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rdovician Intrusive-related Gold-Copper Mineralization in West-Central New South Wales, Australia
1
作者 David COOKE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4期807-826,共20页
Three major types of Ordovician intrusive-related gold-copper deposits are recognized in central-west New South Wales, Australia: porphyry, skarn and high sulphidation epithermal deposits. These deposits are mainly di... Three major types of Ordovician intrusive-related gold-copper deposits are recognized in central-west New South Wales, Australia: porphyry, skarn and high sulphidation epithermal deposits. These deposits are mainly distributed within two Ordovician volcano-intrusive belts of the Lachlan Fold Belt: the Orange-Wellington Belt and the Parkes-Narromine Belt. Available isotopic age data suggest that mineralization of the three types of deposits is essentially coeval with the Ordovician intrusive rocks (480-430 Ma).Porphyry gold-copper deposits can be further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first group is associated with monzonite showing shoshonitic features, represented by Cadia and Goonumbla. The second group is associated with diorite and dacite, including the Copper Hill and Cargo gold-copper deposits. Gold skarn is associated with Late Ordovician (430-439 Ma) monzonitic intrusive complexes in the Junction Reefs area (Sheahan-Grants, Frenchmans, and Cor-nishmens), Endeavour 6, 7 and 44, Big and Little Cadia. The epithermal gold deposits with high sulphidation including Gidginbung (Temora) and Peak Hill mainly occur within Ordovician andesite and volcaniclastic rocks, and are associated with advanced argillic alteration. Available isotopic age data indicate that both alteration and mineralization of the porphyry, skarn and epithermal gold-copper deposits are broadly coeval with the Late Ordovician shoshonitic magmatism, which is thought to result from the melting of sub-continental lithosphere caused by Palaeozoic subduction events.The Ordovician intrusive-related gold-copper deposits are restricted to two longitudinal parallel volcano-intrusive belts, rarely extending outside them. Diagonal intra-belt trends of mineralization are common, particularly at the intersections of longitudinal and transverse (oblique) fault/fracture zones based on the authors' review of available geological data. The locations of these gold-copper deposits are obviously influenced by transverse (oblique) fault/fracture zones that are oriented northwest, eastwest and northeast. The conjunctions of these fault/fractures zones are thought to be zones of structural weakness, and appear to be the favourable locus for the Ordovician intrusive-related gold-copper deposits. Differences in structural patterns, intrusive, wall rock types, and depths of ore formation may contribute to the differences among the deposi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rusive-related gold-copper deposit porphyry gold-copper deposit New South Wales AUSTRALIA diagonal intra-belt trend
下载PDF
吉林小西南岔金-铜矿床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床成因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王可勇 卿敏 +3 位作者 孙丰月 万多 王力 李向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727-3734,共8页
小西南岔金-铜矿床产于海西期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体之中,其矿化类型以石英大脉及石英细脉带型金-铜矿化为主,局部地段叠加发育有石英脉型辉钼矿化。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表明,矿区金-铜矿脉及辉钼矿脉石英中均主要发育含NaCl子矿物三... 小西南岔金-铜矿床产于海西期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体之中,其矿化类型以石英大脉及石英细脉带型金-铜矿化为主,局部地段叠加发育有石英脉型辉钼矿化。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表明,矿区金-铜矿脉及辉钼矿脉石英中均主要发育含NaCl子矿物三相、气相-富气相及气液两相三种类型的原生流体包裹体,同类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等参数相近,显示两类矿化成矿流体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性质,氢-氧同位素研究结果反映它们均主要来源于岩浆热液。辉钼矿Re-Os同位素定年研究表明区内辉钼矿化主要发生于109Ma±,而金-铜矿脉石英的40Ar-39Ar同位素定年结果表明金-铜矿化则主要发生于123.35±0.8Ma。结合矿区已有的岩浆岩年代学研究成果,提出小西南岔矿区金-铜矿化主要与燕山晚期细粒(花岗)闪长岩活动有关,而辉钼矿化则与其后侵位的隐伏花岗斑岩活动有关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流体 地球化学特征 矿床成因 小西南岔金-铜矿床 吉林
下载PDF
岩浆作用对岩浆热液金铜成矿制约的元素地球化学和锆石CL图像记录——以延边小西南岔富金铜矿床为例 被引量:26
3
作者 孙景贵 门兰静 +6 位作者 陈冬 陈雷 逄伟 梁树能 常艳 张鹏 聂喜淘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3-52,共10页
通过对延边小西南岔大型富金铜床矿区产出的与成矿密切的角闪花岗闪长岩、黑云花岗闪长岩、黑云二长花岗岩(花岗杂岩)侵入体和闪长玢岩岩脉的地质、岩相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合单颗粒锆石CL图象特征及精细测年结果,初步确定:它们的... 