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8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oad Centrality and Landscape Spatial Patterns in Wuhan Metropolitan Area,China 被引量:9
1
作者 LIU Yaolin WANG Huimin +3 位作者 JIAO Limin LIU Yanfang HE Jianhua AI Tinghua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5年第4期511-522,共12页
Road network is a corridor system that interacts with surrounding landscapes,and understanding their interaction helps to develop an optimal plan for sustainable transportation and land use.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Road network is a corridor system that interacts with surrounding landscapes,and understanding their interaction helps to develop an optimal plan for sustainable transportation and land use.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road centrality and landscape patterns in the Wuhan Metropolitan Area,China.The densities of centrality measures,including closeness,betweenness,and straightness,are calculated by 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KDE).The landscape patterns are characterized by four landscape metrics,including percentage of landscape(PLAND),Shannon′s diversity index(SHDI),mean patch size(MPS),and mean shape index(MSI).Spearman rank correlation analysis is then used to quantify their relationships at both landscape and class level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entrality measures can reflect the hierarchy of road network as they associate with road grade.Further analysis exhibit that as centrality densities increase,the whole landscape becomes more fragmented and regular.At the class level,the forest gradually decreases and becomes fragmented,while the construction land increases and turns to more compact.Therefore,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 ability and potential applications of centrality densities estimated by KDE in quantifying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roads and landscapes,can provide detailed information and valuable guidance for transportation and land-use planning as well as a new insight into ecological effects of roa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空间格局 市区道路 SHANNON多样性指数 武汉 土地利用规划 可持续交通 核密度估计 空间密度
下载PDF
Spatial Accessibility of Road Network in Wuhan Metropolitan Area Based on Spatial Syntax 被引量:6
2
作者 Chengliang Liu Ruilin Yu 《Journal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2012年第2期128-135,共8页
Based on space syntax theory, the spatial accessibility of the road network in Wuhan Metropolitan Area has been quantitatively analyzed by building a series of accessibility variables. Topologic connectivity in the ac... Based on space syntax theory, the spatial accessibility of the road network in Wuhan Metropolitan Area has been quantitatively analyzed by building a series of accessibility variables. Topologic connectivity in the accessible rings appears to be broken;traffic axis