模大、危害重、防治难等特点,文章以强震区数十条典型特大泥石流沟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分析统计、试验验证及示范工程应用等方法,开展了典型泥石流沟特点及其防治工程效果研究... 强震区泥石流表现出群沟暴发、范围广、持续时间长、规模大、危害重、防治难等特点,文章以强震区数十条典型特大泥石流沟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分析统计、试验验证及示范工程应用等方法,开展了典型泥石流沟特点及其防治工程效果研究,构建了强震区特大泥石流综合防控技术体系,形成了强震区特大泥石流勘查设计技术和防控关键技术体系。勘查设计体系在现有勘查技术基础上提出震裂物源识别新技术、堵塞系数分项取值新思路等;根据泥石流沟谷形态将强震区泥石流分为窄陡型和宽缓型;防控关键技术体系针对不同沟谷形态的泥石流分别进行综合防控关键技术探讨实践,统筹考虑了窄陡型和宽缓型泥石流沟上游、中游、下游沟谷特征。组合多种综合防控措施,建立了“起动控源→过程控量→末端控灾”逐级控制的强震区特大泥石流综合防控体系。结果可为强震区泥石流综合防控提供技术支撑,也可为非震区泥石流综合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强震区 综合防控体系 震裂物源 堵塞系数 窄陡型 宽缓型
下载PDF
检修车轨道位置与导流板对扁平箱梁涡振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黄林 董佳慧 +1 位作者 王骑 廖海黎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35-545,共11页
为研究检修车轨道位置与导流板对宽体扁平箱梁断面涡振性能的影响,以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大跨度宽体扁平钢箱梁悬索桥)为背景,通过1∶25节段模型风洞试验测试了主梁的涡振响应,并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CFD)对断面的二维流场进行了模拟... 为研究检修车轨道位置与导流板对宽体扁平箱梁断面涡振性能的影响,以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大跨度宽体扁平钢箱梁悬索桥)为背景,通过1∶25节段模型风洞试验测试了主梁的涡振响应,并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CFD)对断面的二维流场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增大检修车轨道与主梁底板边缘之间距离l能够显著提高宽体扁平钢箱梁的涡振性能,当l≥Wb/6(Wb为主梁底部宽度)时,可完全消除宽体扁平箱梁在各风攻角下的涡激振动;在检修车轨道处设置17°倾角的内侧或双侧导流板均能够显著抑制梁体的涡激振动,且抑制效果相同,当l≥Wb/10时,布置导流板可完全消除梁体的涡激振动;增大检修车轨道与主梁底板边缘之间距离以及设置导流板均是通过消除断面下游斜腹板处的尾流漩涡,从而降低梁体受到的周期性涡激力,达到抑制主梁涡振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体扁平钢箱梁 涡激振动 气动措施 检修车轨道 计算流体动力学(CFD) 大比例尺节段模型
下载PDF
激光诱导氮掺杂石墨烯宽光谱光电探测器
6
作者 王雨童 韩春蕊 +2 位作者 柯常军 范元媛 周翊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6-45,共10页
石墨烯作为一种新型半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光学透明度和机械性能,自发现以来备受研究者关注。特别是石墨烯的零带隙狄拉克色散关系赋予其特殊的光电性质,如宽带光吸收和高载流子迁移率,使得石墨烯基光电探测器具有宽广谱检测和... 石墨烯作为一种新型半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光学透明度和机械性能,自发现以来备受研究者关注。特别是石墨烯的零带隙狄拉克色散关系赋予其特殊的光电性质,如宽带光吸收和高载流子迁移率,使得石墨烯基光电探测器具有宽广谱检测和快速响应能力。然而,传统的石墨烯制备方法包括机械剥离法、化学气相沉积法和氧化还原法等存在产量低、设备昂贵、工艺复杂和化学污染等问题。除此之外,单层石墨烯光吸收率和载流子寿命短,严重影响了石墨烯光电探测器的响应度。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文中采用一步激光刻蚀法在三聚氰胺-聚酰亚胺复合薄膜上原位诱导生成氮掺杂的多孔石墨烯,制备了光响应增强的石墨烯宽光谱探测器。这种激光直写的制备工艺效率高、成本低、无污染,可快速制备石墨烯光电探测器。经测试,该探测器在630 nm可见光辐照下的光响应度为2.17 mA·W^(-1),相比未掺杂的激光诱导石墨烯光电探测器的响应度提高了一个数量级。此外,该探测器在343 nm紫外和1 550 nm红外波段都具有光响应能力,响应度分别为3.06、2.63 mA·W^(-1)。该方法为简单、高效、低成本制备高性能石墨烯基光电器件提供了可行性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诱导石墨烯 光电探测器 氮掺杂 宽光谱探测
