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wide-narrow row arrangement in mechanical pot-seedling transplanting and plant density on yield formation and grain quality of japonica rice 被引量:28
1
作者 HU Qun JIANG Wei-qin +7 位作者 QIU Shi XING Zhi-peng HU Ya-jie GUO Bao-wei LIU Guo-dong GAO Hui ZHANG Hong-cheng WEI Hai-ya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5期1197-1214,共18页
Mechanical pot-seedling transplanting is an innovatively developed transplanting method that has the potential to replace mechanical carpet-seedling transplanting. However, the initial pot-seedling transplanting machi... Mechanical pot-seedling transplanting is an innovatively developed transplanting method that has the potential to replace mechanical carpet-seedling transplanting. However, the initial pot-seedling transplanting machine lacked optimized density spacing and limited yield potential for japonica rice. Therefore, ascertaining the optimized density by wide-narrow rows and the appropriate transplanting method for yield formation and grain quality of japonica rice is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high-quality rice production. Field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using two japonica rice cultivars Nanjing 9108 and Nanjing 5055 under three transplanting methods in 2016 and 2017: mechanical pot-seedling transplanting with wide-narrow row(K, average row spacing of 30 cm);equidistant row(D, 33 cm×12 cm);and mechanical carpet-seedling transplanting(T, 30 cm×12.4 cm). In addition, five different density treatments were set in K(K1–K5, from 18.62×10~4 to 28.49×10~4 hills ha^(–1)).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ighest yield was produced by a planting density of 26.88×104 hills ha^(–1) in mechanical pot-seedling transplanting with wide-narrow row with a greater number of total spikelets that resulted from significantly more panicles per area and slightly more grain number per panicle, as compared with equidistant row, and yield among density in wide-narrow row showed a parabolic trend. Compared with mechanical carpet-seedling transplanting, the treatment of the highest yield increased yield significantly, which was mainly attributed to the larger sink size with improved filled-grain percentage and grain weight, higher harvest index, and increased total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especially the larger amount accumulated from heading stage to maturity stage. With the density in wide-narrow row decreasing, processing quality, appearance quality, and nutrition quality were all improved, whereas amylose content and the taste value were decreased. Compared with mechanical carpet-seedling transplanting, mechanical pot-seedling transplanting improved processing quality and nutrition quality, but decreased amylose content and deteriorated appearance quality.