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U Mi's Education and Thoughts
1
作者 LI Min-yan CUI Yan-qiang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15年第2期117-122,共6页
In China, WU Mi is a well-known poet, educator, and classical scholar. Honored as the father of the study on China's comparative literature, he was one of the earliest scholars who systematically applied the theories... In China, WU Mi is a well-known poet, educator, and classical scholar. Honored as the father of the study on China's comparative literature, he was one of the earliest scholars who systematically applied the theories of Western literature and the method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to research A Dream in Red Mansions. In his early life, he was enlightened by the Guan school (a school of Neo-Confucianism), and later he studied in the U.S. where he was deeply influenced by Irving Babbitt's new humanistic thought. Throughout his lifetime, he advocated the thought of having a thorough knowledge of both China and the West, and devoted himself to the cultivation of "well-informed and refined" qualities. In fact, WU Mi's thoughts owes greatly to the education he received in his childhood.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study life of WU Mi so as to find out the reasons behind his achievement of having a thorough knowledge of both China and the We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u mi EDUCATION INFLUENCE COMPARATIVE
下载PDF
艺境探幽 教研并举——段启明先生访谈录
2
作者 何卫国 段启明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13,共13页
《红楼梦艺术论》涉及《红楼梦》的结构、情节、人物、语言等,强调从文本出发,避免空谈、泛论;《红楼梦》研究应关注中国传统美学、戏曲、诗学、画论、书论、乐论等,治红学需“博”“专”兼备;《中国古代文学史长编》中关于《红楼梦》... 《红楼梦艺术论》涉及《红楼梦》的结构、情节、人物、语言等,强调从文本出发,避免空谈、泛论;《红楼梦》研究应关注中国传统美学、戏曲、诗学、画论、书论、乐论等,治红学需“博”“专”兼备;《中国古代文学史长编》中关于《红楼梦》的书写,是《红楼梦》研究与教学的成果;吴宓先生是最早真正视《红楼梦》为伟大的文学作品的学者之一,是把红学研究与人生思考、感悟紧密结合起来的红学家;周汝昌先生的才气、学识、素养、文思、品位等令人钦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艺术论 传统美学 戏曲 文学史著 吴宓 周汝昌
下载PDF
英诗汉译中的颠覆与固守:以胡适和吴宓的译诗为例
3
作者 彭秀林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1-8,共8页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以一首译得并不成功的译诗成功地掀起了“诗须废律”的“诗体大解放”,颠覆了中国传统诗学,新诗得以攻破旧文学的堡垒,自由体新诗滥觞于此,其影响至今。吴宓力推“昌明国粹,融入新知”,坚持用文言古体译诗,竭力...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以一首译得并不成功的译诗成功地掀起了“诗须废律”的“诗体大解放”,颠覆了中国传统诗学,新诗得以攻破旧文学的堡垒,自由体新诗滥觞于此,其影响至今。吴宓力推“昌明国粹,融入新知”,坚持用文言古体译诗,竭力固守传统诗学,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虽没有得到完全的巩固,但于今依然有着积极的意义。外国诗歌翻译中对中国传统诗学的颠覆与固守在其二人的诗歌翻译理念与实践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吴宓 诗歌翻译 颠覆 固守 诗学