下载PDF
桅杆结构随机风振疲劳研究 被引量:26
7
作者 邓洪洲 屠海明 王肇民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9-23,共5页
桅杆结构随机风振疲劳是宽带随机疲劳过程。本文基于结构宽带随机疲劳理论 ,给出桅杆结构随机风振疲劳分析方法。结合桅杆模型风洞试验结果 ,得出桅杆结构宽带随机疲劳分析的谱宽参数ε和修正系数λ。最后 ,通过一个工程算例 ,进一步给... 桅杆结构随机风振疲劳是宽带随机疲劳过程。本文基于结构宽带随机疲劳理论 ,给出桅杆结构随机风振疲劳分析方法。结合桅杆模型风洞试验结果 ,得出桅杆结构宽带随机疲劳分析的谱宽参数ε和修正系数λ。最后 ,通过一个工程算例 ,进一步给出用等效应力法、等效窄带法及雨流法计算桅杆结构风振疲劳分析过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桅杆结构 风振疲劳 宽带随机过程 宽带疲劳分析 风洞试验
下载PDF
沙漠区域输电问题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31
8
作者 邓鹤鸣 李勇杰 +5 位作者 蔡炜 张伟 邬雄 张龙钦 阮江军 孙海顺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850-3861,共12页
我国西北沙漠地区能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和电力送端,但是区域内存在的沙尘暴极端环境,给电网建设及运行维护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此整理并总结了沙漠区域与输电相关的研究现状,提出了沙漠区域输电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主要包括:... 我国西北沙漠地区能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和电力送端,但是区域内存在的沙尘暴极端环境,给电网建设及运行维护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此整理并总结了沙漠区域与输电相关的研究现状,提出了沙漠区域输电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主要包括:回顾了沙漠区域电力外绝缘的研究进展,分析表明沙漠区域强风和强污秽仍是电力外绝缘的重要影响因素;综述了沙尘暴对输变电设备损伤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建立沙漠模拟环境来研究风致振动、风沙侵蚀等对电力设备的可靠性影响;总结了沙尘暴监测的技术发展,建议发展卫星遥感、雷达监测以及光纤传感等技术来建立沙尘暴的电网监测预警机制以及应急防御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区域 输电线路 广域监测 绝缘子 金具磨损 风致振动
下载PDF
电磁脉冲作用下自由空间线缆的感应开路电压 被引量:11
9
作者 陈海林 陈彬 +1 位作者 李正东 段艳涛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3-96,共4页
运用时域有限差分法结合基于Kirchhoff积分的近/远场变换,计算了高功率微波(HPM)和超宽带(UWB)电磁脉冲作用下自由空间不同长度线缆上感应的开路电压,分析了感应电压峰值和线缆长度之间的变化关系以及入射波波形参数对其影响。计算结果... 运用时域有限差分法结合基于Kirchhoff积分的近/远场变换,计算了高功率微波(HPM)和超宽带(UWB)电磁脉冲作用下自由空间不同长度线缆上感应的开路电压,分析了感应电压峰值和线缆长度之间的变化关系以及入射波波形参数对其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辐射场电场强度为50 kV.m-1的HPM和UWB作用在线缆上可以感应出几百V到数十kV的脉冲电压;感应电压的峰值与线缆长度之间并不是单调线性增加的关系;HPM的载频越高,感应电压峰值越小;UWB的脉冲宽度越宽,感应电压峰值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域有限差分 电磁脉冲 感应电压 超宽带
下载PDF
形变对Ti_(44)Ni_(47)Nb_9宽滞后形状记忆合金应力诱发马氏体相变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2
10
