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向·传播·再生:吹打乐IP开发路径探究——以安徽吹打乐为例
1
作者 宋延雷 《红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23-25,30,共4页
安徽吹打乐是八皖大地最具代表性的音乐艺术之一,历史悠久,风格独特。新时代下,安徽吹打乐传承和发展虽有明显改观,但是仍以外界帮扶为主,未能形成自身的造血机制,对此应及时树立起IP理念。通过对QQ音乐“国乐焕新”IP计划这一成功案例... 安徽吹打乐是八皖大地最具代表性的音乐艺术之一,历史悠久,风格独特。新时代下,安徽吹打乐传承和发展虽有明显改观,但是仍以外界帮扶为主,未能形成自身的造血机制,对此应及时树立起IP理念。通过对QQ音乐“国乐焕新”IP计划这一成功案例的深入学习和分析,总结该案例在内容、传播和衍生方面的成功经验,通过面向现代审美、构建传播体系、扩展产业链条,实现转向、传播和再生IP开发,促进这门古老艺术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吹打乐 IP开发 路径探究
下载PDF
冀中笙管乐的空间范围及其文化区的演变
2
作者 郗希 孙燕 《保定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66-71,共6页
冀中笙管乐的空间范围大致为北京以南,天津以西,沧州、定州一线以北的近三十个县(市、区),分布形态呈现典型的核心-外围-过渡圈状结构。其文化区包含核心区、外围区和过渡区三部分。核心区十分稳定未发生过改变,外围区和过渡区呈现先扩... 冀中笙管乐的空间范围大致为北京以南,天津以西,沧州、定州一线以北的近三十个县(市、区),分布形态呈现典型的核心-外围-过渡圈状结构。其文化区包含核心区、外围区和过渡区三部分。核心区十分稳定未发生过改变,外围区和过渡区呈现先扩张后收缩的变化趋势,其原因与传统的根植及环境的浸染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中笙管乐 文化区 鼓吹乐 乐种
下载PDF
时代化视域下安徽吹打乐发展路径探寻
3
作者 张静嘉 《红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43-46,共4页
安徽吹打乐历史悠久、类型丰富,是安徽最具有代表性的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其传承和发展境遇已大有改观,但我们还应将视角投向时代化表达,推动安徽吹打乐与时代的紧密融合上,使其体现出更加丰富的人文... 安徽吹打乐历史悠久、类型丰富,是安徽最具有代表性的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其传承和发展境遇已大有改观,但我们还应将视角投向时代化表达,推动安徽吹打乐与时代的紧密融合上,使其体现出更加丰富的人文价值,为其新时期的传承和发展开辟出广阔的新空间,使这门古老艺术在当代散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吹打乐 时代化表达 新策略
下载PDF
镇墓文、买地券与汉鼓吹曲《上邪》古辞的誓词结构
4
作者 曾智安 《求是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5-153,共9页
汉鼓吹曲《上邪》古辞独特的艺术特质主要源于其采用了中国早期盟誓文化中比较少见的条件型誓词结构。这种誓词结构主要流行于东汉以来的镇墓文、买地券之中。《上邪》古辞很可能是受到了后者的影响。这一结论对《汉鼓吹铙歌十八曲》创... 汉鼓吹曲《上邪》古辞独特的艺术特质主要源于其采用了中国早期盟誓文化中比较少见的条件型誓词结构。这种誓词结构主要流行于东汉以来的镇墓文、买地券之中。《上邪》古辞很可能是受到了后者的影响。这一结论对《汉鼓吹铙歌十八曲》创作于西汉时期的主流说法提出了质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鼓吹铙歌十八曲》 《上邪》 镇墓文 买地券
下载PDF
近百年来龠的研究述评
5
作者 王晓俊 汪亚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29,I0002,共11页
