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北齐佛教造像的色彩
1
作者
韦陀
刘勤(译)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7-72,共6页
响堂山石窟是与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并称的古代三大皇家石窟造像群之一,最初开凿于北齐时代,后经隋、唐、宋、元、明各代加以增凿。笔者通过对响堂山石窟、邺城、曲阳佛教造像以及响堂山北齐石窟中所使用色彩的调查比较,对响堂山石窟北...
响堂山石窟是与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并称的古代三大皇家石窟造像群之一,最初开凿于北齐时代,后经隋、唐、宋、元、明各代加以增凿。笔者通过对响堂山石窟、邺城、曲阳佛教造像以及响堂山北齐石窟中所使用色彩的调查比较,对响堂山石窟北齐洞窟中所见色彩进行了初步考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堂山石窟
水浴寺
北齐
邺城
曲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响堂山石窟文创产品设计与品牌构建研究
2
作者
刘静
万小迈
李静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4年第8期29-31,共3页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密不可分,通过本土文化的植入和品牌文创产品的创意,能够有效提升旅游产品附加值,带动当地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发展。响堂山石窟位于邯郸市峰峰矿区,主要代表了北齐时期佛教造像、石窟寺及石刻艺术的成就,现为市级以上...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密不可分,通过本土文化的植入和品牌文创产品的创意,能够有效提升旅游产品附加值,带动当地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发展。响堂山石窟位于邯郸市峰峰矿区,主要代表了北齐时期佛教造像、石窟寺及石刻艺术的成就,现为市级以上保护单位,资源十分丰富。本文以响堂山石窟艺术为切入点,通过文创设计将传统文化进行现代创意表达,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促进本地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堂山石窟
文创设计
品牌构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响堂山石窟文字保留古文字现象
被引量:
2
3
作者
刘征
郑振峰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9-86,共8页
以响堂山石窟(北齐至隋唐)文字来探讨隶楷阶段文字保留古文字的现象。存古现象展现出与古文字形体联系的复杂性,以隶古定为主同时有大量对形体改造的现象;在与前代文字的继承关系中具体来源多样;同一构件的多个存古形体有渐变性等内部差...
以响堂山石窟(北齐至隋唐)文字来探讨隶楷阶段文字保留古文字的现象。存古现象展现出与古文字形体联系的复杂性,以隶古定为主同时有大量对形体改造的现象;在与前代文字的继承关系中具体来源多样;同一构件的多个存古形体有渐变性等内部差异;不同构件与前代相较时发展变化极不平衡,从整体上看存古构件涉及范围广、数量大,有的甚至仍居于字形中的正体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堂山石窟
文字
古文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响堂样式”的特征及形成
被引量:
8
4
作者
唐仲明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8-63,共6页
本文通过对响堂山石窟的类型进行分析,得出分期结论并总结其不同的特征。进而通过对响堂山石窟与东魏-北齐其他石窟的比较,发现东魏-北齐初年响堂山石窟的独特性极为鲜明,到北齐中期以后,响堂山与其他地区石窟特征趋同,形成所谓的"...
本文通过对响堂山石窟的类型进行分析,得出分期结论并总结其不同的特征。进而通过对响堂山石窟与东魏-北齐其他石窟的比较,发现东魏-北齐初年响堂山石窟的独特性极为鲜明,到北齐中期以后,响堂山与其他地区石窟特征趋同,形成所谓的"响堂样式"。而这一变化过程正是高氏家族由"胡化"转为"汉化"的最好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堂山石窟
样式特征
胡化与汉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早期净土变相的型制与渊源
被引量:
5
5
作者
张同标
《武陵学刊》
2011年第5期98-104,共7页
中国佛教艺术中的净土变相,其主要图像特征是阿弥陀佛三尊处于楼阁与莲池之间,周围有菩萨天众与各式化生等,表达了信众往生西方乐土的愿望。最早的净土变相典型像例是南响堂山第1、2两窟的浮雕,表明净土变相正式形成于北齐。净土变相的...
