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东峡山湖滩砂的现代沉积特征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邱隆伟 周军良 +2 位作者 王新征 蔡宏兴 张振哲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2-148,共7页
山东省高密、安丘、昌邑之间的峡山湖发育的滩砂沉积体发育于滨浅湖地势平缓区,沉积物以中-细砂为主,分选好-较好,粒度概率曲线以冲洗二段式为特征,滩砂后缘可见砾石沉积。根据沉积特征可将滨浅湖滩砂微相从岸线向湖方向,依次划分为滩... 山东省高密、安丘、昌邑之间的峡山湖发育的滩砂沉积体发育于滨浅湖地势平缓区,沉积物以中-细砂为主,分选好-较好,粒度概率曲线以冲洗二段式为特征,滩砂后缘可见砾石沉积。根据沉积特征可将滨浅湖滩砂微相从岸线向湖方向,依次划分为滩砂后缘、滩砂砂坪和滩砂前缘和滩前席状砂四个沉积单元。滩砂后缘粒度较粗,岩性混杂,风成改造较强,表层多为风积物,常见植被发育;滩砂砂坪是滩砂后缘和滩砂前缘的过渡区,为前期滩砂前缘沉积经风的改造而成,兼具浪成和风成的特点;滩砂前缘由滩脊和滩脊间沉积物构成,沉积构造以浪成和冲洗成因为特点;滩前席状砂表现为浪成特征,沉积物分选好、粒度略有变粗,为水动力和风动力综合作用的产物:丰水期波浪作用控制滩砂沉积体的形成,枯水期滩砂沉积体暴露接受风的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砂 沉积单元 粒度 成因 峡山湖
下载PDF
峡山湖沙坝的现代沉积 被引量:7
2
作者 邱隆伟 周军良 +1 位作者 姜在兴 王新征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35-141,共7页
以现代沉积考察为基础,结合粒度分析资料,对湖泊中沙坝的沉积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探讨。研究认为峡山湖沙坝微相分为坝前、坝主体、坝后3个沉积单元。坝前受湖浪作用明显,沉积物以湖浪作用形成的浪成沙和冲洗沙为主,发育滩脊和席状沙沉积... 以现代沉积考察为基础,结合粒度分析资料,对湖泊中沙坝的沉积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探讨。研究认为峡山湖沙坝微相分为坝前、坝主体、坝后3个沉积单元。坝前受湖浪作用明显,沉积物以湖浪作用形成的浪成沙和冲洗沙为主,发育滩脊和席状沙沉积体。坝主体沉积物以厚度较大、受湖水及风改造明显的中细沙为主,可进一步细分为坝-滩复合体和坝-沙丘复合体。坝后受坝主体阻隔,丰水期为局限湖湾沉积,枯水期发育沼泽沉积。湖泊中沙坝的形成是在滨浅湖环境中水动力和岸线、地貌等因素的影响下,受湖浪、湖流以及暴露环境下风的改造等共同作用的结果,湖浪所派生的沿岸流对沙坝的演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丰水期沙坝体接受湖水动力的改造,枯水期沙坝体接受风的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坝 沉积单元 沉积特征 成因 峡山湖
下载PDF
湖泊滨岸砂坝内部结构特征剖析及其地质意义--以峡山湖现代砂坝沉积为例 被引量:7
3
作者 商晓飞 郭颖 +2 位作者 侯加根 段太忠 赵磊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77-889,共13页
湖泊滨岸砂坝通常会形成优质储集体,是近年油气勘探开发的重点目标之一。然而,对砂坝内部结构特征认识不清,制约了油田的进一步开发和剩余油挖潜。位于山东省中部的峡山湖,其东南岸发育多列沿岸分布的现代砂坝沉积,以此为例,利用浅钻孔... 湖泊滨岸砂坝通常会形成优质储集体,是近年油气勘探开发的重点目标之一。然而,对砂坝内部结构特征认识不清,制约了油田的进一步开发和剩余油挖潜。位于山东省中部的峡山湖,其东南岸发育多列沿岸分布的现代砂坝沉积,以此为例,利用浅钻孔、探坑等手段对砂坝内部结构进行细致剖析。研究表明,砂坝总体呈现下细上粗的反粒序结构,其内部由一个或多个增生体叠加而成,增生体之间界面处通常发育泥质沉积(落淤层)。增生体在砂坝内部主要有覆盖式和顶积式2种堆积样式,前者加积作用强,保存较好,增生体规模向上逐渐变大;后者加积作用弱,增生体易受波浪冲刷破坏,规模向上减小。砂坝内落淤层的分布与增生堆积样式有关,覆盖式增生体间的落淤层呈连片披覆状,向湖盆中心倾斜型分布;顶积式增生体间的落淤层呈孤立残留状,近水平零星散布在增生体界面处。现代砂坝内部结构的解剖结果不仅可为认识砂坝储层中砂体的堆积样式和砂、泥岩的空间配置关系提供真实的原型地质模式指导,在建立砂坝储层地质模型时还可提供定量化的条件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坝 内部结构 峡山湖 现代沉积 构型解剖
下载PDF
湖泊滨岸砂坝沉积砂泥空间配置关系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2
4
作者 商晓飞 段太忠 +1 位作者 侯加根 李燕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02-915,共14页
针对湖泊滨岸砂坝储集层不同级次砂体与隔夹层交互频繁,泥质沉积成因与分布复杂等问题,开展了砂坝储 集层砂泥空间配置关系的研究,对砂坝储集层内部结构进行了剖析。通过对山东省峡山湖现代砂坝沉积的解析,结 合板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 针对湖泊滨岸砂坝储集层不同级次砂体与隔夹层交互频繁,泥质沉积成因与分布复杂等问题,开展了砂坝储 集层砂泥空间配置关系的研究,对砂坝储集层内部结构进行了剖析。通过对山东省峡山湖现代砂坝沉积的解析,结 合板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二段砂坝储集层的对比,分析砂、泥在空间上的分布和组合关系,探讨砂坝沉积体的构 型模式。研究表明,根据纵向上砂、泥交互沉积特征,湖泊滨岸砂坝可划分为砂泥薄互层、厚泥厚砂、薄泥厚砂 3 种砂泥组合样式,其泥质组分表现为多种成因类型的细粒岩相沉积,分别是半深湖 深湖泥、砂泥互层式浅滩、坝 后水体滞留区域泥质沉积以及洪水注卸带来的落淤层。依据每种细粒泥质岩相在现代砂坝沉积中其特定的发育部位 和时序关系,建立了基于沉积过程的泥质沉积组合模式。在此基础上,探讨砂坝储集层中的砂坝与泥质沉积的空间 配置关系,并提出砂坝垂向叠置和侧向迁移两种情况下的典型地层结构。湖泊滨岸砂坝储集层中,泥质的沉积与保 存程度主要受可容空间变化、基准面旋回频繁程度和暴露-冲刷时间 3 个因素的控制,进而影响着储集层中砂、泥岩 的连续性和相对含量。泥质沉积的分布会形成不同级次的隔夹层,并影响砂坝储集层的非均质性和流体渗流。明确 砂坝沉积的砂泥空间配置关系可为砂坝储集层内部构型精细表征与建模提供地质模式和信息参数,为油藏开发策略 调整或优化开发方案给予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 滨岸砂坝 内部结构 现代沉积 空间配置关系 构型模式 峡山湖 板桥凹陷
