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可变阶陷波算法的混合动力汽车阶次噪声主动控制
1
作者 周雪莲 贺岩松 +3 位作者 苏宏健 林伟雄 郭林 傅小宇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82-2089,共8页
针对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多工作转速下阶次丰富且变化所导致的并联加速工况主动降噪效果下降问题,提出了一种可变阶陷波FxLMS算法,并建立相应的多通道发动机噪声主动控制系统。在MATLAB/Simulink中针对某七座混动MPV车搭建多通道发动机... 针对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多工作转速下阶次丰富且变化所导致的并联加速工况主动降噪效果下降问题,提出了一种可变阶陷波FxLMS算法,并建立相应的多通道发动机噪声主动控制系统。在MATLAB/Simulink中针对某七座混动MPV车搭建多通道发动机噪声主动控制仿真模型,使用实车声学路径、各工况车内噪声及发动机转速信号,对两种陷波FxLMS算法进行降噪仿真和比较,仿真结果表明,可变阶陷波FxLMS算法可以针对各充电转速点特定的阶次进行降噪,相比于传统的陷波FxLMS算法,主驾及第三排左、右耳4个位置处的总体降噪量分别提高了28.5%、60%、50%及50%。通过实车试验验证了在70~100 km/h加速工况下采用可变阶陷波FxLMS算法的发动机主动噪声控制系统的降噪效果,该系统对2阶、5阶、5.5阶、6阶、6.5阶、7阶和8阶的发动机噪声均表现出良好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动力汽车 发动机噪声 陷波FxLMS算法 噪声主动控制
下载PDF
阻流板对轴向搭接螺旋折流板换热器流动和传热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董聪 陈亚平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5-140,共6页
对倾斜角为36°的X型缺口是否采用阻流板堵死的4种轴向搭接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流动和传热性能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其中4种方案均采用三分螺旋折流板,正三角形布管且螺距近似相同,分别为无阻流板(36°MO)、最外侧一条缺口堵死(36&#... 对倾斜角为36°的X型缺口是否采用阻流板堵死的4种轴向搭接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流动和传热性能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其中4种方案均采用三分螺旋折流板,正三角形布管且螺距近似相同,分别为无阻流板(36°MO)、最外侧一条缺口堵死(36°MOB1)、外侧缺口堵死(36°MOB2)和内外缺口全堵死(36°MOBA)。构建子午切片M1,正六边形切片H2和H3,采用速度矢量叠加速度或压力云图的方式全方位阐释壳侧流场特性。结果表明,在分别穿过X型缺口外、内三角区的正六边形切片H2和H3上所显示的相邻折流板之间的泄漏情况4种方案有明显不同;同时这4种方案的每个螺旋周期内都出现二次流,其中36°MOB2方案二次流强度最大;虽然阻流板阻挡面积越多的方案其传热系数越高,但流动阻力也越大,从壳侧综合性能ho/Δpo来说,36°MOB1方案和36°MOB2方案分列前两名,而36°MO方案最低;与36°MO方案相比,36°MOB1、36°MOB2和36°MOBA方案的壳侧传热系数ho和壳侧综合性能ho/Δpo的平均值分别高36.76%、38.59%、41.13%和19.88%、10.14%、9.30%。由于36°MOB1方案的综合性能指标较高且阻流板在管束最外侧,制造工艺可行,所以其应用价值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分螺旋折流板换热器 数值模拟 中间轴向搭接 X型缺口 阻流板
下载PDF
硬膜外血肿并天幕疝的CT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李文 张敏 崔长泉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3-105,共3页
目的 分析硬膜外血肿并天幕疝的CT表现 ,探讨血肿体积与天幕疝程度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对 86例硬膜外血肿患者应用斜坡垂线扫描法进行研究。结果 斜坡垂线扫描图像上 ,36例显示天幕疝 ,其CT表现为 :与颞叶脑组织相连的小脑幕内侧环... 目的 分析硬膜外血肿并天幕疝的CT表现 ,探讨血肿体积与天幕疝程度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对 86例硬膜外血肿患者应用斜坡垂线扫描法进行研究。结果 斜坡垂线扫描图像上 ,36例显示天幕疝 ,其CT表现为 :与颞叶脑组织相连的小脑幕内侧环池内软组织密度影。颞叶疝至幕下 3mm以内者 4例 ,3~ 6mm者 12例 ,6mm以上者 2 0例 ,相应血肿体积分别为 30 .99~ 34.81ml、32 .84~ 4 1.76ml和 39.15~ 6 9.5 4ml。结论 应用斜坡垂线扫描法 ,CT可对硬膜外血肿合并天幕疝作出准确诊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血肿 脑疝 小脑幕孔 合并症 CT 天幕疝 诊断 研究
下载PDF
乙状切迹异常骨突与颞下颌关节强直 被引量:1
4
作者 范颖峰 庞芳河 《口腔医学纵横》 CSCD 1997年第2期97-99,共3页
48例颞下颌关节强直X线片中,发现1例乙状切迹与关节给节粘连形成的关节外骨性强直.为探讨其成因,复查4860份下颌骨X线片,发现1例多个牙先天缺失伴有右乙状切迹中部的畸形骨突,提示乙状切迹处可存在异常骨突并可导致关节外的骨性强直。