中国佛教艺术中的净土变相,其主要图像特征是阿弥陀佛三尊处于楼阁与莲池之间,周围有菩萨天众与各式化生等,表达了信众往生西方乐土的愿望。最早的净土变相典型像例是南响堂山第1、2两窟的浮雕,表明净土变相正式形成于北齐。净土变相的基本图式和构成要素,与犍陀罗地区出土的"穆罕默德那利造像"尤为相近,是借用古印度流行的"舍卫城大神变造像"为图像范本,结合净土佛典而创制的。这一发现,既指明了中国净土变相的源头,也从具体的案例中显示了笈多王朝的佛教艺术对中国的巨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土变相
南响堂山石窟
舍卫城大神变造像
穆罕默德那利造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响堂山石窟东魏至北齐石刻佛像造型分析
被引量:
2
6
作者
黄文智
《艺术探索》
CSSCI
2021年第4期42-54,共13页
响堂山石窟东魏至北齐佛像根据着衣形式的不同可分为四组,归为三期。第一组佛像年代最早,以北响堂第六窟主尊佛像为代表,着敷搭左肩式袈裟,衣装造型特征与河北中南部东魏佛像相似,此为第一期。第二组佛像创于北齐初,以北响堂第九窟中心...
响堂山石窟东魏至北齐佛像根据着衣形式的不同可分为四组,归为三期。第一组佛像年代最早,以北响堂第六窟主尊佛像为代表,着敷搭左肩式袈裟,衣装造型特征与河北中南部东魏佛像相似,此为第一期。第二组佛像创于北齐初,以北响堂第九窟中心柱正面主尊佛像为代表,身着通肩式袈裟,衣装厚重,衣褶在第一组佛像基础上变为粗大的高低棱状线组合。第三组佛像为北响堂第九窟中心柱左壁主尊佛像,大体沿用了太原天龙山东魏佛像着衣形式,形成右肩半披中衣搭肘式佛装,质感依然厚重,衣褶雕刻与同窟第二组佛像类同。第二、三组佛像同为第二期。第四组佛像包括北响堂第四窟及南响堂、水浴寺的众多实例,身着中衣搭肘式佛装,衣装轻薄贴体,衣褶线雕刻存在多种样式,与河北中南部地区其他北齐佛像等同,此为第三期。这些石窟佛像基本延续了中原北方此前开窟造像的形式,与河北中南部流行以白石材质雕刻的单体造像在雕刻工艺上区别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堂山石窟
东魏至北齐
佛像
造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麦积山与响堂山石窟差异
被引量:
2
7
作者
陈悦新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3-5,14,共4页
麦积山石窟与响堂山石窟分别代表了东西分裂时期的文化中心。这两处石窟在窟室形制、题材布局、佛像服饰等方面呈现出的差异,表明东西对峙期间两地佛教发展状况有所不同,其形成的主因是接受南朝影响的早晚和多少有别;其次两地遵循各自...
麦积山石窟与响堂山石窟分别代表了东西分裂时期的文化中心。这两处石窟在窟室形制、题材布局、佛像服饰等方面呈现出的差异,表明东西对峙期间两地佛教发展状况有所不同,其形成的主因是接受南朝影响的早晚和多少有别;其次两地遵循各自的发展轨迹;第三是北周后期受到东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积山石窟
响堂山石窟
差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再论北响堂石窟北洞的性质及开凿时间
被引量:
1
8
作者
唐仲明
黄钰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5-90,共6页
北响堂石窟是东魏、北齐时期开凿的一处大型石窟,其中尤以北洞规模最为宏大,雕刻异常精美。由于文献记载的互相矛盾,导致学界对北洞的开凿时间、供养人等有不同的认识。本文通过对文献材料的分析,结合北洞的现状及历年来东魏、北齐墓葬...
北响堂石窟是东魏、北齐时期开凿的一处大型石窟,其中尤以北洞规模最为宏大,雕刻异常精美。由于文献记载的互相矛盾,导致学界对北洞的开凿时间、供养人等有不同的认识。本文通过对文献材料的分析,结合北洞的现状及历年来东魏、北齐墓葬的考古发现,认为北洞不是高欢或者高洋的崖墓。从洞窟本身来看,它应是一座由高洋供养的、开凿于北齐初年的佛教石窟,中心柱顶小室应为天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洞堂石窟
北洞
高洋
北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图像叙事学视域下响堂山石窟动态图形的数字化演绎
被引量:
3
9
作者
倪春洪
许妍娜
《湖南包装》
2022年第5期115-120,共6页
5G时代下,以媒体终端为导向的数字化产业蓄势勃发,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创造了新机遇。为深化响堂山石窟文化的挖掘阐释,助推中华石窟文化遗产的展示传播,文章以叙事学理论为基础,运用文献综述法、田野调查法和实践性研究法,探寻响堂...