network is in spatial structure of hub-and-spoke and fishbone-like. Meanwhile, the differences in classified road network have led to inefficiency of its network servo and its ever-worsening capability to respond to traffic jams. Besides, two band-like integrated cores of which one is east to west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and the other is north to south along Beijing to Guangzhou Railway, have become the first level traffic axis in the whole network, which is responsible for the connectivity of the entire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This consequently has strengthened the dominant position of Wuhan which is located on the bands’ crossing. In short, the spatial accessibility of that classified space morphology, the urban system, the transport infrastructure as well as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Wuhan Metropolitan Area are highly interrelated to each other, especially to the high level highway network featured by freeways,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which is well in line with that of road network accessi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CESSIBILITY ROAD Network Space SYNTAX wuhan metropolitan area
下载PDF
Evaluation on Cultivated Land Resource Ecological Service Value in Wuhan Metropolitan Area
3
作者 Jinhua TANG Yinghui LI +2 位作者 Gangqiang CHEN Lei YU Sujuan LI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4年第10期1809-1811,1832,共4页
The land ecosystem service function value contains the gas regulating function value, air purification function value, water conservation value, land conservation value, soil nutrient conservation value and maintain b... The land ecosystem service function value contains the gas regulating function value, air purification function value, water conservation value, land conservation value, soil nutrient conservation value and maintain biodiversity value. Based on the method of market value and the data of Hubei Statistical yearbook, cultivated land resources of ecosystem service function value is 730 038.69 Million in 2007-2009, and 714 774.99 Million in 2010-2012 in Wuhan Metropolitan Area. After three years of development, Wuhan Metropolitan Area of ecological value of cultivated land has increased by about 3.97%. From the point of each composition, the importance of gas regulating function of cultivated land resources and water conservation function is the forefront. From the point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the highest of annual average value of the cultivated land ecological was Huanggang(1.725 billion yuan), the lowest was Ezhou(217.868 6 million yuan) in 2010-2012. From the point of space changes, the land ecological value increased only in Qianjiang city,while farmland ecological value in other cities was falling The conclusion is of directive significance to the regional land protection policy and the farmland reasonable distribution, for Wuhan Metropolitan Area and other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武汉城市圈 功能价值 耕地资源 土地资源 评价 生态价值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Cluster Space of Wuhan Metropolitan Area amid Evolution of Power Relationship
