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CMS-WA育性对播栽温度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林强 郑燕梅 +3 位作者 谢鸿光 蔡秋华 王颖姮 张建福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8-25,共8页
[目的]本文旨在分析播栽温度对水稻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性(wild abortive type 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CMS-WA)的影响,为不育系选育、提纯、繁殖和制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置16.8、21.2、24.5、27.3、30.1℃5个播栽温度,在自... [目的]本文旨在分析播栽温度对水稻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性(wild abortive type 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CMS-WA)的影响,为不育系选育、提纯、繁殖和制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置16.8、21.2、24.5、27.3、30.1℃5个播栽温度,在自然温度梯度压力下,选择3个不同微效恢复基因数量的野败型(wild abortion type,WA)不育系珍汕97A、龙特浦A和京福1A,以嵌合颖花率和黑染花粉率为指标进行对比研究,应用回归模型和主效可加互作可乘模型(additive main effects and multiplicative interaction,AMMI),分析不育系花粉育性的变化动态。[结果]随着播栽期的推迟,不育系播始历期缩短,生育进程加快,有效积温总体呈先升后降趋势,表现感温性。播栽温度在20.1~30.1℃时能提高不育系黑染花粉率和嵌合颖花率,呈正效应。随着播栽温度的上升,3个不育系的黑染花粉率和嵌合颖花率总体上均表现上升趋势,龙特浦A响应极显著,京福1A和珍汕97A表现不显著。珍汕97A花粉育性平均值较低,黑染花粉率和嵌合颖花率分别为1.398%和5.628%,其基因型互作效应主成分轴(interaction principal component axis,ICPA1)值分别为-1.632和-1.512,表明其不育性稳定,花粉育性对播栽温度敏感度低;龙特浦A和京福1A花粉育性平均值较高,二者的黑染花粉率分别为9.836%和7.580%,嵌合颖花率分别为14.788%和11.810%,黑染花粉率基因型IPCA1数值分别为1.114和0.518,嵌合颖花率基因型IPCA1数值分别为0.133和1.379,表明其不育性较不稳定,花粉育性对播栽温度变化相对敏感。[结论]根据温度对不育系育性影响的变化规律,对于温度敏感型的不育系,宜采取早繁早制的措施,保证种子纯度。在不育系选育和遗传提纯上,应在微效恢复基因高效表达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可及早剔除不合格单株或株系,以获得不育性较稳定后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野败型 CMS 播栽温度 育性
下载PDF
水稻CMS-WA微效恢复基因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林强 郑燕梅 +1 位作者 张建福 谢华安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3年第9期872-875,共4页
为分析水稻育性微效恢复基因的表型遗传,以套袋自交结实率、嵌合颖花率和黑染花粉率为指标考查野败型(WA)不育系珍汕97A、龙特浦A和京福1A的育性在3个转育高世代中的表现。研究结果:黑染花粉粒的出现与微效恢复基因有关,导致不育系自交... 为分析水稻育性微效恢复基因的表型遗传,以套袋自交结实率、嵌合颖花率和黑染花粉率为指标考查野败型(WA)不育系珍汕97A、龙特浦A和京福1A的育性在3个转育高世代中的表现。研究结果:黑染花粉粒的出现与微效恢复基因有关,导致不育系自交结实,从而产生杂株;采取遗传提纯等方法可以排除部分微效恢复基因,达到提纯和去杂的目的,若要完全将其排除,在理论和实践上是不可能的;嵌合颖花率适合作为微效恢复基因遗传分析的量化指标,为进一步研究其分子遗传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野败型 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育性
下载PDF
水稻恢复系SSSLW23-19-06-06-11对WA-CMS的遗传模式分析
3
作者 蔡健 蔡鲲鹏 +1 位作者 范可章 卢良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5期27-28,34,共3页
