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ne potential superlarge Pb-Zn ore occurrence with Himalayan thermal brine genesis——Wuqia Region, Xinjiang, China 被引量:3
1
作者 刘继顺 高珍权 +2 位作者 邓功全 李明 刘全德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2年第1期41-46,共6页
The paper focuses on ge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evidence of thermal brine genesis of Pb Zn deposits in Wuqia district, Xinjiang.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known Pb Zn deposits, such as Wulagen, are thermal brine ge... The paper focuses on ge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evidence of thermal brine genesis of Pb Zn deposits in Wuqia district, Xinjiang.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known Pb Zn deposits, such as Wulagen, are thermal brine genesis, which is supported by the features of tectonic setting, magma and regional metamorphism,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race element distribution in strata and redistribution in the ore forming process, the REE patterns and their main parameters of main type ores, the composition features and the source indicators of Pb, S isotopes. Ore forming conditions of superlarge Pb Zn deposits studies show that there exists tectonic and sources setting of Jinding type superlarge Pb Zn deposits in this area. Five Pb Zn ore belts and central uplift belts discovered lately have not only confirmed that the genesis of Wulagen Pb Zn deposits is thermal genesis, but also further proved that there exists tectonic and source setting of Jinding type superlarge Pb Zn deposit in the study area. Mineral deposit model was described and prospecting potentiality of superlarge Pb Zn deposit and their significance were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rmal brine mineral deposit model super large Pb Zb deposit HIMALAYAN wuqia xinjiang
下载PDF
新疆乌恰县萨哈尔铜矿床地质特征与找矿标志
2
作者 王玉杰 张琪 +3 位作者 杜斌 蒋炜 王宏伟 李述国 《矿产勘查》 2023年第11期2085-2093,共9页