5G时代下,以媒体终端为导向的数字化产业蓄势勃发,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创造了新机遇。为深化响堂山石窟文化的挖掘阐释,助推中华石窟文化遗产的展示传播,文章以叙事学理论为基础,运用文献综述法、田野调查法和实践性研究法,探寻响堂山石窟装饰图像与历史文化间的关联,解读图像成因。采用“文遗+媒介”“共享+体验”的创新发展模式,延续响堂山石窟文化基因。通过构建响堂山石窟动态可变式图形应用体系,拓宽石窟历史文物的传播途径与应用领域,实现响堂山石窟文脉内核的演绎创新。分别从设计层、宣传层、体验层3个维度进行动态可变式图形的数字化创新与应用实践,拓宽文化遗产活化路径的同时迎合了新媒体语境的传播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叙事学
响堂山石窟
文化遗产
动态可变式图形
数字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融合DE-GWO与SVR的文化意象预测模型
10
作者
裴卉宁
邵星辰
+2 位作者
谭昭芸
黄雪芹
白仲航
《图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4-193,共10页
为更客观准确的量化文化特征与意象间的关系,提出一种融合混合灰狼优化算法(DE-GWO)与支持向量回归(SVR)的文化意象预测模型。首先,构建以多组意象词汇为基础的响堂山石窟造像的文化特征的意象空间,并利用眼动追踪技术进行文化意象认知...
为更客观准确的量化文化特征与意象间的关系,提出一种融合混合灰狼优化算法(DE-GWO)与支持向量回归(SVR)的文化意象预测模型。首先,构建以多组意象词汇为基础的响堂山石窟造像的文化特征的意象空间,并利用眼动追踪技术进行文化意象认知实验,获取被试生理认知数据并对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而得到文化意象预测模型的眼动指标参数数据集;其次,引入基于DE算法的差分进化策略以弥补GWO搜索过程陷入停滞状态的问题;再次,利用改进后的GWO算法对SVR模型的参数C和g进行寻优;最后利用构建的DE-GWO-SVR模型实现对文化意象认知的预测。为了进一步证明所构建模型的泛化性,采用BP,ABC-SVR和DT等5种模型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对于文化意象认知的预测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灰狼优化算法
支持向量回归
眼动追踪技术
文化意象预测
响堂山石窟造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响堂山石窟的佛衣类型
被引量:
5
11
作者
陈悦新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4-120,共7页
响堂山石窟地处东魏北齐国都邺城以西的鼓山,中衣搭肘式两种为主,可分为两期,一期以通肩式佛衣为主,衣搭肘式佛衣为主,大体自河清至北齐灭亡,约562~577年。改制有关。与东魏北齐皇室关系密切。响堂山石窟的佛衣以通肩式和大体为...
响堂山石窟地处东魏北齐国都邺城以西的鼓山,中衣搭肘式两种为主,可分为两期,一期以通肩式佛衣为主,衣搭肘式佛衣为主,大体自河清至北齐灭亡,约562~577年。改制有关。与东魏北齐皇室关系密切。响堂山石窟的佛衣以通肩式和大体为东魏至北齐文宣帝时期,约534~559年;二期以中其中,中衣搭肘式佛衣的Ⅱ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堂山石窟
佛衣类型
法上
僧服改制
原文传递
基于情感化设计的响堂山石窟莲花纹APP界面设计研究
被引量:
2
12
作者
刘洪彩
蔡鑫
韩腾云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21年第4期91-93,共3页
在信息时代以互联网为主导的数字化和网络化传播方式下,利用APP对响堂山石窟莲花纹进行数字化推广是传承响堂山石窟艺术的有力措施之一。文章从情感化设计中的本能水平、行为水平、反思水平三层次理论出发,结合响堂山石窟莲花纹的特征,...