下载PDF
“吴宓赠书”与吴宓的西方古典学知识 被引量:1
4
作者 郭涛 陈莹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65-276,共12页
“吴宓赠书”是吴宓在不同人生阶段阅读的主要外文书籍,吴宓对赠书的整理是对自己学术思想的整体性回顾,因而能够从中考察吴宓以及20世纪前半期西方古典学知识在中国的构建过程。吴宓对西方古典学有着较为全面的探求,他的古希腊语、拉... “吴宓赠书”是吴宓在不同人生阶段阅读的主要外文书籍,吴宓对赠书的整理是对自己学术思想的整体性回顾,因而能够从中考察吴宓以及20世纪前半期西方古典学知识在中国的构建过程。吴宓对西方古典学有着较为全面的探求,他的古希腊语、拉丁语能力具备文本细读的水平,对文本的研究有模仿西方学者的痕迹,但也有不少自己的创见;在翻译西方古典文本的过程中,秉承的翻译原则允许译者有删减原文的自由,进而“重写”西方古典文本,将西方古典文化融汇、嵌入中国的传统语汇之中。吴宓的西方古典学知识是20世纪中国知识精英探索的缩影,对当代学者仍有启迪和借鉴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宓赠书 西方古典学 知识 文本 翻译
下载PDF
吴宓文学理念建构考察
5
作者 吕晓芹 姚明明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0期122-126,共5页
在新文化运动对“旧文学”猛烈批判的大潮中,吴宓却坚守中国传统文化,主张古今文学的延续,并把东西方古典文学视为文学发展史上的制高点。吴宓的文学理念在当时被认为迂腐守旧、不合时宜,进而备受批判。实际上,吴宓的文学理念是他文化... 在新文化运动对“旧文学”猛烈批判的大潮中,吴宓却坚守中国传统文化,主张古今文学的延续,并把东西方古典文学视为文学发展史上的制高点。吴宓的文学理念在当时被认为迂腐守旧、不合时宜,进而备受批判。实际上,吴宓的文学理念是他文化思想的重要体现,其超越时代差异,公平公正、不偏不倚对待古今、中西不同文学的思想,虽不适应风云激荡的乱世,但对和平盛世的文化发展道路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今天,重新考察吴宓的文学建构理念,不仅有助于深入发掘中国近现代文学发展转型的复杂性和多元性,深入认识中国百年的文化发展历程,也有助于当今先进文化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宓 文学 建构 人性 价值
下载PDF
吴宓日记中的武昌起义书写 被引量:1
6
作者 肖太云 《安康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31-38,共8页
吴宓有作日记的习惯,持“日记之性质,无殊历史与小说”的日记观。他笔下对武昌起义的书写,从武昌革命军的动态到清朝政府的反应,从庆亲王奕劻、袁世凯、黎元洪到普通百姓,从京城市面的慌乱到清华园师生的惶惑,范围广泛,内容丰实,体现出... 吴宓有作日记的习惯,持“日记之性质,无殊历史与小说”的日记观。他笔下对武昌起义的书写,从武昌革命军的动态到清朝政府的反应,从庆亲王奕劻、袁世凯、黎元洪到普通百姓,从京城市面的慌乱到清华园师生的惶惑,范围广泛,内容丰实,体现出个人书写的特点。这其中,又蕴藏吴宓“非暴力”的革命观和开放的民族观。吴宓的日记是关于武昌起义和辛亥革命的私人记录,与正史形成参照、印证和互补的关系。他的叙述手法和文字特点呈现出日记的文学价值和意义。以时代烛照个人,以个人凸显时代,是吴宓日记中武昌起义书写的主要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宓日记 武昌起义 革命观 民族观 历史价值 文学意义
下载PDF
缪钺佚文三篇释要——兼论吴宓、缪钺间的学术交谊
7
作者 黄彦伟 《社会科学论坛》 2023年第5期87-102,共16页
缪钺为现代著名文史学者,其早年曾在“学衡派”人物吴宓所主持的《大公报·文学副刊》(1928—1933年)刊文近十篇,其中的三篇未被《缪钺全集》收入。通过对三篇佚文进行释要具体梳理吴宓、缪钺两位学人长达五十余年的学术交谊,从中... 缪钺为现代著名文史学者,其早年曾在“学衡派”人物吴宓所主持的《大公报·文学副刊》(1928—1933年)刊文近十篇,其中的三篇未被《缪钺全集》收入。通过对三篇佚文进行释要具体梳理吴宓、缪钺两位学人长达五十余年的学术交谊,从中不仅可以看出两位学者间的深情厚谊,更可窥见缪钺早年受吴宓“新材料旧格律”的诗论主张、“新人文主义”思想的深入影响。以至于吴宓在1933年将缪钺视为间接受到白璧德(Irving Babbitt)影响的中国人文学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缪钺 吴宓 学术交谊 新人文主义 诗学思想
下载PDF
非非石的数字化三维生成复原研究
8