4
作者 Yan FENG Jianwei YE +1 位作者 Yaping HUANG Caige Li 《China City Planning Review》 2013年第2期6-14,共9页
With the urban regionalization and regional urbanization,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cluster appears in some metropolitan areas, among which Wuhan can be taken as a typical cas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ormation of Wuh... With the urban regionalization and regional urbanization,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cluster appears in some metropolitan areas, among which Wuhan can be taken as a typical cas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ormation of Wuhan metropolitan cluster spa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wer relationship. A "twin-city" approach is developed in the peripheral area of Wuhan caused by the game between local governments at different levels. With the equal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in all directions and the alliances between different district governments and capital, the balancedly embedded cluster space is formed in Wuhan metropolitan area. And if there are no huge internal and external changes, the cluster space in Wuhan will continue to develo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volution of power relationship wuhan metropolitan area cluster space formation mechanism
原文传递
武汉城市圈生态网络鲁棒性模拟及稳定性分析
5
作者 黄悦 李红波 欧国良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3-73,共11页
生态网络在不同破坏程度或干扰强度下呈现出不同的鲁棒性,势必造成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风险。基于武汉城市圈生态网络的构建与识别,建立节点和廊道的重要性评价体系,运用鲁棒模型模拟随机干扰情景下的鲁棒性变化评价生态网络的稳定性... 生态网络在不同破坏程度或干扰强度下呈现出不同的鲁棒性,势必造成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风险。基于武汉城市圈生态网络的构建与识别,建立节点和廊道的重要性评价体系,运用鲁棒模型模拟随机干扰情景下的鲁棒性变化评价生态网络的稳定性特征。结果表明:基于复杂网络理论对武汉城市圈生态网络进行拓扑网络提取,共生成117个节点和189条连接线,重要性等级较高的节点占23.9%,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中北部区域,重要性较低的节点占节点总数的51.3%,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西北和东南地区;采用重力模型判别生态廊道重要性,得到17条重要廊道,28条一般廊道,重要廊道对生态网络的连通性和稳定性具有极大影响;节点数量和重要度对网络的稳定性具有显著影响,当节点失效率低于50%时,生态网络稳定性变化较小,整体处于较高的稳定性;当节点失效率在50%—85%时,生态网络极其不稳定;当节点失效比率达到85%时,生态网络开始瘫痪;依据生态节点和廊道的重要性以及模拟结果,分别提出生态节点保护和廊道建设的差异化管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网络 稳定性 鲁棒性 武汉城市圈
下载PDF
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碳排放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 被引量:1
6
作者 邓灵颖 李红波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5-353,共9页
