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雷锋精神融入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科专业课的教学改革探索——以机械制图课程为例
1
作者 徐顺武 连彩元 +1 位作者 陈文辉 吴彻 《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39-144,共6页
以机械制图课程为典型案例,探讨如何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工科专业课程中融入雷锋精神.通过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深入研究,剖析课程的内涵,明确雷锋精神四大核心思政目标,即专注、精益、敬业和创新.设计一套切实可行的课程思政方案,以确保与... 以机械制图课程为典型案例,探讨如何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工科专业课程中融入雷锋精神.通过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深入研究,剖析课程的内涵,明确雷锋精神四大核心思政目标,即专注、精益、敬业和创新.设计一套切实可行的课程思政方案,以确保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采用全面涵盖线上线下教育的教学模式,贯穿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思政教育,旨在充分发挥机械制图课程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育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锋精神 应用型本科 工科专业 机械制图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冯桂芬书院教育实践及其教育改革思想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卫平 王坤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8-83,共6页
冯桂芬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一生长期从事教育活动,先后主讲南京惜阴、上海敬业、苏州紫阳、正谊等著名书院20余年,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历和教育思想。他不仅提出改革书院教育、提高教师地位等主张,而且提出改革科举考... 冯桂芬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一生长期从事教育活动,先后主讲南京惜阴、上海敬业、苏州紫阳、正谊等著名书院20余年,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历和教育思想。他不仅提出改革书院教育、提高教师地位等主张,而且提出改革科举考试的种种办法,力主全面、深入地向西方学习,从而开我国近代教育之先河,对近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桂芬 书院 教育实践 教育改革思想 经世致用
下载PDF
宋代法律体系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吕志兴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8-77,共10页
宋朝前期,沿用唐代的法律体系。神宗元丰时期进行法制改革,采用新的立法模式,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法律体系,并于孝宗淳熙时臻于完善。宋代法律体系中各法律形式虽多沿用唐代的名称,但其中不少在编纂体例、部门法属性及效力和适用先后等... 宋朝前期,沿用唐代的法律体系。神宗元丰时期进行法制改革,采用新的立法模式,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法律体系,并于孝宗淳熙时臻于完善。宋代法律体系中各法律形式虽多沿用唐代的名称,但其中不少在编纂体例、部门法属性及效力和适用先后等方面均已发生重大变化。宋代法律体系弥补了唐代法律体系的某些不足,较唐代法律体系更为完善,具有更多的合理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丰改革 宋代法律体系 重大变化 更为完善 合理
下载PDF
略论薛向的理财才能——以北宋熙丰年间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郭志安 王娟 《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3期78-80,共3页
作为北宋中期王安石变法集团中的重要成员之一,薛向于江淮等六路发运使、三司使、知定州等任上,表现出杰出的理财才能。
关键词 薛向 理财才能 熙丰变法
下载PDF
冯桂芬改革科举教育制度思想刍议 被引量:2