通过对延边小西南岔大型富金铜床矿区产出的与成矿密切的角闪花岗闪长岩、黑云花岗闪长岩、黑云二长花岗岩(花岗杂岩)侵入体和闪长玢岩岩脉的地质、岩相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合单颗粒锆石CL图象特征及精细测年结果,初步确定:它们的岩浆就位发生在晚中生代早白垩世末期(112 Ma^102 Ma),适值伊泽奈崎板块向古亚洲板块俯冲的大陆边缘环境;金铜矿化发生在角闪花岗闪长岩(111.7 Ma±2.8 Ma)、黑云花岗闪长岩(106.7 Ma±1.6 Ma)、黑云二长花岗岩(104.6 Ma±2.5 Ma)与闪长玢岩(102.1Ma±2.2 Ma)的就位之间;花岗杂岩是先存的岩石圈地幔受到俯冲大洋板片提供流体的交代,形成的次生岩石圈地幔,次生岩石圈地幔的部分熔融产生的埃达克质岩浆在MOSH面附近与下地壳重熔产生的钾质熔体混合,混合后的岩浆经以斜长石为主的矿物相分离结晶作用先后上侵就位形成;而闪长玢岩岩脉则是埃达克质岩浆直接上侵就位形成;矿质主要来自俯冲大洋板块,埃达克岩浆和地壳重熔岩浆的形成以及两者的混合作用、混合岩浆的结晶分离作用是导致成矿物质活化、迁移、富集的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作用 岩浆热液体系 金铜成矿 富金铜矿床 小西南岔 延边
下载PDF
小西南岔富金铜矿床流体包裹体中子矿物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9
4
作者 赵俊康 孙景贵 +1 位作者 门兰静 陈雷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84-388,共5页
运用显微镜和激光拉曼技术对小西南岔富金铜矿床北山矿段流体包裹体内的子晶矿物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其子晶矿物有硬石膏、石盐、钾盐以及黄铜矿等,这种特征反映该矿床的含矿流体为高盐、高氧化流体和还原流体,为进一步研究该矿床流... 运用显微镜和激光拉曼技术对小西南岔富金铜矿床北山矿段流体包裹体内的子晶矿物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其子晶矿物有硬石膏、石盐、钾盐以及黄铜矿等,这种特征反映该矿床的含矿流体为高盐、高氧化流体和还原流体,为进一步研究该矿床流体性质和矿床的成因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子矿物 流体包裹体 激光拉曼光谱 小西南岔富金铜矿床
下载PDF
吉林小西南岔金铜矿床流体包裹体及成矿作用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李荫清 陈殿芬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51-173,T001,共24页
该矿床流体包裹体丰富,为2相气液、1相液体、少数含子晶多相和含液态CO_2三相包裹体。包裹体液相中富Na ̄+、Cl ̄-和SO,气相中H_2O占优势,CO_2次之。属NaCl-H_2O体系。包裹体同位素分析表明,成矿流... 该矿床流体包裹体丰富,为2相气液、1相液体、少数含子晶多相和含液态CO_2三相包裹体。包裹体液相中富Na ̄+、Cl ̄-和SO,气相中H_2O占优势,CO_2次之。属NaCl-H_2O体系。包裹体同位素分析表明,成矿流体为岩浆水和大气降水的混合流体。在温度高于360~400℃的中性—弱酸性热流体中,Au和Cu的络合物呈迁移状态,在温度低的弱酸—酸性的较还原环境下,围岩产生广泛的石英-绢云母化,导致Au、Cu络合物分解,沉淀出大量Au和C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铜矿床 液包体 成矿作用
下载PDF
基于3D MAX的矿体三维立体形态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张锋 梁一鸿 +1 位作者 陈国华 焦森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8-53,共6页
以小西南岔铜金矿北山矿段ⅠⅡ号脉系金、铜矿体为例,提出按品位分级的研究方法,探讨其形态特征和空间赋存规律,进而将矿体细分为矿饼微元,由此建立北山矿段金、铜矿体的三维立体形态模型。从而得出如下结论:(1)使用3D MAX软件将矿体形... 以小西南岔铜金矿北山矿段ⅠⅡ号脉系金、铜矿体为例,提出按品位分级的研究方法,探讨其形态特征和空间赋存规律,进而将矿体细分为矿饼微元,由此建立北山矿段金、铜矿体的三维立体形态模型。从而得出如下结论:(1)使用3D MAX软件将矿体形态可视化,方法简单易行,便于指导矿山管理、设计和生产;(2)提出品位分级形态的概念,有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矿体在空间的展布形态和分布规律,为解决矿体随时间等因素变化提出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3)对分段富集规律有了新的认识,将其应用范围从平面域扩展到空间领域,进而更好地预测隐伏矿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 MAX 三维立体形态 小西南岔铜金矿 品位分级形态
下载PDF
吉林延边小西南岔铜(金)矿床早白垩世中—酸性岩浆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成因探讨 被引量:3
7