[目的]产业和人口的集中造成大量资源消耗和高额碳排放,开展城市圈尺度的碳排放研究可以为城市圈碳减排提供科学参考和借鉴。[方法]以遥感影像和经济社会数据为基础,构建碳排放测算模型及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究武汉城市圈3期(2000年... [目的]产业和人口的集中造成大量资源消耗和高额碳排放,开展城市圈尺度的碳排放研究可以为城市圈碳减排提供科学参考和借鉴。[方法]以遥感影像和经济社会数据为基础,构建碳排放测算模型及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究武汉城市圈3期(2000年、2010年、2020年)土地利用碳源/碳汇时空演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时空异质性。[结果](1)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碳排放由2000年的3 129.69万t增加到2020年的14 590.51万t,年均增长8.45%;(2)影响武汉城市圈碳排放的主要因素有产业结构,技术水平和建设用地占比;(3)武汉城市圈碳排放影响因素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各类因素对不同区域的碳排放影响存在较大差异。[结论]城市圈碳排放具有明显的时空异质性,不同城市资源水平及发展重心存在差异,从而导致碳排放水平产生变化。在进行区域碳减排政策制定和碳减排任务分配时,应充分考虑各地的经济水平及产业结构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发展 驱动因素 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武汉城市圈
下载PDF
武汉城市圈O_(3)时空特征及气象因素的影响
7
作者 王骏星 陈进 +3 位作者 成海容 陈楠 詹领茜 杜清运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2-151,共10页
文章基于2015-2020年武汉城市圈81个国控点和省控点空气自动站的臭氧监测数据,分析了武汉城市圈臭氧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与典型气象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时间上,2015-2017年武汉城市圈臭氧年均浓度和超标天数逐步下降,至2017年达... 文章基于2015-2020年武汉城市圈81个国控点和省控点空气自动站的臭氧监测数据,分析了武汉城市圈臭氧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与典型气象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时间上,2015-2017年武汉城市圈臭氧年均浓度和超标天数逐步下降,至2017年达到低点。2018年开始快速上升,至2019年达到峰值。之后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2020年臭氧浓度和超标天数均有所下降。空间上,武汉城市圈臭氧年均浓度整体东部城市高于西部汉江平原城市,并在较高臭氧浓度范围内其空间分布差别不大。武汉城市圈臭氧浓度与湿度(>25%时)、气压、降水量呈负相关关系,与温度呈正相关关系。城市站点臭氧浓度高值大多出现在低风速时期(<4 m/s)。就风向而言,鄂州、黄冈、黄石、潜江、天门、仙桃、孝感站点臭氧的8 h浓度高值大多出现在南风,特别是东南风。咸宁站点臭氧高值时风向分布较为分散,而武汉市臭氧高值主要出现在西北风和东北风情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城市圈 O_(3) 时空分布 气象因素
下载PDF
智能制造背景下的武汉城市圈高职人才培养改革探索
8
作者 祝福 陈双全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23-27,共5页
在智能制造背景下,武汉城市圈相关产业发生了较大变革,智能制造企业对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也相应地发生了改变。高职院校作为人才的供给方,必须为地方经济服务,适应区域智能制造产业转型升级的时代要求,进行基于综合能力融合的人才培养... 在智能制造背景下,武汉城市圈相关产业发生了较大变革,智能制造企业对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也相应地发生了改变。高职院校作为人才的供给方,必须为地方经济服务,适应区域智能制造产业转型升级的时代要求,进行基于综合能力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基于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改革,提高智能制造人才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的综合应用能力,深化产教融合,推行校企合作人才培育新模式,探索智能制造背景下的高职人才培养改革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制造 人才培养 产教融合 武汉城市圈
下载PDF
武汉城市圈绿色发展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
9
作者 陈义菁 梅琳 +1 位作者 张涛 敖荣军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89-598,共10页
绿色发展对于建设生态文明新时代的美丽中国至关重要.该文从绿色社会、绿色经济和绿色生态三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综合采用ESDA、地理探测器模型等方法,深入分析2010-2020年武汉城市圈绿色发展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 绿色发展对于建设生态文明新时代的美丽中国至关重要.该文从绿色社会、绿色经济和绿色生态三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综合采用ESDA、地理探测器模型等方法,深入分析2010-2020年武汉城市圈绿色发展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从时间演变来看,武汉城市圈绿色发展水平整体表现为“直线”上升趋势,呈现出武汉市最高、天门市最低的格局,区域内部差异显著.2)从空间演变来看,武汉城市圈绿色发展空间格局相对稳定,2010年到2020年间逐渐形成“中间高、四周低”的空间分布特征.3)从空间相关性来看,2010-2020年武汉城市圈绿色发展呈空间正相关,空间集聚程度逐渐减弱,以L-H集聚区为主,具有“离散”和“分化”的现象.4)从影响因素来看,武汉城市圈绿色发展空间分异是经济发展、科技水平、政府调控、产业结构、对外开放与环境规制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经济发展和科技水平对武汉城市圈绿色发展空间分异格局的影响程度最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发展 地理探测器 武汉城市圈 时空演变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都市圈农业生态空间协同规划的理论逻辑与实践