5
作者 严亚明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40-43,47,共5页
冯桂芬揭示了科举教育制度的弊病,主张改革科举制度,改革学校教育与书院教育,设立西学教育机构,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培养实用人才。冯桂芬改革科举教育制度的思想具有鲜明的进步色彩,对晚清教育现代化进程有着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 冯桂芬 科举 教育制度 改革
下载PDF
冯至与里尔克 被引量:1
6
作者 陆耀东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09-113,共5页
冯至作为中国现代杰出的抒情诗人 ,他的诗歌创作、散文创作和哲学理念与德国大诗人里尔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叙述了冯至阅读里尔克作品的过程和接受里尔克影响的方式 ,具体探讨了二者在精神与形式上的种种关联 。
关键词 冯至 里尔克 精神故乡 接受与改造
下载PDF
宋代中央官学的教法改革活动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永颜 《保定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42-47,共6页
宋代中央官学是全国士子向往的最高学府,肩负着为国家培养所需人才的重任。为了培养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的人才,宋代统治者在教育上积极推行各项改革,自上而下地推行了以教法改革活动为重点的三次大规模的兴学运动,推动了宋代教育的快速... 宋代中央官学是全国士子向往的最高学府,肩负着为国家培养所需人才的重任。为了培养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的人才,宋代统治者在教育上积极推行各项改革,自上而下地推行了以教法改革活动为重点的三次大规模的兴学运动,推动了宋代教育的快速发展。庆历兴学中的苏湖教法和分斋教学改革,拉开了大规模兴学运动的序幕,熙宁兴学的太学"三舍法"引导宋代中央官学的教学改革走向深入,崇宁兴学恢复和发展了熙宁兴学的某些措施,促进了宋朝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教法改革活动是宋代中央官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兴学的基础,虽然受到政治因素的诸多影响,但是在推动宋代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上的价值还是应该称道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中央官学 庆历兴学 熙丰兴学 崇宁兴学 教法改革
下载PDF
维新之艰难兮,公缔其始——纪念李端棻上《请推广学校折》一百二十周年 被引量:2
8
作者 刘宗棠 《贵州文史丛刊》 2016年第4期69-73,共5页
1896年,李端棻上《推广学校折》,面对当时我国"时事多艰,需才孔亟"的现状,通观全局,统筹兼顾,进行了切中时弊的分析,主张"自京师以及各省府州县皆设学堂";提出了一整套富有革新意义而又切实可行的发展新教育的方案... 1896年,李端棻上《推广学校折》,面对当时我国"时事多艰,需才孔亟"的现状,通观全局,统筹兼顾,进行了切中时弊的分析,主张"自京师以及各省府州县皆设学堂";提出了一整套富有革新意义而又切实可行的发展新教育的方案,而且为光绪帝采纳,成为戊戌维新的主要内容之一,并较快地付诸实行,推动了我国教育走向近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端棻 教育改革 维新变法 《请推广学校折》
下载PDF
冯契“化理论为德性”与毛泽东思想改造论的比较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华生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21-23,共3页
冯契的“化理论为德性” ,强调主体的心性修养和内在发展 ,追求自由德性和自由个性的理想境界 ,通过对中国传统哲学的重新解读 ,重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是对毛泽东思想改造论的补充、深化和发展 ,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创新。
关键词 冯契 化理论为德性 毛泽东 思想改造 比较
下载PDF
从朱熹的风水观看殡葬改革——婺源朱子文化新考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林振礼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5期27-35,共9页