萨哈尔铜矿床位于新疆乌恰—康苏有色金属资源矿集区,地处伊利地块新生代凹陷与塔里木地块古生代陆块碰撞结合部位,是吉根地区具有代表性的铜矿床。本次开展的萨哈尔铜矿床综合研究表明,矿体位于恰特多克—萨喀勒恰提向斜北西翼,赋矿层... 萨哈尔铜矿床位于新疆乌恰—康苏有色金属资源矿集区,地处伊利地块新生代凹陷与塔里木地块古生代陆块碰撞结合部位,是吉根地区具有代表性的铜矿床。本次开展的萨哈尔铜矿床综合研究表明,矿体位于恰特多克—萨喀勒恰提向斜北西翼,赋矿层位为安居安组下段(N1a1)含砂层位,赋矿岩性为褪色蚀变长石石英岩屑砂岩。矿体主要呈层状、透镜体状,整体长约1.7 km,厚2~6 m,金属矿物以辉铜矿为主,铜品位为0.95%~1.15%。赋矿层顶底板围岩为浅红色粉砂岩或泥岩,属于沉积-改造型砂岩型铜矿床。本区铜矿床主要找矿标志为灰白色条带状褪色蚀变,向斜两翼与断层叠加等。研究成果可为该地区同类砂岩型铜矿的进一步找矿提供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型铜矿床 褪色化砂岩 找矿标志 乌恰 新疆
下载PDF
新疆乌恰县萨热克铜矿床地质特征及硫、铅同位素地球化学 被引量:53
3
作者 李志丹 薛春纪 +5 位作者 辛江 王思程 贾志业 石海岗 董新丰 邵行来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20-729,共10页
萨热克铜矿是塔里木盆地西北缘中新生界沉积盆地内的大型矿床。矿床定位于托云中生代拉分盆地西缘与东阿赖海西晚期深海盆之间的萨热克巴依中生代断陷盆地内,矿体呈层状、透镜状分布于上侏罗统库孜贡苏组上段(J3k2)灰绿色砾岩层位中,矿... 萨热克铜矿是塔里木盆地西北缘中新生界沉积盆地内的大型矿床。矿床定位于托云中生代拉分盆地西缘与东阿赖海西晚期深海盆之间的萨热克巴依中生代断陷盆地内,矿体呈层状、透镜状分布于上侏罗统库孜贡苏组上段(J3k2)灰绿色砾岩层位中,矿石矿物主要为辉铜矿、孔雀石,围岩蚀变较弱。矿石中辉铜矿3δ4S=-24.0‰^-19.0‰,指示硫来自地层中大量硫酸盐的生物还原作用,辉铜矿206Pb/204Pb比值范围为18.475~18.642,207Pb/204Pb为15.606~15.676,208Pb/204Pb为38.585~38.795,指示成矿金属来自于上地壳和造山带剥蚀区。结合矿床地质及地球化学研究,判断萨热克铜矿是与盆地流体活动相关的砾岩型铜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矿床 矿床地质特征 硫、铅同位素 萨热克铜矿 新疆乌恰县
下载PDF
新疆乌恰县萨瓦亚尔顿金矿区早泥盆世牙形刺 被引量:4
4
作者 王成源 周铭魁 +3 位作者 颜仰基 吴应林 赵玉光 钱泳臻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55-264,共10页
在新疆乌恰县萨瓦亚尔顿金矿区首次发现了早泥盆世牙形刺 ,确认了 Lochkovian阶 ( An-cyrodelloidesomus)和 Emsian阶 ( Polygnathuskitabicus,P.excavatus)的存在 ,并阐述了此次发现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牙形刺 早泥盆世 乌恰县 层控多金属矿
下载PDF
新疆萨热克铜矿床硫铅氢氧碳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6
5
作者 贾润幸 方维萱 +3 位作者 胡雷雷 刘得磊 李述国 陈腾 《矿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30-637,共8页
新疆萨热克大型铜矿床含矿地层为上侏罗统库孜贡苏组砂砾岩,与下伏下-中侏罗统煤矿形成"同盆共存"现象。萨热克铜矿石中碎裂岩化发育,并伴有沥青化,金属硫化物以辉铜矿为主,含少量的斑铜矿和黄铜矿等,多与次生石英-方解石等... 新疆萨热克大型铜矿床含矿地层为上侏罗统库孜贡苏组砂砾岩,与下伏下-中侏罗统煤矿形成"同盆共存"现象。萨热克铜矿石中碎裂岩化发育,并伴有沥青化,金属硫化物以辉铜矿为主,含少量的斑铜矿和黄铜矿等,多与次生石英-方解石等沿砾石裂隙分布。矿石中辉铜矿δ34S=-19.1‰^-13.2‰,辉铜矿206Pb/204Pb比值范围为16.699~18.417,207Pb/204Pb为15.294~15.684,208Pb/204Pb为36.909~38.996。次生石英流体包裹体的δ18OH2O值变化范围为17.9‰~20.6‰,δDV-SMOW变化范围为-82.6‰^-52.4‰。