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0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n The Northeast Regional Culture in Xiao Hong’s Novels
1
作者 XI Zhi-ying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8年第11期1593-1596,共4页
As the literary pride from the black land of northeast China,Xiao hong’s works show the unique regional culture of northeast China.With her meticulous brush strokes,she showed us the distinct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As the literary pride from the black land of northeast China,Xiao hong’s works show the unique regional culture of northeast China.With her meticulous brush strokes,she showed us the distinct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of the four seasons in north China,the strong local flavor and people’s sentiment,as well as the servility and ferocity of the people in the northeast.Xiao hong’s criticism of callous and ignorant servile characters and his praise of the consciousness of resistance and the indomitable life form,prompts us to think about the“national character”of northeast China and makes us feel the tragedy of society,the philosophy of life and the spirit of poe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iao Hong’s NOVELS NORTHEAST culture LOCAL characteristics
下载PDF
BRIGHT PROSPECTS FOR CHINA-INDONESIA COOPERATION Exclusive interview with Chinese Ambassador to Indonesia Xiao Qian
2
作者 Wang Fengjuan Wang Fang 《China Report ASEAN》 2019年第1期16-21,共6页
Trade and cultural exchange between China and Indonesia can be traced back more than 2,000 years.Since the Song Dynasty(960-1279),friendly tie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have been well-documented across various realms... Trade and cultural exchange between China and Indonesia can be traced back more than 2,000 years.Since the Song Dynasty(960-1279),friendly tie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have been well-documented across various realms.Through mutual exchange and mutual learning,Chinese and Indonesian civilizations both thrived and made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to the prosperity of Asian civil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iao Qian Cultural communication Asian CIVILIZATIONS
下载PDF
山水文化视域下城市山水系统营建研究
3
作者 王亚军 许舒琳 郁珊珊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2期118-121,共4页
文章阐述古代山水文化的形态,总结自古以来渗透进中国城市规划中的山水文化精神,引出当代山水文化复兴背景下的“山水城市”概念,通过对国内外与“山水城市”相关概念的辨析,为“山水城市”营建研究作铺垫。基于山水人民城市的最终目标... 文章阐述古代山水文化的形态,总结自古以来渗透进中国城市规划中的山水文化精神,引出当代山水文化复兴背景下的“山水城市”概念,通过对国内外与“山水城市”相关概念的辨析,为“山水城市”营建研究作铺垫。基于山水人民城市的最终目标,从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城市环境与公共空间相融合、物质空间与文化特征相结合的主旨出发,构建山水生态城市、山水公园城市、山水人文城市,形成山水文化视域下的“山水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文化 山水城市 生态城市 公园城市 人文城市 天人合一
下载PDF
论“卷阿”形胜观的内涵与嬗递
4
