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别样崔莺莺与《践约传》文本定位探讨
1
作者 林彬晖 沈弋翔 《文山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61-66,共6页
清末北京官话教材《语言自迩集》中出现了基于《西厢记》故事框架改写而成的《践约传》,经删减改编的《践约传》重构了西厢故事,展示出一个有别于传统文学形象的崔莺莺。文献显示《西厢记》被编写进入域外汉语学习材料存在偶然性,但依... 清末北京官话教材《语言自迩集》中出现了基于《西厢记》故事框架改写而成的《践约传》,经删减改编的《践约传》重构了西厢故事,展示出一个有别于传统文学形象的崔莺莺。文献显示《西厢记》被编写进入域外汉语学习材料存在偶然性,但依“禁果效应”的规律分析,《西厢记》本身超绝的艺术品质是这部经典作品成为域外汉语学习材料的必然因素,并在改编后的文本中刻下强大的文学烙印。作为汉语读本的《践约传》不仅具有初步的“文学性”,其语料中丰富的文史信息亦为我们展现出生动的时代生活图景,其本身更是经典文学作品通过从艺术走向实用的方式产生广泛传播力的典型案例。《践约传》为当代对外汉语教材编写以及通过汉语学习传播中国文学经典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践约传》 《西厢记》 崔莺莺 禁果效应 汉语读本
下载PDF
论刘应袭刊本《李卓吾先生批评西厢记》 被引量:3
2
作者 郭立暄 《图书馆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4-78,共5页
刘应袭刊本《李卓吾先生批评西厢记》因其罕见而很少被研究。本文将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东亚图书馆所藏的《西厢记》刘氏本的总评、眉批、版画、释义、字音与其他相关版本进行比较,指出刘氏本的发现对理清《西厢记》版本体系的意义。
关键词 《西厢记》 刘应袭 李赟 陈继儒 汤显祖 容与堂 版本
下载PDF
王季思与20世纪戏曲研究——以《西厢记》研究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朱伟明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2-65,共4页
在20世纪众多的戏曲研究者中,王季思是特别值得关注的一位。王季思对20世纪学术史的重要贡献与深远影响,不仅集中体现在他对《西厢记》的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方面,同时也体现在他为20世纪戏曲研究学术力量的培养与整合所做出的不懈努力上... 在20世纪众多的戏曲研究者中,王季思是特别值得关注的一位。王季思对20世纪学术史的重要贡献与深远影响,不仅集中体现在他对《西厢记》的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方面,同时也体现在他为20世纪戏曲研究学术力量的培养与整合所做出的不懈努力上。他亲历了20世纪戏曲研究的发展与变化的完整过程,从学术理念到学术方法等多方面体现了20世纪戏曲学术史的显著特征。正是在这一意义上,王季思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戏曲研究者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厢记》 戏曲研究 学术品格 学术影响
下载PDF
周昂《增订金批〈西厢〉》戏曲美学思想评析
4
作者 张小芳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0-126,共7页
《此宜阁增订金批〈西厢〉》是清代中期重要的戏曲作家和批评家周昂以金圣叹《第六才子书》为基础的再批评之作。批评者站在传奇创作的余势期,藉由文人传奇形成的审美期待审视杂剧经典,在批评标准和批评对象错位的前提下,达到了对"... 《此宜阁增订金批〈西厢〉》是清代中期重要的戏曲作家和批评家周昂以金圣叹《第六才子书》为基础的再批评之作。批评者站在传奇创作的余势期,藉由文人传奇形成的审美期待审视杂剧经典,在批评标准和批评对象错位的前提下,达到了对"设身处地"的戏曲真实论等理论命题的深化,其戏曲结构观则体现出鲜明的技术主义倾向,文辞风格论以蕴藉雅洁为取向。周《西厢》所反映的美学思想,与其自身创作实践及所处时代的审美风尚之间具有高度一致性,在戏曲理论批评史上自有其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订金批〈西厢〉》 周昂 戏曲美学 清代《西厢记》批评
下载PDF
文化交汇树新风,“西厢”故事奏奇声——金代草原文化对《西厢记诸宫调》创作的影响
