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塑族望:“陆忠”释义与陆绩《周易注》
1
作者 潘忠伟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26,共9页
孙吴时期,吴郡陆氏由“土豪旧族”跨入“高门鼎贵”之列,其根本动因并不在陆氏一族仕途显赫,而在于陆绩被东吴本土旧族视为与孙氏保持某种身份独立和有限度合作的精神象征。这种身份标识的形成,既有陆绩一生的悲剧色彩为底蕴,又有陆氏... 孙吴时期,吴郡陆氏由“土豪旧族”跨入“高门鼎贵”之列,其根本动因并不在陆氏一族仕途显赫,而在于陆绩被东吴本土旧族视为与孙氏保持某种身份独立和有限度合作的精神象征。这种身份标识的形成,既有陆绩一生的悲剧色彩为底蕴,又有陆氏学行二端的分量为保证,更有当时士人清议和政治舆论场域的推波助澜,从而让“陆忠”之目成为陆氏族望的新标志。晋时,陆机、陆云的遭遇与秉承陆绩之志的陆瑁一支,恰成鲜明对比,无疑加重了陆氏余脉对陆绩兼举离政之道和重学之德这一立场的固守和执着。或者说,六朝陆氏族望的新原点,就在于陆绩学、行二端特别是陆氏《周易注》的微言大义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绩 易学 “陆忠” 孙吴 族望
下载PDF
重谈汉初豫章郡地望及沿革
2
作者 马孟龙 《历史地理研究》 2024年第2期7-21,160,共16页
传统观点以为,汉初豫章郡属淮南国,在今赣南。仔细梳理西汉文献所记汉初史事,豫章郡应属吴国,在今皖南。豫章郡因治于故鄣县,又名“故鄣郡”。魏晋时期,讹“故鄣郡”为“鄣郡”。汉初豫章郡先后属楚王韩信、荆王刘贾、吴王刘濞。《史记... 传统观点以为,汉初豫章郡属淮南国,在今赣南。仔细梳理西汉文献所记汉初史事,豫章郡应属吴国,在今皖南。豫章郡因治于故鄣县,又名“故鄣郡”。魏晋时期,讹“故鄣郡”为“鄣郡”。汉初豫章郡先后属楚王韩信、荆王刘贾、吴王刘濞。《史记》所记淮南王英布、长沙王吴芮领有豫章郡乃“虚封”。景帝三年,汉廷将豫章郡一分为二,北部并入江都国;南部与庐江郡合并,改称“庐江豫章郡”。传世汉代封泥“庐江豫守”,即“庐江豫章郡守”,而非以往认为的庐江国豫章郡守。景、武之际,江淮之间另立庐江郡,汉廷更庐江豫章郡为豫章郡。元封二年,武帝从豫章郡中分置丹阳郡,豫章郡从此仅辖赣江流域,遂有《汉书·地理志》之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章郡 上淦 吴国铜山 故鄣郡 庐江豫守
下载PDF
孙吴故鄣郡新考
3
作者 常泽宇 《历史地理研究》 2024年第1期148-149,160,共3页
今人多据宋代地志推定吴景帝永安中曾置故鄣郡,然《三国志》相关记载表明,至迟吴大帝赤乌十三年时已有故鄣郡建置。故鄣郡旋置旋废,于吴末帝宝鼎元年之前或已废并。
关键词 孙吴 故鄣郡 《三国志》
下载PDF
先秦蓖纹锯齿镰研究
4
作者 李春蕾 刘兴林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22,共10页
先秦蓖纹锯齿镰主要出土于吴越、荆楚地区,形制多样,具有地域性差异。其中,直背型无銎蓖纹锯齿镰多见于吴、越两地,弧背型及有銎蓖纹锯齿镰则多见于楚地。随吴、越、楚三国势力的消长,蓖纹锯齿镰在春秋中晚期到战国早期、战国中期到战... 先秦蓖纹锯齿镰主要出土于吴越、荆楚地区,形制多样,具有地域性差异。其中,直背型无銎蓖纹锯齿镰多见于吴、越两地,弧背型及有銎蓖纹锯齿镰则多见于楚地。随吴、越、楚三国势力的消长,蓖纹锯齿镰在春秋中晚期到战国早期、战国中期到战国晚期迎来了两次地域间交流的兴盛期。在地域交流过程中,蓖纹锯齿镰完成了形制及用途上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蓖纹锯齿镰 吴越 荆楚
下载PDF
《三国志·吴书》“沤口”地望再探——兼论潘濬征讨五溪蛮的军事地理
5
作者 崔启龙 《出土文献》 2024年第3期137-151,173,174,共17页
