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ission Track Geochronology of Xiaonanchuan Pluton and the Morphotectonic Evolution of Eastern Kunlun since Late Miocene 被引量:6
1
作者 王岸 王国灿 +1 位作者 谢德凡 刘德民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SCIE CSCD 2006年第4期302-309,共8页
Apatite fission track (AFT) thermochronology of seven samples from the Xiaonanchuan (小南川) pluton in the Kunlun (昆仑) pass area was carried out, for the purpose of determining the timing of cooling and the re... Apatite fission track (AFT) thermochronology of seven samples from the Xiaonanchuan (小南川) pluton in the Kunlun (昆仑) pass area was carried out, for the purpose of determining the timing of cooling and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exhumation and the morphotectonic processes. The AFT ages yield low denudation rates of 0. 020--0. 035 mm/a during the late Miocene, which correspond to a stable geomorphic and weak tectonic uplifting environment. The low denudation rates can be considered as the approximate tectonic uplifting rates. The AFT geochronology shows puroxysmully rapid cooling since the Pliocene and an apparent material unroofing of more than 3 km in the Xiaonanchuan area. This was not the result of simple denudation. The rapid cooling was coupled with the intensive orogeny since the Pliocene, which was driven by tectonic uplifting. The accelerated relief building was accompanied by a series of faulting, which caused the basin and the valley formation and sinking. The space pattern of the AFT ages also shows differential uplifting, which decreases northwardly. This trend is supported by the regional AFT data, which indicate that the exhumation decreases northwardly in eastern Kunlun. This trend also exists in cast-west orientation from the western Kunlun range to the eastern. The uplif- ting trend is also supported by gcomorphic characteristics including the elevation and the relief differences well as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Late Cenozoic volcan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stern Kunlun Tibet xiaonanchuan apatite fission track morphotectonic Pliocene.
下载PDF
东昆仑小南川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2
作者 马忠元 李军 +1 位作者 马强 张彩霞 《青海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101-110,共10页