[目的]研究恢复系SSSL W23-07-06-01-09中的恢复基因Rf3和Rf4对于野败型不育细胞质的遗传模式。[方法]以野败型不育系博白A为母本,恢复系SSSLW23-07-06-01-09(Rf3Rf3/Rf4Rf4)为父本杂交,采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连续回交的方法构建BC3F2... [目的]研究恢复系SSSL W23-07-06-01-09中的恢复基因Rf3和Rf4对于野败型不育细胞质的遗传模式。[方法]以野败型不育系博白A为母本,恢复系SSSLW23-07-06-01-09(Rf3Rf3/Rf4Rf4)为父本杂交,采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连续回交的方法构建BC3F2群体,从中选择携带基因型Rf3Rf3/Rf4Rf4、rf3rf3/Rf4Rf4的单株,考察其花粉和小穗育性。[结果]恢复系SSSLW23-07-06-01-09中的恢复基因对于WA型不育系博白A表现出质量-数量性状的遗传。在恢复系SSSLW23-07-06-01-09中,除主效恢复基因Rf3和Rf4外,微效基因或者修饰基因也表现出对于博白A的恢复性作用,且效应较大。[结论]为水稻杂种优势研究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恢复系 野败型 恢复基因
下载PDF
Structural variations of a new fertility restorer gene,Rf20,underlie the restoration of wild abortive-type 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 in rice
4
作者 Shufeng Song Yixing Li +15 位作者 Mudan Qiu Na Xu Bin Li Longhui Zhang Lei Li Weijun Chen Jinglei Li Tiankang Wang Yingxin Qiu Mengmeng Gong Dong Yu Hao Dong Siqi Xia Yi Pan Dingyang Yuan Li Li 《Molecular Plant》 SCIE CSCD 2024年第8期1272-1288,共17页
The discovery of a wild abortive-type(WA)cytoplasmic male sterile(CMS)line and breeding its restorer line have led to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three-line hybrid rice,contributing considerably to global food security.H... The discovery of a wild abortive-type(WA)cytoplasmic male sterile(CMS)line and breeding its restorer line have led to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three-line hybrid rice,contributing considerably to global food security.However,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underlyingfertility abortion and the restoration of CMs-WA lines remain largely elusive.In this study,we cloned a restorer gene,Rf2o,following a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analysis of the core parent lines of three-line hybrid rice.We found that Rf20 was present in all core parental lines,but different haplotypes and structural variants of its gene resulted in differences in Rf2o expression levels between sterileand restored lines.Rf20 could restorepollen fertility in the CMS-WA line and was found to be responsible for fertility restoration in some CMs lines under high temperatures.In addition,we found that Rf20 encodes a pentatricopeptide repeat protein that competes with WA352 for binding with COX11.This interaction enhances Cox11's function as a scavenger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which in turn restores pollenfertility.Collectively,ourstudysuggestsanewactionmodeforpentatricopeptide repeatproteins inthe fertilityrestorationofCMs lines,providing an essential theoretical basisforbreedingrobustrestorer lines and for overcoming high temperature-induced fertility recovery of some CMS li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X11 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 rf20 wa352 wild abortion
