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the Wake Shape behind a Wing in Ground Effect Using an Unsteady Discrete Vortex Panel Method
1
作者 Cheolheui Han Spyros A. Kinnas 《Open Journal of Fluid Dynamics》 2013年第4期261-265,共5页
The unsteady evolution of trailing vortex sheets behind a wing in ground effect is simulated using an unsteady discrete vortex panel method. The ground effect is included by image method. The present method is validat... The unsteady evolution of trailing vortex sheets behind a wing in ground effect is simulated using an unsteady discrete vortex panel method. The ground effect is included by image method. The present method is validated by comparing the simulated wake roll-up shapes to published numerical results. When a wing is flying in a very close proximity to the ground, the optimal wing loading is parabolic rather than elliptic. Thus, a theoretical model of wing load distributions is suggested, and unsteady vortex evolutions behind lifting lines with both elliptic and parabolic load distributions are simulated for several ground heights. For a lifting line with elliptic and parabolic loading, the ground has the effect of moving the wingtip vortices laterally outward and suppress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vortex. When the wing is in a very close proximity to the ground, the types of wing load distributions does not affect much on the overall wake shapes, but parabolic load distributions make the wingtip vortices move more laterally outward than the elliptic load distribu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KE shape wing in Ground Effect UNSTEADY DISCRETE VORTEX Method
下载PDF
Improvement of Artificial Foldable Wing Models by Mimicking the Unfolding/Folding Mechanism of a Beetle Hind Wing 被引量:7
2
作者 Azhar Muhammad Quoc Viet Nguyen +3 位作者 Hoon Cheol Park Do Y.Hwang Doyoung Byun Nam Seo Goo 《Journal of Bionic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10年第2期134-141,共8页
In an attempt to realize a flapping wing micro-air vehicle with morphing wings, we report on improvements to our previousfoldable artificial hind wing.Multiple hinges, which were implemented to mimic the bending zone ... In an attempt to realize a flapping wing micro-air vehicle with morphing wings, we report on improvements to our previousfoldable artificial hind wing.Multiple hinges, which were implemented to mimic the bending zone of a beetle hind wing, weremade of small composite hinge plates and tiny aluminum rivets.The buck-tails of rivets were flared after the hinge plates wereassembled with the rivets so that the folding/unfolding motions could be completed in less time, and the straight shape of theartificial hind wing could be maintained after fabrication.Folding and unfolding actions were triggered by electrically-activatedShape Memory Alloy (SMA) wires.For wing folding, the actu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MA wire actuator were modifiedthrough heat treatment.Through a series of flapping tests, we confirmed that the artificial wings did not fold back and arbitrarilyfluctuate during the flapping mo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nd wing UNFOLDING FOLDING shape memory alloy folding ratio artificial wing