矿石中沥青δ13C变化范围为-20.79‰^-20.35‰,康苏组煤岩δ13CV-PDB值变化范围为-24.7‰^-24.3‰,两者较为接近。上述结果表明萨热克铜矿床中的硫源自地层中大量硫酸盐的还原作用,铅同位素指示成矿金属元素具有多元性,次生石英中成矿流体以变质流体为主,矿石中的沥青等有机质与下伏中-下侏罗统煤层等烃源岩有关。上述同位素资料结合矿床的地质特征显示萨热克铜矿床具有多期多阶段的成矿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因 稳定同位素 砂砾岩型 萨热克铜矿床 新疆乌恰
下载PDF
新疆乌恰地区中新生代盆地寻找热卤水成因的超大型铅锌矿床的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19
6
作者 高珍权 刘继顺 +2 位作者 舒广龙 匡文龙 胡江春 《地质地球化学》 CSCD 2002年第1期13-19,共7页
采用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方法 ,系统研究了新疆乌恰中新生代沉积盆地的成矿地球化学背景、区域化探异常特征、成矿过程中元素的再分配特征等 ,认为“三色”岩层和富含Pb、Zn、Ag、Cu、Sr等成矿及伴生元素的基底是形成热卤水成因的大型—超... 采用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方法 ,系统研究了新疆乌恰中新生代沉积盆地的成矿地球化学背景、区域化探异常特征、成矿过程中元素的再分配特征等 ,认为“三色”岩层和富含Pb、Zn、Ag、Cu、Sr等成矿及伴生元素的基底是形成热卤水成因的大型—超大型铅锌矿床的物质前提。成矿过程中微量元素的再分配特征更进一步证实了本区存在大规模的热卤水活动。与金顶铅锌矿床对比 ,二者的基底都富含金属元素 ,矿石物质组分和成矿元素相同、水系沉积物异常的元素组合类似。这些特征是本区寻找热卤水成因的大型—超大型铅锌矿床的十分重要的地球化学证据。乌拉根铅锌矿床和新发现的铅锌矿化点 (带 )均有规模大、强度高的Pb、Zn、Sr组合异常与之对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卤水成因 超大型铅锌矿床 地球化学证据 新疆 中新生代 乌恰地区
下载PDF
新疆江格结尔地区铜铅锌矿床特征及其成因 被引量:12
7
作者 贾润幸 方维萱 +1 位作者 李建旭 刘增仁 《矿产勘查》 2018年第10期1957-1967,共11页
江格结尔地区铜铅锌矿位于萨热克-乌拉根铜铅锌成矿区的过渡带,江格结尔铜矿与萨热克铜矿均产于上侏罗统库孜贡苏组杂砾岩中;江格结尔铅锌矿与乌拉根铅锌矿均产于上白垩统克孜勒苏群砂砾岩中。该地区的铜铅锌矿床与萨热克铜矿和乌拉根... 江格结尔地区铜铅锌矿位于萨热克-乌拉根铜铅锌成矿区的过渡带,江格结尔铜矿与萨热克铜矿均产于上侏罗统库孜贡苏组杂砾岩中;江格结尔铅锌矿与乌拉根铅锌矿均产于上白垩统克孜勒苏群砂砾岩中。该地区的铜铅锌矿床与萨热克铜矿和乌拉根铅锌矿具有很多相似性,表现在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盆地周边的隆起剥蚀区,即苏鲁铁列克隆起中的中元古界长城系基底地层;铜铅锌矿床的形成都与油田卤水或富烃类的还原性盆地流体有关,该成矿流体通常沿断裂带上侵,并在渗透率较高的杂砾岩层或砂砾岩层中沉淀并富集成矿,在矿石及近矿围岩裂隙中常可见大量黑色沥青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床成因 砂砾岩型 铜铅锌矿床 新疆乌恰
下载PDF
新疆乌恰托云苏约克泉华景观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2
8
作者 罗培 文星跃 +8 位作者 吴勇 舒成强 罗芳 彭昱松 韩曦 高林林 魏玲 张凤秋 陈秋艳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57-267,共11页
