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on Membrane Stability of Crown in Winter Wheat in Frigid Region in China
1
作者 Wang Xiao-nan Xie Dong-wei +3 位作者 Fu Lian-shuang Sun Ying-lu Li Zhuo-fu Luan Fei-shi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13年第2期1-11,F0003,共12页
Four varieties of winter wheat with different return green rate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plasma membrane stability and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winter wheat in the frigid region during winter. The removal of reactive ... Four varieties of winter wheat with different return green rate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plasma membrane stability and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winter wheat in the frigid region during winter. The removal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the degree of plasma membrane impairment, water composition and content, and the changes in cell viability in the crowns, which contain the growing point, were studied during the period from cold acclimation to the deep freezi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which reflects the degree of plasma membrane damaged under low temperature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 free water and the total water content. The malondialdehyde (MDA) content, which reflects the degree of membrane peroxidation, was very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peroxidase, and ascorbic acid. During the deep freezing period, the SOD activity and glutathione (GSH) content of the winter wheat varieties were relative to their cold resistance. During this period, the MDA stability, SOD, GSH, and the total water and the free water content might be used to identify the cold resistance of winter wheat varie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nter wheat cold resistance cell viability protective enzyme plasma membrane peroxidation water
下载PDF
旱地丰产冬小麦新品种陇育12号选育报告
2
作者 刘自成 杨虓 +3 位作者 孟建军 施万喜 张成 李丹 《寒旱农业科学》 2024年第6期543-546,共4页