下载PDF
ANALYTICAL APPROACH TO AE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ELICOPTER ROTOR WITH ANHEDRAL TIP SHAPE 被引量:1
3
作者 徐国华 王适存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SCIE EI CSCD 1998年第4期11-17,共7页
A new analytical approach, based on a lifting surface model and a full span free wake analysis using the curved vortex element on the circular arc, is established for evaluating the ae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 new analytical approach, based on a lifting surface model and a full span free wake analysis using the curved vortex element on the circular arc, is established for evaluating the ae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elicopter rotor with an anhedral blade tip and is emphasized to be applicable to various blade tip configurations, such as the tapered, swept, anhedral and combined shapes. Sample calculations on the rotor ae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for different anhedral tips in both hover and forward flight are performed. The results on the induced velocity, blade section lift distribution, tip vortex path and rotor performance are presented so that the effect of the anhedral tip on the rotor ae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is fully analyz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licopters rotary wings ae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blade tip shape free wake
下载PDF
Experimental and FEM Modal Analysis of a Deployable-Retractable Wing 被引量:4
4
作者 P. Jia S. K. Lai +1 位作者 W. Zhang C. W. Lim 《Moder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2014年第4期183-197,共15页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conduct experimental modal analysi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to verify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a deployable-retractable wing for aircraft and spacecraft. A modal impact test was c...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conduct experimental modal analysi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to verify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a deployable-retractable wing for aircraft and spacecraft. A modal impact test was conducted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free vibration characteristics. Natural frequencies and vibration mode shapes were obtained via measurement in LMS Test. Lab. The frequency response functions were identified and computed by force and acceleration signals, and then mode shapes of this morphing wing structure were subsequently identified by PolyMAX modal parameter estimation method. FEM modal analysis was also implemented and its numerical results convincingly