作者 张勃 熊琦琪 秦柯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23年第4期137-147,共11页
非非石是明代文人米万钟收藏的一尊观赏石,并因画家吴彬以《十面灵璧图卷》的描绘而留有完整的形象。此图卷写实描画了非非石十个角度的形象,好似为其留下了标准相。虽然这尊观赏石本身已经不复存在,但这一图卷提供了复原其形象的宝贵... 非非石是明代文人米万钟收藏的一尊观赏石,并因画家吴彬以《十面灵璧图卷》的描绘而留有完整的形象。此图卷写实描画了非非石十个角度的形象,好似为其留下了标准相。虽然这尊观赏石本身已经不复存在,但这一图卷提供了复原其形象的宝贵资料。本文借助三维生成技术、混合式逆向建模生成技术等数字化技术,对非非石的复原方式进行了论证,并完成了还原度很高的实体复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非石 《十面灵璧图卷》 数字化三维生成 混合式逆向建模生成技术 米万钟 吴彬
下载PDF
现代“会通”观与中国话语体系的建构——以钱钟书“打通”说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4
9
作者 李清良 谭立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4-40,共7页
近年来我国学者特别关注中国话语体系的建构问题,其实,中国现代学术在这方面已经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和认真总结。比如深入考察钱钟书的"打通"说、吴宓的"会通"说、张申府的"解析的辩证唯物... 近年来我国学者特别关注中国话语体系的建构问题,其实,中国现代学术在这方面已经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和认真总结。比如深入考察钱钟书的"打通"说、吴宓的"会通"说、张申府的"解析的辩证唯物论"等现代"会通"论及其与中西人文传统的内在关联,便可发现,像"打通""会通"这类传统话语在现代社会不仅没有消失,反倒获得了空前突显和扩展,并且与西方概念和话语实现了有效沟通与互释,已成功转化为既有中国特色又颇包容开放的现代学术话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钟书 吴宓 张申府 会通 中国话语
下载PDF
20世纪上半叶中国学术界的“古希腊热”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长林 徐良利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6-110,共5页
在20世纪上半叶,由于中外文化交流的进一步开展,中国一些古典学者把古希腊文化引进中国并加以研究,掀起了一阵"古希腊热"。周作人致力于希腊文学、希腊文化的译评和研究;吴宓致力于希腊哲学和文学的研究;罗念生致力于希腊戏... 在20世纪上半叶,由于中外文化交流的进一步开展,中国一些古典学者把古希腊文化引进中国并加以研究,掀起了一阵"古希腊热"。周作人致力于希腊文学、希腊文化的译评和研究;吴宓致力于希腊哲学和文学的研究;罗念生致力于希腊戏剧和文化的研究;陈康致力于希腊哲学的研究。其他学者也有关于古希腊文明的著作问世。以上情况,过去在学术界少有综合性的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希腊热” 周作人 吴宓 罗念生 陈康
下载PDF
论吴蕴瑞体育思想的当代价值 被引量:4
11
作者 吴贻刚 王瑞平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15,30,共4页
当代中国体育面临创新体育发展方式与路径的历史任务,包括体育管理体制、竞技体育职业化、社会体育组织管理体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问题等等。重读吴蕴瑞先生的《体育原理》,探索体育发展的未来之路、追寻体育的本真意义,论述吴蕴... 当代中国体育面临创新体育发展方式与路径的历史任务,包括体育管理体制、竞技体育职业化、社会体育组织管理体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问题等等。重读吴蕴瑞先生的《体育原理》,探索体育发展的未来之路、追寻体育的本真意义,论述吴蕴瑞体育思想的主要观点及启示,即创新是体育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发展体育要促进社会进步、体育要以文化优先。吴蕴瑞体育思想为当今体育解决更深层次的管理与文化创新问题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蕴瑞 体育思想 社会价值
下载PDF
吴蕴瑞之普及体育思想 被引量:3
12