5
作者 温斌 《阴山学刊》 2012年第1期41-46,共6页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在体制功能、主题设置、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等方面的倾力创新,把婉曲细腻的张生和莺莺的曲折恋爱的世俗故事与金代草原文化和汉民族传统文化杂糅共生的文化背景密切联系起来,构成了更为复杂多元的文化交汇与更深...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在体制功能、主题设置、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等方面的倾力创新,把婉曲细腻的张生和莺莺的曲折恋爱的世俗故事与金代草原文化和汉民族传统文化杂糅共生的文化背景密切联系起来,构成了更为复杂多元的文化交汇与更深层次的人生追求相互支撑、促进、对立、矛盾的人文景观,为王实甫《西厢记》的卓然独秀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而这些变化主要来源于女真民族婚俗文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厢记诸宫调》 草原文化 婚俗 传统爱情
下载PDF
金圣叹腰斩《水浒传》与《西厢记》新探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天星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88-94,共7页
社会政治因素一直是讨论金圣叹"腰斩"《水浒传》与《西厢记》的重点,但把《水浒传》和《西厢记》结合起来研究,可发现应有四个主要方面影响着金圣叹的"腰斩":一,历史来源;二,人生观与世界观;三,文学批评创造性;四,... 社会政治因素一直是讨论金圣叹"腰斩"《水浒传》与《西厢记》的重点,但把《水浒传》和《西厢记》结合起来研究,可发现应有四个主要方面影响着金圣叹的"腰斩":一,历史来源;二,人生观与世界观;三,文学批评创造性;四,文法艺术要求。正是在这些诸多因素的交织下,金圣叹斩定了《水浒传》与《西厢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圣叹 腰斩 《水浒传》 《西厢记》 历史来源 人生观与世界观 批评创造性 文法艺术
下载PDF
传统与另类——《西厢记》与《梼杌闲评》中"红娘"形象之比较
7
作者 黄艳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5-39,138,共6页
"红娘"作为一类特殊的形象在小说戏曲中多有出现,本文从中选取代表传统 的《西厢记》中的红娘与代表另类的《梼杌闲评》中的侯秋鸿做全面的比较,分析同中之异, 并探讨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深入挖掘这类形象的丰富内涵。
关键词 《西厢记》 红娘 《祷杌闲评》 侯秋鸿 比较
下载PDF
明清戏剧序跋中的“风”与“雅”
8
作者 安荣权 《蚌埠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14-17,共4页
以《西厢记》《琵琶记》为例,以明清两代戏剧序跋中将这两部作品并称为《风》《雅》这一文学现象为研究对象,梳理这一现象的发展历程。相较于《琵琶记》得到广泛的认同,《西厢记》的评价则出现了不同的意见,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西厢记... 以《西厢记》《琵琶记》为例,以明清两代戏剧序跋中将这两部作品并称为《风》《雅》这一文学现象为研究对象,梳理这一现象的发展历程。相较于《琵琶记》得到广泛的认同,《西厢记》的评价则出现了不同的意见,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西厢记》评价分化的深层次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序跋 《西厢记》 《琵琶记》
下载PDF
重评李日华《南西厢记》 被引量:4
9
作者 伏涤修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6-95,共10页