甘陕宁毗邻地区寒旱气候频发,又是冬小麦适种区,亟须培育出高产、多抗、广适小麦新品种。冬小麦新品种陇育12号以陇育5号为母本、太13907为父本进行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2017—2019年参加甘肃省陇东片冬小麦区域试验,2 a 14点(次)... 甘陕宁毗邻地区寒旱气候频发,又是冬小麦适种区,亟须培育出高产、多抗、广适小麦新品种。冬小麦新品种陇育12号以陇育5号为母本、太13907为父本进行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2017—2019年参加甘肃省陇东片冬小麦区域试验,2 a 14点(次)平均折合产量5170.50 kg/hm^(2),比对照品种陇育4号增产12.20%。2019—2020年度参加甘肃省陇东片冬小麦生产试验,平均折合产量4300.35 kg/hm^(2),比对照品种陇育4号增产6.30%。该品种冬性,生育期274 d,株高97.5 cm。穗型近纺锤形,长直芒、白壳,红粒、角质。穗数528.00万穗/hm^(2),穗粒数35粒,千粒重35.15 g。苗期对条锈混合菌表现免疫(0),成株期对供试小种及混合菌均表现中感,但严重度和普遍率比较低,具有慢条锈特性。籽粒含粗蛋白质(干基)148.9 g/kg、湿面筋(14%湿基)347 g/kg,吸水率587 mL/kg,容重823 g/L,面团稳定时间2.0 min。适宜在甘肃省陇东庆阳、平凉及宁夏固原等地山塬旱地及同类生态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新品种 陇育12号 抗旱抗寒 慢病性
下载PDF
适宜北京大面积推广的冬小麦品种筛选
3
作者 梅丽 孟范玉 +6 位作者 周吉红 王俊英 罗军 冯万红 高飞 王燕 张洋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279-286,共8页
为解决北京小麦生产上种植品种多、乱、杂的问题,在密云、顺义、房山3点开展了10个节水、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农大3486、中麦1062在3点产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分别为7500.0~9667.5和7666.5~9834.0 kg·hm^(-2... 为解决北京小麦生产上种植品种多、乱、杂的问题,在密云、顺义、房山3点开展了10个节水、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农大3486、中麦1062在3点产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分别为7500.0~9667.5和7666.5~9834.0 kg·hm^(-2)。这2个品种株高适中,分别为70.3~75.5和72.4~77.4 cm;抗寒性较好,越冬死苗率分别为0.5%~2.0%、1.8%~2.2%,死茎率分别为4.0%~4.7%、4.0%~10.0%;越冬和返青期单株干物重较高,今后可在京郊大面积种植。华麦18在密云、中麦886在房山的产量表现与农大3486、中麦1062差异不显著,这2个品种株高适宜,分别为72.1和75.3 cm;抗寒性较好,死苗率分别为3.0%和1.2%,死茎率分别为4.0%和8.5%,今后可多点示范种植,明确其丰产、稳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品种 群体 抗寒性 产量
下载PDF
陇鉴系列抗旱优质冬小麦品种选育实践及成效
4
作者 李兴茂 倪胜利 《寒旱农业科学》 2024年第6期503-509,共7页
为了持续推进寒旱区冬小麦品种选育与应用,以陇鉴系列冬小麦品种为例,回顾和讨论了陇东地区冬小麦育种目标、基因背景来源、主要方法措施、品种改良进展和推广应用情况。提出今后的冬小麦育种工作应以抗旱优质为主,兼顾抗条锈病、白粉... 为了持续推进寒旱区冬小麦品种选育与应用,以陇鉴系列冬小麦品种为例,回顾和讨论了陇东地区冬小麦育种目标、基因背景来源、主要方法措施、品种改良进展和推广应用情况。提出今后的冬小麦育种工作应以抗旱优质为主,兼顾抗条锈病、白粉病等的育种目标,采用辅助选择和多生态鉴定方法相结合的后代选择方法,保持抗寒抗旱和抗条锈病的优势,同时要加强矮秆丰产品种、抗白粉病品种的筛选,加快寒旱区优质小麦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鉴系列 冬小麦 抗旱 优质 选育实践 成效
下载PDF
陇东优质抗旱抗寒冬小麦品种对比筛选试验
5
作者 张永华 周俊科 +1 位作者 刘涛 于建平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4年第8期73-76,共4页
为了筛选出优质抗旱抗寒冬小麦品种,对引进的17个抗旱抗寒优质冬小麦品种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综合性状较全面的有兰大211、中麦175、兰天134、兰天34、兰天36、天选57、长航1号、普冰151、兰航选122等9个品种,共同特点是抗寒、抗旱... 为了筛选出优质抗旱抗寒冬小麦品种,对引进的17个抗旱抗寒优质冬小麦品种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综合性状较全面的有兰大211、中麦175、兰天134、兰天34、兰天36、天选57、长航1号、普冰151、兰航选122等9个品种,共同特点是抗寒、抗旱、抗病、抗倒伏、高产、稳产,群体结构合理,籽粒成熟饱满度好、千粒质量较高、品种优良,在条锈病中度偏重发生年份产量仍较为可观,可在适宜区扩大示范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旱抗寒 冬小麦 品种对比 初报 陇东
下载PDF