presented the mode shape and natural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s we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ose obtained from experimental modal analysis. Experimental study in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transverse response of morphing wing as its moveable part is deploying or retreating. Vibration response to different rotation speeds have been collected, managed and analyzed through the use of comparison methodology with each other. Evident phenomena have been discovered including the resonance on which most analysis is focused because of its potential use to generate large amplitude vibration of specific frequency or to avoid such resonant frequencies from a wide spectrum of response. Manufactured deployable-retractable wings are studied in stage of experimental modal analysis, in which some nonlinear vibration resulted should be particularly noted because such wing structure displays a low resonant frequency which is always optimal to be avoided for structural safety and st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ployable-Retractable wing EXPERIMENTAL Modal Analysis FEM Mode shapeS Natural Frequency LMS Test. Lab
下载PDF
输电线路单导线覆冰形状对直流大电流融冰时间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杨国林 蒋兴良 +2 位作者 王茂政 胡建林 张志劲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916-2924,共9页
直流大电流融冰是输电线路冰灾防御的有效手段。根据实际运行条件下输电线路单导线覆冰形状在导线各处不一的情况,计算分析单导线圆形覆冰和翼形覆冰的直流大电流融冰时间。计算结果表明,翼形冰融冰时间仅为圆形冰融冰时间的10%左右。... 直流大电流融冰是输电线路冰灾防御的有效手段。根据实际运行条件下输电线路单导线覆冰形状在导线各处不一的情况,计算分析单导线圆形覆冰和翼形覆冰的直流大电流融冰时间。计算结果表明,翼形冰融冰时间仅为圆形冰融冰时间的10%左右。在重庆大学雪峰山能源装备安全国家野外观测研究站对LGJ—300/50和LGJ—400/35两种型号单导线进行直流大电流融冰实验。实验结果表明:LGJ—300/50导线翼形冰融冰时间为圆形冰融冰时间的10.6%,LGJ—400/35导线翼形冰融冰时间为圆形冰融冰时间的8.3%。基于此,该文提出抑制导线形成圆形冰促使其生长为翼形冰可降低直流大电流融冰时间,减少融冰能量消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圆形冰 翼形冰 融冰时间 直流大电流
下载PDF
基于NSGA-Ⅱ与CFD的H型垂直轴风力机翼型优化设计
6
作者 张念 郑凯 +1 位作者 董兴辉 柳亦兵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0-136,共7页
为解决因垂直轴风力机叶片的传统配比式研究灵活性不足而导致产生局部最优解的问题,使垂直轴风力机在应对复杂多变的实际问题时有更佳的转化效率,针对在役翼型的升力系数、阻力系数等多项气动性能指标进行优化,以提高空气动力学性能。... 为解决因垂直轴风力机叶片的传统配比式研究灵活性不足而导致产生局部最优解的问题,使垂直轴风力机在应对复杂多变的实际问题时有更佳的转化效率,针对在役翼型的升力系数、阻力系数等多项气动性能指标进行优化,以提高空气动力学性能。通过采用带精英策略的快速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s-Ⅱ,NSGA-Ⅱ)进行寻优并结合翼型参数化得到优化翼型,然后对优化翼型各气动性能指标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优化翼型空气动力学性能有了显著提升,升阻比提高了20.85%、升力系数提高了17.35%且阻力系数降低了2.91%。验证结果表明:优化翼型较原始翼型风能转化效率有了一定提升,在低风速下,优化翼型所对应的垂直轴风力机有更良好的自启动能力且适应的风速更大、风能转化效率更高。此优化设计将带精英策略的快速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与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仿真相结合,可为垂直轴风力机风能转化效率的提升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轴风力机 翼型参数化 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 精英策略 空气动力学性能
下载PDF
基于高仿生形态布局的仿鸽扑翼飞行机器人系统设计
7
作者 王久斌 贺威 +2 位作者 孟亭亭 邹尧 付强 《自动化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8-319,共12页
