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虎种》——纯真与邪恶的完美统一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兰明 史吏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107-110,共4页
托马斯·沃尔夫(1900—1938)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活跃在美国文坛的著名小说家。他的作品选材切近生活,风格朴实奔放、抒情色彩浓郁,以暗示和象征的手法感染读者。虽然他的很多作品以情感旋律作为内在的结构,具有很强的抒情性,但他毕... 托马斯·沃尔夫(1900—1938)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活跃在美国文坛的著名小说家。他的作品选材切近生活,风格朴实奔放、抒情色彩浓郁,以暗示和象征的手法感染读者。虽然他的很多作品以情感旋律作为内在的结构,具有很强的抒情性,但他毕竟是一位现实主义小说家,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在其小说中随处可见。短篇小说《虎种》以纯真与邪恶的完美统一反映了20世纪初美国的种族问题,揭示了美国黑人在种族歧视的压力之下,走上毁灭道路的过程。作者用洗练的笔法,写出了美国社会在繁荣外表下隐藏的社会危机,以及作者对世界、人类本身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马斯·沃尔夫 虎种 现实 种族 老虎 矛盾
下载PDF
吉卜林“狼孩”故事中的巴卢评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邝增乾 刘玉红 《蚌埠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37-39,73,共4页
罗德亚德·吉卜林(Rudyard Kipling,1865-1936)的"狼孩"故事向读者展现了一个独特的丛林印象。在八个以狼孩为中心人物的丛林故事中,棕熊巴卢扮演了生态使者、社会秩序的维护者和主人公莫格里成长路上的正面领路人。巴卢... 罗德亚德·吉卜林(Rudyard Kipling,1865-1936)的"狼孩"故事向读者展现了一个独特的丛林印象。在八个以狼孩为中心人物的丛林故事中,棕熊巴卢扮演了生态使者、社会秩序的维护者和主人公莫格里成长路上的正面领路人。巴卢这一角色的成功塑造,展示了吉卜林对生态环境的忧虑和对青少年成长的关心,也同时传达了他对维护社会秩序、构建殖民者与印度百姓和谐相处的主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卜林 狼孩 巴卢 领路人 丛林法则 生态使者
下载PDF
吉卜林“狼孩”故事中老虎角色的构建与隐喻 被引量:1
3
作者 邝增乾 刘玉红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5年第1期114-116,共3页
在罗德亚德·吉卜林的"狼孩"故事中,反面角色老虎谢尔汗多次威胁主人公莫格里、村民、丛林其他动物的生命安全。他恣意妄为,无视自己的行为给其他物种带来的悲剧后果,同时也给主人公的成长带来了精神方面的困惑。吉卜林... 在罗德亚德·吉卜林的"狼孩"故事中,反面角色老虎谢尔汗多次威胁主人公莫格里、村民、丛林其他动物的生命安全。他恣意妄为,无视自己的行为给其他物种带来的悲剧后果,同时也给主人公的成长带来了精神方面的困惑。吉卜林通过对老虎这个角色的构建,隐喻了生态威胁、下层社会百姓的生存威胁和人性沉沦的诱因等。借助这些隐喻,吉卜林向世人展示了自己对生态环境、低层社会老百姓的生存状况和人性的忧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孩” 老虎 构建 隐喻
下载PDF
论郭雪波《狼孩》的语言艺术
4
作者 吴萌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0期64-66,共3页
本文从语言学角度探讨著名作家郭雪波《狼孩》作品的语言艺术,大体分为三个层次:首先,从语法的词类运用上探索该小说的词类运用特点。其次,从作者家乡的方言俗语为侧重点,列举方言俗语过程中一并分析作品的民族特色。最后,以修辞手法的... 本文从语言学角度探讨著名作家郭雪波《狼孩》作品的语言艺术,大体分为三个层次:首先,从语法的词类运用上探索该小说的词类运用特点。其次,从作者家乡的方言俗语为侧重点,列举方言俗语过程中一并分析作品的民族特色。最后,以修辞手法的运用来看待整部小说的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雪波 狼孩 语言艺术
下载PDF
“颠覆”与“含纳”:权力运作的范式——托马斯·沃尔夫《虎子》的新历史主义解读 被引量:4
5
作者 南健翀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7-70,共4页
通过对托马斯·沃尔夫晚期的短篇小说《虎子》的新历史主义解读,本文试图索解隐匿于文本中的历史与政治内涵:"异己"对权力的颠覆实际上是权力的陷阱和产物,通过对颠覆势力的"收编"和"含纳",权力实际... 通过对托马斯·沃尔夫晚期的短篇小说《虎子》的新历史主义解读,本文试图索解隐匿于文本中的历史与政治内涵:"异己"对权力的颠覆实际上是权力的陷阱和产物,通过对颠覆势力的"收编"和"含纳",权力实际上巩固和强化了自己的统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马斯·沃尔夫 《虎子》 新历史主义 权力 颠覆 含纳 收编
原文传递
当代蒙古族生态小说的他国借鉴与创新——以《狼孩》与《野性的呼唤》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丁燕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23-126,共4页
文学间的相互借鉴与创新是推动文学发展的源泉之一。在此通过对比研究当代蒙古族作家郭雪波的《狼孩》与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野性的呼唤》表明:前者在自然生态危机、精神生态危机,以及救赎之路的探寻等生态思想方面借鉴了后者的... 文学间的相互借鉴与创新是推动文学发展的源泉之一。在此通过对比研究当代蒙古族作家郭雪波的《狼孩》与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野性的呼唤》表明:前者在自然生态危机、精神生态危机,以及救赎之路的探寻等生态思想方面借鉴了后者的创作经验,并进一步指出郭雪波通过采用多重视角叙事,并将蒙古族传统生态智慧融入作品,从而实现了民族性和世界性的互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孩》 《野性的呼唤》 生态危机 借鉴 创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