低温下寒地冬小麦差异蛋白表达比较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晓楠 李宁辉 +4 位作者 刘畅 陆霄光 杜羽晨 付连双 刘君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16,共9页
以抗寒性不同的两个冬小麦品种“东农冬麦1号”和“济麦22”为试验材料,以包含生长点的分蘖节为研究对象,分析低温驯化、封冻初期及深度封冻期两份材料细胞膜受损差异,检测分蘖节处细胞活力,对两个品种分蘖节进行蛋白质双向电泳,筛选差... 以抗寒性不同的两个冬小麦品种“东农冬麦1号”和“济麦22”为试验材料,以包含生长点的分蘖节为研究对象,分析低温驯化、封冻初期及深度封冻期两份材料细胞膜受损差异,检测分蘖节处细胞活力,对两个品种分蘖节进行蛋白质双向电泳,筛选差异表达蛋白后作质谱分析。结果表明,低温下东农冬麦1号细胞膜受损程度小于济麦22,分蘖节处细胞活力显著高于济麦22。共鉴定出品种间21个差异蛋白点,低温驯化期济麦22参与能量代谢、蛋白合成、光呼吸及抗性蛋白表达量较高,东农冬麦1号参与糖代谢、细胞壁合成的蛋白表达量高;封冻后东农冬麦1号抗性蛋白、参与能量代谢、物质合成及维持细胞稳定的蛋白表达量增强。研究明确抗寒品种东农冬麦1号耐低温蛋白表达情况,丰富寒地冬小麦安全越冬理论基础,为采用分子手段开展抗寒性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抗寒性 双向电泳 蛋白质组学
下载PDF
孕穗期低温对冬小麦光合、干物质转运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吴秀宁 雷琬琬 +1 位作者 寇海军 张军 《作物研究》 2023年第3期199-206,共8页
为探明低温对冬小麦光合作用、干物质转运和产量的影响,以西农979、小偃22和商麦5226为试验材料,在孕穗期进行不同强度的低温处理,测定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转运和分配及产量等性状变化。结果表明:(1)低温处理后,供试品种叶片净光合... 为探明低温对冬小麦光合作用、干物质转运和产量的影响,以西农979、小偃22和商麦5226为试验材料,在孕穗期进行不同强度的低温处理,测定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转运和分配及产量等性状变化。结果表明:(1)低温处理后,供试品种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均显著下降,胞间CO_(2)浓度显著增加。(2)低温处理降低了开花期和成熟期单株干物质积累量、籽粒干物质积累量、茎秆+叶鞘+叶片干物质积累量、花前干物质转运量、干物质转运效率、干物质贡献率、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籽粒干物质分配比例。茎秆+叶鞘+叶片干物质分配比例、穂轴+颖壳干物质分配比例和花后干物质贡献率较对照有不同程度的增加。(3)低温处理显著降低了单株产量和穗粒数,连续3 d低温处理下西农979、小偃22、商麦5226单株产量分别下降38.2%、48.5%和75.9%,连续6 d低温处理下依次下降62.7%、76.6%和87.5%;低温胁迫也降低了单株穂数和千粒质量。孕穗期低温处理降低了小麦光合性能、营养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和向籽粒的转运与分配,导致穗粒数和千粒质量大幅下降,是造成小麦减产的主要原因。综合来看,3个品种的孕穗期抗寒性表现为西农979>小偃22>商麦52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孕穗期 低温 抗寒性 光合特性 干物质 籽粒产量
下载PDF
临沂市9个小麦品种比较试验
8
作者 王靖 李宝强 +4 位作者 李龙 刘飞 周忠新 孔令国 樊青峰 《园艺与种苗》 CAS 2023年第3期94-95,共2页
[目的]筛选出适宜临沂市种植的高产、稳产小麦品种。[方法]2019年临沂市农业科学院引进了9个适宜在黄淮地区种植的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评价小麦的抗倒性、抗病性、抗寒性和丰产性。[结果]济麦70产量最高,为8 955 kg/hm^(2),较对照济... [目的]筛选出适宜临沂市种植的高产、稳产小麦品种。[方法]2019年临沂市农业科学院引进了9个适宜在黄淮地区种植的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评价小麦的抗倒性、抗病性、抗寒性和丰产性。[结果]济麦70产量最高,为8 955 kg/hm^(2),较对照济麦22增产7.55%,其他品种产量高低依次为荷麦029、景阳670、山农510871、鲁原143、QF195、LS4162,阳麦69和裕田麦126相比对照济麦22均减产。[结论]济麦70、荷麦029、景阳670、鲁原143、QF195和LS4162综合抗性和丰产性好,适宜在临沂地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抗逆性 丰产性 临沂市
下载PDF
低温驯化及封冻后不同抗寒性小麦品种的形态建成及生理基础分析 被引量:59
9
