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on Land Cover Change and Landscape Pattern of Wuzhi Mountain in Hainan Province
1
作者 肖智 史建康 +3 位作者 岳平 林彰文 张翠萍 毕华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0年第4期49-52,共4页
Combining the integrated technology of ecological quantity analytical method with GIS technology, based on the Landsat TM images and SPOT images in 1995 and 2009, this paper made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changin... Combining the integrated technology of ecological quantity analytical method with GIS technology, based on the Landsat TM images and SPOT images in 1995 and 2009, this paper made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changing process of land use/cov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land use/cover in study area had undergone obviously changes from 1995 to 2009. The artificial landscapes which were mainly tropical crops plantation increased dramatically, natural forest and rubber forest was substantially reduced. The major patterns of land use change in the study area were the conversions of the natural forest and rubber forest to tropical crops plantation and cultivated land, cultivated land converted to tropical crops plantation and residential area. The analysis of landscape index showed that the role of landscape structure more diverse and uniform with the diversity of landscape fragmentation increases, the dominance of natural forest and rubber forest on the overall control of landscape reduce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human activities in the study area. The driving force analysis showed that economic development, agriculture industrial structure, policy and technology factors were the dominant factors of land use/change in the study area in the short ter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 use / LAND COVER LANDSCAPE pattern wuzhi mountain HAINAN ISLAND
下载PDF
南海北部扩张的地表过程响应:来自海南岛五指山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证据
2
作者 史军华 韩帅 +3 位作者 杜建军 韩建恩 孙东霞 胡道功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1-432,共12页
海南岛是南海地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构造演化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整个南海的构造活动特征。新生代,海南岛在新构造运动作用下,断块差异升降比较明显,形成了大致以王五-文教断裂为界,北为沉降区,南为断隆区的构造格局。对断隆区隆升过程... 海南岛是南海地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构造演化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整个南海的构造活动特征。新生代,海南岛在新构造运动作用下,断块差异升降比较明显,形成了大致以王五-文教断裂为界,北为沉降区,南为断隆区的构造格局。对断隆区隆升过程的研究能够帮助揭示海南岛新构造活动历史,但至今为止,琼中南山地隆升的原因和时限仍存在争议。为了厘清海南岛中部的剥露隆升事件,本文选择琼中南地区海拔最高、高差最大的五指山为研究区,采集8组高程岩石样品,高程范围为203.55~1153.52 m。