近百年来龠的研究整体经历三个重要时期。1930年以降,郭沫若等古文字学者以甲骨文、金文字形训“龠”字、推断龠为古编管乐器,并由此否定了承续两千余年的汉代“龠如笛”成说。至20世纪80年代,音乐学者重新审视前人研究,参考音乐考古成... 近百年来龠的研究整体经历三个重要时期。1930年以降,郭沫若等古文字学者以甲骨文、金文字形训“龠”字、推断龠为古编管乐器,并由此否定了承续两千余年的汉代“龠如笛”成说。至20世纪80年代,音乐学者重新审视前人研究,参考音乐考古成果,提出“龠由编管变单管”“龠为口笛”等见解。1996年间,刘正国通过出土文物、民间遗存、文献考释及文字训诂等多重证据的论证,揭示了古文字学者“由字形训释乐器器形”的研究误区,重申龠为单管形制并提出“古龠斜吹”“龠为笛之祖”“贾湖出土骨管乐器为龠”等创见。回顾近百年龠研究的复杂学术史,省思相关研究之得失,有益于持续研究的推进及龠在当代的正本清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吹法 编管 贾湖骨笛 龠类乐器 学术史
下载PDF
清中晚期江南十番与南北戏曲曲艺环流考论
6
作者 裴雪莱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3年第2期60-66,共7页
清中晚期是全国戏剧戏曲等艺术形式发生深刻转变的重要时期。兴起于民间、晚明已趋活跃的江南十番得到明清文人诸多描述,呈现出独特的艺术特征,且与戏剧演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江南十番从演出人才、演出曲目到伎艺传承等诸多方面与北... 清中晚期是全国戏剧戏曲等艺术形式发生深刻转变的重要时期。兴起于民间、晚明已趋活跃的江南十番得到明清文人诸多描述,呈现出独特的艺术特征,且与戏剧演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江南十番从演出人才、演出曲目到伎艺传承等诸多方面与北京宫廷等演出场域形成南北环流。在戏曲曲艺生态共同体的视角下,对江南及宫廷等南北十番演出情况的考述,深入探考南北曲艺环流下的地方曲艺发展形态,重新审视清代戏曲曲艺生态场域及历史进程,显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中晚期 江南 十番 南北 戏曲曲艺 环流 考论
下载PDF
风雨一世——近代中国民族管乐发展研究
7
作者 张宁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125-128,共4页
伴随20世纪初期国内政治格局的变化,中国民族管乐无论乐器形制还是器乐创作都开始发生转型,并在经历三十年风雨改革历程之后出现巨大变化。文章以近代中国民族管乐(1919-1949)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历史发展为时间脉络,对近代民族管乐的发... 伴随20世纪初期国内政治格局的变化,中国民族管乐无论乐器形制还是器乐创作都开始发生转型,并在经历三十年风雨改革历程之后出现巨大变化。文章以近代中国民族管乐(1919-1949)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历史发展为时间脉络,对近代民族管乐的发展进行梳理,探讨近代民族管乐改革和发展的原因与贡献,为研究中国近代民族管乐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管乐 改革 近代 形制
下载PDF
舜歌《南风》与弦歌传统
8
作者 李桂民 《临沂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20-25,183,共7页
在儒家历史叙事中,舜是儒家德治理想的人格化身,德治离不开礼乐教化,舜歌《南风》的故事成功地塑造了舜帝内圣外王的形象。中国史前时期的乐器出土较为零散,尽管无法得出虞舜时代就有八音齐鸣乐舞,但这一时期已经出现乐舞则为事实。随... 在儒家历史叙事中,舜是儒家德治理想的人格化身,德治离不开礼乐教化,舜歌《南风》的故事成功地塑造了舜帝内圣外王的形象。中国史前时期的乐器出土较为零散,尽管无法得出虞舜时代就有八音齐鸣乐舞,但这一时期已经出现乐舞则为事实。随着人类共同体的产生,就有了维护社会秩序的群体规则或良俗,随着西周礼乐制度的发展,弦歌的“乐合同”功能凸显。孔子对于弦歌传统的形成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说,整部《诗经》都是弦歌的音乐作品,春秋时期的诗教、歌诗都是重要的教化活动,而春秋以后的文献则进一步阐发了乐教的社会功用,乐教亦成为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诗 弦歌 乐教 《南风》
下载PDF
试论管乐室内乐教学中合奏能力与整体音乐效果的关系 被引量:11
9
作者 朴长天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5-128,共4页