在信息时代以互联网为主导的数字化和网络化传播方式下,利用APP对响堂山石窟莲花纹进行数字化推广是传承响堂山石窟艺术的有力措施之一。文章从情感化设计中的本能水平、行为水平、反思水平三层次理论出发,结合响堂山石窟莲花纹的特征,总结出能够提升用户情感体验的APP界面设计方法,可为设计实践提供理论指导,以此促进文化遗产的传承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堂山石窟
莲花纹
情感化设计
界面设计
原文传递
云冈、龙门、巩县、响堂山石窟的佛衣类型
被引量:
3
13
作者
陈悦新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4-75,共12页
云冈、龙门、巩县、响堂山石窟的佛衣类型演变脉络清楚,是进一步认识分裂时期南北、东西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以及唐代中央影响地方的重要线索。凉州地区及南朝是四处石窟南北朝时期佛衣样式形成的主要来源。唐代两京地区汇集了南北朝的...
云冈、龙门、巩县、响堂山石窟的佛衣类型演变脉络清楚,是进一步认识分裂时期南北、东西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以及唐代中央影响地方的重要线索。凉州地区及南朝是四处石窟南北朝时期佛衣样式形成的主要来源。唐代两京地区汇集了南北朝的佛衣样式而形成范式,并对西部及南方地区的佛衣样式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冈石窟
龙门石窟
巩县石窟
响堂山石窟
佛衣
类型
原文传递
响堂山唐代双束碑复原研究
被引量:
1
14
作者
于亚龙
武绍卫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6-117,共12页
北响堂山顶部西天宫殿殿门石柱碑现在虽被分做两侧门柱,但实际上是一国内罕见的双束碑。其规格、形制等都与岱岳双束碑非常接近。此碑对于了解北齐以后响堂山的历史演变,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虽然此石柱碑早已残损,但无论从其形制与规格...
北响堂山顶部西天宫殿殿门石柱碑现在虽被分做两侧门柱,但实际上是一国内罕见的双束碑。其规格、形制等都与岱岳双束碑非常接近。此碑对于了解北齐以后响堂山的历史演变,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虽然此石柱碑早已残损,但无论从其形制与规格,还是历史与文物价值等角度来看,它都称得上是"响堂山第一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堂山石窟
双束碑
天宫
原文传递
响堂山石窟文字楷化阶段形体混同现象研究
被引量:
1
15
作者
刘征
郑振峰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8-84,共7页
文章以响堂山石窟北齐至隋唐时期的文字作为隶楷过渡阶段的代表来研究形体混同现象。从原形体与混同后形体的形义关系来看,以形体相近意义无关最多,形体上以简化而发生的为主;数量上体现出一定的普遍性、稳定性;另外混同关系具有复杂性...
文章以响堂山石窟北齐至隋唐时期的文字作为隶楷过渡阶段的代表来研究形体混同现象。从原形体与混同后形体的形义关系来看,以形体相近意义无关最多,形体上以简化而发生的为主;数量上体现出一定的普遍性、稳定性;另外混同关系具有复杂性;混同发生与形体层级、位置呈反相关;发生存在演进性以及造成文字系统简化,加强符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堂山石窟文字
楷化阶段
混同现象
原文传递
故宫博物院藏河北响堂山石窟北齐石畏兽考
被引量:
3
16
作者
达微佳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04-110,161,共7页
20世纪初,河北邯郸响堂山石窟遭到不法商贩的严重盗凿与破坏,精美石刻流散世界各地。故宫博物院藏有一身原流落于古董商之手的北齐石畏兽。经过实地调查,本文考证了此石畏兽系出自北响堂石窟第九窟(北洞)的四壁,且搜寻了此窟四壁所失石...