在新近整理公布的《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竹简[伍]》中,出现了“南郡作唐县(界)沤口丘”的记载,通过考证可知,这应当就是《三国志·吴书》所载“沤口”,进而可以据此订正《中国历史地图集》中“沤口”的定位。综合吴简与传世文... 在新近整理公布的《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竹简[伍]》中,出现了“南郡作唐县(界)沤口丘”的记载,通过考证可知,这应当就是《三国志·吴书》所载“沤口”,进而可以据此订正《中国历史地图集》中“沤口”的定位。综合吴简与传世文献,可复原出孙吴黄龙、嘉禾年间潘濬征讨五溪蛮的战略部署。澧水沤口屯营与资水“五溪山营”、湘水临湘屯营共同构成了外围警戒防线,潘濬则率主力沿沅水深入五溪腹地,显示出这是一次筹备周密的军事行动。复原潘濬征讨五溪蛮的军事地理,也可为观察孙吴国家在南方山地的控制与扩张提供一些新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沤口 《三国志》 《中国历史地图集》 走马楼吴简 五溪蛮
下载PDF
论汝颍士人迁移江东后在孙吴政权的政治活动
6
作者 杨强 《镇江高专学报》 2023年第3期1-3,14,共4页
东汉末年,中原混战,汝颍士人为避乱而迁移江东。江东地广人稀、物产丰富,加之统治者执行宽和之政,善于用人,故吸引了一批汝颍士人前来依附。汝颍士人迁移江东后深得孙氏兄弟信赖,引起孙吴宗室不满,两者在洞口之役发生政治冲突。汝颍士... 东汉末年,中原混战,汝颍士人为避乱而迁移江东。江东地广人稀、物产丰富,加之统治者执行宽和之政,善于用人,故吸引了一批汝颍士人前来依附。汝颍士人迁移江东后深得孙氏兄弟信赖,引起孙吴宗室不满,两者在洞口之役发生政治冲突。汝颍士人在江东的政治活动对孙吴政权的发展壮大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汝颍士人 士人迁移 孙吴政权
下载PDF
从侨土嬗代到吴会之争:孙吴文学本土化与世族文学兴起
7
作者 徐昌盛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23年第2期48-59,共12页
根据历史进程和文学发展,将现在可以考知的49名孙吴文人分为前、中、后三期,能够鲜明地发现侨土嬗代的演进趋势以及孙吴文学从侨土融合到全面本土化的进程。在江东文学的崛起过程中,出现了吴会之争,吴郡文人后来居上,形成了颇具规模的... 根据历史进程和文学发展,将现在可以考知的49名孙吴文人分为前、中、后三期,能够鲜明地发现侨土嬗代的演进趋势以及孙吴文学从侨土融合到全面本土化的进程。在江东文学的崛起过程中,出现了吴会之争,吴郡文人后来居上,形成了颇具规模的世族文学群体。不同于汉代世族的经学传家,吴郡世族的文史成就斐然,尤以文学名世,开启了东晋以降门阀士族的尚文之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吴 文人 文学 侨土嬗代 吴会之争
下载PDF
《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竹简[玖]》释文校勘札记
8
作者 刘馨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12-18,61,共8页
将《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竹简[玖]》整理者的释文同图版相比对,发现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对其进行了细化整理,从误文、脱文、衍文及未释四个方面提出部分校勘意见。
关键词 《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竹简[玖]》 孙吴 三国
下载PDF
3株细菌降解木质素的条件调控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张欢 柴立元 +2 位作者 朱咏华 陈跃辉 靳冉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922-2928,共7页
采用苯胺蓝和RB亮蓝平板对从三国吴简腐蚀斑中分离得到的3株细菌Acinetobacter sp.B-2,Pandoraea sp.B-6和Novosphingobium sp.B-7进行脱色试验,考察这3株细菌在液体培养条件下的木质素降解性能,并对其木质素降解条件的调控进行研究,初... 采用苯胺蓝和RB亮蓝平板对从三国吴简腐蚀斑中分离得到的3株细菌Acinetobacter sp.B-2,Pandoraea sp.B-6和Novosphingobium sp.B-7进行脱色试验,考察这3株细菌在液体培养条件下的木质素降解性能,并对其木质素降解条件的调控进行研究,初步确定这3株菌适宜的降解条件。