作者 何向明 戎利建 +2 位作者 闫德胜 姜志民 李依依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721-725,共5页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系统研究了在(Ms+30℃)温度下拉伸形变对Ti44Ni47Nb9形状记忆合金应力诱发马氏体(SIM)相变行为的影响. DSC测量表明, SIM相变为一微观不均匀过程,当形变量达到约14%时, SIM相变过程结束.在形变试样的第一次加...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系统研究了在(Ms+30℃)温度下拉伸形变对Ti44Ni47Nb9形状记忆合金应力诱发马氏体(SIM)相变行为的影响. DSC测量表明, SIM相变为一微观不均匀过程,当形变量达到约14%时, SIM相变过程结束.在形变试样的第一次加热过程中, SIM的逆转变开始温度As和相变潜热均随着形变量的增加先增加后略有降低;而逆转变温度间隔随着形变量的增加略有增加,但和热诱发马氏体相比, SIM的逆转变温度间隔明显变窄.此宽滞后现象为一次性效应.在随后加热循环中的相变潜热、第一次冷却过程中马氏体相变开始温度以及第二次加热过程中逆转变开始温度均随着形变的增加而缓慢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Ni-Nb形状记忆合金 形变 应力诱发马氏体 相变潜热 宽滞后
下载PDF
同轴电缆强电磁脉冲辐照下的终端负载响应规律 被引量:15
11
作者 潘晓东 魏光辉 +1 位作者 李新峰 卢新福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828-2835,共8页
为清楚得到设备互联电缆在超宽带辐照条件下的耦合响应规律,以典型射频同轴电缆为受试对象,将电缆终端连接的设备等效为集总负载,通过对其进行超宽带辐照效应试验,分析了受试电缆长度、终端负载状态等对同轴电缆终端负载响应规律的影响... 为清楚得到设备互联电缆在超宽带辐照条件下的耦合响应规律,以典型射频同轴电缆为受试对象,将电缆终端连接的设备等效为集总负载,通过对其进行超宽带辐照效应试验,分析了受试电缆长度、终端负载状态等对同轴电缆终端负载响应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同轴电缆对电磁辐照响应具有选频特性,终端负载响应电压的峰值出现在电缆相对长度为1/2的整数倍的频点;同轴电缆受到超宽带辐照后,感应皮电流通过转移阻抗转化为芯线与屏蔽层之间的差模感应电压,而这一感应电压源的内阻就是同轴电缆的特性阻抗;同轴电缆终端等效负载阻值的变化不会对电磁脉冲辐照响应波形产生影响,但影响其响应电压峰-峰值的大小,终端负载与等效感应电压源内阻上的电压响应满足分压原理;屏蔽室内部采用不同长度的连接电缆时,受试电缆超宽带辐照终端负载响应电压相近、峰值响应频点基本相同,说明了屏蔽室内连接电缆的长度对受试电缆超宽带辐照终端负载的响应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轴电缆 超宽带(UWB)辐照 终端负载 响应规律 感应电压源 转移阻抗
下载PDF
芝麻AQP家族的全基因组序列鉴定及其特征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吴向阳 程朝泽 +1 位作者 吕高强 王心宇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844-1858,共15页
【目的】从芝麻全基因组中分离鉴定水通道蛋白AQP(aquaporin)家族基因,并进行系统进化关系、连锁群定位、基因结构、跨膜结构域和亚细胞定位预测、保守性氨基酸残基以及青枯雷尔氏菌诱导表达分析,为芝麻AQP的功能研究与利用奠定基础。... 【目的】从芝麻全基因组中分离鉴定水通道蛋白AQP(aquaporin)家族基因,并进行系统进化关系、连锁群定位、基因结构、跨膜结构域和亚细胞定位预测、保守性氨基酸残基以及青枯雷尔氏菌诱导表达分析,为芝麻AQP的功能研究与利用奠定基础。【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结合芝麻基因组注释信息,鉴定芝麻AQP家族成员序列信息,并用InterPro逐一进行验证。利用ClustalW2对芝麻、拟南芥和水稻的AQP以及马铃薯的XIPs进行多序列比对,用MEGA6.0构建进化树。通过MapInspect和Gene Structure Display Server 2.0进行连锁群定位和基因结构分析。采用ProtParam、WoLF PSORT和TMHMM Server v.2.0在线工具预测芝麻水通道蛋白的分子质量和等电点、亚细胞定位及跨膜结构域。通过芝麻、拟南芥和水稻AQP及马铃薯XIPs的蛋白多序列比对结果推测NPA基序、ar/R滤器及P1—P5的氨基酸残基。利用前期研究获得的转录组测序结果进行青枯雷尔氏菌诱导表达分析,并通过qRT-PCR技术对差异表达较为明显的12个芝麻AQP进行验证。【结果】系统分析鉴定了36个芝麻AQP家族基因,根据多序列比对及系统进化分析将其分为5个亚家族:13个质膜内在蛋白(PIP)、12个液胞膜内在蛋白(TIP)、8个类NOD26膜内在蛋白(NIP)、2个膜内在小分子碱性蛋白(SIP)和1个未知内在蛋白(XIP),其中有34个基因定位在12个连锁群上。