作者 王晓楠 付连双 +5 位作者 李卓夫 孙艳丽 王玉波 刘灿 王金伟 陈禹兴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313-1319,共7页
为比较抗寒性不同的冬麦品种对低温胁迫的适应性,在低温驯化及封冻阶段对东农冬麦1号(抗寒)、东农705(较抗寒)和济麦22(不抗寒)3个品种的植株形态和叶、叶鞘、分蘖节的若干生理指标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东农冬麦1号在封冻前形成的分蘖... 为比较抗寒性不同的冬麦品种对低温胁迫的适应性,在低温驯化及封冻阶段对东农冬麦1号(抗寒)、东农705(较抗寒)和济麦22(不抗寒)3个品种的植株形态和叶、叶鞘、分蘖节的若干生理指标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东农冬麦1号在封冻前形成的分蘖数、分蘖叶数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品种;低温胁迫下3个品种各个部位的含水量均降低,东农冬麦1号地上部含水量降低较快,分蘖节含水量降低较慢且保持较高水平,而济麦22地上部含水量降低较慢,分蘖节含水量降低较快。电导率变化表明,东农冬麦1号、东农705品系和济麦22叶片分别在封冻后30、20和0d死亡。东农冬麦1号叶片、叶鞘的可溶性总糖含量最高,济麦22最低;封冻期东农冬麦1号分蘖节可溶性总糖含量最高,济麦22最低。封冻后20d东农705品系和济麦22叶片SOD失活,封冻后40d东农冬麦1号叶片SOD仍有活性,调查期内济麦22各个部位SOD活性显著低于其他两个品种;封冻期东农冬麦1号叶鞘和分蘖节POD活性保持较高水平,东农705品系分蘖节POD活性较高,而叶鞘POD活性迅速降低,济麦22叶鞘和分蘖节POD活性均处于较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地 冬小麦 抗寒性
下载PDF
低温条件下不同抗寒性冬小麦内源激素的变化 被引量:59
10
作者 王兴 于晶 +2 位作者 杨阳 苍晶 李卓夫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27-831,共5页
为揭示寒冷地区冬小麦内源激素与抗寒能力的关系,以抗寒性强的冬小麦品种东农冬麦1号和抗寒性弱的品种济麦22为试验材料,在田间自然条件下,于越冬前不同降温时期分别对叶片、根系和分蘖节取样,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和分析了内... 为揭示寒冷地区冬小麦内源激素与抗寒能力的关系,以抗寒性强的冬小麦品种东农冬麦1号和抗寒性弱的品种济麦22为试验材料,在田间自然条件下,于越冬前不同降温时期分别对叶片、根系和分蘖节取样,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和分析了内源激素ABA、IAA、ZR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两个品种的叶片和根系中的ABA、ZRI、AA的含量随气温的降低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但分蘖节中的ABA、ZR含量则持续增加。分蘖节中的IAA含量表现为东农冬麦1号随气温下降而逐渐增加,济麦22则先增后降。两个品种分蘖节中的IAA/ZR值均表现为前期急剧下降,后期趋于平稳。抗寒性强的东农冬麦1号各器官中的ABA、ZRI、AA含量均高于抗寒性弱的济麦22,对冬小麦安全越冬起重要作用的内源激素是ABA。东农冬麦1号分蘖节中的IAA/ZR低于济麦22,其分蘖能力比济麦22强,更利于安全越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抗寒性 内源激素
下载PDF
外源ABA对寒地冬小麦东农冬麦1号幼苗生长及抗冷性的影响 被引量:49
11
作者 于晶 张林 +4 位作者 苍晶 王兴 周子珊 郝再彬 李卓夫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83-887,共5页
为给高寒地区冬小麦返青率的提高提供依据,以抗寒品种东农冬麦1号为试验材料,在添加ABA(浓度分别为0、10^-4、10^-5、10^-6、10^-7mol/L)的琼脂(3%)培养基上暗培养(温度2-4℃,培养盒倾斜45°角),第11天分别调查胚芽和根... 为给高寒地区冬小麦返青率的提高提供依据,以抗寒品种东农冬麦1号为试验材料,在添加ABA(浓度分别为0、10^-4、10^-5、10^-6、10^-7mol/L)的琼脂(3%)培养基上暗培养(温度2-4℃,培养盒倾斜45°角),第11天分别调查胚芽和根系生长状况,研究了外源ABA对冬小麦幼苗生长及抗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ABA对小麦的抗冷性有很大影响,低浓度的ABA可以促进低温下小麦的生长,提高其抗冷性,而高浓度则抑制生长。ABA提高小麦抗冷性的最适浓度为10^-7mol/L。苗期低温下,ABA可以提高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SOD活性,降低膜透性。根浸ABA对提高幼苗抗冷效果要强于叶喷AB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外源ABA 幼苗生长 抗冷性