研究结果表明:这3株细菌具有使苯胺蓝和RB亮蓝染料脱色的能力,能够产木质素降解酶;这3株细菌的木质素降解速率较快,第5天木质素的降解基本趋于稳定;菌株适宜的降解条件如下:对Acinetobacter sp.B-2,氮源为硝酸铵,氮源浓度为0.01 mol/L,培养温度为30℃,初始pH=7.0,摇床转速为120 r/min;对Pandoraea sp.B-6,氮源为磷酸氢二铵,氮源浓度为0.03 mol/L,培养温度为30℃,初始pH=7.0,摇床转速为120 r/min;对Novosphingobium sp.B-7,氮源为硝酸铵,氮源浓度为0.01 mol/L,培养温度为30℃,初始pH为5.0,摇床转速为120 r/min。在适宜的降解条件下,这3株细菌第3天的木质素降解率均可达到30%~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 木质素降解酶 降解条件 三国吴简
下载PDF
三国吴简蚀斑可培养微生物的多样性 被引量:6
10
作者 柴立元 陈跃辉 +1 位作者 黄燕 杨志辉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674-1679,共6页
采用普通细菌和真菌培养基,从湖南长沙简牍博物馆收藏的一批走马楼出土的三国时期吴国竹简腐蚀浸泡液中分离得到8株细菌和1株霉菌的纯培养。结合培养特征、形态特征、基于细菌16SrDNA和真菌18SrDNA和ITS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对分离... 采用普通细菌和真菌培养基,从湖南长沙简牍博物馆收藏的一批走马楼出土的三国时期吴国竹简腐蚀浸泡液中分离得到8株细菌和1株霉菌的纯培养。结合培养特征、形态特征、基于细菌16SrDNA和真菌18SrDNA和ITS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对分离得到的可培养微生物的多样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8株细菌分别划归为4个纲(α-Proteobacteria,β-Proteobacteria,γ-Proteobacteria和Bacilli)的7个属(Bacillus,Acinetobacter,Staphylococcus,Pandoraea,Novosphingobium,Cupriavidus和Comamonas);霉菌属于Aspergill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吴简 竹简蚀斑病 微生物多样性 16SrDNA 18SrDNA和ITS 系统发育分析
下载PDF
纬书政治神话与禹形象的演变 被引量:5
11
作者 吴从祥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2-45,共4页
在先秦至汉初的典籍中,禹是一位造福于民的治水英雄和人间君王。在纬书中,禹由凡人转变成充满神奇怪异色彩的受命圣王,从受命治水到受天赐、受天书,再到受舜,禅都是出自天命。纬书中的禹形象对后世史著和小说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如《吴越... 在先秦至汉初的典籍中,禹是一位造福于民的治水英雄和人间君王。在纬书中,禹由凡人转变成充满神奇怪异色彩的受命圣王,从受命治水到受天赐、受天书,再到受舜,禅都是出自天命。纬书中的禹形象对后世史著和小说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如《吴越春秋》中禹出生、得天书、遇九尾白狐等情节都源自纬书,《博物志》等志怪小说多采用纬书中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纬书 政治神话 《吴越春秋》
下载PDF
再论孙吴简中的户籍文书——以结计简为中心的讨论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荣强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5-89,共15页