作者 王琳琳 霍亮 王莹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658-1674,共17页
小西南岔铜(金)矿床位于吉林省延边地区东部,通过对小西南岔铜(金)矿床早白垩世中—酸性岩浆岩进行野外地质、岩相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进一步探讨延边乃至东北地区中生代大地构造演化。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其同位素年龄... 小西南岔铜(金)矿床位于吉林省延边地区东部,通过对小西南岔铜(金)矿床早白垩世中—酸性岩浆岩进行野外地质、岩相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进一步探讨延边乃至东北地区中生代大地构造演化。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其同位素年龄分别为(101.69±0.61)Ma(石英闪长岩)、(101.14±0.58)Ma(英云闪长岩)、(100.82±0.62)Ma(花岗闪长岩)和(100.20±1.10)Ma(闪长玢岩),岩浆作用发生在早白垩世末期(102~100 Ma),是同一构造演化过程的产物。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闪长玢岩具有典型埃达克质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其w(SiO_(2))=61.419%~62.153%,w(Al_(2)O_(3))=16.872%~17.329%,w(MgO)=2.339%~2.643%,w(Na_(2)O)=5.749%~6.623%,w(K_(2)O)=1.483%~1.786%,w(Sr)=(691~888)×10^(-6),w(Yb)=(0.71~0.83)×10^(-6),Sr/Y值为87.4~120.0,LREE富集,说明闪长玢岩是由俯冲的大洋板片部分熔融产生的埃达克质岩浆上侵就位形成。埃达克质岩浆上侵过程中与下地壳重熔产生的酸性岩浆混合,形成的富集地幔源岩浆上侵就位形成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等钙碱性花岗质杂岩;岩浆热液沿区域断裂上升过程中与大气降水混合,萃取围岩中的成矿物质,形成富铜(金)组分的成矿热液,在合适的部位卸载沉淀形成脉状铜(金)矿化。晚中生代延边地区位于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板块俯冲的大陆边缘环境,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是形成早白垩世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和闪长玢岩(脉)以及小西南岔矿床热液脉型铜(金)矿化的直接动力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延边小西南岔铜(金)矿床 早白垩世 中—酸性岩浆岩 年代学 地球化学 构造演化
下载PDF
小西南岔金、铜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 被引量:1
8
作者 周燕 咸嘉泉 +1 位作者 王铁夫 张延洁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3-136,共4页
小西南岔矿区位于吉林省珲春县 ,其金铜矿床产于下古生界五道沟群与华力西晚期闪长岩内接触带中。通过对矿区矿石、岩石中铅、硫、氧同位素组成研究 ,查明青龙村群为金的矿源层。青龙村群经过华里西期岩浆重熔作用、燕山期岩浆热液作用... 小西南岔矿区位于吉林省珲春县 ,其金铜矿床产于下古生界五道沟群与华力西晚期闪长岩内接触带中。通过对矿区矿石、岩石中铅、硫、氧同位素组成研究 ,查明青龙村群为金的矿源层。青龙村群经过华里西期岩浆重熔作用、燕山期岩浆热液作用及大气降水混合流体的作用 ,形成了斑岩型、夕卡岩型、热液型多金属矿床。对小西南岔金、铜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的分析 ,为追朔矿源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同位素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地球化学 金铜矿床 燕山期 岩浆热液作用
下载PDF
延边小西南岔大型富金铜矿床矿区内暗色脉岩的锆石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7
9
作者 孙景贵 门兰静 +4 位作者 赵俊康 陈雷 梁树能 陈冬 逄伟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17-527,共11页
