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Statistical Analysis on Tidal Triggering of Earthquakes in the Kashi-Wuqia Intersection Area in Xinjiang
1
作者 Li Jin Jiang Haikun +3 位作者 Song Jin Gui Rong Ji Zhanbo Wen Shaoyan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2014年第4期491-501,共11页
A statistical analysis on earthquake activity in the Kashi-Wuqia intersection area triggered by earth tide is done by Schusters test and the Permutation test on daily and monthly scales. The north-south,east-west co... A statistical analysis on earthquake activity in the Kashi-Wuqia intersection area triggered by earth tide is done by Schusters test and the Permutation test on daily and monthly scales. The north-south,east-west component of the tidal force and tidal body stress are chosen as the tidal curve in the daily scale. The results show that most of the earthquakes occurred near the maximum 0° of the three kinds of tidal curves,the predominant tidal phases of the earthquake are- 5. 86°,6. 60° and- 15. 52°,and the frequency of the earthquakes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tide; with three kinds of tidal curves( the north-south,east-west component of the tidal force and tidal body stress),the p S of Schusters test for all the earthquakes is 10. 52%,2. 40% and 2. 06%,and the p P of the Permutation test is 10. 90%,2. 40% and 2. 06%,and the results of p S and p P based on the east-west component of the tidal force and tidal body stress are below the threshold of 0. 05 that tidal triggering of earthquakes. In the monthly scale,both the p S and p P are very low( close to 0),far below the threshold of 0. 05 of tidal triggering of earthquakes,and the predominant tidal phase for earthquake triggering is- 18. 95°,close to the maximum 0°( new moon and full moon) of the earth tide in monthly scale. Regarding the statistical test result of tidal triggering of earthquakes,a preliminary explanation is given as to why the trigger effect in the east-west direction is greater than that in north-south dir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汐相位 地震活动 触发地震 统计分析 交汇区 喀什 新疆 检验结果
下载PDF
白垩纪以来乌恰地区克孜勒苏群源汇过程及其后生蚀变与铀成矿分析
2
作者 张明正 王守玉 +2 位作者 李炳谦 唐运涛 孙飞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23年第4期618-629,共12页