走马楼孙吴简最常见的名籍有两类,第Ⅰ类结句简通常作"右某家口食若干",第Ⅱ类结句简写作"凡口×事×算×事×"。"右某家口食"类的里结计简中,一里民户分"不任调"户和"... 走马楼孙吴简最常见的名籍有两类,第Ⅰ类结句简通常作"右某家口食若干",第Ⅱ类结句简写作"凡口×事×算×事×"。"右某家口食"类的里结计简中,一里民户分"不任调"户和"应役民"两类统计,前者指蠲免赋役的民户,后者则是承担赋役者。"口×事×算×事×"中,前一"事"释"口",指应缴纳口钱的人数,后一"事"释"算",指应缴纳算赋的人数。第Ⅰ类简主要目的是统计人口,第Ⅱ类简是为了征纳口算赋兼及更赋的人头税。与之相应,第Ⅰ类简登录的是全里所有人户,结计简统计的是全里的总户数和总口数;第Ⅱ类简登录的只是该里承担口算赋的人户亦即"应役民"和吏卒户,里结计简统计的也是这两类人户的总数,相应的口食数或为两类人户的总口数,但更可能是其中应纳人头税的总人数。"右某家口食"类简更具有基础台账的作用,是户籍无疑;"凡口若干"类简也被称作"黄簿",属于广义上的户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马楼吴简 不任调 应役民 户籍
下载PDF
从《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竹简(壹)》看孙权时期的口钱、算赋制度 被引量:6
13
作者 高敏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4-27,共4页
由于现存文献缺乏关于孙吴时期实行了秦汉以来长期实行的口钱、算赋制度的明确记载,以致史学界大都认为孙吴政权也同曹魏政权一样实行户调制,取代了秦汉以来的口钱、算赋制度。这种看法未必准确,《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竹简(壹)》... 由于现存文献缺乏关于孙吴时期实行了秦汉以来长期实行的口钱、算赋制度的明确记载,以致史学界大都认为孙吴政权也同曹魏政权一样实行户调制,取代了秦汉以来的口钱、算赋制度。这种看法未必准确,《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竹简(壹)》所载确证,孙权统治时期的东吴仍在实行汉代以来的口钱、算赋制度。孙吴时期的口钱、算赋征收制度,也是口钱与算赋同时存在和按大小口分别征收,也是算赋为每个成年人每年的征收量为“一算”,这些都是同秦汉时期相同的。孙吴的“更赋”的征收也有与汉制相同的情况。孙吴时期的口钱、算赋制度有某些较汉制的不同之处,由以现金缴纳变成了以实物缴纳的变化,这说明口算赋制度之转变成户调制只是时间问题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沙走马楼竹简 三国孙吴 口钱 算赋
下载PDF
吴越兴亡 被引量:3
14
作者 徐中舒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7-21,共5页
吴越的历史在春秋时代前期是个空白,春秋后期始见记载。吴越的活动地域在太湖流域。从地下发掘材料看,这个地区的文化还是很悠久的。这一地区自然产品丰富,但它的社会组织松散,基层存在许多农村公社,这应当是吴越兴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关键词 春秋时代 农村公社
下载PDF
从走马楼吴简看汉、吴户籍制度的异同 被引量:4
15
作者 贺双非 罗威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85-88,共4页
1996年7月,在长沙市走马楼古井中发现三国孙吴简牍10万余枚。它所反映的长沙郡府、临湘县及临湘侯国的户籍制度,一般来说,全部继承了两汉以来户籍制度所规定的政策与办法,但根据孙吴的具体情况,在户籍的分类、财产的品等、疾病的复免、... 1996年7月,在长沙市走马楼古井中发现三国孙吴简牍10万余枚。它所反映的长沙郡府、临湘县及临湘侯国的户籍制度,一般来说,全部继承了两汉以来户籍制度所规定的政策与办法,但根据孙吴的具体情况,在户籍的分类、财产的品等、疾病的复免、检核户籍的程序等方面又有新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沙市走马楼 孙吴简牍 户籍制度 汉朝
下载PDF
孙吴统治者之尚巫及其对待道教、佛教之政策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永平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6-16,共11页