原文传递
Molecular identification of the cytoplasmic male sterile source from Dongxiang wild rice(Oryza rufipogon Griff.) 被引量:1
5
作者 YAN Song ZHU Shan +4 位作者 MAO Ling-hua HUANG Ren-liang XIONG Hong-liang SHEN Lin-jun SHEN Xian-hua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8期1669-1675,共7页
The use of cytoplasm male sterility (CMS) is crucial for three-line hybrid seed production. Two types of CMS have been discovered from Dongxiang wild rice, namely the wild abortion type CMS (CMS-WA) and the Dongxi... The use of cytoplasm male sterility (CMS) is crucial for three-line hybrid seed production. Two types of CMS have been discovered from Dongxiang wild rice, namely the wild abortion type CMS (CMS-WA) and the Dongxiang wild type CMS (CMS-DW). In this study, we show the molecular identification of the two types of CMS in Dongxiang wild rice. WA352, which conferred CMS-WA, was not detected in Dongxiang wild iice, implying Dongxiang wild rice does not carry the CMS- WA source. Further analysis of WA352 in DYIA, a CMS-DW line, by PCR amplification and sequencing, revealed two insertion-deletion polymorphisms occurred in CMS-DW compared to WA352 of CMS-WA. It was reported that WA352 was comprised of an unknown origin sequence and partial sequences of three open reading frames (ORFs), orf284, orf224 and orf288. The 42-bp insertion was located between the two segments of orf224 and orf288, which created a new chimeric ORF, orf216. This new ORF was also detected in CMS-HL. Based on the 9-bp deletion in orf284, a specific mitochon- drial marker of DW-M1 was developed, which could be used to specifically distinguish the DW-type source. Moreover, semi-quantitative RT-PCR analysis preliminarily suggested that both orf216 and orf284 could be considered as candidates for CMS-DW. These findings present a preliminary understanding of CMS-DW at the molecular lev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ngxiang wild rice cytoplasm male sterile wa352 orf216 orf284 mitochondrial marker
下载PDF
Differential RNA Editing of Mitochondrial Genes in WA-Cytoplasmic Based Male Sterile Line Pusa 6A, and Its Maintainer and Restorer Lines
6
作者 Umakanta NGANGKHAM Swarup Kumar PARIDA +1 位作者 Ashok Kumar SINGH Trilochan MOHAPATRA 《Rice science》 SCIE CSCD 2019年第5期282-289,共8页