本文对小西南岔富金铜矿床矿区内与成矿空间密切的成矿前辉绿-辉长岩、成矿期闪长玢岩岩脉进行了单颗粒锆石SHRIMP、LA—ICP-MSU—Ph年龄的测定。实验数据表明:辉绿-辉长岩的16个锆石或单点有387.0±11.8Ma、292.0~251.1Ma(... 本文对小西南岔富金铜矿床矿区内与成矿空间密切的成矿前辉绿-辉长岩、成矿期闪长玢岩岩脉进行了单颗粒锆石SHRIMP、LA—ICP-MSU—Ph年龄的测定。实验数据表明:辉绿-辉长岩的16个锆石或单点有387.0±11.8Ma、292.0~251.1Ma(加权平均值270±14Ma,n=10)、129.8±2.6Ma、107.0~95.4Ma(加权平均年龄为103±13Ma,n=3)和46.8±2.6Ma五组谐和年龄;闪长玢岩的11个锆石、12个单点仅获一组谐和年龄,变化在108-98Ma之间(加权平均值102.1±2.2Ma)。结合CL图像特征,初步厘定成矿前辉绿-辉长岩形成于早二叠世晚期(270±14Ma,n=10;273±14Ma,n=6),岩浆上侵过程中捕获了少量的泥盆世碎屑锆石,在成岩后的早白垩世、新生代始新世中期曾被热液改造;而闪长玢岩则形成于早白垩世晚期。考虑到伴生闪长玢岩的年龄与辉绿-辉长岩的107.0~95.4Ma相匹配,且辉绿-辉长岩的热液锆石年龄在103~95.4Ma之间,进而限定该富金铜矿床的成矿热事件应发生在108-98Ma,成矿作用发生在晚中生代地壳强烈伸展、减薄作用末期,经晚白垩世-古近世的后期抬升被剥露于现今地表,其成矿滞后于中国东北部晚中生代岩浆热液金矿床大规模成矿峰期(120Ma)约10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色脉岩 锆石 CL图像 单颗粒锆石U-PB年龄 小西南岔金铜矿床 延边
下载PDF
吉林省小西南岔金铜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兆仁 胡朗 郑晓惠 《地质与资源》 CAS 2011年第3期194-200,共7页
小西南岔金铜矿床为浅成金铜共生大型矿床,受岩体-地层-构造联合控制,以叠加富集为主.矿区分为南山和北山两个矿段.矿化主要发育在闪长岩和斜长花岗岩中的北北西向断裂带及岩体接触带中,矿化以含金铜石英硫化物脉型及密集细脉为主.矿区... 小西南岔金铜矿床为浅成金铜共生大型矿床,受岩体-地层-构造联合控制,以叠加富集为主.矿区分为南山和北山两个矿段.矿化主要发育在闪长岩和斜长花岗岩中的北北西向断裂带及岩体接触带中,矿化以含金铜石英硫化物脉型及密集细脉为主.矿区水系沉积物异常元素为Au、Cu、Ag、Bi、Zn、Mo(W、Sb、As);土壤异常元素为Cu、Mo、Au、Ag、Bi;岩石地球化学异常为Au、Cu、Ag、Bi、Ta、Ba、Sr(As、Sb、Zn、Co、Ni、W、Mo).原生晕中轴向分带序列为(Bs、Sr)-As-Ag-Pb-Sn-W-Au-Bi-Cu-Sb-Co-Te-Ni-Zn-Mo.南山矿段水平分带序列为Au-Cu-Bi-Te-Ag-Pb-Zn-As-Co-Ni-W-Sb-Mo-Sn;北山矿段为Au-Cu-Bi-Te-Ag-As-Sb-Mo-Pb-Zn-Co-W-Ni-Sn.矿床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其分带性显示北山矿段矿体剥蚀程度大于南山矿段,矿区北西部矿体剥蚀强度大于南东部,表明向矿区南部仍有较大找矿远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特征 金铜矿床 小西南岔 吉林省
下载PDF
小西南岔铜金矿床脉型钼矿化特征及其与铜金矿化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葛玉辉 赵华雷 +2 位作者 雷恩 王辉 王晰 《黄金》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7-21,共5页
吉林延边小西南岔铜金矿床北山矿段新发现的钼矿体呈规模较小的石英脉,空间上与相邻铜金矿体平行,它们受相同的构造体系控制。钼矿石中金属矿物以辉钼矿为主,并明显被黄铜矿和黄铁矿沿裂隙、晶隙充填交代,表明其形成于该矿床大规模铜金... 吉林延边小西南岔铜金矿床北山矿段新发现的钼矿体呈规模较小的石英脉,空间上与相邻铜金矿体平行,它们受相同的构造体系控制。钼矿石中金属矿物以辉钼矿为主,并明显被黄铜矿和黄铁矿沿裂隙、晶隙充填交代,表明其形成于该矿床大规模铜金矿化的早期阶段。该石英脉中发育富气相、气液二相以及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成矿流体为中高温(300~380℃)、高盐度(12.99%~47.36%NaCleqv)的NaCl-H2O体系,成矿流体曾发生过沸腾现象,表现出大规模铜金矿化早阶段的成矿流体特征。结合前人相关资料认为,北山矿段的辉钼矿石英脉应是该矿床大规模铜金矿化早期阶段的产物。该认识为小西南岔铜金矿床同位素测年及成矿机制深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型钼矿化 铜金矿化 流体包裹体 小西南岔矿床 吉林延边
下载PDF
吉林小西南岔金铜矿床的金属矿物及矿石特征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殿芬 周文茂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27-149,T001,共24页
