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释家神异与儒家话语:中古《五行志》的佛教书写 被引量:4
1
作者 游自勇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22,共10页
中古时期的正史里有不少佛教记述,除了《魏书·释老志》外,正史《五行志》中的佛教记载相对集中。本文以"永宁见灾"和"佛像流汗"两类佛教神异的叙述模式为例,分析此类神异故事被载入《五行志》的过程。大体在... 中古时期的正史里有不少佛教记述,除了《魏书·释老志》外,正史《五行志》中的佛教记载相对集中。本文以"永宁见灾"和"佛像流汗"两类佛教神异的叙述模式为例,分析此类神异故事被载入《五行志》的过程。大体在佛教史学创立之初,传统史学中的诸多叙述策略、思想观念等即流淌其间,难以区隔。有些释家神异故事本就是由士人创作,经僧传采录后又被正史吸收。有些神异故事则是以传统史学的笔法来撰写的。无论经由何种方式进入正史,都经过了改造,以符合儒家政治的理念。由于佛教神异故事与中古正史在"感通"上具有共同话语,前者才能在正史的话语体系内占有一席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释家神异 儒家话语 《五行志》 佛教书写
下载PDF
从《汉书·五行志》看刘歆的灾异观 被引量:2
2
作者 吴从祥 《殷都学刊》 2007年第1期53-56,共4页
从《汉书·五行志》所保存的资料看,刘歆解说灾异往往与董仲舒、刘向等人不同。刘歆常引《左传》解说灾异,常将批判的矛头指向人君,同时表现出重科学的倾向。刘歆喜好并精通《左传》,依附并感恩于外戚王莽,以及其执著于学术的性情等... 从《汉书·五行志》所保存的资料看,刘歆解说灾异往往与董仲舒、刘向等人不同。刘歆常引《左传》解说灾异,常将批判的矛头指向人君,同时表现出重科学的倾向。刘歆喜好并精通《左传》,依附并感恩于外戚王莽,以及其执著于学术的性情等,使得刘歆解说灾异往往与众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书 五行志 刘歆 灾异观
下载PDF
《汉书·五行志》的历史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赵濛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7年第3期29-31,共3页
《汉书·五行志》是当时社会存在的反映,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首先是为自然科技史研究提供大量有价值的原始材料;其次是为汉代思想史研究提供了宝贵材料;其三是《五行志》所创立的编撰体例和方法对后世文献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 汉书 五行志 历史价值
下载PDF
正史《五行志》撰著内容的三大来源 被引量:1
4
作者 胡祥琴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239-245,共7页
正史《五行志》的产生,与先秦以来五行思想的流变有直接关系。班固《五行志》明确提出"以傅春秋"的撰述理想,在具体撰述中,以金木水火土为纲,以五行变性引起灾异为目,并用帝王不合常规的行为解释灾异发生的原因。五行本是古... 正史《五行志》的产生,与先秦以来五行思想的流变有直接关系。班固《五行志》明确提出"以傅春秋"的撰述理想,在具体撰述中,以金木水火土为纲,以五行变性引起灾异为目,并用帝王不合常规的行为解释灾异发生的原因。五行本是古人概括出的五种物质要素的总称,为什么会在《五行志》中成为联系天、地、人的纽带?在历史的长河中,五行思想历经流变,其中《春秋》及其相关文献的天人感应思想,邹衍五行历史观的推演及后人不断为五行作传等,成为正史《五行志》的三大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行思想 天人感应 邹衍 《五行志》
下载PDF
《汉书·五行志》考论
5
