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古诗歌语气助词“只、些、斯、思、止”的词源 被引量:5
1
作者 黄易青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9-59,共11页
根据表达语气相同、涵盖的语法单位相同、出现文献互补,以及语音差异符合上古时地演变规律等标准,可以推定上古诗歌语气助词"只""些""斯""思""止"是上古同一语气词的时地变体,它们... 根据表达语气相同、涵盖的语法单位相同、出现文献互补,以及语音差异符合上古时地演变规律等标准,可以推定上古诗歌语气助词"只""些""斯""思""止"是上古同一语气词的时地变体,它们声音的不同,是因为上古时地音变的影响。它们都是"兮"的变体,而"兮"又是"呵"的变体。以上古语音标准衡量,它们的声音有较大差异,原因是,上古口头语言的实际语音变化,比后人从传世文献即书面语言中得知的要复杂,汉字表意性具有的跨越时空的优势,在记载语气词时得不到像记载实词那样的体现,语气词不具备实词那样的意义,以其在口语中的实际语音为形式,与记录它们的汉字的关系不如实词紧密,所以上古诗歌记录语气词的字形容易随语气词语音的变化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载PDF
朱熹“思无邪”的哲学底蕴——兼论中国哲学中的“思”“行”关系 被引量:1
2
作者 夏秀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6-73,共8页
朱熹创造性阐释“思无邪”,不仅赋予“思”以实义,而且认为“思”为“事”“言”“行”之先。这一创造性阐释使得朱子的“思无邪”内涵丰富驳杂,甚至相互龃龉,需要整体把握。概括而言,朱子的“思无邪”至少具有三种涵义,即《诗》之情感... 朱熹创造性阐释“思无邪”,不仅赋予“思”以实义,而且认为“思”为“事”“言”“行”之先。这一创造性阐释使得朱子的“思无邪”内涵丰富驳杂,甚至相互龃龉,需要整体把握。概括而言,朱子的“思无邪”至少具有三种涵义,即《诗》之情感丰富真挚皆“无邪”、学《诗》者之“思”应“无邪”、《诗》之功能在于能矫正学者之“思”至于“无邪”。朱熹对于“思无邪”的阐释,尤其是对于《诗》之情皆“无邪”的阐释彰显了其对情感的重视,但实际上他的“情”是其“天理”的一部分,包含在其哲学体系中,而并非如“知情意”系统中独立的“情”。朱熹论“思无邪”的三种内涵不同程度上皆与朱子之哲学思想及宋代理学密切相关,又与传统的诗教思想存在巨大差异,侧面预示了理学发展的空间与走向。朱子“思无邪”重“思”的特征与宋代理学重“内求”的倾向密切相关,是中国哲学“思”“行”关系发展的重要一环,为明代理学转入“渺茫”留下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邪”
下载PDF
孔子“思无邪”之“思”解诂 被引量:2
3
作者 赵付美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99-102,共4页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其中的"思"字,歧解颇多。然而,无论将"思"解作实词"思想"的类义还是语助词虚词,都没有抓住解读"为政"话语框架下"思无邪&q...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其中的"思"字,歧解颇多。然而,无论将"思"解作实词"思想"的类义还是语助词虚词,都没有抓住解读"为政"话语框架下"思无邪"的要旨。事实上,"思"当解作"使","无邪"的逻辑主语系"闻诗者""歌诗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邪 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