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度翻译视角下《荀子》哲学术语英译对比研究——以陈荣捷和诺布洛克译本为例
1
作者 彭利元 欧阳锦艺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6-21,共6页
以深度翻译为理论视角,以陈荣捷和诺布洛克的《荀子》英译本为例,对比分析两译本哲学术语英译的深度翻译具体表征,归纳深度翻译的形式及功能,探讨哲学术语深度翻译的合理性。研究发现,陈荣捷侧重于运用夹注、脚注、段后评注等多元文本... 以深度翻译为理论视角,以陈荣捷和诺布洛克的《荀子》英译本为例,对比分析两译本哲学术语英译的深度翻译具体表征,归纳深度翻译的形式及功能,探讨哲学术语深度翻译的合理性。研究发现,陈荣捷侧重于运用夹注、脚注、段后评注等多元文本内深度翻译形式,呈现中国哲学整体脉络,凸显中国哲学术语特质,还原术语的核心思想;诺布洛克则综合运用文本内、外深度翻译,通过尾注和导言相互补充,构建丰厚的荀子思想语境,全面传达哲学术语的内涵,提供详实的荀学研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翻译 《荀子》 哲学术语英译 陈荣捷 诺布洛克
下载PDF
周敦颐《通书》英译的深度翻译策略——以陈荣捷译本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谢志辉 《长沙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88-93,共6页
深度翻译策略对中国典籍翻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陈荣捷在翻译周敦颐《通书》过程中运用了多种深度翻译方法,主要包括文内注释、章节评述、脚注、导读、序言与前言、附录等,其深度翻译策略具有服务译文读者、传播中国文化和促进学术研... 深度翻译策略对中国典籍翻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陈荣捷在翻译周敦颐《通书》过程中运用了多种深度翻译方法,主要包括文内注释、章节评述、脚注、导读、序言与前言、附录等,其深度翻译策略具有服务译文读者、传播中国文化和促进学术研究的价值,能为中国文化外译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翻译 《通书》 陈荣捷
下载PDF
学术研究型深度翻译:陈荣捷《老子》英译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杨言 胡翠娥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2-77,共6页
陈荣捷《老子》译本具有独特的表征、实质和功能。陈译本融严谨的学术研究与翻译为一体是“学案式”深度翻译。深度翻译实现多维度阐释哲学术语与创造知识增强译本接受性的功能,也凸显陈荣捷不忍中国哲学被误读,“以中述中”和批评其他... 陈荣捷《老子》译本具有独特的表征、实质和功能。陈译本融严谨的学术研究与翻译为一体是“学案式”深度翻译。深度翻译实现多维度阐释哲学术语与创造知识增强译本接受性的功能,也凸显陈荣捷不忍中国哲学被误读,“以中述中”和批评其他译本的中哲西传责任感。研究陈荣捷“学案式”深度翻译以期对学术翻译提供借鉴且反思时下对学术型翻译的批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陈荣捷 学术研究 深度翻译 中国文化“走出去” 翻译批评标准
下载PDF
陈荣捷与《道德经》英译 被引量:11
4
作者 刘玲娣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6-149,共14页
《道德经》英译历史悠久,作品丰富。作为海外中国哲学研究的中坚人物,陈荣捷对《道德经》的英译密切关注。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华裔学者逐步加入到英译《道德经》的队伍中,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过去主要由西方传教士主导《道德经》英译的... 《道德经》英译历史悠久,作品丰富。作为海外中国哲学研究的中坚人物,陈荣捷对《道德经》的英译密切关注。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华裔学者逐步加入到英译《道德经》的队伍中,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过去主要由西方传教士主导《道德经》英译的局面。陈荣捷不仅对它们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评介,还亲自将《道德经》和王弼《老子注》翻译成英语,为海外高校和学术界提供了可靠的经典读本。陈荣捷的译介工作还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过去西方《道德经》英译中的神秘化和宗教化倾向,凸显了《道德经》的哲学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荣捷 《道德经》 王弼 《老子注》英译
