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城市社会学 被引量:4
1
作者 保跃平 江华峰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46-50,共5页
西方社会学传入中国后,中国社会学家在众多的理论中选择了以芝加哥学派的理论为指导,以"社区研究"方法实践中国社会学的本土化目标。吴景超的《都市社会学》与邱致中的《都市社会学原理》是社会学中国化进程中代表之作,他们在... 西方社会学传入中国后,中国社会学家在众多的理论中选择了以芝加哥学派的理论为指导,以"社区研究"方法实践中国社会学的本土化目标。吴景超的《都市社会学》与邱致中的《都市社会学原理》是社会学中国化进程中代表之作,他们在"观点"、"方法"和"学科建设"方面的贡献,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城市社会学的发展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社会学 本土化 吴景超 邱致中
下载PDF
吴景超乡村建设思想解读——以《独立评论》为分析文本 被引量:4
2
作者 曹金祥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4期90-94,共5页
20世纪30年代,随着乡村建设运动在全国范围内的兴起,聚集在《独立评论》周围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开始将关注的目光转向农村。作为独立评论社的主要成员和重要撰稿人,吴景超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从国际比较的角度对中国的农业发展类型... 20世纪30年代,随着乡村建设运动在全国范围内的兴起,聚集在《独立评论》周围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开始将关注的目光转向农村。作为独立评论社的主要成员和重要撰稿人,吴景超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从国际比较的角度对中国的农业发展类型进行了深入考察,并在剖析农村破产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切合中国实际的乡村建设方案。以《独立评论》为分析文本,解读吴景超的乡村建设思想,不仅对于考察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乡村建设观和30年代中国乡村社会的发展路向具有重要意义,也可为当前的新农村建设提供借鉴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立评论》 吴景超 自由主义知识分子 乡村建设思想
下载PDF
韩世昌与京昆“二梅”的文化夙缘 被引量:2
3
作者 谢柏梁 顾卫英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2-139,共8页
韩世昌与昆曲大师吴梅、京剧大师梅兰芳的文化夙缘,亦师亦友,风云际会,这才使得韩世昌自己也崛起成为与梅兰芳齐名的昆曲表演大师。也正是这几位大师及其身后极为厚重的中国人文背景,才使得韩梅齐芳,蔚为大观。以韩世昌作为代表人物的... 韩世昌与昆曲大师吴梅、京剧大师梅兰芳的文化夙缘,亦师亦友,风云际会,这才使得韩世昌自己也崛起成为与梅兰芳齐名的昆曲表演大师。也正是这几位大师及其身后极为厚重的中国人文背景,才使得韩梅齐芳,蔚为大观。以韩世昌作为代表人物的北方昆曲,在很大意义上赓续和继承了京朝派昆曲的传统,这使得昆曲艺术成为在帝都历经劫难却仍然弦歌不绝的中国古老艺术范式。韩世昌和梅兰芳还在客观上刺激和支持了苏州昆曲传习所的建立,为中国昆曲的南北争艳开启了新的艺术布局。作为最早在东瀛和西土较为完整地演出与传播昆曲艺术的大家,他们共同把中国历史悠久、精美绝伦的昆曲艺术,直接推上了世界戏剧艺术精品展示的大舞台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艺术 京剧 昆曲 韩世昌 吴梅 梅兰芳 京朝派 北方昆曲
下载PDF
1949年以前吴景超的经济思想及其方法论特点
4
作者 钟祥财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2-161,共10页
从参与"立国之争"到系统阐述中国工业化主张,吴景超的相关论述体现了抗战前后中国产业经济理论的发展水平。最早提出社会主义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见解,是吴景超经济思想的重要转折和独特之处。吴景超经济思想的发展个案表明,... 从参与"立国之争"到系统阐述中国工业化主张,吴景超的相关论述体现了抗战前后中国产业经济理论的发展水平。最早提出社会主义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见解,是吴景超经济思想的重要转折和独特之处。吴景超经济思想的发展个案表明,方法论的改进对一种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相匹配的经济理论的提出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景超 经济思想 方法论
下载PDF
边缘人关怀:吴景超社会思想中的女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谌骁 桂胜 《社会建设》 CSSCI 2023年第5期103-121,共19页
在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末的乡村建设运动中,许多实验县区都设立了专门组织发动女性参与社会建设,女性在这一实践中的地位得到了肯定,但当时的学术界缺乏对其系统的讨论。吴景超出于边缘人关怀发现了女性解放的可能性及其在社会建设中的... 在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末的乡村建设运动中,许多实验县区都设立了专门组织发动女性参与社会建设,女性在这一实践中的地位得到了肯定,但当时的学术界缺乏对其系统的讨论。吴景超出于边缘人关怀发现了女性解放的可能性及其在社会建设中的主体性力量,他运用历史分析与现实考察相结合的方法,在体认女性困境的基础上,从女性民俗研究中找回女性主体,从社会变迁中发现解放机遇,论证了女性解放的可能性,并结合“第四种国家”的判断,生发出了生育、就业两大女性议题,其研究对发掘当下社会建设中的女性力量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景超 边缘人 女性 社会建设
下载PDF
“发展都市以救济农村”与“乡土重建”--吴景超与费孝通的争论及其启示 被引量:1
6
作者 郝志景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71-180,共10页