同一亚家族成员在基因结构、蛋白序列、亚细胞定位预测及保守性氨基酸残基等方面都较为相似。青枯雷尔氏菌诱导表达分析显示,NIPs、SIPs和XIPs表达无明显变化,部分PIPs和TIPs能够响应青枯菌诱导。SiPIP1;2、SiPIP1;3、SiPIP2;3和SiPIP2;4受青枯菌诱导后表达上调,SiPIP1;3和SiPIP2;3为持续上调,而SiPIP1;2和SiPIP2;4的表达先下调后上调;与之相反,表达下调较为显著的有SiPIP1;4、SiPIP2;1、SiPIP2;6、SiTIP1;1、SiTIP1;3、SiTIP2;1及SiTIP2;2。上述差异表达基因的qRT-PCR验证结果与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结论】通过全基因组分析,在芝麻中鉴定出36个AQP家族基因,分为5个亚家族,分布于12个连锁群上,大部分基因具有1—4个内含子(除SiNIP1;2有7个内含子外)。根据ar/R滤器和P1—P5氨基酸残基组成类型,预测不同亚家族AQP可能识别的底物。青枯菌诱导表达分析表明,部分PIPs和TIPs成员的表达发生了显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AQP基因家族 全基因组鉴定 系统进化 诱导表达
下载PDF
考虑非高斯和宽带修正的桅杆风振疲劳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徐建波 邓洪洲 王肇民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889-892,共4页
基于结构随机疲劳理论 ,给出了桅杆结构随机风振疲劳的分析方法 .在分析过程中考虑了桅杆结构在风荷载作用下响应的非高斯性以及宽带的影响 .得到了由非高斯性对桅杆疲劳引起的修正系数λ1和宽带因素引起的修正系数λ2 .最后 ,结合一个... 基于结构随机疲劳理论 ,给出了桅杆结构随机风振疲劳的分析方法 .在分析过程中考虑了桅杆结构在风荷载作用下响应的非高斯性以及宽带的影响 .得到了由非高斯性对桅杆疲劳引起的修正系数λ1和宽带因素引起的修正系数λ2 .最后 ,结合一个工程实例 ,给出了桅杆结构疲劳寿命计算的详细过程 .结果表明 ,与其他频域内的计算方法相比 ,该理论计算结构累积疲劳损伤的结果更加精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桅杆结构 风振疲劳 非高斯性 宽带随机过程
下载PDF
宽体扁平钢箱梁气动力特性及涡振性能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杨阳 张亮亮 +1 位作者 吴波 符健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0-75,共6页
针对宽体扁平钢箱梁对风作用比较敏感的情况,以寸滩长江大桥主桥[(250+880+250)m双塔单跨悬索桥,加劲梁宽高比为12]为背景,采用风洞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其钢箱梁气动力特性和涡振性能进行研究。通过节段模型风洞试验测试其在... 针对宽体扁平钢箱梁对风作用比较敏感的情况,以寸滩长江大桥主桥[(250+880+250)m双塔单跨悬索桥,加劲梁宽高比为12]为背景,采用风洞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其钢箱梁气动力特性和涡振性能进行研究。通过节段模型风洞试验测试其在不同风速和风攻角下的静力三分力系数变化情况及0°、±3°、±5°、±7°7种风攻角下的涡振响应,并通过软件模拟加劲梁断面周围压强随风攻角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该宽体扁平钢箱梁在不同风速下的静力三分力系数十分接近,雷诺数对其影响较小,加劲梁断面具备气动稳定的必要条件,气动性能良好;风攻角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断面迎、背风侧及上、下方压力差,导致静力三分力系数变化;该梁对风攻角变化敏感,大风攻角作用下扭转涡振响应变化幅度大于竖向响应变化幅度,更容易发生大范围大振幅涡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索桥 宽体扁平钢箱梁 风洞试验 有限元法 静力三分力系数 涡振 风攻角
下载PDF
我国大跨度闸门应用趋势与抗振对策 被引量:18
15
作者 严根华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34-142,共9页
