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5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Pb Dating of Volcanic Rocks and Granites along the Wuyishan Belt:Constraints on Timing of Late Mesozoic Tectonic Events in Southeast China 被引量:14
1
作者 XU Xianbing ZHANG Yueqiao +1 位作者 JIA Dong SHU Liangshu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1期130-144,共15页
Five volcanic rock samples and two granite samples taken from the volcanic basins in western Fujian and southern Jiangxi were dated by using the zircon laser albation-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U-Pb ... Five volcanic rock samples and two granite samples taken from the volcanic basins in western Fujian and southern Jiangxi were dated by using the zircon laser albation-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U-Pb method. Together with previously dated ages, the dates obtained provide important constraints on the timing of late Mesozoic tectonic events in SE China. The volcanic rock samples yield ages of 183.1±3.5 Ma, ca. 141 Ma to 135.8±1.1 Ma, 100.4±1.5 to 97.6±1.1 Ma, confirming three episodes of late Mesozoic volcanic activities, which peaked at 180±5 Ma, 140±5 Ma and 100±5 Ma, respectively, along the Wuyishan belt. Moreover, based on field investigations of these volcano-sedimentary basins, we have recognized two compressional tectonic events along this belt. The early one was characterized by Upper Triassic to Middle Jurassic NNE-trending folds that were intruded by late Jurassic granites; and the late one caused the Lower Cretaceous volcano-sedimentary layer to be tilted. The dated age 152.9±1.4 Ma of the granitic samples from the Hetian granitic pluton in the Changting Basin and that from the Baishiding granitic pluton, 100.2±1.8 Ma, in the Jianning Basin, give the upper boundaries of these two tectonic events respectively. Hence, the late Mesozoic tectonic evolution of SE China was alternated between extension and compres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te Mesozoic volcanic rocks LA-ICP-MS U-Pb compressional events wuyishan Belt SE China
下载PDF
Silicon’s organic pool and biological cycle in moso bamboo community of Wuyishan Biosphere Reserve 被引量:11
2
作者 LI Zhen-ji LIN Peng +2 位作者 HE Jian-yuan YANG Zhi-wei LIN Yi-ming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11期849-857,共9页
Biomineralization of Si by plants into phytolith formation and precipitation of Si into clays during weathering are two important processes of silicon’s biogeochemical cycle. As a silicon-accumulating plant, the wide... Biomineralization of Si by plants into phytolith formation and precipitation of Si into clays during weathering are two important processes of silicon’s biogeochemical cycle. As a silicon-accumulating plant, the widely distributed and woody 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var. pubescens (moso bamboo) contributes to storing silicon by biomineralization and, thus, prevents eu-trophication of nearby waterbodies through silicon’s erosion of soil particles. A study on the organic pool and biological cycle of silicon (Si) of