针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农村的困境,吴景超强调“都市意识”,主张“发展都市以救济农村”;费孝通则立足乡土中国,主张“乡土重建”。两人的分歧主要是在两个层面:一是如何看待市场和权力这两种资源集聚方式;二是如何看待市场导致的资源集... 针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农村的困境,吴景超强调“都市意识”,主张“发展都市以救济农村”;费孝通则立足乡土中国,主张“乡土重建”。两人的分歧主要是在两个层面:一是如何看待市场和权力这两种资源集聚方式;二是如何看待市场导致的资源集聚。费孝通认为,中国城市的发展壮大,并非全是市场所致,更有权力的影响。忽视这个因素,一味主张发展都市,不仅不能救济农村,还会伤害农村。吴景超对此则缺少警惕。在这个层面,费孝通的“乡土重建”论是合理的。另一方面,对于市场导致的资源集聚,费孝通也有担忧,因而主张分散的乡土工业。吴景超则参考发达国家的经验,认为都市化的集聚能够带来很多好处,中国应从都市角度思考农村问题,“发展都市以救济农村”。这种看法更有前瞻性。费孝通主张的乡土工业,终究有其限度。两人的不同思考,为我们反思当代的大城市与小城镇之争带来深刻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景超 费孝通 权力 市场 乡土重建
下载PDF
吴景超人口都市化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7
作者 胡晓燕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58-63,共6页
以社会学家吴景超的人口都市化思想为切入点,讨论了其观点的时代背景、主要内容,并从产业革命和人口转移推动都市兴起,人口数量和质量关乎都市未来发展,人口都市化目的在于救济农村三个方面深入分析,认为该思想在注重城乡融合发展,人口... 以社会学家吴景超的人口都市化思想为切入点,讨论了其观点的时代背景、主要内容,并从产业革命和人口转移推动都市兴起,人口数量和质量关乎都市未来发展,人口都市化目的在于救济农村三个方面深入分析,认为该思想在注重城乡融合发展,人口流动与人的整体素质提升,城镇化发展的目的与人的主体性作用的统一等方面,对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及现实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景超 都市化 人的素质 新型城镇化
下载PDF
吴景超的都市社会学及其对城市化的启示
8
作者 郭锐乐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53-59,共7页
“都市+附庸”思想是吴景超对近代中国现代化道路探索的认知逻辑.以吴景超的都市社会学思想为切入点,本文梳理了其思想的创生背景,从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都市区域以及都市的控制三个方面聚焦了其思想的主要内容,认为吴景超的都市社... “都市+附庸”思想是吴景超对近代中国现代化道路探索的认知逻辑.以吴景超的都市社会学思想为切入点,本文梳理了其思想的创生背景,从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都市区域以及都市的控制三个方面聚焦了其思想的主要内容,认为吴景超的都市社会学思想在重视城乡融合关系、积极客观看待城市病态问题以及城市化所造成的人口集中等方面,城市化过程中坚持走城乡一体化道路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意义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庸 工业化 吴景超 都市社会学
下载PDF
吴景超先生的学术思想与学术风格 被引量:6
9
作者 庞绍堂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32-141,共10页
吴景超先生属中国第一代社会学家,是中国社会学的开创者之一。其学术生涯可分为四个阶段,每阶段各有成就、特点及其成因。最后阶段虽成就最少,但先生之坚持最感启后人。吴景超先生的学术研究,领域宽广,视野现代,视角科学,成果卓著,社会... 吴景超先生属中国第一代社会学家,是中国社会学的开创者之一。其学术生涯可分为四个阶段,每阶段各有成就、特点及其成因。最后阶段虽成就最少,但先生之坚持最感启后人。吴景超先生的学术研究,领域宽广,视野现代,视角科学,成果卓著,社会关怀突出,诸多结论具有前瞻性,在中国社会学学术史上留下了里程碑意义的建树。吴景超先生的学术风格,则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他的学术境界和学术功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景超 社会学 社会学家 学术思想 学术风格
原文传递
“乡土中国”的现代出路:费孝通与吴景超的分殊与汇合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小章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12-120,179,共10页
对于中国最基础性的国情,费孝通和吴景超的诊断是基本一致的,但由于对社会历史发展之机理走向的认识和把握方式不同,他们在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的路径选择上呈现出彼此的分殊;而当"乡土中国"或"第四种国家"的现代出... 对于中国最基础性的国情,费孝通和吴景超的诊断是基本一致的,但由于对社会历史发展之机理走向的认识和把握方式不同,他们在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的路径选择上呈现出彼此的分殊;而当"乡土中国"或"第四种国家"的现代出路问题涉及政治、文化层面时,他们的观点又呈现出明显的趋同汇合。费孝通与吴景超这两位代表性的社会学前辈观点的分殊与汇合,引申出现代化的价值目标、路径选择和特定国情之关系的问题。"乡土中国"的现代出路,归根结底就是在肯定人类作为"类存在物"所具有的价值追求,立足于"乡土中国"的基本国情,充分地调动和利用本土一切积极的资源,充分地借鉴、采择在世界现代化过程中形成的各种物质的、精神的等适用手段,推动"乡土中国"以自己的方式进入现代化历史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孝通 吴景超 乡土中国 第四种国家 现代出路
原文传递
陈序经与吴景超在20世纪30年代教育论争中的共识与分歧
11
作者 李爽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2008年第7期72-75,共4页
20世纪30年代的教育论战中,陈序经和吴景超在反对复古的教育观方面达成了共识,但向更深入的文化理念进展时,两人的观点出现了不可调和的分歧。陈序经认为教育是文化整体中的一部分,文化的其他方面要西化,教育也必须西化,教育的现代化就... 20世纪30年代的教育论战中,陈序经和吴景超在反对复古的教育观方面达成了共识,但向更深入的文化理念进展时,两人的观点出现了不可调和的分歧。陈序经认为教育是文化整体中的一部分,文化的其他方面要西化,教育也必须西化,教育的现代化就是全盘西化。吴景超认为别国的文化和教育制度可以被效仿却不能被完全的继承,中西文化调和后所创造出的新的文化才符合教育现代化的要求。两人的这场交流最终融合于中西文化论战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序经 吴景超 教育论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