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北山地区小黄山一带片麻状花岗岩形成时代、成因及构造环境
1
作者 胡新茁 杨济远 +3 位作者 邓雯 田光昊 孙肖 秦丹鹤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59-1071,共13页
通过1∶5万区域地质调查,在内蒙古北山地区小黄山一带早石炭世侵入岩中新解体出片麻状中细粒花岗闪长岩、片麻状细粒二长花岗岩和片麻状似斑状细中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其中片麻状中细粒花岗闪长岩和片麻状细粒二长花岗岩在空间上紧密伴... 通过1∶5万区域地质调查,在内蒙古北山地区小黄山一带早石炭世侵入岩中新解体出片麻状中细粒花岗闪长岩、片麻状细粒二长花岗岩和片麻状似斑状细中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其中片麻状中细粒花岗闪长岩和片麻状细粒二长花岗岩在空间上紧密伴生。本文研究小黄山一带片麻状花岗岩的形成时代、成因及构造环境。采用锆石LA-ICP-MS U-Pb法在片麻状中细粒花岗闪长岩、片麻状细粒二长花岗岩中分别获得了443.0±1.2 Ma和441.9±1.6 Ma的岩浆结晶年龄,时代为早志留世早期。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片麻状中细粒花岗闪长岩和片麻状细粒二长花岗岩均为钙碱性系列岩石,碱度率AR为1.82~2.86,较低,且变化范围小,戈蒂尼指数τ为21.22~64.24(τ>10);岩石富集轻稀土元素及K、Rb、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Nb、P、Ti,具有岛弧岩浆岩或造山带岩浆岩的特征。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综合分析,片麻状中细粒花岗闪长岩和片麻状细粒二长花岗岩形成于岛弧构造环境,是东七一山—公婆泉岛弧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北山 小黄山 片麻状花岗质岩石 形成时代 构造环境 岛弧 地质调查工程
下载PDF
内蒙古北山地区小黄山蛇绿岩地质特征 被引量:29
2
作者 宋泰忠 王瑾 +3 位作者 林海 杨贤法 张林 安守文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8年第3期55-63,共9页
小黄山蛇绿岩产出于塔里木陆块东北缘,北山造山带东端,主要由全蛇纹石化橄榄岩、辉橄岩、辉石岩、辉长岩、辉绿岩及基性火山岩等组成。其中,蛇纹石化橄榄岩属变质橄榄岩,辉石岩、辉长岩为堆晶杂岩,其物质组成和空间展布反映出该蛇绿岩... 小黄山蛇绿岩产出于塔里木陆块东北缘,北山造山带东端,主要由全蛇纹石化橄榄岩、辉橄岩、辉石岩、辉长岩、辉绿岩及基性火山岩等组成。其中,蛇纹石化橄榄岩属变质橄榄岩,辉石岩、辉长岩为堆晶杂岩,其物质组成和空间展布反映出该蛇绿岩具有构造蛇绿混杂岩的一般特征。基性火山岩具弱亏损的稀土特征,同时微量元素显示岛弧拉斑玄武岩的特点,综合特征反映来源于富集型地幔源区,具有岛弧拉斑玄武岩与N-MORB型的双重特点。依据本区蛇绿岩的产出规模、岩石组合及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为弧后扩张时的产物,形成时代为晚寒武—早奥陶世。后期至少经历了4期以上构造变形变质作用的叠加改造,于晚泥盆世运移至地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黄山蛇绿岩 变质变形 弧后扩张
下载PDF
小黄山煤焦油成分的谱学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梅远飞 赵新 +2 位作者 孙万赋 唐军 乔爱新 《波谱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39-348,共10页
用核磁共振波谱和红外光谱对新疆小黄山地区原煤干馏的煤焦油进行了研究和相关结构参数的计算,并由此推测了其原煤的煤化程度和生烃能力.结果表明其芳碳率farC为0.78,平均碳数N=1.64,取代指数σ为0.49,缩合指数Q为0.51.与缩合芳香核上... 用核磁共振波谱和红外光谱对新疆小黄山地区原煤干馏的煤焦油进行了研究和相关结构参数的计算,并由此推测了其原煤的煤化程度和生烃能力.结果表明其芳碳率farC为0.78,平均碳数N=1.64,取代指数σ为0.49,缩合指数Q为0.51.与缩合芳香核上连接的烷基侧链较多且链长较短.用OPUS软件,选择了5个红外光谱参数I1~I5,对谱图进行了矢量归一化并积分,获得了有关IR的部分结构参数.由NMR和IR的结构参数,判定了小黄山原煤的变质程度为中等,其类型属于以镜质体为主的腐殖煤,由生烃机理推测其原煤的生气潜力大于生油潜力,其生气潜力碳主要为甲基单元,适宜做煤制气的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NMR) IR 结构参数 煤焦油 小黄山
