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朱莹基于“土得木而达”理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
1
作者 陈姣姣 朱莹 《河南中医》 2024年第4期529-535,共7页
朱莹教授在论治溃疡性结肠炎时强调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溃疡性结肠炎临床常见证型为肝脾不和证、湿热郁滞证、肝郁血虚证、脾肾亏虚证、气滞血瘀证。朱教授治疗肝脾不和型溃疡性结肠炎常用柴芍六君子汤加减疏肝健脾;湿热郁滞型溃... 朱莹教授在论治溃疡性结肠炎时强调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溃疡性结肠炎临床常见证型为肝脾不和证、湿热郁滞证、肝郁血虚证、脾肾亏虚证、气滞血瘀证。朱教授治疗肝脾不和型溃疡性结肠炎常用柴芍六君子汤加减疏肝健脾;湿热郁滞型溃疡性结肠炎多用香砂六君子汤加黄芩、黄连、苦参、蒲公英清利湿热、调和肝脾、祛湿止泻;肝郁血虚型溃疡性结肠炎常用逍遥散、四物汤化裁;脾肾亏虚型溃疡性结肠炎常用四君子汤合参苓白术散加补骨脂、肉桂、熟地黄、杜仲、干姜等中药温补脾肾;气滞血瘀型溃疡性结肠炎运用分期祛瘀通络之法,在瘀病初期运用丹参、川芎、桃仁等配合白芍达到行气活血、养血合营、缓急止痛之效;滞瘀同病期配伍莪术、牛膝、牡丹皮以行滞通络;虚瘀同病期常用地龙、土鳖虫等血肉有情之品配合山药、当归以搜风通络、攻积破瘀、补脾益气,从而起到标本兼治之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土得木而达” 肝脾不调证 湿热郁滞证 肝郁血虚证 脾肾亏虚证 气滞血瘀证 朱莹
下载PDF
浅谈临证中肝胃不和及木土不和的区别 被引量:2
2
作者 张俊 谢彬 +1 位作者 陈涤平 李文林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891-2892,共2页
肝胃不和证是临床上胃脘部疼痛疾病的常见辨证类型,它有具体的定义和治法方药,而查阅文献资料鲜有医家对木土不和论述,甚至常常有人把木土不和与肝胃不和混淆,认为两者可以互换或通用,实际上木土不和与肝胃不和有很大的区别,认识不清楚... 肝胃不和证是临床上胃脘部疼痛疾病的常见辨证类型,它有具体的定义和治法方药,而查阅文献资料鲜有医家对木土不和论述,甚至常常有人把木土不和与肝胃不和混淆,认为两者可以互换或通用,实际上木土不和与肝胃不和有很大的区别,认识不清楚往往会导致治疗不彻底。文章从病位、临床表现以及治法方药等角度试讨论这两者的不同点,旨在提醒众医家临证时要全面考虑病机,细化辨证论治,不可以偏概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胃不和 木土不和 区别
下载PDF
中医辨证治疗肝脾不和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景祖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9年第6期68-70,共3页
肝脾不和,多由情志不遂或饮食失调,劳倦伤脾等引起。脾失健运则生湿邪,使脾阳困阻,清气不升,浊气不降,秽浊阻于中焦,故肝脾不和者多有胸胁胀满、便溏不爽、便秘、腹痛、腹泻、呃逆腹胀等消化系统疾病,胸痞、头晕恶心、四肢乏力等湿阻中... 肝脾不和,多由情志不遂或饮食失调,劳倦伤脾等引起。脾失健运则生湿邪,使脾阳困阻,清气不升,浊气不降,秽浊阻于中焦,故肝脾不和者多有胸胁胀满、便溏不爽、便秘、腹痛、腹泻、呃逆腹胀等消化系统疾病,胸痞、头晕恶心、四肢乏力等湿阻中焦表现。治法当以疏肝健脾、行气燥湿为主,根据舌诊、二便、精神状态及其他临床证候首先辨明肝郁或脾虚的偏重。肝盛逆脾土者,宜抑肝补脾,以疏肝、敛肝、柔肝为治法,湿热内盛者健脾利湿,分解湿热,使秽浊尽去,脾胃清气得复,同时顾护脾胃。外感表证,营卫失调者,治湿之法采用"利小便"之法,同时敛阴补血,和用解表药以调和营卫。附验案7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脾不和 土壅侮木 中焦湿阻 胃脘痛 胸痞 失眠 头晕 胸闷 腹胀 感冒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