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mechanical pot-seedling transplanting with wide-narrow row coupling produced a suitable planting density of 26.88×10~4 hills ha^(–1) and may be an alternative approach to improving grain yield and quality for japonica r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nsity grain quality JAPONICA rice transplanting methods wide-narrow row yield formation
下载PDF
Tillering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Varieties of Double-season Rice under Different Mechanical Transplanting Modes
2
作者 李木英 黄程宽 +2 位作者 谭雪明 潘晓华 石庆华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6年第11期2602-2610,共9页
A total of 8 early-season and late-season rice varieties with different growth periods were selected, and their tillering characteristics under wide-narrow row and equal row .transplanting modes were studied. The resu... A total of 8 early-season and late-season rice varieties with different growth periods were selected, and their tillering characteristics under wide-narrow row and equal row .transplanting modes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ength of slow growth phase was related to the performance of transplanter; the ef- fect of mechanical transplanting on tillering of early-season rice was greater than that of late-season rice; Compared with late-season rice, early-season rice showed later tillering and longer tillering period; the tiller number per plant and effective panicle number per plant differed greatly among different varieties of double-season ric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same transplanting density, the tillers of rice under wide- narrow row transplanting mode appeared rapidly and disappeared slowly, and wide- narrow row transplanting mode improved tillering, effective panicle number and yield of rice; different varieties of double-season rice showed different adaptability to me- chanical transplanting, and the varieties with short growth period, strong tilledng a- bility and more effective panicles per plant were more suitable for mechanical trans- planting; the effect of mechanical transplanting on rejuvenation of rice could be im- proved by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transplan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uble-season rice Equal row mechanical transplanting wide-narrow row mechanical transplanting Tillering characteristics
下载PDF
杂交粳稻申优28全程机械化高产高效制种技术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程灿 曹黎明 +10 位作者 朱建华 况慧云 王在满 牛付安 周继华 储黄伟 张安鹏 邓宏中 罗忠永 张克红 孙滨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3-106,共4页