20世纪初,河北邯郸响堂山石窟遭到不法商贩的严重盗凿与破坏,精美石刻流散世界各地。故宫博物院藏有一身原流落于古董商之手的北齐石畏兽。经过实地调查,本文考证了此石畏兽系出自北响堂石窟第九窟(北洞)的四壁,且搜寻了此窟四壁所失石畏兽在世界各地的流散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齐
响堂山石窟
畏兽
散佚文物
原文传递
题名
北齐佛教造像的色彩
1
作者
韦陀
刘勤(译)
机构
伦敦大学亚非学院
敦煌研究院西千佛洞文物保护研究所
出处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7-72,共6页
文摘
响堂山石窟是与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并称的古代三大皇家石窟造像群之一,最初开凿于北齐时代,后经隋、唐、宋、元、明各代加以增凿。笔者通过对响堂山石窟、邺城、曲阳佛教造像以及响堂山北齐石窟中所使用色彩的调查比较,对响堂山石窟北齐洞窟中所见色彩进行了初步考察研究。
关键词
响堂山石窟
水浴寺
北齐
邺城
曲阳
Keywords
xiangtangshan grotto
es
Shuiyu Temple
Northern Qi
Yecheng
Quyang
分类号
K879.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响堂山石窟文创产品设计与品牌构建研究
2
作者
刘静
万小迈
李静
机构
邯郸学院
出处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4年第8期29-31,共3页
基金
2022年邯郸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大运河邯郸段石窟艺术数字化保护与发展研究》(项目编号:WH2022296)
2022年河北省文化艺术科学规划和旅游项目《响堂山石窟装饰纹样的数字化保护与应用研究》(项目编号:HB22-YB129)。
文摘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密不可分,通过本土文化的植入和品牌文创产品的创意,能够有效提升旅游产品附加值,带动当地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发展。响堂山石窟位于邯郸市峰峰矿区,主要代表了北齐时期佛教造像、石窟寺及石刻艺术的成就,现为市级以上保护单位,资源十分丰富。本文以响堂山石窟艺术为切入点,通过文创设计将传统文化进行现代创意表达,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促进本地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
关键词
响堂山石窟
文创设计
品牌构建
Keywords
xiangtangshan grotto
es
cultural and creative design
brand building
分类号
K879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响堂山石窟文字保留古文字现象
被引量:
2
3
作者
刘征
郑振峰
机构
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9-86,共8页
基金
2017年河北省研究生创新资助项目
文摘
以响堂山石窟(北齐至隋唐)文字来探讨隶楷阶段文字保留古文字的现象。存古现象展现出与古文字形体联系的复杂性,以隶古定为主同时有大量对形体改造的现象;在与前代文字的继承关系中具体来源多样;同一构件的多个存古形体有渐变性等内部差异;不同构件与前代相较时发展变化极不平衡,从整体上看存古构件涉及范围广、数量大,有的甚至仍居于字形中的正体地位。
关键词
响堂山石窟
文字
古文字
Keywords
xiangtangshan grotto
e
Characters
Ancient Characters
分类号
G1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响堂样式”的特征及形成
被引量:
8
4
作者
唐仲明
机构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8-63,共6页
文摘
本文通过对响堂山石窟的类型进行分析,得出分期结论并总结其不同的特征。进而通过对响堂山石窟与东魏-北齐其他石窟的比较,发现东魏-北齐初年响堂山石窟的独特性极为鲜明,到北齐中期以后,响堂山与其他地区石窟特征趋同,形成所谓的"响堂样式"。而这一变化过程正是高氏家族由"胡化"转为"汉化"的最好证明。
关键词
响堂山石窟
样式特征
胡化与汉化
Keywords
xiangtangshan grotto
es
features and styles
Siniciz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分类号
K879.29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早期净土变相的型制与渊源
被引量:
5
5
作者
张同标
机构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
出处
《武陵学刊》
2011年第5期98-104,共7页
基金
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后期资助项目"中国和古印度佛像源流的调查研究"(2010)
文摘
中国佛教艺术中的净土变相,其主要图像特征是阿弥陀佛三尊处于楼阁与莲池之间,周围有菩萨天众与各式化生等,表达了信众往生西方乐土的愿望。最早的净土变相典型像例是南响堂山第1、2两窟的浮雕,表明净土变相正式形成于北齐。净土变相的基本图式和构成要素,与犍陀罗地区出土的"穆罕默德那利造像"尤为相近,是借用古印度流行的"舍卫城大神变造像"为图像范本,结合净土佛典而创制的。这一发现,既指明了中国净土变相的源头,也从具体的案例中显示了笈多王朝的佛教艺术对中国的巨大影响。
关键词
净土变相
南响堂山石窟
舍卫城大神变造像
穆罕默德那利造像
Keywords