下载PDF
小黄山遗址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存的考古学观察 被引量:6
4
作者 王心喜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6-10,20,共6页
距今10000———8000年前的绍兴市嵊州甘霖镇小黄山遗址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存,是目前曹娥江流域发现时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存。它的发现,有助于加深对浙江境内新石器时代文化类型及其相互间关系问题的认识,有助于加强对浙江乃至整个东南... 距今10000———8000年前的绍兴市嵊州甘霖镇小黄山遗址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存,是目前曹娥江流域发现时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存。它的发现,有助于加深对浙江境内新石器时代文化类型及其相互间关系问题的认识,有助于加强对浙江乃至整个东南沿海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源流及其发展演变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黄山遗址 新石器时代 考古学文化 研究
下载PDF
浙江小黄山与河南贾湖遗址出土新石器时代前期陶器化学组成的WDXRF分析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陈茜茜 杨玉璋 +1 位作者 张居中 崔炜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3140-3144,共5页
利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energy disperse X-ray fluorescence,EDXRF)对浙江嵊州小黄山与河南舞阳贾湖两处新石器时代前期遗址出土陶器的主量元素化学组成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显示,这两处遗址出土陶器的化学组成地域特征明显,与... 利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energy disperse X-ray fluorescence,EDXRF)对浙江嵊州小黄山与河南舞阳贾湖两处新石器时代前期遗址出土陶器的主量元素化学组成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显示,这两处遗址出土陶器的化学组成地域特征明显,与贾湖遗址相比,小黄山遗址陶器具有我国南方陶瓷器普遍存在的"高硅低铝"的特征。同时,小黄山遗址早中晚三期陶器的化学组成未发生明显变化,表明其制陶原料来源与原料加工方式较为稳定,其陶器质量得以逐期提高主要是由于其烧成工艺不断进步的原因;贾湖陶器的化学组成从早到晚则发生了明显改变,这种变化的产生是由于随着时间推移,贾湖先民越来越多地在陶器胎料中加入大量的羼和料以改善陶器的使用性能所致。上述结果也表明,我国新石器时代前期不同地区因各自地域环境的差异,其陶器生产工艺的提高可能存在不同的演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小黄山 河南贾湖 陶器 化学组成 EDXRF
下载PDF
内蒙古北山地区石板井韧性剪切带西段变形特征及年龄约束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欢 王慧 +5 位作者 潘志龙 王硕 陈超 张金龙 张立国 李庆喆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30-941,共12页
石板井韧性剪切带为内蒙古北山地区4条重要的蛇绿岩带之一的石板井-小黄山构造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宏观、微观、显微构造形态分析发现,石板井韧性剪切带西段先后经历了2期北西西向略带逆冲分量的右行走滑型韧性剪切变形,2期韧性变形... 石板井韧性剪切带为内蒙古北山地区4条重要的蛇绿岩带之一的石板井-小黄山构造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宏观、微观、显微构造形态分析发现,石板井韧性剪切带西段先后经历了2期北西西向略带逆冲分量的右行走滑型韧性剪切变形,2期韧性变形之间还发生一次明显的静态恢复重结晶作用。根据定向标本中石英、长石的显微变形特征、糜棱物中新生矿物组合及石英C轴组构分析,判断主期韧性变形温度为400~550℃,为高绿片岩相,静态恢复重结晶阶段形成环境同样为高绿片岩相,而晚期韧性变形温度为280~400℃,为低绿片岩相。根据剪切带内及周边经历不同变质变形阶段的侵入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限定主期韧性变形及静态恢复重结晶阶段形成时限为435.7~405.0 Ma,晚期韧性变形形成时限为405.0~363 Ma。此外,石板井韧性剪切带是在塔里木板块和哈萨克斯坦板块沿牛圈子—蒜井子—白云山一线斜向碰撞背景下,由沿石板井—小黄山展布的古老深大断裂活化形成的。其中,早期变形形成于碰撞造山时期,晚期变形形成于碰撞造山向后造山伸展转换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板井-小黄山构造带 韧性剪切变形 显微构造 EBSD 锆石U-Pb年龄