作者 王华宝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50-155,共6页
班固《汉书》创设“五行志”一目 ,集先秦两汉阴阳五行灾异学说之大成 ,对后出史书多有影响 ,而近现代学术界对之评价较低 ,重视不够。本文通过对中华书局标点本存在的标点、校勘问题和《汉语大词典》与《汉书·五行志》相关的立目... 班固《汉书》创设“五行志”一目 ,集先秦两汉阴阳五行灾异学说之大成 ,对后出史书多有影响 ,而近现代学术界对之评价较低 ,重视不够。本文通过对中华书局标点本存在的标点、校勘问题和《汉语大词典》与《汉书·五行志》相关的立目释义和书证问题等的考查 ,认为对“五行志”一目的设立及其价值应当重估 ,在古籍整理和学术研究过程中 ,应重视“五行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书·五行志》 校点 文献价值 汉语大词典 校勘
下载PDF
方志中的湖州茶文化——以《嘉泰吴兴志》为中心的考察
6
作者 张剑 姚国强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11期22-28,共7页
在深入剖析《嘉泰吴兴志》等方志资料的基础上,以湖州茶文化为切入点,阐释茶在生态环境中的“共存文化”,政治生活中的“职官文化”和“朝贡文化”,经济生活中的“反抗文化”,社会文化生活中的“实用文化”,从而为湖州茶文化多样性研究... 在深入剖析《嘉泰吴兴志》等方志资料的基础上,以湖州茶文化为切入点,阐释茶在生态环境中的“共存文化”,政治生活中的“职官文化”和“朝贡文化”,经济生活中的“反抗文化”,社会文化生活中的“实用文化”,从而为湖州茶文化多样性研究提供更多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志 湖州 茶文化 《嘉泰吴兴志》
下载PDF
生活之美:《嘉泰吴兴志》中的茶文化
7
作者 张剑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24-27,79,共5页
茶是日常之物,茶之美体现在生活之中。生活之美包含自然美和社会美。在深入剖析《嘉泰吴兴志》等方志资料的基础上,以湖州茶为切入点,阐释了湖州茶的自然美和社会美。湖州茶的自然美表现在湖州茶所生长的峡溪相叠、人鱼鸟树、多彩土壤... 茶是日常之物,茶之美体现在生活之中。生活之美包含自然美和社会美。在深入剖析《嘉泰吴兴志》等方志资料的基础上,以湖州茶为切入点,阐释了湖州茶的自然美和社会美。湖州茶的自然美表现在湖州茶所生长的峡溪相叠、人鱼鸟树、多彩土壤和谐共存的环境中。湖州茶的社会美一方面体现在湖州茶对经济生活的作用中,显示了湖州茶在生活中的"斗争之美",另一方体现在湖州茶对文化生活的影响中,展现了湖州茶在生活中的"实用之美"。对湖州茶美之研究为从深度与广度上探索湖州茶文化的多样性提供了新路径和新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州茶 《嘉泰吴兴志》 生活美 自然美 社会美
下载PDF
历代《汉书·五行志》研究评述
8
作者 赵宜聪 《萍乡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67-70,共4页
《汉书·五行志》记述自春秋至西汉末年自然灾异现象和汉代儒生与方士对灾异的阐释。因该志所记内容充斥大量五行灾异思想,使该志自著述以来受到历代诸多学者评判,但因《汉书·五行志》是班固对当时社会意识的记述,历代学者也... 《汉书·五行志》记述自春秋至西汉末年自然灾异现象和汉代儒生与方士对灾异的阐释。因该志所记内容充斥大量五行灾异思想,使该志自著述以来受到历代诸多学者评判,但因《汉书·五行志》是班固对当时社会意识的记述,历代学者也认为该志具有重要史料价值。基于此本文探讨了历代关于《汉书·五行志》研究的一些问题,并对有关研究论著作了评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书·五行志 古代文献研究 评述
下载PDF
唐修《晋书》取材《搜神记》抉隐
9
作者 李建华 《史志学刊》 2021年第3期63-69,共7页