苏约克泉华位于新疆乌恰县托云乡托云盆地北缘、天山山系西部吐尔尕特山南麓,是西北干旱地区泉华的典型代表。在对苏约克泉华水文地质、地貌、区域地质背景进行全面考察的基础上,通过岩石标本分析、水样全分析,以及河水和泉水的氢氧稳... 苏约克泉华位于新疆乌恰县托云乡托云盆地北缘、天山山系西部吐尔尕特山南麓,是西北干旱地区泉华的典型代表。在对苏约克泉华水文地质、地貌、区域地质背景进行全面考察的基础上,通过岩石标本分析、水样全分析,以及河水和泉水的氢氧稳定同位素比较,对泉华景观的成因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苏约克泉为典型的冷泉,泉水水化学类型为HCO_3-Ca^(2+)型;吐尔尕特山南坡冰雪融水和夏季降水为其主要补给,补给高度与雪线高度吻合,区域内泉水均属于气候成因型;在地层深部的热变质作用和灰岩去碳酸化过程中产生的大量CO_2,成为逸气的主要气体成分;在深部水循环过程中部分CO_2与围岩、宿主岩石进行化学反应所形成的Ca^(2+)、Mg^(2+)、HCO_3^-、SO_4^(2-)等离子,成为泉华的物质基础;泉华滩表面密集发育微型钙华池和边石坝。泉华的主要成分为CaCO_3,其次含有少量MgCO_3,类型上属于泉华中的钙华;氧化形成的高价Fe^(3+)使泉华滩呈现出以白色、棕红色为主多种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乌恰 苏约克泉华 景观特征 成因
下载PDF
新疆乌恰县乌拉根铅锌矿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阳翔 谢世业 +2 位作者 莫江平 杨建功 杨金明 《矿产与地质》 2012年第6期483-489,496,共8页
乌拉根铅锌矿床热卤水喷流沉积矿床,矿化分布于下第三系古新统乌拉根组第一、二岩性段,矿石结构构造兼有同生沉积及叠加改造特征,围岩蚀变为黄铁矿化、天青石化、石膏化及白云石化。矿石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物质铅锌来自地壳深部或上地幔... 乌拉根铅锌矿床热卤水喷流沉积矿床,矿化分布于下第三系古新统乌拉根组第一、二岩性段,矿石结构构造兼有同生沉积及叠加改造特征,围岩蚀变为黄铁矿化、天青石化、石膏化及白云石化。矿石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物质铅锌来自地壳深部或上地幔,硫主要来自海水硫酸盐的还原。成矿温度为64℃~193℃;成矿流体盐度7.22%~20.29%WtNaCl,成矿年龄45.4~54.0Ma。成矿作用经历了三个时期:1、热卤水喷流沉积成矿期;2、热卤水充填交代成矿期;3、表生氧化淋滤富集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矿床 喷流沉积 热卤水 地球化学特征 乌恰县 新疆
下载PDF
新疆乌恰干旱荒漠区生态水文景观类型及分区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磊 方维萱 +2 位作者 刘增仁 鲁佳 张立新 《矿产勘查》 2020年第10期2283-2292,共10页
新疆乌恰-康苏地区典型干旱荒漠生态脆弱区,水-岩-土-植生态景观异质性及耦合作用,直接影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该文根据景观异质性理论,通过遥感、水文地质调查、生态样方测量等综合调查方法,研究生态区划、水文地质与植被分布特... 新疆乌恰-康苏地区典型干旱荒漠生态脆弱区,水-岩-土-植生态景观异质性及耦合作用,直接影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该文根据景观异质性理论,通过遥感、水文地质调查、生态样方测量等综合调查方法,研究生态区划、水文地质与植被分布特征,将研究区分为高中山荒漠基岩裂隙水、中山侵蚀山地裂隙孔隙层间水、山前洪-冲积扇盆地孔隙水、河流阶地孔隙水4个主要生态水文景观类型。高、中山区及河流阶地绿洲受大气降水及地面蒸发作用控制,冲洪积扇缘绿洲受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及地下水水位变化控制。以期对乌恰-康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有色金属资源基地建设、绿洲生态稳定及生态功能区划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荒漠区 地下水 植被类型 水文地质单元 生态景观 乌恰 新疆
下载PDF
关于新疆乌恰盆地中新生代砂岩型铅锌铜铀层次成矿问题浅析 被引量:19
11
作者 刘宏林 胡庆雯 田培仁 《矿产与地质》 2010年第2期113-119,共7页