the moso bamboo community was conducted in Wuyishan Biosphere Reserve, Chin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the standing crop of the moso bamboo community was 13355.4 g/m2, of which 53.61%, 45.82% and 0.56% are represented by the aboveground and belowground parts of moso bamboos, and the under-story plants, respectively; (2) the annual net primary production of the community was 2887.1 g/(m2·a), among which the aboveground part, belowground part, litterfalls, and other fractions, accounted for 55.86%, 35.30%, 4.50% and 4.34%, respec-tively; (3) silicon concentration in stem, branch, leaf, base of stem, root, whip of bamboos, and other plants was 0.15%, 0.79%, 3.10%, 4.40%, 7.32%, 1.52% and 1.01%, respectively; (4) the total Si accumulated in the standing crop of moso bamboo com-munity was 448.91 g/m2, with 99.83% of Si of the total community stored in moso bamboo populations; (5) within moso bamboo community, the annual uptake, retention, and return of Si were 95.75, 68.43, 27.32 g/(m2·a), respectively; (6) the turnover time of Si, which is the time an average atom of Si remains in the soil before it is recycled into the trees or shrubs, was 16.4 years; (7) the enrichment ratio of Si in the moso bamboo community, which is the ratio of the mean concentration of nutrients in the net primary production to the mean concentration of nutrients in the biomass of a community, was 0.64; and lastly, (8) moso bamboo plants stored about 1.26×1010 kg of silicon in the organic pool made up by the moso bamboo forests in the subtropical area of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圈保护区 武夷山 硅累积 生物循环 生态环境
下载PDF
Community attitudes toward ecotourism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 in nature reserve:a case of Fujian Wuyish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China 被引量:3
3
作者 CHEN Bi-xia QIU Zhen-mian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7年第7期1405-1418,共14页
Using social exchange theory,this study investigated residents' attitudes toward the preliminary stage of tourism development in nature reserves in Wuyish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of China,and the socio-economic ... Using social exchange theory,this study investigated residents' attitudes toward the preliminary stage of tourism development in nature reserves in Wuyish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of China,and the socio-economic and negative effects of residents' attitude toward the tourist industry.Results of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indicated that local people perceived they could benefit from the economic activities related to tourism,and were supportive of the conserva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local culture,sustainable community development,and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in ecotourism planning and management.This study also revealed that the variables of age,gender,education level,household income,family size,non-farm work arrangements,and the distance to tourism attractions,have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with