对采集的样品进行了磷灰石裂变径迹测试和热历史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海南岛五指山地区新生代主要经历了两期快速隆升剥露。第一期为渐新世—中新世(32~17 Ma):隆升速率较快,此时期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后撤,南海正经历第二次扩张,使得海南岛拉张,活动强烈,造成琼中山地区快速隆升,直到中中新世转为缓慢隆升。第二期为中新世末期(5 Ma)的快速剥蚀隆升阶段:南海扩张已经结束,随着菲律宾板块俯冲亚洲板块,南海北部陆缘整体处于加速热沉降阶段,且全球气候变化加快,造成了海南岛广泛的隆起和加速剥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变径迹 新生代构造运动 隆升与剥露历史 海南岛 五指山
下载PDF
论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历时性联系——以中国海南岛为例
3
作者 梅崎昌裕 李杰玲(译)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 2024年第3期118-127,共10页
人们的生活肯定难免改变自然环境,而自然环境的变化也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影响。自然和人类生活不仅是相互关联的,也是独立的。本文根据2000年在海南岛五指山黎族地区所作的关于自然环境、农作物、居民生活、食品与传统的黎族文化的田野... 人们的生活肯定难免改变自然环境,而自然环境的变化也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影响。自然和人类生活不仅是相互关联的,也是独立的。本文根据2000年在海南岛五指山黎族地区所作的关于自然环境、农作物、居民生活、食品与传统的黎族文化的田野调查,分析人类与环境的关联,并就野生资源利用的规范进行历时性的探讨。中国整体实行环境保护的政策,同时,旅游开发灵活地发挥了自然资源的经济价值,五指山丰富的药草体现了环保政策与自然经济价值开发的协调。五指山附近野生的和人工培植的药草有很多,有偿获取这些药草的人,有偿转让其获取权的人,还有山中捕获猎物出售的人,三者之间在历史中形成了约定俗成的使用规范。环境历史学与人类生态学的研究需要结合过去的文献记载和当下的田野发现来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环境 人类生活 历时性 五指山 关联
下载PDF
基于地域特征的大叶种茶产业发展研究——以海南五指山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彭伟伟 王岳飞 周玉景 《热带农业科学》 2023年第10期109-116,共8页
海南五指山具有得天独厚的茶叶生长环境,不仅是中国唯一的热带岛屿茶叶产区,且是黎苗族核心聚居区,具有典型的地域优势。文章基于五指山的地域特征,分析影响五指山大叶种茶产业发展的外部和内部要素;运用产业融合理论,探索性提出了结合... 海南五指山具有得天独厚的茶叶生长环境,不仅是中国唯一的热带岛屿茶叶产区,且是黎苗族核心聚居区,具有典型的地域优势。文章基于五指山的地域特征,分析影响五指山大叶种茶产业发展的外部和内部要素;运用产业融合理论,探索性提出了结合地域特征、乡村振兴、全域旅游、国际旅游消费中心4个产业维度,推进五指山大叶种茶在产业结构转型、茶旅融合发展和大叶种茶品牌塑造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以期为海南五指山大叶种茶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指山 大叶种茶 地域特征 产业融合 乡村振兴
下载PDF
海南五指山背景点PM_(2.5)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 被引量:14
5
作者 马社霞 张啸 +3 位作者 陈来国 刘明 唐才明 苏燕花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103-107,共5页
2011年1~10月在海南五指山背景点采集了大气PM2.5环境样品,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测定美国环保局16种优控多环芳烃(PAHs).结果显示,在海南岛五指山大气背景点PM2.5中检测到16种优控PAHs,总浓度(Σ16PAHs)范围为1.773~4.612ng/m3,平均... 2011年1~10月在海南五指山背景点采集了大气PM2.5环境样品,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测定美国环保局16种优控多环芳烃(PAHs).结果显示,在海南岛五指山大气背景点PM2.5中检测到16种优控PAHs,总浓度(Σ16PAHs)范围为1.773~4.612ng/m3,平均浓度为3.101ng/m3±0.720ng/m3,其中含量最高的为荧蒽(Flu)和芘(Py);海南五指山背景点PM2.5中PAHs以分子量大、不易挥发的4~6环的化合物为主,其中4环PAHs的含量最高,达到1.190ng/m3,占PAHs总浓度38%;根据典型污染来源中PAHs的特征比值综合判断,海南岛五指山背景点大气中PM2.5主要来源于生物质燃烧;海南五指山背景点的ΣBaPeq为0.364 ng/m3,低于我国和WHO对BaP的规定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五指山 大气背景点 多环芳烃
下载PDF
五指山不同海拔高度的土壤化学性质特征 被引量:17