Sukhavati scriptural picture
South
xiangtangshan grotto
image of the great miracles at Sravasti
the statues of Mohhamed Nari in Gandhara
分类号
J329 [艺术—美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响堂山石窟东魏至北齐石刻佛像造型分析
被引量:
2
6
作者
黄文智
机构
天津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雕塑系
出处
《艺术探索》
CSSCI
2021年第4期42-54,共13页
文摘
响堂山石窟东魏至北齐佛像根据着衣形式的不同可分为四组,归为三期。第一组佛像年代最早,以北响堂第六窟主尊佛像为代表,着敷搭左肩式袈裟,衣装造型特征与河北中南部东魏佛像相似,此为第一期。第二组佛像创于北齐初,以北响堂第九窟中心柱正面主尊佛像为代表,身着通肩式袈裟,衣装厚重,衣褶在第一组佛像基础上变为粗大的高低棱状线组合。第三组佛像为北响堂第九窟中心柱左壁主尊佛像,大体沿用了太原天龙山东魏佛像着衣形式,形成右肩半披中衣搭肘式佛装,质感依然厚重,衣褶雕刻与同窟第二组佛像类同。第二、三组佛像同为第二期。第四组佛像包括北响堂第四窟及南响堂、水浴寺的众多实例,身着中衣搭肘式佛装,衣装轻薄贴体,衣褶线雕刻存在多种样式,与河北中南部地区其他北齐佛像等同,此为第三期。这些石窟佛像基本延续了中原北方此前开窟造像的形式,与河北中南部流行以白石材质雕刻的单体造像在雕刻工艺上区别明显。
关键词
响堂山石窟
东魏至北齐
佛像
造型
Keywords
xiangtangshan grotto
es
Eastern Wei to Northern Qi
Buddha statues
Modelling
分类号
K879.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K239.22 [历史地理—中国史]
K239.24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麦积山与响堂山石窟差异
被引量:
2
7
作者
陈悦新
机构
北京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出处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3-5,14,共4页
文摘
麦积山石窟与响堂山石窟分别代表了东西分裂时期的文化中心。这两处石窟在窟室形制、题材布局、佛像服饰等方面呈现出的差异,表明东西对峙期间两地佛教发展状况有所不同,其形成的主因是接受南朝影响的早晚和多少有别;其次两地遵循各自的发展轨迹;第三是北周后期受到东魏的影响。
关键词
麦积山石窟
响堂山石窟
差异
Keywords
Maijishan
grotto
xiangtangshan grotto
Difference.
分类号
G04 [文化科学]
K879.4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再论北响堂石窟北洞的性质及开凿时间
被引量:
1
8
作者
唐仲明
黄钰
机构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5-90,共6页
文摘
北响堂石窟是东魏、北齐时期开凿的一处大型石窟,其中尤以北洞规模最为宏大,雕刻异常精美。由于文献记载的互相矛盾,导致学界对北洞的开凿时间、供养人等有不同的认识。本文通过对文献材料的分析,结合北洞的现状及历年来东魏、北齐墓葬的考古发现,认为北洞不是高欢或者高洋的崖墓。从洞窟本身来看,它应是一座由高洋供养的、开凿于北齐初年的佛教石窟,中心柱顶小室应为天宫。
关键词
北洞堂石窟
北洞
高洋
北齐
Keywords
Northern
xiangtangshan grotto
es
The north cave
Gao Yang
Northern Qi Dynasty
分类号
K879.2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K239.24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图像叙事学视域下响堂山石窟动态图形的数字化演绎
被引量:
3
9
作者
倪春洪
许妍娜
机构
天津工业大学艺术学院
出处
《湖南包装》
2022年第5期115-120,共6页
文摘
5G时代下,以媒体终端为导向的数字化产业蓄势勃发,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创造了新机遇。为深化响堂山石窟文化的挖掘阐释,助推中华石窟文化遗产的展示传播,文章以叙事学理论为基础,运用文献综述法、田野调查法和实践性研究法,探寻响堂山石窟装饰图像与历史文化间的关联,解读图像成因。采用“文遗+媒介”“共享+体验”的创新发展模式,延续响堂山石窟文化基因。通过构建响堂山石窟动态可变式图形应用体系,拓宽石窟历史文物的传播途径与应用领域,实现响堂山石窟文脉内核的演绎创新。分别从设计层、宣传层、体验层3个维度进行动态可变式图形的数字化创新与应用实践,拓宽文化遗产活化路径的同时迎合了新媒体语境的传播形式。
关键词
图像叙事学
响堂山石窟
文化遗产
动态可变式图形
数字化
Keywords
Image Narratology
xiangtangshan grotto
es
Cultural Heritage
Dynamic Variable Graphics
Digitization
分类号
J51 [艺术—艺术设计]
TP391.41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融合DE-GWO与SVR的文化意象预测模型
10
作者
裴卉宁
邵星辰
谭昭芸
黄雪芹
白仲航
机构
河北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
河北工业大学国家技术创新方法与实施工具工程技术中心
出处
《图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4-193,共10页
基金