respondents' attitudes toward ecotourism development,or negative impacts of the tourist industry.Respondents who are male,or have a higher household income,are more supportive of tourism development inside the reserve.Younger and more highly educated community members are more likely to support learning more about natur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 and landscapes.Respondents who have a higher household income,or live far from the village center,are more concerned about the negative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tourism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生态旅游开发 社区居民 环境保护 中国 旅游业发展 家庭收入 福建
下载PDF
武夷山市气候承载力的定量评估
4
作者 邹沁垚 杨丽慧 +1 位作者 郑凯端 陈立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6-562,共7页
【目的】城市气候问题日益显著,开展城市气候风险管理研究,旨在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方法】以武夷山市为例,利用2001—2020年武夷山市气象观测数据和社会统计资料,根据气候承载力评价体系,开展武夷山市气候承载力的评估研究。【结果... 【目的】城市气候问题日益显著,开展城市气候风险管理研究,旨在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方法】以武夷山市为例,利用2001—2020年武夷山市气象观测数据和社会统计资料,根据气候承载力评价体系,开展武夷山市气候承载力的评估研究。【结果】21世纪以来,武夷山市气候承载力呈波动下降的趋势,社会经济发展与气候之间的协调力有所减弱;气候天然容量近几年有增大的趋势,气候状态较为稳定;极端气候事件压力(ECI)受极端天气事件,尤其是暴雨事件和高温事件的影响,波动较大;城市气候压力(CCP)和城市协调发展能力(CDA)呈现逐年增大的趋势,但CDA仍不足以完全抵消ECI和CCP造成的影响。【结论】未来应尽量减少武夷山市人为因素对气候的负面影响,提升城市对极端天气事件的防御能力,以此来提高气候承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山市 气候承载力 定量评估
下载PDF
武夷山国家公园野生动物价值的公众感知及协同机制
5
作者 蒋璐韩 程煜 +2 位作者 魏思荟 石飞宏 祁新华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8-139,共12页
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为例,基于野生动物网络文本的扎根分析,从公众视角构建国家公园建设背景下野生动物的价值构成及感知机制,并利用IPA模型对价值重要性与感知度的协同性进行解析。研究表明:(1)公众视角下野生动物价值构成可分为直接价值... 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为例,基于野生动物网络文本的扎根分析,从公众视角构建国家公园建设背景下野生动物的价值构成及感知机制,并利用IPA模型对价值重要性与感知度的协同性进行解析。研究表明:(1)公众视角下野生动物价值构成可分为直接价值与间接价值2个一级分类,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潜在价值4个二级分类,机会价值、指示性价值、形象价值等15个三级分类,国家公园的建设丰富了野生动物的价值内涵;(2)公众对野生动物价值的认识和感知程度受感知主体、感知途径、感知收益的影响而呈现明显的异质性;(3)公众对于野生动物价值的感知度和重要性程度总体协调较好,其中,社会价值较易感知是野生动物价值的重要展现渠道,潜在价值重要但相对难以感知,需要借助科普宣传等手段加以展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物 公众感知 协同机制 武夷山国家公园
下载PDF
基于红外相机监测的福建武夷山国家公园哺乳动物物种多样性初步研究
6
作者 张明军 颜文博 +2 位作者 曾治高 毛全盛 王琦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0-240,共11页
2018年12月—2021年9月采用公里网格法从福建武夷山国家公园内选取的125个公里网格中布设了162台红外相机进行调查监测。累计42 078个相机工作日内获得有效探测照片9 225张,鉴定出6目13科23种哺乳动物,有中华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 2018年12月—2021年9月采用公里网格法从福建武夷山国家公园内选取的125个公里网格中布设了162台红外相机进行调查监测。累计42 078个相机工作日内获得有效探测照片9 225张,鉴定出6目13科23种哺乳动物,有中华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和黑麂Muntiacus crinifrons 2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6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赤麂Muntiacus vaginalis、小麂Muntiacus reevesi、野猪Sus scrofa和藏酋猴Macaca thibetana的相对多度和网格占有率较高。人类活动对区内哺乳动物多样性的空间分布存在一定影响,物种相对多度指数沿海拔梯度从低到高呈中峰模式。本研究初步掌握了园内大中型哺乳动物的物种组成、空间分布和相对多度,完善了园内哺乳动物编目信息,为国家公园的保护管理和规划制定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山国家公园 生物多样性编目 红外相机技术 野生动物监测
下载PDF
中国福建黄鬃长足虻属一新种记述(双翅目:长足虻科)
7
作者 刘若思 李思菡 +1 位作者 王孟卿 杨定 《Entomotaxonomia》 CSCD 2024年第2期142-146,共5页