近年来,在塔里木盆地西南部乌恰地区铀矿勘查中,发现了一系列赋存于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的铀矿床及铀矿点。文章通过对目的层克孜勒苏群所经历的源汇过程的研究,厘定出乌恰地区的铀成矿作用接受到北部南天山“源”的不断供给,表现出在山... 近年来,在塔里木盆地西南部乌恰地区铀矿勘查中,发现了一系列赋存于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的铀矿床及铀矿点。文章通过对目的层克孜勒苏群所经历的源汇过程的研究,厘定出乌恰地区的铀成矿作用接受到北部南天山“源”的不断供给,表现出在山体构造隆升剥蚀过程中,为其盆地沉积充填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和铀源,同时在山前带不断汇流-沉积,形成沿山前带多个朵状砂体相间分布的沉积相带。伴随古气候变化和继承性古水系汇流过程中砂体发生的后生蚀变作用,使得砂体中含铀流体不断聚集叠加成矿。通过研究乌恰地区源汇过程,有利于进一步明确其铀成矿作用和控矿因素,对探索区内铀矿富集规律、指导铀矿找矿提供了重要的指示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汇系统 铀成矿 克孜勒苏群 乌恰地区
下载PDF
新疆乌恰铅锌矿床成矿的地质条件及成因 被引量:19
3
作者 高珍权 刘继顺 +2 位作者 舒广龙 匡文龙 胡江春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6-120,共5页
研究了新疆乌恰地区成矿的大地构造背景和地质条件 .结果表明 :该区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和构造格局有利于壳幔之间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和热卤水的长期活动 ,为形成大型、超大型矿床创造了条件 ;“黑、白、红”三色沉积建造和富含成矿元素的... 研究了新疆乌恰地区成矿的大地构造背景和地质条件 .结果表明 :该区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和构造格局有利于壳幔之间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和热卤水的长期活动 ,为形成大型、超大型矿床创造了条件 ;“黑、白、红”三色沉积建造和富含成矿元素的基底为热卤水改造矿床的成矿提供了丰富的卤源、硫源和金属来源 ;此外 ,在乌拉根外围逆冲推覆断裂带中发现了由多处短轴背斜、穹隆和倒转背斜组成的中央隆起带 ,铅锌矿化蚀变体 (带 ) 5处 (条 )均产于或受控于这一中央隆起带 ,且均有规模大、强度高的Pb ,Zn ,Sr组合异常与之对应 ;萨里塔什、卡兰古等铅锌矿区以及英吉沙 叶城的中生代红层分布区都具有金顶式铅锌矿床成矿条件 .可见 ,本区具备喜马拉雅期超大型热卤水成因铅锌矿床成矿的地质条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地质条件 锌矿床 热卤水 隆起带 乌恰地区 成矿原因 铅矿床
下载PDF
新疆喀什-乌恰交汇区潮汐触发地震活动的统计检验 被引量:6
4
作者 李金 蒋海昆 +3 位作者 桂荣 宋金 冀战波 温少妍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4-73,共10页
基于Schuster检验及Permutation检验方法,对喀什-乌恰交汇区地震活动受固体潮触发情况进行日尺度及月尺度检验。其中日尺度分别选取引潮力南北分量、东西分量及潮汐体应力作为潮汐曲线。研究结果显示,该地区地震活动均较多的发生于3种... 基于Schuster检验及Permutation检验方法,对喀什-乌恰交汇区地震活动受固体潮触发情况进行日尺度及月尺度检验。其中日尺度分别选取引潮力南北分量、东西分量及潮汐体应力作为潮汐曲线。研究结果显示,该地区地震活动均较多的发生于3种潮汐的最大值(相位0°)附近,优势发震相位分别为-5.86°、6.60°以及-15.52°,且发生地震的频次随潮汐力的增大而增加;利用3种潮汐曲线(引潮力日尺度南北分量、东西分量以及潮汐体应力)对所有地震进行Schuster检验所得pS值分别为10.52%、2.40%以及2.06%,Permutation检验所得pP值分别为10.90%、2.40%以及2.06%,其中基于引潮力东西分量及潮汐体应力的pS、pP值均低于潮汐触发地震的阈值0.05。月尺度Schuster检验pS值及Permutation检验pP值结果均非常小(接近于0),远低于潮汐触发地震阈值0.05,优势发震相位φ为-1.91°,较为接近月尺度下的固体潮最大值0°(即农历朔、望)。对潮汐触发地震的统计学检验结果即东西向潮汐触发效应大于南北向触发效应的原因进行了初步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什-乌恰交汇区 固体潮触发 Schuster检验 Permutation检验
下载PDF
新疆乌恰炼铁厂地区铁矿床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贾润幸 方维萱 +2 位作者 张建国 蒋加燥 蒋炜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13-924,共12页