作者 匡淑平 虞重干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8-42,共5页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等,诠释吴蕴瑞先生普及体育思想的内涵及其现代价值。吴蕴瑞较早注意国民体育之弊端,呼吁普及全民体育。他剖析运动选手制与总锦标之弊病,参与国民政府体育法案之制定,对女子体育和运动比赛成败有独到精深论...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等,诠释吴蕴瑞先生普及体育思想的内涵及其现代价值。吴蕴瑞较早注意国民体育之弊端,呼吁普及全民体育。他剖析运动选手制与总锦标之弊病,参与国民政府体育法案之制定,对女子体育和运动比赛成败有独到精深论述。现代体育应深思体育之目的和体育教育之本质,注重国民体质的切实提高,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体育之终极目标,传承和发展吴蕴瑞之普及体育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蕴瑞 体育普及 体育思想 国民体质
下载PDF
落花之咏:陈宝琛王国维吴宓陈寅恪之心灵诗学 被引量:4
13
作者 胡晓明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46-560,共15页
透过长达近百年的一组"落花诗",挖掘近现代诗学一支深隐的心灵诗学谱系。即从陈宝琛到王国维、吴宓、陈寅恪,代代相传、自觉而灵心相通、有文化托命意识的一种精神传统。"落花之咏"成为认知的图式和抒情的背景,笼... 透过长达近百年的一组"落花诗",挖掘近现代诗学一支深隐的心灵诗学谱系。即从陈宝琛到王国维、吴宓、陈寅恪,代代相传、自觉而灵心相通、有文化托命意识的一种精神传统。"落花之咏"成为认知的图式和抒情的背景,笼罩着众多繁杂深细的诗学书写。其中又隐藏着有关近现代诗与思、历史与政治、个人命运与家国大局、信仰与理性等论域的重大信息。在百年中国文学与文化的传统与变革大背景中,既属知识心灵的一种诗性记忆,亦不失为极富启示意义的一笔美学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花诗 陈宝琛 王国维 吴宓 陈寅恪 心灵诗学
下载PDF
近代中国大学西洋文学系的创立与人文理想考识——以东南大学西洋文学系为中心(1922-1924) 被引量:4
14
作者 傅宏星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9-136,共8页
上世纪20年代初,梅光迪、吴宓等留美学人在国立东南大学创建了第一个西洋文学系,以传授纯正西洋古典文学为职志,并倡导新人文主义理想,不仅深受学生欢迎,符合当时学术界对外国文学的知识需求,而且在客观上也终结了由京师大学堂开启的重... 上世纪20年代初,梅光迪、吴宓等留美学人在国立东南大学创建了第一个西洋文学系,以传授纯正西洋古典文学为职志,并倡导新人文主义理想,不仅深受学生欢迎,符合当时学术界对外国文学的知识需求,而且在客观上也终结了由京师大学堂开启的重语言而轻文学的近代中国大学的外语教育模式。不幸的是,由于主政者在人事方面缺乏必要的克制与沟通,在学科方面又刻意拔高一方而压制另一方,物极必反,从而激化了东大内部的派系斗争,使西洋文学系的创办逐渐演变成了一场"悲剧式"的变革。其中英语系以张谔为首的语言派势力虽然充当了反对者的角色,但对于建立科学规范的外语科系设置无疑又起到了一种相反相成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光迪 吴宓 张谔 东南大学 西洋文学系
下载PDF
反思现代性:吴宓新人文主义文化观的价值与局限 被引量:3
15
作者 曹莉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4-41,共8页
中西古今之争是晚清启蒙运动以来中国思想界和文化界的核心命题。吴宓作为学衡派的主要代表,往往被看作新文化运动的反对者和对立面,但吴宓却自我表白是"渴望真正新文化之得以发生的"。那么,吴宓所代表的文化保守主义与新文... 中西古今之争是晚清启蒙运动以来中国思想界和文化界的核心命题。吴宓作为学衡派的主要代表,往往被看作新文化运动的反对者和对立面,但吴宓却自我表白是"渴望真正新文化之得以发生的"。那么,吴宓所代表的文化保守主义与新文化运动的张力和冲突何在?他所主张的新人文主义对于反思现代性具有何种价值和意义?学衡派为何不能进入中国近现代学术思想的主流?本文从吴宓所倡导和践行的新人文主义文化观和教育观两个方面求解,并以此揭示吴宓的学衡主张对中国现代学术思想的价值与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宓 白壁德 新人文主义 学衡派 新文化运动
下载PDF
情理兼到,情智双修--论吴宓的诗歌精神观 被引量:1
16
作者 曹万生 徐江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32-36,共5页
吴宓提出了情理兼到、情智双修的诗歌精神观。他的思想资源来自白壁德的新人文主义和中国传统的诗学经验。吴宓诗歌精神观潜藏的人性因素是他和新诗派在诗歌精神上的分歧所在,前者偏重道德约束,后者偏重欲望驱动。其实,诗歌本身就是人... 吴宓提出了情理兼到、情智双修的诗歌精神观。他的思想资源来自白壁德的新人文主义和中国传统的诗学经验。吴宓诗歌精神观潜藏的人性因素是他和新诗派在诗歌精神上的分歧所在,前者偏重道德约束,后者偏重欲望驱动。其实,诗歌本身就是人的体验,是人性通向美的过程的体现,是超越和弥合情与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宓 诗歌精神 人性