记述采自中国福建省武夷山的黄鬃长足虻属1新种:武夷山黄鬃长足虻Chrysotimus wuyishanensis Liu&Yang sp.nov.,提供了该种的整体图和解剖生殖器图,并与近似种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 长足虻 新种 黄鬃长足虻属 武夷山
下载PDF
武夷山地方茶树种质生化特性和茶多糖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活性分析
8
作者 石玉涛 谢惠珍 +6 位作者 郑淑琳 羽观华 王飞权 李力 张渤 李远华 罗盛财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5-76,共12页
为探明武夷山地方茶树种质主要生化成分特性和茶多糖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活性差异,测定了31份武夷山地方茶树种质主要生化成分含量,采用水提醇沉淀法提取茶多糖,并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比较了茶多糖SOD活力。结果表明,武夷山地方茶树种... 为探明武夷山地方茶树种质主要生化成分特性和茶多糖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活性差异,测定了31份武夷山地方茶树种质主要生化成分含量,采用水提醇沉淀法提取茶多糖,并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比较了茶多糖SOD活力。结果表明,武夷山地方茶树种质主要生化成分存在较强的变异和遗传多样性,具有较大的遗传改良潜力。平均变异系数为21.84%,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2.08,平均改良潜力为50.92%;茶多酚、游离氨基酸、黄酮类化合物、可溶性糖含量和酚氨比均呈正态分布;茶多酚含量与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可溶性糖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游离氨基酸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提取的前2个主成分包含了5个生化指标81.08%的信息,游离氨基酸和茶多酚含量是5个生化性状的特征指标,主成分综合得分排名前5位的茶树种质为‘白牡丹’‘红海棠’‘向天梅’‘半天妖’和‘香石角’,可作为武夷山茶区优质乌龙茶品种选育和推广栽培的良好材料;基于生化成分的聚类分析将31份茶树种质分为3类,第Ⅰ类群13份种质茶多酚和黄酮类化合物含量高,可溶性糖含量低,第Ⅱ类群8份种质游离氨基酸含量较低,可溶性糖含量较高,第Ⅲ类群10份种质酚氨比较高,可溶性糖含量中等;基于茶多糖SOD活力的聚类分析,可将31份茶树种质分为3类,第Ⅰ类群8份种质茶多糖SOD活力低,第Ⅱ类群19份种质茶多糖SOD活力居中,第Ⅲ类群4份种质茶多糖SOD活力高;茶多糖SOD活力存在丰富的变异,变异系数达40.62%,遗传多样性指数为2.07;‘白鸡冠’‘大红袍’‘大红梅’和‘灵芽’4份种质茶多糖SOD活力高,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能力强。研究结果可为武夷山地方茶树种质的改良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山 茶树种质 生化成分 茶多糖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武夷山国家公园社区生计资本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9
作者 侯甚帆 廖凌云 +2 位作者 刘铠宇 滕琳曦 沈思源 《自然保护地》 CSCD 2024年第2期20-35,共16页
【目的】生计资本是居民维持生存和发展、抵御外来风险和压力的基础,评价与分析国家公园社区居民生计资本状况,对解决居民生计问题和促进社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研究建构武夷山国家公园社区可持续生计评估指标体系,开展... 【目的】生计资本是居民维持生存和发展、抵御外来风险和压力的基础,评价与分析国家公园社区居民生计资本状况,对解决居民生计问题和促进社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研究建构武夷山国家公园社区可持续生计评估指标体系,开展问卷和访谈调查(179份问卷和40份半结构访谈),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国家公园范围内外的社区生计资本,并将新冠疫情风险感知纳入生计风险感知评价,基于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索国家公园社区生计资本的影响因素。【结果】结果表明:①武夷山国家公园社区生计资本结构中人力资本是基础,物质和自然资本是核心,金融和社会资本较为薄弱;②武夷山国家公园范围内外社区生计资本差异明显,范围内社区生计资本显著高于范围外;③武夷山国家公园社区居民的生计风险感知与生计资本的负相关趋势明显,国家公园感知与生计资本的正相关趋势明显。其中,居民新冠疫情风险感知影响显著,新冠疫情风险感知与自然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具有显著相关关系。【结论】研究最后从优化居民生计资本结构、提升国家公园认同感和应对生计风险能力等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为后疫情时代国家公园社区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建议和案例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社区 可持续生计 生计资本 武夷山国家公园
下载PDF
文旅融合背景下武夷山非遗旅游文创产品设计
10
作者 魏攀 《武夷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29-38,共10页