回顾乌恰构造拉分盆地的地史发展与构造演化,厘定出白垩纪-新近纪碎屑岩沉积盆地;建立起层次性砂岩型铅锌铜铀矿成矿系列,划分出白垩世早期河流边滩相沉积铜银矿、早-中期平原三角洲相沉积铀矿、晚白垩世早-中期海相-亚陆相沉积铅锌矿... 回顾乌恰构造拉分盆地的地史发展与构造演化,厘定出白垩纪-新近纪碎屑岩沉积盆地;建立起层次性砂岩型铅锌铜铀矿成矿系列,划分出白垩世早期河流边滩相沉积铜银矿、早-中期平原三角洲相沉积铀矿、晚白垩世早-中期海相-亚陆相沉积铅锌矿及新近纪早中期残留湖相沉积铜银矿和上部层中钼铀矿五个含矿层位,指出海侵前和海退后是陆相砂岩型铜银铀矿的成矿环境,而海相建造系列的亚陆相沉积建造是铅锌赋存的古地理条件;并从大地构造背景、古地理演化环境、控矿构造性状、物源及其他有关成矿因素进行粗浅的综合与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Pb、Zn、U矿床 层次成矿 砂岩型 中新生代 乌恰盆地 新疆
下载PDF
新疆乌恰县萨热克砂岩铜矿床地质特征与找矿前景 被引量:38
12
作者 胡庆雯 刘宏林 《矿产与地质》 2008年第2期131-134,共4页
萨热克铜矿位于托云中新生代拉分盆地西南缘与东阿赖褶皱带之间的次级中生代断陷盆地中。矿床受NE向向斜构造和层间断裂控制,矿体呈层状赋存于白垩系特定的层位和碎屑岩建造中。根据矿区矿化富集规律和地质地球化学勘查成果,认为该区具... 萨热克铜矿位于托云中新生代拉分盆地西南缘与东阿赖褶皱带之间的次级中生代断陷盆地中。矿床受NE向向斜构造和层间断裂控制,矿体呈层状赋存于白垩系特定的层位和碎屑岩建造中。根据矿区矿化富集规律和地质地球化学勘查成果,认为该区具有中—大型铜矿的找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热克铜矿床 矿床特征 砂岩 找矿前景 乌恰县 新疆
下载PDF
新疆乌拉根铅锌成矿带地质特征与找矿靶区优选 被引量:14
13
作者 刘增仁 漆树基 +4 位作者 田培仁 陈正乐 叶雷 余子昌 韩凤彬 《矿产勘查》 2014年第5期689-698,共10页
乌拉根铅锌矿带的主体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北缘乌恰凹陷中。矿带中的铅锌矿均属层控砂砾岩型,赋存于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第五岩性段(K1kz5)和古新统阿尔塔什组(E1a)中,含矿岩石组合为K1kz5灰白色砂砾岩、砾岩及砂岩和E1a底部的坍塌角砾岩。... 乌拉根铅锌矿带的主体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北缘乌恰凹陷中。矿带中的铅锌矿均属层控砂砾岩型,赋存于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第五岩性段(K1kz5)和古新统阿尔塔什组(E1a)中,含矿岩石组合为K1kz5灰白色砂砾岩、砾岩及砂岩和E1a底部的坍塌角砾岩。层控砂砾岩型铅锌矿经历了原始矿源层沉积、盆地卤水油气改造、构造热液叠加等成矿作用。区域上化探异常以Pb-Zn-Cd-Ag-W-Mo-Sr元素组合为特点,矿区前缘元素以Sr、Ba、As、Sb为主,近矿元素为Pb、Zn、Cd、Ag。围岩蚀变表现为岩石的强烈褪色,以褐铁矿化、黄铁矿化、黄钾铁矾化、石膏化、方解石化、天青石化、白云石化为主。以典型矿床的找矿标志、找矿模型为依据,在矿带范围内优选出康西、江额结尔、加斯、硝若布拉克等4个铅锌找矿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拉根铅锌矿带 层控砂砾岩型 成矿地质特征 靶区优选 新疆 乌恰县
下载PDF
新疆乌恰早白垩世孢粉植物群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22
14
作者 江德昕 王永栋 魏江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85-196,共12页