管乐室内乐重奏艺术是管弦表演教育过程中合奏教育的重要学习课程之一。由于室内乐的每一声部相当独立和个性化,室内乐多样化的复调音乐手法及主题发展手法是复杂而细致的,要演奏好室内乐重奏曲,需要注重发挥每种乐器的演奏技巧,达到配... 管乐室内乐重奏艺术是管弦表演教育过程中合奏教育的重要学习课程之一。由于室内乐的每一声部相当独立和个性化,室内乐多样化的复调音乐手法及主题发展手法是复杂而细致的,要演奏好室内乐重奏曲,需要注重发挥每种乐器的演奏技巧,达到配合默契、相互深入到音乐中的妙处、心领神会才能达到整体的音乐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乐 管乐重奏 音乐效果 合奏能力 乐队演奏 音乐修养 木管乐器
下载PDF
1980年以来的汉族民间吹打乐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许璐 蔡际洲 《音乐探索》 CSSCI 2009年第1期15-21,共7页
"吹打乐",是指以吹奏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要配置形式的民族器乐合奏形式。文章以1980-2006年底在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该领域论文为对象,从发文概况、地理属性、研究角度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对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和思考。
关键词 汉族 吹打乐 综述 思考 中国传统音乐 民族音乐学
下载PDF
隋唐燕乐乐队编制特征窥探 被引量:5
11
作者 伍国栋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10期51-55,67,共6页
隋唐燕乐各类作品在各种表演场合使用的乐队,因胡乐系统多种乐器类型的加入而得以相当的充实和丰富,乐队编制及其演奏风格亦因之多姿多彩。本文从燕乐乐队编制角度,对隋唐燕乐乐队的乐器使用、乐队编制以及乐队编制特征等进行窥探,并同... 隋唐燕乐各类作品在各种表演场合使用的乐队,因胡乐系统多种乐器类型的加入而得以相当的充实和丰富,乐队编制及其演奏风格亦因之多姿多彩。本文从燕乐乐队编制角度,对隋唐燕乐乐队的乐器使用、乐队编制以及乐队编制特征等进行窥探,并同时提出与之相关的"琵琶定调,横笛定律"、"一组(队)之中,兼有两制"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唐燕乐 乐队编制 丝竹乐 吹打乐
下载PDF
非遗传承中边缘群体的生存状况与身份呈现——以郓城县鲁西南鼓吹乐为例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宗建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21-27,共7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其变迁发展有着以"人"为主体的传承特点。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代表性传承人体系之外,民间依然生存着非代表性传承人的非遗传承边缘群体。这类群体虽然生存于政府传承人体系之...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其变迁发展有着以"人"为主体的传承特点。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代表性传承人体系之外,民间依然生存着非代表性传承人的非遗传承边缘群体。这类群体虽然生存于政府传承人体系之外,却在一定程度上因其淳朴的乡土气息,与民间受众群体联系最为密切。对郓城县鲁西南鼓吹乐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个案调查,为我们呈现出边缘群体在传统民间文化行为中的生存现状及受众群体对其身份的基本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边缘群体 生存状况 身份呈现 鲁西南鼓吹乐
下载PDF
东夷乐舞源流综述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富祥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1-34,共4页