武夷山市作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世遗地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拥有多项国家级、省市级非遗项目。将武夷山非遗文化融入现代旅游,有助于实现非遗的再现、再造与再生。在文旅融合背景下,以武夷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研究对象,探讨... 武夷山市作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世遗地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拥有多项国家级、省市级非遗项目。将武夷山非遗文化融入现代旅游,有助于实现非遗的再现、再造与再生。在文旅融合背景下,以武夷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研究对象,探讨非遗传承与旅游产业融合的必要性,立足武夷山旅游文化、非遗资源及现有非遗旅游文创产品设计的开发现状,分析国内外优秀非遗旅游文创设计案例,提出武夷山非遗旅游文创产品的设计思路,以期促进当地非遗活化传承,助力旅游经济长足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山 非遗资源 旅游文化 文创产品设计 融合与发展
下载PDF
浙西南龙泉塘上铅锌矿床成矿流体来源、演化及其地质意义
11
作者 邓茂春 吴海 +4 位作者 俎波 胡辉 章浩 杨文轩 董晨 《矿产勘查》 2024年第7期1153-1166,共14页
塘上铅锌矿床是浙西南地区武夷山Cu-Pb-Zn多金属成矿带新近发现的中型铅锌多金属矿床,其空间产出受断裂构造控制,其成因类型尚不明确。本文在详细划分成矿阶段的基础上,对不同成矿阶段的流体包裹体开展显微测温、激光拉曼和H-O同位素分... 塘上铅锌矿床是浙西南地区武夷山Cu-Pb-Zn多金属成矿带新近发现的中型铅锌多金属矿床,其空间产出受断裂构造控制,其成因类型尚不明确。本文在详细划分成矿阶段的基础上,对不同成矿阶段的流体包裹体开展显微测温、激光拉曼和H-O同位素分析。研究表明,成矿早阶段磁铁矿-石英阶段(Ⅰ)形成温度为273~348℃,主成矿阶段脉状方铅矿闪锌矿阶段(Ⅱ)均一温度为225~304℃,成矿晚阶段石英-石英脉阶段(Ⅲ)均一温度为139~163℃。激光拉曼分析结果显示主成矿阶段成矿流体液相成分以H_(2)O为主,气相成分除H_(2)O外,还有一定量的CO_(2)。石英脉中石英包裹体δD_(SMOW)主要集中在-72.5‰~-78.9‰,石英δ^(18)O _(V-PDB)数值为-27.6‰-~30.8‰,δ^(18)O_(V-SMOW)集中在-0.6‰~2.5‰,表明塘上铅锌矿床成矿流体来源于岩浆流体,并在成矿过程中有大气降水的逐渐加入。因此,塘上铅锌矿床深部可能具有进一步寻找斑岩型矿化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流体 H-O同位素 塘上铅锌矿床 斑岩型矿化 武夷山成矿带
下载PDF
文化叙事与饮食共情:朱子家宴的具身意涵及其旅游融合
12
作者 吴剑豪 《武夷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6-13,共8页
朱子家宴是福建省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历史悠久且文化内涵丰富,是朱子文化的组成部分。作为地方饮食,武夷山市五夫镇朱子家宴选用当地乡土食材、采用传统烹饪技艺,具有养生滋补的饮食功能。通过分析旅游者“身体-感知-情境”的具... 朱子家宴是福建省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历史悠久且文化内涵丰富,是朱子文化的组成部分。作为地方饮食,武夷山市五夫镇朱子家宴选用当地乡土食材、采用传统烹饪技艺,具有养生滋补的饮食功能。通过分析旅游者“身体-感知-情境”的具身意涵,提出以民间叙事、纪录片叙事、短视频叙事等文化叙事形式推动旅游开发;重视朱子家宴饮食文化的“在地”和“飞地”空间开发;围绕“期许-事件-影响”建构饮食共情参与研学体验的EEI模型;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文化研学、餐饮体验、技艺培训等活态传承、创新运营活动等非遗保护实践,以期实现朱子家宴文旅融合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子家宴 具身 文化叙事 饮食 武夷山市
下载PDF
国家公园官方投射形象与游客感知形象对比研究——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为例
13
作者 梁淑惠 李佳妮 +1 位作者 黄梦蝶 张海霞 《旅游导刊》 2024年第2期47-69,共23页
国家公园作为我国生态文明成就体现的重要场域之一,促进其投射与感知形象的契合是提高国民认同度的关键点。本研究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为例,收集武夷山国家公园官方宣传文本与携程旅行网站游客评论文本,基于旅游凝视理论,利用隐含狄利克雷... 国家公园作为我国生态文明成就体现的重要场域之一,促进其投射与感知形象的契合是提高国民认同度的关键点。本研究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为例,收集武夷山国家公园官方宣传文本与携程旅行网站游客评论文本,基于旅游凝视理论,利用隐含狄利克雷分布(LDA)主题模型方法,对武夷山国家公园官方投射形象与游客感知形象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网络语境下国家公园形象可归纳为自然资源、文化资源、旅游体验、设施服务、价值地位5个维度;(2)“投射—感知”形象的核心高频词重合率仅为1/3,官方宣传内容的广泛性与游客感知体验的具体性有较大差别;(3)分维比较显示,自然资源维度的“投射—感知”形象契合度高,其他维度均存在错位现象。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运用二维象限法,构建了国家公园形象的维持区域、优势区域和改进区域,并针对各区域特点提出了基于国家公园管理组织主导的策略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山国家公园 投射形象 感知形象 旅游凝视 LDA
下载PDF
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脊椎动物资源调查编目(Ⅲ):鸟纲
14
作者 程松林 雷平 +2 位作者 兰文军 邹思成 张彩霞 《南方林业科学》 2024年第2期58-65,共8页