基于新疆乌恰地区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51属77种孢子花粉化石的研究,建立了研究区早白垩世早期和晚期两个孢粉植物群。早期孢粉植物群以裸子植物松柏纲松杉目为主,包括掌鳞杉科、松科、罗汉松科、南美杉科和杉科;晚期孢粉植物群的主要成... 基于新疆乌恰地区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51属77种孢子花粉化石的研究,建立了研究区早白垩世早期和晚期两个孢粉植物群。早期孢粉植物群以裸子植物松柏纲松杉目为主,包括掌鳞杉科、松科、罗汉松科、南美杉科和杉科;晚期孢粉植物群的主要成员与早期孢粉植物群基本一致,不同的是掌鳞杉科植物含量大幅度下降。根据孢粉植物群的特征,探讨了该区早白垩世古生态、古气候、沉积环境及古地理意义。研究结果表明乌恰地区早白垩世气候属于亚热带干燥或半干燥型,早期气候温暖干燥,晚期气候暖热半干燥。孢粉学资料显示乌恰地区早白垩世孢粉植物群成员多样,既有来自山地的松杉目植物,又有生长于沼泽湿地的苔藓植物,反映了当时古地理景观复杂多样、植物群落地理分布有明显的垂直分带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乌恰 塔里木盆地 早白垩世 孢粉植物群 古气候 古地理
下载PDF
新疆乌恰县乌拉根新生代热卤水喷流沉积铅锌矿成因研究 被引量:49
15
作者 谢世业 莫江平 +1 位作者 杨建功 杨金明 《矿产与地质》 2003年第1期11-16,共6页
乌拉根铅锌矿床是新生代热卤水喷流沉积矿床,矿化分布于下第三系古新统乌拉根组第一、二岩性段,矿石结构构造兼有同生沉积及叠加改造特征,围岩蚀变为黄铁矿化、天青石化、石膏化及白云石化。通过研究表明:成矿物质铅锌来自地壳深部或上... 乌拉根铅锌矿床是新生代热卤水喷流沉积矿床,矿化分布于下第三系古新统乌拉根组第一、二岩性段,矿石结构构造兼有同生沉积及叠加改造特征,围岩蚀变为黄铁矿化、天青石化、石膏化及白云石化。通过研究表明:成矿物质铅锌来自地壳深部或上地幔,硫主要来自海水硫酸盐的还原;成矿温度为64~193℃;成矿流体盐度7.22%~20.29%WtNaCl;成矿年龄45.4~54.0Ma。指出成矿作用经历了三个时期:a、热卤水喷流沉积成矿期;b、热卤水喷溢叠加成矿期;c、表生氧化淋滤富集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床学 铅锌矿 成因 热卤水 喷流沉积 新疆乌恰县乌拉根
下载PDF
2008年10月5日新疆乌恰6.8级地震发震构造与地震序列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志海 龙鹏伟 马宏生 《内陆地震》 2008年第4期355-360,共6页
2008年10月5日新疆乌恰县发生MS6.8地震,这是继2008年3月21日新疆于田7.4级地震后新疆发生的又一次强震。从地震基本参数、发震构造、震源机制解、地震序列、震中分布等方面对这次地震进行了初步分析。
关键词 新疆 乌恰6.8级地震 发震构造 震源机制解 地震序列
下载PDF
新疆康西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潜力 被引量:6
17
作者 叶雷 刘增仁 +3 位作者 漆树基 余子昌 韩永生 郗文亮 《矿产勘查》 2014年第3期422-430,共9页
康西铅锌矿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北缘,乌拉根大型铅锌矿的西侧,属于层控砂砾岩型铅锌矿床。康西铅锌矿产于库什维克复式向斜的北翼,矿体呈层状、似层状赋存于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第五岩性段(K1kz5)灰白色砂砾岩和古新统阿尔塔什组(E1a)底部... 康西铅锌矿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北缘,乌拉根大型铅锌矿的西侧,属于层控砂砾岩型铅锌矿床。康西铅锌矿产于库什维克复式向斜的北翼,矿体呈层状、似层状赋存于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第五岩性段(K1kz5)灰白色砂砾岩和古新统阿尔塔什组(E1a)底部的坍塌角砾灰岩中。地表控制铅锌矿化蚀变带长约7.0 km,矿化集中区段长约5.0 km。深部钻探验证显示,不仅赋矿层位向深部稳定延伸,而且矿化有加富、加厚的特点。具有形成大型铅锌矿的成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西铅锌矿 地质特征 层控砂砾岩型 成矿潜力 乌恰县 新疆
下载PDF
2008年10月5日乌恰6.9级地震背景性异常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筱荣 蒋靖祥 +2 位作者 李志海 张翼 高歌 《华南地震》 2009年第4期16-27,共12页