针对现有扑翼飞行机器人存在的飞行形态与实际鸟类相差较大,以及翅膀、尾翼布局和俯仰、转向控制方式仿生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形态布局与鸽子相仿的扑翼飞行机器人系统设计及实现方案.通过设计弧面-折翼-后掠翅膀、仿鸟扇形尾翼以及... 针对现有扑翼飞行机器人存在的飞行形态与实际鸟类相差较大,以及翅膀、尾翼布局和俯仰、转向控制方式仿生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形态布局与鸽子相仿的扑翼飞行机器人系统设计及实现方案.通过设计弧面-折翼-后掠翅膀、仿鸟扇形尾翼以及尾翼挨近翅膀后缘布置的布局方式,使扑翼机器人飞行形态更加接近真实鸟类,提高扑翼机器人的形态仿生度.在此基础上,设计结合下扑角调控无需尾翼大角度上翘的俯仰控制方式,以及不依赖于尾翼的翅膀收缩转向控制方式,在提高仿生度的同时保证飞行控制的有效性.在具体设计过程中,首先参考鸽子翅膀型式选择不同类型翅膀并进行风洞测试,确定出下扑角变化时仍能保持较优升推力性能的翅膀设计方案;其次,对各种尾翼型式进行分析和比较,结合鸽子尾翼特点进行仿鸽尾翼及俯仰、转向控制机构设计,并通过风洞测试验证;最后,设计飞控系统并装配整机,进行外场飞行测试,验证仿鸽扑翼飞行机器人平台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仿生形态布局 仿鸽扑翼飞行机器人 折翼翅膀 扇形尾翼 风洞实验 俯仰控制 转向控制
下载PDF
基于电磁力的机翼非接触式加载试验平台特性研究
8
作者 李珊山 陈先民 +2 位作者 弯港 庞宝才 梁源博 《装备环境工程》 CAS 2024年第7期103-111,共9页
目的研究分析基于电磁力的非接触式翼面加载的可行性与适用特点。方法利用多匝铜线绕制的驱动线圈,通入大电流产生强磁场,柔性线圈贴附于机翼表面,柔性线圈中的电流与强磁场相互作用产生较大的电磁力,实现对翼面的稳定加载。建立电磁力... 目的研究分析基于电磁力的非接触式翼面加载的可行性与适用特点。方法利用多匝铜线绕制的驱动线圈,通入大电流产生强磁场,柔性线圈贴附于机翼表面,柔性线圈中的电流与强磁场相互作用产生较大的电磁力,实现对翼面的稳定加载。建立电磁力加载仿真计算模型,基于该模型分析不同线圈结构时电磁力特性,并设计力学加载平台,开展试验测试。结果对比了柔性线圈和薄铁片2种电磁力加载方式的不同,柔性线圈产生的电磁力比薄铁片小,但具有更好的线性度和可控性。上下布置2个驱动线圈能产生更大电磁力,但需要使2个驱动线圈电流方向相反,电流方向相反时产生的电磁力比方向相同时增强了16倍。减小驱动线圈间距,使柔性线圈靠近驱动线圈,也能显著提高电磁力。开展了力学加载平台试验,柔性线圈产生的电磁力达到57 N,并可持续加载320 s。结论通过试验验证了提出的基于电磁场非接触式翼面加载的可行性,柔性线圈易贴附于机翼表面,可为复合材料、复杂翼形的力学加载测试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力 机翼加载 柔性线圈 试验平台 动态加载 复杂翼形
下载PDF
Z形折叠翼厚度对其气动特性影响分析
9
作者 张昊哲 段富海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0-47,共8页
Z形折叠翼飞行器可在飞行过程中改变机翼面积,改善气动特性,执行多种任务.然而机翼折叠过程中有效气动面积、重心、气动焦点等参数的变化,会对飞行器气动特性产生较大影响.此外,机翼表面相互靠近,由机翼厚度引发的气动干扰也会导致升力... Z形折叠翼飞行器可在飞行过程中改变机翼面积,改善气动特性,执行多种任务.然而机翼折叠过程中有效气动面积、重心、气动焦点等参数的变化,会对飞行器气动特性产生较大影响.此外,机翼表面相互靠近,由机翼厚度引发的气动干扰也会导致升力、折叠铰链力矩等气动力发生变化.为此,首先利用薄翼理论和升力面法推导理想气体来流条件下折叠翼的定常气动力表达式.然后,采用CFD法分析折叠过程中折叠角、攻角和机翼厚度对飞行器升力、折叠铰链力矩等气动特性的影响,并将分析结果与升力面法结果对比.结果表明机翼折叠过程中,有效气动面积减小,升力、阻力系数总体呈下降趋势;随着折叠角增大,机翼表面相互靠近产生的低压区强度增加,机翼厚度对折叠翼气动特性影响显著增强.另外相比于CFD法,忽略机翼厚度项的升力面法对于折叠翼的气动力计算会产生较大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形折叠翼 CFD法 升力面法 气动力
下载PDF
基于H型翼梁的无人机整体尾段的设计与分析
10
作者 王晓东 姜其用 张成成 《纤维复合材料》 CAS 2024年第2期58-64,共7页
针对某型无人机设计总体方案针对尾段结构提出的减重及降低综合成本的优化目标,本文基于复合材料“整体化”设计及翼身融合布局设计的新概念,设计了一种基于H型翼梁的将平尾、尾罩翼身融合一体的无人机整体尾段结构。在7 g过载、5°... 针对某型无人机设计总体方案针对尾段结构提出的减重及降低综合成本的优化目标,本文基于复合材料“整体化”设计及翼身融合布局设计的新概念,设计了一种基于H型翼梁的将平尾、尾罩翼身融合一体的无人机整体尾段结构。在7 g过载、5°侧滑角两种飞行工况下对结构进行了有限元分析,结果显示整体尾部的强度安全系数高达1.5倍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整体式尾段结构达成了结构减重30%、综合成本降低30%以上的设计指标,并具有结构简单、重量轻、载荷传递效率高等优势,满足了无人机轻量化结构设计的需求,并为类似结构的设计提供了可靠有效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化”设计 翼身融合 H型翼梁 整体尾段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1932—1937年“左翼影评人”群体探析
11
作者 张晶宇 贾亚蕊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2-179,共8页
20世纪30年代,随着中国共产党领导左翼电影运动的深入发展,“左翼影评人群体”从无到有,迅速崛起。部分受党指派的中共党员、左翼戏剧工作者及进步知识青年基于地缘结构、学缘路径的联结,业缘路径的支撑及政治主张的趋同等多重因素的影... 20世纪30年代,随着中国共产党领导左翼电影运动的深入发展,“左翼影评人群体”从无到有,迅速崛起。部分受党指派的中共党员、左翼戏剧工作者及进步知识青年基于地缘结构、学缘路径的联结,业缘路径的支撑及政治主张的趋同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聚合在一起,初步形成一支以电影批评为锐利武器并初具组织形态的影评群体。左翼影评人以《申报》《民报》《大晚报》等报纸的电影副刊为主要阵地展开斗争,在斗争实践中不断强化自身政治自觉,提升理论素养,完成群体的塑造和巩固,为党在电影领域的意识形态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翼电影批评 左翼影评人 群体塑造