申优28是以BT型不育系申21A与恢复系申恢26-28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粳稻新组合。申优28制种时,通过调节双亲的生长发育,确保了父母本花期高度相遇。研究了父母本均机插条件下不同父母本行比及母本株距对申优28制种产量的影响,以及在父本机... 申优28是以BT型不育系申21A与恢复系申恢26-28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粳稻新组合。申优28制种时,通过调节双亲的生长发育,确保了父母本花期高度相遇。研究了父母本均机插条件下不同父母本行比及母本株距对申优28制种产量的影响,以及在父本机插(行距25cm)-母本机直播(行距20 cm)条件下,母本不同株距对申优28制种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父母本均机插条件下,父母本行比2︰8~10、行株距25 cm×14 cm时制种产量高;父本机插-母本机直播条件下,以株距16 cm时制种产量高。通过以上优化栽培方式,确保了杂交粳稻制种高产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粳稻 申优28 父本机插-母本机直播一体机 全程机械化 行株距 制种 产量
下载PDF
变行距水稻钵苗移栽机移栽装置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8
4
作者 蔡金平 刘木华 +3 位作者 肖丽萍 林金龙 叶洋洋 杨红飞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0-59,共10页
针对现有水稻钵苗移栽机移栽行距固定、不能适应南方双季稻区不同行距移栽农艺要求的问题,在歩距式水稻插秧机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取苗轨迹简单、实用及性能可靠的变行距钵苗移栽装置。根据钵苗最佳拔取角度与取、投苗位置要求,确定取苗... 针对现有水稻钵苗移栽机移栽行距固定、不能适应南方双季稻区不同行距移栽农艺要求的问题,在歩距式水稻插秧机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取苗轨迹简单、实用及性能可靠的变行距钵苗移栽装置。根据钵苗最佳拔取角度与取、投苗位置要求,确定取苗运动轨迹,设计取苗连杆机构,建立运动学模型,并应用Matlab对机构模型进行优化设计;根据取苗连杆机构运动参数与钵苗下落姿态的要求,设计苗夹开合与旋转运动控制凸轮,并进行取苗连杆机构与苗夹机构之间运动同步性的运动仿真分析;为满足钵苗经过输苗筒后下落至水田时刻的一致,以保证移栽时钵苗株距均匀性,对输苗筒的关键结构进行了理论分析及设计;进行不同取苗速度、不同行距的移栽试验,平均取苗成功率达到89.96%,平均倒苗率3.45%,表明该装置具有较好的移栽效果,可应用于水稻钵苗变行距移栽作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钵苗移栽 变行距 移栽装置
下载PDF
宽窄行配置对机插中晚稻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5
5
作者 朱德泉 储婷婷 +3 位作者 武立权 张顺 何海兵 张俊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102-112,共11页
为了探讨不同行距配置对机插单季中稻和双季晚稻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以单季中稻丰两优香1号和徽两优898以及双季晚稻镇稻18和上农粳2号4个品种为材料,开展了等行距25、30 cm,宽窄行20 cm+30 cm、25 cm+30 cm、25 cm+35cm共5种机插水... 为了探讨不同行距配置对机插单季中稻和双季晚稻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以单季中稻丰两优香1号和徽两优898以及双季晚稻镇稻18和上农粳2号4个品种为材料,开展了等行距25、30 cm,宽窄行20 cm+30 cm、25 cm+30 cm、25 cm+35cm共5种机插水稻行距配置对比试验,分析了插秧后不同品种水稻农艺性状和产量,对不同品种机插水稻的株高、叶面积指数、茎蘖动态、干物质累积量、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在5种行距配置下,各生育期株高受品种遗传特性影响,不同行距配置间差异不显著,叶面积指数、茎蘖数和干物质累积量在不同行距配置间差异极显著(P<0.01),但各品种机插水稻生长特性随行距配置变化趋势不同,单季中稻品种叶面积指数、分蘖稳定后的茎蘖数、分蘖成穗率、干物质累积量和生长率均在宽窄行25 cm+35 cm配置下最大,且随着行距配置的增大而增大,而双季晚稻品种各项生长指标则在宽窄行20 cm+30 cm配置下最大,且随行距配置增大而减小。2)在产量构成因素中,受行距配置影响较大的是有效穗数(变异系数1.93%~7.50%)、穗粒数(变异系数1.58%~6.08%)和结实率(变异系数0.86%~4.54%),较小的是千粒质量(变异系数0.81%~2.70%)和穗长(变异系数0.89%~2.82%)。3)单季中稻在宽窄行25 cm+35 cm配置下产量最高,双季晚稻则在宽窄行20 cm+30 cm配置下产量最高,各产量构成因素峰值基本与产量峰值接近。研究结果可为安徽省沿江江淮地区机插单季中稻和机插双季晚稻配套品种选用及栽植行距设置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机械化 栽培 行距 机插稻 产量 群体生长率
下载PDF
适宜机插株行距促进水稻生长提高产量 被引量:20
6
作者 崔思远 曹光乔 +1 位作者 张文毅 朱晓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37-43,共7页