作者 岳红记 唐赟 李艺静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2-137,共6页
最早记载于《诗经》的“卷阿”有着独特的“飘风自南”自然山水景观。在考辨“有卷者阿”历史源流的基础上分析其发轫、形成及“形胜”特征,认为“卷阿”形胜观历经“自然景观空间-建筑空间-精神空间”的发展过程,由物质空间升华到精神... 最早记载于《诗经》的“卷阿”有着独特的“飘风自南”自然山水景观。在考辨“有卷者阿”历史源流的基础上分析其发轫、形成及“形胜”特征,认为“卷阿”形胜观历经“自然景观空间-建筑空间-精神空间”的发展过程,由物质空间升华到精神空间的文化意象。在皇权观念中,以高大广阔的建筑景观空间寓于“有卷者阿”形态,体现君王礼贤下士、君子纳才的宽广胸怀;对于贤臣来说,彰显其所追求修身治国之抱负和聿修厥德的情操。诠释“卷阿”山水格局并传承其文化内涵,构建蕴含人文精神的风景游赏地,形成物质与精神交融的山水景观空间,以达育人、化人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卷阿” “山水形胜” 文化内涵
下载PDF
革命类纪念馆文创产品设计路径与实践研究
5
作者 张璐 姜夏旺 +1 位作者 李洁 罗方妍 《湖南包装》 2024年第2期150-153,共4页
探究革命类纪念馆文创多元化的产品设计路径,以实现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从缺乏实践思路创新、缺乏受众定位分析、缺乏融合规划意识3个角度分析革命类纪念馆文创产品开发现状,并提出了“选择设计主题、双视角挖掘资源”“确立服务对象... 探究革命类纪念馆文创多元化的产品设计路径,以实现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从缺乏实践思路创新、缺乏受众定位分析、缺乏融合规划意识3个角度分析革命类纪念馆文创产品开发现状,并提出了“选择设计主题、双视角挖掘资源”“确立服务对象,精准化呈现元素”“明晰产品目的,尝试多载体协作”的设计实践路径。进行“奋斗少年”系列文创产品设计实践,充分验证了“三步走”设计路径能够有效指导革命类纪念馆文创设计实践。“由内而外”和“由外而内”寻找设计主题、挖掘资源,结合馆藏资源对不同服务对象定位,秉承“传承精神,提升博物馆造血功能”的产品目的,尝试多形式协作设计实践路径,为现阶段革命类纪念馆文创产品研发提供思路方向,有利于推动纪念馆红色文创产品设计健康、有序、系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类纪念馆 文创产品设计路径 文创产品实践 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
下载PDF
新媒体环境下东北小延安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优化策略
6
作者 李悦琪 张军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4年第6期18-22,共5页
东北小延安文化作为东北地区红色文化瑰宝,凭借其深远的精神意蕴与多元化的教育价值,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为优质且丰富的教育资源。在当前新媒体环境的背景下,将这一红色文化资源有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之中,可通过构建理... 东北小延安文化作为东北地区红色文化瑰宝,凭借其深远的精神意蕴与多元化的教育价值,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为优质且丰富的教育资源。在当前新媒体环境的背景下,将这一红色文化资源有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之中,可通过构建理论课程新格局、拓展文化融入新形式、深化育人新模式三大策略提升其实效性。这一系列举措旨在促进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东北小延安文化创新性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之中,不仅赋予红色文化新的生命力与活力,更显著提升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成效,有力推动了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全面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东北小延安文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龙岩山麻鸭胚胎成纤维细胞的培养和鉴定
7
作者 吴恺琪 吴琼 +3 位作者 王蕾 向仕玺 林明昕 吴忠亮 《特产研究》 2024年第3期56-59,共4页
为培养龙岩山麻鸭鸭胚成纤维细胞。本研究选择龙岩山麻鸭10日龄鸭胚组织,采用组织块法和酶消化法进行成纤维细胞培养,利用免疫荧光法对培养的成纤维细胞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培养的鸭胚成纤维细胞12h后呈典型的长梭形,48h后,细胞轮廓清晰... 为培养龙岩山麻鸭鸭胚成纤维细胞。本研究选择龙岩山麻鸭10日龄鸭胚组织,采用组织块法和酶消化法进行成纤维细胞培养,利用免疫荧光法对培养的成纤维细胞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培养的鸭胚成纤维细胞12h后呈典型的长梭形,48h后,细胞轮廓清晰,核仁明显,传至第3代的成纤维细胞经DAPI和绿色荧光标记染色后均呈阳性,具有成纤维细胞的特征。本研究成功从龙岩山麻鸭鸭胚组织中分离培养出成纤维细胞,为后期龙岩山麻鸭开展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等研究提供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岩山麻鸭 鸭胚成纤维细胞 细胞培养 免疫荧光
下载PDF
萧梁时期的文治与《昭明文选》的礼义内蕴
8
作者 陈丽平 《枣庄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37-41,共5页