下载PDF
钝前缘楔形翼颤振特性分析
12
作者 蒋雯霄 《强度与环境》 CSCD 2024年第2期20-26,共7页
为了研究飞行器翼的颤振特性,基于钝前缘楔形三角翼模型,采用ZONA 7和ZONA 7U两种升力面方法计算翼的颤振边界,并与试验结果对比,可知ZONA7方法计算得到的颤振边界高于试验值,存在设计安全隐患;ZONA 7U方法可对颤振边界进行保守预测,提... 为了研究飞行器翼的颤振特性,基于钝前缘楔形三角翼模型,采用ZONA 7和ZONA 7U两种升力面方法计算翼的颤振边界,并与试验结果对比,可知ZONA7方法计算得到的颤振边界高于试验值,存在设计安全隐患;ZONA 7U方法可对颤振边界进行保守预测,提高设计可靠性。建立四种不同前缘半径楔形三角翼模型,采用ZONA7U方法分析前缘半径对翼颤振特性的影响,分析表明,增加前缘半径,颤振速度随之增加,颤振频率先增后降。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马赫数下颤振特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颤振速度随马赫数增加而增加,颤振频率受马赫数影响产生的变化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前缘 楔形翼 颤振特性 ZONA7U方法 前缘半径
下载PDF
形状记忆合金力学性能及在变体结构中的应用研究
13
作者 陈杰 李俊远 《测控技术》 2024年第5期34-41,共8页
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s,SMA)由于其特有的形状记忆效应(Shape Memory Effect,SME)被大量研究和广泛应用。基于SMA的Müller-Achenbach-Seelecke模型进行了单根SMA丝的回复力数值计算验证,并设计了一种SMA丝驱动器应用于... 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s,SMA)由于其特有的形状记忆效应(Shape Memory Effect,SME)被大量研究和广泛应用。基于SMA的Müller-Achenbach-Seelecke模型进行了单根SMA丝的回复力数值计算验证,并设计了一种SMA丝驱动器应用于机翼变后掠角结构中,完成了机翼连续后掠偏转的原理、方案和具体的结构设计,并加工制备了后掠机翼模型;同时为了实现机翼后掠角变化的精确控制,采用PID控制方法设计了SMA温度与偏转角度双路信号反馈的闭环控制系统,完成了对机翼偏转的控制。实验结果表明,机翼可实现45°的偏转,偏转至设定角度后的平均稳态误差控制在±0.3°以内,实现了对偏转角度的精确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状记忆 变体 后掠翼 PID
下载PDF
飞翼布局宽速域升阻性能分布规律研究
14
作者 张文琦 宋敏华 +3 位作者 王钢林 李岩 魏中成 刘杰 《航空科学技术》 2024年第10期19-25,共7页
宽速域扁平无尾气动布局是高性能飞行器布局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针对“λ翼”典型气动布局的宽速域升阻特性,利用智能化工作流嵌套及基于高可信度计算流体力学(CFD)的统计采样优化设计方法,开展了面向宽速域飞翼气动布局的多设计... 宽速域扁平无尾气动布局是高性能飞行器布局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针对“λ翼”典型气动布局的宽速域升阻特性,利用智能化工作流嵌套及基于高可信度计算流体力学(CFD)的统计采样优化设计方法,开展了面向宽速域飞翼气动布局的多设计点设计优化采样,旨在探索该种布局在跨声速、超声速典型设计高度、速度状态下最大升阻比的分布规律。结果显示,在跨、超声速设计状态下,该种气动布局优化结果的最大升阻比随着气动布局全投影面积展弦比及超声速废阻系数变化具有明显的规律性,拟合公式对后续同类气动布局的设计参数选择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翼 宽速域 嵌套优化设计 气动布局设计 智能化工作流
下载PDF
如意香河大桥主桥设计
15
作者 吴睿麒 杨勇 +3 位作者 惠斌 张连普 田洪泽 陈敬云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24年第6期83-86,93,共5页
北运河香河段的河道蜿蜒形态,恰似一件寓意吉祥美好的如意,串联着整座香河新城。如意香河大桥主桥设计以“如意”为设计立意,进行了极具地域特色的景观桥型设计。主桥采用三跨抱翅型拱梁组合体系,全长256 m,跨径布置为56.5 m+164.5 m+3... 北运河香河段的河道蜿蜒形态,恰似一件寓意吉祥美好的如意,串联着整座香河新城。如意香河大桥主桥设计以“如意”为设计立意,进行了极具地域特色的景观桥型设计。主桥采用三跨抱翅型拱梁组合体系,全长256 m,跨径布置为56.5 m+164.5 m+35 m。主桥外观新颖独特、富有韵律、与结构受力融合一体,去繁就简、舒展大方,标志效应显著,可为类似的景观桥项目设计提供借鉴。主要介绍了该桥的方案设计、总体布置、结构设计、景观设计、BIM应用等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桥 抱翅型拱梁组合体系 异形钢拱肋 钢主梁 斜吊杆 BIM应用
下载PDF
某跑车尾翼外形变化对气动升力影响的仿真分析 被引量:19
16
作者 谷正气 郭建成 +1 位作者 张清林 金益峰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48-252,共5页
为研究汽车行驶时,气动升力随着车速的提高,对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和动力性的影响,研究气动升力的附加装置.以一跑车模型的尾翼为基础,采用一种修正湍流模型的数值计算方法,探讨了外形、攻角、翼面凹坑以及支架形式对尾翼表现的影响.结果表... 为研究汽车行驶时,气动升力随着车速的提高,对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和动力性的影响,研究气动升力的附加装置.以一跑车模型的尾翼为基础,采用一种修正湍流模型的数值计算方法,探讨了外形、攻角、翼面凹坑以及支架形式对尾翼表现的影响.结果表明:后负升力翼产生的负升力与外形和支架形式有很大关系,且随着攻角的增大而增加,而翼面凹坑能起到增加负升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流体力学 尾翼外形 攻角 翼面凹坑 支架形式