为了比较不同行距插秧机的作业效果,以及机插秧不同株行距组合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在江苏靖江、张家港和黄海农场3地进行了连续2 a田间定位试验。每个试验点设置行株距分别为:30 cm×11 cm、25 cm×14 cm、25 cm×11 c... 为了比较不同行距插秧机的作业效果,以及机插秧不同株行距组合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在江苏靖江、张家港和黄海农场3地进行了连续2 a田间定位试验。每个试验点设置行株距分别为:30 cm×11 cm、25 cm×14 cm、25 cm×11 cm 3种株行距组合处理,3次重复。结果表明,在水稻漏插率方面,2012年30 cm×11 cm(行距×株距)处理最高,25 cm×11 cm(行距×株距)处理最低,2013年30 cm×11 cm(行距×株距)处理仍最高,25 cm×14 cm(行距×株距)处理最低。窄行距大株距有利于降低水稻漏插率,但在伤秧率、倒秧率方面和每穴平均株数方面,3个品种的不同处理之间均无统一规律;分蘖稳定后各试验点茎蘖数均为30 cm×11 cm(行距×株距)处理最高,25 cm×11 cm(行距×株距)处理最低,大株行距有利于促进水稻分蘖;产量方面各处理每公顷有效穗数30 cm×11 cm(行距×株距)处理<25 cm×11 cm(行距×株距)处理,其他产量构成因素差异不显著,最终各处理实际产量表现为25 cm×11 cm(行距×株距)处理较好,故插秧机行株距为25 cm×11 cm较适合于江苏省水稻机械化种植。该研究可为江苏省水稻插秧机机具选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农作物 生长 株行距 插秧效果 茎蘖动态
下载PDF
插秧量与行距配置对北方杂交稻和常规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4
7
作者 王建林 徐正进 衣先众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31-637,共7页
比较了在不同插秧量和行距配置方式下杂交稻和常规稻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杂交稻穗大、粒多、千粒重大、经济系数高、灌浆持续期长、同化物向籽粒转移比率高。杂交稻比常规稻平均增产7.27%。但不同类型品种适宜的栽培方式不同:杂交稻适... 比较了在不同插秧量和行距配置方式下杂交稻和常规稻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杂交稻穗大、粒多、千粒重大、经济系数高、灌浆持续期长、同化物向籽粒转移比率高。杂交稻比常规稻平均增产7.27%。但不同类型品种适宜的栽培方式不同:杂交稻适宜插单苗,而常规稻适宜插3苗;不论是杂交稻还是常规稻,直立穗型和半直立穗型品种适宜等行距栽培以减少群体漏光,弯曲穗型品种适宜宽窄行栽培以改善中下层叶片的光照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秧量 行距配置 移栽方式 杂交稻 常规稻 产量
下载PDF
南方双季稻区小行距插秧机的改进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8
8
作者 陈立才 黄芳 +5 位作者 李艳大 舒时富 江向荣 贺捷 王水发 尹国庆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83-187 192,192,共6页
针对300mm行距插秧机在南方双季稻区栽插行距过大、穴数过少及不能充分发挥机插稻的增产潜力问题,在300mm行距插秧机结构的基础上,通过机械优化设计和田间农艺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其插植部箱体、苗箱、支架(包括左右支架和中间支架)和浮... 针对300mm行距插秧机在南方双季稻区栽插行距过大、穴数过少及不能充分发挥机插稻的增产潜力问题,在300mm行距插秧机结构的基础上,通过机械优化设计和田间农艺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其插植部箱体、苗箱、支架(包括左右支架和中间支架)和浮板4个关键部位技术参数改进设计,研制出了适合南方双季稻区作业的2ZS-488B型(264mm行距)插秧机,并于2012-2013年在江西省2个试验点进行不同早晚稻品种机插行距的大田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该插秧机作业性能稳定,漂秧率、伤秧率和漏插率分别为1.55%、2.68%和1.93%,相对均匀度合格率为89.54%。与300mm行距插秧机相比,其产量平均增产529.43kg/hm2,平均增产率达8.57%。该研究结果创新了南方双季稻区新的机械化栽插方式,有利于农机农艺的有效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秧机 双季稻 改进设计
下载PDF
行距和穴内插秧密度对寒地粳稻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忠臣 刘海英 +5 位作者 高红秀 王露露 徐振华 曲莹 孙静 金正勋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24期100-105,共6页