关键词 关节强直 乙状切迹 颞下颌关节 X线诊断
下载PDF
激活核受体PXR促进小鼠GM-CSF来源的树突状细胞的分化
5
作者 邱怀娜 查贺飞 +5 位作者 曲佳乐 王梅 李璐 齐艳伟 黄俊 杨权(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593-1597,共5页
目的:研究孕烷受体(PXR)激动剂pregnane-16α-carbonitrile(PCN)对小鼠GM-CSF来源树突状细胞(DC)分化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DC体外GM-CSF和IL-4诱导分化体系,并用PCN对体系进行处理。流式细胞术检测CD11c+DC的比例;ELISA和流式细胞术检... 目的:研究孕烷受体(PXR)激动剂pregnane-16α-carbonitrile(PCN)对小鼠GM-CSF来源树突状细胞(DC)分化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DC体外GM-CSF和IL-4诱导分化体系,并用PCN对体系进行处理。流式细胞术检测CD11c+DC的比例;ELISA和流式细胞术检测DC产生细胞因子IFN-γ、IL-1、IL-2和IL-12的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T-PCR)检测调控DC分化相关信号通路基因的表达。结果:成功建立小鼠DC体外分化体系;PCN处理能显著促进DC分化,且DC产生的细胞因子IFN-γ和IL-2的量显著增多;Real-time RT-PCR检测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PCN处理组中调控DC分化的Notch和Wnt信号通路相关基因HES1、WISP1和WISP2的表达量显著上升。结论:PXR激动剂PCN能显著促进小鼠GM-CSF来源的DC的分化及其IFN-γ和IL-2的产量,并且这种促进作用可能是通过Notch和Wnt信号通路进行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分化 PREGNANE X RECEPTOR NOTCH信号通路 WNT信号通路
下载PDF
利用X射线测定小半径圆弧面切向残余应力的方法
6
作者 赵升升 尧燕 +1 位作者 钟健 李家宝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36-542,共7页
在小半径圆弧面切向残余应力的X射线衍射测量中,对于每个名义Ψ0角,X射线照射区域各点的实际Ψ0角是连续变化的。为了便于分析,本文建议采用X射线吸收因子恒定的侧倾法进行测量。在此条件下,本文的推导结果表明,当入射线X射线束的中心... 在小半径圆弧面切向残余应力的X射线衍射测量中,对于每个名义Ψ0角,X射线照射区域各点的实际Ψ0角是连续变化的。为了便于分析,本文建议采用X射线吸收因子恒定的侧倾法进行测量。在此条件下,本文的推导结果表明,当入射线X射线束的中心与试件待测区域的中心重合时,能够测得的各名义Ψ0角的平均衍射角2θ与sin2Ψ0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并且可以利用测定平板试样残余应力同样的公式计算切向残余应力σφ。在实际测量中,上述两个中心不可能完全重合。为此,可以利用本文推荐的成对正、负Ψ0线性拟合和双侧取点抛物线拟合两种方法来选择名义Ψ0角,并进行数据处理。半径分别等于1.5、2.5和5.0mm的三根圆柱形喷丸试样的试验结果说明,上述两种方法都可以给出正确的切向残余应力测量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应力测定 小半径圆弧面 切向残余应力
下载PDF
HBx通过Notch信号通路在正常免疫小鼠体内导致肝癌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5
7
作者 周梦瑶 杜彬 +5 位作者 毋楠 黄欣 张思遥 况钦 吴勇 冯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883-891,共9页
目的构建长期携带乙型肝炎病毒X(hepatitis B virus X,HBx)的正常免疫小鼠模型,以探讨HBx在体内导致肝癌发生的机制。方法将转染HBx的肝前体细胞经肝门静脉注射入昆明小鼠体内构建动物模型,分别于术后30、90、180、360 d收取肝脏组织,We... 目的构建长期携带乙型肝炎病毒X(hepatitis B virus X,HBx)的正常免疫小鼠模型,以探讨HBx在体内导致肝癌发生的机制。方法将转染HBx的肝前体细胞经肝门静脉注射入昆明小鼠体内构建动物模型,分别于术后30、90、180、360 d收取肝脏组织,Western blot和RT-qPCR检测HBx的表达,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切片,Western blot和RT-qPCR检测Notch1、Notch4、Hes1的表达,然后于180 d腹腔注射抑制剂DAPT,Western blot和RT-qPCR检测肝脏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相关因子的表达变化。结果动物模型构建成功且于360 d发生肝癌,与对照组相比,Notch1、Notch4、Hes1的基因及蛋白水平均于30 d呈现显著上调且一直持续至360 d(P<0.05、P<0.05、P<0.001;P<0.05、P<0.05、P<0.01);Bcl-2、CDK4、CyclinE、CyclinD1的蛋白水平在HBx组上调(P<0.001;P<0.01;P<0.001;P<0.01),Bax呈下调(P<0.001),基因水平与其一致(P<0.05;P<0.001;P<0.001;P<0.01;P<0.001),而抑制剂DAPT组显著扭转上述趋势。结论HBx在体内通过持续激活Notch通路引起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异常变化,最终导致肝癌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乙型肝炎病毒X 小鼠模型 NOTCH信号通路 DAPT