在分析我国大跨度闸门研制开发进展、应用现状和趋势的基础上,指出大跨度闸门的研发和应用既丰富和提高了我国水利工程建设水平和挡泄水结构的多样性,又表明我国的金属结构设计和制造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但由于结构尺寸的增大和运行方式... 在分析我国大跨度闸门研制开发进展、应用现状和趋势的基础上,指出大跨度闸门的研发和应用既丰富和提高了我国水利工程建设水平和挡泄水结构的多样性,又表明我国的金属结构设计和制造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但由于结构尺寸的增大和运行方式的不同,闸门结构的流激振动问题也日益突出,成为影响工程安全运行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之一.为此,文中阐述了各类新型闸门的运行特征和流激振动特点,给出闸门结构的动态优化和振动控制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度闸门 应用趋势 流激振动 抗振对策
下载PDF
顾及星端多径改正的北斗观测网精密相对定位 被引量:1
16
作者 阮仁桂 魏子卿 贾小林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1-134,140,共5页
给出了顾及星端多径(SIMP)改正的BDS精密相对定位非差观测模型,利用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多GNSS测站的BDS数据,采用网解的模式进行相对定位实验。结果表明,在SIMP改正之后,固定非GEO卫星之间的双差模糊度可显著提高定位精度。在N、E... 给出了顾及星端多径(SIMP)改正的BDS精密相对定位非差观测模型,利用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多GNSS测站的BDS数据,采用网解的模式进行相对定位实验。结果表明,在SIMP改正之后,固定非GEO卫星之间的双差模糊度可显著提高定位精度。在N、E、U方向的7 d重复精度可分别达到3.0、3.3和10.2 mm;与不固定模糊度的结果相比分别提高了18.2%、30.8%和16.7%。特别注意到,在固定了宽巷模糊度之后,涉及GEO卫星的窄巷双差模糊度不具有整数特性。对这些双差模糊度进行固定将使定位精度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端多径 宽巷模糊度 窄巷模糊度 双差 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
下载PDF
TRPV1受体参与脊髓电刺激对外周伤害性信息传递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培培 杨菲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0-26,共7页
目的:脊髓电刺激(spinal cord stimulation,SCS)可以有效缓解临床上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症状,但其镇痛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利用大鼠脊神经损伤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和在体电生理技术,探讨脊髓TRPV1受体在SCS所引发的脊髓背角伤害性信息传递... 目的:脊髓电刺激(spinal cord stimulation,SCS)可以有效缓解临床上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症状,但其镇痛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利用大鼠脊神经损伤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和在体电生理技术,探讨脊髓TRPV1受体在SCS所引发的脊髓背角伤害性信息传递抑制中的作用。方法:36只成年雄性SD大鼠,行左侧L5脊神经结扎剪断术(spinal nerve ligation,SNL),造模后3~4周时随机分成两批各18只进行在体电生理实验。第一批18只分成三组用于记录脊髓背角浅层的局部诱发场电位(local field potential,LFP):SCS+vehicle组(n=6),SCS+AMG9810组(TRPV1拮抗剂,脊髓表面给药,50 mg/100μl,n=6),SCS+RTX组(TRPV1激动剂,背根神经节注射,200 ng/10μl,n=6);第二批18只分成三组用于记录脊髓背角深层的广动力范围(wide dynamic range,WDR)神经元:SCS+vehicle组(n=6),SCS+AMG9810组(n=6),SCS+RTX组(n=6)。观察SNL模型中SCS对脊髓节段伤害性传递是否起到抑制作用,以及使用AMG9810阻断TRPV1或RTX清除外周TRPV1对这种抑制作用的影响。结果:给予5 min 50 Hz的SCS可以显著抑制LFP中的C纤维诱发场电位(C-fiber evoked field potential,C-LFP),而局部给予AMG9810能够部分阻断SCS的抑制作用,在RTX处理后的大鼠中SCS无法抑制C-LFP。同样参数的SCS也可以显著抑制WDR神经元的C纤维成分,但是给予AMG9810或RTX处理没有减弱SCS对WDR神经元的抑制作用。结论:在脊髓背角,特别是外周神经末梢上的TRPV1受体参与了SCS对脊髓背角浅层伤害性信息传递的抑制,但没有参与SCS对脊髓背角深层伤害性信息传递的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电刺激 神经病理性疼痛 TRPV1受体 C纤维诱发场电位 广动力范围神经元