6
作者 张黎明 邓万刚 +1 位作者 魏志远 漆智平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313-1318,共6页
根据海南省五指山2003年土壤样品的分析结果,对不同海拔高度下五指山土壤的化学性质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海拔高度下水提pH和盐提pH随采样深度的增加基本呈明显的增大趋势,交换性H+、CEC、全N和有机质随采样深度的增加基本... 根据海南省五指山2003年土壤样品的分析结果,对不同海拔高度下五指山土壤的化学性质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海拔高度下水提pH和盐提pH随采样深度的增加基本呈明显的增大趋势,交换性H+、CEC、全N和有机质随采样深度的增加基本呈明显的下降趋势;而交换性Al3+和交换性酸除在720m、894m处剖面外,其它海拔高度下也基本随采样深度的增加而明显降低。从化学过程较为活跃的表层土壤来看,水提pH、盐提pH、交换性H、交换性Al3+和交换性酸随海拔高度的增加并没有明显的同时增大或减小的分布规律,而CEC、全N和有机质有明显的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指山 土壤 化学性质 海拔高度
下载PDF
五指山黑桫椤(Alsophila podophylla)种群特征与森林立木密度和土壤的关系 被引量:3
7
作者 龙文兴 欧芷阳 +2 位作者 杨小波 郭涛 李东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390-1398,共9页
研究了五指山黑桫椤(Alsophila podophylla)种群密度、高度和胸径等基本特征及种群与立木密度和土壤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山地雨林和低地雨林黑桫椤平均密度及立木平均密度各自差异极显著,黑桫椤平均高度和平均胸径各自差异不显著。低... 研究了五指山黑桫椤(Alsophila podophylla)种群密度、高度和胸径等基本特征及种群与立木密度和土壤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山地雨林和低地雨林黑桫椤平均密度及立木平均密度各自差异极显著,黑桫椤平均高度和平均胸径各自差异不显著。低地雨林黑桫椤平均密度(0.12 ind.m-2)是山地雨林(0.06 ind.m-2)的2倍,后者的立木平均密度(0.467 ind.m-2)是前者(0.343 ind.m-2)的1.4倍,在一定海拔范围内,随海拔升高,黑桫椤种群密度逐渐减少,立木平均密度增大。山地雨林黑桫椤平均密度与平均高度正相关,黑桫椤种群趋于稳定;低地雨林中两者负相关,黑桫椤种群呈增长型,其相关关系都可用二项式方程拟合。山地雨林黑桫椤平均密度与立木平均密度负相关,低地雨林中两者正相关,相关关系可用一元线性方程拟合。山地雨林与低地雨林比较,土壤有机质、全氮、水含量和pH总体上表现为增大趋势,而全磷和全钾含量总体上表现为下降趋势;黑桫椤种群平均密度、高度和胸径与土壤pH、全磷含量和全钾含量关系密切,各自可用二元线性回归方程拟合;3个土壤因子对黑桫椤的作用大小是全钾含量>pH>全磷含量。可以根据以上模型指导黑桫椤保护、繁殖和栽培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群密度 种群高度 种群胸径 立木密度 土壤因子 黑桫椤(Alsophila podophylla)种群 五指山
下载PDF
五指山隧道岩溶发育及涌水的特征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李扬红 邓英尔 +2 位作者 于静 张伟 翟小平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8-141,共4页
五指山隧址区有10种岩溶形态,在隧址区地质调查基础上,分析了五指山地区岩溶发育的演化历史。采用径流模数法、年降雨有效渗入时间系数法及地下水动力系数法对各区段隧道涌水进行了计算,并对隧道贯通前后涌水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五指... 五指山隧址区有10种岩溶形态,在隧址区地质调查基础上,分析了五指山地区岩溶发育的演化历史。采用径流模数法、年降雨有效渗入时间系数法及地下水动力系数法对各区段隧道涌水进行了计算,并对隧道贯通前后涌水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五指山隧道主要涌水位置有5处,其中进口段的"8.6"断层突水和出口段的膏溶角砾岩突水,突水量大,给隧道施工和隧址区环境带来严重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指山隧道 岩溶发育特征 涌水动态变化
下载PDF
五指山常见热带树种的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英文) 被引量:10
9
作者 石兆勇 王发园 陈应龙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2896-2903,共8页