下载PDF
外源海藻糖对冬小麦低温下胚芽长及幼苗抗寒性的影响 被引量:27
12
作者 谢冬微 王晓楠 +3 位作者 付连双 孙健 李卓夫 郑伟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5-223,共9页
为了解外源海藻糖对小麦抗寒性的影响与作用机理,通过室内盆栽,模拟低温(冷冻)条件,研究外源海藻糖处理下抗寒品种东农冬麦1和弱抗寒品种济麦22的胚芽长、抗寒性相关指标及返青率。结果表明,在4℃条件下,抗寒品种东农冬麦1号在10mmol... 为了解外源海藻糖对小麦抗寒性的影响与作用机理,通过室内盆栽,模拟低温(冷冻)条件,研究外源海藻糖处理下抗寒品种东农冬麦1和弱抗寒品种济麦22的胚芽长、抗寒性相关指标及返青率。结果表明,在4℃条件下,抗寒品种东农冬麦1号在10mmol·L-1海藻糖处理下胚芽生长最快,弱抗寒品种济麦22在50mmol·L-1海藻糖处理下胚芽生长相对较快。在-5^-25℃冷冻处理后,东农冬麦1号和济麦22分别在10mmol·L-1和50mmol·L-1海藻糖处理下,分蘖节相对含水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及返青率相对较高,MDA含量较低。结果说明,外源施加一定浓度的海藻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冬小麦对低温(冷冻)的抵抗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糖 低温胁迫 抗寒指标 返青率 冬小麦
下载PDF
冬小麦抗寒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13
作者 于晶 张林 +2 位作者 苍晶 郝再彬 王多佳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1期123-127,共5页
抗寒力强是冬小麦能够在严寒地区生长的一个关键因素。由于温度低,积温不够,一般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土地利用率低,因此提高冬小麦的抗寒性对农业,特别是高寒地区农业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综述了冬小麦抗寒性的最新研究进展,包... 抗寒力强是冬小麦能够在严寒地区生长的一个关键因素。由于温度低,积温不够,一般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土地利用率低,因此提高冬小麦的抗寒性对农业,特别是高寒地区农业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综述了冬小麦抗寒性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抗寒性的影响因素研究、抗寒性机制研究、抗寒性育种及栽培研究等情况,提出了我国在冬小麦抗寒性研究中的不足及解决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东农冬麦1号 抗寒性 抗寒机理
下载PDF
黄淮麦区部分主推冬小麦品种越冬及拔节期的抗寒生理研究 被引量:25
14
作者 李晓林 白志元 +3 位作者 杨子博 王培 钟丽洁 李学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0-48,共9页
【目的】研究冬小麦冬春季抗寒生理,探讨冬季抗冻性与春季抗寒性的关系。【方法】选择黄淮麦区推广面积较大的陕229、皖麦38、淮麦20、小偃22、西农979、陕麦139、郑麦366、周麦18等8个小麦品种,在越冬期、拔节期自然低温及药隔期人工... 【目的】研究冬小麦冬春季抗寒生理,探讨冬季抗冻性与春季抗寒性的关系。【方法】选择黄淮麦区推广面积较大的陕229、皖麦38、淮麦20、小偃22、西农979、陕麦139、郑麦366、周麦18等8个小麦品种,在越冬期、拔节期自然低温及药隔期人工低温胁迫处理条件下,测定小麦叶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可溶性糖(WSS)、脯氨酸(Pro)和可溶性蛋白(Pr)等抗寒生理指标,结合表型分析各品种的抗寒性。【结果】在越冬期,冬性小麦陕229和半冬性小麦皖麦38、淮麦20的Pro、WSS含量及SOD活性较高,MDA含量较低,其冬季抗冻性表现最好,弱春性小麦小偃22则表现相反,其余品种的上述各生理指标表现介于以上两者之间,且冬季抗冻性以西农979、陕麦139、郑麦366优于周麦18和小偃22。在拔节期,陕229、皖麦38、淮麦20、西农979的MDA含量低,SOD活性和WSS含量高,拔节早期Pro含量高,其春季抗寒性表现较好;在拔节期自然降温及药隔期低温处理条件下,郑麦366、陕麦139的SOD活性均较低,且抗倒春寒能力较差,推测SOD活性可以作为小麦抗倒春寒能力的鉴别指标。小偃22在各阶段的SOD活性及WSS含量均较低,在药隔期前后Pro含量最高,而周麦18在雌雄分化期自然降温后的Pro含量高于其他品种,这可能是二者拔节期抗寒性好于郑麦366、陕麦139的潜在原因。【结论】小麦品种春季抗寒性与冬季抗冻性表现不一致,说明小麦越冬期抗寒性与拔节期抗寒性的生理机理存在差异,春季抗寒性可能是在各生理调节物质的协同调控下进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麦区 冬小麦 冬季抗冻性 春季抗寒性 抗寒生理