南北朝时期政权正统性是个敏感的话题,梁武帝萧衍为了争立文化正统,将礼制推行到政治、法制、文学等各个方面,这对萧统《文选》的编撰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萧统编撰目的除了“略其芜秽,集其清英”,还兼有将礼义精神贯注在文学编撰中的目的... 南北朝时期政权正统性是个敏感的话题,梁武帝萧衍为了争立文化正统,将礼制推行到政治、法制、文学等各个方面,这对萧统《文选》的编撰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萧统编撰目的除了“略其芜秽,集其清英”,还兼有将礼义精神贯注在文学编撰中的目的。萧统在对作品的选录、分类与排序中,构建了具有礼义精神的文学体系。在文体排序中,突出了君臣的尊卑意识,强调了皇权威严。诗赋体的“类分”中突出皇家重要政治活动,尤其突出了皇家重要礼仪性活动。萧统在具体的选篇中,“贵古”同时并不“贱今”,大量选录沈约、任昉等齐梁文人的作品,尤其是旨在宣扬萧衍政权合法性的文章,这与北朝文人无人入选形成反差。萧统旨在通过《文选》编撰,暗示在南北对立时代,南方政权才代表文化正统,文脉的传承亦在于南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统《文选》 文化正统 礼义内蕴
下载PDF
论杨绛记忆书写的伦理与诗学
9
作者 孙大坤 《长江学术》 2024年第2期76-83,共8页
杨绛的记忆书写在新时期老作家的同类型作品中别具一格。一方面杨绛的写作自外于当时“组织制作记忆”的常规流程,更多体现出作家个人的主体意识,另一方面,杨绛在其中对知识分子身份及文学的社会功效提出自己独到的理解。杨绛回忆作品... 杨绛的记忆书写在新时期老作家的同类型作品中别具一格。一方面杨绛的写作自外于当时“组织制作记忆”的常规流程,更多体现出作家个人的主体意识,另一方面,杨绛在其中对知识分子身份及文学的社会功效提出自己独到的理解。杨绛回忆作品中所展现出的作家姿态和自我意识,及其对所忆内容的取舍着墨和对“改造”成效的自审,不仅从形式上丰富了新时期的记忆书写,同时也提示了知识分子反思历史的别样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绛 文化记忆 《干校六记》 《将饮茶》
下载PDF
包拯孝肃家风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的理论向度与实践进路
10
作者 余昊哲 《皖西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45-50,共6页
作为中华优秀家风的典型代表,包拯孝肃家风以“忠”“孝”“廉”为主要内容,其间蕴藏着丰富的治理资源,能够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文化支撑与精神涵养。在新时代背景下,推动包拯孝肃家风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激发其涵养人性根基、协调家庭关... 作为中华优秀家风的典型代表,包拯孝肃家风以“忠”“孝”“廉”为主要内容,其间蕴藏着丰富的治理资源,能够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文化支撑与精神涵养。在新时代背景下,推动包拯孝肃家风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激发其涵养人性根基、协调家庭关系、培育家国情怀等功能,有利于提升基层社会主体素质、维护基层社会伦理秩序、助力基层社会文明建设。为实现包拯孝肃家风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机融合,首先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包拯孝肃家风进行辩证扬弃,为其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同时要构建家庭、学校、社区“三位一体”的协同推进机制,并依托大众传媒为包拯孝肃家风赋能基层社会治理营造良好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拯 孝肃家风 基层社会治理 传统文化
下载PDF
清代朱集义“关中八景”景观构成及文化意象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岳红记 廖叶琳 唐赟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7-132,共6页
“八景”是中国独有的一种文化现象,是指某一地域约定俗成的景观总称,具有独特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并包含丰富的乡土地理信息和宝贵的民俗资料。以清代朱集义“关中八景”碑刻上的图景、诗文为研究对象,在阐释“关中八景”的概念、历... “八景”是中国独有的一种文化现象,是指某一地域约定俗成的景观总称,具有独特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并包含丰富的乡土地理信息和宝贵的民俗资料。以清代朱集义“关中八景”碑刻上的图景、诗文为研究对象,在阐释“关中八景”的概念、历史沿革、“山水形胜”的空间布局以及“天人合一”景观构成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关中八景”所蕴含的山水文化、佛教思想、道教求仙等文化意象,以期为当今城市建设与规划提供历史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关中八景” “天人合一” “山水形胜” 文化意象
下载PDF
新时代乡土书写传统的赓续与创新性发展——以《家山》《金墟》《莫道君行早》为例证的思考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艳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2-50,共9页