采用野外调查的方法,分析了五指山不同海拔高度7个科10种常见热带树种形成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的状况及其根际土壤中AM真菌的多样性。结果表明,所调查的10种热带常见树种都能形成AM共生体,其菌根侵染率随寄主植物的不同... 采用野外调查的方法,分析了五指山不同海拔高度7个科10种常见热带树种形成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的状况及其根际土壤中AM真菌的多样性。结果表明,所调查的10种热带常见树种都能形成AM共生体,其菌根侵染率随寄主植物的不同,从21.8%~90.5%变化不等,同时,在10种常见植物的根系中也都观察到了AM真菌的典型结构——丛枝和泡囊。从10种植物的根际土壤中共分离到36种AM真菌,隶属于Acaulospora,Glomus,Gigaspora和Scutellospora4个属,其中,Glomus属的真菌是该地区的优势类群,其出现频度和相对多度分别为84%和56%。在所调查的10种热带常见树种中,Swietenia macrophylla根际AM真菌的孢子最丰富,密度高达7.32;Machilus namu根际的AM真菌种类则最为丰富,多样性指数达到1.6548。通过对不同海拔高度Swietenia macrophylla根际AM真菌分布的分析表明,海拔高度显著影响着AM真菌的分布,Gigaspora属的真菌随海拔高度的增加显著升高,Scutellospora属的真菌则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多样性 热带雨林 五指山 海拔高度
下载PDF
五指山地区海南苏铁种群结构特征与动态 被引量:10
10
作者 谢春平 吴昌魁 +3 位作者 付桂 赖水发 方彦 王华晨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7-85,共9页
海南苏铁是海南岛特有种和国家I级重点保护植物,对研究热带植物区系具有重要意义。受生境缺失及人为干扰等因素影响,海南苏铁在海南岛的种群数量呈缩减态势。采用种群年龄结构、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及种群动态量化分析等方法,对五指山... 海南苏铁是海南岛特有种和国家I级重点保护植物,对研究热带植物区系具有重要意义。受生境缺失及人为干扰等因素影响,海南苏铁在海南岛的种群数量呈缩减态势。采用种群年龄结构、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及种群动态量化分析等方法,对五指山地区不同生境下的海南苏铁种群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样地内的海南苏铁为稳定种群,低龄级和中龄级个体数占有一定的优势,但不同样地种群年龄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异。2)静态生命表结果显示,3个样地整体上表现出随着龄级的增加高龄级个体数量减少的趋势,但样地A和样地B在幼龄级时有大量的个体数死亡。研究区内海南苏铁的存活曲线更趋近于Deevey-II型。3)种群动态量化分析结果表明,海南苏铁为低增长型的稳定种群,而样地A和样地B种群对外界干扰的敏感性要明显强于样地C。整体而言,五指山地区的海南苏铁种群当前仍处于一种稳定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苏铁 种群结构 生命表 存活曲线 海南省五指山
下载PDF
五指山隧道地下水化学特征与水动力分带模式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扬红 邓英尔 贾疏源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72-174,178,共4页
五指山隧道施工时面临涌水量大及动态变化强烈等复杂水文地质问题。该文调查了隧址区地质环境,分析了隧址区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特征,对比分析了隧址区不同时期的地下水化学特征,以及隧址区地下水动力垂直分带。结果表明:⑴隧道涌水... 五指山隧道施工时面临涌水量大及动态变化强烈等复杂水文地质问题。该文调查了隧址区地质环境,分析了隧址区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特征,对比分析了隧址区不同时期的地下水化学特征,以及隧址区地下水动力垂直分带。结果表明:⑴隧道涌水属于深循环地下水,进口段隧道涌水主要来自砂页岩含水层内的水,而出口段隧道涌水含有大量石膏溶滤水。⑵样品硫、氧同位素组成证实了五指山隧道主要涌水带均与浅表地下水的直接下渗有关。⑶隧道开拓过程中可以揭露到多个相互隔绝的地下水起源略有差异的含水带,而在浅表部存在一个沟通这些含水系的横向含水带将它们连接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指山隧道 地下水 水化学特征 水动力分带 隧道涌水
下载PDF
海南岛五指山规划区土地覆被变化与景观格局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肖智 史建康 +3 位作者 岳平 林彰文 张翠萍 毕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8597-8599,共3页