分析总结了2008年10月5日乌恰6.9级地震前背景性异常:1900~2008年新疆6.8级以上地震时空分布表明,于田7.4级地震发生后新疆仍缺少一次6.8级以上地震;2004年12月以来新疆3.5级以上地震累积频次持续低值;乌恰地区6级地震超常平静;2003年... 分析总结了2008年10月5日乌恰6.9级地震前背景性异常:1900~2008年新疆6.8级以上地震时空分布表明,于田7.4级地震发生后新疆仍缺少一次6.8级以上地震;2004年12月以来新疆3.5级以上地震累积频次持续低值;乌恰地区6级地震超常平静;2003年以来在乌恰地区形成4级地震空区;2006年以来新疆相继形成2条4级地震条带相交于乌恰地区;2006年1月至2008年7月乌恰台地震波振幅比大范围低值:2007年4月至2008年2月,沿卡兹特阿尔特断裂出现2次符合预报指标的异常增强现象:2008年2月以来喀什台地磁垂直分量拟合差值持续低值:2006年9月以来莎车台土层应力2道测值先后出现偏离正常年变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乌恰6.9级地震 背景性异常
下载PDF
新疆乌恰中侏罗世孢粉植物群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4
19
作者 江德昕 王永栋 魏江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05-214,共10页
基于对新疆乌恰地区中侏罗统塔尔尕组33属48种孢子花粉化石的研究,建立了该区中侏罗世晚期孢粉植物群。塔尔尕组孢粉植物群以包括掌鳞杉科、松科、罗汉松科、南美杉科和杉科的松杉目的优势和包括桫椤科、蚌壳蕨科、紫萁科、海金砂科和... 基于对新疆乌恰地区中侏罗统塔尔尕组33属48种孢子花粉化石的研究,建立了该区中侏罗世晚期孢粉植物群。塔尔尕组孢粉植物群以包括掌鳞杉科、松科、罗汉松科、南美杉科和杉科的松杉目的优势和包括桫椤科、蚌壳蕨科、紫萁科、海金砂科和双扇蕨科的真蕨目的次优势为特征。根据孢粉植物群的特征,探讨了该区中侏罗世晚期古生态、古气候和古地理特征以及古环境与油源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乌恰地区中侏罗世晚期气候属于亚热带半湿润—半干旱型,巴通期气候相对湿润,卡洛夫期气候变干,开始趋于干旱。孢粉植物群的生物多样性和植物地理分布的分带性反映,该区中侏罗世晚期具有山峦、河流、湖泊、沼泽、三角洲等多样古地理景观。孢粉学资料显示,乌恰地区在巴通期暖热和相对湿润气候条件下的湖泊和沼泽沉积有利于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乌恰 塔里木盆地 中侏罗世 孢粉植物群 古气候 古地理 油源
下载PDF
新疆伊犁尼勒克县阿克托别克地区化石新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凌联海 楼法生 +3 位作者 罗春林 吴明仁 程春华 宋志瑞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38-441,共4页
新疆尼勒克县阿克托别克地区一套红色含膏盐的地层过去未曾采获化石,一直认为属新近纪上新世地层。最近采获的半咸水双壳类Acuticostacf.cuspidateHuang,SphaeriumsolidiumClessin,SphaeriumsubsolidiumClessin,Sphaeriumcf.subsolidi-u... 新疆尼勒克县阿克托别克地区一套红色含膏盐的地层过去未曾采获化石,一直认为属新近纪上新世地层。最近采获的半咸水双壳类Acuticostacf.cuspidateHuang,SphaeriumsolidiumClessin,SphaeriumsubsolidiumClessin,Sphaeriumcf.subsolidi-umClessin,Pisidiumcf.amnicum(Mueller)及介形类、海百合茎、植物化石资料,证明该区红色含膏盐地层的地质年代为古近纪渐新世—新近纪中新世,其岩石地层单位与新疆天山地区的岩石地层对比划归乌恰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恰群 化石 渐新世-中新世 尼勒克县 新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