下载PDF
低温驯化期冬小麦生理指标变化的比较 被引量:13
15
作者 王金伟 刘灿 +4 位作者 李卓夫 付连双 孙艳丽 王晓楠 陈禹兴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5,共5页
为分析抗寒性不同的冬麦品种在低温驯化期适应性的差异,以两个冬小麦品种为材料,在低温驯化期测定叶片和分蘖节处的生理指标。结果表明,抗寒性较强的东农冬麦1号的电导率低于济麦22;在低温驯化期,两个品种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有升... 为分析抗寒性不同的冬麦品种在低温驯化期适应性的差异,以两个冬小麦品种为材料,在低温驯化期测定叶片和分蘖节处的生理指标。结果表明,抗寒性较强的东农冬麦1号的电导率低于济麦22;在低温驯化期,两个品种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有升高,其中东农冬麦1号两个部位的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高于济麦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地 冬小麦 抗寒性
下载PDF
冬小麦低温处理叶片细胞膜透性的QTL定位 被引量:21
16
作者 巨伟 杨彩凤 +3 位作者 张树华 田纪春 海燕 杨学举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247-1252,共6页
为探索冬小麦抗寒性的分子机制,以168个花培3号×豫麦57的双单倍体株系为作图群体,利用已构建含有324个SSR标记的遗传图谱,对电导法测定低温(-18℃)处理后的叶片膜透性进行QTL定位。利用完全区间作图法,在3种环境下共检测到21个与... 为探索冬小麦抗寒性的分子机制,以168个花培3号×豫麦57的双单倍体株系为作图群体,利用已构建含有324个SSR标记的遗传图谱,对电导法测定低温(-18℃)处理后的叶片膜透性进行QTL定位。利用完全区间作图法,在3种环境下共检测到21个与叶片膜透性相关的加性QTLs,分布于1B、2A、3A、3B、5B、6A、6B、6D、7B和7D染色体上,其中4个位点(qCMP-1B-1、qCMP-3B-2、qCMP-5B-1和qCMP-5B-4)遗传贡献率大于10%,属主效基因,其余QTL的遗传贡献率较小,属微效基因。3种环境条件下在5B染色体的Xgwm213-Xswes861.2区间检测到共同位点,与Xswes861.2的遗传距离为0cM,其中qCMP-5B-1(环境1)和qCMP-5B-4(环境3)的贡献率高达17.5%和14.0%。研究结果对于小麦抗寒标记选择和抗寒育种具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DH群体 细胞膜透性 抗寒性 QTL
下载PDF
低温驯化阶段不同抗寒性冬小麦品种生理代谢的比较 被引量:10
17
作者 刘灿 王金伟 +5 位作者 李卓夫 付连双 孙艳丽 王晓楠 陈禹兴 陈自新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4-17,共4页
为分析寒地冬小麦越冬性的生理基础,比较低温胁迫下东农冬麦1号(强抗寒)和济麦22(弱抗寒)两个品种小麦幼苗的鲜重、干重、相对含水量及其叶片和分蘖节的电导率和脯氨酸含量变化。结果表明,低温驯化阶段东农冬麦1号干物重显著高于济麦22... 为分析寒地冬小麦越冬性的生理基础,比较低温胁迫下东农冬麦1号(强抗寒)和济麦22(弱抗寒)两个品种小麦幼苗的鲜重、干重、相对含水量及其叶片和分蘖节的电导率和脯氨酸含量变化。结果表明,低温驯化阶段东农冬麦1号干物重显著高于济麦22,气温低于0℃时,东农冬麦1号干重仍增加,而济麦22则降低。济麦22相对含水量显著高于东农冬麦1号,10月29日(-2℃/7℃)东农冬麦1号植株的相对含水量迅速降低,而济麦22植株的相对含水量在11月2日(-3℃/5℃)迅速降低。两个品种分蘖节的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叶片的脯氨酸含量,东农冬麦1号分蘖节的脯氨酸含量高于济麦22分蘖节的脯氨酸含量。低温胁迫下济麦22叶片的相对电导率高于东农冬麦1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寒性 低温驯化 生理代谢 冬小麦
下载PDF
不同抗寒性冬小麦叶鞘质膜的稳定性表现 被引量:13
18
作者 王晓楠 谢冬微 +3 位作者 付连双 孙莹璐 李卓夫 栾非时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77-482,共6页