小西南岔矿床是与燕山期花岗岩有关的斑岩矿床,以金、铜为主,伴有银、铋矿化。金属硫化物主要是黄铁矿、毒砂、磁黄铁矿、黄铜矿。金矿物是金-银系列的自然金、银金矿及金银矿。金的成色低,平均成色728,且变化在305~993... 小西南岔矿床是与燕山期花岗岩有关的斑岩矿床,以金、铜为主,伴有银、铋矿化。金属硫化物主要是黄铁矿、毒砂、磁黄铁矿、黄铜矿。金矿物是金-银系列的自然金、银金矿及金银矿。金的成色低,平均成色728,且变化在305~993这一较大范围内。另外,还发现了碲银矿、硫碲银铋铅矿、自然铋、赫啼铋矿、富硫铋铅矿等多种银、铋矿物。成矿早期只有微弱的铜(钼)矿化,大量金和铜富集于成矿中期(210~475℃),而银、铋矿化则出现在成矿作用晚期(160~2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矿床 金属矿物 矿物 共生组合 金矿床
下载PDF
延边地区小西南岔富金铜矿床的成矿机理:矿物流体包裹体和同位素的制约 被引量:3
13
作者 门兰静 张馨文 +3 位作者 孙景贵 赵俊康 王好均 刘城先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44-563,共20页
小西南岔富金铜矿床是中国东部陆缘重要的热液矿床,由不同矿石品位和矿体特征的南山、北山两个矿段组成,矿化形式分别为脉状、细脉浸染状。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北山矿段均一温度为120~470℃,Ⅰ矿化阶段流体盐度为10.1%~20.0%NaCl eqv,... 小西南岔富金铜矿床是中国东部陆缘重要的热液矿床,由不同矿石品位和矿体特征的南山、北山两个矿段组成,矿化形式分别为脉状、细脉浸染状。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北山矿段均一温度为120~470℃,Ⅰ矿化阶段流体盐度为10.1%~20.0%NaCl eqv,Ⅱ、Ⅲ矿化阶段盐度变化大,为0.4%~45.5%NaCl eqv,流体气相成分为H_2O、CO_2、CH_4,少量N_2。南山矿段均一温度为150~450℃,Ⅰ成矿阶段盐度为4.0%~11.1%NaCl eqv,Ⅱ、Ⅲ矿化阶段盐度随着温度降低盐度逐渐减小,气相成分主要是H_2O、CO_2、CH_4;似斑状角闪花岗闪长岩石英内流体包裹体与南、北山矿段流体显示相近的均一温度范围(150~510℃)和气体成分,盐度4.9%~11.5%NaCl eqv与南山矿段Ⅰ成矿阶段流体相似。流体包裹体的显微测温、氢氧同位素,稀有气体同位素和Pb同位素结果表明南山矿段的成矿过程为幔源中低盐度流体在围岩裂隙中随着温度、压力降低以充填结晶作用为主而成矿;北山矿段成矿过程为幔源中低盐度流体发生沸腾作用后,与地壳流体混合,随后成矿流体以交代方式成矿,晚阶段两个矿区在大气水的混入作用下,北山矿段形成胶黄铁矿石英脉,南山矿段形成纯硫化物脉;似斑状角闪花岗闪长岩内流体包裹体特征反映了初始含矿流体属性,为中低盐度幔源岩浆热流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演化 成矿机理 小西南岔富金铜矿床 延边地区
下载PDF
吉林小西南岔金铜矿床主要金属矿物的成因矿物学特征 被引量:3
14
作者 牛玉生 王政 叶满华 《吉林地质》 2011年第4期19-24,共6页
本文通过对矿床中主要金属矿物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的成因矿物学研究,指出黄铁矿中Co/Ni、S/Se、Se/Te、Au/Ag比值均显示出岩浆热液成因特征;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的硫同位素组成具深源岩浆源流特征,并随成矿深度发生有规律的... 本文通过对矿床中主要金属矿物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的成因矿物学研究,指出黄铁矿中Co/Ni、S/Se、Se/Te、Au/Ag比值均显示出岩浆热液成因特征;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的硫同位素组成具深源岩浆源流特征,并随成矿深度发生有规律的变化;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中某些微量元素质量分数北山矿段与南山矿段之间有一定差别,显示出矿床的分带性;矿床形成温度为中低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西南岔 金铜矿床 主要金属矿物 成因矿物学特征
下载PDF
小西南岔金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机制 被引量:21
15
作者 时俊峰 《贵金属地质》 1998年第4期274-280,共7页
小西南岔金铜矿床产于下古生界五道沟群与华力西晚期闪长岩内接触带中.矿化类型为含金石英硫化物脉型及密集细脉型.矿体受近S-N向断裂、NW向断裂及裂隙构造带控制,矿床成因类型为岩浆热液型.