RNA editing changes the nucleotides at the transcript level of mitochondrial genes which results in synthesis of functional proteins.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find the editing sites which could be implicated in male ... RNA editing changes the nucleotides at the transcript level of mitochondrial genes which results in synthesis of functional proteins.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find the editing sites which could be implicated in male fertility restoration and to develop editing based markers for differentiation of 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 and maintainer lines from each other.DNA and RNA from young panicles were isolated from three-line system of hybrid rice PRH10,wild abortive(WA)cytoplasm based male sterile(A line Pusa 6A),maintainer(B line Pusa 6B)and restorer(R line PRR78)lines.Pusa 6A and PRR78 having the same WA cytoplasm are allo-nuclear and iso-cytpolasmic lines.The genomic and cDNA amplicons for eight mitochondrial genes(18SrRNA,atp6,atp9,cobII,coxI,coxIII,nadI and rps3)were sequenced and compared.Differences in genomic and cDNA sequences were considered as editing.Two hundred and thirty editing sites having base substitution or insertion/deletion were identified with the highest in 18SrRNA(5.74%)and the lowest in coxI(0.60%).The highest editing sites were observed in fertile maintainer Pusa 6B followed by PRR78 and Pusa 6A,of which random five editing sites in five different rice mitochondrial transcripts namely atp9,cobII,coxIII,rps3 and 18SrRNA were chosen and validated through cleav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 sequence(CAPS)analysis and found to be partially edited in four genes.The identical editing sites of different mitochondrial genes from maintainer and restorer lines might reflect their possible contribution to fertility restoration of sterile WA cytopla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eav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 sequence 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 hybrid rice RNAediting mitochondrial gene wild abortive NUCLEOTIDE
下载PDF
野败型杂交水稻恢复基因的AFLP标记研究 被引量:31
7
作者 何光华 裴炎 +5 位作者 杨光伟 唐梅 谢戎 侯磊 杨正林 李永洪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04-310,共7页
选择汕优63 F_2的高可育株和高不育株分别建立 2个基因池,利用 AFLP标记技术对 2 池间的多态性进行了研究。分析表明,64组引物在两池间全部扩增出了稳定、清晰的带纹,共 计3 477条带。多数引物在基因池间未呈现多态... 选择汕优63 F_2的高可育株和高不育株分别建立 2个基因池,利用 AFLP标记技术对 2 池间的多态性进行了研究。分析表明,64组引物在两池间全部扩增出了稳定、清晰的带纹,共 计3 477条带。多数引物在基因池间未呈现多态性,只有引物组合E-AGC/M-CAA在基因池 间表现多态性,用双亲、F_1、F_2单株以及生产和育种上的骨干不育系与恢复系验证均表明这组 引物所揭示的多态性片段与恢复基因有关(命名为AP_1)。AP_1为单拷贝,与恢复基因间的距离 为 4.76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败型 杂交水稻 恢复基因 AFLP标记 结实率
下载PDF
野败型育性恢复基因在AA基因组野生稻中的分布与遗传 被引量:17
8