新疆乌恰炼铁厂地区石炭系碳酸盐岩建造中发育多处小型铁矿,这些铁矿床多受断层或构造裂隙控制,按照矿石矿物组构特征可划分为红山镜铁矿型铁矿和萨热塔什磁铁矿型铁矿,其中红山镜铁矿型铁矿石主要由镜铁矿、方解石和白云石等组成,萨热... 新疆乌恰炼铁厂地区石炭系碳酸盐岩建造中发育多处小型铁矿,这些铁矿床多受断层或构造裂隙控制,按照矿石矿物组构特征可划分为红山镜铁矿型铁矿和萨热塔什磁铁矿型铁矿,其中红山镜铁矿型铁矿石主要由镜铁矿、方解石和白云石等组成,萨热塔什铁矿石主要由磁铁矿、镜铁矿、黄铁矿和方解石、石英等组成。本文对两类铁矿床中的岩(矿)石进行了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电子探针分析,研究认为,红山镜铁矿型铁矿和萨热塔什磁铁矿型铁矿的形成都与上石炭统康克林组碳酸盐岩沉积作用和后期构造叠加作用有关。前者成矿物质成分简单、成矿温度相对较低,后者成矿物质成分相对复杂、成矿温度也相对较高,除主要成矿物质来源于上石炭统康克林组碳酸盐岩沉积作用外,可能还有北东向深大断裂带中基性岩浆物质成分的混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矿 矿床成因 碳酸盐岩建造 炼铁厂地区 乌恰 新疆
下载PDF
基于H/V谱比法的乌恰地区场地分类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何金刚 李文倩 陶正如 《内陆地震》 2019年第1期25-32,共8页
场地条件对于地震动特性影响显著,在工程地震领域中强震记录与之对应的场地条件在研究中十分重要。利用H/V谱比法对新疆乌恰地区12个强震台站场地进行场地分类计算,并与实际钻孔剪切波速的场地分类结果对比分析,H/V谱比法和实际钻孔波... 场地条件对于地震动特性影响显著,在工程地震领域中强震记录与之对应的场地条件在研究中十分重要。利用H/V谱比法对新疆乌恰地区12个强震台站场地进行场地分类计算,并与实际钻孔剪切波速的场地分类结果对比分析,H/V谱比法和实际钻孔波速分类结果还是有很好的对应关系,为研究区域内缺乏钻孔剪切波速测试资料的场地进行场地分类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地条件 场地分类 谱比法 乌恰地区
下载PDF
新疆喀什—乌恰地区的P波速度模型和小震精确定位 被引量:1
7
作者 龙海英 胥颐 +1 位作者 魏斌 许宏新 《内陆地震》 2005年第1期16-21,共6页
利用新疆喀什—乌恰地区记录的数字地震资料,用BLOC86程序初步定位,根据射线追踪原理,给出相对精细的P波速度模型。由此模型,用JHD联合震中定位方法对记到的小震进行精确定位,并对定位精度做初步分析。
关键词 新疆喀什—乌恰地区 速度模型 JHD联合震中定位 定位精度
下载PDF
新疆乌恰-伽师地区强震活动与防震减灾对策初步研究
8
作者 高国英 韩月鹏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1997年第4期23-29,共7页
新疆乌恰—伽师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构造环境,频繁发生强震。本文对该区域构造、现代应力场的分布和强震活动特征以及这样一个地震重灾区的防震减灾对策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区内活动构造极为发育,为强震活动提供了背景... 新疆乌恰—伽师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构造环境,频繁发生强震。本文对该区域构造、现代应力场的分布和强震活动特征以及这样一个地震重灾区的防震减灾对策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区内活动构造极为发育,为强震活动提供了背景;强震震源机制解研究表明,区内主要受近南北向的水平压应力为主,震源断错具有不同性质。近半个世纪以来该区遭受多次7级强震、数次6级地震灾害,特别是1997年1月21日至4月16日伽师县连续发生7次6级强震,给该县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并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发展。文中就如何提高该区防御地震能力,减轻震害损失提出了几点具体对策和适合该区大震应急的实施办法,可供乌恰—伽师多震区综合防震减灾工作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震活动 区域构造 防震 减灾 地震灾害
下载PDF
喀什乌恰地区场地卓越周期T_(0)和V_(s20)相关性研究
9
作者 何金刚 李文倩 魏斌 《内陆地震》 2021年第3期231-236,共6页
以喀什乌恰地区为研究区,利用统计回归的方法,采用线性对数模型,拟合得到该地区V_(s10)和V_(s20)关系式,lgV_(s20)=0.3944+0.8616lgV_(s10);T_(0)和V_(s20)关系式,ln(V_(s20))=5.1497-0.4026ln(T_(0)),2个关系式决定系数均大于0.8,相关... 以喀什乌恰地区为研究区,利用统计回归的方法,采用线性对数模型,拟合得到该地区V_(s10)和V_(s20)关系式,lgV_(s20)=0.3944+0.8616lgV_(s10);T_(0)和V_(s20)关系式,ln(V_(s20))=5.1497-0.4026ln(T_(0)),2个关系式决定系数均大于0.8,相关性较好。T_(0)和V_(s20)分析中,发现当场地覆盖层厚度较小时,场地卓越周期较小,此时T_(0)主要受剪切波速影响,2者相关性较好;当场地覆盖层厚度较大时,场地卓越周期较大,此时T_(0)受剪切波速影响有所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地卓越周期 等效剪切波速 统计回归分析 喀什乌恰地区