下载PDF
山东峡山湖东岸现代滩坝沉积模式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3
5
作者 白立科 邱隆伟 +3 位作者 杨勇强 杜双虎 杨保良 韩晓彤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78-294,共17页
滩坝作为发育于滨岸带非常重要的沉积储集层类型之一,已成为隐蔽油气藏勘探的目标。为进一步明确峡山湖东岸滨浅湖滩坝沉积模式,以现代沉积考察为基础,结合探地雷达技术和粒度分析资料,对东岸研究区滩坝砂体的沉积特征以及控制因素进行... 滩坝作为发育于滨岸带非常重要的沉积储集层类型之一,已成为隐蔽油气藏勘探的目标。为进一步明确峡山湖东岸滨浅湖滩坝沉积模式,以现代沉积考察为基础,结合探地雷达技术和粒度分析资料,对东岸研究区滩坝砂体的沉积特征以及控制因素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峡山湖东岸主要发育风成沙丘及滩坝2种沉积体系。早期风成沉积物以发育连续性好的大型板状交错层理细砂为主,分选较好,粒度概率曲线以两段式为特征;滩坝沉积物以发育连续性差的板状交错层理、平行层理中砂为主,主要为反粒序或者复合粒序,具冲刷构造,岩性较混杂并以砂泥薄互层为特征,发育大量植物根系,粒度概率曲线以三段式为主,跳跃组分分为2段,分选较好。探地雷达资料表明研究区下部主要以厚层层状反射结构砂体为主,与风成沙丘沉积反射特征较为一致,环境敏感粒度组分对滩坝沉积较强的水动力作用有较好的指示。总体上,风力作用控制了风成砂体的沉积发育并且改变了古地貌条件,风浪作用冲刷改造了早期砂体,为滩坝的发育提供了物源,控制了滩坝发育的规模和地理位置,可概括为"风运-湖改"滩坝沉积模式,可为滩坝体系的识别和有利储集层预测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峡山湖 滩坝 风成沙丘 沉积模式 控制因素
下载PDF
Sentinel-3测高数据在湖库区域的波形重跟踪方法——以东平湖和峡山水库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杨兴超 郭斌 +4 位作者 邢文雪 项颖颖 郭瑞莲 徐莹 季民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86-996,共11页
卫星测高技术是监测内陆水体水位变化的一项重要手段,而利用该技术提取的水位与实测水位相比仍有一定差距.波形重跟踪是提高卫星测高精度的一项关键技术.现有重跟踪算法中,改进阈值重跟踪算法(Improved Threshold Retracker, ITR)因其... 卫星测高技术是监测内陆水体水位变化的一项重要手段,而利用该技术提取的水位与实测水位相比仍有一定差距.波形重跟踪是提高卫星测高精度的一项关键技术.现有重跟踪算法中,改进阈值重跟踪算法(Improved Threshold Retracker, ITR)因其计算简便、精度高得到了广泛应用.但该算法需要外部信息作为参考,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基于此,本文对ITR进行了优化,根据湖库水面近似水平的特点,不依赖外部信息可以自动从多个子波对应的水位中确定正确的水位.选择东平湖和峡山水库为试验区,基于Sentinel-3A/B合成孔径雷达高度计观测数据,对比了优化后的ITR、多回波波峰一致重跟踪算法(Multiple Waveform Persistent Peak retracker, MWaPP)和重心偏移重跟踪算法(Offset Centre of Gravity retracker, OCOG)提取水位的精度.结果表明,优化后的ITR精度最高,平均均方根误差为6.5 cm,与MWaPP和OCOG相比,精度分别提高了2.7 cm和24.2 cm.同时,该算法进行重跟踪时成功率较高,性能稳定,受悬挂效应影响最小,且提取结果基本不含异常值.优化后的ITR能够精确、可靠地提取湖库水位,这为湖库水位精准监测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测高 Sentinel-3 波形重跟踪 水位 东平湖 峡山水库
下载PDF
武汉下善湖湖堤软土堤基工程地质特性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邢志龙 《西北水电》 2019年第1期26-29,34,共5页
拟建下善湖湖堤位于堆积平原区和剥蚀丘陵区之间过渡地带,湖堤范围内广泛分布淤泥质黏土层,属于软土堤基。通过工程地质测绘、钻探、原位测试及室内试验等工作,划分了堤基地质结构类型,对堤基工程地质条件进行了分类,查明了软土堤基的... 拟建下善湖湖堤位于堆积平原区和剥蚀丘陵区之间过渡地带,湖堤范围内广泛分布淤泥质黏土层,属于软土堤基。通过工程地质测绘、钻探、原位测试及室内试验等工作,划分了堤基地质结构类型,对堤基工程地质条件进行了分类,查明了软土堤基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工程地质特性,分析了软土的空间分布特征和物理力学性质。研究表明:该软土堤基具有含水率高、孔隙比大、中高压缩性、中高灵敏性、透水性微弱、强度低等特点,堤基主要存在软基沉降变形、抗滑稳定等工程地质问题。针对工程地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地基处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善湖湖堤 淤泥质黏土 软土 工程地质特性 处理措施.
下载PDF
Spatial configuration of sand and mud in the lacustrine nearshore sand bar deposits and its geological implications
8
作者 SHANG Xiaofei DUAN Taizhong +1 位作者 HOU Jiagen LI Yan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19年第5期954-968,共15页