作者 李绍清 杨国华 +2 位作者 李绍波 朱英国 李阳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97-301,共5页
分析了野败型恢复基因在AA基因组野生稻的分布。结果表明:(1)在31份野生稻中,有16份含有恢复基因,分布频率达5 1 .6 %。(2 ) 6个AA基因组野生稻种中有4个种存在恢复基因,但主要集中于O rufipogon和O nivara。(3)在所鉴定的16份野生稻恢... 分析了野败型恢复基因在AA基因组野生稻的分布。结果表明:(1)在31份野生稻中,有16份含有恢复基因,分布频率达5 1 .6 %。(2 ) 6个AA基因组野生稻种中有4个种存在恢复基因,但主要集中于O rufipogon和O nivara。(3)在所鉴定的16份野生稻恢复系中,对野败型花粉育性恢复力大于80 %和5 0 %~80 %的各6份,小于5 0 %的4份;强恢复源主要来自印度次大陆的一年生野生稻O nivara中。(4)在随机选择的8份野生稻中,除w15含双基因外,其他的都只含有1对野败型恢复基因;对其中的6份野生稻的等位性分析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基因组野生稻 野败细胞质雄性不育 恢复基因 分布与遗传
下载PDF
佤族野生食用植物资源的民族植物学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刘川宇 杜凡 +3 位作者 汪健 郭淑萍 席赠濮 冷天鑫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2-49,共8页
沧源佤族自治县拥有142 820佤族人口,是云南省佤族分布最多的一个县。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查阅收集和整理,以当地佤族人为向导,运用民族植物学研究方法对沧源野生食用植物资源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沧源佤族民间传统食用野生植物有105种,隶... 沧源佤族自治县拥有142 820佤族人口,是云南省佤族分布最多的一个县。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查阅收集和整理,以当地佤族人为向导,运用民族植物学研究方法对沧源野生食用植物资源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沧源佤族民间传统食用野生植物有105种,隶属52科78属。根据民间的食用用途,当地民间野生食用植物可分为野生蔬菜、野果、调味品3种主要类型。其中可作为野生蔬菜食用的有69种,野果有34种,用于调料的植物有8种,野生食用植物以幼嫩枝叶(60.95%)和果类(39.05%)为主。佤族野生食用植物的传统知识,在食物新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沧源县 佤族 野生 食用植物 民族植物学 传统知识
下载PDF
无核葡萄与中国野生葡萄杂种胚发育和败育的细胞学研究 被引量:30
10
作者 王飞 王跃进 +2 位作者 周会玲 万怡震 杨进孝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1-65,共5页
 测定了无核葡萄品种及其杂种胚珠和浆果不同发育时期的重量和纵横径,并对其进行了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1)不同葡萄品种及杂种组合的胚发育、败育时期不同。(2)无核葡萄及其杂种的胚珠重量和纵横径增加到一定阶段时停止,而浆果在胚...  测定了无核葡萄品种及其杂种胚珠和浆果不同发育时期的重量和纵横径,并对其进行了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1)不同葡萄品种及杂种组合的胚发育、败育时期不同。(2)无核葡萄及其杂种的胚珠重量和纵横径增加到一定阶段时停止,而浆果在胚珠停止发育时仍继续发育。(3)细胞学观察发现,无核葡萄、有核葡萄及其杂种胚的发育都经历合子胚→多细胞时期→小球形胚→大球形胚→心形胚→鱼雷胚→成熟胚的各个时期。(4)胚败育的主要原因是合子胚发育不良,珠心、珠被细胞提早解体退化;胚乳不分裂或只进行1~2次分裂;授粉、受精不良。因此,在胚珠发育停止前,重量和纵横径最大且胚发育为心形胚时,对无核葡萄及其杂种进行胚挽救易获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种 无核葡萄 种胚 败育 横径 中国野生葡萄 胚珠 胚发育 合子 细胞
下载PDF
水稻恢复基因Rf3和Rf4聚合效应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蔡健 范海燕 +2 位作者 廖秋平 马同富 张桂权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0-26,共7页