通过对朱熹祖籍地婺源文公山“杉树王”及朱氏先人墓葬的考察 ,由民间传说入手 ,同文献与实物互为印证 ,从而得出与前辈学者关于“朱熹绝无风水信仰”截然不同的结论 ,即朱熹不仅有风水信仰 ,② 而且提出“葬涉祸福论”(葬先荫后论 )。... 通过对朱熹祖籍地婺源文公山“杉树王”及朱氏先人墓葬的考察 ,由民间传说入手 ,同文献与实物互为印证 ,从而得出与前辈学者关于“朱熹绝无风水信仰”截然不同的结论 ,即朱熹不仅有风水信仰 ,② 而且提出“葬涉祸福论”(葬先荫后论 )。现实的状况有如“中国又现‘活人墓’” ,既触目惊心又令人堪忧。人们怎能不鉴往知来 ?我们认为 ,传统“孝”论的合理内核仍是民族的伦理精神资源 ,但“孝”道的载体必须随着社会的进步而迁移———公墓、安息堂或生态陵园亦可成为人们祭奠先人 ,寄托哀思的场所。因此 ,从殡葬改革的层面进行深刻的人文反思 ,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颐 朱熹 婺源 风水观 葬涉祸福论 殡葬改革
下载PDF
民国时期西方实证方法与乾嘉考据方法之渗透与互补 被引量:2
11
作者 薛其林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3年第4期15-18,共4页
从西方引进的实证方法与中国传统固有的乾嘉考据方法经由比较鉴别而有一消化渗透、交叉互补、融合创新的历程。近现代学人对此作出了各自的努力和贡献 :严复功在引进 ,胡适、梁启超功在消化 ,冯友兰、金岳霖功在融合创新。他们的学术风... 从西方引进的实证方法与中国传统固有的乾嘉考据方法经由比较鉴别而有一消化渗透、交叉互补、融合创新的历程。近现代学人对此作出了各自的努力和贡献 :严复功在引进 ,胡适、梁启超功在消化 ,冯友兰、金岳霖功在融合创新。他们的学术风貌无疑具有中西合璧的特色。中西两种学术方法的渗透互补与融合创新从历史与逻辑的层面揭示了人类文化在开放中接触、在接触中交流、在交流中融合、在融合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的客观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证方法 乾嘉考据方法 引进消化 融合创新 严复 胡适 梁启超 冯友兰 金岳霖
下载PDF
胡风何以将鲁迅的“转变”提前到1919年
12
作者 魏邦良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89-94,共6页
胡风不认可学界关于鲁迅思想在1927年左右有较大转变这一说法,他认为,早在1919年,鲁迅已经接受了无产阶级思想。胡风强调鲁迅转变在1919年而非1928年,是为了突出鲁迅是通过创作实践,完成了思想改造——主动接受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思想... 胡风不认可学界关于鲁迅思想在1927年左右有较大转变这一说法,他认为,早在1919年,鲁迅已经接受了无产阶级思想。胡风强调鲁迅转变在1919年而非1928年,是为了突出鲁迅是通过创作实践,完成了思想改造——主动接受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而不是像邵荃麟、何其芳等人说的那样,是通过攻读马列主义文艺理论"不得已才接受社会主义思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风 鲁迅 创作实践 思想改造
下载PDF
丰子恺的“教育漫画”与开明派的教育改造运动
13
作者 姜建 《美育学刊》 2012年第5期56-61,共6页
1926至1927年间,丰子恺在《教育杂志》发表了七组"教育漫画"。它们以集中的题材、鲜明的针对性和强烈的批判性,生动记载了学生的校园生活,也深刻揭示了教育界的现状,在开明派推行的教育改造运动中显示出独特的价值。
关键词 丰子恺 教育漫画 开明派 教育杂志 教育改造
下载PDF
熙丰变法与宋仁宗形象的提升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林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10,共7页
宋仁宗赵祯在位42年,基本上算是个平庸之君。他在位期间,臣僚对他的评价并不高。不过,其形象却在身后得到极大的提高,这一过程始于熙丰变法时期。神宗与王安石强力推行新法,遭到元老重臣的反对。但神宗不为所动,元老重臣转而反对变法,... 宋仁宗赵祯在位42年,基本上算是个平庸之君。他在位期间,臣僚对他的评价并不高。不过,其形象却在身后得到极大的提高,这一过程始于熙丰变法时期。神宗与王安石强力推行新法,遭到元老重臣的反对。但神宗不为所动,元老重臣转而反对变法,鼓吹祖宗之法不可变,更积极地制造赞颂祖宗之法的舆论,仁宗的形象也被美化。仁宗形象的提升与宋代政治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仁宗 形象 熙丰变法 士大夫
下载PDF
冯契理论创新的民族意识和人民情结及启示
15
作者 王新建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47-53,共7页