为了明确寒地粳稻优质高产栽培的最佳行距和穴内插秧密度,以优质粳稻品系‘东农09-51’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行距和穴内插秧密度及其互作效应对寒地粳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行距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加工品质... 为了明确寒地粳稻优质高产栽培的最佳行距和穴内插秧密度,以优质粳稻品系‘东农09-51’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行距和穴内插秧密度及其互作效应对寒地粳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行距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加工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性状及RVA特性(除了回冷恢复值)都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穴内插秧密度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加工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性状及RVA特性(除了最低粘度和最终粘度)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二者互作效应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加工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性状及RVA特性都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其中处理A2B2的产量为最高,为9775kg/hm2,但其蒸煮食味品质并不是最佳的,较A3B2和A2B3处理稍差,这一点与RVA谱特性分析结果是一致的。从高产和优质的协调以及高效角度考虑,首先要充分利用行距和穴内插秧密度的互作效应,行株距30cm×10cm、穴内插秧4棵/穴更有利于提高寒地粳稻产量和改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距 穴内插秧密度 寒地粳稻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席草宽行窄株栽培法与产量结果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秦道珠 徐明岗 +1 位作者 黄平娜 高菊生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6年第11期128-131,共4页
在湖南祁阳第四纪红壤母质发育的稻田进行席草宽窄行栽培试验的结果表明,“宽行窄株”适宜密度以30cm×15cm和25cm×15cm规格最佳,其生物产量分别为13.20t/hm2、12.76t/hm2,比常规栽培增产23.5%和19.3%,差异极显著。“宽行窄株... 在湖南祁阳第四纪红壤母质发育的稻田进行席草宽窄行栽培试验的结果表明,“宽行窄株”适宜密度以30cm×15cm和25cm×15cm规格最佳,其生物产量分别为13.20t/hm2、12.76t/hm2,比常规栽培增产23.5%和19.3%,差异极显著。“宽行窄株”栽培法的基本原理:适当缩小株距,放宽行距;保证席草密植和基本苗数,增加单位面积有效茎针数;其增产的主要因素是发挥边行优势,协调个体与群体的发育,解决密植高产的矛盾。席草移栽期和收割期盆栽试验表明,席草移栽期以10月中旬最佳,移栽期推后则生物产量下降;席草适宜的收割期在7月上中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席草 宽行窄株 移栽期 收获期 生物产量
下载PDF
行距无级可调毯面钵体苗摆栽机构的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3
11
作者 奚小波 张剑峰 +3 位作者 缪宏 张瑞宏 金亦富 赵荔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9,共6页
设计了一种无需改变育秧体系而实现行距无级可调的毯面钵体苗摆栽机构,其包括曲柄连杆式分插机构、传动机构、带式输送机构、行距无级调节机构以及扶正机构。机构利用曲柄连杆式分插机构主动轴提供动力,利用链轮组、锥齿轮组进行增速。... 设计了一种无需改变育秧体系而实现行距无级可调的毯面钵体苗摆栽机构,其包括曲柄连杆式分插机构、传动机构、带式输送机构、行距无级调节机构以及扶正机构。机构利用曲柄连杆式分插机构主动轴提供动力,利用链轮组、锥齿轮组进行增速。毯面钵体苗通过曲柄连杆式分插机构分取,由带有特殊挡块的皮带传输与加速并在扶正机构的作用下完成的摆栽。研制了行距无级可调毯面钵体苗摆栽样机并进行了田间作业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机具可顺利完成毯面钵体苗的栽植工作,伤秧率、直立度、漏秧率、均匀度合格率等性能指标均符合水稻栽植要求,行距可在22~33cm之间无级调节,机具可适应多种栽植行距及作业速度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摆栽机构 行距无级可调 毯面钵体苗 设计 试验
下载PDF
秧龄与宽窄行移栽对单季晚粳常优1号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朱普平 陈留根 +1 位作者 盛婧 薛新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7216-7217,共2页
[目的]为水稻超高产栽培提供相关技术依据。[方法]以杂交粳稻常优1号为研究对象,研究秧龄与行距配置对水稻群体、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小苗移栽可促进水稻及早分蘖,形成大穗,且群体干物质积累快,从而提高产量;宽窄行栽培由于... [目的]为水稻超高产栽培提供相关技术依据。[方法]以杂交粳稻常优1号为研究对象,研究秧龄与行距配置对水稻群体、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小苗移栽可促进水稻及早分蘖,形成大穗,且群体干物质积累快,从而提高产量;宽窄行栽培由于窄行水稻植株间过早产生竞争,不利于水稻群体的早发,从而导致减产。[结论]小苗移栽有利于水稻高产,宽窄行不利于水稻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秧龄 宽窄行