为选育水稻野败型和夜公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的较强恢复系和分析恢复基因Rf3和Rf4的聚合效应,采用5个携带不同供体恢复基因Rf3和4个携带不同供体恢复基因Rf4的单片段代换系两两杂交,配制了11个杂交组合。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从这11个杂交... 为选育水稻野败型和夜公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的较强恢复系和分析恢复基因Rf3和Rf4的聚合效应,采用5个携带不同供体恢复基因Rf3和4个携带不同供体恢复基因Rf4的单片段代换系两两杂交,配制了11个杂交组合。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从这11个杂交组合的F2和F3群体中筛选鉴定6个携带基因型Rf3Rf3/Rf4Rf4的双片段聚合系和5个携带Rf3(Rf4)的次级单片段代换系。结果表明,对于野败型不育细胞质,这些双片段聚合系具有不同的恢复性。其中,携带基因型Rf3-4Rf3-4/Rf4-4Rf4-4的DSPL04-01/23-10P1、DSPL04-01/23-10P2和DSPL04-01/23-10P3的恢复性最强,携带基因型Rf3-4Rf3-4/Rf4-2Rf4-2的DSPL11-01/14-10P和DSPL22-01/14-10P的恢复性最弱,携带基因型Rf3-4Rf3-4/Rf4-3Rf4-3的DSPL22-01/27-10P的恢复性居中。5个次级单片段代换系代换片段的总长度为133.9 cM,长度分布范围为24.1~28.5 cM,平均长度为26.8 cM。利用恢复性最强的DSPL04-01/23-10P1及其相应的单片段代换系分别与野败型不育系‘珍汕97A’和夜公型不育系‘Y华农A’杂交,通过考察F1杂种株的花粉育性,研究DSPL04-01/23-10P1中的恢复基因Rf3和Rf4的聚合效应。DSPL04-01/23-10P1较其相应的单片段代换系能够提高F1杂种株的花粉育性,但差异不显著。结论:本研究选育的双片段聚合系中所聚合的来自不同供体的恢复基因Rf3和Rf4之间没有互作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单片段代换系 双片段聚合系 次级单片段代换系 野败型 夜公型
下载PDF
无核葡萄与中国野生葡萄杂种胚败育的某些生理生化变化 被引量:13
12
作者 王飞 王跃进 +1 位作者 万怡震 任杰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51-653,共3页
通过对无核葡萄、有核葡萄以及无核葡萄与中国野生葡萄杂种的胚珠进行离体培养 ,并结合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发现 :不同的无核葡萄及其杂种胚败育的时间不同 ,胚败育时 ,保护酶活性下降 ,反应膜脂过氧化水平的MDA含量上升 ,可溶性糖与可溶... 通过对无核葡萄、有核葡萄以及无核葡萄与中国野生葡萄杂种的胚珠进行离体培养 ,并结合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发现 :不同的无核葡萄及其杂种胚败育的时间不同 ,胚败育时 ,保护酶活性下降 ,反应膜脂过氧化水平的MDA含量上升 ,可溶性糖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降低 ,可溶性淀粉含量变化不大。进行胚挽救时 ,应根据不同的杂交组合 ,在最佳时间 ,即胚发育程度最高、MDA含量较低时取胚进行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核葡萄 中国 野生葡萄 杂种胚 败育 生理生化变化
下载PDF
籼型杂交水稻农艺性状的配合力研究 被引量:29
13
作者 张征 张雪丽 +4 位作者 莫博程 代志军 胡中立 李兰芝 郑兴飞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448-1457,共10页
如何有效利用杂种优势已成为水稻增产的关键。本研究按照NCII遗传交配设计,将三系野败型杂交水稻的恢复系和微核心种质构成的115份优异籼稻品种,分别与4个两系不育系及1个三系不育系测交,分析各农艺性状配合力、遗传力及相互关系。结果... 如何有效利用杂种优势已成为水稻增产的关键。本研究按照NCII遗传交配设计,将三系野败型杂交水稻的恢复系和微核心种质构成的115份优异籼稻品种,分别与4个两系不育系及1个三系不育系测交,分析各农艺性状配合力、遗传力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除单株有效穗数、主穗实粒数外,其他农艺性状一般配合力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除单株有效穗数外,其他各农艺性状特殊配合力差异也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同一组合的不同性状、同一亲本的不同组合所表现出的特殊配合力效应都有所不同,表明亲本的一般配合力水平与特殊配合力间没有固定的联系。在育种实践中,选取一般配合力高的亲本,同时兼具较高特殊配合力是获取高产杂交稻组合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三系野败型 NCII设计 配合力 杂种优势
下载PDF
应用微卫星标记定位水稻恢复系密阳46的主效和微效恢复基因 被引量:16
14
作者 李广贤 屠国庆 +2 位作者 张克勤 姚方印 庄杰云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06-510,共5页
应用由704个株系组成的珍汕97A/(珍汕97B/密阳46)F6测交群体,针对水稻第10染色体和第1、11染色体短臂构建了微卫星标记连锁图谱,检测到控制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的4个QTL,其中位于第10染色体长臂中下部的Rf4具有主效效应,位于第... 应用由704个株系组成的珍汕97A/(珍汕97B/密阳46)F6测交群体,针对水稻第10染色体和第1、11染色体短臂构建了微卫星标记连锁图谱,检测到控制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的4个QTL,其中位于第10染色体长臂中下部的Rf4具有主效效应,位于第1染色体短臂的Rf3具有较大效应,位于第10染色体长臂近着丝粒处的qRf10和第11染色体短臂近着丝粒处的qRf11表现出微效作用。研究还表明,在主效基因Rf4存在时,其他3个基因仍具有提高结实率的作用,但在Rf3和Rf4同时存在时,qRf10和qRf11的效应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 育性恢复基因 微卫星标记 基因定位