下载PDF
从陈荣捷和杜维明看儒学研究的世界化 被引量:2
5
作者 周炽成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3-68,共6页
文章通过回顾陈荣捷和杜维明对儒学世界化所作的贡献,讨论了在儒学研究世界化过程中儒学的"原汁原味"与"新的色香味"的关系问题、儒学的独特性问题等,试图以点见面,从个案研究中窥视儒学的世界价值。
关键词 世界儒学 陈荣捷 杜维明
下载PDF
陈荣捷与《道德经》翻译 被引量:1
6
作者 温军超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12-15,共4页
作为中哲西传的大师,陈荣捷在道家思想尤其是《道德经》的译介与传播中功不可没。通过对他翻译缘起的探索(包括对他翻译意图的勾勒和他对之前华人译本的评析)能够凸显出他的翻译路径即"以中释中",同时他的翻译标准也随之映现... 作为中哲西传的大师,陈荣捷在道家思想尤其是《道德经》的译介与传播中功不可没。通过对他翻译缘起的探索(包括对他翻译意图的勾勒和他对之前华人译本的评析)能够凸显出他的翻译路径即"以中释中",同时他的翻译标准也随之映现。陈荣捷在学术路径上打通了儒道西传之路,同时也成功融通了他的儒家思想传播与《道德经》翻译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荣捷 《道德经》 翻译路径 以中释中 儒家思想传播
下载PDF
布迪厄社会学视域下《传习录》两译本对比研究
7
作者 蔡瑞珍 《外国语言文学》 2023年第3期87-97,136,共12页
亨克和陈荣捷《传习录》两译本在底本选择、内容编排、内副文本、注释以及翻译策略上存在明显差异,与译者在场域结构中的位置关系以及享有的资本数量紧密相关。作为传教士的亨克,选择维护西方宗教场域的逻辑与规则,继承“以西释中”的... 亨克和陈荣捷《传习录》两译本在底本选择、内容编排、内副文本、注释以及翻译策略上存在明显差异,与译者在场域结构中的位置关系以及享有的资本数量紧密相关。作为传教士的亨克,选择维护西方宗教场域的逻辑与规则,继承“以西释中”的翻译路径,同时作为中国哲学研究子场域的新进者,必须通过创新选材,以此增加资本的数量。陈荣捷作为美国中国哲学研究的权威学者,拥有较为丰厚的文化资本,在中国哲学研究子场域中占据一定的支配地位,为巩固此种位置关系,翻译时沿用其独特的“以中释中”译介研究路径,以中国哲学思想诠释中国哲学概念,译本呈现鲜明的“学案式”深度翻译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习录》 陈译本 亨译本 社会学分析
下载PDF
陈荣捷与刘殿爵的《老子》英译本之争 被引量:3
8
作者 杨言 胡翠娥 《国际汉学》 CSSCI 2020年第3期94-100,203,共8页
陈荣捷与刘殿爵就《老子》英译展开了争论。此番争论彰显了陈荣捷和刘殿爵各自的翻译思想、批评思想和学术思想。本文以陈荣捷和刘殿爵各自翻译的《老子》译本为基础,结合二者争论的原始资料,详细梳理争论的内容,分析译本的实质和争论... 陈荣捷与刘殿爵就《老子》英译展开了争论。此番争论彰显了陈荣捷和刘殿爵各自的翻译思想、批评思想和学术思想。本文以陈荣捷和刘殿爵各自翻译的《老子》译本为基础,结合二者争论的原始资料,详细梳理争论的内容,分析译本的实质和争论的原因。研究发现,陈荣捷的《老子》英译是“学案式”哲学研究,而刘殿爵的译本面向大众传播。陈荣捷和刘殿爵在翻译思想、翻译原则和对待目标读者方面的差异是导致争论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陈荣捷 刘殿爵 翻译争论 翻译批评
下载PDF
斯坦纳阐释学翻译理论视角下中国古典哲学术语英译研究——以陈荣捷译《传习录》为例
9
作者 曾妍 程建山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29期35-39,共5页