下载PDF
基于ADAMS的行距无级可调钵苗栽秧机构运动仿真 被引量:2
13
作者 奚小波 张剑峰 +3 位作者 叶盛勇 缪宏 赵荔 张瑞宏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59-162,共4页
行距无级可调钵苗栽秧机构包括取苗放苗机构、传动机构、带式输送机构、行距无级调节机构以及扶正机构,此机构可实现水稻钵苗栽植行距在22-33cm范围内无级调节。本文以25cm行距为例,运用ADAMS仿真软件对钵苗在各栽秧机构中的运动及受... 行距无级可调钵苗栽秧机构包括取苗放苗机构、传动机构、带式输送机构、行距无级调节机构以及扶正机构,此机构可实现水稻钵苗栽植行距在22-33cm范围内无级调节。本文以25cm行距为例,运用ADAMS仿真软件对钵苗在各栽秧机构中的运动及受力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钵苗的入土速度大小约为4083-53mm/s,带式输送机构的输秧时间约为0.101±0.004s,钵苗所受皮带的最大作用力为0.0395N,说明此机构能够满足钵苗栽植的速度及受力要求,且不会造成漏苗及钵体碎裂等现象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秧机构 钵苗 行距无级可调 ADAMS
下载PDF
不同类型水稻品种机插适宜行距及株距配置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吴文革 陈刚 +3 位作者 许有尊 蔡海涛 周永进 吴然然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15年第2期41-46,共6页
在长江中下游一季稻区,选择矮秆穗数型、中秆穗粒兼顾型和高秆超大穗型等三种类型的杂交籼稻品种,采用营养土作为育秧基质、播种流水线平盘育秧,本田设置25.0、30.0和33.0cm等3种行距,配置120、15.0和18.0cm三种株距,计9种组合.每穴2~... 在长江中下游一季稻区,选择矮秆穗数型、中秆穗粒兼顾型和高秆超大穗型等三种类型的杂交籼稻品种,采用营养土作为育秧基质、播种流水线平盘育秧,本田设置25.0、30.0和33.0cm等3种行距,配置120、15.0和18.0cm三种株距,计9种组合.每穴2~3本基本苗模拟机插;比较三种类型水稻品种在9种栽插密度下的分蘖与成穗、产量及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水稻品种机插适宜的株行距不同:矮秆穗数型品种,机插适宜的株行距配置为25cm×12cm;中秆穗粒兼顾型的品种,机插采取30cm×15cm的株行距配置较为合理;高秆超大穗型的品种,机插可采用33cm× (15~18) cm的株行距配置.扩行稀植有利于大穗型超级稻品种增产潜力发挥,而矮秆穗型品种栽插适宜行距应对目前主流插秧30cm固定行距进行调减,根据水稻品种类型进行株行距配置,有利于塑造合理群体结构、协调产量构成而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品种类型 超级稻 机插 株行距配置 栽插密度
下载PDF
长海带海区暂养与栽培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泽宇 范春江 +1 位作者 曹淑青 由学策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1999年第1期16-21,共6页
报道了长海带幼苗暂养及海区栽培技术方面的研究结果。10 月上旬出库20 c m 左右的长海带幼苗经过1 个月的海区暂养长度可达30 c m 以上。在水温19 ~15 ℃范围内, 幼苗出库暂养的时间越早, 其生长速度越快, 暂养... 报道了长海带幼苗暂养及海区栽培技术方面的研究结果。10 月上旬出库20 c m 左右的长海带幼苗经过1 个月的海区暂养长度可达30 c m 以上。在水温19 ~15 ℃范围内, 幼苗出库暂养的时间越早, 其生长速度越快, 暂养所需时间越短。11 月上旬分苗的长海带幼苗经过在大连海区6 个月的栽培生长成为长102 m , 宽40 cm 的成藻, 显示出藻体大、生长速度快、适温范围广、晚熟等优良性状。长海带最适栽培深度为15 m , 最适栽培株距为15 c m 。在11 月1 日~12 月10 日期间分苗时间越早, 其产量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海带 幼苗暂养 分苗 海区栽培 栽培深度
下载PDF
移栽行距和密度对新稻36号叶面积指数及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朱小霞 王奉斌 +6 位作者 文孝荣 唐福森 袁杰 张燕红 赵志强 布哈丽且木 蔡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33期11648-11649,共2页
[目的]为新疆水稻品种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选用新疆自育的水稻品种新稻36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移栽行距与种植密度对其叶面积指数及干物质积累分配的影响。[结果]不同移栽行距和密度处理下,新稻36号全生育期LAI呈... [目的]为新疆水稻品种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选用新疆自育的水稻品种新稻36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移栽行距与种植密度对其叶面积指数及干物质积累分配的影响。[结果]不同移栽行距和密度处理下,新稻36号全生育期LAI呈单峰曲线,干物质积累量呈上升趋势,且干物质积累量与干物质分配比率因不同移栽行距、密度处理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在适宜的行距下,光合有效辐射强,叶面积指数达最高值,干物质积累量大。[结论]在生产上,要获得新稻36号高产,必须适宜密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稻36号 移栽行距 密度 叶面积指数 干物质积累