截至2021年底,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记录有鸟纲动物18目67科195属337种,其中常见物种19种,占5.64%;模式种(亚种)42种,占12.46%;中国特有种9种,占2.67%。中国受胁(CR/EN/VU)物种18种,近危物种(NT)28种,数据缺乏物种(DD)1种;IUCN受... 截至2021年底,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记录有鸟纲动物18目67科195属337种,其中常见物种19种,占5.64%;模式种(亚种)42种,占12.46%;中国特有种9种,占2.67%。中国受胁(CR/EN/VU)物种18种,近危物种(NT)28种,数据缺乏物种(DD)1种;IUCN受胁物种9种,近危种3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65种;列入CITES附录I和附录Ⅱ的有32种;江西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3种。DG-F指数为0.884 7(DF=43.282 4,DG=4.991 5)。研究区单位面积内乔木数量、物种数和郁闭度,是影响鸟类多样性的关键因子;按物种构成可大致分为:低山农林营作干扰亚区(海拔900 m以下),次生性植被(过渡性)亚区(海拔900~1 400 m),山顶原始植被亚区(海拔1 400 m以上)3个分布梯度。研究区在中国鸟类区系中所处地位和作用有待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纲 多样性特征 物种编目 江西武夷山
下载PDF
从仪式到文化展演——武夷山喊山祭茶仪式变迁
15
作者 何英 《武夷学院学报》 2024年第7期6-11,共6页
武夷山“喊山祭茶”文化作为福建武夷山本土的一种祭祀仪式,是由众多象征符号构建而成的象征体系。随着时代的进程,武夷山的喊山祭茶文化活动发展至今,已从早期的祭祀仪式逐渐向文化展演的文化活动方向变迁。该仪式在历史的进程中,文化... 武夷山“喊山祭茶”文化作为福建武夷山本土的一种祭祀仪式,是由众多象征符号构建而成的象征体系。随着时代的进程,武夷山的喊山祭茶文化活动发展至今,已从早期的祭祀仪式逐渐向文化展演的文化活动方向变迁。该仪式在历史的进程中,文化不断互嵌重构交融,在特定时空场域中强化了人们的归属感与认同感,使武夷山茶人的集体意识得以加强且身份得以确认,文化精神得以延续与传承。从“祭祀仪式”变迁到“文化展演”的视角,全面纪录该文化仪式的流程和内容的全套变化以及探讨其变迁的原因,探讨现代政治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嵌入交融,并且解读武夷山喊山祭茶仪式在科学与经济发展背景下在现代新媒体视域中的真实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山 喊山祭茶 仪式变迁 文化互嵌 文化展演 新媒体视域
下载PDF
武夷山国家公园投射形象与游客感知形象比较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经龙 朱敏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4-119,共6页
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内容分析法对官方投射形象与游客感知形象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武夷山国家公园旅游形象体系包含资源代表性、生态完整性与原真性、功能属性、旅游设施与服务4大主类目和14个次类目,生态完整性与... 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内容分析法对官方投射形象与游客感知形象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武夷山国家公园旅游形象体系包含资源代表性、生态完整性与原真性、功能属性、旅游设施与服务4大主类目和14个次类目,生态完整性与原真性类目“投射—感知”形象差异最大,资源代表性类目“投射—感知”形象差异最小;(2)官方投射形象以“景观”为核心节点向生态保护等方面发散,游客感知形象以“武夷山”为核心节点向游玩体验等方面发散;(3)游客感知情感形象中积极情绪占主导,消极情绪主要源于管理服务、旅游成本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山国家公园 投射形象 感知形象 比较分析
下载PDF
基于森林潜在生产力评价模型的林地分等及应用
17
作者 华伟平 武健伟 +5 位作者 于丽瑶 王雅楠 吴承祯 庄崇洋 池上评 江希钿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9-37,共9页
林地是重要的林业生产资料,科学合理地划分林地等级,能够真实、全面地反映林地的质量差异,为政府宏观调控林地市场和加强林地管理提供决策依据。以标准林分蓄积量为森林潜在生长力评价要素,划分林地质量等级,构建与林地质量分等指标有... 林地是重要的林业生产资料,科学合理地划分林地等级,能够真实、全面地反映林地的质量差异,为政府宏观调控林地市场和加强林地管理提供决策依据。以标准林分蓄积量为森林潜在生长力评价要素,划分林地质量等级,构建与林地质量分等指标有关的森林潜在生产力评价模型,采用LM—UGO法估算参数,选用相关系数、均方差、残差平方和、卡方检验评价模型拟合优度,并以武夷山市和武夷山国家公园森林资源为案例开展林地质量分等应用。结果表明:1)建立的森林潜在生产力评价模型,相关系数0.966、均方差1.726、残差平方和286.095、卡方检验33.898,确定的年均气温、年均降水量、腐殖质层厚度、土层厚度、坡度、坡位等6个林地分等指标因子的权重分别为0.08,0.22,0.27,0.26,0.10,0.07。2)依据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确定林地质量分等的基准年龄为20 a。3)武夷山市和武夷山国家公园林地质量等级以3,4等级占比较大,1等级最少,林地潜在生长水平处于中等水平;各等级面积占比与海拔(地貌)关系显著,呈幂函数或多项式关系。构建与林地质量分等指标有关的森林潜在生产力评价模型,可以避免层次分析法、灰色关联分析法等经典决策分析方法确定指标因子权重的主观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地质量评价 林地等级 森林潜在生产力 评价模型 武夷山市 武夷山国家公园
下载PDF
武夷山市高中生体质健康变化分析——基于三年的纵向调查
18
作者 陈金霞 王志平 《武夷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94-99,共6页