下载PDF
Effect of Pre-loading on Short Fatigue Crack Growth at a Notch
8
作者 徐可为 何家文 周惠久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1992年第2期79-83,共5页
Results indicate that under cyclic tension the growth rate of short fatigue crack from notch root will be lowered greatly by tensile pre-loading,but only a little change by compressive pre-loading. The effect of tensi... Results indicate that under cyclic tension the growth rate of short fatigue crack from notch root will be lowered greatly by tensile pre-loading,but only a little change by compressive pre-loading. The effect of tensile pre-loading will de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stress ratio.The variation of short fatigue crack growth rate is related to the residual stress distribution around notch roo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tigue crack growth residual stress NOTCH X-ray diffraction
下载PDF
地方高校精英学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探索--以X大学Y学院为例? 被引量:4
9
作者 赵祥辉 肖小聪 《高等理科教育》 2020年第2期55-61,15,共8页
为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产业优化升级的需求,地方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主体部分,理应分担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任。相较于部属重点高校,地方高校精英学院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具有“拔尖”的多样性、“创新”的应用性和“地方... 为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产业优化升级的需求,地方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主体部分,理应分担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任。相较于部属重点高校,地方高校精英学院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具有“拔尖”的多样性、“创新”的应用性和“地方”的依存性三重特征。受困于“先天不足”和“后天营养不良”,地方高校精英学院进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亟待科学管理,以打破现有理念、模式和资源以及评价的困境。X大学Y学院作为较早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试验的地方高校精英学院,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探索经验,对地方高校精英学院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具有借鉴与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高校 精英学院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X大学Y学院
下载PDF
双师同堂授课模式与复合型拔尖创新医学人才培养 被引量:5
10
作者 秦向阳 张鹏飞 +2 位作者 张俊娜 王海波 张星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2年第6期683-685,690,共4页
为国家重大需求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我国高校努力推进的重要任务,而“医学+X”多学科交叉融合是培养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本文以高等医学院校《医用有机化学》中《卤代烃》一章为例,探索多学科交叉融合背景下双师同堂授课模式... 为国家重大需求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我国高校努力推进的重要任务,而“医学+X”多学科交叉融合是培养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本文以高等医学院校《医用有机化学》中《卤代烃》一章为例,探索多学科交叉融合背景下双师同堂授课模式对医学创新人才的培养,以期为复合型拔尖创新医学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尖创新医学人才 双师同堂授课 有机化学 医学+X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