下载PDF
窄行距插秧机田间试验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凰 叶春 +1 位作者 杨敏丽 蔡强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52-155,共4页
本文针对南方双季稻区的常规稻种植是否应该减小机插行距的问题,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在30cm和25cm行距下,设计了不同行距同株距和不同行距同穴数两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显示,当株距在13cm时,25 cm行距的产量要明显高于30 cm;株距在18... 本文针对南方双季稻区的常规稻种植是否应该减小机插行距的问题,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在30cm和25cm行距下,设计了不同行距同株距和不同行距同穴数两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显示,当株距在13cm时,25 cm行距的产量要明显高于30 cm;株距在18 cm时,30 cm行距的产量要高于25 cm。当穴数在1.4万穴/667 m2和1.6万穴/667m2时,30cm行距的产量均高于25cm。从产量、经济性、标准化等多方面综合考虑,虽然肯定局部地区尝试缩小行距的做法,但30cm行距插秧机依然是今后的主流机型,不宜大范围进行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行距 插秧机 田间试验 产量
下载PDF
不同行距对机插秧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邱枫 王科峰 +2 位作者 吴建国 顾明柯 郁寅良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32期12570-12571,共2页
[目的]探讨机插秧适宜的栽插密度。[方法]12011~2012年以常规粳稻南粳46为试验材料,采用两种不同行距的插秧机进行栽插,研究不同行距对产量的影响。[结果]8行25cm栽插行距比6行30cm栽插行距具有较明显的增产优势,主要表现在密度、... [目的]探讨机插秧适宜的栽插密度。[方法]12011~2012年以常规粳稻南粳46为试验材料,采用两种不同行距的插秧机进行栽插,研究不同行距对产量的影响。[结果]8行25cm栽插行距比6行30cm栽插行距具有较明显的增产优势,主要表现在密度、基本苗和成穗数增加,对穗型的影响较小,可显著提高单位面积总颖花量,从而提高单产。[结论]该研究可为机插秧的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粳稻 机插秧 行距 产量
下载PDF
面向自动化移栽的新型番茄育苗移栽机械设计 被引量:1
19
作者 卢华 纳斯哈提 +2 位作者 叶德军 咸丽 胡斌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2014年第5期174-177,共4页
现有番茄育苗移栽机械主要使用人力进行育苗输送,难以适应大面积番茄育苗移栽的自动化工作要求。提出了基于新型输送结构的番茄育苗移栽机械,通过挡板式输送带、落苗机构、行走机构以及行距调整机构设计,实现了番茄育苗高效自动化移栽,... 现有番茄育苗移栽机械主要使用人力进行育苗输送,难以适应大面积番茄育苗移栽的自动化工作要求。提出了基于新型输送结构的番茄育苗移栽机械,通过挡板式输送带、落苗机构、行走机构以及行距调整机构设计,实现了番茄育苗高效自动化移栽,并且具有育苗行距和株距可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育苗移栽机 落苗方式 行距
下载PDF
烟草移栽机烟苗株距的控制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亮亮 马斋爱拜 刘园伟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67-170,共4页
移栽是烟叶生产的关键工序之一,而影响烟草移栽的主要因素是移栽的烟苗疏密不一。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利用AT89s51系列单片机对烟草移栽机的机械投苗系统进行了改造。该系统通过传感器把烟苗的株距的数值反馈给控制系统,再通过执行来... 移栽是烟叶生产的关键工序之一,而影响烟草移栽的主要因素是移栽的烟苗疏密不一。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利用AT89s51系列单片机对烟草移栽机的机械投苗系统进行了改造。该系统通过传感器把烟苗的株距的数值反馈给控制系统,再通过执行来进行投苗。我们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可以看出,该系统的株距都平均在500mm左右,株距均匀统一,符合农民要求,因此使用该系统不仅提高了移栽的稳定,而且提高了烟苗前期的育苗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栽机 单片机 株距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