在GIS和遥感技术的支持下,结合景观格局数量分析方法,利用1995和2009年2期LandsatTM和SPOT遥感影像,对五指山规划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的变化过程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995-2009年研究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发生了明显变化,以热作园... 在GIS和遥感技术的支持下,结合景观格局数量分析方法,利用1995和2009年2期LandsatTM和SPOT遥感影像,对五指山规划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的变化过程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995-2009年研究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发生了明显变化,以热作园为主的人工景观组分急剧增加,天然林和橡胶林面积大幅减少。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的主要方向是天然林和橡胶林转化为热作园和耕地,耕地转化为热作园和居民区。景观格局分析表明,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研究区景观破碎度及多样性增大,优势度减小,天然林和橡胶林对景观的整体控制作用减小,景观结构趋于多样和均匀。驱动力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发展、产业结构、政策及科技等因素是研究区短期内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主导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被 景观格局 五指山 海南岛
下载PDF
海南省五指山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含量 被引量:10
13
作者 廖金凤 《山地学报》 CSCD 2003年第2期169-172,共4页
海南省地处热带地区 ,山地面积占 2 5 4 % ,五指山是海南山地的核心 ,也是海南最高峰 ,从下而上依次分布着砖红壤、赤红壤、黄壤、灌丛草甸土。五指山土壤普遍缺Cu ,而Zn、Ni、Pb、Cd、Cr、Co含量属正常值。在成土过程中 ,Cd有一定积... 海南省地处热带地区 ,山地面积占 2 5 4 % ,五指山是海南山地的核心 ,也是海南最高峰 ,从下而上依次分布着砖红壤、赤红壤、黄壤、灌丛草甸土。五指山土壤普遍缺Cu ,而Zn、Ni、Pb、Cd、Cr、Co含量属正常值。在成土过程中 ,Cd有一定积累 ,其他元素有明显淋溶。在自下而上的垂直带谱中 ,Zn、Co含量呈现递减 ,Cd则相反 ,Ni、Pb、Cu、Cr含量呈现波浪式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土壤 五指山 海南 分布
下载PDF
半个世纪以来海南省五指山土壤化学性质变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黎明 邓万刚 +1 位作者 魏志远 漆智平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6年第1期300-304,共5页
根据海南省五指山1954年和2003年不同时间土壤样品的分析结果,对半个世纪以来海南省五指山土壤的交换性H+、交换性Al3+和全N等化学性质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五指山土壤的交换性H+和交换性Al3+在半个世纪以来有明显的升高趋势,而全... 根据海南省五指山1954年和2003年不同时间土壤样品的分析结果,对半个世纪以来海南省五指山土壤的交换性H+、交换性Al3+和全N等化学性质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五指山土壤的交换性H+和交换性Al3+在半个世纪以来有明显的升高趋势,而全N和有机质有明显的下降趋势。通过进一步的方差分析发现,半个世纪以来全N和有机质的差异已达到极显著水平,而交换性H+和交换性Al3+则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指山 土壤 化学性质 热带雨林
下载PDF
海南省五指山及其南麓区域中药资源概况与中药产业发展建议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德立 朱平 +1 位作者 郑希龙 杨海建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9年第10期1354-1361,共8页
目的:为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提供海南省五指山山脉中药资源调查数据,全面掌握该区域中药资源现状,并制定适宜的中药产业发展规划。方法:采用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方法,设立"样带、样地、样方",结合现场调查、走访等措施... 目的:为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提供海南省五指山山脉中药资源调查数据,全面掌握该区域中药资源现状,并制定适宜的中药产业发展规划。方法:采用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方法,设立"样带、样地、样方",结合现场调查、走访等措施,收集野生和栽培中药资源种类、储量及销售情况数据。结果:海南省五指山辖区分布野生中药物种540种,隶属118个科;保亭辖区分布野生中药物种591种,隶属123个科。调查到全国重点药材物种47种,海南省重点药材19种;中国特有物种26种,海南省特有种17种。全省主要栽培药材13种,其中面积较大的为槟榔、益智、胆木、龙眼、荔枝、牛大力等。结论:海南省五指山辖区气候类型多样,野生中药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土地资源少,适宜发展林下药材种植,重点发展特色"南药"产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资源普查 重点药材 南药 海南省 五指山市