为了解叶鞘质膜稳定性与小麦抗寒性的关系,以返青率不同的4个冬小麦品种(系)为材料,研究寒地冬小麦越冬期叶鞘质膜稳定性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低温下,冬小麦叶鞘相对电导率与自由水和总水分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丙二醛含量与SOD和PO... 为了解叶鞘质膜稳定性与小麦抗寒性的关系,以返青率不同的4个冬小麦品种(系)为材料,研究寒地冬小麦越冬期叶鞘质膜稳定性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低温下,冬小麦叶鞘相对电导率与自由水和总水分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丙二醛含量与SOD和POD活性、As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封冻后,抗寒性强的冬麦品种(系)的SOD活性和GSH含量显著高于抗寒性弱的品种(系)。在深度封冻期保持叶鞘质膜稳定性有助于增强冬小麦抗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抗寒性 保护酶 膜脂过氧化
下载PDF
拔节期低温胁迫对小麦生理生化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9
19
作者 张军 鲁敏 +4 位作者 孙树贵 杜万里 刘洋 武军 陈新宏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3-79,共7页
为探讨拔节期低温对小麦生理生化特性和产量的影响,以小偃22等5个冬小麦品种为材料,对其在低温胁迫下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相对膜透性、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 为探讨拔节期低温对小麦生理生化特性和产量的影响,以小偃22等5个冬小麦品种为材料,对其在低温胁迫下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相对膜透性、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脯氨酸含量等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并且测定单株产量。结果表明,持续低温胁迫下,供试小麦品种叶片中的SOD、POD、CAT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MDA含量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相对膜透性(除郑麦366和郑麦9023)和脯氨酸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除郑麦366和郑麦9023外其余3个品种呈增加趋势;低温使单株穗粒数显著下降,但对单株小穗数和千粒质量的影响不大。经隶属函数分析,将供试品种分成2类:小偃22和矮抗58属抗寒性较强的品种,西农509、郑麦366和郑麦9023为抗寒性差的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拔节期低温 生理生化指标 产量 抗寒性评价
下载PDF
根际浇灌ABA对冬小麦幼苗抗寒性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苍晶 王艳梅 +5 位作者 王兴 于晶 王军虹 张达 孙兆猛 樊立华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6-42,共7页
为探讨外源ABA调控寒地冬小麦耐受低温胁迫的生理生化机制,试验分别用0、0.1、1、10、100μmol.L-1的ABA对强抗寒冬小麦品种"东农冬麦1号"和弱抗寒品种"济麦22"的三叶期麦苗进行根际浇灌。田间自然降温条件下,分别... 为探讨外源ABA调控寒地冬小麦耐受低温胁迫的生理生化机制,试验分别用0、0.1、1、10、100μmol.L-1的ABA对强抗寒冬小麦品种"东农冬麦1号"和弱抗寒品种"济麦22"的三叶期麦苗进行根际浇灌。田间自然降温条件下,分别于日最低温度达0、-10和-25℃时取叶片和分蘖节测定生理生化指标,调查麦苗翌年返青率。结果表明,100μmol.L-1ABA处理显著降低两种小麦叶片和分蘖节中渗透调节物质含量、ABA含量及ABA/GA比值,对东农冬麦1号叶片和分蘖节及济麦22分蘖节GA含量无显著影响,但济麦22叶片中GA含量增加。两品种小麦MDA含量减少,SOD活性显著增加,细胞膜透性增大。10μmol.L-1ABA处理后东农冬麦1号叶片和分蘖节中渗透调节物质含量、ABA含量及ABA/GA比值显著增加,GA含量和MDA含量减少,SOD活性增强。济麦22叶片和分蘖节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及膜脂过氧化无显著影响,但其叶片和分蘖节可溶性糖含量及分蘖节中ABA含量、ABA/GA比值降低。其他浓度对两种小麦膜脂过氧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无显著影响。可见,10μmol.L-1ABA可促进东农冬麦1号抗寒性的提高,而对济麦22效果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东农冬麦1号 ABA 抗寒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