为研究东昆仑小南川地区铜矿成矿特征,本文在总结小南川铜矿床区域地质、矿区地质和矿床地质的基础上,分析控矿因素并探讨矿床成因。研究表明:小南川铜矿床是受热水喷流沉积和热液叠加改造共同作用形成的热水沉积-层控叠加改造型铜矿;奥... 为研究东昆仑小南川地区铜矿成矿特征,本文在总结小南川铜矿床区域地质、矿区地质和矿床地质的基础上,分析控矿因素并探讨矿床成因。研究表明:小南川铜矿床是受热水喷流沉积和热液叠加改造共同作用形成的热水沉积-层控叠加改造型铜矿;奥陶-志留系纳赤台群哈拉巴依沟组绢云绿泥片岩和钙质长英质千糜岩为小南川铜矿主要赋矿岩石,二者之间的脆韧性剪切带控制着铜矿化带的产出;铜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和顺层长透镜状、透镜状等形态;矿石矿物主要为孔雀石和铜蓝,少量黄铜矿、辉铜矿、黝铜矿等;矿石化学特征表明该矿床以氧化铜矿石为主,Co为伴生有益元素。该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开展区域成矿规律研究和找矿勘查工作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赤台群 热水沉积型 热液改造 小南川矿床 东昆仑
下载PDF
东昆仑山小南川岩体裂变径迹年代与中新世晚期以来的构造地貌演化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岸 王国灿 +1 位作者 谢德凡 刘德民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1-58,共8页
对昆仑垭口地区小南川岩体7件样品进行磷灰石裂变径迹年代学测试,分析了岩体的冷却过程及岩体的剥露与构造地貌演化的关系.结果表明东昆仑山区中新世晚期视剥蚀速率极为缓慢,为0.020-0.035mm/a。反映的是构造隆升作用微弱、地貌... 对昆仑垭口地区小南川岩体7件样品进行磷灰石裂变径迹年代学测试,分析了岩体的冷却过程及岩体的剥露与构造地貌演化的关系.结果表明东昆仑山区中新世晚期视剥蚀速率极为缓慢,为0.020-0.035mm/a。反映的是构造隆升作用微弱、地貌缓和的地质环境,因而构造隆升速率与低的视剥蚀速率相当.上新世以来小南川岩体突发性快速隆升冷却,造成超过3km的物质揭顶,这不是由单纯的剥蚀过程导致,而是反映了昆仑山上新世以来的强烈构造隆升驱动下的成山作用过程.岩体上新世的裂变径迹年龄与近东西向的昆仑河-野牛沟谷地断裂断陷、昆仑垭口盆地断陷以及后期西大滩谷地断陷的综合构造地貌演化有密切的成因联系.此外裂变径迹年龄的空间分布格局反映了区域性的差异隆升作用,由南向北、由西向东。隆升和剥蚀作用逐渐衰减。这与东昆仑山南北向以及东、西昆仑山之间地貌发育的差异性以及新生代火山作用分布是吻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昆仑山 青藏高原 小南川 磷灰石裂变径迹 构造地貌 上新世
下载PDF
东昆仑小南川中—新元古界万保沟群地层中富磁铁矿层的发现及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赵振明 陈守建 +3 位作者 计文化 查显锋 张海军 刘亚非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991-2000,共10页
在东昆仑小南川中-新元古界万保沟群(Pt2-3W)的大理岩地层中发现磁铁矿石,大理岩上下地层的岩性为灰绿色板岩.在野外,磁铁矿层最宽50cm,最窄为10-20cm,单层或多层产状,局部地段已被变形拉长成透镜状,沿倾向和走向延伸不定。该... 在东昆仑小南川中-新元古界万保沟群(Pt2-3W)的大理岩地层中发现磁铁矿石,大理岩上下地层的岩性为灰绿色板岩.在野外,磁铁矿层最宽50cm,最窄为10-20cm,单层或多层产状,局部地段已被变形拉长成透镜状,沿倾向和走向延伸不定。该条带状磁铁矿石即条带状含铁建造,矿石为浸染条带状构造,由致密与浸染相间的条带组成。光谱半定量检测分析结果显示.矿石除含金属元素Fe外,还具少量金属元素Cu、V、Zn、A1、Mg、Mn、Ti等,化学分析结果TFe为50.10%,为富磁铁矿石。磁铁矿野外产出的地质特征、围岩、矿石特征和上述检测分析结果表明,磁铁矿应是在滨浅海的古地理环境中.有火山物质加入.在动荡的条件下沉积而成的。根据该富磁铁矿石产出的万保沟群地层和大理岩特征,结合地磁异常.下一步东昆仑地区磁铁矿的找矿工作,可在西段布伦台南部、中段小南川、东段香日德南塔妥煤矿地区来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昆仑小南川 中-新元古界 万保沟群 富磁铁矿层 沉积作用
下载PDF
青海省湟中县小南川河防洪工程设计断面水文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李玉芝 《青海农林科技》 2016年第1期68-71,共4页
为了确定拟建的青海省湟中县小南川河防洪工程中防洪堤的高度,必需进行洪水位计算,通过设计断面水文分析,计算出洪水位,为合理拟定工程中防洪堤高度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洪峰流量 水文 设计断面川 南川河 湟中县
下载PDF
东昆仑小南川铜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6
作者 苟荣涛 徐勇 +5 位作者 闫晟 倪天晴 杨杰 张向明 赵建亮 张凯 《陕西地质》 2014年第1期7-12,共6页
小南川地区已发现一批铜矿化线索,均赋存于奥陶纪纳赤台群近东西向脆韧性剪切带内,矿石类型有绢云石英片岩型铜矿石、变砾岩型铜矿石及石英脉型铜矿石三类。
关键词 东昆仑 小南川 铜矿 地质特征 找矿标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