上古东夷民族的图腾乐舞滥觞于传说的少昊时代(大致相当于考古学上的大汶口文化时期)。到“五帝”时代(大致相当于考古学上的山东龙山文化时代)后期,乐正夔协助帝舜整理和发展传统乐舞,以东夷乐舞为主体而综合创立《韶》乐,遂成... 上古东夷民族的图腾乐舞滥觞于传说的少昊时代(大致相当于考古学上的大汶口文化时期)。到“五帝”时代(大致相当于考古学上的山东龙山文化时代)后期,乐正夔协助帝舜整理和发展传统乐舞,以东夷乐舞为主体而综合创立《韶》乐,遂成为后世王官乐舞的总源头。春秋战国之际,东夷故地的鲁国和齐国仍然完整地保存着《韶》乐。秦汉以后,《韶》乐古曲始渐次失落,但直到近世,曲阜孔庙祭孔时所用大型乐舞仍存留着《韶》乐和《韶》舞基本模式的痕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夷乐舞 源流 '风'乐 <韶>乐
下载PDF
我国早期陶埙的乐音选择与多声形态 被引量:5
14
作者 孔义龙 《艺术探索》 2007年第5期38-42,共5页
从我国陶埙的测音数据整理出来的音列可发现,远古的人们并非一开始就局限于晚商或西周青铜钟铙音列中相对稳定的四声,相反,他们对自然乐音的选择甚为灵活,组成的音列甚为丰富。这一事实与制作、材料、社会层面及各时期人们的认识水平相... 从我国陶埙的测音数据整理出来的音列可发现,远古的人们并非一开始就局限于晚商或西周青铜钟铙音列中相对稳定的四声,相反,他们对自然乐音的选择甚为灵活,组成的音列甚为丰富。这一事实与制作、材料、社会层面及各时期人们的认识水平相关。本文以为,陶埙的制作和音阶的发展是感性经验的结果,以实践为基础。其音列多样化、音阶多声化为后世特别是周代钟磬乐音列的设置提供了选择的余地与宝贵的经验,并使钟磬乐音列从早期的感性实践中总结出数理规律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吹奏乐器 乐音选择 多声形态
下载PDF
徽州民间吹打乐的音乐文化风格探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胡亮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CSSCI 2009年第3期111-118,共8页
民间吹打乐研究是地方乐种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如何结合实地考察以及相应的文化背景进行音乐文化风格分析和探索,则尤为必要。以徽州当地农村的婚丧嫁娶等民俗事项及活跃其中的徽州民间吹打乐进行的田野考察为基础,通过田野记录和分析... 民间吹打乐研究是地方乐种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如何结合实地考察以及相应的文化背景进行音乐文化风格分析和探索,则尤为必要。以徽州当地农村的婚丧嫁娶等民俗事项及活跃其中的徽州民间吹打乐进行的田野考察为基础,通过田野记录和分析,剖析其音乐主体及其形态,分析吹打乐在徽州民间礼俗中的重要意义以及它为适应新的社会环境而产生的变迁和发展,企望对徽州民间吹打乐的音乐文化风格进行当代文化解读和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 民间吹打乐 音乐文化风格
下载PDF
唐代宫廷鼓吹乐的用途考论 被引量:3
16
作者 左汉林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7年第2期101-106,共6页
唐代的鼓吹曲可分为鼓吹部、羽葆部、铙吹部、大横吹部、小横吹部等五部,现存曲目85曲。鼓吹曲既用于皇帝、皇太后、皇后、皇太子、亲王以及一定品级大臣的仪仗,又用于凯乐、合朔伐鼓、大傩、婚葬和夜警晨严等场合。另外,皇帝加元服、... 唐代的鼓吹曲可分为鼓吹部、羽葆部、铙吹部、大横吹部、小横吹部等五部,现存曲目85曲。鼓吹曲既用于皇帝、皇太后、皇后、皇太子、亲王以及一定品级大臣的仪仗,又用于凯乐、合朔伐鼓、大傩、婚葬和夜警晨严等场合。另外,皇帝加元服、纳后等多项礼仪活动都要使用鼓吹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宫廷鼓吹乐 仪仗 凯乐 合朔伐鼓 大傩
下载PDF
谈管乐器与声乐在奏、唱中的异同问题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宁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02-105,共4页