孙吴统治者出自寒门,在文化上轻视儒学而迷信方术,孙权、孙皓等统治者不仅与葛玄、介象等神仙方术之士交往密切,征用不少道术人物为宦,而且公然造神,孙吴宫廷中充满了巫筮气息,进而刺激了江南道教的发展。孙权、孙皓以巫术鬼神看待佛教... 孙吴统治者出自寒门,在文化上轻视儒学而迷信方术,孙权、孙皓等统治者不仅与葛玄、介象等神仙方术之士交往密切,征用不少道术人物为宦,而且公然造神,孙吴宫廷中充满了巫筮气息,进而刺激了江南道教的发展。孙权、孙皓以巫术鬼神看待佛教,又以僧人入宫为官,支持创立佛寺,资助佛经翻译,从而为佛教在江南的广泛传播提供了机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吴 孙权 孙皓 方术 道教 佛教
下载PDF
湖北赤壁古家岭东吴墓发掘报告 被引量:4
17
作者 黄旭初 陈翠阁 +1 位作者 韩楚文 崔仁义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3-42,共10页
赤壁古家岭东吴墓位于赤壁市赤壁镇芦林畈村三组,当地村民在兴建住房时发现。该墓规模较大,级别较高,墓室形制结构保存比较完整,虽经两次遭受盗掘,但出土陶器仍较丰富,是研究三国东吴时期考古学文化的重要资料。
关键词 湖北 赤壁古家岭M1 三国东吴墓
下载PDF
陆逊与孙权之关系及其政治悲剧之原因考论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永平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2-88,共7页
对于陆逊,人们多视之为孙吴之"英将",而很少探究其一生荣辱之深层政治内涵。陆逊出仕孙吴政权,不仅标志着其家族与孙氏政权关系的改善,而且推动了孙吴政权的江东化。作为江东儒学大族主要之政治代表,陆逊主张施行儒家德政,要... 对于陆逊,人们多视之为孙吴之"英将",而很少探究其一生荣辱之深层政治内涵。陆逊出仕孙吴政权,不仅标志着其家族与孙氏政权关系的改善,而且推动了孙吴政权的江东化。作为江东儒学大族主要之政治代表,陆逊主张施行儒家德政,要求孙权进行政治改革,反对其法术专制,致使双方的政治分歧不断加深,斗争日益激烈,陆逊最终为孙权逼死。陆逊冤死,是孙权政治上走向衰败的一个重要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击逊 孙权 孙吴 儒学 法术
下载PDF
新发现武兴国主杨文弘与姜太妃夫妇墓志考 被引量:5
19
作者 蔡副全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6-93,共8页
2010年8月,陕西省略阳县横现河镇毛坝村出土了《杨文弘墓志》、《姜太妃墓志》,这是迄今发现氐族杨氏建立武兴国的原始凭证。杨文弘是武兴国的创建者,其妻姜太妃见证了武兴国前期发展的兴衰历程。这两通墓志对研究武兴国历史具有极其重... 2010年8月,陕西省略阳县横现河镇毛坝村出土了《杨文弘墓志》、《姜太妃墓志》,这是迄今发现氐族杨氏建立武兴国的原始凭证。杨文弘是武兴国的创建者,其妻姜太妃见证了武兴国前期发展的兴衰历程。这两通墓志对研究武兴国历史具有极其重要的文物价值和史料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氐族 武兴国 杨文弘 姜太妃 墓志
下载PDF
水与中华区域文化——以吴越文化为例 被引量:6
20
作者 靳怀堾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5-10,共6页
水对中华区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水文化的发达,是吴越文化的最重要特征之一。水资源丰富的优势,造就了吴越之地发达的水稻文明;河湖密布的水环境造就了吴越发达的船文化和渔文化。魏晋以后,伴随着中原人口的大量涌入... 水对中华区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水文化的发达,是吴越文化的最重要特征之一。水资源丰富的优势,造就了吴越之地发达的水稻文明;河湖密布的水环境造就了吴越发达的船文化和渔文化。魏晋以后,伴随着中原人口的大量涌入和中原先进文化的植入,江南一改原来的"荆蛮气质",迅速结出了"苏湖熟,天下足"和"文化渊薮"的硕果。吴越之地民风民俗从尚武到崇文,从刚猛到柔弱的巨大变化,究其原因,是自然环境特别是水环境与人文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文化 吴越文化 水环境 水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