关键词 铜矿床 地质特征 岩浆热液型 成因机制 金矿床
下载PDF
吉林省东部斑岩型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及成矿条件研究——以小西南岔金铜矿床为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宏光 姚凤良 孙景贵 《黄金》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2-14,共3页
小西南岔金铜矿床是吉林省东部斑岩型多金属矿床之一。通过对该矿床矿体产状、矿床蚀变类型、矿物组合及其同位素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斑岩型多金属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于俯冲的洋壳,矿床的流体特征基本上反映与钙碱性中酸性浅成花岗岩有关... 小西南岔金铜矿床是吉林省东部斑岩型多金属矿床之一。通过对该矿床矿体产状、矿床蚀变类型、矿物组合及其同位素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斑岩型多金属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于俯冲的洋壳,矿床的流体特征基本上反映与钙碱性中酸性浅成花岗岩有关,矿床的形成具有多期、多类型成矿作用叠加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型多金属矿床 成矿规律 成矿条件 小西南岔金铜矿床 吉林省东部
下载PDF
吉林省小西南岔金铜矿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2
17
作者 孙超 《吉林地质》 1994年第2期51-56,共6页
小西南岔金铜矿床岩石、矿石及矿物的稀土元素特征表明:成矿作用与海西期闪长岩和燕山期闪长玢岩脉密切相关;矿石及矿物稀土总量北山矿段明显高于南山矿段,显示出成矿作用的地质分带性;不同成矿阶段的石英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具有... 小西南岔金铜矿床岩石、矿石及矿物的稀土元素特征表明:成矿作用与海西期闪长岩和燕山期闪长玢岩脉密切相关;矿石及矿物稀土总量北山矿段明显高于南山矿段,显示出成矿作用的地质分带性;不同成矿阶段的石英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具有明显的差异和变化规律,从早期成矿阶段至主成矿阶段到晚期成矿阶段,稀土配分模式由重稀土富集型→轻稀土富集型→轻稀土明显富集型,铕异常由显著负异常→明显负异常→不明显负异常,ΣREE及Sm/Nd比值由高到低,ΣCe/ΣY及(La/Sm)_N比值由小到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族 地球化学 金矿床 银矿床
下载PDF
小西南岔金铜矿床金的赋存状态研究
18
作者 董国振 《黄金》 CAS 2014年第12期22-25,共4页
小西南岔金铜矿床属次火山—斑岩型矿床,矿化类型主要为浸染型和硫化物方解石石英脉型。通过电子探针及显微镜下分析,结果表明,矿石中金矿物主要为自然金、银金矿;金矿物形态复杂多样,以显微金和细粒金为主;金矿物的嵌存状态以包裹金、... 小西南岔金铜矿床属次火山—斑岩型矿床,矿化类型主要为浸染型和硫化物方解石石英脉型。通过电子探针及显微镜下分析,结果表明,矿石中金矿物主要为自然金、银金矿;金矿物形态复杂多样,以显微金和细粒金为主;金矿物的嵌存状态以包裹金、粒间金为主。金主要富集于硫化物方解石石英脉中,在空间上金多分布在矿体中上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西南岔金铜矿床 赋存状态 嵌存状态 载金矿物
下载PDF
小西南岔11号系脉型铜金矿体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翟玉泉 李守业 刘连登 《黄金》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5-18,共4页
小西南岔铜金矿床,香房河以北称北山矿段、以南称南山矿段。北山矿段由数个系脉型铜金矿体组成,而南山矿段仅由11号系脉型铜金矿体组成。文中主要论述11号系脉特征、系脉中铜金矿体和铜矿体的分布规律,以及断裂构造组合对矿体的制约。
关键词 系脉型 铜金矿体 控矿构造组合 吉林延边 小西南岔铜金矿床
下载PDF
吉林小西南岔金-铜矿床辉钼矿Re-Os同位素定年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
20
作者 宫瑞清 邓志平 +2 位作者 王承洋 李剑锋 王可勇 《吉林地质》 2012年第2期14-20,共7页
小西南岔金-铜矿床为一主体产于海西期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体内的大型石英脉-蚀变岩型矿床,目前对其金、铜成矿时代认识主要有海西期、燕山期(148~123.35±0.8)Ma及108~98Ma等3种不同观点。本文利用矿区新发现的穿切金-铜矿体... 小西南岔金-铜矿床为一主体产于海西期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体内的大型石英脉-蚀变岩型矿床,目前对其金、铜成矿时代认识主要有海西期、燕山期(148~123.35±0.8)Ma及108~98Ma等3种不同观点。本文利用矿区新发现的穿切金-铜矿体的辉钼矿-石英脉辉钼矿Re-Os同位素定年方法,对该矿床成矿时代进行了重新限定,确定了矿区金-铜成矿作用时代上限为109 Ma,提出了矿床形成时代介于(123.35±0.8)~109 Ma,金-铜矿化与燕山晚期细粒(花岗)闪长岩活动有关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西南岔金-铜矿床 辉钼矿 RE-OS同位素定年 成矿时代 吉林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