下载PDF
2种水稻不同细胞质雄性不育的恢复基因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蔡健 王敉敉 +3 位作者 兰伟 范可章 马同富 姜双林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73-78,87,共7页
【目的】由华南农业大学选育的水稻单片段代换系W11-09-02-07-02-03-01(W11-09-02-,Rf3Rf3/Rf4Rf4)对于野败型(WA)和矮败型(DA)细胞质雄性不育(CMS)系均具有较强的恢复性。单片段代换系W11-09-02-分别与WA-CMS和DA-CMS不育系组配,根据其... 【目的】由华南农业大学选育的水稻单片段代换系W11-09-02-07-02-03-01(W11-09-02-,Rf3Rf3/Rf4Rf4)对于野败型(WA)和矮败型(DA)细胞质雄性不育(CMS)系均具有较强的恢复性。单片段代换系W11-09-02-分别与WA-CMS和DA-CMS不育系组配,根据其BC3F2植株的花粉和小穗的育性,研究这2种不育细胞质的遗传关系、恢复基因Rf3和Rf4的遗传效应及单片段代换系W11-09-02-对这2种不育细胞质的遗传模式。【方法】选用WA-CMS、DA-CMS 2种细胞质的不育系博白A(BoA)和协青早A(XqA)为母本,以单片段代换系W11-09-02-为父本,采用单片段代换系W11-09-02-连续回交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方法,构建了2个具有单片段代换系W11-09-02-遗传背景的BC3F2群体,在这2个BC3F2群体中,筛选鉴定出携带基因型Rf3Rf3/Rf4Rf4、Rf3Rf3/rf4rf4、rf3rf3/Rf4Rf4和rf3rf3/rf4rf4的单株,并对其花粉和小穗的育性进行考察,最后利用201个多态性SSR标记对这些单株进行遗传背景分析。【结果】在单片段代换系W11-09-02-遗传背景下,WA-CMS的遗传效应大于DA-CMS,单片段代换系W11-09-02-中的恢复基因Rf4的遗传效应大于Rf3,而且这2个基因表现出累积效应。单片段代换系W11-09-02-中的恢复基因Rf3和Rf4,对WA-CMS和DA-CMS均表现出质量性状的遗传。【结论】DA-CMS的可恢复性优于WA-CMS,W11-09-02-中的恢复基因Rf4的遗传效应大于Rf3,这2个恢复基因对WA-CMS和DA-CMS表现出质量性状的遗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单片段代换系 野败型 矮败型 恢复基因
下载PDF
基于水稻单片段代换系的2个恢复基因恢复力的评价(英文) 被引量:2
16
作者 蔡健 张桂权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198-2205,共8页
由华南农业大学选育的水稻单片段代换系S15对于野败型(WA)和矮败型(DA)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均具有较强的恢复性。以野败型不育系博白A和矮败型不育系协青早A为母本,单片段代换系S15为父本杂交,采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连续回交的方法构建了2... 由华南农业大学选育的水稻单片段代换系S15对于野败型(WA)和矮败型(DA)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均具有较强的恢复性。以野败型不育系博白A和矮败型不育系协青早A为母本,单片段代换系S15为父本杂交,采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连续回交的方法构建了2个BC3F2群体。利用与第1、第10染色体上恢复基因Rf3和Rf4两侧紧密连锁的SSR标记,从这2个BC3F2群体中筛选携带基因型Rf3Rf3/rf4rf4和rf3rf3/Rf4Rf4的单株,观察这些单株花粉和小穗育性,并利用202个多态性SSR标记分析这些单株的遗传背景,结果表明:(1)在同一细胞核背景下(S15),DA型细胞质的可恢复性好于WA型细胞质,单片段代换系S15中的恢复基因Rf4的恢复力大于恢复基因Rf3的恢复力。(2)单片段代换系S15中的恢复基因对于WA型不育系博白A和DA型不育系协青早A表现出质量-数量性状的遗传。在单片段代换系S15中,除了主效恢复基因Rf3和Rf4外,微效基因或者修饰基因也表现出对于博白A和协青早A的恢复性作用,而且效应较大。(3)在构建的2个BC3F2群体中,携带基因型Rf3Rf3/rf4rf4和rf3rf3/Rf4Rf4单株的遗传背景片段数平均为1.0,对应于恢复基因Rf3和Rf4座位的代换片段平均长度分别为12.9cM和18.4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 野败型(wa) 矮败型(DA) 恢复基因(Rf)
下载PDF
利用极大似然法分析野败型杂交籼稻恢复基因的遗传 被引量:7
17
作者 何光华 朱云发 +4 位作者 裴炎 杨光伟 谢戎 杨正林 李永洪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4-18,共5页