下载PDF
内蒙古北山地区芨芨台子-小黄山蛇绿岩构造属性及与成矿关系:来自阿民乌素地幔橄榄岩印证
7
作者 董洪凯 薛鹏远 +2 位作者 刘广 刘思林 于龙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67-777,共11页
阿民乌素地幔橄榄岩属芨芨台子-小黄山蛇绿岩带一部分,该构造带南北两侧地质体无明显差异,不具分界断裂的构造特征。本文对阿民乌素地幔橄榄岩与月牙山地幔橄榄岩进行岩石化学、地球化学对比分析,为芨芨台子-小黄山蛇绿岩构造属性提供... 阿民乌素地幔橄榄岩属芨芨台子-小黄山蛇绿岩带一部分,该构造带南北两侧地质体无明显差异,不具分界断裂的构造特征。本文对阿民乌素地幔橄榄岩与月牙山地幔橄榄岩进行岩石化学、地球化学对比分析,为芨芨台子-小黄山蛇绿岩构造属性提供新依据,并对阿民乌素蛇绿岩成矿潜力进行分析研究。笔者所在团队在地幔橄榄岩上部的辉长岩中获得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龄值为462.5±3.2 Ma,属中奥陶世。其上发育奥陶纪-志留纪公婆泉组岛弧拉斑玄武岩。该期地幔橄榄岩轻重稀土之比LR/HR=1.63~3.68,(La/Sm)_(N)=1.70~6.92,(Gd/Yb)_(N)=0.36~0.52,表明岩石轻稀土略富集,稀土配分曲线呈不规则“U”型,估算其为原始地幔橄榄岩经过10%~20%部分熔融的残留物。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富集高场强元素U、Zr、Hf、Yb和大离子亲石元素Rb、Sr,亏损高场强元素Nb、Ti和大离子亲石元素Ba。与月牙山地幔橄榄岩标准化蛛网图对比,最大区别在于阿民乌素地幔橄榄岩明显亏损高场强元素Ti。初步研究认为阿民乌素地幔橄榄岩属SSZ型、高压型蛇绿岩,是岛弧裂谷的产物。该橄榄岩具有形成大型铬铁矿的成矿构造背景,是寻找蛇绿岩型铬铁矿的有利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民乌素 地幔橄榄岩 SSZ型蛇绿岩 高压型蛇绿岩 岛弧裂谷 铬铁矿 芨芨台子-小黄山 内蒙古
下载PDF
浙江嵊州小黄山遗址石制品资源域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何中源 张居中 +2 位作者 杨晓勇 王海明 张恒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82-293,共12页
本文采用"遗址内"(on-site)的资源域分析方法,通过对小黄山遗址出土石制品岩性的鉴定和统计分析,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分析小黄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先民石制品的资源域,进而讨论其石料资源利用特点。结果表明,先民采取就近取材的资... 本文采用"遗址内"(on-site)的资源域分析方法,通过对小黄山遗址出土石制品岩性的鉴定和统计分析,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分析小黄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先民石制品的资源域,进而讨论其石料资源利用特点。结果表明,先民采取就近取材的资源获取方式,绝大部分石料都可以被地表径流作用搬运至遗址附近,原地开采或交换贸易的可能性不大。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就近取材,石料的获取也并非随意的、单一来源的,据此推测玄武岩石料主要拾取于崇仁江,而角闪变粒岩、泥质板岩、花岗岩等石料只能通过长乐江获得,其余石料的获取指向性不明显,可能选择从较近的河流中获取。石料来源的不同,表明先民于距今9000~8000年前在该遗址获取石料已有一定的选择性。同时,石制品器形和岩性之间较强的对应关系,也反映出古人对各类石料物理性质的认识水平和对石料选择的偏向,是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表现,尤其是被用来制作石磨盘和磨石的气孔状玄武岩,有别于其他遗址多为砂岩质石磨盘的情况,这可能与玄武岩质石磨盘的加工效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黄山遗址 新石器时代 石制品 石料 资源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