下载PDF
海南五指山洞穴蝙蝠对夏季栖息地的选择 被引量:7
16
作者 余文华 范凤兰 +3 位作者 江海声 李善元 孔祥坤 吴毅 《广东林业科技》 2015年第5期74-79,共6页
为探讨五指山地区洞穴型蝙蝠夏季栖息地的特点和资源状况,于2007年7—8月在海南省五指山地区对13个洞穴进行调查。采获蝙蝠共14种,其中褐扁颅蝠(Tvlonvcteris robustula)为海南蝙蝠新纪录,犬蝠(Cynopterus sphinx)等7种为五指山... 为探讨五指山地区洞穴型蝙蝠夏季栖息地的特点和资源状况,于2007年7—8月在海南省五指山地区对13个洞穴进行调查。采获蝙蝠共14种,其中褐扁颅蝠(Tvlonvcteris robustula)为海南蝙蝠新纪录,犬蝠(Cynopterus sphinx)等7种为五指山地区蝙蝠新纪录。洞穴型蝙蝠10种,占海南岛已知洞穴型蝙蝠18种的55.56%。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多数洞穴型蝙蝠分布于低海拔(0-400m)区域,喜高温高湿度的洞穴作为夏季栖息场所,物种分布型的热带性随海拔升高而降低,不同种类的蝙蝠多度和频度差异较大。最后,根据蝙蝠的栖息地特点和濒危状况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 五指山 洞穴型蝙蝠 栖息地选择
下载PDF
太行山南端盘谷寺-新乡断裂的构造特征 被引量:10
17
作者 秦晶晶 赵成彬 +3 位作者 刘明军 谭雅丽 左莹 刘英英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1-140,共10页
盘谷寺-新乡断裂是太行山南缘1条规模较大、切割较深的隐伏活动断裂。为了查明盘谷寺-新乡断裂的位置、性质、断裂构造特征及其活动性,跨推测的隐伏断裂布设了6条浅层地震测线,通过采用高分辨率地震数据采集技术和高精度的数据处理方法... 盘谷寺-新乡断裂是太行山南缘1条规模较大、切割较深的隐伏活动断裂。为了查明盘谷寺-新乡断裂的位置、性质、断裂构造特征及其活动性,跨推测的隐伏断裂布设了6条浅层地震测线,通过采用高分辨率地震数据采集技术和高精度的数据处理方法,获得了清晰的地下结构和断裂构造图像。结果表明,盘谷寺-新乡断裂是1条走向近EW的第四纪活动断裂,且断裂不同段的构造特征是不同的。断裂中段为S倾的正断层,控制了济源凹陷的北边界;东段向N倾,是武陟隆起和修武凹陷的分界断裂。浅层地震剖面揭示的断裂上断点埋深为60~70m,错断了上更新统下部,推测其活动时代为晚更新世早期。研究结果为确定盘古寺-新乡断裂的位置及其活动性评价提供了可靠的地震学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南端 盘谷寺-新乡断裂 武陟断裂 浅层地震剖面
下载PDF
海南五指山美洲商陆抗病毒蛋白PAP-Ⅰ基因的原核表达及活性验证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超 张丽丽 +1 位作者 邓柳红 张春发 《热带生物学报》 2016年第1期82-88,共7页
提取春季海南五指山美洲商陆叶片总RNA,利用RT-PCR技术获得c DNA,再根据Genbank上公布的PAP-Ⅰ基因序列设计引物扩增PAP-Ⅰ基因,并连接到p^(ET)-30a载体上进行表达,表达的产物以不溶的包涵体形式存在,经过变性、镍柱亲和层析纯化,纯化... 提取春季海南五指山美洲商陆叶片总RNA,利用RT-PCR技术获得c DNA,再根据Genbank上公布的PAP-Ⅰ基因序列设计引物扩增PAP-Ⅰ基因,并连接到p^(ET)-30a载体上进行表达,表达的产物以不溶的包涵体形式存在,经过变性、镍柱亲和层析纯化,纯化后的重组蛋白经过Western Blot验证表明该基因得到了正确表达,利用柱上循环复性后的重组PAP-Ⅰ蛋白经麦胚提取物转录/翻译偶联系统验证具有抑制蛋白质合成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商陆 抗病毒蛋白 载体构建 原核表达 海南五指山
下载PDF
从蚕马神话到盘瓠神话的演变 被引量:3
19
作者 吴晓东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6-10,共5页
蚕虫的成长是靠蜕皮来完成的,蚕的头像马头,被称为马头娘。为了解释蚕的头为什么像马头,古人借用了蜕皮现象,说蚕在蜕皮的时候换上了马皮,因此产生了最初的蚕马神话。当蚕被人格化为女子之后,蚕马神话演变为人兽婚的神话,增添了曲折与... 蚕虫的成长是靠蜕皮来完成的,蚕的头像马头,被称为马头娘。为了解释蚕的头为什么像马头,古人借用了蜕皮现象,说蚕在蜕皮的时候换上了马皮,因此产生了最初的蚕马神话。当蚕被人格化为女子之后,蚕马神话演变为人兽婚的神话,增添了曲折与悲剧色彩,但两者的结合依然是换皮。在此神话的流传演变过程中,马变异为犬,形成了蚕犬神话,并进一步演化为目前的盘瓠神话。"盘瓠"一词来源于在《山海经》中被称为槃木(爿木)的扁担星,此星在中国牛女神话中被称为牛郎星,在日本被称为饲犬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瓠 蚕马神话 五指山传
下载PDF
海南岛五指山区资源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龙花楼 《山地学报》 CSCD 2000年第6期530-535,共6页
在分析五指山区资源现状的基础上 ,提出了依托资源优势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 :推广生态农业技术、开展生态旅游和发展绿色食品。
关键词 生态农业 生态旅游 绿色食品 山区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