10
作者 刘合林 唐永伟 +1 位作者 慈慧 王智勇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1-107,共7页
都市圈农业生态空间具有独特价值,在推进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面向都市圈农业生态空间的开发和利用成为学界关注的议题,亟待建立新的规划响应机制。引入协同规划理念,全面梳理都市圈农业生态空间的多维特征,明确其协同规划的理... 都市圈农业生态空间具有独特价值,在推进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面向都市圈农业生态空间的开发和利用成为学界关注的议题,亟待建立新的规划响应机制。引入协同规划理念,全面梳理都市圈农业生态空间的多维特征,明确其协同规划的理论逻辑,包括发展与安全相统筹的价值逻辑,空间与功能共融合的组织逻辑和同编共谋共同实施的行动逻辑。基于对规划核心难点的判断构建3大解决策略。同时,结合武汉市江夏南部区域实践,从发展格局协同、目标定位协同、产业共链协同、空间板块协同、共同行动协同、事权权限协同等6个方面构建了协同规划的核心内容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圈农业生态空间 协同规划 理论逻辑 武汉市江夏区
下载PDF
中西部三大都市圈旅游空间错位影响因素及时空动态演变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宏宇 吴普侠 +1 位作者 冯庆 孙根年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0-116,共7页
以成都、西安、武汉都市圈29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从社会经济角度选取影响旅游流的三大因素,通过空间错位指数模型揭示三大都市圈旅游发展情况。结果表明:(1)2009—2019年三大都市圈旅游资源丰度和交通可达性重心整体向南偏移,经济发展... 以成都、西安、武汉都市圈29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从社会经济角度选取影响旅游流的三大因素,通过空间错位指数模型揭示三大都市圈旅游发展情况。结果表明:(1)2009—2019年三大都市圈旅游资源丰度和交通可达性重心整体向南偏移,经济发展水平和旅游流重心向北偏移,产生错位现象。(2)三大都市圈内部空间差异加剧,呈现“中心城市高,子城市低”,出现不同层级的“核心-边缘”空间结构。(3)整体而言,高错位区出现在武汉和成都,其余地级市空间错位指数绝对值集中在0~2;旅游资源、交通可达性、人均收入和旅游流对空间错位贡献值均为负值,表明其对空间错位有正向优化作用,其中交通可达性错位贡献值最大,是降低空间错位现象的最主要的因素。当前区域旅游发展除了重视核心城市对其余城市辐射及溢出作用外,同时应分析旅游要素错位区域及发展趋势,促进都市圈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错位 时空演变 成都都市圈 西安都市圈 武汉都市圈
下载PDF
地理位置大数据支持下的武汉人群活动模式识别与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罗茜 焦利民 《时空信息学报》 2023年第1期86-94,共9页
探究城市人群活动模式有助于理解人群与城市空间的交互作用及影响机制。本文以武汉都市发展区为例,基于腾讯位置大数据,利用Tucker张量分解法和K-means聚类挖掘城市人群活动模式特征。结果表明:①用张量分解法处理地理位置大数据从多维... 探究城市人群活动模式有助于理解人群与城市空间的交互作用及影响机制。本文以武汉都市发展区为例,基于腾讯位置大数据,利用Tucker张量分解法和K-means聚类挖掘城市人群活动模式特征。结果表明:①用张量分解法处理地理位置大数据从多维度揭示城市人群活动时空模式是有效的;武汉都市发展区人群活动可分解为三种每日时间段模式、两种日常周期模式和五种地理空间模式,反映出武汉城市人群活动在时间段、周期和空间上存在显著差异。②得到四个层次空间结构,呈现为城市中心依次向外的圈层结构,各个聚类中以生活服务、购物服务、公司企业三种兴趣点功能为主。本研究可为优化城市管理和空间规划决策支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腾讯位置大数据 城市人群活动 时空分布 Tucker张量分解 武汉都市发展区
下载PDF
武汉都市圈“光芯屏端网”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网络特征及规划响应
13
作者 陈梦雨 彭翀 张梦洁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2-39,共8页
基于产业链分工与合作视角,从上、中、下游各创新主体的空间分布和协同关系两方面分析武汉都市圈“光芯屏端网”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网络的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武汉都市圈“光芯屏端网”产业集群协同创新主体的空间分布整体呈现“核心... 基于产业链分工与合作视角,从上、中、下游各创新主体的空间分布和协同关系两方面分析武汉都市圈“光芯屏端网”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网络的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武汉都市圈“光芯屏端网”产业集群协同创新主体的空间分布整体呈现“核心—边缘”的圈层式集聚格局,其中上游协同创新主体的集聚程度最为显著;产业集群上、中、下游的协同创新网络发展不均衡,整体网络连通度不高,尚未形成完整稳定的结构。由此提出强化“一核”引领创新、突出“一廊”有机协同、链接节点聚核成圈、贯通产业协同闭环等规划策略,以期为提升武汉都市圈“光芯屏端网”产业集群协同创新能级提供相关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创新网络 产业链 武汉都市圈 “光芯屏端网”产业集群