明清文人从文学角度出发对李日华《南西厢记》批评、呵责甚多 ,但是我们若从戏曲演出史、接受史方面考察 ,就会发现李记《南西厢》长期盛演 ,具有广泛巨大的社会影响。明清及民国初年的许多戏曲选本都收录了它的散出 ,《金瓶梅词话》中... 明清文人从文学角度出发对李日华《南西厢记》批评、呵责甚多 ,但是我们若从戏曲演出史、接受史方面考察 ,就会发现李记《南西厢》长期盛演 ,具有广泛巨大的社会影响。明清及民国初年的许多戏曲选本都收录了它的散出 ,《金瓶梅词话》中也有关于它演出的详细记载。李记《南西厢》适应了戏曲演唱南腔取代北声的变化发展之势 ,我们有必要重新评价和肯定它在戏曲演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日华《南西厢记》
原文传递
文本重构中的晚清图景——19世纪汉语读本中三种《西厢记》改写本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宋雪 《国际汉学》 CSSCI 2015年第2期131-142,206,共13页
马礼逊《中文会话及凡例》(1816)中的"Dialogue 31"、晁德莅《中国文化教程》(第一卷,1879)中的《西厢记》、威妥玛《语言自迩集》(第二版,1886)中的《践约传》这三种汉语读本里的《西厢记》改写本,构成了晚清一组可对照的白... 马礼逊《中文会话及凡例》(1816)中的"Dialogue 31"、晁德莅《中国文化教程》(第一卷,1879)中的《西厢记》、威妥玛《语言自迩集》(第二版,1886)中的《践约传》这三种汉语读本里的《西厢记》改写本,构成了晚清一组可对照的白话文本。在不同年代、国别、改写方式下,它们呈现出不同的文本形式。从这三种改写本入手,与王西厢、金评本和李日华的《南西厢记》进行对比,可以探讨文本形式与人物情节反映的文化差异和语言变迁。借由文本重构,重现多元的晚清文化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厢记》 汉语读本 文本重构
原文传递
目标导向文本和副文本:《西厢记》三个重译本比较研究
11
作者 熊贤关 《翻译界》 2020年第2期7-25,共19页
《西厢记》名列世界三大古典名剧之一(Xu,2008,p.26),其经典地位吸引了众多的译者,令其他中国戏曲作品望尘莫及。本文将分析近二十多年来三个重要的英译本,分别是美国屈指可数的汉学家奚如谷和伊维德合译的The Story of the Western Win... 《西厢记》名列世界三大古典名剧之一(Xu,2008,p.26),其经典地位吸引了众多的译者,令其他中国戏曲作品望尘莫及。本文将分析近二十多年来三个重要的英译本,分别是美国屈指可数的汉学家奚如谷和伊维德合译的The Story of the Western Wing(1995)、中国文学翻译巨匠许渊冲翻译的Romance of the Western Bower(2000/2008)和任教新加坡的戏剧导演沈广仁翻译的The West Wing:A Renaissance Production with Modern Music and Dance(2008a)。第三本译作可以说是舞台表演的第一部符际翻译作品。这四位重译者在原来翻译的基础上弘扬了这本戏剧的特定价值观,这在他们文本、副文本以及源文本选择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奚如谷和伊维德在翻译过程中强调语义对等,忽视了原文的舞台目的。许渊冲在翻译过程中努力传达中国古典文学的典雅,背离了原文杂剧典型的口语化特征。沈广仁译本模仿原著的音乐性,迎合观众口味,造成舞台剧本语言失真。本文批判性地分析对比《西厢记》三个重译本及其功能性副文本之间的内在关联,希望此类研究能够有助于揭示单一重译本可能遗漏或忽略的原文之丰富内涵和含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厢记》 重译 文本和副文本 中国戏曲
原文传递
中国古典戏剧外译中的“小说化”改编——以莫朗的《西厢记》法译本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蔷 《翻译界》 2021年第1期-,共15页
本文以法国汉学家乔治·苏利耶·德·莫朗的《西厢记》法译本《热恋中的少女莺莺:中国十三世纪爱情小说》为研究对象,探讨中国古典戏剧外译"小说化"改编的具体策略。在《西厢记》的法译史中,其体裁概念对应历史... 本文以法国汉学家乔治·苏利耶·德·莫朗的《西厢记》法译本《热恋中的少女莺莺:中国十三世纪爱情小说》为研究对象,探讨中国古典戏剧外译"小说化"改编的具体策略。在《西厢记》的法译史中,其体裁概念对应历史传说、小说、抒情诗等多个语词。体裁指称的不确定性、译者的身份及译介目的构成了此次跨文类改编的动因。莫朗的小说化改编使《西厢记》走向西方普通读者,而这种改编对于当今时代推动中国戏剧典籍外译依然具有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化 《西厢记》 跨文类改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