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吴贞《伤寒指掌》疫病学术思想探析
1
作者 刘亚楠 李媛 +4 位作者 林智善 付革利 王亚歌 黄炫杰 姚鹏宇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6期929-931,共3页
吴贞所著《伤寒指掌》蕴含丰富的疫病辨治思想,书中关于疫病防治的理论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指导意义。吴贞认为疫病类伤寒非一般伤寒,并将疫病分内、外因进行探究,除采用传统病性分类法外,创造性地提出了疫病手、足分型。察舌诊... 吴贞所著《伤寒指掌》蕴含丰富的疫病辨治思想,书中关于疫病防治的理论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指导意义。吴贞认为疫病类伤寒非一般伤寒,并将疫病分内、外因进行探究,除采用传统病性分类法外,创造性地提出了疫病手、足分型。察舌诊疫是吴贞最具代表性的疫病诊疗学术特色,为后世疫病的临床诊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吴贞据病择法,灵活运用六经、三焦、卫气营血等辨证方法,统方遣药,治疗疫病。本文从疫病成因、疫病分型、察舌诊疫、治法方药等四个方面对《伤寒指掌》中的治疫学术思想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当代疫病的诊疗提供思路,丰富和完善中医防治疫病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贞 《伤寒指掌》 疫病 学术思想
下载PDF
辨物居方:明代文人生活文化及其当代启示 被引量:1
2
作者 徐赣丽 张寒月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6-105,171,172,共12页
我国古人的生活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下国人建构美好生活的重要资源。文章以文震亨所撰《长物志》为对象,分析明代文人日常生活实践,解读其中主体与物的互动和生活空间的建构,审视其背后主体的自我表达及生活文... 我国古人的生活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下国人建构美好生活的重要资源。文章以文震亨所撰《长物志》为对象,分析明代文人日常生活实践,解读其中主体与物的互动和生活空间的建构,审视其背后主体的自我表达及生活文化营造策略。研究发现,《长物志》中主体的役物实践表现为从器物品鉴向建构生活意境递进展开,整体呈现出具有自适和雅致特征的生活文化,这对于实践主体具有内在与外向双重意义。古人的生活文化建构对于回应当前消费社会中如何处理人与物的关系,辨物居方以实现物为己用而不是人为物役,使物服务于营造美好生活这一现实需求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物志》 文震亨 主体性 物质实践 生活文化
下载PDF
《宋诗钞》与清初宋诗风的兴起 被引量:4
3
作者 赵娜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7,共5页
《宋诗钞》的编选、刊刻及流传是清初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事件。《宋诗钞》被广泛赠送京师著名诗人,为宋诗风由京师向全国的传播打下了基础。吴之振、吕留良的宗宋诗论,尤其是对江西诗派的推重,大大促进了宗宋诗风兴起的进程。
关键词 清初 唐宋诗之争 《宋诗钞》 宋诗
下载PDF
吴之振诗学思想再议
4
作者 高磊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77-80,共4页
吴之振是清初较有影响的诗人。其诗学思想,学界多以学宋概之。文章则以为其诗学思想应是以宗宋为主,转益多师。
关键词 吴之振 宗宋 转益多师
下载PDF
从《七家诊治伏邪方案》谈晚清吴门医派伏暑诊治特色 被引量:2
5
作者 陆珍琦 朱平 +1 位作者 孙钢 杨进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366-1369,1394,共5页
吴门医派为中医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学术流派,温病学说即形成、兴盛于此,历代吴门医家通过医疗实践,从病因病机到辨证施治,不断丰富温病学说的理论体系,为中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而反映其学术理论的主要载体即是医案。《七家诊治伏... 吴门医派为中医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学术流派,温病学说即形成、兴盛于此,历代吴门医家通过医疗实践,从病因病机到辨证施治,不断丰富温病学说的理论体系,为中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而反映其学术理论的主要载体即是医案。《七家诊治伏邪方案》作为清末吴中名医会诊伏暑的病案实录,集中展现了晚清吴门医派温病诊疗的最高水平,蕴藏了丰富的理论经验,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本文试从该方案入手,分析伏暑夹湿为患、发病似疟、变证多端等发病特点,并总结了晚清吴门医派诊治伏暑的经验特色,如注重扶正达邪、提倡清运中焦、病后注重养阴苏胃等。书中诸家方案思路清晰,脉证详备,立法严谨,用药轻灵,且方随病转、药随证易、临机而断,颇具匠心,其诊治思路和用药方法值得研究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家诊治伏邪方案》 伏暑 吴门医派 诊治特色
下载PDF
《续板桥杂记》作者“珠泉居士”考 被引量:1
6
作者 宋世瑞 《蒲松龄研究》 2021年第2期154-160,共7页