王跃文《家山》、熊育群《金墟》、欧阳黔森《莫道君行早》,皆为“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项目的硕果。对这三部作品,可以从新时代地方“志”书写传统的赓续、历史之笔与文化记忆的融合、非虚构写作与虚构小说文体的兼容并包、乡土书写传... 王跃文《家山》、熊育群《金墟》、欧阳黔森《莫道君行早》,皆为“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项目的硕果。对这三部作品,可以从新时代地方“志”书写传统的赓续、历史之笔与文化记忆的融合、非虚构写作与虚构小说文体的兼容并包、乡土书写传统以及传统文化与文学传统的赓续等方面作出集中探究与考察。这对于总结新时代文艺精品的艺术规律、创作指征,对于积极推动中国当代文学从“高原”向“高峰”迈进,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志”书写 乡土书写 传统文化 文学传统 《家山》 《金墟》 《莫道君行早》
下载PDF
金毓黻离职东北大学缘由考
13
作者 王夏刚 任暖昕 《大连大学学报》 2023年第2期55-61,共7页
金毓黻在东北大学的任职与离职,以个案的形式,反映了民国时期大学教授与高校之间,教授和教授之间,教授和学生之间关系的复杂性。他初到三台东北大学任教,原任教的中央大学不允,只能在中央大学和东北大学之间轮流授课。经过两年多的斡旋... 金毓黻在东北大学的任职与离职,以个案的形式,反映了民国时期大学教授与高校之间,教授和教授之间,教授和学生之间关系的复杂性。他初到三台东北大学任教,原任教的中央大学不允,只能在中央大学和东北大学之间轮流授课。经过两年多的斡旋,终于辞去中央大学教职,专任东北大学教职。但在东北大学任职不到两年,他便愤然求去。此次从提出辞职到正式辞职,又历时将近一年,导致金毓黻离职的直接原因是1944年的学潮。此次学潮开始时,金毓黻尽力调节学生和学校之间的矛盾,但遭受少数学生的言辞攻击,此次受辱使他坚定了离开东北大学的想法。此外他与教授萧一山、高亨、丁山等人之间的嫌隙,东北大学学生成分的复杂化和学风的衰落,以及部分教师对金毓黻所倡东北大学使命的不认同,对其主办学术刊物未能积极响应,均是导致其在1945年正式辞职离开东北大学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毓黻 东北大学 高等教育 萧一山 丁山
下载PDF
乡村现代化进程中的传统文化书写——对肖江虹小说的一种解读
14
作者 周仲谋 格桑拉姆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28-32,共5页
肖江虹的不少作品从传统文化传承者的视角,通过展示带有原始神秘色彩的地域文化、民俗景观等,反映出乡村现代化进程中底层人物的命运变迁,以及传统文化及其价值观的变化。在文化立场和情感态度上,肖江虹小说由最初的悲怆、无奈,走向包... 肖江虹的不少作品从传统文化传承者的视角,通过展示带有原始神秘色彩的地域文化、民俗景观等,反映出乡村现代化进程中底层人物的命运变迁,以及传统文化及其价值观的变化。在文化立场和情感态度上,肖江虹小说由最初的悲怆、无奈,走向包容、和解、豁达,显得更加丰富、多元、成熟。肖江虹小说努力挖掘传统文化的精神价值意义,但没有陷入文化保守主义的思想误区,而是把传统文化、地方民俗作为思考乡村现代化进程的参照视角,体现出多元包容的文化态度,透露出保留文化多样性的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肖江虹 乡村 现代化 传统文化 多元包容
下载PDF
基于中国传统山水文化理念的川西林盘人居环境营建思考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秋渝 龙彬 +2 位作者 张菁 孙大江 杨俊熙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5-61,共7页
中国传统山水文化独树一帜,为世人所称叹。山水文化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人以自然山水为载体寄予某种精神需求与价值导向的呈现,具备精神与物质的双重属性,其形成过程展现了“形-意-象”转换的逻辑关系与科学智慧。川西林盘是中... 中国传统山水文化独树一帜,为世人所称叹。山水文化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人以自然山水为载体寄予某种精神需求与价值导向的呈现,具备精神与物质的双重属性,其形成过程展现了“形-意-象”转换的逻辑关系与科学智慧。川西林盘是中国典型的乡村聚落形态,是乡民于川西平原山水自然之中赋予精神创造的景观物象。以山水文化“形-意-象”逻辑关系为整体思路,以“人-情”“物-景”为两大方向,综合运用田野调查、数理统计、地理信息技术等方法进行分析和论证,探究川西林盘人文精神需求和物质表征的价值导向及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相应的营建办法,致力于“人-情-物-景”的交流与融合,继而建构起川西林盘人居环境营建的整体思路与方法。旨在秉持发扬国故传统、与古为新的精神,以川西林盘为代表寻觅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人居环境营建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山水文化 川西林盘 人文精神 物相景观 人居环境营建
下载PDF
基于文化转译视域下的《山海经》瑞兽形象再生
16
作者 姚力文 栾海龙 《染整技术》 CAS 2023年第7期81-83,共3页
通过运用《山海经》瑞兽题材的转译设计方法,将文化元素融入到创新设计中,丰富设计文化内涵。以冉遗鱼为例,探讨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在瑞兽形象塑造的思维体现及形成瑞兽形象的图案再生设计。通过典型案例分析,进行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的转... 通过运用《山海经》瑞兽题材的转译设计方法,将文化元素融入到创新设计中,丰富设计文化内涵。以冉遗鱼为例,探讨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在瑞兽形象塑造的思维体现及形成瑞兽形象的图案再生设计。通过典型案例分析,进行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的转译,并进行形态框架的再设计,将吉祥纹样与创新方案进行结合,形成具有文化内涵的设计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海经 瑞兽 文化转译 图案设计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儿咽扁颗粒中胆红素含量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绪华 袁启恒 +2 位作者 王赟泽 张德柱 张志鹏 《中国药业》 CAS 2023年第6期78-81,共4页
