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陈映真第三世界文学视野的“时空体”研究
1
作者 朱崇科 张灵馨 《台湾研究集刊》 2024年第4期111-126,共16页
岭南香港地区在1960年代至1970年代为陈映真提供了发表与舆论支持的空间,日后更成为其向中国内地探进的中转地。1980年代初期,陈映真的小说《云》《将军族》以跨文类形式融入香港地区的剧社演出与电影制作。在同时段的“南方之南”,新... 岭南香港地区在1960年代至1970年代为陈映真提供了发表与舆论支持的空间,日后更成为其向中国内地探进的中转地。1980年代初期,陈映真的小说《云》《将军族》以跨文类形式融入香港地区的剧社演出与电影制作。在同时段的“南方之南”,新马文艺副刊及旗下的文学奖评审将陈映真列为常宾,陈映真与在台大马学生的实地关联也令其进入马华文学的批评场域。将南方区域的文化与历史作为资源和方法,建设开放的世界华文文学公共领域,是陈映真超越本土、打破战后以跨国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为首的西方支配格局的尝试。当其融入“南方”的文学发展建制,提供第三世界文学的理论视野,自身也已成为一种文化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映真 现代主义 剧社 文学奖 第三世界文学
下载PDF
从“反动女作家”到文化交流使者——新中国对赛珍珠作品的翻译与接受(1950—1987年) 被引量:3
2
作者 梁志芳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5-10,共6页
美国女作家赛珍珠是20世纪中美文化交流史上一位重要而独特的人物,其作品在新中国成立后30余年(1950—1987年)间一度受到"阶级斗争"意识形态的控制,长期被误解、误读,甚至被遗忘和抛弃。改革开放后,赛珍珠作品在中国才逐步&qu... 美国女作家赛珍珠是20世纪中美文化交流史上一位重要而独特的人物,其作品在新中国成立后30余年(1950—1987年)间一度受到"阶级斗争"意识形态的控制,长期被误解、误读,甚至被遗忘和抛弃。改革开放后,赛珍珠作品在中国才逐步"解禁",对赛珍珠的评价也逐渐趋向客观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贝尔文学奖 《大地》三部曲 麦卡锡主义 世界文学 以阶级斗争为纲
下载PDF
作为世界文学的中国文学——以当代文学的英译与传播为例 被引量:19
3
作者 季进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7-36,共10页
论文总结了当代文学英译与传播三个方面的转向,提出了当代文学走向世界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以《受活》的英译为例,具体论述了当代文学翻译的作用,在此基础上,从理论上对作为世界文学的中国文学的特质与意义作了深入的阐述,指出中国文... 论文总结了当代文学英译与传播三个方面的转向,提出了当代文学走向世界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以《受活》的英译为例,具体论述了当代文学翻译的作用,在此基础上,从理论上对作为世界文学的中国文学的特质与意义作了深入的阐述,指出中国文学本身就是世界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化时代更应当强调中国文学的特殊性和最起码的中国立场,承认"世界文学"作为一种生态系统的内在多样性。中国文学应该以平常心平等地对待世界文学共同体中的不同的"他者",并在与他者的交往中,保持和发展自已的文化审美个性,以独特的实践参与到世界文学的进程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学 英译传播 世界文学
原文传递
通向世界文学之路:民国时期中文系与外文系的世界文学课程设置与沟通
4
作者 张珂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94-204,共11页
民国时期,伴随着世界文学观念的普及,一些理念先进的大学开设了世界文学课程。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在中文系设置世界文学课程。这一课程模式最早可追溯至清末京师大学堂时期,民国初年和20世纪30年代后期通过国民政府教育部文件的形式得... 民国时期,伴随着世界文学观念的普及,一些理念先进的大学开设了世界文学课程。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在中文系设置世界文学课程。这一课程模式最早可追溯至清末京师大学堂时期,民国初年和20世纪30年代后期通过国民政府教育部文件的形式得以官方化和正式化。同时,民国时期一些高校的外文系也十分重视包括中国文学在内的世界文学课程设置。1940年代中文系和外文系的沟通渐成焦点,引发了有识之士对相关系别课程设置的精密讨论。在中文系中强调借鉴世界文学的重要性,在外文系中重视中国文学功底,这种课程结构的出现,既是世界文学观念在现代中国的具体实践,也反映了民国时期的大学教育乃至国民教育理念,并直接影响了新中国成立以后世界文学课程和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带给后人诸多的历史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文学 课程 中文系 外文系 民国时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