下载PDF
多情景土地利用变化下武汉城市圈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自正 梁思源 熊玉晴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45-357,共13页
基于多目标情景模拟土地利用格局,定量评估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关系及总体发展趋势,有助于生态系统服务管理策略的制定,从而提升区域生态和人居环境质量。本研究以武汉城市圈为例,借助GIS(地理信息系统)和InVEST模型对2005—2020年生... 基于多目标情景模拟土地利用格局,定量评估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关系及总体发展趋势,有助于生态系统服务管理策略的制定,从而提升区域生态和人居环境质量。本研究以武汉城市圈为例,借助GIS(地理信息系统)和InVEST模型对2005—2020年生态系统粮食供给、固碳、土壤保持、产水和氮保持进行定量评估,基于FLUS耦合模型模拟2035年自然发展、耕地保护和生态保护3种情景下生态系统服务,并评估其权衡协同关系。结果表明:2005—2020年武汉城市圈建设用地和水域分别增长1126.59 km^(2)和72.67 km^(2),耕地、林地、草地和未利用地分别减少1019.56、125.62、14.77 km^(2)和39.31 km^(2),耕地保护和生态保护情景下建设用地增长率远低于自然发展情景,建设用地扩张程度受到遏制;2005—2020年粮食供给、土壤保持、产水和氮保持服务能力增强,固碳服务能力下降;自然发展情景下产水服务最佳,耕地保护情景下氮保持和土壤保持服务能力显著下降,生态系统服务间权衡效应增强,生态保护情景下固碳、土壤保持和氮保持服务均处于最佳态势,除粮食供给与固碳服务外其他生态系统服务间权衡效应均得到优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较自然发展情景和耕地保护情景下分别增加3.54亿元和4.69亿元。因此,在未来国土空间规划和管理中,应坚持生态优先战略,妥善处理好“三线”划定问题,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实现经济与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FLUS模型 权衡协同 多情景模拟 武汉城市圈
下载PDF
武汉城市圈耕地利用变化驱动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申杨 龚健 +2 位作者 李晓丹 王卫雯 陶荣 《中国土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3-133,共11页
研究目的:分析武汉城市圈的耕地利用变化过程并揭示其空间要素驱动机制,据此提出相对应的耕地保护建议。研究方法:变化轨迹法,景观格局指数,贝叶斯网络模型。研究结果:(1)1980—2020年,武汉城市圈的耕地转入与转出的面积差距逐渐缩小,... 研究目的:分析武汉城市圈的耕地利用变化过程并揭示其空间要素驱动机制,据此提出相对应的耕地保护建议。研究方法:变化轨迹法,景观格局指数,贝叶斯网络模型。研究结果:(1)1980—2020年,武汉城市圈的耕地转入与转出的面积差距逐渐缩小,不同时间段耕地减少去向基本保持一致,以耕地转向建设用地和水域为主。(2)1980—2000年,耕地转出过程在空间上表现较为剧烈,耕地转向建设用地呈现集中占用;2000—2020年,耕地转出与转入在空间上表现都较为剧烈,耕地转建设用地呈现破碎化占用,耕地破碎化现象加剧。(3)建设占用是导致武汉城市圈耕地利用变化的首要驱动因素,其次分别是生态占用、政策规划保护力、社会经济影响度,各因素对耕地转换的敏感性分别是12.49%、4.91%、3.11%、1.19%。研究结论:需要多措并举优化耕地空间格局,加强耕地资源保护与利用,促使耕地空间布局集中化、规模化和有序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变化 驱动机制 贝叶斯网络 武汉城市圈
下载PDF
区域共享型大健康设施时空格局演变及机制解析——以武汉都市圈为例
16
作者 姚娜 魏伟 洪梦谣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6-52,59,共8页
基于共享型大健康设施POI数据,采用熵权法、协同区位熵等方法,刻画2010—2022年武汉都市圈共享型大健康设施时空演变特征及其服务水平空间动态演化过程,揭示社会经济发展、人口属性、交通等因素对共享型大健康设施时空格局演变的影响变... 基于共享型大健康设施POI数据,采用熵权法、协同区位熵等方法,刻画2010—2022年武汉都市圈共享型大健康设施时空演变特征及其服务水平空间动态演化过程,揭示社会经济发展、人口属性、交通等因素对共享型大健康设施时空格局演变的影响变化。结果表明:(1)武汉都市圈共享型大健康设施空间分布不均衡,呈现“中心圈层+外围组团”的空间分布结构。共享型大健康设施的重心向西南偏移且呈现轴带化发展状态,其空间分布的总体格局一致。(2)共享型大健康设施网络密度加强,网络联系性质演化特征明显。文化与体育设施处于强联系的地位;医院与康养设施的联系强度逐步提高;医疗设施在整体网络体系中具有较强独立性。(3)2010—2022年共享型大健康设施服务水平均有所上升,但空间分异趋势显著;共享型大健康设施服务水平的时空演化格局主要是人口、经济、政策及交通因子相互作用的结果。不同时期不同共享型大健康设施服务水平的影响因子及解释力具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健康设施 空间格局 影响因素 武汉都市圈
下载PDF
武汉城市圈财政支农效率及影响因素——基于三阶段DEA和TOBIT模型
17
作者 车成城 刘虎明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46-52,共7页