文章阐述了管乐器与声乐之间的相似性在于它们都具备气鸣乐器所特有的动力源、音源及共鸣体三大特征,这三大特征成为了它们之间相互借鉴和交流的可能。但因音源位置、人体共鸣管的长短及用力的大小等等方面的不同,因此我们在交流中不能... 文章阐述了管乐器与声乐之间的相似性在于它们都具备气鸣乐器所特有的动力源、音源及共鸣体三大特征,这三大特征成为了它们之间相互借鉴和交流的可能。但因音源位置、人体共鸣管的长短及用力的大小等等方面的不同,因此我们在交流中不能盲目照搬,在掌握双方特点基础上的借鉴、交流,必然会使它们在各自的发展中得到益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乐器 声乐 借鉴 相似性 差异性
下载PDF
唐宋俗乐二十八调的管色实践基础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宏锋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8-69,161,共12页
唐宋俗乐二十八调是我国古代音乐理论发展的重要成果,在唐宋及其后的音乐实践中得到广泛运用,影响深远。本文在研读前辈学者成果基础上,立足中外古代音乐文献和传统音乐遗存,拟从管色乐器定律特性、使用谱字、演奏指法、二器并用等方面... 唐宋俗乐二十八调是我国古代音乐理论发展的重要成果,在唐宋及其后的音乐实践中得到广泛运用,影响深远。本文在研读前辈学者成果基础上,立足中外古代音乐文献和传统音乐遗存,拟从管色乐器定律特性、使用谱字、演奏指法、二器并用等方面,就俗乐二十八调的应律乐器机制与管色实践基础,以及二十八调与明清正宫调和小工调工尺调名体系的承继关系等问题略作申论,探讨二十八调理论的传统乐学基础和历史流变,更全面认识唐宋俗乐二十八调特征及其在中华传统音乐长河中一以贯之的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俗乐(燕乐)二十八调 管色 工尺七调 正宫调系统 小工调系统 宫调理论 音乐实践
下载PDF
昌黎吹歌的民族音乐学考察与保护策略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惠勇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62-65,共4页
"秧歌曲遍地跑,汉吹曲赛牛毛,牌子曲十二套。"这是昌黎吹歌的真实写照。"昌黎三歌"之昌黎吹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风貌,活跃于冀东广阔的大地上。论文从音乐文化人类学、艺术文化社会学的角度对昌黎吹歌历史文化起源、... "秧歌曲遍地跑,汉吹曲赛牛毛,牌子曲十二套。"这是昌黎吹歌的真实写照。"昌黎三歌"之昌黎吹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风貌,活跃于冀东广阔的大地上。论文从音乐文化人类学、艺术文化社会学的角度对昌黎吹歌历史文化起源、吹歌流派、吹歌乐曲分类及其社会功用、生存、研究与发展现状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并对其发展与传承提出了一些建议与意见,旨在更好地保护我国古老的民间吹歌艺术,使我们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的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昌黎吹歌 地秧歌 吹歌流派
下载PDF
六朝鼓吹乐及其与“五礼”制度的关系研究(上)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斌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41-50,66,共11页
鼓吹乐和五礼制度--两条貌似毫不相干的线条在六朝时期交汇在一起。汉初得名的“鼓吹”在六朝时期成为重要的音乐种类;“五礼”源出《周礼》,但“五礼”制度化的时代却是在六朝时期。鼓吹乐在社会礼仪中的实际应用为六朝时期五礼的制度... 鼓吹乐和五礼制度--两条貌似毫不相干的线条在六朝时期交汇在一起。汉初得名的“鼓吹”在六朝时期成为重要的音乐种类;“五礼”源出《周礼》,但“五礼”制度化的时代却是在六朝时期。鼓吹乐在社会礼仪中的实际应用为六朝时期五礼的制度化坚定了社会基础,成为魏晋之际国家礼制变革的重要推动力量;同时五礼的制度化也对鼓吹乐的音乐面貌、用乐模式等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两者正是在这样彼此影响、彼此规定中共同走向成熟和定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朝 鼓吹乐 五礼制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