目的 建立测定小儿咽扁颗粒中胆红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 色谱柱为Scientific Acclaim^(TM)120 C_(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三氯甲烷-0.1%磷酸溶液(88∶6∶6,V/V/V),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450 ... 目的 建立测定小儿咽扁颗粒中胆红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 色谱柱为Scientific Acclaim^(TM)120 C_(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三氯甲烷-0.1%磷酸溶液(88∶6∶6,V/V/V),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450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10μL。结果 胆红素进样量在33.47~133.89 n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线性关系良好(r=1.000);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结果的RSD均小于6%;平均提取回收率为98.77%,RSD为7.79%(n=9)。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专属性强,可用于制剂中体外培育牛黄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咽扁颗粒 体外培育牛黄 胆红素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
下载PDF
龙山文化影响下礼器形制探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陆茵 《陶瓷》 CAS 2023年第5期97-100,共4页
在我国社会发展史上,龙山文化时期实现了由野蛮步入文明的重大转折。从大量的地下文物得到证实,龙山文化和夏殷文化有明显的继承关系,在龙山文化衰落以后,夏商文化是在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夏殷文化即是承袭了这种龙山文化而演变出来... 在我国社会发展史上,龙山文化时期实现了由野蛮步入文明的重大转折。从大量的地下文物得到证实,龙山文化和夏殷文化有明显的继承关系,在龙山文化衰落以后,夏商文化是在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夏殷文化即是承袭了这种龙山文化而演变出来的。因此,厘清龙山文化的产生与发展,理明龙山文化在海内外传播的来龙去脉及前因后果,对于正确认识和评价龙山文化在中国文明史上的地位、作用及对世界文明的贡献是十分必要的。笔者主要以龙山礼制文化为出发点,探索龙山文化时期以器载道的礼制文化对中国礼文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山文化 礼文化 以器载道
下载PDF
基于文化转译的萧窑插画设计
19
作者 谢云 朱铁军 《宿州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12-15,共4页
萧窑为安徽三大名窑之一,虽历史文化内涵深厚,然社会关注影响甚微,故凝练总结萧窑的艺术特征,提出基于文化转译的萧窑插画设计,从器物层、组织层、观念层三个方面进行形转译、境转译、意转译,将萧窑的历史人文和精神观念转译为现代设计... 萧窑为安徽三大名窑之一,虽历史文化内涵深厚,然社会关注影响甚微,故凝练总结萧窑的艺术特征,提出基于文化转译的萧窑插画设计,从器物层、组织层、观念层三个方面进行形转译、境转译、意转译,将萧窑的历史人文和精神观念转译为现代设计语言,运用于插画设计实践中,在弘扬萧窑传统艺术文化、拓展传承新路径的同时,有助于实现其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的双赢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窑 插画设计 文化转译
下载PDF
副文本的文化重构:《生死场》初版封面与萨满文化 被引量:1
20
作者 廖光发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98-102,共5页
封面作为新文学副文本,蕴含独特内涵,但萧红设计的《生死场》初版封面,其文化内涵的解读处于“失语”状态。图画是作家对作品内容或主旨的另一种形象表达,能补文字之不及。因此,萧红设计的封面也存在意蕴,具体表现为“人与动物共同体”... 封面作为新文学副文本,蕴含独特内涵,但萧红设计的《生死场》初版封面,其文化内涵的解读处于“失语”状态。图画是作家对作品内容或主旨的另一种形象表达,能补文字之不及。因此,萧红设计的封面也存在意蕴,具体表现为“人与动物共同体”、“天—人”关系的失衡、黑土与母系、萨满文化与故乡的生命思考。这些表达也在正文本中得到印证,正、副文本产生了互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红 《生死场》 初版封面 副文本 萨满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