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HB20YS046)。
文摘
为更客观准确的量化文化特征与意象间的关系,提出一种融合混合灰狼优化算法(DE-GWO)与支持向量回归(SVR)的文化意象预测模型。首先,构建以多组意象词汇为基础的响堂山石窟造像的文化特征的意象空间,并利用眼动追踪技术进行文化意象认知实验,获取被试生理认知数据并对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而得到文化意象预测模型的眼动指标参数数据集;其次,引入基于DE算法的差分进化策略以弥补GWO搜索过程陷入停滞状态的问题;再次,利用改进后的GWO算法对SVR模型的参数C和g进行寻优;最后利用构建的DE-GWO-SVR模型实现对文化意象认知的预测。为了进一步证明所构建模型的泛化性,采用BP,ABC-SVR和DT等5种模型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对于文化意象认知的预测效果更好。
关键词
混合灰狼优化算法
支持向量回归
眼动追踪技术
文化意象预测
响堂山石窟造像
Keywords
hybrid gray wolf optimization algorithm
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
eye tracking technology
cultural image prediction
xiangtangshan grotto
es statues
分类号
TP391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响堂山石窟的佛衣类型
被引量:
5
11
作者
陈悦新
机构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历史文博系
出处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4-120,共7页
文摘
响堂山石窟地处东魏北齐国都邺城以西的鼓山,中衣搭肘式两种为主,可分为两期,一期以通肩式佛衣为主,衣搭肘式佛衣为主,大体自河清至北齐灭亡,约562~577年。改制有关。与东魏北齐皇室关系密切。响堂山石窟的佛衣以通肩式和大体为东魏至北齐文宣帝时期,约534~559年;二期以中其中,中衣搭肘式佛衣的Ⅱ式。
关键词
响堂山石窟
佛衣类型
法上
僧服改制
Keywords
xiangtangshan grotto
es
Categories of Buddha Clothing
Fa Shang
reformation of monastic garments
分类号
K875.2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基于情感化设计的响堂山石窟莲花纹APP界面设计研究
被引量:
2
12
作者
刘洪彩
蔡鑫
韩腾云
机构
河北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
出处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21年第4期91-93,共3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藏中国佛教造像调查与研究》(18BZJ018)
2020年度江苏省教育厅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课题《美国博物馆藏北朝隋代佛教石刻造像研究》(KYCX20174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在信息时代以互联网为主导的数字化和网络化传播方式下,利用APP对响堂山石窟莲花纹进行数字化推广是传承响堂山石窟艺术的有力措施之一。文章从情感化设计中的本能水平、行为水平、反思水平三层次理论出发,结合响堂山石窟莲花纹的特征,总结出能够提升用户情感体验的APP界面设计方法,可为设计实践提供理论指导,以此促进文化遗产的传承和推广。
关键词
响堂山石窟
莲花纹
情感化设计
界面设计
Keywords
xiangtangshan grotto
es
lotus pattern
emotional design
interface design
分类号
TB472 [一般工业技术—工业设计]
J19 [艺术—艺术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云冈、龙门、巩县、响堂山石窟的佛衣类型
被引量:
3
13
作者
陈悦新
机构
北京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出处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4-75,共12页
文摘
云冈、龙门、巩县、响堂山石窟的佛衣类型演变脉络清楚,是进一步认识分裂时期南北、东西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以及唐代中央影响地方的重要线索。凉州地区及南朝是四处石窟南北朝时期佛衣样式形成的主要来源。唐代两京地区汇集了南北朝的佛衣样式而形成范式,并对西部及南方地区的佛衣样式产生影响。
关键词
云冈石窟
龙门石窟
巩县石窟
响堂山石窟
佛衣
类型
Keywords
Yungang
grotto
es Longmen
grotto
es Gongxian
grotto
es
xiangtangshan grotto
es Buddhist dress types
分类号
K879.2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响堂山唐代双束碑复原研究
被引量:
1
14
作者
于亚龙
武绍卫