唐修《晋书》采录《搜神记》一说始于唐代史学家刘知幾,后人信之不疑。《搜神记》故事,东晋至初唐史籍多有采录。就数量而言,以《宋书》为最;就纪传之文而论,《三国志》裴松之注为榜首,范晔《后汉书》次之。《搜神记》与唐修《晋书》重... 唐修《晋书》采录《搜神记》一说始于唐代史学家刘知幾,后人信之不疑。《搜神记》故事,东晋至初唐史籍多有采录。就数量而言,以《宋书》为最;就纪传之文而论,《三国志》裴松之注为榜首,范晔《后汉书》次之。《搜神记》与唐修《晋书》重见故事计三十八则,见于《晋书·五行志》者占绝对主体,多达三十四则,但无一例外皆同见于沈约《宋书·五行志》;见于唐修《晋书》传纪者仅四则,且均重见于先唐“十八家《晋书》”佚文。就此而论,东晋南朝正史《五行志》采录《搜神记》是一贯传统,向上追溯,《汉书·五行志》则为这一现象的缔造者。由此观之,采录鬼神怪异入史者乃历代正史之《五行志》,唐修《晋书·五行志》未能免俗而已,以此苛责《晋书》,显然有失偏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搜神记》 唐修《晋书》 《宋书》 《五行志》 先唐“十八家《晋书》”
下载PDF
《汉书·五行志》研究综述与展望
10
作者 赵宜聪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27-30,49,共5页
《汉书·五行志》是我国第一部全面记述阴阳灾异的史志,自问世以来,历代不乏评论和研究者。文章试对《汉书·五行志》的研究情况进行概述,总结分析出该志的基本研究范式,以此来展望未来该志的研究发展趋势,以期对学者有所裨益。
关键词 《汉书·五行志》 古代文献研究 研究展望
下载PDF
《搜神记》的形成:以前代故事文本辑采为例 被引量:6
11
作者 潘建国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7-98,159,共13页
《搜神记》是魏晋时期一部具有集大成性质的志怪小说集,在其形成过程中,作者对于前代志怪故事文本的辑采,发挥了重要作用。干宝借助观念转变,打破"征""应"关联,释放出史志《五行志》中丰富的志怪故事资源,实现了五... 《搜神记》是魏晋时期一部具有集大成性质的志怪小说集,在其形成过程中,作者对于前代志怪故事文本的辑采,发挥了重要作用。干宝借助观念转变,打破"征""应"关联,释放出史志《五行志》中丰富的志怪故事资源,实现了五行灾异书写的世俗化与小说化;又通过文体转换,从《风俗通义》等先秦两汉典籍中剥离出数量可观的志怪故事,改造为独立的志怪小说;还将《列异传》中的诸多篇目直接搬入《搜神记》,确立为志怪小说的样本,并借鉴其情节类型及叙事笔法,模拟创作了若干新作品。可以说,干宝正是综合利用来自不同面向的志怪故事文本资源,复又汇聚采集自民间故老的志怪故事口传资源,熔冶编创出煌煌三十卷的《搜神记》,完成了其关于那个"张皇鬼神,称灵道异"时代的生动书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搜神记》 《五行志》 《风俗通义》 《列异传》 志怪小说
原文传递
试论《宋书·五行志》“诗妖”的性质 被引量:3
12
作者 胡祥琴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25,共8页
"诗妖"是一种多含恶言怪论的歌谣。《汉书·五行志》说:"臣畏刑而柑口,则怨谤之气发于歌谣,故有诗妖。"诗妖的出现同社会环境、政治状况有密切的联系。《宋书·五行志》所录"诗妖"48首或源于《... "诗妖"是一种多含恶言怪论的歌谣。《汉书·五行志》说:"臣畏刑而柑口,则怨谤之气发于歌谣,故有诗妖。"诗妖的出现同社会环境、政治状况有密切的联系。《宋书·五行志》所录"诗妖"48首或源于《乐府诗》,或源于社会底层,或兴起于政治核心地带,多以曲折的形式表达民众或某种政治势力对现实政治的忧虑及不满,从一个方面折射出曹魏至刘宋时期诗妖产生时代的历史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书·五行志》 诗妖 童谣 谶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