冯契先生的理论创新具有极其鲜明的民族意识和人民情结,它突出地体现在先生对自己民族、国家的关怀和责任、使命意识之上,表征于先生对民族文化的自信、挚爱和发展光大之上,体现在先生始终恪守面向人民大众研究的宗旨,对人民群众"... 冯契先生的理论创新具有极其鲜明的民族意识和人民情结,它突出地体现在先生对自己民族、国家的关怀和责任、使命意识之上,表征于先生对民族文化的自信、挚爱和发展光大之上,体现在先生始终恪守面向人民大众研究的宗旨,对人民群众"自由意志""独立人格"的关切和倡导之上。冯契先生理论创新与民族意识、人民情结的统一路向说明:学者对自己国家、民族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是实现理论研究"新突破"的强大动力;学者对民族文化的认同、自信和热爱,是理论研究之根;学者自身应努力自省,始终保持心灵的自由思考,以为当下中国的道德建设率先垂范,不断推动"平民化的自由人格"的建设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契 民族意识 人民情结 全面深化改革 理论创新 启示
下载PDF
冯玉祥主豫期间的社会风俗改革述评
16
作者 买文兰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25-28,共4页
 冯玉祥主豫期间的社会风俗改革,开启了河南风俗变革的先声。但是,由于河南特殊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冯玉祥集团的军事特性,以及社会风俗演进的自身特点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冯玉祥的改革没有能够深入人心和社会底层,最终淹没于河南深厚的...  冯玉祥主豫期间的社会风俗改革,开启了河南风俗变革的先声。但是,由于河南特殊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冯玉祥集团的军事特性,以及社会风俗演进的自身特点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冯玉祥的改革没有能够深入人心和社会底层,最终淹没于河南深厚的传统氛围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玉祥 社会风俗 河南 传统文化 西方文化
下载PDF
冯桂芬与近代中国的觉醒
17
作者 任汝平 《宜春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64-65,共2页
本文论述了 186 1年冯桂芬在《校庐抗议》中阐发的思想 ,成为中国地主阶级经世致用思想向资产阶级维新改革思想转变的中介 ,标志了中华民族的近代觉醒。
关键词 冯桂芬 <校邠庐抗议> 中体西用 维新思潮 中国的觉醒
下载PDF
王安石变法失败反思 被引量:1
18
作者 彭博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42-45,共4页
北宋是中国历史上问题最为严重的时期,中期所面临内外挑战的严峻程度,尤其突出。王安石变法的实践,反映出社会发展内因中一种要求解决问题的历史必然性。然而,变法在当时受到激烈反对而告失败,至后在数百年的历史中一直处于被否定的境... 北宋是中国历史上问题最为严重的时期,中期所面临内外挑战的严峻程度,尤其突出。王安石变法的实践,反映出社会发展内因中一种要求解决问题的历史必然性。然而,变法在当时受到激烈反对而告失败,至后在数百年的历史中一直处于被否定的境地。通过对变法过程的考察,揭示这一改革无终的必然结局,对今天的改革开放无疑具有启迪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法 经济改革 政体改革 元丰改制
下载PDF
北宋中期王安石学校教育改革述论
19
作者 张春生 刘国永 《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3期49-51,共3页
王安石在北宋中期对学校教育的改革是熙丰变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改革中,王安石试图克服科举取士之弊,强调经世致用,对宋代的学校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王安石 《三经新义》 熙丰变法
下载PDF
冯契论“自我”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妮娜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0-27,共8页
"自我"是"智慧说"研究的主题之一,冯契从智慧的角度考察自我,强调在认识世界的同时认识自己,并将自我看作是由自在到自为的过程。在对自我的讨论过程中,冯契给予自我以明确的概念界定,心灵与德性作为自我认识的内容... "自我"是"智慧说"研究的主题之一,冯契从智慧的角度考察自我,强调在认识世界的同时认识自己,并将自我看作是由自在到自为的过程。在对自我的讨论过程中,冯契给予自我以明确的概念界定,心灵与德性作为自我认识的内容,构成自我概念的内涵。从观念史的角度考察自我,冯契将自我观念古今变迁看作是由单一的道德自我向独立而全面发展的个性自我认同的转变,并通过对中国传统价值学说的争论和近代价值变革的考察,提出了合理的价值体系的基本原则与"平民化"的自我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契 智慧说 自我 价值变革 自由个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