下载PDF
两次乌恰M_S5.1地震前后南天山重力场动态变化特征
10
作者 朱治国 李杰 刘代芹 《内陆地震》 2011年第3期263-268,共6页
利用南天山流动重力网2009~2011年的测量资料,研究了乌恰两次MS5.1地震前后重力场的时空动态演化特征。研究表明,在两次乌恰MS5.1地震前后,重力场变化表现出"活跃—平静—活跃"特征,两次地震发生在重力场异常上升和下降变化... 利用南天山流动重力网2009~2011年的测量资料,研究了乌恰两次MS5.1地震前后重力场的时空动态演化特征。研究表明,在两次乌恰MS5.1地震前后,重力场变化表现出"活跃—平静—活跃"特征,两次地震发生在重力场异常上升和下降变化过程中,且震中位置处于重力变化高梯度带且靠近"0"等值线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次乌恰Ms5.1地震 重力场 流动重力 南天山地区
下载PDF
喀什-乌恰交汇区VS30经验模型估计 被引量:2
11
作者 朱皓清 李文倩 +1 位作者 何金刚 魏斌 《内陆地震》 2020年第2期133-138,共6页
本文通过收集喀什-乌恰地区20个钻孔深度大于30 m的钻孔实测数据,分别获得了5、10、15及20 m深度处的等效剪切波速VSZ与VS30的对数线性关系,根据对数线性和对数二次回归的方法,得到了VSZ与VS30的经验关系。结果显示:速度梯度模型外推方... 本文通过收集喀什-乌恰地区20个钻孔深度大于30 m的钻孔实测数据,分别获得了5、10、15及20 m深度处的等效剪切波速VSZ与VS30的对数线性关系,根据对数线性和对数二次回归的方法,得到了VSZ与VS30的经验关系。结果显示:速度梯度模型外推方法获得的VS30经验模型,更加适合深度超过10 m的钻孔数据的估计。速度梯度模型外推方法中,对数二次回归和对数线性回归外推得到的VS30经验模型呈现相同的规律,拟合优度差别不大,利用速度梯度外推方法获得VS30经验模型,使用简单的线性模型就可以满足精度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什-乌恰交汇区 VS30 经验模型 速度梯度外推
下载PDF
利用基岩温度获取地下流体运移特征:以喀什地区为例
12
作者 卢丽莉 陈顺云 +5 位作者 刘琼颖 闫玮 刘培洵 宋春燕 冯嘉辉 陈立春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4594-4606,共13页
流体运移时携带热量,会产生温度变化.温度作为地下流体的示踪剂得到了广泛应用,但通常需要事先确定热扩散系数.实际上,基于浅层地壳不同深度的周期性温度-时间序列,利用流体运动对振幅和相位的影响,可以同步获取热扩散系数和地下流体运... 流体运移时携带热量,会产生温度变化.温度作为地下流体的示踪剂得到了广泛应用,但通常需要事先确定热扩散系数.实际上,基于浅层地壳不同深度的周期性温度-时间序列,利用流体运动对振幅和相位的影响,可以同步获取热扩散系数和地下流体运移信息.本文以新疆喀什地区5个钻孔不同深度的基岩温度数据为基础,获取了热扩散系数和流体运移特征.主要成果有:(1)获得了不同测点的热扩散系数α,以及视热扩散系αA和αΦ(即单独通过振幅或相位获得的热扩散系数).其中,α、αA和αΦ的值分别为1.52~8.91、0.79~1.71和(1.53~33.1)×10^(-6) m 2·s^(-1).另外,当流体热效应不明显时,通过相位获得的视热扩散系αΦ更接近真实的热扩散系数α.(2)获得了不同测点的流体流向和流速信息.测点的流体流向均向上,靠近天山地区的测点流体流速为(0.10~1.94)×10^(-7) m·s^(-1),靠近昆仑山地区的测点流体流速为(8.56~9.71)×10^(-7) m·s^(-1),不同地区测点流体流速的差异可能与区域水文地质环境有关.总之,通过多深度的连续基岩温度观测,有望获得浅层地壳的热扩散系数及流体运移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时间序列 热扩散系数 地下流体示踪 喀什—乌恰交汇区
下载PDF
乌恰县吐尔尕特地区鼠疫自然疫源地调查报告
13
作者 沈义成 桑作武 +2 位作者 王忠东 刘怀玉 买买提明 《地方病通报》 1990年第4期11-13,共3页
调查区位于E75°18′~ 75°32′,N40°22′~40°32′之间,面积约270平方公里。灰旱獭Marmota baibacina为调查区内啮齿动物的优势种群,谢氏山蚤Oropsylla silantiewi为灰旱獭主要寄生蚤。用细菌学方法从3只自毙灰旱... 调查区位于E75°18′~ 75°32′,N40°22′~40°32′之间,面积约270平方公里。灰旱獭Marmota baibacina为调查区内啮齿动物的优势种群,谢氏山蚤Oropsylla silantiewi为灰旱獭主要寄生蚤。用细菌学方法从3只自毙灰旱獭脏器中检出3株鼠疫菌,确定吐尔尕持地区为一块新的鼠疫自然疫源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疫 疫源地 新疆 旱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