国家图书馆藏乾隆五十七年(1792)酉酉山房刻本,是目前所知之笔记体小说《续板桥杂记》(附《雪鸿小记》)刊刻年代最早、内容最为完整的一个版本。根据此刻本的内容来考证珠泉居士的交游情况,并结合光绪《菱湖镇志》的记载,确定“苕南珠... 国家图书馆藏乾隆五十七年(1792)酉酉山房刻本,是目前所知之笔记体小说《续板桥杂记》(附《雪鸿小记》)刊刻年代最早、内容最为完整的一个版本。根据此刻本的内容来考证珠泉居士的交游情况,并结合光绪《菱湖镇志》的记载,确定“苕南珠泉居士”为浙江省湖州府归安县菱湖镇人吴霖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酉酉山房 菱湖镇志 吴霖世
下载PDF
也谈老官山汉墓医简所载“损至脉” 被引量:3
7
作者 袁开惠 王小芸 赵怀舟 《中医药文化》 2019年第4期75-82,共8页
老官山汉墓医简中包含了传统中医脉诊理论中损脉、至脉的相关内容。这些条文虽然与传世文献有所差异,但仍然提示了其与《难经》等医经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对相关条文中个别字词试作拟补、释义,对引用书籍的相互关系试作探讨,并由此探... 老官山汉墓医简中包含了传统中医脉诊理论中损脉、至脉的相关内容。这些条文虽然与传世文献有所差异,但仍然提示了其与《难经》等医经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对相关条文中个别字词试作拟补、释义,对引用书籍的相互关系试作探讨,并由此探析扁鹊脉学自战国至于西汉初、中期乃至中古的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敝昔诊法》 《逆顺五色脉藏验精神》 损至脉 《难经》 扁鹊
下载PDF
“精气为物”——戴震宇宙生化论探微
8
作者 高正乐 李乐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57-62,共6页
戴震可谓清代哲学的重镇。他拒斥形而上的本体论,而从本源论的角度发展出实体一元而属性多元的气化宇宙论。他拒绝"理"的本体论地位,认为"理"只是分理,又将仁、义、礼等价值判断的功能赋予"善",使"... 戴震可谓清代哲学的重镇。他拒斥形而上的本体论,而从本源论的角度发展出实体一元而属性多元的气化宇宙论。他拒绝"理"的本体论地位,认为"理"只是分理,又将仁、义、礼等价值判断的功能赋予"善",使"理"的地位进一步降低。进而,他称气化即道,坚持气一元论;又称气化即阴阳五行,承认气化的状态或属性多元。他还用"道""器"两个范畴解释万物的生成变化。万物既生以后的各方面属性,戴震称之为"天性",并析分为性、命、才三个方面。最后,戴震对生物的繁衍长养也进行了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震 宇宙生化论 精气为物 血气心知
下载PDF
真德秀对朱子“格物致知”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9
作者 刘兵 《朱子学研究》 2024年第1期168-182,共15页
真德秀作为南宋晚期的重要朱子学传人,对朱子在《大学》“补传”中所提出的“格物致知”理论十分重视。首先,真德秀在与子侄辈讲授《大学》时,曾积极从朱子“即物穷理”的角度对学者“穷理”活动当先穷一心、一身之理,次及事物之理,且... 真德秀作为南宋晚期的重要朱子学传人,对朱子在《大学》“补传”中所提出的“格物致知”理论十分重视。首先,真德秀在与子侄辈讲授《大学》时,曾积极从朱子“即物穷理”的角度对学者“穷理”活动当先穷一心、一身之理,次及事物之理,且以读书为“穷理之要”等特点有所强调,继承了朱子的“格物致知”的解释;其次,真德秀在《西山读书记》部分内容的编纂中,借鉴了程颐的部分观点,将读书讲明义理、考论古今人物是非、应事接物而中节、因象以穷理等“广大学”内容也作为学者“格物致知”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了朱子的“格物致知”内容;最后,真德秀还在向宋理宗进讲《大学》的过程中,对人君的“穷理”活动有所关注,并在《大学衍义》一书中以明道术、辩人才、审治体、察民情四者为人君“格物致知之要”,发展了朱子的“格物致知”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德秀 朱子 格物致知 继承 发展
原文传递
宋代绘画中的穷款、隐款现象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永强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7-120,共4页
宋代绘画中普遍存在穷款、隐款的现象,有的学者认为是宋代画家的书法水平不高所致,其实,这仅仅是其表面现象,而非主要原因。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三:其一、宋代绘画所追求的"真"、"格物致知"的审美境界;其二、绘画... 宋代绘画中普遍存在穷款、隐款的现象,有的学者认为是宋代画家的书法水平不高所致,其实,这仅仅是其表面现象,而非主要原因。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三:其一、宋代绘画所追求的"真"、"格物致知"的审美境界;其二、绘画中题款艺术发展的自律性;其三、宋代画家的地位、审美、性格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穷款 隐款 求真 格物致知
原文传递
吴仲广及其脉学著作考
11
作者 郑金生 《中华医史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16-19,共4页
宋·吴洪撰《脉赋解义》 ,该书久佚 ,今发现存于《诊脉须知》中。《诊脉须知》共 5卷 ,此乃书商辑成 ,内含多种宋代脉书。因吴仲广的脉书置于首卷 ,故其署名被误以为是《诊脉须知》全书的作者 ,且被误作明代人。与《诊脉须知》合刊... 宋·吴洪撰《脉赋解义》 ,该书久佚 ,今发现存于《诊脉须知》中。《诊脉须知》共 5卷 ,此乃书商辑成 ,内含多种宋代脉书。因吴仲广的脉书置于首卷 ,故其署名被误以为是《诊脉须知》全书的作者 ,且被误作明代人。与《诊脉须知》合刊的《诊脉要诀》3卷 ,经考为《察病指南》的更名书。明代还有两个与吴洪同名的医家 ,籍贯不同 ,且均未著脉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仲广 脉学 著作 《脉赋解义》 《诊脉须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