在当前武汉城市圈同城化、一体化进程不断深化背景下,为研究城市圈内财政支农投入结构不合理、补贴效率低下等问题,提升协同合作能力,基于三阶段DEA模型对2012-2021年武汉城市圈9个地级市财政支农效率进行评价,再采用Tobit模型进行影响... 在当前武汉城市圈同城化、一体化进程不断深化背景下,为研究城市圈内财政支农投入结构不合理、补贴效率低下等问题,提升协同合作能力,基于三阶段DEA模型对2012-2021年武汉城市圈9个地级市财政支农效率进行评价,再采用Tobit模型进行影响因素研究,得到以下结论:第一,武汉城市圈财政支农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规模效率偏低、规模报酬递减是制约财政支农效率提升的短板。第二,武汉、黄石、黄冈、咸宁、孝感财政支农效率受外部自然环境、外部经济环境因素制约较大。武汉、黄石财政支农效率相对较低,潜江、仙桃、天门、黄冈、鄂州、咸宁财政支农效率相对较高,孝感财政支农效率最高。第三,武汉城市圈城镇化率与人均GDP提升会显著制约财政支农效率,而财政自给率与农业劳动力素质提高能够显著提升财政支农效率。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快补齐内部投入结构短板、依托一体化协作优化财政支农外部环境、拓展财政支农绩效评价技术手段三点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城市圈 财政支农 三阶段DEA模型 TOBIT模型 乡村振兴
下载PDF
孝感打造武汉都市圈重要节点城市的三重逻辑
18
作者 杨介文 罗念 熊主武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5-10,共6页
打造武汉都市圈重要节点城市是新时代湖北省委赋予孝感发展的新定位和新使命。从历史维度来看,打造武汉都市圈重要节点城市是孝感发展定位的延续拓展、发展共识的时代深化、发展使命的凝练升华。从理论维度来看,打造武汉都市圈重要节点... 打造武汉都市圈重要节点城市是新时代湖北省委赋予孝感发展的新定位和新使命。从历史维度来看,打造武汉都市圈重要节点城市是孝感发展定位的延续拓展、发展共识的时代深化、发展使命的凝练升华。从理论维度来看,打造武汉都市圈重要节点城市的理论逻辑是政策和行动的观念体系,关涉概念、内容和价值三个方面。从实践维度来看,打造武汉都市圈重要节点城市必须站在战略的高度,通过保持战略定力、聚焦战略重点、强化战略实施层面共同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都市圈 节点城市 历史逻辑 理论逻辑 实践逻辑
下载PDF
基于“保护-开发”权衡协同关系的国土空间功能综合分析研究——以武鄂黄黄都市圈为例
19
作者 陈晓茜 江志猛 +5 位作者 陈金文 黄冠宇 李岩 樊凯旋 周寒 吴浩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46-858,共13页
国土空间功能是区域地理空间要素发展状态的综合表征,科学分析自然资源要素保护的重要性与国土空间功能开发合理性间的权衡/协同关系,对国土空间优化配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该文以武鄂黄黄都市圈为例,在综合考虑国土空间保护重... 国土空间功能是区域地理空间要素发展状态的综合表征,科学分析自然资源要素保护的重要性与国土空间功能开发合理性间的权衡/协同关系,对国土空间优化配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该文以武鄂黄黄都市圈为例,在综合考虑国土空间保护重要性和国土空间开发合理性的协同或权衡关系基础上,从“保护-开发”均衡匹配的角度科学分析国土空间功能.结果表明:1)武鄂黄黄都市圈资源环境承载力整体呈东部高、中西部低的空间分布格局,自然资源禀赋较优的区域承载各类开发利用活动的能力较强;2)武鄂黄黄都市圈国土空间开发强度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特征,人为对国土空间资源要素的开发利用水平整体呈中等偏低水平;3)武鄂黄黄都市圈国土空间功能综合指数呈现出“东部高、西部低,南部高、北部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国土空间功能综合指数水平最低的为武汉市,而最高的则是黄石市;4)武鄂黄黄都市圈国土空间功能整体上呈协同关系,局部上呈权衡关系,空间功能综合指数具有显著的地区分布差异.该文依据国土空间资源要素“保护-开发”间的权衡/协同关系,挖掘出了国土空间功能在人为利用与自然保护共同作用下的综合现实特征,探索了重构区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的合理路径,完善了国土空间功能综合识别的理论与技术范式,研究成果可为当前大型都市圈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重要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功能 资源环境承载力 开发强度 权衡-协同关系 武鄂黄黄都市圈
下载PDF
武汉都市圈经济联系的空间结构 被引量:170
20
作者 刘承良 余瑞林 +2 位作者 熊剑平 朱俊林 张红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97-209,共13页
都市圈空间结构是城市体系中最综合、最富于变化的热点部分。基于武汉都市圈近年来的统计资料,构建经济联系强度模型,定量分析武汉都市圈空间竞争与范围的动态性特征:中心城市对外经济联系存在主要方向,具有时间惯性,空间极化明显;地域... 都市圈空间结构是城市体系中最综合、最富于变化的热点部分。基于武汉都市圈近年来的统计资料,构建经济联系强度模型,定量分析武汉都市圈空间竞争与范围的动态性特征:中心城市对外经济联系存在主要方向,具有时间惯性,空间极化明显;地域空间上经济联系作用强度距离衰减,形成圈层结构分异。从点、线、面组合关系角度,构建节点中心性、通道网络性、范围系统性指标,定量揭示出武汉都市圈经济联系的空间结构等级层次性特征:中心城市中心性等级差异明显,空间分布不均,与交通地理区位紧密相关;主要通道与侍服能力也存在等级层次性,明显形成两城际交通走廊;中心城市腹地范围与自身外向经济联系强度密切相关,受自然地理、行政区划影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联系 空间结构 中心性 网络性 Vonoroi图 等级层次性 武汉都市圈范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