Different configurational orders of sand bodies and interlayers in lacustrine nearshore sand bar reservoirs frequently interact,causing complicated genesis and distribution of argillaceous sediments,as well as other i... Different configurational orders of sand bodies and interlayers in lacustrine nearshore sand bar reservoirs frequently interact,causing complicated genesis and distribution of argillaceous sediments,as well as other issues.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spatial configuration of sand and mud in the sand bar reservoir,and analyzes its internal structure.Modern sand bar deposits in the Xiashan Lake,Shandong Province,China,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sand bar reservoirs of the Member 2 of the Paleogene Shahejie Formation in the Banqiao Sag,China.The configurational mode of sand bar deposits was explor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composition relationships between sand and mud.Based on the alternate deposi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and and mud in the longitudinal direction,lacustrine nearshore sand bars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edimentary combination patterns:thin-sand and thin-mud interbed pattern,thick-mud thick-sand pattern,and thin-mud thick-sand pattern.Their mud components manifest as the deposition of fine-grained lithofacies of multiple genetic types.These include(semi-)deep lacustrine mud,sand and mud interbedded beach,argillaceous sediments in the water retention area behind the bar,and fall-silt seams that resulted from flood discharge.By summarizing the specific developmental locations and sequential relationships of each fine-grained argillaceous facies in modern sand bar deposits,a depositional process-based argillaceous sediment composition model is proposed.Based on this,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patial configuration of sand bodies and argillaceous sediments in sand bar reservoirs,and introduces the typical stratigraphic structures of sand bars in two environments,i.e.,vertical superposition and lateral migration.In lacustrine nearshore sand bar reservoirs,the deposition and preservation degrees of mud mainly depend on three factors:accommodation space change,frequency of base-level cycles,and exposure-erosion time.These in turn influence the continuity and relative contents of sand and mud in reservoirs.The distribution of argillaceous sediments forms different orders of interlayers,which affects the heterogeneity and fluid percolation of sand bar reservoirs.Clarifying the space-matching relationship of sand and mud in sand bar deposits provides geological models and information parameters for the refined characterization and modeling of the internal configuration of sand bar reservoirs.Furthermore,this work offers guidance for the optimal adjustment of reservoir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r the optimization of reservoir development pla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CUSTRINE NEARSHORE SAND bar internal structure modern deposit space configuration xiashan lake Banqiao SAG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