为掌握武夷山市高中生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的发育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分别在2019年,2020年,2021年对武夷山市2019级的高中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测试结果进行动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身高、体重、... 为掌握武夷山市高中生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的发育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分别在2019年,2020年,2021年对武夷山市2019级的高中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测试结果进行动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身高、体重、肺活量等身体形态和身体机能方面成绩逐年提高;在身体素质方面,女生仰卧起坐三年成绩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女生800 m平均成绩下降;50 m,立定跳远,肌力(一分钟引体向上,一分钟仰卧起坐)等身体素质方面呈逐年提高的趋势。针对身体素质方面成绩下降的项目,采取增加跑步时间,加强力量训练等措施促进中学生的体质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生 体质健康变化 纵向调查 武夷山市
下载PDF
武夷山国家公园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沿海拔梯度的变化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水飞 徐辉 +5 位作者 林文俊 郑笑 徐鲜钧 刘文芳 丁晖 陈世品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共9页
为了解武夷山国家公园沿海拔梯度不同类型植物群落的分布格局,在海拔800~2100 m间设置14个固定样地,进行群落学调查以及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武夷山国家公园调查样地内共有维管植物89科228属450种,其中,国家一级重... 为了解武夷山国家公园沿海拔梯度不同类型植物群落的分布格局,在海拔800~2100 m间设置14个固定样地,进行群落学调查以及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武夷山国家公园调查样地内共有维管植物89科228属450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2种;近危(NT)以上等级植物11种,其中极危(CR)和濒危(EN)等级各2种;中国特有物种180种。随着海拔的升高,武夷山国家公园海拔800~2100 m的植被类型划分为常绿阔叶林(800~1200 m)、针阔混交林(1300~1700 m)、矮曲林(1800~1900 m)和中山草甸(2000~2100 m)。在海拔800~1200以及1300~1700 m样地,乔木层中甜槠〔Castanopsis eyrei(Champ.ex Benth.)Tutch.〕和黄山松(Pinus taiwanensis Hayata)分别具有明显优势。武夷山国家公园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垂直分布存在一定的规律,乔木层和灌木层的Shannon-Wiener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整体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垂直地带性特征明显。不同海拔区间植物群落的物种相似性差异较大,海拔800~1200 m常绿阔叶林群落的Jaccard相似性指数总体较高,海拔1800~1900 m矮曲林群落的Jaccard相似性指数最低。综上所述,武夷山国家公园植物物种丰富,珍稀濒危植物种类较多,植被垂直带谱较明显,利于森林多样性监测以及山地森林群落稳定性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山国家公园 海拔梯度 植物群落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武夷山国家公园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被引量:10
20
作者 沈若兰 肖桂荣 《生态科学》 CSCD 2023年第2期58-65,共8页
武夷山国家公园作为全国十个国家公园之一,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带,它保存了地球同纬度最完整最典型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对其进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不仅为国家公园原真性和完整性的保护提供基础,也为国家公园的... 武夷山国家公园作为全国十个国家公园之一,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带,它保存了地球同纬度最完整最典型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对其进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不仅为国家公园原真性和完整性的保护提供基础,也为国家公园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支持。利用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方法和改进的当量因子法,将武夷山国家公园服务功能分供给服务、调节服务、支持服务和文化服务四大类及食物生产、原料生产、气体调节等九小类服务功能。再根据研究区的实际情况修订当量因子表,结合计算出的武夷山国家公园标准当量的价值量以及土地利用情况,评估出武夷山国家公园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表明:武夷山国家公园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高达67.18亿元;就生态系统而言,所提供的服务价值从高到低依次为:森林(66.58亿元)>水体(0.31亿元)>草地(0.23亿元)>农田(0.034亿元)>湿地(0.026亿元)>裸地(0.001亿元);就生态系统服务类别而言,其服务价值从高到低依次为:调节服务(34.02亿元)>支持服务(20.32亿元)>供给服务(7.86亿元)>文化服务(4.98亿元)。经验证,该研究方法及成果合理适用,为我国国家公园体制建立提供了一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山国家公园 生态系统 当量因子法 服务价值 土地利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