王阳明是中国明代著名哲学家,阳明心学的集大成者。而《传习录》汇集了王阳明与其弟子和友人的部分书信和语录,是中国古典哲学的重要典籍。因此,《传习录》里中国古典哲学术语的英译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陈荣捷致力于中国古典哲学文献... 王阳明是中国明代著名哲学家,阳明心学的集大成者。而《传习录》汇集了王阳明与其弟子和友人的部分书信和语录,是中国古典哲学的重要典籍。因此,《传习录》里中国古典哲学术语的英译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陈荣捷致力于中国古典哲学文献英译事业,该文以陈荣捷《传习录》的英译为例,在乔治·斯坦纳的阐释学四步骤翻译理论的视角下,归纳总结中国古典哲学术语的翻译方法和策略。通过对陈荣捷英译《传习录》的研究和总结,该文认为乔治·斯坦纳阐释学四步骤翻译理论适用于中国古典哲学术语的翻译。期望该文能为未来的哲学翻译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传习录》英译 陈荣捷 乔治·斯坦纳 阐释学四步骤 中国古典哲学术语
下载PDF
陈荣捷的朱子学翻译与研究——基于布迪厄社会学理论的考察
10
作者 蔡瑞珍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21-28,共8页
陈荣捷一生致力于中国哲学研究,他深厚的哲学功底、独特的研究路径以及精审的治学态度使之成为朱子学翻译与研究的权威。从布迪厄的社会学理论来看,陈荣捷能够顺应美国哲学场域中盛行理学研究的主流学术研究趋势,使其秉持的学术惯习和... 陈荣捷一生致力于中国哲学研究,他深厚的哲学功底、独特的研究路径以及精审的治学态度使之成为朱子学翻译与研究的权威。从布迪厄的社会学理论来看,陈荣捷能够顺应美国哲学场域中盛行理学研究的主流学术研究趋势,使其秉持的学术惯习和持有的社会文化资本能够在场域中得到充分的实践,促进了朱子学在英语世界的接受与传播。陈荣捷的朱子学翻译与研究维护并巩固了美国哲学场域的结构关系,在这一过程中其自身累积了更多的社会文化资本,从而在场域博弈过程中占据了更加有利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荣捷 朱子学翻译与研究 布迪厄社会学
下载PDF
太极果非重要乎?--接着陈荣捷说 被引量:1
11
作者 方旭东 《国际儒学(中英文)》 2022年第2期54-64,159,共12页
日本学者山井湧曾提出,“太极”虽然看起来在朱子哲学中很重要,但实际上朱子并没有把“太极”当作自己的哲学术语来使用。美籍华裔学者陈荣捷撰文商榷,认为太极在朱子哲学中甚为重要,但也承认,宇宙论本体论不是朱子哲学的归宿。当代一... 日本学者山井湧曾提出,“太极”虽然看起来在朱子哲学中很重要,但实际上朱子并没有把“太极”当作自己的哲学术语来使用。美籍华裔学者陈荣捷撰文商榷,认为太极在朱子哲学中甚为重要,但也承认,宇宙论本体论不是朱子哲学的归宿。当代一些学者仍然在重复陈荣捷之说。陈荣捷对太极重要性的论证并不彻底,也没有从根本上驳倒山井湧,所以应该接着陈荣捷往前推进,全面检讨山井湧的论证并对其做出彻底反驳:太极对于朱子哲学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极 朱子哲学 陈荣捷 山井湧
原文传递
离散译者陈荣捷与《传习录》英译 被引量:9
12
作者 刘孔喜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2-60,191,共10页
旅美学者陈荣捷在海外弘扬中国哲学逾半个世纪,尤其致力于中国古代哲学文献英译事业,贡献巨大。其译著既忠实保留了中国哲学的独特性、异质性,又因翻译质量高、学术性强备受称赞。这两点特征均与他作为离散译者的文化身份有密切关系。... 旅美学者陈荣捷在海外弘扬中国哲学逾半个世纪,尤其致力于中国古代哲学文献英译事业,贡献巨大。其译著既忠实保留了中国哲学的独特性、异质性,又因翻译质量高、学术性强备受称赞。这两点特征均与他作为离散译者的文化身份有密切关系。本文以陈荣捷英译《传习录》为例,揭示其作为离散译者所具有的文化自觉意识对翻译选材、翻译策略选择的影响,以及作为离散译者所积累的文化资本优势对翻译活动的保障与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荣捷 离散译者 《传习录》英译 文化自觉 文化资本
原文传递
陈荣捷《传习录》英译的转喻视角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辛红娟 费周瑛 《国际汉学》 CSSCI 2019年第2期160-168,126,206-207,共12页