利用极大似然法和EM算法对野败型杂交籼稻恢复性的主基因进行了探 测。结果表明,恢复性由两对主基因控制,两对恢复基因间表现显性上位性互作, 两对基因的作用存在强弱之分,强恢复基因的加性效应是弱基因的2倍。
关键词 野败型杂交水稻 恢复基因 极大似然法 EM算法
下载PDF
水稻单片段代换系对两种不育细胞质恢复性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蔡健 代资举 +5 位作者 朱海涛 曾瑞珍 张泽民 王敉敉 马同富 张桂权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5-152,共8页
由华南农业大学植物分子育种实验室选育的水稻单片段代换系S42对野败型(WA型)和夜公型(Y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均具有较强的恢复性。以野败型不育系珍汕97A和Y型不育系Y华农A为母本,单片段代换系S42为父本进行杂交,采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由华南农业大学植物分子育种实验室选育的水稻单片段代换系S42对野败型(WA型)和夜公型(Y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均具有较强的恢复性。以野败型不育系珍汕97A和Y型不育系Y华农A为母本,单片段代换系S42为父本进行杂交,采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连续回交的方法构建了两个BC3F2群体。利用与第1、10染色体上恢复基因Rf3和Rf4两侧紧密连锁的SSR标记,从这两个BC3F2群体中筛选携带有基因型Rf3Rf3/rf4rf4和rf3rf3/Rf4Rf4的单株,对这些单株进行花粉和小穗育性观察,并利用205个多态性SSR标记对这些单株进行遗传背景分析,结果表明:1)在同一细胞核背景下(S42),WA型不育细胞质的可恢复性好于Y型不育细胞质,单片段代换系S42中的恢复基因Rf4的恢复力大于Rf3;2)单片段代换系S42中的恢复基因对于珍汕97A和Y华农A表现出质量-数量性状的遗传。在单片段代换系S42中,除了主效恢复基因Rf3和Rf4外,微效基因或者修饰基因也表现出对珍汕97A和Y华农A的育性恢复作用,而且效应较大;3)在构建的两个BC3F2群体中,基因型Rf3Rf3/rf4rf4和rf3rf3/Rf4Rf4单株的遗传背景片段数平均为1.1,对应于恢复基因Rf3和Rf4座位的代换片段平均长度分别为14.5cM和17.4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单片段代换系 野败型 Y型 恢复基因
下载PDF
杂交籼稻恢复系恢复基因的遗传及等位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梁康迳 王乃元 杨仁崔 《福建农学院学报》 CSCD 1990年第4期397-402,共6页
以黑染花粉率辅以稻株形态观察作为鉴定育性的指标,对野败胞质杂交籼稻的5个恢复系进行恢复基因遗传分析.结果表明,IR_(24),IR_(30),圭630,印尼矮禾,泰引1号均具有2对独立主效显性恢复基因 Rf_1Rf_1Rf_2Rf_2,其中 Rf_1基因的作用大于 Rf... 以黑染花粉率辅以稻株形态观察作为鉴定育性的指标,对野败胞质杂交籼稻的5个恢复系进行恢复基因遗传分析.结果表明,IR_(24),IR_(30),圭630,印尼矮禾,泰引1号均具有2对独立主效显性恢复基因 Rf_1Rf_1Rf_2Rf_2,其中 Rf_1基因的作用大于 Rf_2;F_2分离模式为13:2:1.等位测验表明,5个恢复系的 Rf_1基因互为等位.同时,讨论了恢复基因在育种计划中的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杂交稻 遗传 恢复系 基因
下载PDF
伊犁不同类型野生杏花期冻害及座果率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侯冬花 萨拉木.艾尼瓦尔 +2 位作者 海利力.库尔班 古丽博斯坦.马合苏提 巴图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22-125,共4页
为探明影响野生杏花期冻害率、败育率和座果率高低的因素,对伊犁不同地区(四个县)及不同类型的野生杏调查研究结果显示:(1)冻害率在4个不同纬度地区间有显著差异。位于较低纬度的新源县冻害率最高(达57%),位于较高纬度的巩留县冻害率最... 为探明影响野生杏花期冻害率、败育率和座果率高低的因素,对伊犁不同地区(四个县)及不同类型的野生杏调查研究结果显示:(1)冻害率在4个不同纬度地区间有显著差异。位于较低纬度的新源县冻害率最高(达57%),位于较高纬度的巩留县冻害率最低(仅4.4%),败育率则是巩留县最高,与其他地区间差异极显著;(2)海拔高度为1300 m时的冻害率为21.4%,而其他高于或低于海拔1300 m的地区则都显著高于1300m处的冻害率,败育率在较低海拔(900 m)地区显著低于其他各海拔高度地区;(3)野生甜仁杏的冻害率显著低于野生苦仁杏,且其败育率也低于野生苦仁杏。座果率则是野生甜仁杏显著高于野生苦仁杏。综合分析得出野生杏花期受冻程度与纬度、海拔高度和杏树的类型有关,败育率和座果率则与纬度和海拔没有必然的相关性,而与其类型有关。野生甜仁杏的抗冻性较野生苦仁杏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杏 花期 冻害 败育率 座果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