下载PDF
两种典型尾翼形状对无伞末敏弹气动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17
作者 胡志鹏 刘荣忠 郭锐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39-744,共6页
为研究尾翼形状对双翼无伞末敏弹减速导旋性能的影响,分别对平板尾翼和S-C形尾翼结构末敏弹的气动特性进行研究。基于计算流体力学方法,获得了末敏弹气动外形的流场特性、表面压力分布和阻力系数、升力系数和转动力矩系数随攻角变化的... 为研究尾翼形状对双翼无伞末敏弹减速导旋性能的影响,分别对平板尾翼和S-C形尾翼结构末敏弹的气动特性进行研究。基于计算流体力学方法,获得了末敏弹气动外形的流场特性、表面压力分布和阻力系数、升力系数和转动力矩系数随攻角变化的规律。通过自由飞行试验对平板尾翼和S-C尾翼末敏弹进行了动态气动特性研究。数值计算结果显示,平板尾翼和S-C尾翼模型阻力系数在6~9间,其增阻效果明显;两模型升力系数均呈负线性变化,尾翼形状对升力系数影响较小;尾翼形状对转动力矩系数影响明显,平板尾翼几无转动力矩产生,S-C尾翼转动力矩相对较大并随攻角增加而减小。自由飞行试验表明,S-C尾翼结构自由飞行状态下增阻效果好于平板尾翼,并可使弹体获得转动力矩而维持稳定转速,能够实现稳态扫描运动。平板尾翼末敏弹自由飞行稳定性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动特性 无伞末敏弹 尾翼形状 稳态扫描 计算流体力学
下载PDF
自然层流机翼气动外形优化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马晓永 张彦军 +2 位作者 段卓毅 郭洪涛 李权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12-817,共6页
层流技术在飞行器尤其是民用客机减阻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采用全速势方程(TRANAIR)、序列二次规划(Sequential Quadratic Programming,SQP)优化算法及自适应笛卡尔网格技术,用两种不同的参数化建模方法,类函数/型函数变换(Class fu... 层流技术在飞行器尤其是民用客机减阻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采用全速势方程(TRANAIR)、序列二次规划(Sequential Quadratic Programming,SQP)优化算法及自适应笛卡尔网格技术,用两种不同的参数化建模方法,类函数/型函数变换(Class function/Shape function Transformation,CST)和非均匀有理B样条(Non-Uniform Rational B-Spline,NURBS)方法,对某自然层流机翼进行了多点优化设计,设计点为:C_L=0.45(M:0.735,0.755,0.765,0.775),C_L=0.50(M:0.755),约束条件为:升力、俯仰力矩和翼型20%、80%及最大厚度不得低于初值。优化结果表明:虽然CST方法在翼型描述上具有先天优势,NURBS方法更多用于三维曲面,而对于文中自然层流机翼算例,NURBS的优化效果更好;在C_L=0.45(M:0.755)状态下,优化后上翼面转捩位置明显后移,层流区域变广,总阻力减小了4.5%;采用的优化方法在进行五点优化时仍然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具有较强的工程实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层流机翼 气动外形优化 TRANAIR 参数化方法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可重复使用运载器机翼外形优化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允良 张勇 +1 位作者 李为吉 唐伟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88-491,共4页
研究了有翼可重复使用运载器机翼平面外形参数优化设计问题。在高超声速配平和低速水平着陆性能等约束条件下,利用混合遗传算法和粒子群优化算法来选择最优机翼外形参数,使机翼重量最小化。在已知的不同质心位置下求得相应的最小重量机... 研究了有翼可重复使用运载器机翼平面外形参数优化设计问题。在高超声速配平和低速水平着陆性能等约束条件下,利用混合遗传算法和粒子群优化算法来选择最优机翼外形参数,使机翼重量最小化。在已知的不同质心位置下求得相应的最小重量机翼外形。亚声速气动力采用面源法计算,高超声速气动力采用修正的牛顿流理论计算。为了降低计算耗费,使用均匀设计和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低速气动力回归模型。整个优化过程在Matlab集成环境下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重复使用运载器 机翼外形优化 遗传算法 粒子群优化算法 均匀设计
下载PDF
形状记忆合金在变体机翼中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李杰锋 沈星 杨学永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4-108,共5页
形状记忆合金(SMA)驱动元件作为变体机翼产生变形的动力源,是变体机翼应用研究中的关键。综述了不同类型SMA驱动的变体机翼的设计原理及实现方式,对其中的SMA驱动机构性能特点进行了讨论和详细分析,最后对今后研究中需关注的要点提出了... 形状记忆合金(SMA)驱动元件作为变体机翼产生变形的动力源,是变体机翼应用研究中的关键。综述了不同类型SMA驱动的变体机翼的设计原理及实现方式,对其中的SMA驱动机构性能特点进行了讨论和详细分析,最后对今后研究中需关注的要点提出了见解,以期促进SMA驱动的变体机翼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体机翼 形状记忆合金 驱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