下载PDF
吴宓“翻译术”课程教学初探 被引量:4
17
作者 傅宏星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8-126,共9页
吴宓的"翻译术"课程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门真正意义上的翻译学课程。文章通过对该门课程的创设始末、课程传播情况以及它与清华译学传统之间的关系等三方面进行考察,指出由"翻译术"和"译诗"共同组成... 吴宓的"翻译术"课程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门真正意义上的翻译学课程。文章通过对该门课程的创设始末、课程传播情况以及它与清华译学传统之间的关系等三方面进行考察,指出由"翻译术"和"译诗"共同组成的清华外文系翻译学课程体系在近20年的教学实践中,不仅深化了清华的译学传统,而且是中国翻译学学科成立成熟的标志之一。此外,我们还能发现:产生于梁启超所谓"第二度之翻译时期"的"翻译术"课程,以其鲜明的学科意识、完善的教学方法、持之以恒的教学实践以及丰硕扎实的教育成果,使之成为翻译学这门新兴学科的经典课程,同时也开创了中国现代外语教学的新纪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宓 “翻译术”课程 创办始末 清华译学传统 翻译学
下载PDF
体察《红楼梦》真义,开拓红学批评新境——吴宓红学志业述论 被引量:3
18
作者 高淮生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1期141-160,共20页
吴宓是最早从文学、艺术角度研究《红楼梦》的大家,他运用西方文学理论和近代文艺批评的态度,以比较文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红楼梦》,探讨《红楼梦》的文学价值和美学价值。这一研究方法比索隐法和考据法更逼近文学批评的本质。他研究... 吴宓是最早从文学、艺术角度研究《红楼梦》的大家,他运用西方文学理论和近代文艺批评的态度,以比较文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红楼梦》,探讨《红楼梦》的文学价值和美学价值。这一研究方法比索隐法和考据法更逼近文学批评的本质。他研究的重点在阐发“《红楼梦》与人生”方面,因此极力挖掘《红楼梦》所揭示的人生问题,并通过《红楼梦》研究人生落实到文学如何指导人生的目标上来。吴宓首次提出《红楼梦》创造了“理想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的说法,这是其开创性的贡献之一。在红学研究史上,吴宓是被低估甚至忽视的学人;实际上,吴宓对《红楼梦》思想艺术价值的估量较王国维更进一步,对新红学的贡献值得称道,对新红学补弊纠偏的学术努力应当得到充分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宓 红学批评 比较文学理论与方法 学术贡献 新境界
下载PDF
手稿与日记整理脞谈 被引量:2
19
作者 凌孟华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共8页
日记的趣味与价值,学界已有共识。日记的手稿影印版与文字整理版各有短长,或失之辨识困难,或容易错讹残缺,理想的方式当是出版手稿与文字的对照版。所见日记手稿影印版与文字整理版之关系大致有三种类型:仅见手稿影印版而可提出问题者... 日记的趣味与价值,学界已有共识。日记的手稿影印版与文字整理版各有短长,或失之辨识困难,或容易错讹残缺,理想的方式当是出版手稿与文字的对照版。所见日记手稿影印版与文字整理版之关系大致有三种类型:仅见手稿影印版而可提出问题者、有文字版而出现手稿可资对照者与有文字版而偶见抄件可供校正者,可分别以王伯祥、吴宓和徐志摩的日记为例略作讨论。准确而高效地把握日记之面貌与内容,才有利于研究的深入与学科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稿 日记 王伯祥 吴宓 徐志摩
下载PDF
论弥尔顿《咏失明》及其早期中国因缘 被引量:2
20
作者 郝田虎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1期198-203,共6页
通过细读文本,反驳了约翰逊博士对弥尔顿十四行诗不公正的评价,指出《咏失明》中的有机统一足以使它成为十四行诗中的杰作,形式与内容之间丰富而微妙的互动表现出巧夺天工的精湛技艺。在诗中,言说者内心的两个侧面,自然人和基督徒,彼此... 通过细读文本,反驳了约翰逊博士对弥尔顿十四行诗不公正的评价,指出《咏失明》中的有机统一足以使它成为十四行诗中的杰作,形式与内容之间丰富而微妙的互动表现出巧夺天工的精湛技艺。在诗中,言说者内心的两个侧面,自然人和基督徒,彼此对话。二者的矛盾在审美化的过程中,即以十四行诗的形式对这一经历的艺术升华中得以统一。文章还追溯了《咏失明》在中国的早期因缘,主要是传教士杂志《遐迩贯珍》中的译诗和吴宓的译写、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尔顿 十四行诗 有机统一 《遐迩贯珍》 吴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