玛丽亚·提莫泽克(Maria Tymoczko)提出翻译即转喻,认为转喻式的翻译活动是再创造的过程,译者应依据客观环境的不同选择相应的翻译手法,服务于相应的翻译目的。本文拟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探讨陈荣捷《传习录》英译本在语言、文化... 玛丽亚·提莫泽克(Maria Tymoczko)提出翻译即转喻,认为转喻式的翻译活动是再创造的过程,译者应依据客观环境的不同选择相应的翻译手法,服务于相应的翻译目的。本文拟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探讨陈荣捷《传习录》英译本在语言、文化上的转喻特点。论文指出,陈荣捷英译《传习录》时直视中西文化差异,通过转喻式术语置换,在文本中呈现中西哲学话语体系的差异,属于典型的比较哲学意义上的文本翻译,对于构建中国海外学术话语体系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荣捷 《传习录》 翻译 转喻
原文传递
作为教育行为的《传习录》英译与传播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孔喜 胡琴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9-93,共5页
王阳明哲学思想在英语世界的译介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初才由美国传教士、学者亨克首次出版以《传习录》为核心内容的英译本The Philosophy of Wang Yang-ming,1963年旅美华人哲学史家陈荣捷推出《传习录》全译本。百年中虽仅有两个英译... 王阳明哲学思想在英语世界的译介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初才由美国传教士、学者亨克首次出版以《传习录》为核心内容的英译本The Philosophy of Wang Yang-ming,1963年旅美华人哲学史家陈荣捷推出《传习录》全译本。百年中虽仅有两个英译本,却各自见证了特定历史文化语境下的中学西传。两位译者文化身份特殊且具有教育者共性,《传习录》英译作为具有教育行为意义的翻译活动,发挥着教育的文化功能,向彼时西方学子拓荒性地普及了先秦儒道哲学之外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积极扭转了他们对中国哲学与中国文明认识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习录》英译 教育行为 文化功能 亨克 陈荣捷
原文传递
陈荣捷《近思录》深度翻译译者惯习考察 被引量:3
15
作者 蔡瑞珍 《外国语言与文化》 2022年第1期61-71,共11页
陈荣捷《近思录》英译本附有朱熹遗像、译者注、引言、各类序言、选目溯源、《近思录》评论、中国哲学术语翻译、索引表以及注释等15项副文本,呈现出典型的深度翻译特征。陈译本的深度翻译是其语言惯习、哲学惯习、学术惯习及翻译惯习... 陈荣捷《近思录》英译本附有朱熹遗像、译者注、引言、各类序言、选目溯源、《近思录》评论、中国哲学术语翻译、索引表以及注释等15项副文本,呈现出典型的深度翻译特征。陈译本的深度翻译是其语言惯习、哲学惯习、学术惯习及翻译惯习相互作用的产物,是译者惯习外化的实践表征。陈荣捷自小的语言天赋和环境,以及传统儒家经典教育训练形塑了他的哲学素养和翻译能力;其深厚的哲学功底,强烈的读者意识以及致力于传播中国哲学思想的矢志初心,使其深度翻译得以最大程度地呈现,形成了“注疏治译”的“陈氏”特色,不仅促进了朱子理学在西方的译介与传播,对于中国哲学典籍英译也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荣捷 《近思录》 深度翻译 译者惯习
原文传递
朱子理学西传之典范——陈荣捷《近思录》学术型翻译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蔡瑞珍 《译苑新谭》 2021年第1期47-55,共9页
《近思录》迄今为止仅有陈荣捷英译本。该译本乃学术型翻译之典范,副文本全面、溯源彻底、语言表述精准流畅,呈现了中国哲学特有的话语体系,体现了陈荣捷作为学术型译者深厚的哲学功底、强烈的读者意识、严谨的治学精神以及致力于传播... 《近思录》迄今为止仅有陈荣捷英译本。该译本乃学术型翻译之典范,副文本全面、溯源彻底、语言表述精准流畅,呈现了中国哲学特有的话语体系,体现了陈荣捷作为学术型译者深厚的哲学功底、强烈的读者意识、严谨的治学精神以及致力于传播中国哲学文化思想的矢志初心。该书不仅仅是译著,更是西方学者进行宋明理学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思录》 陈荣捷 学术型翻译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