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元晓“和诤”理论与义天“圆融”思想 被引量:8
1
作者 魏常海 《东疆学刊》 2005年第4期1-7,共7页
元晓和义天这两位韩国佛教史上著名的国师,一倡“和诤”,一主“圆融”,这两者其实一脉相承,他们继承了中国传统中儒释道融合的思想,但不失佛教的立场。这两者稍有不同的是,元晓着力在和会诸宗内部的纷争,义天重在宏观上的融合。
关键词 元晓 “和诤” 义天 “圆融” 宗教立场
下载PDF
新罗高僧元晓生平考 被引量:2
2
作者 敖英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4期39-46,共8页
元晓是新罗著名的佛教学僧。他年少聪颖,学不从师,虽曾因仰慕玄奘,和义湘两次试图入唐,但终因自悟而还。元晓撰写了大量的著作,内容涵盖般若学、涅槃学、新旧唯识学、如来藏学等佛教思潮以及弥勒信仰和阿弥陀信仰等佛教信仰,并通过歌舞... 元晓是新罗著名的佛教学僧。他年少聪颖,学不从师,虽曾因仰慕玄奘,和义湘两次试图入唐,但终因自悟而还。元晓撰写了大量的著作,内容涵盖般若学、涅槃学、新旧唯识学、如来藏学等佛教思潮以及弥勒信仰和阿弥陀信仰等佛教信仰,并通过歌舞等形式向底层人民传播佛教。他毕生都在实践着大乘佛教所倡导的自利利他的菩萨行,其影响弥足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罗 元晓 自悟 《三国遗事》
下载PDF
关于《金刚三昧经》的两个问题 被引量:1
3
作者 敖英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13-19,共7页
水野弘元等人用几个翻译用语来证明《金刚三昧经》是伪经是不可靠的,他列举的用语中有些并不始于玄奘,有的甚至在汉代的译经中就已经出现了。同时,《金刚三昧经》的作者不是元晓,这可以通过《金刚三昧经》经文出现的时间和《金刚三昧经... 水野弘元等人用几个翻译用语来证明《金刚三昧经》是伪经是不可靠的,他列举的用语中有些并不始于玄奘,有的甚至在汉代的译经中就已经出现了。同时,《金刚三昧经》的作者不是元晓,这可以通过《金刚三昧经》经文出现的时间和《金刚三昧经论》传入中国的时间以及元晓《金刚三昧经论》的有关内容来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三昧经》 元晓 时间
下载PDF
元晓“和诤”思想分析
4
作者 杨维中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5-121,171,共7页
新罗僧人元晓所著《十门和诤论》的主线是就当时佛教界关注的十个义学问题提出综合性的意见,力图以自己的佛学立场进行"息诤"。现存的《十门和诤论》仅存"十门"中的两门,即"有无门"和"佛性门"... 新罗僧人元晓所著《十门和诤论》的主线是就当时佛教界关注的十个义学问题提出综合性的意见,力图以自己的佛学立场进行"息诤"。现存的《十门和诤论》仅存"十门"中的两门,即"有无门"和"佛性门"。不过,《起信论同异集》中的引文中也可以辑出两门,可以姑且命名为"法身门"以及"智境门"。元晓以"和诤论"努力对当时不同的思想派别进行融合会通。综观元晓的著作可知,其思想核心是《大般涅槃经》和《大乘起信论》,前者代表的是如来藏思想,后者代表的是唯识思想,"非同非异"是"正法灭后"解释佛法、熄灭"异诤"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晓 和诤 《十门和诤论》 义学问题
下载PDF
7~9世纪《大乘起信论》在新罗的传播
5
作者 敖英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2期34-40,共7页
通过考察7至9世纪新罗僧人对《大乘起信论》的注疏和引用情况,发现《大乘起信论》传入新罗后,为佛教界所广泛接受,不少僧人都对其进行注疏和引用,不限于一宗一派。其中最为重视《大乘起信论》的就是元晓。遗憾的是,由于包括若干《大乘... 通过考察7至9世纪新罗僧人对《大乘起信论》的注疏和引用情况,发现《大乘起信论》传入新罗后,为佛教界所广泛接受,不少僧人都对其进行注疏和引用,不限于一宗一派。其中最为重视《大乘起信论》的就是元晓。遗憾的是,由于包括若干《大乘起信论》的注疏在内的新罗佛教著作佚失,所以无法充分反映出当时《大乘起信论》的流传全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乘起信论》 新罗 元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