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6-117,共12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唐后期五代宋初敦煌僧团知识传承应用与敦煌地域社会研究”(项目编号:19CZS066)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北响堂山顶部西天宫殿殿门石柱碑现在虽被分做两侧门柱,但实际上是一国内罕见的双束碑。其规格、形制等都与岱岳双束碑非常接近。此碑对于了解北齐以后响堂山的历史演变,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虽然此石柱碑早已残损,但无论从其形制与规格,还是历史与文物价值等角度来看,它都称得上是"响堂山第一碑"。
关键词
响堂山石窟
双束碑
天宫
Keywords
xiangtangshan grotto
es
double-Slab stele
Tiangong
分类号
K877.42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K242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响堂山石窟文字楷化阶段形体混同现象研究
被引量:
1
15
作者
刘征
郑振峰
机构
河北经贸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
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8-84,共7页
基金
河北省重点研究基地河北传世字书与出土文字研究中心2014年规划项目"邯郸出土文字发掘整理"
文摘
文章以响堂山石窟北齐至隋唐时期的文字作为隶楷过渡阶段的代表来研究形体混同现象。从原形体与混同后形体的形义关系来看,以形体相近意义无关最多,形体上以简化而发生的为主;数量上体现出一定的普遍性、稳定性;另外混同关系具有复杂性;混同发生与形体层级、位置呈反相关;发生存在演进性以及造成文字系统简化,加强符号性。
关键词
响堂山石窟文字
楷化阶段
混同现象
Keywords
xiangtangshan
(响堂山)
grotto
es
Li-Kai Stage
The Confusion of the Forms
分类号
H123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故宫博物院藏河北响堂山石窟北齐石畏兽考
被引量:
3
16
作者
达微佳
机构
故宫博物院器物部
出处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04-110,161,共7页
文摘
20世纪初,河北邯郸响堂山石窟遭到不法商贩的严重盗凿与破坏,精美石刻流散世界各地。故宫博物院藏有一身原流落于古董商之手的北齐石畏兽。经过实地调查,本文考证了此石畏兽系出自北响堂石窟第九窟(北洞)的四壁,且搜寻了此窟四壁所失石畏兽在世界各地的流散情况。
关键词
北齐
响堂山石窟
畏兽
散佚文物
Keywords
Northern Qi dynasty
xiangtangshan grotto
es
stone Wèishòu(kneeling winged beast sculpture)
lost and scattered relics
分类号
G894 [文化科学—体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北齐佛教造像的色彩
韦陀
刘勤(译)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响堂山石窟文创产品设计与品牌构建研究
刘静
万小迈
李静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响堂山石窟文字保留古文字现象
刘征
郑振峰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论“响堂样式”的特征及形成
唐仲明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中国早期净土变相的型制与渊源
张同标
《武陵学刊》
2011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响堂山石窟东魏至北齐石刻佛像造型分析
黄文智
《艺术探索》
CSSCI
2021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麦积山与响堂山石窟差异
陈悦新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再论北响堂石窟北洞的性质及开凿时间
唐仲明
黄钰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图像叙事学视域下响堂山石窟动态图形的数字化演绎
倪春洪
许妍娜
《湖南包装》
2022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融合DE-GWO与SVR的文化意象预测模型
裴卉宁
邵星辰
谭昭芸
黄雪芹
白仲航
《图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响堂山石窟的佛衣类型
陈悦新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5
原文传递
12
基于情感化设计的响堂山石窟莲花纹APP界面设计研究
刘洪彩
蔡鑫
韩腾云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21
2
原文传递
13
云冈、龙门、巩县、响堂山石窟的佛衣类型
陈悦新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9
3
原文传递
14
响堂山唐代双束碑复原研究
于亚龙
武绍卫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1
原文传递
15
响堂山石窟文字楷化阶段形体混同现象研究
刘征
郑振峰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1
原文传递
16
故宫博物院藏河北响堂山石窟北齐石畏兽考
达微佳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3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