下载PDF
BDS伪距偏差改正对UPD估计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徐运 李昕 《测绘工程》 CSCD 2018年第4期29-33,40,共6页
针对BDS伪距偏差严重影响UPD估计的问题,提出基于单站伪距偏差改正的UPD估计方法,并利用香港地区18个连续运行参考站2016-01-04至2016-01-13的数据进行UPD估计,详细分析BDS卫星伪距偏差改正前后的宽巷和窄巷UPD特性。结果表明:BDS卫星... 针对BDS伪距偏差严重影响UPD估计的问题,提出基于单站伪距偏差改正的UPD估计方法,并利用香港地区18个连续运行参考站2016-01-04至2016-01-13的数据进行UPD估计,详细分析BDS卫星伪距偏差改正前后的宽巷和窄巷UPD特性。结果表明:BDS卫星伪距偏差会对宽巷UPD的结果引入将近0.5个整周的偏差,降低宽巷和窄巷UPD的数据利用率,改正伪距偏差后,宽巷UPD的一致性、数据利用率以及残差分布均得到显著提高,窄巷UPD的估计结果尤其是数据利用率也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距偏差 多路径组合 宽巷模糊度 窄巷模糊度 UPD估计
下载PDF
不同结晶形态聚乳酸单轴拉伸过程的WAXS研究
19
作者 刘建叶 张师军 +1 位作者 张丽英 白弈青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3-16,共4页
通过二维广角X射线散射对具有相同结晶度但不同结晶形态聚乳酸的单轴拉伸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较小的球晶和较薄的原始晶片有利于应力诱导熔融,可使对应样品达到更大的拉伸应变和更高的结晶取向度,此外,较高拉伸温度有利于初始晶... 通过二维广角X射线散射对具有相同结晶度但不同结晶形态聚乳酸的单轴拉伸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较小的球晶和较薄的原始晶片有利于应力诱导熔融,可使对应样品达到更大的拉伸应变和更高的结晶取向度,此外,较高拉伸温度有利于初始晶片的破坏和纤维状晶体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单轴拉伸 取向诱导结晶 晶片厚度 二维广角X射线散射
下载PDF
正常肺组织急性重离子照射后基因标志物分析
20
作者 耿继武 周兆明 +7 位作者 山常国 文磊 刘浩 成杰 周美娟 陈龙华 蔡林波 周成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9年第2期136-141,共6页
目的:探索急性重离子辐射后早期差异表达的基因,以期查找出可提示重离子辐射的潜在基因标志物。方法:采用8~10周龄C57BL6雌性小鼠,随机分为照射组(12.5 Gy)和空白对照组(0 Gy),分组进行重离子全肺野照射或假照,于照射后2、24 h提取肺组... 目的:探索急性重离子辐射后早期差异表达的基因,以期查找出可提示重离子辐射的潜在基因标志物。方法:采用8~10周龄C57BL6雌性小鼠,随机分为照射组(12.5 Gy)和空白对照组(0 Gy),分组进行重离子全肺野照射或假照,于照射后2、24 h提取肺组织,借助基因芯片进行全基因组转录水平分析;予以实验动物梯度剂量照射,观察重离子敏感基因在照后第7天的量效关系。结果:小鼠肺组织经重离子照射后2 h,Trp53inp1、Phlda3、Ddit4l、Gtse1、Sesn2、Bbc3、Mdm2、Ptp4a1、Pmaip1与Osgin1等基因mRNA表达水平出现与辐射相关的显著增加;而同一时间点,Wisp2、IL33、Dido1、Efcab4a、Myo1f等5个基因显著下调。在照射后24 h,Phlda3、Ddit4l、Trp53inp1、Gtse1、Sesn2、Exoc4、Ephx1、Thyn1、Ei24等9个基因表达水平也出现了显著上升;而Gpihbp1、Sla、Hist1h3ah、Stc1、Cd2等5个基因则出现显著下调。急性期重离子辐射敏感基因在7 d梯度剂量照射实验被证实呈显著剂量依赖性上升趋势。结论:研究发现Trp53inp1、Phlda3、Sesn2、Gtse1与Ddit4l等5个可作为检测肺组织受到高线性能量传递射线辐射后发生应激反应的潜在基因标志物,这些应激反应辐射敏感基因仍有待在基因表达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粒子射线 应激反应 放射性肺损伤 全基因组分析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